魏蜀吳三國為何都要佔荊州,它到底有多重要?

5 個回答
地图帝
2019-07-14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如果東吳獨吞荊州,那就獨佔長江天險,對外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佔有荊州的東吳,西可進西川圖蜀,北可出襄陽攻魏。即使孫權採取保守戰略,荊州還可以成為西拒蜀,北拒魏的戰略要地。所以,荊州之於魏、蜀來說,是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而對東吳來說,則是最重要的防禦屏障。

荊州,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荒野千里。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荊州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提供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弱小的蜀國來說尤為重要。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如果東吳獨吞荊州,那就獨佔長江天險,對外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佔有荊州的東吳,西可進西川圖蜀,北可出襄陽攻魏。即使孫權採取保守戰略,荊州還可以成為西拒蜀,北拒魏的戰略要地。所以,荊州之於魏、蜀來說,是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而對東吳來說,則是最重要的防禦屏障。

荊州,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荒野千里。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荊州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提供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弱小的蜀國來說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三國對荊州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荊州的北三郡南陽、襄陽、南鄉(二郡為曹操於公元208年設),孫權先後得到東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吳蜀分荊州之後),而劉備則控制西三郡武陵、零陵、南郡。荊州可以說三國魏蜀吳的門戶,為魏之南門戶,為蜀之東門戶,為吳之西門戶。三家分荊,任何一方失去對荊州的控制,都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如果東吳獨吞荊州,那就獨佔長江天險,對外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佔有荊州的東吳,西可進西川圖蜀,北可出襄陽攻魏。即使孫權採取保守戰略,荊州還可以成為西拒蜀,北拒魏的戰略要地。所以,荊州之於魏、蜀來說,是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而對東吳來說,則是最重要的防禦屏障。

荊州,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荒野千里。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荊州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提供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弱小的蜀國來說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三國對荊州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荊州的北三郡南陽、襄陽、南鄉(二郡為曹操於公元208年設),孫權先後得到東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吳蜀分荊州之後),而劉備則控制西三郡武陵、零陵、南郡。荊州可以說三國魏蜀吳的門戶,為魏之南門戶,為蜀之東門戶,為吳之西門戶。三家分荊,任何一方失去對荊州的控制,都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

正因為荊州戰略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也從沒有放棄對荊州的爭奪。剛開始,劉備是以“借”的名義佔據荊州,可劉備拿下西川后,依然不願意放棄荊州,寧可當“老賴”。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漢中,是劉備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而劉備正是以荊州為根據地,關羽北上攻取曹魏的荊襄地區。其鋒芒之盛,把一代梟雄曹操逼得想遷都。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如果東吳獨吞荊州,那就獨佔長江天險,對外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佔有荊州的東吳,西可進西川圖蜀,北可出襄陽攻魏。即使孫權採取保守戰略,荊州還可以成為西拒蜀,北拒魏的戰略要地。所以,荊州之於魏、蜀來說,是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而對東吳來說,則是最重要的防禦屏障。

荊州,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荒野千里。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荊州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提供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弱小的蜀國來說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三國對荊州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荊州的北三郡南陽、襄陽、南鄉(二郡為曹操於公元208年設),孫權先後得到東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吳蜀分荊州之後),而劉備則控制西三郡武陵、零陵、南郡。荊州可以說三國魏蜀吳的門戶,為魏之南門戶,為蜀之東門戶,為吳之西門戶。三家分荊,任何一方失去對荊州的控制,都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

正因為荊州戰略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也從沒有放棄對荊州的爭奪。剛開始,劉備是以“借”的名義佔據荊州,可劉備拿下西川后,依然不願意放棄荊州,寧可當“老賴”。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漢中,是劉備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而劉備正是以荊州為根據地,關羽北上攻取曹魏的荊襄地區。其鋒芒之盛,把一代梟雄曹操逼得想遷都。

