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10 個回答
迷蝶梦文史社
2019-04-24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佈,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30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發表聲明,宣佈將大東亞戰爭進行到底,也就是拒絕投降。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加入了波茨坦公告。

4月份的時候,美軍就佔領了沖繩,迫近日本本土。此時美軍已經制定好了登陸九州和關東的作戰計劃,並且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權。

在蘇聯對日宣戰前兩天,也就是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在蘇軍發起進攻的當天,8月9日,美軍又在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

看上去美國對日本擁有絕對優勢,似乎沒有必要讓蘇聯出兵東北,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一、蘇聯出兵是遵守雅爾塔協定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的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和斯大林就遠東問題達成了祕密協議,也就是後來的《雅爾塔密約》。

《雅爾塔密約》規定,蘇聯在結束對德戰爭後的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作為交換條件,羅斯福犧牲了大量中國的利益,比如承認外蒙獨立,允許蘇聯恢復沙俄時期在東北的權益等等。

當時羅斯福之所以對斯大林作出大量妥協,直接原因是1944年4月至12月的豫湘桂戰役中,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大潰敗。這場大潰敗不僅加劇了史迪威和蔣介石的矛盾,史迪威要求撤掉蔣介石的最高統帥職位,最終雖然以史迪威被撤換結束,但羅斯福對中國的作戰能力表示質疑。

此外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美軍擁有絕對優勢,但是戰況慘烈,形勢依然嚴峻。美軍當時估計,歐洲戰事結束後,對日作戰還需要18個月以上。而日本佔據了大陸廣大的領土和沿海不少島嶼,美軍希望在進攻日本本土時,有盟友能在大陸上牽制日軍,不讓日軍尤其是東北的關東軍增援本土。從當時的情形來看,中國軍隊顯然不能承擔這個任務,只有蘇聯可以承擔。

所以,蘇聯最後宣戰的時間,是完全遵守了雅爾塔密約。

二、蘇聯出兵是壓倒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遭到了原子彈轟炸,但是日本並沒有被原子彈嚇倒。他們寄希望於蘇聯的調停,希望有條件投降,體面的結束戰爭。當時蘇聯和日本有中立條約在,所以雙方並非戰爭狀態。

同時,日本內部的好戰派則制定了《總決戰計劃》,這個計劃可以說喪心病狂,主要是想依託大陸節節抵抗,跟盟軍(主要是美英中三國軍隊)同歸於盡。這個計劃的核心是東北和朝鮮,在這裡,日軍將和盟軍戰至全部毀滅。

好戰派認為,日軍在東北和朝鮮毀滅後,英美會佔領東北和朝鮮,但此時他們和蘇聯的矛盾將會激化。這樣日本本土就可以保留下來,不至於亡國。

按照這個作戰計劃,日本在東北的關東軍,將是實施這個計劃的最核心力量。

但是蘇聯對日本的宣戰,打破了日本有條件投降的幻想,也打破了好戰派進行總決戰的計劃。關東軍首當其衝,面對蘇軍,核心力量被消滅,也就沒有機會利用盟軍矛盾了。

對美國來說,蘇聯出兵,有利於加速戰爭的結束,自然是樂見其成。

三、美國當時沒有能力阻止蘇聯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蘇聯出兵雖然是在遵守雅爾塔密約,但大國政治還是實力說了算。美國如果當時有足夠的實力,也可以阻止蘇聯進入東北。不過從當時的現狀來說,美國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

1945年7月2日,美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宣佈“冰山行動”結束,美軍完成了對衝繩的佔領。

然而在三個月的戰鬥中,美軍一共傷亡7.5萬人。之前2月份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的傷亡也非常慘重。

這兩次戰役,迫使美軍不得不重新考慮之前制定的登陸計劃,美軍估算,如果要進攻日本本土,至少會傷亡100萬人。這種巨大的傷亡是美國無法承受的。

當時日本還佔據著中國的東北、華北以及東南沿海的廣大領土,要想將日軍從這些地方驅逐,美軍還需要花費巨大的代價,美國原本想依賴的蔣介石已經被嚴重質疑,顯然是靠不住的。

