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10 個回答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8-11

1897年,23歲的吳佩孚還是一個“癮君子”。有一日他煙癮大發,趕到煙館就想要吞雲吐霧一番。然而不巧的是,當天煙館座無虛席,“普通座”早已人滿為患。吳佩孚隨即前往“雅座”,想向當地的豪紳翁氏討一口煙抽。

不過,翁氏卻對這個年輕的煙鬼並無好感,他一腳將吳佩孚蹬出了房間。此事讓吳佩孚頗為鬱悶,他隨即召集了當地著名的“十虎”集團大鬧翁府,結果卻很快遭到了官府的緝拿。

明白自己闖禍的吳佩孚痛下決心戒掉了煙癮。並且為了避免災禍,他還連夜逃向了北京,生活一度窮困潦倒。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翁氏的一腳,竟然踢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大軍閥。

1897年,23歲的吳佩孚還是一個“癮君子”。有一日他煙癮大發,趕到煙館就想要吞雲吐霧一番。然而不巧的是,當天煙館座無虛席,“普通座”早已人滿為患。吳佩孚隨即前往“雅座”,想向當地的豪紳翁氏討一口煙抽。

不過,翁氏卻對這個年輕的煙鬼並無好感,他一腳將吳佩孚蹬出了房間。此事讓吳佩孚頗為鬱悶,他隨即召集了當地著名的“十虎”集團大鬧翁府,結果卻很快遭到了官府的緝拿。

明白自己闖禍的吳佩孚痛下決心戒掉了煙癮。並且為了避免災禍,他還連夜逃向了北京,生活一度窮困潦倒。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翁氏的一腳,竟然踢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大軍閥。

(吳佩孚舊照)

吳佩孚於1874年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他自小便被父母送到私塾讀書,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1896年,吳佩孚參加了登州府科舉考試並奪得秀才,他後來“秀才將軍”的稱號便是由此而來。

在闖禍逃往北京後,吳佩孚曾一度以算卦、寫春聯為生,日子過得相當悽苦。

直到1901年,吳佩孚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這才正式開始了軍旅生涯。從學校畢業後,吳佩孚進入了北洋督練公所擔任參謀,後來他被袁世凱選中參加了日軍的諜報活動。儘管曾一度被俄軍俘虜,但吳佩孚卻拒不招供。在他被送往哈爾濱槍決的過程中,吳佩孚從列車上一躍而下,最終成功死裡逃生。

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吳佩孚被日本人推薦給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由此開啟了騰飛之旅。

在進入曹錕麾下後,吳佩孚憑藉自己過人的才智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得到賞識。1912年,曹錕受袁世凱指使,假造第三鎮兵變,嚇走了接袁世凱南下的使者,袁世凱遂以“北方不穩”為由,在北京稱帝。

計劃成功後,袁世凱論功行賞。在此次事件中發揮出色的曹錕,被封一等爵位,而吳佩孚也被提拔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在之後近十年中,吳佩孚曾多次參與軍閥混戰,而他本人也因屢立戰功,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

1897年,23歲的吳佩孚還是一個“癮君子”。有一日他煙癮大發,趕到煙館就想要吞雲吐霧一番。然而不巧的是,當天煙館座無虛席,“普通座”早已人滿為患。吳佩孚隨即前往“雅座”,想向當地的豪紳翁氏討一口煙抽。

不過,翁氏卻對這個年輕的煙鬼並無好感,他一腳將吳佩孚蹬出了房間。此事讓吳佩孚頗為鬱悶,他隨即召集了當地著名的“十虎”集團大鬧翁府,結果卻很快遭到了官府的緝拿。

明白自己闖禍的吳佩孚痛下決心戒掉了煙癮。並且為了避免災禍,他還連夜逃向了北京,生活一度窮困潦倒。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翁氏的一腳,竟然踢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大軍閥。

(吳佩孚舊照)

吳佩孚於1874年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他自小便被父母送到私塾讀書,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1896年,吳佩孚參加了登州府科舉考試並奪得秀才,他後來“秀才將軍”的稱號便是由此而來。

在闖禍逃往北京後,吳佩孚曾一度以算卦、寫春聯為生,日子過得相當悽苦。

直到1901年,吳佩孚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這才正式開始了軍旅生涯。從學校畢業後,吳佩孚進入了北洋督練公所擔任參謀,後來他被袁世凱選中參加了日軍的諜報活動。儘管曾一度被俄軍俘虜,但吳佩孚卻拒不招供。在他被送往哈爾濱槍決的過程中,吳佩孚從列車上一躍而下,最終成功死裡逃生。

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吳佩孚被日本人推薦給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由此開啟了騰飛之旅。

在進入曹錕麾下後,吳佩孚憑藉自己過人的才智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得到賞識。1912年,曹錕受袁世凱指使,假造第三鎮兵變,嚇走了接袁世凱南下的使者,袁世凱遂以“北方不穩”為由,在北京稱帝。

計劃成功後,袁世凱論功行賞。在此次事件中發揮出色的曹錕,被封一等爵位,而吳佩孚也被提拔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在之後近十年中,吳佩孚曾多次參與軍閥混戰,而他本人也因屢立戰功,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

(張作霖舊照)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打響。吳佩孚率領十萬直軍部隊與張作霖的十二萬奉軍部隊血戰于山海關外,最終張作霖大敗而歸。

這場戰爭後,吳佩孚手握重兵雄踞洛陽,其勢力已經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1924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吳佩孚登上封面,這也使得後者成為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雜誌封面的中國人。美國記者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1926年,吳佩孚與張作霖在北京組建北京政府。

同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佔了武昌城。無奈之下,吳佩孚只得逃向河南信陽。

次年,武漢國民政府又進行了二次北伐,吳佩孚遭遇兩面夾擊。他率領殘兵敗將逃向四川,得到了軍閥楊森的庇護。

1897年,23歲的吳佩孚還是一個“癮君子”。有一日他煙癮大發,趕到煙館就想要吞雲吐霧一番。然而不巧的是,當天煙館座無虛席,“普通座”早已人滿為患。吳佩孚隨即前往“雅座”,想向當地的豪紳翁氏討一口煙抽。

不過,翁氏卻對這個年輕的煙鬼並無好感,他一腳將吳佩孚蹬出了房間。此事讓吳佩孚頗為鬱悶,他隨即召集了當地著名的“十虎”集團大鬧翁府,結果卻很快遭到了官府的緝拿。

明白自己闖禍的吳佩孚痛下決心戒掉了煙癮。並且為了避免災禍,他還連夜逃向了北京,生活一度窮困潦倒。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翁氏的一腳,竟然踢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大軍閥。

(吳佩孚舊照)

吳佩孚於1874年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他自小便被父母送到私塾讀書,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1896年,吳佩孚參加了登州府科舉考試並奪得秀才,他後來“秀才將軍”的稱號便是由此而來。