關羽真要拿下中原,東吳將逃無可逃,孫權幾乎成了蜀漢的籠中之鳥。不要說孫權,換了誰控制江東,都無法接受這一現實。所以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殺了關羽。荊州之於東吳,相當於烏克蘭之於俄羅斯。美國如果不信,可以派兵進駐烏克蘭,看看俄羅斯是什麼反應?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如果東吳獨吞荊州,那就獨佔長江天險,對外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佔有荊州的東吳,西可進西川圖蜀,北可出襄陽攻魏。即使孫權採取保守戰略,荊州還可以成為西拒蜀,北拒魏的戰略要地。所以,荊州之於魏、蜀來說,是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而對東吳來說,則是最重要的防禦屏障。

荊州,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荒野千里。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荊州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提供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弱小的蜀國來說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三國對荊州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荊州的北三郡南陽、襄陽、南鄉(二郡為曹操於公元208年設),孫權先後得到東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吳蜀分荊州之後),而劉備則控制西三郡武陵、零陵、南郡。荊州可以說三國魏蜀吳的門戶,為魏之南門戶,為蜀之東門戶,為吳之西門戶。三家分荊,任何一方失去對荊州的控制,都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

正因為荊州戰略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也從沒有放棄對荊州的爭奪。剛開始,劉備是以“借”的名義佔據荊州,可劉備拿下西川后,依然不願意放棄荊州,寧可當“老賴”。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漢中,是劉備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而劉備正是以荊州為根據地,關羽北上攻取曹魏的荊襄地區。其鋒芒之盛,把一代梟雄曹操逼得想遷都。

關羽真要拿下中原,東吳將逃無可逃,孫權幾乎成了蜀漢的籠中之鳥。不要說孫權,換了誰控制江東,都無法接受這一現實。所以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殺了關羽。荊州之於東吳,相當於烏克蘭之於俄羅斯。美國如果不信,可以派兵進駐烏克蘭,看看俄羅斯是什麼反應?

關羽死後,劉備傾國之力進攻東吳。除了和關羽的私人感情之外,劉備東征,也是因為荊州對蜀漢的統一大業實在太重要。可惜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慘敗,徹底斷絕了控制荊州的希望。蜀漢失去荊州,已無可能直接兵出中原,只能走秦嶺,山高路遠,糧運不濟,極大地影響了蜀漢北伐的效率。諸葛亮幾次北伐,其實他心裡也清楚,不過是聽天命、盡人事而已。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曆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一般來說,荊州包括七郡,如南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不包括後來增加的郡)。

其實看地圖就知道荊州之於三國的重要性了。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處在十三州的中間位置。往東是東吳控制的揚州,往西是西川(益州),往南是嶺南(交州),往北是曹操控制的中原。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即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東有大別山、九嶺山、羅霄山等,形成了天然屏障。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對劉備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往東可連吳會(吳郡、會稽郡,代指東吳),西通巴、蜀”。而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成乖寶寶的魯肅,則以戰略家的眼光對孫權說:“荊州與東吳在地理上相接,長江從荊州東下入吳,兼帶江漢。荊州憑山臨水,是東吳的東線門戶,必須由東吳控制,我們才能安全。”諸葛亮與魯肅,這兩位三國的頂級戰略家都看到了荊州的戰略地位。荊州處於各方勢力交集的地帶,是真正的四戰之地。

荊州有很多重要城市,如北邊的江陵,南邊的長沙,西邊的夷陵和東邊的夏口。在冷兵器時代,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藉助長江之險成為了抵禦北方的屏障。對志在統一的曹操來說,平定河北袁紹後,曹操基本上控制北方(不包括遼東的公孫度)。不過,長江以南的地區,還不屬於曹操。如果曹操能佔據荊州,那麼將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東吳對曹魏的防守將十分困難,憑藉著曹魏的實力,將會對東吳形成全面壓制,這也是東吳最擔心的。

