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10 個回答
喧嚣平原
2019-01-14

要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李淵,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李淵已放棄皇權。

好好的皇帝當著,為什麼單單一個玄武門之變就會使李淵放棄皇權呢?要知道,在玄武門之變前,李淵對真個帝國的控制還是有力的,並沒有出現皇權旁落的情況。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我們先來看看玄武門之變時,李淵在幹什麼。

《資治通鑑》裡是這樣記載的: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就是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門喋血的時候,李淵正在海池很愜意地泛舟。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帶著士兵來到海池,告訴了李淵剛剛所發生的一切。

這裡面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太極宮的正門——玄武門已經發生了兩軍交戰,而且東宮將領馮立、薛萬徹等人為了報答太子李建成的恩典,猛攻已被李世民控制的玄武門。廝殺聲、吶喊聲、兵器碰撞聲,身處海池的李淵居然聽不到!

好吧,皇宮很大,李淵正巧那天有點耳背,沒有聽到這些“喧譁聲”。

但是,偌大個皇宮可不止玄武門一處駐有禁軍。那麼多禁軍都被李世民控制了嗎?顯然當時的李世民並沒有那麼大的能量。

更何況,皇宮裡面除了皇帝李淵、眾嬪妃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宮女、太監、侍衛,這些人耳朵也背了嗎?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向李淵稟報?李淵最後居然是從尉遲敬德——李世民一方的人嘴裡才知道整件事情,而且是在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

如果你要是絕對很詭異,那就對了。因為,真正的歷史已經被掩蓋。

既然看不到真正的歷史,那麼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測一下。

如果想讓李淵暫時性“耳背”,就得控制整個皇宮裡的太監、宮女、嬪妃、侍衛,以當時李世民天策府的兵力現實是不夠的。那該怎麼辦呢?

這裡面有個思維盲點,李世民必須要讓李淵暫時性“耳背”,當然,這看起來好像是目的。假如李世民將這個目的當做是過程,或者直接忽略掉呢?會怎麼樣?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對,就是直接將李淵控制起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9年7月2日),對於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來說,也許他的戰場並不止宣武門一處,還有另一處就是在後宮。在後宮幹什麼呢?控制或者說直接點是囚禁李淵,地點很有可能就是海池。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慢慢明白過來,李淵為什麼會放棄皇權了吧。因為被囚禁了,失去自由了,生命受到了威脅。

做為隋末割據一方的梟雄,做為大唐帝的創建者,李淵無疑是及其聰明的。

如果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失敗告終,那麼李淵大可寧死不屈,等著太子和齊王前來救駕。再將李世民這一以下犯上的行為大加譴責,最後殺掉或者囚禁李世民,將皇位傳給太子李建成。可是,李世民成功了,而且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這時候已沒有誰比李世民更適合繼承皇位了。

這是李淵放棄皇位的一個原因。

其二,也是為了保全李淵自己的性命。見慣了權力鬥爭、陰謀詭計的李淵,深深的知道,皇權面前無親情。如果寧死不放棄皇位,難保李世民不會接著“弒父”。因為站在當時李世民的角度來說,已然沒有退路。要嗎與李淵達成政治和解,要嗎只有死路一條。是人,都不想死。所以,在皇權與身家性命面前,李世民真的不會做出比“弒兄殺弟”更出格的事情來嗎?我不知道。

其三,如果真的讓李世民背上“弒父”的罪名,那麼忠於李淵的文臣武將難保不會與李世民武力對抗。到那個時候,不光是玄武門、皇宮,乃至京城,甚至整個帝國都會爆發流血衝突,新生的大唐帝國很有可能陷入分裂。這也是李淵不想看到的。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因此,對於當時的李淵來說,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聰明的人大多都會做出對的選擇。玄武門之變三天後,李世民被冊封為皇太子。不到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為太宗,改元貞觀。

李淵作了逍遙自在的太上皇。

秦右史
2019-12-20

大唐開國初的血雨腥風,實際上也是權力遊戲與規則的重建。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實現了自己登基的夢想。但是,無論從戰略層面還是合法性層面,唐高祖李淵都不能殺。