在闖禍逃往北京後,吳佩孚曾一度以算卦、寫春聯為生,日子過得相當悽苦。

直到1901年,吳佩孚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這才正式開始了軍旅生涯。從學校畢業後,吳佩孚進入了北洋督練公所擔任參謀,後來他被袁世凱選中參加了日軍的諜報活動。儘管曾一度被俄軍俘虜,但吳佩孚卻拒不招供。在他被送往哈爾濱槍決的過程中,吳佩孚從列車上一躍而下,最終成功死裡逃生。

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吳佩孚被日本人推薦給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由此開啟了騰飛之旅。

在進入曹錕麾下後,吳佩孚憑藉自己過人的才智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得到賞識。1912年,曹錕受袁世凱指使,假造第三鎮兵變,嚇走了接袁世凱南下的使者,袁世凱遂以“北方不穩”為由,在北京稱帝。

計劃成功後,袁世凱論功行賞。在此次事件中發揮出色的曹錕,被封一等爵位,而吳佩孚也被提拔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在之後近十年中,吳佩孚曾多次參與軍閥混戰,而他本人也因屢立戰功,被人們稱為“常勝將軍”。

(張作霖舊照)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打響。吳佩孚率領十萬直軍部隊與張作霖的十二萬奉軍部隊血戰于山海關外,最終張作霖大敗而歸。

這場戰爭後,吳佩孚手握重兵雄踞洛陽,其勢力已經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1924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吳佩孚登上封面,這也使得後者成為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雜誌封面的中國人。美國記者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1926年,吳佩孚與張作霖在北京組建北京政府。

同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佔了武昌城。無奈之下,吳佩孚只得逃向河南信陽。

次年,武漢國民政府又進行了二次北伐,吳佩孚遭遇兩面夾擊。他率領殘兵敗將逃向四川,得到了軍閥楊森的庇護。

(徐世昌舊照)

1932年,吳佩孚從四川回到北平。在下野期間,吳佩孚曾多次被日本人登門拜訪。日本人看好吳佩孚的能量,他們多次表示,想扶持吳佩孚,幫助他東山再起。

然而,儘管有巨大的誘惑,吳佩孚依然拒絕了日本人的幫助。在他眼中,中國人的事情,還輪不到日本人來指手畫腳。

實際上,吳佩孚已經不是第一次展現出愛國的一面了。巴黎和會的消息傳回中國之後,全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當時皖系主張簽約,奉系不願表態只和稀泥,唯有直系堅決反對。吳佩孚當時致電大總統徐世昌說:“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並且對於那些被逮捕的學生,吳佩孚也是主張“立即放人,否則眾怒難犯”。

1939年,吳佩孚在吃餃子時不慎被骨屑傷到牙齦,很快出現了發燒現象。為了有效解決病痛,吳佩孚不得不進入醫療效果先進的日本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在治療期間,因為吳佩孚的愛國立場,日本牙醫受土肥原賢二指示,暗中下手將吳佩孚殺害。

吳佩孚雖然是軍閥,幹了不少壞事。不過在愛國這一點上,他還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資料:《民國軍閥檔案》)

历史军魂
2019-02-24

吳佩孚,字子玉,人稱“玉帥”,1873年生於山東蓬萊。1896年考中秀才,但是第二年被革除功名,在北京以占卜為生。1898年在聶士成的武衛軍當兵,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習。1906年在北洋陸軍第三鎮第十一標第一營任督隊官,後來升為管帶。1914年任北洋陸軍第三師第六旅旅長,1918年跟隨其上司曹錕出戰,戰後升任第三師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同年6月被授予孚威將軍。直系的首領馮國璋去世之後,吳佩孚與曹錕一起成為直軍的領軍人物。直皖戰爭時,吳佩孚率領的直軍打敗了段祺瑞的皖軍。吳佩孚因功被授予陸軍上將銜,1921年又升任兩湖巡閱使。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擔任直軍的總司令,打敗了張作霖的奉軍,隨後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時,吳佩孚擔任直魯豫巡閱使,擁兵數十萬,控制了湖北、河南、直隸、陝西等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仍然是直軍的總司令,由於直軍的將領馮煥章在北京發動了政變,直軍戰敗,吳佩孚逃到了兩湖。

吳佩孚,字子玉,人稱“玉帥”,1873年生於山東蓬萊。1896年考中秀才,但是第二年被革除功名,在北京以占卜為生。1898年在聶士成的武衛軍當兵,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習。1906年在北洋陸軍第三鎮第十一標第一營任督隊官,後來升為管帶。1914年任北洋陸軍第三師第六旅旅長,1918年跟隨其上司曹錕出戰,戰後升任第三師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同年6月被授予孚威將軍。直系的首領馮國璋去世之後,吳佩孚與曹錕一起成為直軍的領軍人物。直皖戰爭時,吳佩孚率領的直軍打敗了段祺瑞的皖軍。吳佩孚因功被授予陸軍上將銜,1921年又升任兩湖巡閱使。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擔任直軍的總司令,打敗了張作霖的奉軍,隨後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時,吳佩孚擔任直魯豫巡閱使,擁兵數十萬,控制了湖北、河南、直隸、陝西等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仍然是直軍的總司令,由於直軍的將領馮煥章在北京發動了政變,直軍戰敗,吳佩孚逃到了兩湖。

1925年,吳佩孚在湖北武漢東山再起,並自封為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北伐戰爭時,北伐軍首先攻打吳佩孚,在兩湖戰場,北伐軍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吳佩孚戰敗之後,逃到了四川,依附於四川軍閥楊森。1931年,吳佩孚到北平投奔了張學良。吳佩孚下野之後,還非常得要面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然保留著十四省討賊聯軍的司令部。抗戰爆發之後,日軍看中了吳佩孚,想讓其出山成立傀儡漢奸政府。日軍知道吳佩孚缺錢,就經常給吳佩孚送錢。吳佩孚是錢照收,但就是打馬虎眼,裝傻充愣,日軍花了錢卻沒有成功。

吳佩孚,字子玉,人稱“玉帥”,1873年生於山東蓬萊。1896年考中秀才,但是第二年被革除功名,在北京以占卜為生。1898年在聶士成的武衛軍當兵,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習。1906年在北洋陸軍第三鎮第十一標第一營任督隊官,後來升為管帶。1914年任北洋陸軍第三師第六旅旅長,1918年跟隨其上司曹錕出戰,戰後升任第三師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同年6月被授予孚威將軍。直系的首領馮國璋去世之後,吳佩孚與曹錕一起成為直軍的領軍人物。直皖戰爭時,吳佩孚率領的直軍打敗了段祺瑞的皖軍。吳佩孚因功被授予陸軍上將銜,1921年又升任兩湖巡閱使。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擔任直軍的總司令,打敗了張作霖的奉軍,隨後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時,吳佩孚擔任直魯豫巡閱使,擁兵數十萬,控制了湖北、河南、直隸、陝西等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仍然是直軍的總司令,由於直軍的將領馮煥章在北京發動了政變,直軍戰敗,吳佩孚逃到了兩湖。

