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同英語表面上是為了和國際接軌,但是間接讓中國損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嗎?

10 個回答
逃出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2019-03-21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

有些人一直認為學習英語浪費了很多時間,特別是浪費了一些人學習語文和數理化的時間,以至於他們不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教授和醫生等等。

實際上,如果你在教學第一線,你就會發現,如果一個學生,如果他的英語好,那麼它的別科也是好的。如果他的英語不好,那麼他的別的科目也是很爛的。

學習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今天他認為沒有必要寫英語了,明天他就可以認為語文沒有必要學習了,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就有可能認為數理化也沒有必要學習了。

我們如果想象某個學生不用學英語啦,他就會用本來該學英語的時間去學習數理化,那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他們也許拿這個時間去玩遊戲了。

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看重他的學習,他就會千方百計的把各科學好,而不在於多學一科英語。

我們看一看那些錄取名校的學生, 哪一個不是全面發展的?

下面是某個學校的某個班的成績單。

我們可以看一看,有多少個學生英語很差,而別的科又很好的?

是有幾個。但是這幾個學生入校的時候,英語幾乎是零分呢,他們正在努力的把英語搞好。


你認同英語表面上是為了和國際接軌,但是間接讓中國損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嗎?
一线110120119
2019-04-03

就說我自己吧!江西的,對英語真是怎麼都學不進,真是沒天賦!高考總分是750(語數英總分各是150分,理綜300分!),理科生!記得我考的那年一本分數線是570分左右!二本是520分左右!本人不才,總分510多0,差幾分上二本分數線!因為家裡窮,沒錢復讀!所以就直接上的專科!對英語,我就是文盲!真是沒興趣!所以高考英語只考了20多分,完全可以說是蒙的!完全屬於正常水平!因為平常都是20多分這個分數左右!除去英語,其他科目總分是490多!說實話,還有非常多的跟我一樣的人!偏科非常嚴重的那種!很多很多!

香圃茶优质
2019-03-23

又給我挖坑,我要回答英語有用給人噴;我如果說英語沒用還是給人噴!

首先聲明,我上學時英語成績非常好,都是在年段前五名,而且上學連帶我最喜歡的就是學英語,我用英語給同學給親人寫信,覺得很時髦,而且一班的人拿了我的信也看不懂,這很有意思!但後來,因為選擇了個體經商,忙忙碌碌近20年,就把英語還給老師了!

早幾年有一次回老家,遇到一個同學,她是我們班學習幾乎最差的…就去了廈門讀技校。記得當年畢業時,她還在我面前哭,說她沒考好,我曾經為自己英語成績好,其他成績好,考上了農校,感到比她幸運的多。可沒想到見面時她是一個物流公司的老闆,專門做外運,說的一口流利的英語。還調侃我說想買哪個國家的東西?她出去都會幫我去買的。很殘酷,她可以周遊世界,而我已經不會講英語了。

相比之下,上學時因為我掌握了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輕鬆,而且成績好,而我同學雖然學不好,但她在需要用的時候卻能夠很輕鬆的熟練掌握這門語言技術。因為對她來說學有所用,而且可以在實踐中自然容易掌握這門語言技術。

大家都是過來人,誰也不要一棍子打死這個問題,因為一個小寶寶從幼兒到小學到初中,基本不是由他們自己做主,學習任何語言技術都是家長老師安排,有時就真耽誤了一個人才;但如果在高中大學或者走出社會之後,一個人可以自主選擇興趣愛好和將來,只要好好學好任何語言或其他技術,人才就不會被耽誤了。

所以我的意見是,小學初中完全不需要去追逐學英語或者其他語言技術,當然允許有一些興趣班可以讓孩子和家長自由選學。而上了高中和大學,可以做為主科,但可以根據文科理科,和專業需要的性質不同,區分開分數比例

。合理利用。

纟咸黑犬
2019-03-22

首先聲明,本人是最普通的普通人,拿來當個例子,其他課目還行,英語實在看不進。89年中考時英語十多分,剛剛好上高中,高考時最坑,改革,分四類,理工考語數英物,文史考語英政歷,地礦考語數英地,生化考英數生化。有沒語文的,有沒數學的,全有英語,沒辦法選的理工,那時候己經絕望了,天天看武俠小說,最後高考英語150分考20分,總成績差80分上大專線,最後去當了兵。其實如果不是英語,我還是很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而且,當年應屆、復讀後讀大學的同學,除了一個去加拿大的,沒一個用上英語了的。歸根結底,個人覺得英語對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沒有必要性的,但是就這麼一個出了校門基本無用的東西,卻成了阻礙部分偏才成長、擠佔所有學生時間和精力的罪魁!為何上面一直熟視無睹?為何不能只讓需要學、想學的人學它??