可以看出來,由於日本的頑抗,當時美軍是沒有能力阻止蘇聯進攻東北的。

而讓蘇聯進攻東北反而是有好處的,可以迫使日本投降。不僅迫使日本投降,還擋住了蘇聯。蘇聯滿足於攫取雅爾塔會議上的成果,失去了佔領日本本土的機會,沒能像在歐洲那樣行事。而日本本土被美軍獨佔,後來成為美國對抗蘇聯的橋頭堡。

總而言之,蘇聯出兵東北加速了戰爭的結束,對美國來說,犧牲了中國的同時,也限制了蘇聯的擴張,還減少了自己的犧牲。羅斯福在雅爾塔的決定可見其戰略眼光多麼富於遠見。

军武文斋
2019-04-23

戰爭到後期不是誰打誰的問題了,而是戰後劃分世界和爭奪地盤的問題了。

蘇聯出兵東北,是在雅爾塔會議上確定的,也就是說,劃分了,關東軍就交給蘇軍收拾,而不是由日本收拾。南邊,太平洋上的日軍,則交給美軍收拾。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1945年,英美蘇簽訂了《三國關於遠東問題的協定》,其實就是雅爾塔協定,蘇聯承諾在歐戰結束三個月內對日作戰。這個其實是蘇聯主動提出的,但是也是美國要求的,而且是強烈要求。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這個時候,美國已經不想打了,之所以投原子彈,就是為了加速結束戰爭。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怎麼快怎麼來,儘快結束亞洲戰爭,減少進一步的傷亡,是美國人想要的。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其實美國投放原子彈,日本就準備投降了,蘇聯要做的其實就是搶在美國前面,搶在日本投降之前,多打一仗,爭取更多的勝利果實,同時還要保證損失最小。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美國這個時候其實沒有兵力能夠到東北,對日作戰方面,其實還是靠四等人在東南亞和日軍血戰。美國逼近日本本土,也是在南邊逼近。關東軍就算留給國軍,也輪不上美軍。

用户丰收季节3452555
2019-04-23

看到這個題目,我也想出來說幾句話,這個事情跟中國有關。

45年初,美國通過跳島戰術,已經逼近日本本土了,可是日本還有很強的戰鬥力,中國當時很不給力,45年了還讓日本打通了廣漢鐵路,美國為了儘快結束二戰,很無奈的在雅爾塔會議上邀請蘇聯,在德國投降後的三個月內,對日宣戰,中國當時是要是給點力,美國是不可能邀請蘇聯的,這是美國的無奈之舉。

蘇聯一對日本宣戰,中國的外蒙古分裂出去了,朝鮮成了兩個國家,日本人留在東北的機器設備,被蘇聯拆卸一空,中國的大批婦女被俄毛子軍隊強姦。

可以說,蘇聯的對日宣戰,是犧牲了中國利益換來的,俄羅斯從來就沒有白幫忙的。

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想我泱泱大國,被周邊國家欺凌,我們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跟外國打,是每戰必敗,跟自己人打,一個比一個厲害,這是為什麼?

就說這麼多,說多了又要挨噴了,到此為止。

无头骑士Tomas
2019-04-23

因為蔣介石在廣西一線大潰敗,日本人要在本土一億人玉碎,美國根據硫磺島、沖繩的美軍10萬的傷亡人數,判斷日本本土,美軍至少要一百萬傷亡,美國承受不起這麼大的損失,更別提抽身來打關東軍了!

