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的日軍拼刺刀之前要退子彈?

​創作不易呀,評論兩句和加個關注吧

曾幾何時,國內的抗戰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了日軍一種特殊戰術動作:在組織白刃戰之前會在指揮官命令下集體拉動槍栓退掉彈倉內的子彈,將彈膛清空之後舉著上了刺刀的空槍發起近戰衝鋒。對此國內許多刊物還進行了分析,有的認為是日軍“武士道精神”的體現,“堂堂正正的”用刺刀作戰而完全不借助子彈;有的認為日軍是怕拼刺時子彈走火,38式子彈穿透力強容易連自己人帶敵人打穿一串,因此在《步兵操典》中特意做出規定;有的認為是日軍格外死板,將拼刺訓練時出於安全考慮的要求帶上了戰場……種種似是而非的“解釋”像模像樣地營造出了日軍拼刺前真的會退子彈的氛圍。

是誰說的日軍拼刺刀之前要退子彈?

二戰日本倍加推崇白刃戰,於是乾脆不給第一批登陸部隊發子彈,造成日軍的嚴重傷亡。

然而並無任何直接證據表明日軍會有意識地在刺刀格鬥之前集體退子彈,日軍《步兵操典》無論1896年、1923年、1937年還是1940年的全部4個版本中都無此要求,反而是1896年版《步兵操典》第178條“銃劍突擊”裡強調“在最前線的各個小隊做舉槍射擊的準備,後方的小隊儘量佔領有利地形再次進行追擊射擊”,也就是說士兵需要同時做好拼刺與射擊兩種準備,在瞬息萬變的戰場條件下隨時準備採用其中任何一種作戰方式,在這種要求下絕不可能要求士兵退掉槍中的彈藥,操典中還要求日軍在集體拼刺前進行齊射,殺傷敵軍或打亂敵方隊形為白刃戰創造條件。

是誰說的日軍拼刺刀之前要退子彈?


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經常要面對日軍的集群刺刀衝鋒


而1923年和1937年的《步兵操典草案》裡規定預備衝擊時要右手緊握槍身,槍口朝上,左右握住刺刀座,在聽到預備的命令時,射擊前槍要處於安全狀態,也就是必須上保險,這也駁斥了“日軍拼刺前退子彈是為了防止子彈走火”一說,上了保險便無走火可能,再說拼刺時右手握槍柄離開扳機,很難有走火可能。退一萬步說,如果始終對走火可能提心吊膽,也可以在拼刺前發射一槍後不拉槍栓退殼,槍膛內只留空彈殼自然無走火之彈。

到了1940年,日軍《步兵操典草案》經實戰檢驗後正式定稿頒發為新《步兵操典》,刪除了突擊前要求步槍上保險的條目,可以理解為日軍方面已經默許士兵在拼刺中隨時開槍。這是基於實戰需求的改良,軍方也認識到白刃戰時是否開槍應由現場官兵自行決定。

是誰說的日軍拼刺刀之前要退子彈?

日軍在刺刀衝鋒時開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而一些國內抗戰老兵回憶中日軍的白刃戰前退子彈的場面,很可能是日軍拼刺前齊射完一輪後退掉彈殼準備白刃接戰的動作,或者乾脆是在槍栓尾部上保險的動作,被以訛傳訛成為了日軍刺刀戰特意退掉子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