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10 個回答
平沙趣说历史
2018-09-17

秦滅韓和齊滅宋都是戰國時代的大事件,但其發生的時期並不相同,秦國和齊國所處的國際局勢也大相徑庭,這就造成了兩國在事後待遇的不同,一個沒人管,一個引發五國來攻。

齊滅宋所處局勢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滅宋發生於前286年,這一年,是齊愍王三十八年,秦昭襄王二十一年,趙惠文王十二年,楚頃襄王十三年,燕昭王二十六年,魏昭王十年,韓釐王十年,宋康王四十三年。

以上八位就是齊滅宋事件中的主要參與國君主,前三位是能夠左右戰國風雲的強國之主,而後五位雖無力推翻全局,但也跟五國攻齊息息相關,屬二流國主。

戰國七雄中,魏國在戰國初期風光無限,卻被崛起的齊國和秦國踢下神壇,衰落成為弱國。韓國一直是個弱國,除了申不害變法時期強點,其餘時間都是陪襯。

楚國曾因吳起變法短暫輝煌,但這些國力,在楚懷王手裡敗個精光,不過楚國地大人多,對國際事務還是有不小影響。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趙國前期也不強,自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之父)胡服騎射改革後,軍事力量暴漲,這才有了在國際上發話的資本。

秦國不用說,商鞅變法後強了幾十年,還是越來越強。齊國也很強,自齊威王之後,也強了幾十年,到齊愍王時期,齊國達到巔峰,成為可與秦國並列的超強國家。

強國往往是不安分的,秦、齊、趙三國在楚國出局後,戰國的舞臺上鬥得越發歡快,五國攻齊,就是三國鬥爭的結果。

五國攻齊不得不提一下兩個力求不吃瓜的吃瓜群眾——燕國和宋國。

燕國長期透明,在燕昭王上位前還發生過嚴重內亂,齊宣王(齊愍王之父)趁機派兵入侵燕國,奪了燕國大片土地,要不是趙武靈王干預,燕國就亡了。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滅燕並不符合趙國的利益,所以趙武靈王出手了,同樣的,齊滅宋也不符合趙國的利益,趙國必然會出手。

趙武靈王送燕昭王回國即位後,深感國家孱弱的燕昭王決意自強,並以向齊國復仇為目標,勵精圖治,招攬樂毅等大批人才,這是五國攻齊的一個誘因。

而秦國從自己利益出發,自然會選擇搞掉強烈威脅到秦國地位的齊國,為了達到五國攻齊,秦國那可是下了血本,承諾出兵但卻不要絲毫報酬,純粹是因為道義,誰信呢?誰都不信,但秦國的下場給了大家信心。

再說宋國,宋康王的心很大,四處征戰,東伐齊、南敗楚、西敗魏、滅滕,但連年戰爭使得宋國國內矛盾激化,最後發生內亂,眼熱富庶宋國的齊愍王,就這樣決定派兵滅宋。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宋國不強,可工商業發達,很富,而且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從宋國出發,可以北脅趙魏,東迫韓國,南迫楚國,如果讓齊國安心消化完宋國,燕國難逃一死,韓魏背脊發涼,趙國也不好受,秦國東出的目標還能不能實現就更不好說了。

齊國想要獨吞宋國的行動激起了五國的共同抗拒,在秦趙兩大強國壓陣、燕國誓死往前的情況下,韓魏為了自保,自然也安心加入,五國攻齊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

至於楚國為什麼不加入,是因為楚國君臣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想讓五國和齊國兩敗俱傷後再坐收漁翁之利,齊愍王敗逃後,就是落到了楚國人手裡,丟掉了性命。

秦滅韓所處的局勢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秦滅韓是前231年到230年的事,此時秦國的大王是秦王政,也就是日後的秦始皇。