劉備集團進入四川后,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控制益州和漢中。加上之前的大本營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基本上得到了實現。如果北伐曹操,關羽可直接出兵攻襄陽。如果東征,可以順江東下取東吳。東吳當然不會坐視荊州由劉備控制,導致江東無險可守。魯肅之前說荊州劉表與東吳共有長江之險,已是東吳大患,更何況是世之梟雄劉備。東吳得不到荊州,不管荊州控制在誰手裡,孫權君臣都是睡不踏實的。不要說劉備這樣的厲害人物,就是黃祖之流,控制荊州,都能隨時把孫權從夢中嚇醒。

如果東吳獨吞荊州,那就獨佔長江天險,對外防守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佔有荊州的東吳,西可進西川圖蜀,北可出襄陽攻魏。即使孫權採取保守戰略,荊州還可以成為西拒蜀,北拒魏的戰略要地。所以,荊州之於魏、蜀來說,是進攻東吳的橋頭堡。而對東吳來說,則是最重要的防禦屏障。

荊州,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經濟上的意義也非常重大。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荒野千里。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具有便利的農業生產條件,再加上在劉表治理期間,幾乎沒有受到戰火波及,農業發展非常迅速。荊州能夠在經濟和人口上提供的貢獻,對於三國中勢力弱小的蜀國來說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三國對荊州地區展開了激烈爭奪。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荊州的北三郡南陽、襄陽、南鄉(二郡為曹操於公元208年設),孫權先後得到東三郡江夏、桂陽、長沙(吳蜀分荊州之後),而劉備則控制西三郡武陵、零陵、南郡。荊州可以說三國魏蜀吳的門戶,為魏之南門戶,為蜀之東門戶,為吳之西門戶。三家分荊,任何一方失去對荊州的控制,都會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

正因為荊州戰略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在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也從沒有放棄對荊州的爭奪。剛開始,劉備是以“借”的名義佔據荊州,可劉備拿下西川后,依然不願意放棄荊州,寧可當“老賴”。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漢中,是劉備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而劉備正是以荊州為根據地,關羽北上攻取曹魏的荊襄地區。其鋒芒之盛,把一代梟雄曹操逼得想遷都。

關羽真要拿下中原,東吳將逃無可逃,孫權幾乎成了蜀漢的籠中之鳥。不要說孫權,換了誰控制江東,都無法接受這一現實。所以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殺了關羽。荊州之於東吳,相當於烏克蘭之於俄羅斯。美國如果不信,可以派兵進駐烏克蘭,看看俄羅斯是什麼反應?

關羽死後,劉備傾國之力進攻東吳。除了和關羽的私人感情之外,劉備東征,也是因為荊州對蜀漢的統一大業實在太重要。可惜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慘敗,徹底斷絕了控制荊州的希望。蜀漢失去荊州,已無可能直接兵出中原,只能走秦嶺,山高路遠,糧運不濟,極大地影響了蜀漢北伐的效率。諸葛亮幾次北伐,其實他心裡也清楚,不過是聽天命、盡人事而已。

三國之中,東吳是最後一個滅亡的。西晉代魏後,控制著中原與西川,依然不敢進攻東吳。有兩點:東吳還有名將,比如陸抗,這是西晉遲遲不敢對東吳下手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東吳控制荊州,在地利上佔據很大的防守優勢。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滅吳,足足等了十五年,這還是在陸抗死後才敢動手。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心向青山
2019-07-14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從南方本身來看

我國南方有三個文化中心,沿長江自西向東分別為巴蜀、荊襄、江南,荊州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其上通巴蜀,下達江南,在長江上下游之間處於樞紐性的地位。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從南方本身來看

我國南方有三個文化中心,沿長江自西向東分別為巴蜀、荊襄、江南,荊州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其上通巴蜀,下達江南,在長江上下游之間處於樞紐性的地位。

荊州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古代入川的重要通道。東漢岑彭滅公孫述、劉備佔據益州均是從此地入川,南方政權要想控制巴蜀,荊州最為關鍵。

長江從荊州向東,江面變寬,無險可守,而荊州向西,則可以憑藉天險遏制巴蜀勢力東出,這便是荊州的重要作用。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從南方本身來看