沧海轻舟水流众生
2019-03-21

比如說有些人數學和理綜非常好,但是英語不好,就決定了這部分人進不了985大學,雖然不絕對,但有這種情況。英語完全可以作為英語專業必考科目,非英語專業完全沒必要考英語,大學期間,英語專業考的是專業等級考試,而非英語專業考四六級,80%的人出去工作後根本用不著英語,而且即使過了四六級,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對話能力的。如果大學有部分人畢業想從事英語類的工作,不用考,他自己也會拼命學。很多大學生包括當年我,為了考四級,大一拼命學,一過了,理都不理。建議英語降低高考佔分比,從150分降到100分,提高理綜或文綜分值,這樣更能選拔優秀人才,至少數學和理化能力強的可以進好的大學進修工程類專業。

东城右司马
2019-03-22

英語明面的好處,比如出國,考職稱,跟老外交流,今外企就不說了,說點發生在我身上的意外好處。

我英語學得很早,但是不拼命,一上大學跟北上廣同學一比,感覺差距太大了,尤其聽和說,於是後面就抓了點緊。工作後,趕上單位進德國大型汽輪機,要翻譯全套材料,儘管不是工科,因為英語算好的,被拉了壯丁。從小兵一直幹到“總編”。後來別的單位聞風找來,幹了類似的翻譯私活,掙了好幾千(那是90年代)。“出名”以後,單位好幾個領導私下找我,幫他們孩子輔導英語,後來還被推薦跟著大領導出了兩次國考察。

另一件事,後來玩攝影,也算到了一定水平,不想光花錢,於是網上找地方賣照片,找到了500PX,七八年前500PX還是全英文的,寫說明、配關鍵詞都得用英文,很麻煩。影友的英文底子都不行,只有我堅持下去了,基本上在那裡混得也是小有名氣了,這幾年賣出了大概1萬多美元,也算是收回了一部分器材錢。前幾天,接到一個加拿大電話,我有點蒙圈,老外直接用英文說,他是500PX客服,有大客戶要收我的片子,反正我聽懂了。

玉狐仙传
2019-03-22

我是放射科醫生,我感覺英語應該學。而且很有用!我接觸的醫療器械裡,哪個不都是英語的?有的說是漢語操作系統,出了故障還是全部都是英語。

本來是個小故障,就因為英語沒學好,看不懂然後花大價錢請人家工程師來……這種例子多了去了。

別的醫學科室,我不瞭解。但是在影像科會英語很有用!膠片打印機,透視機,大型C型臂,還有各種相應的操作系統等等。哪個都有大量的“洋文”(英語)。

不過我覺得,英語在中小學佔主課這件事應該改改。畢竟不是每個專業都需要英語。英語主修課、必修課可以放在大學專業裡,作為相應專業的主修課、必修課存在。

烹雪品茶161011382
2019-03-22

這是教書匠的邏輯。請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少是懂英語的人創造的。人類文明中,有多少是英語國家創造的。難道不懂英語就創造不出優秀的科技和文明嗎。簡直是一個笑話。這是典型的殖民地思維。只有天生的奴才才會這麼想。

我們國家的有些職業蠢貨竟然搞出考中醫師必須考英文的規則。這簡直就是西醫的臥底在耍流氓。

世界上的外語有多種,每個領域的領先者都未必是英語國家的人。怎麼可能規定必須學英文呢。難道不可以是法語,西班牙語,日語或者說德語?

當今社會翻譯軟件日新月異,語言障礙早晚被克服。現在讓孩子花那麼多時間去學習,根本就是皇帝的新裝。光著屁股遊街還覺得自己很高尚。

老红缨枪
2019-03-21

這個問題,讓事實說話吧。看看各大名校裡優秀學生的去向吧,不多說了。這些年下來,多少人已經認為國人會說英語高人一等,看到說英語更好的白人更是敬仰得如滔滔江水。還沒出國移民,就已經成為香蕉人。有的名校甚至淪為漢奸的培養基地,曾經的神聖之地今天為人們所不恥。 本來的師夷之技以制夷,變成了師夷之語以跪夷、資夷、投夷了,要不得。

花他說了句實話。必然會被人扁。有用沒有用,是看對誰說的,對大多數人沒有用,對少數人有用。再說,爭論的核心點是學英語是不是學得太過分了?全民一貫制花大精力去學英語是不是必要?能不能減輕學英語的比重?

有人說數理化也在日常生活中沒什麼大用,現代教育,母語數理化是必修的基礎教育,這是世界各國的共識,這個沒有爭議,抬硬槓沒有用。但把一門外語抬到和母語數理化同等地位全民來學習十多年的國家少見。

有人又說,不學英語,物理數學公式都沒法學,你把公式的英文字母全部替成漢字試試,這是偷換概念,英語字母不等於英語,不過是個符號而已,按這邏輯,把公式裡的阿拉伯數字換成英文數字試試,怎不見英美人全民都去學印度語啊,照樣把阿拉伯數字用的溜。為這幾個符號沒必要一定去精通掌握符號的來源的語言吧。