1925年,吳佩孚在湖北武漢東山再起,並自封為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北伐戰爭時,北伐軍首先攻打吳佩孚,在兩湖戰場,北伐軍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吳佩孚戰敗之後,逃到了四川,依附於四川軍閥楊森。1931年,吳佩孚到北平投奔了張學良。吳佩孚下野之後,還非常得要面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然保留著十四省討賊聯軍的司令部。抗戰爆發之後,日軍看中了吳佩孚,想讓其出山成立傀儡漢奸政府。日軍知道吳佩孚缺錢,就經常給吳佩孚送錢。吳佩孚是錢照收,但就是打馬虎眼,裝傻充愣,日軍花了錢卻沒有成功。

1939年11月,吳佩孚吃餃子引發了牙疼,從而引發高燒。吳佩孚被送到了日本的軍醫院醫治,日軍對吳佩孚懷恨在心,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死在了日軍的醫院,享年67歲。

吳佩孚,字子玉,人稱“玉帥”,1873年生於山東蓬萊。1896年考中秀才,但是第二年被革除功名,在北京以占卜為生。1898年在聶士成的武衛軍當兵,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習。1906年在北洋陸軍第三鎮第十一標第一營任督隊官,後來升為管帶。1914年任北洋陸軍第三師第六旅旅長,1918年跟隨其上司曹錕出戰,戰後升任第三師師長兼前敵總指揮,同年6月被授予孚威將軍。直系的首領馮國璋去世之後,吳佩孚與曹錕一起成為直軍的領軍人物。直皖戰爭時,吳佩孚率領的直軍打敗了段祺瑞的皖軍。吳佩孚因功被授予陸軍上將銜,1921年又升任兩湖巡閱使。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擔任直軍的總司令,打敗了張作霖的奉軍,隨後控制了北京政府。此時,吳佩孚擔任直魯豫巡閱使,擁兵數十萬,控制了湖北、河南、直隸、陝西等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仍然是直軍的總司令,由於直軍的將領馮煥章在北京發動了政變,直軍戰敗,吳佩孚逃到了兩湖。

1925年,吳佩孚在湖北武漢東山再起,並自封為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北伐戰爭時,北伐軍首先攻打吳佩孚,在兩湖戰場,北伐軍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吳佩孚戰敗之後,逃到了四川,依附於四川軍閥楊森。1931年,吳佩孚到北平投奔了張學良。吳佩孚下野之後,還非常得要面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然保留著十四省討賊聯軍的司令部。抗戰爆發之後,日軍看中了吳佩孚,想讓其出山成立傀儡漢奸政府。日軍知道吳佩孚缺錢,就經常給吳佩孚送錢。吳佩孚是錢照收,但就是打馬虎眼,裝傻充愣,日軍花了錢卻沒有成功。

1939年11月,吳佩孚吃餃子引發了牙疼,從而引發高燒。吳佩孚被送到了日本的軍醫院醫治,日軍對吳佩孚懷恨在心,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死在了日軍的醫院,享年67歲。

吳佩孚雖然是北洋軍閥,但是晚年卻保持了軍人的氣節,沒有充當漢奸,死後得到了國民政府的褒獎。

白话历史君
2019-08-16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確實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光緒二十二年鄉試,他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

不過此人當時年輕氣盛,一腔熱血,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便因掀翻了人家的鴉片臺子,被革去了功名。

自己也因為此禍,不得不遠走他鄉,成了一名北漂。

好在他哥哥在京城混的不錯,幫他進了軍營,憑著幾分筆墨,吳佩孚在軍中頗受器重,還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接受新式陸軍教育。這為他後來混跡北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吳佩孚真正發跡還是因為投靠了軍閥曹錕,此人乃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時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確實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光緒二十二年鄉試,他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

不過此人當時年輕氣盛,一腔熱血,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便因掀翻了人家的鴉片臺子,被革去了功名。

自己也因為此禍,不得不遠走他鄉,成了一名北漂。

好在他哥哥在京城混的不錯,幫他進了軍營,憑著幾分筆墨,吳佩孚在軍中頗受器重,還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接受新式陸軍教育。這為他後來混跡北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吳佩孚真正發跡還是因為投靠了軍閥曹錕,此人乃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時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

吳佩孚秀才出身,又在武備學堂以及日俄戰場上混跡多年,理論與實踐並重,深受曹錕的賞識和重用,成為當時的曹錕手下的頭號心腹。

後來他和曹錕跟著馮國璋一起建立了直系,併成為了北洋軍閥三大派系之一,並在此後成為了北洋軍閥中的主要人物。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確實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光緒二十二年鄉試,他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

不過此人當時年輕氣盛,一腔熱血,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便因掀翻了人家的鴉片臺子,被革去了功名。

自己也因為此禍,不得不遠走他鄉,成了一名北漂。

好在他哥哥在京城混的不錯,幫他進了軍營,憑著幾分筆墨,吳佩孚在軍中頗受器重,還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接受新式陸軍教育。這為他後來混跡北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吳佩孚真正發跡還是因為投靠了軍閥曹錕,此人乃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時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

吳佩孚秀才出身,又在武備學堂以及日俄戰場上混跡多年,理論與實踐並重,深受曹錕的賞識和重用,成為當時的曹錕手下的頭號心腹。

後來他和曹錕跟著馮國璋一起建立了直系,併成為了北洋軍閥三大派系之一,並在此後成為了北洋軍閥中的主要人物。

吳佩孚頗有軍事才能,是直係軍閥裡面的頭號戰將,在鎮壓“二次革命”、“護國戰爭”以及趕走張勳的復辟辮子軍,吳佩孚都是一馬當先,屢戰屢勝,他也因此被稱為“常勝將軍”。

而在後來的北洋軍閥混戰期間,吳佩孚也是帶著直系不斷取勝,將段祺瑞的皖系死死壓制。而那位曾經帶領吳佩孚走向巔峰的曹錕曹大帥,因為賄選一事已經名聲臭了大街,走起了下坡路,吳佩孚則逐漸取代其成為了直系的實際首腦人物。

1924年,已經是直系首領的吳佩孚於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擊敗了張作霖,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稱為當時的“中國最強者”。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確實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光緒二十二年鄉試,他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

不過此人當時年輕氣盛,一腔熱血,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便因掀翻了人家的鴉片臺子,被革去了功名。

自己也因為此禍,不得不遠走他鄉,成了一名北漂。

好在他哥哥在京城混的不錯,幫他進了軍營,憑著幾分筆墨,吳佩孚在軍中頗受器重,還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接受新式陸軍教育。這為他後來混跡北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吳佩孚真正發跡還是因為投靠了軍閥曹錕,此人乃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時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