我國南方有三個文化中心,沿長江自西向東分別為巴蜀、荊襄、江南,荊州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其上通巴蜀,下達江南,在長江上下游之間處於樞紐性的地位。

荊州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古代入川的重要通道。東漢岑彭滅公孫述、劉備佔據益州均是從此地入川,南方政權要想控制巴蜀,荊州最為關鍵。

長江從荊州向東,江面變寬,無險可守,而荊州向西,則可以憑藉天險遏制巴蜀勢力東出,這便是荊州的重要作用。

對於荊州的重要性,不僅諸葛亮,東吳的陸遜也有著清晰的認識:

“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正是陸遜和其子陸抗相繼鎮守荊州,保證了孫吳西境的安全。

因此,立足江南的政權,無不恃荊州為上游屏障。南方政權中,定都江南者無四川尚可立國,若無荊州,則極易國滅。

2、從北方角度來看

南北對峙之際,對於江南政權而言,荊州和揚州最為重要。守江必守淮世人皆知,但荊州的地位其實與兩淮相似,長江防線的穩固得益於漢水、淮水與長江之間的屏障和緩衝。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從南方本身來看

我國南方有三個文化中心,沿長江自西向東分別為巴蜀、荊襄、江南,荊州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其上通巴蜀,下達江南,在長江上下游之間處於樞紐性的地位。

荊州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古代入川的重要通道。東漢岑彭滅公孫述、劉備佔據益州均是從此地入川,南方政權要想控制巴蜀,荊州最為關鍵。

長江從荊州向東,江面變寬,無險可守,而荊州向西,則可以憑藉天險遏制巴蜀勢力東出,這便是荊州的重要作用。

對於荊州的重要性,不僅諸葛亮,東吳的陸遜也有著清晰的認識:

“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正是陸遜和其子陸抗相繼鎮守荊州,保證了孫吳西境的安全。

因此,立足江南的政權,無不恃荊州為上游屏障。南方政權中,定都江南者無四川尚可立國,若無荊州,則極易國滅。

2、從北方角度來看

南北對峙之際,對於江南政權而言,荊州和揚州最為重要。守江必守淮世人皆知,但荊州的地位其實與兩淮相似,長江防線的穩固得益於漢水、淮水與長江之間的屏障和緩衝。

因此,立足於江南的吳、東晉、宋、齊、樑、陳、南唐、南宋八代政權均以“厚荊襄”和“阻兩淮”為立國之本。

而從軍事角度來看,荊州的地位甚至超過兩淮,《讀史方輿紀要》中曾寫到:

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國必危。

公元280年的西晉滅吳之戰,便是王濬先從巴蜀出發先定荊州,然後順流長驅而下,直抵建業,吳主孫皓面縛輿櫬,赴王濬軍門請降,至此三國時代結束。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從南方本身來看

我國南方有三個文化中心,沿長江自西向東分別為巴蜀、荊襄、江南,荊州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其上通巴蜀,下達江南,在長江上下游之間處於樞紐性的地位。

荊州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為古代入川的重要通道。東漢岑彭滅公孫述、劉備佔據益州均是從此地入川,南方政權要想控制巴蜀,荊州最為關鍵。

長江從荊州向東,江面變寬,無險可守,而荊州向西,則可以憑藉天險遏制巴蜀勢力東出,這便是荊州的重要作用。

對於荊州的重要性,不僅諸葛亮,東吳的陸遜也有著清晰的認識:

“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正是陸遜和其子陸抗相繼鎮守荊州,保證了孫吳西境的安全。

因此,立足江南的政權,無不恃荊州為上游屏障。南方政權中,定都江南者無四川尚可立國,若無荊州,則極易國滅。

2、從北方角度來看

南北對峙之際,對於江南政權而言,荊州和揚州最為重要。守江必守淮世人皆知,但荊州的地位其實與兩淮相似,長江防線的穩固得益於漢水、淮水與長江之間的屏障和緩衝。

因此,立足於江南的吳、東晉、宋、齊、樑、陳、南唐、南宋八代政權均以“厚荊襄”和“阻兩淮”為立國之本。

而從軍事角度來看,荊州的地位甚至超過兩淮,《讀史方輿紀要》中曾寫到:

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國必危。

公元280年的西晉滅吳之戰,便是王濬先從巴蜀出發先定荊州,然後順流長驅而下,直抵建業,吳主孫皓面縛輿櫬,赴王濬軍門請降,至此三國時代結束。

所以,北方要想統一江南,荊州是關鍵;而割據巴蜀的政權要想取得對江南地區的攻勢,也必須佔據荊州,從關羽丟了荊州的那一刻起,蜀漢想要中興大漢的希望其實就已經很渺茫了。

安若凡
2019-07-15

荊州重要原因大概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荊州面積龐大

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9個郡117個縣,數量僅次於益州、雍涼;面積十分龐大,僅次於益州。荊州治所襄陽,故也稱荊襄九郡。不論曹操、劉備或孫權,誰得到荊襄九郡,都意味著地盤翻倍。當時的劉備甚無地盤,得到荊州,立即就有了和曹、孫叫板的資格。

荊州重要原因大概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荊州面積龐大

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9個郡117個縣,數量僅次於益州、雍涼;面積十分龐大,僅次於益州。荊州治所襄陽,故也稱荊襄九郡。不論曹操、劉備或孫權,誰得到荊襄九郡,都意味著地盤翻倍。當時的劉備甚無地盤,得到荊州,立即就有了和曹、孫叫板的資格。

二、荊州交通極其便利

荊州大致就是湖廣一帶。湖北自古以來便是“九省通衢”,交通條件極其便利。在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曹魏、江東、蜀漢三大政權的中間地帶,既就是誰得荊州,就為自己進攻其他兩大政權獲得了其他通道,同時又為敵人進攻自己時鋪墊了緩衝地帶。關羽丟失荊州,諸葛亮曾言,蜀地進攻曹魏本有兩條路,如今只剩其一,也就是走漢中;而走漢中要遠遠比荊州難得多。

荊州重要原因大概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荊州面積龐大

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9個郡117個縣,數量僅次於益州、雍涼;面積十分龐大,僅次於益州。荊州治所襄陽,故也稱荊襄九郡。不論曹操、劉備或孫權,誰得到荊襄九郡,都意味著地盤翻倍。當時的劉備甚無地盤,得到荊州,立即就有了和曹、孫叫板的資格。

二、荊州交通極其便利

荊州大致就是湖廣一帶。湖北自古以來便是“九省通衢”,交通條件極其便利。在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曹魏、江東、蜀漢三大政權的中間地帶,既就是誰得荊州,就為自己進攻其他兩大政權獲得了其他通道,同時又為敵人進攻自己時鋪墊了緩衝地帶。關羽丟失荊州,諸葛亮曾言,蜀地進攻曹魏本有兩條路,如今只剩其一,也就是走漢中;而走漢中要遠遠比荊州難得多。

三、荊州經濟發達

荊州所在地方,是戰國時期楚國核心地帶,本來就物產豐盛,經濟發達。三國時期,北方戰亂,但荊州劉表卻始終閉關不出,只專心經營荊襄九郡,因此荊州獲得常年的穩定,百姓生活安居樂業,《三國演義》中能看到世外桃源、小橋流水的畫面,都是在荊州。包括諸葛亮、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都是歸隱在荊州。

荊州重要原因大概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荊州面積龐大

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9個郡117個縣,數量僅次於益州、雍涼;面積十分龐大,僅次於益州。荊州治所襄陽,故也稱荊襄九郡。不論曹操、劉備或孫權,誰得到荊襄九郡,都意味著地盤翻倍。當時的劉備甚無地盤,得到荊州,立即就有了和曹、孫叫板的資格。