根據我個人實際情況,我不會去花那麼大精力學英語,實際上學了多年啞巴英語,六級證書,對話磕磕巴巴,但我畢業就一個碼漢字的職業,工作生活中幾乎用不到英語,出國次數有限,出國也不一定是英語國家,大多跟了團,用不到說英語,如果自遊,手機這麼強悍,大可用翻譯軟件也能對付。這麼多年過去,英語基本還給老師了,只記得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讚揚他道德如何高尚完美。個人實際英語水平遠不如一個翻譯軟件,更比不上一個英國小學生了。

個人覺得,英語可以學習,但沒必要把英語強制全民重點學習,還從小學到大,花那麼大的精力,應該像日語,德語,俄語等一樣,不過是一個工具,誰能說日語,德語,俄語無用啊? 都有用,應該看各人實際工作生活需要選擇學習,可選修,或淺修或深修。現在中國富了,外國也有不少學中文的,但沒見過像我們這樣,全民強制他們學習中文吧。有那個精力,學點自己感興趣的啥不好啊。為了國家的強盛,遠不如把這精力引導到加強數理化的學習上。

西方世界有很多先進科技,很多文獻是英文的,要學習他們的科技,所以我不反對有人學習外語,更建議培養專業翻譯團隊,翻譯最新科技文獻為國人所用,非專業人員學個基本交流即可,非專業翻譯人士學好英語並不等於學到科技,很反對強制全民一貫制學習英語,非要逼學習英語沒有用的人去學英語,什麼企圖?這樣強制全民學習有文化奴化嫌疑。舉個例子吧,上海初中語文老師,晉職稱,都必須考英語,詭異嗎?至於嗎?這背後是什麼力量?

再重複一句:有人愛學英語,可以去學;有人比如語文老師覺的無用,為什麼非要逼著他們去學呢?!他們又不是無知的未成年人,已有自己的判斷力了。這是什麼節奏?

大家還記得《最後一課》吧,世界的共識:征服奴化一個民族,先從征服他們的語言、摧毀他們的文化開始!大家想想,各個領域正在發生的情況吧。中醫,文化傳統,歷史,倫理,道德,教育,信仰,英雄。。。,不滅光毀淨誓不罷休。

附建議:建議中小學,英語列為興趣課,等同音樂,美術課地位。大學開設選修課:英語口語課,設置科技英語翻譯專業。國家設立專門科技文獻翻譯機構,隨時翻譯最新科技文獻,供國人學習使用。這樣普通人淺嘗輒止,不用花太大精力在英語上,學點基礎英語即可。有迫切工作需要的人,可在18 歲成年後,即大學階段及工作以後,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深化學習英語,有目標,有專業方向去學。


你認同英語表面上是為了和國際接軌,但是間接讓中國損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嗎?
你認同英語表面上是為了和國際接軌,但是間接讓中國損失了很多優秀人才嗎?
华中小隐
2019-03-24

首先應當運用教育史的話語情境來談論這個問題。

中國古代培養人才,是有知識結構要求的,可以稱為“六藝“,相當於六門功課。古羅馬培養人才,有九門功課:天文、地理、詩學、雄辯術、邏輯學、歷史、體育、美術、音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大學招生考九門功課: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文革後恢復高考,也是考這九門功課,高考招生要考整整三天。教育改革之初,由於課程論學術研究指導,高考改為大文、大理,只考六門功課了。之後,再又改成文科綜合、理科綜合。高中生的學業負擔減輕了不少,考試時間幾乎減半,只需兩天了。

外語作為中學和大學的必修學科,並不是因為現在與國際接軌,才確定的。在洋務運動,興辦新學時,就已經確定了。任何國家的大學,都有外語必修課程的硬性要求。歐洲國家甚至有第二外語的必修要求。我在讀高中時,教我們的外語老師通英語、俄語、德語和拉丁語。

需要強調的是,教育學發展出現代學術的課程論和教學論,人才培養已經成為“系統工程”,不再是經驗話語。

如果說由於英語課程,使得中國損失了很多優秀人才。這種說法非常滑稽可笑。現在中國在校大學生3700萬人,比美國的1700萬人多出整整2000萬。這就意味每年有將近1000萬高中學生進入大學,優秀人才就在其中了。對於考不取大學的人,能說什麼呢?學渣?恐怕不太好。但事實卻十分明瞭,本無需諱言。近千萬人都考上了大學,優秀人才居然考不上,這是什麼樣的“優秀”呢?

1949年時,中國在校大學生僅僅只有10萬人,每年進入大學的,只有2萬多人。

什麼是人才?人才首先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不通外語,能叫優秀人才麼?高考三加文綜或理綜模式,學業負擔已經大大減輕了,基礎知識結構已經是最精簡的骨幹了,還要怎麼減?

另外,外語並不等同英語,也可以是別的語言,諸如日語、德語、法語、斯拉夫語、拉丁語等等,可以在高考報名和研究生考試報名時,註明語種,然後用對應語種試卷考試。

語言是交流的基礎條件和前提條件。在全球化地球村時代,只有精通多國語言的人,才可以稱為優秀人才。世界和中國近當代的大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高級工程師等等,都是通多國語言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