1945年日本本土防備情況:

在1945年,日本陸軍在本土的實力是,74個師團,又45個旅團。這些部隊,一半比較精銳,另外一半是新組建部隊。

老部隊武器比較完整,新部隊所裝備的輕武器,步槍僅達50%,輕機槍77%,野、山炮25%,對戰車炮26%。

在本土的日軍武器比較多,日本生產的坦克,重炮,火箭炮等等武器,絕大部分都在本土。在1945年11月,美軍開始銷燬本土日軍武器的時候,收繳了1.45萬門火炮,4萬具擲彈筒和大量彈藥,一共為80萬噸。

另外還收繳了167萬支步槍,以及大批30-500公斤的航空炸彈。銷燬飛機8000架,航空發動機13000臺。如果,按照,美軍40萬軍隊圍攻沖繩的2個師團,打3個月時間,那麼,本土彈藥多得多,武器更好的74個師團,則需要更長時間。

另外補充電影《血戰鋼鋸嶺》的背景:

《血戰鋼鋸嶺》故事背景:在沖繩島戰役前夕,日軍大本營錯誤判斷美軍會進攻臺灣,因而把守備部隊中最有戰鬥力的第九師團調往臺灣,而補充的部隊遲遲不到位,因而戰役開始日軍就壓根沒有獲勝的希望,牛島滿不得不改變殲敵於灘頭的計劃,採取將美軍誘至縱深地區,憑藉預設的碉堡和地道陣地將其消滅的策略。日本人抱著“玉碎”的必死信念在極端劣勢下發起反衝鋒,大大出乎美軍意料,第一波衝鋒就導致美軍五千人傷亡,提供支援的美軍航母編隊因為頻繁受到日軍自殺機攻擊平均每天損失一艘半艦艇,尼米茲因而給登陸部隊總指揮巴克納中將施加壓力,督促其儘快拿下衝繩以減少海軍損失,戰役後期巴克納中將親臨前線督戰,此時日軍已是強弩之末,美軍前線陣地幾個小時都未遭到炮擊,巴克納到達前線後日軍第一發炮彈居然就把這位中將炸死了,詭異至極!電影裡面最後剖腹自殺的日軍軍官應該就是牛島滿。在之前的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建成18,000米堅固的地下工事,每個工事都四通八達通風良好。依託有利地形和堅固的地下工事,慄林忠道給予美軍重創,在短短三天內殺傷美軍登陸部隊5千餘人,這導致美國國內的新聞界強烈要求“讓陸戰隊喘口氣——給日本人放毒氣。”對付隱藏在坑道或巖洞中的日軍,毒氣可謂再好不過,但羅斯福總統和尼米茲出於人道考慮沒有使用,結果使大量優秀的陸戰隊員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拿下衝繩島又使美軍付出7萬餘人死傷的巨大代價,征服區區兩島就導致美軍近10萬傷亡!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在日本本土登陸將付出一百萬人的傷亡代價,美國人的仁慈和道義已經到了極限,因此最終決定在沖繩島戰役結束後不久對日本使用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

晓帆轻舟
2019-04-23

蘇聯在二戰末期才對日宣戰、攻擊關東軍,而且是在美國已經向日本廣島實施核打擊、日本敗局已定之際。此舉似乎如同雞肋,但是,實際上還是有多方面重大意義的。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擁有了制海權,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無家可規的關東軍?

蘇聯1945年8月8日出兵中國東北打擊關東軍,並不是美國在對日本實施核打擊之後才臨時決定的,而是早在1945年2月蘇美英雅爾塔會議期間就初步商定的。會議期間,蘇聯與美英商定,蘇聯承諾:當盟軍完全打垮德國、結束歐洲戰場作戰滿了三個月時,蘇聯將對日宣戰,參加對日作戰。蘇聯出兵,絕不是因為蘇聯多麼有正義感,而是美英為了各自利益進行討價還價的產物——美國希望蘇聯通過出兵,減輕美軍對日作戰的人員損失,蘇聯則是希望趁機大撈好處(在戰後的亞洲格局中不輸給美國,從苦難的中國身上大量揩油——攫取東北利益,以佔領東北來要挾中國政府放棄外蒙等重大利益)。

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宣佈投降,歐洲戰場作戰結束。整整三個月後,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庫頁島、南千島群島),這與半年前雅爾塔會議的三方協議所預定的時間恰恰是吻合的。