二、荊州交通極其便利

荊州大致就是湖廣一帶。湖北自古以來便是“九省通衢”,交通條件極其便利。在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曹魏、江東、蜀漢三大政權的中間地帶,既就是誰得荊州,就為自己進攻其他兩大政權獲得了其他通道,同時又為敵人進攻自己時鋪墊了緩衝地帶。關羽丟失荊州,諸葛亮曾言,蜀地進攻曹魏本有兩條路,如今只剩其一,也就是走漢中;而走漢中要遠遠比荊州難得多。

三、荊州經濟發達

荊州所在地方,是戰國時期楚國核心地帶,本來就物產豐盛,經濟發達。三國時期,北方戰亂,但荊州劉表卻始終閉關不出,只專心經營荊襄九郡,因此荊州獲得常年的穩定,百姓生活安居樂業,《三國演義》中能看到世外桃源、小橋流水的畫面,都是在荊州。包括諸葛亮、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都是歸隱在荊州。

四、荊州互通水陸

曹操經營北方時,軍隊只有陸軍。孫權經營江東時,軍隊只有水軍。但是荊州劉表,不僅軍隊人數龐大,還有水軍、陸軍。赤壁之戰,曹操嫡系不懂水戰,因此請荊州降將蔡瑁為提督;蔡瑁因反間計被殺後,曹操只能祭出自己的嫡系于禁,于禁不懂水戰,將船連起來。後來火燒赤壁,此為原因之一。

荊州重要原因大概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荊州面積龐大

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9個郡117個縣,數量僅次於益州、雍涼;面積十分龐大,僅次於益州。荊州治所襄陽,故也稱荊襄九郡。不論曹操、劉備或孫權,誰得到荊襄九郡,都意味著地盤翻倍。當時的劉備甚無地盤,得到荊州,立即就有了和曹、孫叫板的資格。

二、荊州交通極其便利

荊州大致就是湖廣一帶。湖北自古以來便是“九省通衢”,交通條件極其便利。在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曹魏、江東、蜀漢三大政權的中間地帶,既就是誰得荊州,就為自己進攻其他兩大政權獲得了其他通道,同時又為敵人進攻自己時鋪墊了緩衝地帶。關羽丟失荊州,諸葛亮曾言,蜀地進攻曹魏本有兩條路,如今只剩其一,也就是走漢中;而走漢中要遠遠比荊州難得多。

三、荊州經濟發達

荊州所在地方,是戰國時期楚國核心地帶,本來就物產豐盛,經濟發達。三國時期,北方戰亂,但荊州劉表卻始終閉關不出,只專心經營荊襄九郡,因此荊州獲得常年的穩定,百姓生活安居樂業,《三國演義》中能看到世外桃源、小橋流水的畫面,都是在荊州。包括諸葛亮、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都是歸隱在荊州。

四、荊州互通水陸

曹操經營北方時,軍隊只有陸軍。孫權經營江東時,軍隊只有水軍。但是荊州劉表,不僅軍隊人數龐大,還有水軍、陸軍。赤壁之戰,曹操嫡系不懂水戰,因此請荊州降將蔡瑁為提督;蔡瑁因反間計被殺後,曹操只能祭出自己的嫡系于禁,于禁不懂水戰,將船連起來。後來火燒赤壁,此為原因之一。

五、荊州之主劉表闇弱

曹操煮酒論英雄,對劉表不屑一顧:“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郭嘉評價劉表:“表,坐談客耳。

劉備評價劉表:“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

毛主席妙評三國:“孫權年少有為 劉表徒有其表”。

荊州重要原因大概有四點,具體如下:

一、荊州面積龐大

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9個郡117個縣,數量僅次於益州、雍涼;面積十分龐大,僅次於益州。荊州治所襄陽,故也稱荊襄九郡。不論曹操、劉備或孫權,誰得到荊襄九郡,都意味著地盤翻倍。當時的劉備甚無地盤,得到荊州,立即就有了和曹、孫叫板的資格。