吳佩孚秀才出身,又在武備學堂以及日俄戰場上混跡多年,理論與實踐並重,深受曹錕的賞識和重用,成為當時的曹錕手下的頭號心腹。

後來他和曹錕跟著馮國璋一起建立了直系,併成為了北洋軍閥三大派系之一,並在此後成為了北洋軍閥中的主要人物。

吳佩孚頗有軍事才能,是直係軍閥裡面的頭號戰將,在鎮壓“二次革命”、“護國戰爭”以及趕走張勳的復辟辮子軍,吳佩孚都是一馬當先,屢戰屢勝,他也因此被稱為“常勝將軍”。

而在後來的北洋軍閥混戰期間,吳佩孚也是帶著直系不斷取勝,將段祺瑞的皖系死死壓制。而那位曾經帶領吳佩孚走向巔峰的曹錕曹大帥,因為賄選一事已經名聲臭了大街,走起了下坡路,吳佩孚則逐漸取代其成為了直系的實際首腦人物。

1924年,已經是直系首領的吳佩孚於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擊敗了張作霖,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稱為當時的“中國最強者”。

不過,好景不長,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等人的倒戈使得直系大敗,而緊接而來的北伐更是將吳佩孚推下了“神壇”,和大多數老北洋軍閥一樣,吳佩孚最終不得不放下了野心和權勢,到北平當起了寓公。

1939年末,吳佩孚“病逝”於上海醫院,享年六十五歲!

關於其死因,目前普遍認為他是被日本特務毒殺。

因為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方面為了鞏固其佔領區的統治,以及達到侵吞華北五省的目的,便想請吳佩孚出山,聘其為高等顧問。

可吳佩孚畢竟是當過秀才的人,對於民族大義絕不含糊,一直是嚴詞拒絕日本人。

故日本方面對其下了毒手,乘老人在日本醫院治牙期間,將其暗殺!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確實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光緒二十二年鄉試,他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

不過此人當時年輕氣盛,一腔熱血,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便因掀翻了人家的鴉片臺子,被革去了功名。

自己也因為此禍,不得不遠走他鄉,成了一名北漂。

好在他哥哥在京城混的不錯,幫他進了軍營,憑著幾分筆墨,吳佩孚在軍中頗受器重,還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接受新式陸軍教育。這為他後來混跡北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吳佩孚真正發跡還是因為投靠了軍閥曹錕,此人乃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時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

吳佩孚秀才出身,又在武備學堂以及日俄戰場上混跡多年,理論與實踐並重,深受曹錕的賞識和重用,成為當時的曹錕手下的頭號心腹。

後來他和曹錕跟著馮國璋一起建立了直系,併成為了北洋軍閥三大派系之一,並在此後成為了北洋軍閥中的主要人物。

吳佩孚頗有軍事才能,是直係軍閥裡面的頭號戰將,在鎮壓“二次革命”、“護國戰爭”以及趕走張勳的復辟辮子軍,吳佩孚都是一馬當先,屢戰屢勝,他也因此被稱為“常勝將軍”。

而在後來的北洋軍閥混戰期間,吳佩孚也是帶著直系不斷取勝,將段祺瑞的皖系死死壓制。而那位曾經帶領吳佩孚走向巔峰的曹錕曹大帥,因為賄選一事已經名聲臭了大街,走起了下坡路,吳佩孚則逐漸取代其成為了直系的實際首腦人物。

1924年,已經是直系首領的吳佩孚於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擊敗了張作霖,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稱為當時的“中國最強者”。

不過,好景不長,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等人的倒戈使得直系大敗,而緊接而來的北伐更是將吳佩孚推下了“神壇”,和大多數老北洋軍閥一樣,吳佩孚最終不得不放下了野心和權勢,到北平當起了寓公。

1939年末,吳佩孚“病逝”於上海醫院,享年六十五歲!

關於其死因,目前普遍認為他是被日本特務毒殺。

因為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方面為了鞏固其佔領區的統治,以及達到侵吞華北五省的目的,便想請吳佩孚出山,聘其為高等顧問。

可吳佩孚畢竟是當過秀才的人,對於民族大義絕不含糊,一直是嚴詞拒絕日本人。

故日本方面對其下了毒手,乘老人在日本醫院治牙期間,將其暗殺!

我為什麼佩服吳佩孚?就是因為這一點!

當然,作為一個軍閥,北洋時期的戰亂有他的責任。但那是一個大時代背景,你不打我,我就得打你。至於“二七慘案”,他作為主導,也需要負主要責任,這個不能洗。

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他保持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這一點不僅僅是在其拒絕日本人一事上得到體現!

當初巴黎和會,中國權益被列強出賣,吳佩孚是首先站出來反對的軍閥之一。他直接通電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

“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並表示“衛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願率部作政府後盾,備效前驅”

北洋時代的軍閥裡面我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主政中國十餘年的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老大段祺瑞段總理,另一個便是直系魁首之一的秀才將軍吳佩孚。

吳佩孚確實是正兒八經的秀才出身,光緒二十二年鄉試,他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

不過此人當時年輕氣盛,一腔熱血,高中秀才的第二年便因掀翻了人家的鴉片臺子,被革去了功名。

自己也因為此禍,不得不遠走他鄉,成了一名北漂。

好在他哥哥在京城混的不錯,幫他進了軍營,憑著幾分筆墨,吳佩孚在軍中頗受器重,還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接受新式陸軍教育。這為他後來混跡北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吳佩孚真正發跡還是因為投靠了軍閥曹錕,此人乃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時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辛亥革命後,改編為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

吳佩孚秀才出身,又在武備學堂以及日俄戰場上混跡多年,理論與實踐並重,深受曹錕的賞識和重用,成為當時的曹錕手下的頭號心腹。

後來他和曹錕跟著馮國璋一起建立了直系,併成為了北洋軍閥三大派系之一,並在此後成為了北洋軍閥中的主要人物。

吳佩孚頗有軍事才能,是直係軍閥裡面的頭號戰將,在鎮壓“二次革命”、“護國戰爭”以及趕走張勳的復辟辮子軍,吳佩孚都是一馬當先,屢戰屢勝,他也因此被稱為“常勝將軍”。

而在後來的北洋軍閥混戰期間,吳佩孚也是帶著直系不斷取勝,將段祺瑞的皖系死死壓制。而那位曾經帶領吳佩孚走向巔峰的曹錕曹大帥,因為賄選一事已經名聲臭了大街,走起了下坡路,吳佩孚則逐漸取代其成為了直系的實際首腦人物。

1924年,已經是直系首領的吳佩孚於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擊敗了張作霖,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稱為當時的“中國最強者”。

不過,好景不長,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等人的倒戈使得直系大敗,而緊接而來的北伐更是將吳佩孚推下了“神壇”,和大多數老北洋軍閥一樣,吳佩孚最終不得不放下了野心和權勢,到北平當起了寓公。

1939年末,吳佩孚“病逝”於上海醫院,享年六十五歲!

關於其死因,目前普遍認為他是被日本特務毒殺。

因為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方面為了鞏固其佔領區的統治,以及達到侵吞華北五省的目的,便想請吳佩孚出山,聘其為高等顧問。

可吳佩孚畢竟是當過秀才的人,對於民族大義絕不含糊,一直是嚴詞拒絕日本人。

故日本方面對其下了毒手,乘老人在日本醫院治牙期間,將其暗殺!