哪怕45年8月這個時候出兵東北真的已經不具備軍事必要性,但是,蘇聯為了攫取戰後的國際政治舞臺主動權(包括在中國撈取巨大的好處),也照樣會按原計劃出兵東北,以軍事的重大進展作為政治、外交大利益的籌碼。

更何況,從二戰末期亞洲戰場軍事角逐上看,蘇軍出兵東北並非可有可無的雞肋,仍然具有軍事意義。

關東軍雖然在二戰末期戰鬥力已經大幅度下降,可是,它依然擁有七八十萬的正式兵力,數量可觀。而且,它幾乎沒怎麼傷筋動骨。此時日寇在美軍打擊下基本喪失了制空權與制海權,關東軍已經難以有機會從日本本土大量獲得重要的人力物力補充,但是,它在東北囤積了豐厚物資,建有龐大堅固的防禦網(包括東寧、虎頭等地的高質量要塞系統),可以就地取得大量戰爭資源。即使面對強敵進攻,只要對方不是排山倒海式的快速全線總攻勢,日軍堅固的局部防禦作戰系統仍然將是令對手不可小覷的。

可以說,蘇軍出兵之前,關東軍仍然是一支維繫日寇抵抗力、左右日本整個戰局的重要力量。

地理上,關東軍處在東亞大陸戰場的咽喉部位,對日寇在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乃至庫頁島等地的統治都起到屏障作用。日寇控制下的中國東北,豐富的戰略資源與發達的鐵路運輸給予日本侵略軍以物質後盾與信心。

直到蘇軍出兵之前,關東軍不曾受到致命打擊,關東軍的軍事走向可以繼續直接關係到整個東亞大陸戰場的走向。

所以,盟軍要徹底制服日本軍國主義集團,就必須消滅關東軍,而不能僅僅靠美軍在日本本土的轟炸以及可能的本土登陸作戰。

為了不給關東軍以喘息、盡情發揮其防禦戰優勢、與蘇軍長期較量的機會,為了給東北日軍以迅速致命一擊,蘇軍出兵東北時,是調集巨大的人力物力(150萬蘇軍參戰),以絕對壓倒優勢的兵力與武器裝備,祕密從蘇聯國土的歐洲部分向中蘇邊境運兵屯集,以大規模閃擊戰的方式、多點同時進攻的。這樣的進攻方式也說明了蘇軍對此時的關東軍仍然不敢掉以輕心,戰略上是高度重視的。

万里白光
2019-04-23

美軍攻打日軍盤踞的島嶼採用是圍困,切斷補給線利用海空軍優勢狂轟濫炸。

而日本本島設施齊全,美軍慣用的圍困戰術不管用,狂轟濫炸的作用遠不及島嶼那麼有效。雖然美軍武器裝備優勢明顯,但是與日軍正面對抗佔不到多少便宜,日軍訓練有素,誓死忠於天皇,日軍那種永不言退的戰鬥意志,美軍根本就不是對手,只能靠打不完的炮彈航空炸彈以及數量佔絕對優勢的各種先進武器艱難奪取島嶼控制權,一旦到了日本本土,美軍遇上補給順暢的日軍,有可能形成相持,美軍駐紮琉球群島作為軍事基地,按當時美軍方評估,要攻佔日本本土估計要陣亡三十萬美軍,加上天文數字的傷病員,並且無法確保攻佔成功。種種原因,美軍考慮再三搬出了雅爾塔會議,歐洲戰事結束以後蘇軍出兵東北,迫使日本兩線作戰,削弱日本大本營的戰鬥意志。當年美國對日投下了原子彈,根據歷史記載日本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直到東三省的七十多萬日軍被蘇軍一個星期殲滅,日本大本營才意識到了,蘇軍一旦對日軍動手,日軍就在沒有了任何抵抗的意義了,蘇軍的作戰能力可不是大西洋彼岸的那些嬉皮士,有勇無謀的日軍遇上了有謀而惜命的美軍倒也能湊個熱鬧,如果日軍遇上了有勇有謀的蘇軍,就會成為一場屠殺。