始皇在位時期,楚、齊、趙這些曾經與秦國並列的強國都成過往,楚國在五國攻齊時就屬二流;齊國在五國攻齊後雖然復國,但也國力大損;趙國則在長平之戰後一蹶不振。

列國之中,根本沒有國家能夠跟秦國並列,跟五國攻齊時的秦、齊、趙三強並列局面完全不同,秦國是一家獨大。

六國中沒有強國,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聯軍難以成立。五國攻齊背後有秦趙兩國做推手,秦國的軍威極高,其他相信有秦軍在,至少不會敗。

反觀秦滅韓時,哪個國家有此自信,又有哪個國家能夠讓其他國家有面對秦國不會敗的想法?沒有,所以即便聯軍出現,也很難一往無前。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此前,六國曾五次聯軍攻秦,五國攻秦有三次,第一次還沒開始就瓦解了;第二次在信陵君的帶領下成功,信陵君幾乎是一己威望湊起五國聯軍的;第三次是在秦王政親政前不久,由於秦軍兵力分散,聯軍一度逼近咸陽,但當秦軍集中力量後,聯軍迅速潰敗。

最後一次五國攻秦,估計是給了六國教訓,畢竟才過去沒幾年。此外還有秦國外交的影響,在遠交近攻、連橫之術影響下,六國基本上是各自為戰,像齊國是一直按兵不動,秦國每滅一國,齊王建都派人去秦國祝賀,最後秦軍到了自己家門口。

海马叔叔说史事儿
2018-05-09

兩者歷史背景是不同的,不可同日而語。秦滅韓時,正是秦始皇時期,秦國的實力已經無人可敵,而其它諸候自保尚不能,更別談合縱攻秦了。下面來重點說說五國攻齊吧,這個事情發生在齊閔王時期,那時的戰國格局是秦、趙、齊三強並立於世,其它諸候國雖稱不上強國,也是國力充裕的二流強國。五國攻齊其實是繼“馬陵道之戰”之後,又一個戰國格局的“分水嶺”。“馬陵道之戰”後以魏國為首的東方超級強國退出強國序列走向二流,為秦、趙、齊的發展強大騰出了戰略生存的空間;而五國攻齊之後,戰國格局的再度改變,則為秦國一統華夏提供了實質性的可能。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當時宋國擁有工商業大城陶,引起齊、秦等國的覬覦之心。公元前286年,齊湣王在蘇秦的鼓動下,做了各諸候朝思暮想卻又不敢做的事,滅掉了宋國吃掉宋國這塊表面肥裡面毒的肉。結果因獨吞“肥宋”招至列國忌恨,由秦國牽頭,燕國大將樂毅統領的兩路大軍打得齊國雞飛狗跳險些亡齊。經此一戰,合縱聯軍在樂毅的統領下連破齊國72個城池並攻入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出逃。合縱聯軍破齊後大肆在齊國為所欲為,唯秦軍按事先約定不取一寸土,破齊後原路返秦。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秦軍在這次戰役中大費人力物力財力卻不要一寸土不要齊人一分軍資呢?果真如之前所說的是為了宋人出口惡氣以“有道伐無道”嗎?顯然不是,其實秦國雖然沒佔一寸土反而勞師遠程耗費軍資還搭上不少秦軍將士不少性命,但秦國卻是這場戰爭最大的贏家。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通過這場戰爭,改變了“東齊西秦”兩大超強的戰國局面,使戰國格局朝著“一秦獨強”的有利局面發展。眾所周知,無利不起早,在那個伐交頻頻強則存弱則亡的戰國時代,諸候各國為了強國存國可以臨陣退縮也可以隨時翻臉,甚至有仇不報反做敵國的奴僕的事比比皆是。各國征戰殺伐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便是謀取利益。然利益有大有小有近有遠,這次五國合縱伐強齊亦不例外。各國的最終目的還是想著把已經被齊國吞下肚子裡的那塊宋國“肥肉”從齊國的肚子裡摳出個來各自分肥。然秦的最終目的不是“分肥”,而是弱齊。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弱齊對於致力於一統天下的秦國來說,絕對是一筆“大買賣”,況且時值如今有四國“自費”幫忙已經最好時機。公元前293年秦軍在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佔魏韓五城,經此一戰魏韓兩軍元氣大傷。此後連年征戰至公元前288年,魏韓楚燕四國實力大大削弱,此時的戰國處於秦、齊、趙三強鼎立之局面。五國合縱伐齊正是秦國名利雙收的大契機和列國直接幫秦國“少奮鬥十年”的好事,此舉就算讓秦國直接負責合縱聯軍的軍費都樂意,更何況是各國“軍費自理”?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然而各國卻還在為“各國應該出多少兵?一共要消耗多少糧草?得了土地後如何分配才公平?”這些問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完全被準備發齊國的國難財的眼下利益衝昏了腦子,根本沒有從沒從長遠格局考慮弱齊的不久將來正是弱小諸候各窮途的之時。因為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弱小諸候國只能依附於強大諸候下方可生存圖變,強國越多弱小諸候國的依附生存機會就越大,以此強國不和可以選擇彼強國依附。強國越少,弱小諸候國就越危險,此後秦國一強獨大時也正是列國亡國之日。這個道理也解釋了後來秦國滅韓,五國沒有能攻秦的根本原因所在了。各位看官你怎麼看呢? 歡迎下方留言並關注《海馬叔叔說史事兒》頭號條。