我為什麼佩服吳佩孚?就是因為這一點!

當然,作為一個軍閥,北洋時期的戰亂有他的責任。但那是一個大時代背景,你不打我,我就得打你。至於“二七慘案”,他作為主導,也需要負主要責任,這個不能洗。

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他保持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這一點不僅僅是在其拒絕日本人一事上得到體現!

當初巴黎和會,中國權益被列強出賣,吳佩孚是首先站出來反對的軍閥之一。他直接通電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

“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並表示“衛國是軍人天職,與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背城借一。如國家急難有用,願率部作政府後盾,備效前驅”

我當年就是看了這一段話以後,重新認識了吳佩孚,雖然是軍閥,但國字當頭,關起門來怎麼談怎麼打怎麼鬧都行,那是家事兒!

但是外人欺負咱,第一個不答應!

所以我們能看到在1940年,吳佩孚的出殯儀式上,在當時日本人佔領下的北平,上萬的同胞們自發的來為其送行,為這個“軍閥”送行。

同時,全國各地,許多城市以及組織都在為其開追悼會,送行

這就是吳佩孚,一代軍閥!

用户69792950182
2019-05-16



(吳佩孚葬禮)



(吳佩孚葬禮)



不可否認,最近幾年在互聯網史學愛好者中間,吳佩孚的聲望崇高到無以復加,成了“不出洋,不投敵,不愛財,不納妾”的民族英雄,最終因為拒絕和日偽合作,慘遭暗算。然而真相果然如此嗎,和大多數網絡上所謂的“歷史達人”的歌頌不盡相同的是,吳佩孚雖然最後沒有正式和日方合作,但各種暗中交涉確實存在,只是雙方開出的價碼始終無法契合,所以吳大帥的晚節,是有虧的

那麼吳佩孚是怎麼和日方開始接觸的呢?讓我們把時間翻回到1927年,吳佩孚被國民政府的北伐軍擊敗,被迫隱居四川,依附楊森,但一直在伺機東山再起,比如1931年8月,蘭州發生雷馬事變,吳佩孚公開組織四川甘肅各省代表,讓後者擁護自己出任“五省聯軍司令”,然而在西北軍楊虎城的干涉下,此事宣佈流產,再後來吳佩孚又輾轉來到北平,依靠張學良,依舊維持著下屬幕僚機構“八大處”。

後來張學良下野之後,吳佩孚沒了經濟來源,日本特務遂通過他的祕書長陳廷傑,向其提供生活補助多達十餘萬元,希望吳佩孚出面聯繫舊部,奉系失意軍人,乃至土匪,與日方合作。根據《文史資料選輯》第35,36輯《吳佩孚與日偽的勾結》顯示日本在華北建立偽政權後,又通過“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對吳佩孚進行籠絡,每逢佳節,向吳佩孚府上贈送鉅款,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聘請吳做“特高顧問”,每月車馬費4000元。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日本策劃“啟用中國第一流人物,削弱中國現中央政府和中國民族的抗日意識”,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等中國通思前想後,把這個“第一流人物”的名單鎖定三人:前民國政府總理唐紹儀,前民國政府總理,陸軍總長,號稱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首的靳雲鵬, 然後還有一個就是吳佩孚。不過唐紹儀被軍統暗殺,靳雲鵬堅決不出山,剩下的就只有吳佩孚了。

1939年1月,北平偽臨時政府要員王克敏,梁鴻志宣佈,推舉吳佩孚為“綏靖委員長”,被吳婉拒,隨後記者招待會,吳佩孚說“我吳某人一生反對國民黨,但此乃我中國人自己家中事,不容外人干涉,今請日人推出中國,將東北交還中國,我吳某人自會起兵反蔣,與國民黨作戰”。

這一段話雖然慷慨激昂,但在日方眼中,這只是一種欲迎還拒的話術,比如吳佩孚的日本顧問岡野增次郎就認為,吳佩孚不過是不甘居於人下,有極強的富貴和功利心,拉他下水還是有希望的。

根據中統局長朱家驊的報告,吳佩孚向土肥原開出了五項條件:1.日方認定冀魯豫晉察綏蘇皖鄂九省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日本不得駐軍。2.贊助吳佩孚練兵五十萬 3.槍械經費由日方供給 4.自己出面與日方簽訂防共協定 5.取消原有的臨時,維新等地方偽政權,由自己統一領導。這些條件實在是獅子大開口,和日方原本希望的扶助一個傀儡親日政權的目的相差太遠。在土肥圓計劃中,底線是讓吳佩孚出面,擔任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的地區性傀儡政權的領導。

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日方與吳佩孚爭執不下的時候,另一條更大的大魚出現了,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自重慶出走,於是一代新人換舊人,日方又開始策劃汪吳合作,兩人書信往來多次,但終究沒有談攏,根據解密的日偽“吳佩孚工作”檔案顯示,在未來的偽政權裡,吳佩孚又要求掌握軍事最高權力,又要掌握華北行政大權,但汪精衛對後者堅決抵制,況且汪精衛要求偽“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吳佩孚則想在北平另起爐灶,最終,合作不了了之。這個階段,吳佩孚與日方的溝通,也給了日本足夠多的材料,掀起一波輿論攻勢,比如朝日新聞就連篇報道,說吳佩孚即將出山, 不日趕赴開封,組織軍隊,討蔣防共

對於這種局面,中統不斷要求吳佩孚前往重慶,拜託日偽影響與控制,但吳佩孚則要求重慶國民政府收入自己軍區司令長官或華北軍政長官之類的實權職位。蔣介石與軍事委員會高層討論後,同意任命吳佩孚為“冀察熱遼吉黑六省戰區司令長官”或者“冀魯豫察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戰區內國軍與遊戲隊,但要求吳佩孚立刻離開北平,前往洛陽就職。

但關鍵時刻,吳佩孚又改口要求留在北平,指揮淪陷區國軍,更致命的是,他要求“以軍民擁護方式,出而與鈞座剛柔並濟,籍收和衷共濟之效”,說白了就是要蔣介石在重慶繼續負責指揮對日作戰,而自己在北平主持對日和談,對此蔣介石當然是斷然拒絕,回信中一句“鬼蜮之中,豈容爾我唱雙簧乎?”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吳佩孚表面為公,實則首施兩端的居心。如果說,一開始的“開價過高”還可以解讀為吳佩孚以婉轉的方式拒絕日方拉攏,但後來的拒絕離開北平前往重慶,則暴露了吳佩孚待價而沽的本質。