這不是因為李世民顧念父子之情,心軟善良,而是李淵作為開國皇帝,不僅鐵桿粉絲一大堆,而且有安撫局勢的作用。李世民雖然當機立斷,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把控住善後的走向。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因此,無論是作為暫時性的父皇,還是作為吉祥物傀儡,李淵必須活著,而且賦予李世民合法性。故而才有尉遲恭披堅執銳帶領下屬進宮逼迫李淵下令,宣佈太子謀反,並把天下兵馬大權交給李世民。

同時,玄武門之變幾天內,李世民集團核心成員掌握了朝廷的關鍵部門,並且讓李淵下詔書立自己為太子。等到一切處置停當,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後,李淵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這個時候,李世民才算是鬆了一口氣,這個父皇已經沒有威脅了。此時,殺不殺已經不重要了。而且,無非就是爭奪權力,沒有威脅就養著,沒必要大動干戈了。

可見,無情最是帝王家,父子之情兄弟之義什麼的都是第二位的,核心是權力遊戲。李淵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開國皇帝中最憋屈的一個,李世民也可以說是宮廷政變最縝密的一個。

不過,開創了貞觀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用良好的口碑贏得了後世的歌頌,成為一個歷史的微妙。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歷史圖文志,原創通俗歷史,專注科普文化。

读史鉴往
2019-04-05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為了奪權,李世民已經殺了李建成只要李淵不追究硬是和李世民反目以後的皇位必定是他的。而之後發生的事李淵確實妥協了,讓李世民當上的太子。李世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有任何理由再殺了李淵。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在古代崇尚天地君親師,李淵做為皇帝也是李世民的父親。李世民如果殺了李淵那就是不忠不孝之徒,在古代是受世人說唾棄的。不到萬不得已李世民是不會殺李淵的。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在玄武門之後李世民是沒有控制天下的,雖然李世民很大可能是控制了李淵。但是明面上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還是李淵,外地的軍隊並不知道皇城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一般都會按兵不動。從玄武門的情況看李世民的軍隊是不多的,在李建成被殺死後,東宮的將領馮翊、馮立得知太子已死與薛萬徹等人率領兩千精兵殺向玄武門,此時的秦王軍是難以阻擋的。由於尉遲敬德把太子的頭顱掛出來,太子軍看到後士氣盡喪,薛萬徹智能帶著數人逃離。一直到李淵的敕令到來,殘餘的士兵才紛紛放下武器。之後李世民招撫了薛萬徹、馮立等人,重用原太子骨幹魏徵、王珪,這些人能夠順利招撫都是建立在李淵已經傳位給李世民的基礎上的。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淵一死的話,李世民的合法性將會徹底喪失。那些還忠於李淵和李建成的人就會為了自保而起兵,而外地的軍隊也會有很多譁變。一個帝國將會面臨四分五裂的結果,即使李世民能解決所有的叛亂,也會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弒君弒父屠兄屠弟的千古罵名。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详侃历史
2019-04-02

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從當時的情況看,李世民既沒有殺李淵的動機,也沒有殺李淵的必要。

一、李世民沒有殺李淵的動機

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

其實史書的記載原本是很明確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經天事件以後,利用“秦王當有天下”的占卜結果,在李淵對李世民產生極度猜忌的時候,制定了昆明池兵變計劃,準備在昆明池餞行時暗殺李世民,同時誅殺秦王府骨幹尉遲敬德等人。

這一消息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率更丞王晊密報李世民,李世民臨時組織反擊,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目的,首先是要自保,不發動他自己就要死在昆明池了。而當時,誰要殺他呢?當然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至於李淵,在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經天之後,李淵確實對李世民非常猜忌,他把“秦王當有天下”的占卜結果告訴了李世民,有人認為李淵的意思是想讓李世民自裁。但是,在李世民向李淵奏報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之後,李淵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又開始搖擺不定,他讓李世民先回去,第二天再入宮一起對質訊問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的事情,這就表示,李淵又不想殺李世民了。

李世民本來就是在自衛反擊,反擊那些要殺他的人,而李淵並不想殺他,李世民何必要殺李淵呢?