历史风暴
2018-02-27

五國攻齊是一個蓄謀已久的陰謀。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公元前314年,子之之亂爆發,齊國藉口平亂,派大軍開赴燕國,僅僅五十天就佔領了燕國全境。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就罷了,沒想到齊軍在燕國境內無惡不作,最終激起了燕國人的反抗,其他各國紛紛表態,如果齊國不撤軍,將會聯合起來與齊國開戰。隨後,齊軍迫於國際壓力撤出軍隊。公元前312年,趙武靈王護送燕昭王到燕國繼位。局勢開始平靜下來。

燕國這次受辱,讓燕昭王懷恨在心,發誓要踏平齊國,報仇雪恨。於是築黃金臺,招攬天下豪傑。很快燕昭王身邊聚集了大量人才。燕國在燕昭王的治理下逐漸興盛,燕國隨即向遼東地區發展,擊敗了東胡拓地千里。強大起來的燕國無時無刻不在思索著找什麼理由滅亡齊國。終於,齊國滅宋之戰給了燕國藉口。公元前284年,燕國聯合其他五國組成聯軍,攻打齊國。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而秦國滅韓的戰爭雖然對各諸侯國震動很大,卻難以將各國統一起來,首先,各國沒有一個帶頭大哥。齊國在被燕國報復後已經失去參與國際事務的熱心。在遠交近攻的政策下燕國和秦國的關係比較密切,也不想攻打秦國。趙國經過長平之戰已經元氣大傷,心有餘力不足。

魏國和楚國在被秦國近百年的攻擊下更是畏敵如虎。還有就是,等各國退兵後,秦國會集中兵力攻打臨近的魏國和楚國,這兩國怕報復肯定不會支持攻秦。

所以,這就導致沒有一個國家干預秦軍滅韓。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陛下84412811
2018-09-06

這個問題你只要看看這個秦滅六國時期的地圖就明白了。

滅六國前,地域上,秦國經過幾代人努力,佔據了韓趙魏楚的大片核心領土和宋國故地這一戰國時最為富庶的地區。這有很多意義:佔據了大片土地使得秦國國土幾乎相當於六國之和。晉國宋國故土,楚國故都核心區域都是富庶地區,人口多,物產豐盈,交談發達。東向親和齊國,使得韓魏楚和趙燕分割開來,再也沒有合縱的可能。

也就是說,秦國一國之力已經相當於其餘六國之和甚至更多。秦國滅韓的只是未入流的沒全名的內史騰乾的。滅趙的時候還兼顧著打魏國,六國想聯合卻沒法聯合。想象一下,李信20萬攻楚失敗,秦國立馬還能組織60萬大軍再伐楚,這種能力是六國能比的?秦國當時能調動的總兵力在100萬上下,其它六國加在一起還不一定有這麼多,基本上沒有向秦國發動進攻的能力了!

