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遍佈株洲各縣市區的古塔,這裡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組圖)
株洲發佈
1/15 古往今來,文人騷客都有登高抒懷之雅意。在我們株洲境內延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間,鑲嵌著多座年代久遠的古塔,歷經風雨,記載滄桑。株洲日報記者用無人機和照相機將株洲地區部分古塔攝入呈現(2017年6月11日株洲日報截圖)。
2/15 攸縣文明上塔。在攸縣,從縣城段洣水南岸、菜花坪鎮的窯灣山頭起,順洣水而下至鴨塘鋪鄉陰山港村止,沿洣水共建有寶塔四座,前三座分別為文明上塔、文明中塔、文明下塔,第四座稱凌雲塔,合稱為“洣水四塔”,此四塔現已成為攸縣的一道古建築風景奇觀。
3/15 攸縣文明上塔的石制浮雕。
4/15 荷塘區仙庾塔(文昌閣)。始建於唐,清道光年間(1821—1850)建,當代重修。8角7層閣式塔,修復為5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仙庾塔位於仙庾嶺風景區。仙庾嶺主峰海拔233米,仙庾塔則雄立於主峰之上。傳說是唐玄宗之孫李豫為紀念愛妃沈珍珠所建。在仙庾山腰有紀念沈珍珠為避安史之亂在此修行成仙而建的仙庾廟。清道光年間,世人為降妖,使五穀豐登,於是在仙庾嶺最高處建仙庾塔。此塔如一支筆,故又名““文昌閣”。
5/15 遊客在荷塘區文昌閣旁的樹幹上繫上了祈福的紅絲帶。
6/15 茶陵縣筆支塔。清嘉慶8年,時任茶陵知州高士桂諭士民捐建筆支塔。該塔位於茶陵縣城東郊洣、茶二水合流處的茶華山麓,因其塔形似支筆而得名,又因其與茶陵古城的東門隔江相望,所以很多人叫它“東門塔”。古塔六角七層,塔身以茶陵特有地貌紅砂岩和沉積岩石料鑿成型後砌成。除一層外,其它樓層都有精美的拱形門。塔的門窗設計巧妙,太陽光可射穿塔身。
7/15 茶陵縣筆支塔上精美的石制門窗
8/15 醴陵狀元閣。坐落於醴陵狀元洲。狀元洲是湖南醴陵市的一處風景名勝,歷來為醴陵八景之一,稱為“狀元芳洲”。 坐落在淥江之中,洲呈紡錘狀,長約500米,寬約100米,明時為菜園,清朝時闢為桑園。1925年淥江橋建成,造引橋與洲相連。據說醴陵有古讖雲“洲過縣門前,醴陵出狀元”,故取名“狀元洲”,惜醴陵一直未出過狀元。
9/15 醴陵狀元閣內的拱形門。
10/15 蘆淞區鎮龍塔。建於清光緒年間。為6角5層仿樓閣式磚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龍塔位於蘆淞區五里墩鄉百井村,天元大橋河東橋下有37路公交車經過。古塔矗立在村道旁不遠的稻田中,有水泥路相通,古塔周圍以麻石做基座,用磚塊鋪設了一塊供遊人駐足觀賞的小坪地。
11/15 遊客登荷塘區仙庾塔(文昌閣)。
12/15 炎陵湘山塔。“殘霞飛殿角,落日掛林端,塔形連天碧,山光入水寒。” 清代工部主事尹榮祖,在距炎陵縣城西0.5公里的湘山塔遊覽時留下這首詩句。
13/15 炎陵湘山寶塔石門額。
14/15 荷塘區仙庾塔(文昌閣)。
15/15 圖文\/譚清雲 編輯\/行簡 來源:株洲日報
2017-06-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