二、李世民沒有殺李淵的必要

李淵的嫡子一共只有4個,老三又早死了,因此,在武德九年(626)的時候,李淵可選的接班人只有3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李淵還有其他選擇嗎?,沒有了,他只能選擇李世民作為他的繼承人。否則,他的皇位交給誰呢?

因此,我們看到,玄武門之變當天,李淵就把兵權給了李世民,數日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並把整個軍政大權全部給了李世民。2個月後,李淵就光榮退休當太上皇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何必要多此一舉殺李淵呢?


以上是我的一點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坐古谈今
2019-02-13

李世民殺李淵易如反掌,重名節也並非重點,主要是李世民和李淵的關係並沒有到“必殺”地步。對於皇帝之位來說,殺父殺母之事又不是一次兩次了。只要統治得好,老百姓誰會在乎。

(1)“名節”對於雄主李世民、朱棣等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兒,關鍵在李淵識時務

李世民殺兄害弟,儘管打著“誅殺叛賊”的名義,但無論當時還是後世,有幾個不會認為是藉口?唐朝的儒家思想根本不強悍,否則武則天也做不了女皇帝。

自公元317年北方大亂起到589年天下統一,長達272年的動亂,儒家思想在統治階層內總體是日漸減弱,更何況,李家在這期間不斷地與少數民族權貴通婚。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由此,隋唐皇帝們在鮮卑文化甚至再早的匈奴文化上都有很強地浸染。隋唐初的統治階層,對於儒家的“名節”觀並不在意。

話雖如此,作為皇帝總要“最大化團結”支持者乃至中立者,能少些對手就少些對手。這才是合格帝王所為。

面對“平亂”後李世民,已經殺紅了眼睛。而這時,李淵能適時支持李世民“平叛”,並同意李世民作為太子的行為,一方面救了自己的命,一方面也是父親不得已。

李世民所面臨的就是“殺父立刻當皇帝,但會有後世的壞評價”,以及“忍耐兩三個月再當皇帝,自己卻能博得好名聲”。如此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當然,這也要看自己是否能確保兩三個月後按照“商定”的結果去做,從“政變”過程看,李世民控制了軍事主力是毋庸置疑的。

軍事在手,有何懼?

(2)李世民是兒子,被殺的也是兒子,作為父親能選擇什麼?既然不再搗亂,李世民又何必殺之

李淵能夠造反成功,其本身在時機把握、隱忍力上已經高人一籌了。見勢不好保命要緊的靈活力,讓李世民失去殺父的必然性。

更何況,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兒子,李世民也是兒子。面對既成事實,李淵作為父親也只能承認李世民的合法性。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這個無論從民間的父親還是有權有錢的父親,都是一個道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李淵才多活了九年。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兵變,兩個月後李淵就禪位於李世民。九年後的635年,李淵病逝。九年時間,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日漸興隆。李淵也沒必要為了死去的兒子,再去反對活著的兒子。

历史杂货铺
2019-12-16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一場豪賭,如果贏了的話他就能奪取大權,如果敗了的話,那他就不僅和皇位無緣,還會丟了自己的小命。很多人可能以為李世民奪得皇位很正常,實際上大家這個觀點都是錯誤的,因為按理來說皇位是人家李建成的。