1939年12月,吳佩孚在北平去世,現在互聯網上流傳的說法就是日方派出醫生,借看病之際害死了吳,但根據其身邊的工作人員汪崇屏回憶,吳確實是重疾難返,日方如果想要吳佩孚死,讓他直接病故就可以了,難道非要多此一舉,留下一個把柄?不過重慶《中央日報》也採用了“吳被日本人害死”的說法,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樹立一個和汪精衛截然相反的大義之士形象,維繫全國抗日的民心士氣,國民政府追贈這個昔日的老對頭“陸軍一級上將”軍銜,並舉辦了隆重的祭典

同樣,日本人也不甘落後,大肆宣傳吳佩孚是“和平運動”的領袖,北平臨時政府首腦王克敏,偽滿洲國總理張景惠,以及日本軍政要人如松岡洋右,土肥原賢二都致電哀悼,葬禮場面極大,抬棺的槓夫就有80人之多,可以想象,如果吳佩孚堅決反日,與其劃清界限,那麼他在北平的身後事,日本人是絕對不可能如此煞費苦心的。

围知历史
2019-05-06

吳佩孚,字子玉。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效力北洋,被看做曹錕的第一戰將。

吳佩孚,字子玉。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效力北洋,被看做曹錕的第一戰將。

他極具軍事才能,從1920年的直皖戰爭到1922年的直奉戰爭,只用了兩年時間後,北洋時代的最強者吳佩孚,就這樣走向了中國的政治軍事舞臺的中央,當時他坐擁數十萬軍隊雄踞中原,勢力佔據了整個半個中國。著名的戰績有一張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不過最後敗在張作霖手中,並因此大受打擊。

他權勢在手,卻醉心於佛老之道,追求武人的武德,打心眼裡,他想做的是一名“儒將”。吳佩孚平時也比較注重個人的修身養德,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是北洋集團乃至當時中國政界,軍界的佼佼者。華北淪陷以後,吳佩孚堅決不做日寇的代言人,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不可侵犯的氣節,他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殺害。

吳佩孚,字子玉。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效力北洋,被看做曹錕的第一戰將。

他極具軍事才能,從1920年的直皖戰爭到1922年的直奉戰爭,只用了兩年時間後,北洋時代的最強者吳佩孚,就這樣走向了中國的政治軍事舞臺的中央,當時他坐擁數十萬軍隊雄踞中原,勢力佔據了整個半個中國。著名的戰績有一張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不過最後敗在張作霖手中,並因此大受打擊。

他權勢在手,卻醉心於佛老之道,追求武人的武德,打心眼裡,他想做的是一名“儒將”。吳佩孚平時也比較注重個人的修身養德,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是北洋集團乃至當時中國政界,軍界的佼佼者。華北淪陷以後,吳佩孚堅決不做日寇的代言人,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不可侵犯的氣節,他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殺害。

他還曾經是《時代週刊》封面的首位中國人,“Biggest man of China”,被《時代雜誌》稱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物,雖然沒有,但其影響力可見一番。

吳佩孚,字子玉。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效力北洋,被看做曹錕的第一戰將。

他極具軍事才能,從1920年的直皖戰爭到1922年的直奉戰爭,只用了兩年時間後,北洋時代的最強者吳佩孚,就這樣走向了中國的政治軍事舞臺的中央,當時他坐擁數十萬軍隊雄踞中原,勢力佔據了整個半個中國。著名的戰績有一張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不過最後敗在張作霖手中,並因此大受打擊。

他權勢在手,卻醉心於佛老之道,追求武人的武德,打心眼裡,他想做的是一名“儒將”。吳佩孚平時也比較注重個人的修身養德,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是北洋集團乃至當時中國政界,軍界的佼佼者。華北淪陷以後,吳佩孚堅決不做日寇的代言人,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不可侵犯的氣節,他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殺害。

他還曾經是《時代週刊》封面的首位中國人,“Biggest man of China”,被《時代雜誌》稱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物,雖然沒有,但其影響力可見一番。

好了,今天的就講完了,歡迎朋友們來點評,小編表示非常榮幸,請大家動動手指給點意見吧,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好的壞的小編都會虛心接受,並且努力改正,希望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歡樂,請大家多多支持,嘻嘻!

替鲸照顾海
2019-08-13

亂世當中最不值錢的就是秀才了。

但那些能夠攜筆從戎的秀才,往往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吳佩孚,正是這樣一個在亂世當中攜筆從戎的秀才。

亂世當中最不值錢的就是秀才了。

但那些能夠攜筆從戎的秀才,往往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吳佩孚,正是這樣一個在亂世當中攜筆從戎的秀才。
(時代雜誌封面沒找到,將就一下)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一級上將。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人中首屈一指。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

吳佩孚6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讀書,但是等到14歲的時候,父親吳克成就病死了。離開了父親的家庭只剩下了孤兒寡母。

但是吳佩服奮起讀書,到1896年的時候高中秀才,但是就在高中秀才的第2年,吳佩孚因為反對地方毫升而被縣官通緝,被迫四處逃亡,最後在北京靠算命為生。

吳佩孚(吳半仙):能掐會算吳半仙,不靈不要錢。

1898年,淮軍在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這時吳佩孚開始招兵,就正式進入了軍營。剛開始是一個勤務兵,但是吳佩孚是當過秀才的人,是有大志向的人,怎麼會甘心就當一個大頭兵呢,所以就報考了當時的軍事學堂。

亂世當中最不值錢的就是秀才了。

但那些能夠攜筆從戎的秀才,往往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吳佩孚,正是這樣一個在亂世當中攜筆從戎的秀才。
(時代雜誌封面沒找到,將就一下)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一級上將。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人中首屈一指。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

吳佩孚6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讀書,但是等到14歲的時候,父親吳克成就病死了。離開了父親的家庭只剩下了孤兒寡母。

但是吳佩服奮起讀書,到1896年的時候高中秀才,但是就在高中秀才的第2年,吳佩孚因為反對地方毫升而被縣官通緝,被迫四處逃亡,最後在北京靠算命為生。

吳佩孚(吳半仙):能掐會算吳半仙,不靈不要錢。

1898年,淮軍在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這時吳佩孚開始招兵,就正式進入了軍營。剛開始是一個勤務兵,但是吳佩孚是當過秀才的人,是有大志向的人,怎麼會甘心就當一個大頭兵呢,所以就報考了當時的軍事學堂。

在軍事學堂中吳佩孚沒幹多久,就輟學到陸軍警察隊中任正目(相當於班長),後來升任初等官(相當於排長),此後一直青雲直上,先後被授予准尉、少尉,中尉軍銜。

1911年的時候,在曹錕的提拔下,吳佩孚擔任了第3標標統,1912年的時候標改稱團,這時的吳佩孚就成了團長。

之後曹錕以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的身份,率軍駐紮岳陽,吳佩孚,被曹錕提為師部副官長。在1915年的時候又被提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之後討伐辮子軍,吳佩孚一馬當先,大獲全勝。後來吳佩孚受到奉軍攻擊,敗走四處逃遁,最終定居在北京的什景花園。