古人也不是傻子,這種情況誰都知道能聯合最好,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谋士说
2018-07-22

齊國滅宋,國土暴漲幾倍,實力大到秦國懼怕。更別說其他國家了,燕國一直想復仇,抓住當時周邊諸侯國恐懼的心理。聯合五國攻擊齊國一個國家,所以秦國滅其他五國的時候,齊國不去救援,這是有原因的。有人說,五國之中沒有楚國,是因為當時楚國和齊國有聯盟關係。楚國本來想救援,結果齊閔王太昏庸,楚國的援救變為趁火打劫,讓齊國的老百姓很受傷。所以,齊國人也憎惡楚國。後來,齊國在田單的火牛陣攻勢下,很快打跑了醫燕國為首的諸侯國家,很快復國。

復國後的齊國中心放在了國家建設上,休養生息,當然對其他諸侯國已經心灰意冷。面對秦國的拉攏和賄賂,齊國上下都沒有拒絕。所以,秦國滅其他五國的時候,齊國都是無動於衷的,就是因為這些國家曾經差點讓齊國滅國。齊國恨還來不及,更別說幫忙了,幫秦國滅其他國家還差不多。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威王時代,齊國任用孫臏打敗戰國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中期的中原霸主。到齊宣王時期,齊國成為合縱國之首,率領諸侯國將秦國扼殺在函谷關內15年不敢出關。這15年的時間,齊國可謂是風光無限。當時的燕國發生內亂史稱“子之之亂”,齊宣王作為中原霸主,以匡扶正義之名進攻燕國,而中山也乘火打劫,燕國差點被滅國。齊國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齊國軍隊進入燕國燒殺搶掠,讓燕國人非常憎惡。比起子之當政的時候還亂,孟子建議齊宣王撤退,但是齊宣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後來趙國和秦國軍事介入,秦國扶持的姬職戰勝了趙國扶持的太子姬平,姬職即後來的燕昭王。燕昭王在秦國的幫助下進入燕國,燕國人很快反叛齊國,齊國最後退兵。但是,齊國和燕國已經水火不容,燕昭王誓言為燕國報仇。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宣王死後,兒子齊閔王即位,齊閔王在位期間也是齊國和秦國爭霸的時代。秦國在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國力強盛,六國都畏懼秦國,當時的政治格局每天都發生變法。西方以秦國最強,東方以齊國最強,東西方兩個強國,不斷碰撞。但是,齊國當時在軍事上一直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秦國想稱帝的時候,也不忘拉攏齊國,並想聯合瓜分趙國。而燕國間諜蘇代在齊國,挑撥離間,不僅僅排擠人才,讓齊國去掉帝號,還慫恿齊閔王聯合五國攻秦,秦國迫於壓力去掉帝號,並與諸侯議和。此時的齊國已經膨脹,吸粉霸主都被打敗了,緊接著齊國就開始進攻宋國。吞併宋國沒有任何懸念,齊國的國土面積暴漲了幾倍,霸權也達到了齊國的顛覆。然而,與齊國臨近的國家都感到了威脅,害怕宋國吞併以後,齊國會吞併自己。所以燕國復仇的機會來了,燕昭王抓住周邊國家的恐懼心理,聯合五國討伐齊國。

