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4 個回答
不灭的圣光
2019-09-02

一陰一陽之謂道,成之者性也,繼之者善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易經•繫辭》

知行合一是道,每個人其實都在知行合一,只是不知道罷了。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矣。

用三觀來解釋這個道理,知行合一的知是價值觀,我們的行為由價值觀決定,這就是知行合一,而價值觀由人生觀與世界觀綜合之後決定,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不穩定,就像不會騎車的人,一會偏向這邊,一會偏向那邊。

人生觀可以看成慾望,世界觀是外界的束縛,價值觀穩定的人,慾望成為希望,外界的束縛成為助力,所以他們的行為也是穩定的,就是知行合一。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舉個例子,一個小學生放學之後就匆匆忙忙的跑回家,第一件事是什麼?打開書包寫作業還是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如果媽媽在家,他會怎麼做?

知而不行,不為知矣。——《荀子》

很多人把慾望當成知,是不正確的,人生觀是想要,世界觀是應該,價值觀是可以,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讀經開智,自見光明。


一陰一陽之謂道,成之者性也,繼之者善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易經•繫辭》

知行合一是道,每個人其實都在知行合一,只是不知道罷了。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矣。

用三觀來解釋這個道理,知行合一的知是價值觀,我們的行為由價值觀決定,這就是知行合一,而價值觀由人生觀與世界觀綜合之後決定,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不穩定,就像不會騎車的人,一會偏向這邊,一會偏向那邊。

人生觀可以看成慾望,世界觀是外界的束縛,價值觀穩定的人,慾望成為希望,外界的束縛成為助力,所以他們的行為也是穩定的,就是知行合一。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舉個例子,一個小學生放學之後就匆匆忙忙的跑回家,第一件事是什麼?打開書包寫作業還是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如果媽媽在家,他會怎麼做?

知而不行,不為知矣。——《荀子》

很多人把慾望當成知,是不正確的,人生觀是想要,世界觀是應該,價值觀是可以,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讀經開智,自見光明。


凤凰阁文化
2019-09-03

首先要明白〈知行合一〉的內函,知指思維致良知,行指言行致良和。指人的行為及思維在實踐中要堅守在自己的良知心之內。

聖賢陽明先生成道之前也是信奉釋儒道等宗教文化信仰,崇尚理性,拒絕迷信思想!

釋儒道等宗教單講人生在世要〈修行〉,但陽明先生髮現人性中的〈良知〉是美好心性的開端,人若有良知心,所做之事皆為良善。人若修行與良知同修,那便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修行方法,主要人在生活中立功,立德,立言等修行方法。

陽明文化信仰者要立言:《讓良知成為時代主流文化信仰》!自己承認自己是陽明文化信仰者,一生追隨良知,行在良知中,那便是《知行合一》的人生!


首先要明白〈知行合一〉的內函,知指思維致良知,行指言行致良和。指人的行為及思維在實踐中要堅守在自己的良知心之內。

聖賢陽明先生成道之前也是信奉釋儒道等宗教文化信仰,崇尚理性,拒絕迷信思想!

釋儒道等宗教單講人生在世要〈修行〉,但陽明先生髮現人性中的〈良知〉是美好心性的開端,人若有良知心,所做之事皆為良善。人若修行與良知同修,那便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修行方法,主要人在生活中立功,立德,立言等修行方法。

陽明文化信仰者要立言:《讓良知成為時代主流文化信仰》!自己承認自己是陽明文化信仰者,一生追隨良知,行在良知中,那便是《知行合一》的人生!