二、荊州交通極其便利

荊州大致就是湖廣一帶。湖北自古以來便是“九省通衢”,交通條件極其便利。在三國時期,荊州地處曹魏、江東、蜀漢三大政權的中間地帶,既就是誰得荊州,就為自己進攻其他兩大政權獲得了其他通道,同時又為敵人進攻自己時鋪墊了緩衝地帶。關羽丟失荊州,諸葛亮曾言,蜀地進攻曹魏本有兩條路,如今只剩其一,也就是走漢中;而走漢中要遠遠比荊州難得多。

三、荊州經濟發達

荊州所在地方,是戰國時期楚國核心地帶,本來就物產豐盛,經濟發達。三國時期,北方戰亂,但荊州劉表卻始終閉關不出,只專心經營荊襄九郡,因此荊州獲得常年的穩定,百姓生活安居樂業,《三國演義》中能看到世外桃源、小橋流水的畫面,都是在荊州。包括諸葛亮、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都是歸隱在荊州。

四、荊州互通水陸

曹操經營北方時,軍隊只有陸軍。孫權經營江東時,軍隊只有水軍。但是荊州劉表,不僅軍隊人數龐大,還有水軍、陸軍。赤壁之戰,曹操嫡系不懂水戰,因此請荊州降將蔡瑁為提督;蔡瑁因反間計被殺後,曹操只能祭出自己的嫡系于禁,于禁不懂水戰,將船連起來。後來火燒赤壁,此為原因之一。

五、荊州之主劉表闇弱

曹操煮酒論英雄,對劉表不屑一顧:“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郭嘉評價劉表:“表,坐談客耳。

劉備評價劉表:“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

毛主席妙評三國:“孫權年少有為 劉表徒有其表”。

後來的歷史雖然可以肯定劉表治州有方,但難為人主。亂世之際,作為劉姓宗室,上不能護佑大漢天子,下不能整飭荊州高層矛盾,內不能分解家庭問題,世子之爭。劉表剛死,荊州大小官員全部投降曹操,在當時以“忠義”為主體價值觀的年代,無一忠烈之士抗曹,與織蓆販履的劉備相去甚遠

文史侃大山
2019-07-14

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晉恆溫北伐,蒙古南滅南宋,都是走的荊州。對於三國而言,荊州處於三國中間,戰略地位顯著,劉表佔荊州、劉備借荊州、孫權奪荊州、關羽失荊州、曹操爭荊州都圍繞著這一地區展開,因此,從戰略角度上講,三國史其實就是一部爭奪荊州的歷史。

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晉恆溫北伐,蒙古南滅南宋,都是走的荊州。對於三國而言,荊州處於三國中間,戰略地位顯著,劉表佔荊州、劉備借荊州、孫權奪荊州、關羽失荊州、曹操爭荊州都圍繞著這一地區展開,因此,從戰略角度上講,三國史其實就是一部爭奪荊州的歷史。

荊州的地理位置

荊州地正好處在中原與益州、揚州之間,通過長江與益州和揚州相連。下轄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七郡。從這裡往北走經過南陽,穿過低矮的伏牛山丘陵,可以進入許都。向西經過長江三峽和四川盆地的內河可以到達成都平原。順長江而下則可直達揚州。

荊州的戰略價值

對於曹操而言,如果佔有荊州,不僅北方領土已有屏障,而且可以巡江上下,直襲江左或益州。也就是說,荊州是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如果佔有荊州,就可以順江而下,滅亡江東,從而有統一中國的機會。所以,很早的時候,曹操的謀臣郭嘉就為曹操制定了“當先定荊”的戰略計劃。

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晉恆溫北伐,蒙古南滅南宋,都是走的荊州。對於三國而言,荊州處於三國中間,戰略地位顯著,劉表佔荊州、劉備借荊州、孫權奪荊州、關羽失荊州、曹操爭荊州都圍繞著這一地區展開,因此,從戰略角度上講,三國史其實就是一部爭奪荊州的歷史。

荊州的地理位置

荊州地正好處在中原與益州、揚州之間,通過長江與益州和揚州相連。下轄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七郡。從這裡往北走經過南陽,穿過低矮的伏牛山丘陵,可以進入許都。向西經過長江三峽和四川盆地的內河可以到達成都平原。順長江而下則可直達揚州。