迷蝶梦文史社
2018-02-25

形勢不一樣。

齊國滅宋是在公元前286年,之後兩年,也就是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差點滅了齊國。五國伐齊的發起人是燕國,當時的燕國經過變法,迅速崛起。不過當時戰國的形勢卻是齊秦對峙,齊國其實比秦國還要強一些。就在齊國滅宋的前一年,齊國也發起了一場五國攻秦。合縱連橫在這個時期非常突出,此時楚國經過楚懷王一系列失誤後,已經衰落。當時的宋國是一箇中等國家,位於齊,魏,楚之間,實力並不弱。就在十幾年前,宋國就擊敗過楚國。宋國是一塊肥肉,同時也是一塊緩衝地。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國滅了宋國,極大的增強了齊國的實力,引起了周邊已經衰落的楚國和魏國的擔憂。而一直在爭雄的秦國當然也不甘心。而經過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也一直在攻打齊國。齊國滅宋,就成了眾矢之的,很快就引發了五國伐齊。齊國從此衰落,秦國一家獨大。山東六國,唯有趙國還能跟秦國相抗衡。

秦滅韓,發生在公元前230年,這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開端。後面僅僅十年時間,秦就一統天下。此時的形勢,唯一能跟秦國抗衡的趙國,經歷了長平之戰後就已經衰落。山東六國根本就沒有能力對抗秦國。六國合縱抗秦也不是沒想過,11年前,楚國春申君黃歇就搞了一次五國伐秦,結果慘敗。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當時韓國被滅後,其他各國已經戰戰兢兢,根本沒有能力再組織合縱抗秦。

谈史说事
2018-04-19

因為時勢不同。

秦國滅韓國時,秦國實力已經對其餘各國佔據極大優勢,各國已經喪失對抗秦國的信心,成為一盤散沙。首先是齊國長期奉行和秦國友好的政策。其他各國在公元前241年曾經合縱攻秦但遭到失敗,從而再也無心無力抗秦。並且各國高層有能力的人如信陵君,春申君此時都已死去,再也沒有可以領導各國抗秦的人。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國滅宋時,還有一個秦國在實力上與齊國相當,趙國,燕國分別處在趙武靈王,燕昭王治下,都處於軍事上的鼎盛時期。齊國滅宋打破了勢力均衡,激起了各國的憤怒。秦國想要一舉打垮齊國這個最強競爭對手,趙國要奪取河北地區,燕國要復仇,魏國想奪取原本宋國的土地。各國聯合的力量是齊國根本不能抵擋的,而齊國國土又缺乏天險和縱深,結果一戰就幾乎滅國,從此退出強國行列。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國失敗後,實際上形成了秦國和趙國的兩強格局,只是秦國更強一些。在齊國,燕國眼裡趙國是大威脅,它們更願意對秦國友好。趙國曾經長期以齊國為主要的攻擊對象,於是在長平之戰時齊國拒絕支援趙國。燕國在戰國時期與秦國親近了一百多年,長平之戰後還曾進攻趙國,它很晚才改變親秦攻趙的國策。因此這時無法形成六國聯合抗秦的聯盟。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長平之戰後趙國變得弱小了,燕國也逐漸認識到秦國才是最大威脅,五國抗秦聯盟才逐漸成型(而齊國始終沒有加入),但這時已經太晚了,五國聯合的力量也不足以打垮秦國。秦國本身的實力加上函谷關天險足以讓它抗衡五國。

芝麻小金库
2018-03-29

謝謝邀請,時代背景不同,自身實力不一樣,因此有不一樣的結果。人人自危的戰爭年代,實力,利益才是王道。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國滅宋引來五國伐齊。當時齊國,秦國,趙國三足鼎立,齊國裝備優良,有八十萬大軍,不管對於誰來說,都是一種威脅。齊國五十天內佔領燕國全境,無惡不作,深深震撼到各國,況且齊國或多或少對其他鄰國也有侵佔,各國本身對齊國也是不滿,迫於各國輿論於壓力,齊國悻悻退軍。當齊國佔領了富裕的宋國後,當然是人人眼紅,各懷鬼胎,新仇舊恨下觸及到利益早按捺不住,便形成了五國伐齊的場面。