在正史之中李建成可沒那麼荒唐,正相反的是,李建成是非常有才能的,深得人心,李淵自從起事就將李建成定位了繼承人,李淵登基之後李建成當上了太子,所有的大臣都選擇站在太子這邊,李世民被逼無奈選擇了造反。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世民突然發動政變,李建成毫無防備,在李世民取得勝利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控制李淵,李世民派尉遲恭去告訴李世民這件事,尉遲恭去見李淵的時候,其實李淵還矇在鼓裡壓根不知道這件事,尉遲恭身穿盔甲,手拿武器告訴李淵,李建成等人政變被李世民直接給誅殺了。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這個時候李淵就是個傻子也知道咋回事了,再看看尉遲恭的一身打扮,其實說白了假如這個時候李淵不識時務的話,尉遲恭肯定毫不猶豫直接殺了李淵,到時候李世民直接昭告天下,太子李建成造反,將李淵給殺了,自己拼死也沒能救下父親的命等等就可以了。這一點我們能想到李淵自然也是能想到的。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淵非常的識時務,啥也沒說,他知道李建成已死,這個江山也只能給李世民了,而且如果他這個時候有異動毫無疑問還會丟了小命,所以他選擇配合李世民,李世民想做什麼他配合就行了,李世民想要皇位,他給就是了。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淵如此的配合李世民,李世民又何必要殺了李淵呢?畢竟李淵還是他的父親,古代君王是非常在乎歷史對自己的評價的,李世民在史書之中將自己洗的非常乾淨,根本沒有必要主動去背上弒父的罪名。當然,如果李淵不識時務的話,李世民還是會毫不猶豫舉起屠刀的,帝王家中無親情,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狐笔春秋
2019-01-15

在傳統社會中,在關於皇家的統序問題上,人們是能接受手足相殘,數子奪嫡的。而且如果你在百姓之中的名聲夠好的話,那老百姓就更不在乎了,畢竟愛屋及烏嘛,但不論如何,人們卻始終無法接受弒父篡位。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一:被李淵忽悠的李世民

在起兵之處,唐高祖李淵就曾再三許諾要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在隋帝禪位登基之後,卻還是食言而肥的讓李建成做了太子,而李世民則只是進爵為秦王兼尚書令。之後隨著李世民功勳漸著,羽翼漸豐,深感威脅的李建成於是聯合李元吉以及李淵的後宮寵妃,日夜詆譭李世民。出於保證皇權不受威脅和維護太子的目的。老奸巨猾的李淵竟然異想天開的想要讓李世民返回洛陽,建天子旌旗,掌管陝西以東地區。

就當時形勢而言,李世民已然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要素,唯一難以突破的關口就是自己並非嫡長子,而現在李淵的這種表現無疑就是斷絕了他的非分之想。實在很難想象,當時李世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但可想而知的是面對父親這種翻臉不認人的行為,必然是十分惱怒的。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二:早有預謀的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逼於無奈被迫反擊的李世民在宣武門發動政變,一舉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尉遲敬德以保護皇帝為藉口率軍入朝,控制了李淵,而得到消息的唐高祖李淵隨即向裴寂、蕭蠫、陳叔達問計。三位大臣則以:“建成、元吉在義旗草創之際,並未預謀,既立之後,又無功德可言,常懷疑貳之心以濟其惡,以致禍起蕭牆。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可立他為皇太子,託付軍國大事,陛下就能如釋重負了”為理由勸誡李淵當機立斷冊立李世民為太子。深諳權謀的李淵霎時瞭然於心,立李世民為太子,總攬朝政,處理庶務,不久又宣告退位。

整個玄武門事件,不論史書如何粉飾,終究還是能看出李世民精心準備的痕跡。首先收買玄武門守將,之後派人隔斷與宮中的聯繫,防備李淵得到消息,政變成功之後馬上讓尉遲敬德率軍入衛,點點滴滴天衣無縫一絲不苟,而對李淵的“兵諫”更是神來之筆,妙到毫巔。對人心人性的把握之確切而深刻著實令人不寒而慄。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三:死無對證的背鍋俠

在李淵決定派李世民前往洛陽時,玄武門之變就已經無可避免了。自幼生長於王侯之家的李世民焉能不知政治鬥爭的血腥殘酷?更何況他還親自參與了隋朝的覆滅戰爭。身負蓋世之才,而又擁天下之重權,無論在朝廷之上還是在市井之中皆是人心所向,如此人物,以建成和元吉的尖刻殘忍,怎能容他安心做個逍遙王爺。對此,李世民自然心知肚明,而老奸巨猾的李淵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保守戰火洗禮的人,他的血是冰冷的,本著死道友莫死貧道的初衷,雄才偉略志在天下的李世民豈甘任人宰割?頭角崢嶸有帝王之相的李世民自然知道死無對證的道理。所以在玄武門事變中他毫不猶豫的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後憑藉自己良好的聲譽,宣稱自己是為了自保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如此一來不明真相的百姓對他自然是擁護加同情的,而已經洞察幽微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傻的望刀口上撞,如此一來,他這個勝利者不僅可以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而且還能在情理上佔據絕對優勢。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四:李淵不僅不能死,還得好好活著