言者青青
2019-09-04

“知行合一”(網絡圖片)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這是認識與運用密不可分的哲學。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行為,知與行的合一,實際上就是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統一。雖然,王守仁“知行合一”有他的侷限性,但是,仍然是我們可用來拓展的理論基礎。

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明確“知行合一”的過去與現在的理論屬性。現在我們所提倡的“知行合一”,是在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基礎之上的擴充與發展,不僅僅侷限在德,已擴展到社會上人們思想許多的領域。

“知行合一”(網絡圖片)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這是認識與運用密不可分的哲學。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行為,知與行的合一,實際上就是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統一。雖然,王守仁“知行合一”有他的侷限性,但是,仍然是我們可用來拓展的理論基礎。

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明確“知行合一”的過去與現在的理論屬性。現在我們所提倡的“知行合一”,是在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基礎之上的擴充與發展,不僅僅侷限在德,已擴展到社會上人們思想許多的領域。

“三觀”(網絡圖片)

二是,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這是保證我們“知行合一”思想與行為的指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

三是,思想與行動要保持一致。要經常地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我們的行動是否符合“三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與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四是,堅持認識與實踐信念。自己所做之事情與目標無論大小,只要有利於社會發展和人們的身心健康,那麼,就要堅忍不拔,執著地勇往直前地去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

五是,堅持做到學用一致。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無論是書本上的還是社會實踐之中的,都要把所學到的哲學理論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行合一”見成益。

六是,豎立自信心,堅持自己正確的“三觀”奮鬥目標不動搖。不能人云也雲,對任何事要有自己正確“三觀”意識,勇於實踐,敢於實踐,在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的理想效果。

“知行合一”(網絡圖片)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這是認識與運用密不可分的哲學。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行為,知與行的合一,實際上就是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統一。雖然,王守仁“知行合一”有他的侷限性,但是,仍然是我們可用來拓展的理論基礎。

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明確“知行合一”的過去與現在的理論屬性。現在我們所提倡的“知行合一”,是在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基礎之上的擴充與發展,不僅僅侷限在德,已擴展到社會上人們思想許多的領域。

“三觀”(網絡圖片)

二是,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這是保證我們“知行合一”思想與行為的指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

三是,思想與行動要保持一致。要經常地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我們的行動是否符合“三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與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四是,堅持認識與實踐信念。自己所做之事情與目標無論大小,只要有利於社會發展和人們的身心健康,那麼,就要堅忍不拔,執著地勇往直前地去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

五是,堅持做到學用一致。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無論是書本上的還是社會實踐之中的,都要把所學到的哲學理論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行合一”見成益。

六是,豎立自信心,堅持自己正確的“三觀”奮鬥目標不動搖。不能人云也雲,對任何事要有自己正確“三觀”意識,勇於實踐,敢於實踐,在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的理想效果。

前程似錦(網絡圖片)

只要我們按照以上幾條去認知,去梳理自己的“知”既正確的“三觀”思想,與“行”既實踐結合起來,那麼,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

阳光明正
2019-09-02

這是個好問題,我試著答一下。需要擺脘自私和物慾的掌控,跳出命運和自我,發生自已本心所需要的生活,才能真正地知行合一,跳出生老病死成敗順逆善惡是非的窠臼,體驗本真人性的生活。

我有一老姑夫,今年八十八了,不需戴眼鏡可以看清醫藥說明書上的小字,仍獨自生活,懂易經會書法喜飲酒,笑起來有兒童之純真和感染力,每年消費不足五千(酒大多是後輩送的),今年始酒不太喝了說是腸胃不太好,以前每天至少一斤酒,下面是他今年寫的朱子家訓,筆力不減。我以為他就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只上過三年學。

這是個好問題,我試著答一下。需要擺脘自私和物慾的掌控,跳出命運和自我,發生自已本心所需要的生活,才能真正地知行合一,跳出生老病死成敗順逆善惡是非的窠臼,體驗本真人性的生活。

我有一老姑夫,今年八十八了,不需戴眼鏡可以看清醫藥說明書上的小字,仍獨自生活,懂易經會書法喜飲酒,笑起來有兒童之純真和感染力,每年消費不足五千(酒大多是後輩送的),今年始酒不太喝了說是腸胃不太好,以前每天至少一斤酒,下面是他今年寫的朱子家訓,筆力不減。我以為他就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只上過三年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