荊州的戰略價值

對於曹操而言,如果佔有荊州,不僅北方領土已有屏障,而且可以巡江上下,直襲江左或益州。也就是說,荊州是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如果佔有荊州,就可以順江而下,滅亡江東,從而有統一中國的機會。所以,很早的時候,曹操的謀臣郭嘉就為曹操制定了“當先定荊”的戰略計劃。

對於孫吳來說,揚州和荊州近在咫尺,通過長江一水相連。如果他們得到荊州,便能發揮長江的阻隔作用,避免西北方向敵船的威脅。劉表死後,魯肅對孫權建議說:“夫荊楚與國相鄰,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東吳降將甘寧也向孫權獻計說:“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

從劉備方面看,荊州的位置更加重要,如果蜀漢同時佔有益州和荊州,那麼將會形成東西雙核戰略,對北方的曹魏形成兩面夾擊之勢;然而一旦失去荊州,蜀漢就會被封鎖在長江三峽以西的巴蜀地區,最終只能是走向滅亡。從《隆中對》中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情況,諸葛亮向劉備建議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荊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晉恆溫北伐,蒙古南滅南宋,都是走的荊州。對於三國而言,荊州處於三國中間,戰略地位顯著,劉表佔荊州、劉備借荊州、孫權奪荊州、關羽失荊州、曹操爭荊州都圍繞著這一地區展開,因此,從戰略角度上講,三國史其實就是一部爭奪荊州的歷史。

荊州的地理位置

荊州地正好處在中原與益州、揚州之間,通過長江與益州和揚州相連。下轄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七郡。從這裡往北走經過南陽,穿過低矮的伏牛山丘陵,可以進入許都。向西經過長江三峽和四川盆地的內河可以到達成都平原。順長江而下則可直達揚州。

荊州的戰略價值

對於曹操而言,如果佔有荊州,不僅北方領土已有屏障,而且可以巡江上下,直襲江左或益州。也就是說,荊州是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如果佔有荊州,就可以順江而下,滅亡江東,從而有統一中國的機會。所以,很早的時候,曹操的謀臣郭嘉就為曹操制定了“當先定荊”的戰略計劃。

對於孫吳來說,揚州和荊州近在咫尺,通過長江一水相連。如果他們得到荊州,便能發揮長江的阻隔作用,避免西北方向敵船的威脅。劉表死後,魯肅對孫權建議說:“夫荊楚與國相鄰,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東吳降將甘寧也向孫權獻計說:“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

從劉備方面看,荊州的位置更加重要,如果蜀漢同時佔有益州和荊州,那麼將會形成東西雙核戰略,對北方的曹魏形成兩面夾擊之勢;然而一旦失去荊州,蜀漢就會被封鎖在長江三峽以西的巴蜀地區,最終只能是走向滅亡。從《隆中對》中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情況,諸葛亮向劉備建議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大山評說

荊州地區是三國時期爭奪的一個焦點,荊州的得失關係到魏、蜀、吳的興衰。荊州地區既能為三方提供擴張發展的良好條件,又能制約三方的行動和框定其各自的戰略取向。赤壁之戰、襄樊之戰、夷陵之戰都是在這種形式下爆發的大戰。荊州歸屬不可謂不重。

漢未央
2019-07-14

因為三國演義以劉備為正統,荊州才顯得重要。其實真正對漢末局勢起決定作用的地點是司隸州,其次是冀州,再次是兗州徐州。荊州 益州 揚州這些邊區根本排不上號。

因為三國時期還很落後,南方交通十分不便,且南方山地多丘陵多,對於沒有重工業甚至輕工業都沒有的古代很難開發有效利用南方廣袤的山區和丘陵,除了長江流域和江漢平原 成都平原 江淮江東平原有GDP意義,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塊完全可以無視,中原黃河流域才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所謂四通八達的荊州其實也就是個180度死角的地方。只不過對兩個割據小朝廷有防守意義,對曹魏真沒什麼卵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