在封建時代,君王的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只有李淵親自下詔承認有這麼一件事,他李世民才算是一身乾淨的贏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所以李淵絕不能死。

再說殺兄殺弟在無情的帝王家並不算什麼,可是一旦弒君弒父,那這麻煩就太大了,想想當年天下英雄群起而反隋的時候,不就打著隋煬帝“弒君篡位,殺兄取嫂”的旗號嗎?再說,要獲得法理上的權利就必須要得到李淵的許可,唯有如此,他才是名正言順的合法繼承人,不然,即便他皇帝做的再出色,在天下人眼中也不過是個亂臣賊子罷了。譬如說明成祖朱棣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還有就是天下並不穩定,一旦失去法統上的優勢,一方面他固然還失去號令天下豪傑的資格,而更重要的是各地叛亂會以此為藉口煽動愚夫愚婦,趁勢而起。屆時,出於門面的重要性,還有多少人能堅定不移的跟著他呢?

一家之言,切望指教~歡迎關注過吐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扶摇郡主
2019-12-20

先上結論:沒有必要。

在剛剛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兄長李建成,麾下大將尉遲敬德送齊王元吉永歸極樂,之後控制了李淵本人。

雖然李淵還有很多兒子,但是沒有一個在十歲以上的。遙不可及的帝位就擺在了李世民面前,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何苦要給自己攬上一個不孝弒父的罪名?

雖說天家父子無親情,但是隴西李氏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帝王之家。李淵常年在外當官,一直都是帶著世民的。雖然父子倆因為儲位之爭常有矛盾,但有矛盾不代表就不能有感情了。

為了奪取帝位,李世民發動了宮廷政變,但是政變已經結束,剩下需要的就是安撫人心了。不止是別人的,還有李世民自己的。殺兄和弒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歷史上兄弟相殘的不要太多,可是兒子殺父親的還真是寥寥無幾。親手射殺同胞兄長,已經給李世民帶來了良心上的嚴重不安。如果再殺了李淵,晚上還能不能睡著恐怕都是個問題。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在意後世評價的人,殺兄屠弟已經給他帶來了難以洗去的罵名,再去殺老爹李淵,這輩子他都別想被後世之人評為明君。

當然,這是站在李世民的立場上來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李世民之所以沒有必要殺李淵,跟李淵本人的態度也有關係。

很明顯,李淵在得知建成元吉都被幹掉的消息之後,很快就知道是李世民發動政變了。為了保住性命,他很沒有骨氣的妥協了,他沒有為大兒子四兒子的枉死跟李世民做困獸之鬥垂死一擊,這也是李世民不殺他的主要原因。李淵畢竟是當朝皇帝開國之君,要人有人,要能力有能力,只是一時受制於李世民,如果他下定決心要給李世民找麻煩,李世民敢不敢留他一命還真不好說。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李淵妥協了,接受了玄武門之變的事實,承認了李世民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沒有必要殺李淵。一來自己良心好受些,而來將來洗白的時候難度也要小點。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苍茫大地顾炜斌
2019-12-13