亂世當中最不值錢的就是秀才了。

但那些能夠攜筆從戎的秀才,往往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而吳佩孚,正是這樣一個在亂世當中攜筆從戎的秀才。
(時代雜誌封面沒找到,將就一下)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一級上將。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人中首屈一指。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

吳佩孚6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讀書,但是等到14歲的時候,父親吳克成就病死了。離開了父親的家庭只剩下了孤兒寡母。

但是吳佩服奮起讀書,到1896年的時候高中秀才,但是就在高中秀才的第2年,吳佩孚因為反對地方毫升而被縣官通緝,被迫四處逃亡,最後在北京靠算命為生。

吳佩孚(吳半仙):能掐會算吳半仙,不靈不要錢。

1898年,淮軍在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這時吳佩孚開始招兵,就正式進入了軍營。剛開始是一個勤務兵,但是吳佩孚是當過秀才的人,是有大志向的人,怎麼會甘心就當一個大頭兵呢,所以就報考了當時的軍事學堂。

在軍事學堂中吳佩孚沒幹多久,就輟學到陸軍警察隊中任正目(相當於班長),後來升任初等官(相當於排長),此後一直青雲直上,先後被授予准尉、少尉,中尉軍銜。

1911年的時候,在曹錕的提拔下,吳佩孚擔任了第3標標統,1912年的時候標改稱團,這時的吳佩孚就成了團長。

之後曹錕以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的身份,率軍駐紮岳陽,吳佩孚,被曹錕提為師部副官長。在1915年的時候又被提為第六旅少將旅長。

之後討伐辮子軍,吳佩孚一馬當先,大獲全勝。後來吳佩孚受到奉軍攻擊,敗走四處逃遁,最終定居在北京的什景花園。

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 請吳佩孚上臺當傀儡,被他堅決拒絕。雖然是日本人的傀儡,但好說歹說也是一個皇帝。不過吳佩孚就是這樣堅決而果斷地拒絕了日本人。

後來的華北臨時政府,何為新政府都請他出來當官,他也沒有答應。

最後在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去日本人的牙科診所裡面就診,但是牙醫卻被特務指使,最終殺害了吳佩孚。

一個亂世當中拒絕誘惑,正氣蓬勃的中國人就這樣死去了。我們在吳佩孚身上看到了文天祥的影子。相對於那些對日本人馬首是瞻的漢奸。

吳佩服這樣的人才是中國的脊樑。

帝国的脸谱
2019-03-28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念過私塾,熟讀四書五經,1896年,參加登州府試,考上了第三名秀才,吳佩孚“秀才將軍”之名,源於此。作為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吳佩孚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念過私塾,熟讀四書五經,1896年,參加登州府試,考上了第三名秀才,吳佩孚“秀才將軍”之名,源於此。作為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吳佩孚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1901年,吳佩孚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步入軍旅生涯。1906年,吳佩孚投奔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因聰明靈活,深得曹錕賞識,從此步步升遷,最終成為了直係軍閥的首領。

吳佩孚雖然秀才出身,卻非常擅長用兵,在湘、鶚、皖諸戰場上,連連得勝,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以直軍總司令身份,率軍與張作霖12萬大軍戰于山海關外,大敗奉軍,因此得名“常勝將軍”。

吳佩孚既為武將,亦是書生,曾醉心於學問,撰寫出版過《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專著,是民國戰亂中最有學問的一位軍閥。

吳佩孚敢於直言。1908年,吳佩孚在東北任管帶,差不多隻是一個副師級軍官,他竟然向當時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上書,提出邊防方面的建議,既有才,也大膽。1917年,在一次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國務總理段祺瑞召開的重要會議上,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旅長而列席會議的吳佩孚,因為對某事有自己的看法,主動提出意見,讓段祺瑞當場發怒,用責問的語氣說這是誰,曹錕忙說是自己手下旅長,段祺瑞不快說:“小小官職,竟敢在如此大會上發言!”可見其膽子不小。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念過私塾,熟讀四書五經,1896年,參加登州府試,考上了第三名秀才,吳佩孚“秀才將軍”之名,源於此。作為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吳佩孚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1901年,吳佩孚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步入軍旅生涯。1906年,吳佩孚投奔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因聰明靈活,深得曹錕賞識,從此步步升遷,最終成為了直係軍閥的首領。

吳佩孚雖然秀才出身,卻非常擅長用兵,在湘、鶚、皖諸戰場上,連連得勝,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以直軍總司令身份,率軍與張作霖12萬大軍戰于山海關外,大敗奉軍,因此得名“常勝將軍”。

吳佩孚既為武將,亦是書生,曾醉心於學問,撰寫出版過《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專著,是民國戰亂中最有學問的一位軍閥。

吳佩孚敢於直言。1908年,吳佩孚在東北任管帶,差不多隻是一個副師級軍官,他竟然向當時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上書,提出邊防方面的建議,既有才,也大膽。1917年,在一次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國務總理段祺瑞召開的重要會議上,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旅長而列席會議的吳佩孚,因為對某事有自己的看法,主動提出意見,讓段祺瑞當場發怒,用責問的語氣說這是誰,曹錕忙說是自己手下旅長,段祺瑞不快說:“小小官職,竟敢在如此大會上發言!”可見其膽子不小。

民國軍閥中,土匪出身不少,很多人吃喝嫖賭兼打家劫舍,品格低下,無惡不作,像孫殿英,淪為盜墓賊,與土匪無異;又如張宗昌,“不知手下兵多少,不知口袋裡錢多少,不知家裡姨太太多少”,被稱為“三不知將軍”。這樣的人,在民國軍閥之中簡直多如牛毛。與他們相較,吳佩簡直是另類,他不賭、不嫖、不抽鴉片。他不僅嚴於律己,而且嚴格要求部下,誰抽大煙、嫖妓女,必然嚴懲不貸。

吳佩孚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將領,尚民族氣節。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他大罵其無恥;南京大屠殺發生,他絕食抗議日本人的罪惡;巴黎和會期間,他給大總統徐世昌去電,言不能在和約上簽字,願率部作國家後盾反抗。吳佩孚常以關羽、岳飛自詡,曾作《滿江紅·登蓬萊閣》一詞,詞曰:“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念過私塾,熟讀四書五經,1896年,參加登州府試,考上了第三名秀才,吳佩孚“秀才將軍”之名,源於此。作為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吳佩孚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1901年,吳佩孚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步入軍旅生涯。1906年,吳佩孚投奔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錕,因聰明靈活,深得曹錕賞識,從此步步升遷,最終成為了直係軍閥的首領。

吳佩孚雖然秀才出身,卻非常擅長用兵,在湘、鶚、皖諸戰場上,連連得勝,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吳佩孚以直軍總司令身份,率軍與張作霖12萬大軍戰于山海關外,大敗奉軍,因此得名“常勝將軍”。

吳佩孚既為武將,亦是書生,曾醉心於學問,撰寫出版過《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專著,是民國戰亂中最有學問的一位軍閥。