矿泉水163550980
2019-04-23

謝邀!美國之所以請蘇聯出兵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一、關東軍是日本軍隊的王牌,其戰鬥力非常強悍,美國對上關東軍恐怕會有不小傷亡,因此,遠離美國本土運輸線太長、戰爭消耗和人員傷亡過大、長時間的作戰引起的軍隊疲勞和士氣下降等問題,成了美國對日作戰的主要考量。

二、考慮到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和日軍無法相比,避免國民黨軍隊在同日本軍隊較量中造成過大傷亡和損失,保存國軍有生力量,以便將來對付共產黨。

三、蘇軍戰力強大,蘇軍參戰可加快日本軍隊的滅亡,以及加快結束二戰的進程,同時又可以減少美國自身的消耗和傷亡,出資出物拼命的事讓別人去做,這種風格延續至今。

基於以上考量,所以有了美英等國拿外蒙和南千島群島利益作為交換條件,換取蘇聯對日出兵的結果;後面蘇聯果斷出兵拿下南千島群島美國也只能啞口無言;更讓美國想不到的是,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國民黨軍隊竟然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就敗給了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軍隊,而毛澤東的“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英明、果斷的偉大決策,更是打碎了美國企圖隔江而治製造二箇中國的夢想,讓中國成為了紅色中國,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謝謝!

手机用户52515517323
2019-04-23

美蘇兩強搏奕,其它國家利益皆為可以兌換的棋子。以美國角度出發,自從摧毀日本海軍以後,日本已是冢中枯骨,坐等收屍而己,所以更多著眼戰後佈局,如何鉗制同樣會從二戰獲利巨大的蘇聯!盟友中國就成其對付蘇聯最重要的一顆棋子,當時中國軍力如何垃圾其實根本無所謂,哪怕日軍佔領整個中國東南亞,沒日本本土工業支持再多資源不能變現,只要拿下日本本土,海外日軍再風光也只是海市蜃樓,反正也不能改變蘇聯在東北亞的存在,犧牲掉與己無關痛癢的外蒙古和北朝鮮,在中蘇關係之間打上一顆釘子,讓感受到蘇聯威脅的中國,被迫更加依賴美國成為忠狗,美國才能放心的大力扶持中國,成為扛蘇的一線炮灰。而且蘇對日作戰,眼前直接利益就會讓美節約上百萬人傷亡,既然一舉多得何不做個順水人情?當然戰後國民政府迅速垮臺中國轉向蘇聯,是當時所有人包括蘇聯、中共都完全預計不到的。後來同樣的把戲蘇聯人也耍了一遍,背景是美對華還抱有幻想,外交人員遲遲不肯撤離中國,所以明明下個議程就是就聯合國是否向朝鮮出兵表決,擁著一票否決權的蘇聯,偏要帶領人員退場故意讓決議通過,擺著中國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冒天下大不韙違背聯合國決議,聽從蘇聯安排入朝參戰,徹底與美和西方世界結下死仇,斷絕交好可能,要麼不參戰被蘇聯拋棄,據說在作出參戰決定之前毛主席心情沉重,幾天幾夜都沒閤眼。所以朝鮮戰爭結束以後,蘇聯才放心大力扶持一面倒的中國。再後來的中美蘇(俄)敵友關係不斷戲劇化的轉換,可能當時最大膽的人都預料不到。

JasonXie491
2019-04-23

歐洲戰場結束後,美帝一直催促蘇聯進攻日軍,可與日本和滿洲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遲遲沒有行動,直至美帝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戰爭眼看就要見分曉,蘇聯軍隊才突然......他們所到之處......期待還原真實的歷史!

隔壁老嵇
2019-04-24

這你去找美國人,這是美國人要求蘇軍在歐戰結束三個月內對日作戰,而且對日受降分界北緯38度線也是老美劃定的,誰叫國民黨軍在44年豫湘桂被強弩之末的日軍從河南一路碾到廣西,讓美國人涮新認知,主場實在不經用,之後客場求援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