一、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幹掉老大、老四,又派尉遲恭這個門神挾持了父皇李淵!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親手射死李建成,尉遲恭射死李元吉,建成的干將馮翊、馮立,齊王府的薛萬徹帶著二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門。大力士張公瑾一個人用身子頂著門,外面的人沒能攻進來。守衛玄武門的敬君弘、呂世衡戰死。東宮、齊王的士兵又要去攻打秦王府,形勢火燒眉毛時,尉遲恭拎出了建成、元吉腦袋,大喊:奉旨討伐二賊,這是他們的人頭,你們還為誰賣命?兩府官兵一見就一鬨而散。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家三兄弟肉搏時,李淵正帶著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遊玩。尉遲恭全身披掛從岸邊趕去,自報家門,直言:太子、齊王叛亂。已被秦王殺死了。秦王恐驚動陛下,特地派臣來護駕。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歷史上的尉遲恭可不是老大粗,他舉重若輕又舉輕若重,論武的他馬槊縱橫天下,論文的他政治上極為敏感、下手極為老辣。他這番話話中有話,秦王沒接到你的旨意,已自作主張殺掉了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我通報給陛下,只不過給您點面子,你要不老實,您老就會步建成、元吉後塵,您老是明白人,您老看著辦吧!您老如果不老實,我護駕立馬變成綁架,您老的皇宮包括您老的這把骨頭都捏在秦王和我手中!

二、李淵識時務,主動交權,秦王無需下殺手。

皇帝李淵和大臣裴寂、蕭瑀、陳叔達等都已成最高級人質,他們都心照不宣,很識時務。尤其是李淵,三個成年兒子建成、元吉已死,何況世民功高蓋世,不如交權,安度晚年吧!李淵和近臣們緊急磋商,決定立世民為太子。尉遲恭有條不紊:外面還沒有完全平靜,請陛下降旨,要各路軍隊接受秦王指揮。高祖乖乖照辦。三天後,世民為太子,國家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當年八月,李淵又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徹底完成皇權交接。

三、在李淵服軟情況下,世民再個殺手,就會使他的上位缺少合法性。

世民狠下殺手,已幹掉哥哥、弟弟、十幾個侄子。如無必要,他再弒父弒君,輿論對他不利。

世民殺太子、殺齊王,可以假借父皇的名義。父皇服軟,成了自己的“提線木偶",正好使自己殺兄殺弟的惡行合法化,何必再弒君父?君父已在自己掌控之中,再弒君,就會使自己登基無法合法化!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又有房謀杜斷,怎會下次蠢招,授人話柄呢?

四、毋庸置疑:如李淵不識事務,世民定會送他去見兒子建成、元吉。

如果李淵硬扛到底,世民已然兩手沾滿兄弟、侄子的鮮血,決不會手軟少沾父親一人的鮮血!在皇冠皇權面前,什麼父子之情、兄弟之誼還不如一張擦屁股紙啊!當然,李世民決不會用寶劍,軟禁幾天,再弄個什麼沉船事件之類的,讓李淵不見血,成個失足老頭就功德圓滿!

您瞧!父親李淵撫摸著世民的頭,世民重回哺乳期,吮吸父皇的乳頭,一組假的不能再假的噁心父子情深鏡頭!唯一真實的鏡頭是世民禁不住嚎啕大哭,他才暗自慶幸自己下手狠、下手快,終於先射死了建成、元吉,他在為殺死兄、弟、十幾個侄子緩解心裡壓力!

逛一逛3
2019-12-12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首要原因:是政權合法性的需要,即正統論。……不能弒君弒父篡位……

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又逼父禪讓,繼位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位傑出的帝王,富有韜略,精於權術,並且開創了二十多年的我國帝制時代少有的治世局面——“貞觀之治”,為唐朝繁盛奠定了基礎。

作為雄才大略,審時度勢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掉已經內禪,讓位於他的父王呢,弒君弒父與弒兄殺弟,那可是有本質區別的嘛!

當然,如果需要,相信唐太宗李世民也會毫不手軟地弒君弒父滴!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

既有能力發動玄武門兵變,在掌握最高統治權力之後,更自然有能力防止其父李淵東山再起……這是李世民沒有殺掉其父李淵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時,李淵在禪讓於李世民之後,更是不得不識時務者為俊傑,盡情地享受當太上皇的樂趣……上演了父慈子孝,跪而上乳,嚎慟戚天的場面……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已經繼承皇位,完全掌控全局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沒有必要殺掉其父李淵……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什麼不殺了李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