而秦國佔領韓國時,早已是人人自危,風聲鶴唳。長平之戰趙國早被打垮,五國伐齊耗盡了齊國,鄢郢之戰楚國已被秦國打趴,燕國小國自身不保,魏國遲早便是秦國囊中之物,早已自顧不暇,各國都沒有與秦國抗衡實力,且藏有私心,誰也不敢幹預,因此只能眼睜睜看著秦國滅韓。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谢金澎
2018-03-28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秦國滅韓國和齊國滅宋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背景。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秦國滅韓時,已經面對過無數次聯軍攻秦,越是到戰國後期,聯軍攻秦越是敗多勝少,山東六國對於聯手攻秦已經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戰國四公子也已經一一去世,各國再也沒有雄主良臣。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當時的現實是,在秦國的遠交近攻、合縱連橫國策下,楚國被秦國打怕了,失地無數;齊國在以燕國為首的五國伐齊之戰中差點滅國,雖然在田單的堅持抵抗中最終復國,但是已經大傷元氣,難以稱雄;趙國與秦常平一戰,國勢衰微,面對秦國已經是戰戰兢兢,驚弓之鳥;燕國自伐齊失利,樂毅出走趙國之後,也是日薄西山。這些國家的現狀導致人人都想偏居一隅,哪怕瑟瑟發抖,能夠苟延殘喘就好,哪裡還敢牽頭對抗兵威極盛的超級秦國?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而齊國滅宋,只是五國伐齊的一個藉口,齊國滅宋之前干預燕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跟燕國結下了血仇。燕國任用樂毅等賢臣良將,臥薪嚐膽,苦練精兵,一直就枕戈待旦,靜待時機。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正好等到齊國滅宋的機會,而其餘四國因為齊國的囂張和稱帝,早已不滿,其中秦國更是想借機幹掉這個最大對手。趙國因為齊國滅宋威脅到自己的地緣政治,魏國是跟風趁火打劫,楚國是想貪便宜分點勝利果實,於是在以燕國為主,秦國做後盾的形勢下,結成了伐齊聯盟,迅速直下齊國七十二城,差點滅國。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刀刀开心
2018-03-27

謝謝邀請!

兩者歷史背景不同,秦滅韓的時候,秦國國力已經是傲立於九州,無人能敵。齊滅宋國時,天下秦齊趙三足鼎立,且魏韓楚燕趙受齊國威脅已久,滅宋引攻齊只是一個出師的理由!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齊滅宋,引發五國攻齊

此事發生在齊泯王時期,蘇秦假意合縱攻秦,又讓齊此時出兵宋國,意途引發五國憤怒轉而合縱攻齊,為報燕王妃方面之恩情(其實是愛)。

在此之前,齊國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正面抗衡的國家,擁軍80萬,作戰裝備,士卒戰鬥力都十分強悍。韓魏楚燕等國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四國皆有國土被齊國侵佔,可謂是積怨已久。假意攻秦,讓四國士卒當炮灰,讓四國感到自己成為了齊國棋子,加上四國本就和齊國積怨已久,矛盾重重。又有能與齊國抗衡的秦國率先出兵拖住齊軍主力,五國合縱能奪回曾經被齊國喪失的國土,為何不伐齊?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秦滅韓,五國已無力對抗

自從秦昭襄王時代的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已無力抵禦秦軍的強大攻勢,不是不救,而是有心無力。加上六國各懷心思,又豈能真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合縱攻秦"。

秦滅六國在昭襄王時代已提出來,秦國的國力已經到了一個可以以一敵六的時代。秦王嬴政在當時又是最雄才大略的君主,六國皆為碌碌無為之君。或許趙武靈王在時,才有延緩六國被秦國逐一吞併的可能!

為什麼秦國滅了韓國之後沒有五國攻秦,而齊國滅了宋國之後,卻引發了五國攻齊,差點使齊國滅亡?

二者歷史背景不同,天下格局不同,註定了結局不同!你們認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