吳佩孚敢於直言。1908年,吳佩孚在東北任管帶,差不多隻是一個副師級軍官,他竟然向當時的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上書,提出邊防方面的建議,既有才,也大膽。1917年,在一次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國務總理段祺瑞召開的重要會議上,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旅長而列席會議的吳佩孚,因為對某事有自己的看法,主動提出意見,讓段祺瑞當場發怒,用責問的語氣說這是誰,曹錕忙說是自己手下旅長,段祺瑞不快說:“小小官職,竟敢在如此大會上發言!”可見其膽子不小。

民國軍閥中,土匪出身不少,很多人吃喝嫖賭兼打家劫舍,品格低下,無惡不作,像孫殿英,淪為盜墓賊,與土匪無異;又如張宗昌,“不知手下兵多少,不知口袋裡錢多少,不知家裡姨太太多少”,被稱為“三不知將軍”。這樣的人,在民國軍閥之中簡直多如牛毛。與他們相較,吳佩簡直是另類,他不賭、不嫖、不抽鴉片。他不僅嚴於律己,而且嚴格要求部下,誰抽大煙、嫖妓女,必然嚴懲不貸。

吳佩孚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將領,尚民族氣節。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他大罵其無恥;南京大屠殺發生,他絕食抗議日本人的罪惡;巴黎和會期間,他給大總統徐世昌去電,言不能在和約上簽字,願率部作國家後盾反抗。吳佩孚常以關羽、岳飛自詡,曾作《滿江紅·登蓬萊閣》一詞,詞曰:“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

他富於民族氣節的言行,終於招致了日本侵略者的惱怒,吳佩孚最後死在了日本醫生之手。他被害後,蔣介石在重慶專門為他召開追悼會,親撰輓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人,萬方多難惜斯人。”

葛大小姐
2019-05-29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想當年,他把段祺瑞趕下臺,把張作霖攆出山海關,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納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積金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吳佩孚打仗不耽誤文學創作,善寫詩歌、精於書畫,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等,堪稱“儒將”。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想當年,他把段祺瑞趕下臺,把張作霖攆出山海關,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納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積金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吳佩孚打仗不耽誤文學創作,善寫詩歌、精於書畫,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等,堪稱“儒將”。

一個吸大煙的窮秀才

生於山東蓬萊的吳佩孚是光緒二十二年的秀才,後來因為看不慣男女同臺演習,把人家的臺子掀了,也就丟了秀才的功名,儘管日子過的悽惶,卻染上了抽大煙的毛病,越加的窮困潦倒了。

吸大煙的人都喜歡扎堆,煙館裡都設有包間和大堂,窮秀才吳佩孚是大堂裡的常客,有一天煙館大堂裡爆滿,就求老闆讓他到包間抽會兒,老闆陰陽怪氣的說:翁老爺在包間,有膽量你就去!

吳佩孚仗著和翁老爺見過幾次,掀簾子就進去了,外面人滿了,借您老的地兒吸兩口。翁老爺一腳踢過去,送他一個字:滾!
吳佩孚成了整個煙館嘲笑的對象。

這口氣哪能嚥下去,機會來了,翁老爺過大壽唱堂會,吳佩孚找了一批地痞流氓鬧場子,翁老爺買通官府通緝他。

老家是呆不下去了,就來到了天子腳下北京城,說也怪,吳佩孚竟然咬牙跺腳把大煙給戒掉了。

多年後,已經當上管帶(師旅級別的軍官)的吳佩孚在長春偶遇翁老爺,完了完了!當年如此待他,今天小命不保!

吳佩孚卻語出驚人:沒有當年你那一腳,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吃飯、喝酒、買車票,禮送翁老爺回鄉,翁老爺逢人便誇:吳秀才日後必成大器。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想當年,他把段祺瑞趕下臺,把張作霖攆出山海關,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納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積金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吳佩孚打仗不耽誤文學創作,善寫詩歌、精於書畫,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等,堪稱“儒將”。

一個吸大煙的窮秀才

生於山東蓬萊的吳佩孚是光緒二十二年的秀才,後來因為看不慣男女同臺演習,把人家的臺子掀了,也就丟了秀才的功名,儘管日子過的悽惶,卻染上了抽大煙的毛病,越加的窮困潦倒了。

吸大煙的人都喜歡扎堆,煙館裡都設有包間和大堂,窮秀才吳佩孚是大堂裡的常客,有一天煙館大堂裡爆滿,就求老闆讓他到包間抽會兒,老闆陰陽怪氣的說:翁老爺在包間,有膽量你就去!

吳佩孚仗著和翁老爺見過幾次,掀簾子就進去了,外面人滿了,借您老的地兒吸兩口。翁老爺一腳踢過去,送他一個字:滾!
吳佩孚成了整個煙館嘲笑的對象。

這口氣哪能嚥下去,機會來了,翁老爺過大壽唱堂會,吳佩孚找了一批地痞流氓鬧場子,翁老爺買通官府通緝他。

老家是呆不下去了,就來到了天子腳下北京城,說也怪,吳佩孚竟然咬牙跺腳把大煙給戒掉了。

多年後,已經當上管帶(師旅級別的軍官)的吳佩孚在長春偶遇翁老爺,完了完了!當年如此待他,今天小命不保!

吳佩孚卻語出驚人:沒有當年你那一腳,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吃飯、喝酒、買車票,禮送翁老爺回鄉,翁老爺逢人便誇:吳秀才日後必成大器。

命中遇貴人

當年吳佩孚被翁老爺逼到北京城,在崇文門外寫對聯、算卦為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天,偶遇老鄉吳亮孚,他鄉遇故知,走,咱們喝酒去。

幾杯酒下肚,吳佩孚留下眼淚,一身的才華卻混到算卦的境地,吳亮孚說,兄弟,何不去從軍?

一句提醒夢中人,砸了卦攤,直奔軍營,隨時滿腹經綸,也只能從勤務兵當起。

一日,軍中師爺郭緒棟讓吳佩孚送信,吳佩孚指著信中說,這個典故用錯了!

郭緒棟大驚,翻書查閱,果然錯了,“你讀過書”“讀過”“讀了幾年”“中過秀才!”

我的個乖乖,勤務兵裡藏大神!

從此便處處抬舉他,後來兩人拜為把兄弟,並推薦他入軍校,從此人生開掛!

日後吳佩孚發達,重用郭緒棟。

吳佩孚一生痛恨鴉片,老婆吸鴉片兩人差點離婚,卻只許郭公過癮,不許僚屬破戒!

郭緒棟生病,吳佩孚細心照料。

郭緒棟要衣錦還鄉,吳佩孚送他一個山東省長幹。

郭緒棟死了,吳佩孚為他爭取了陸軍上將的榮譽。

這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想當年,他把段祺瑞趕下臺,把張作霖攆出山海關,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納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積金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吳佩孚打仗不耽誤文學創作,善寫詩歌、精於書畫,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等,堪稱“儒將”。

一個吸大煙的窮秀才

生於山東蓬萊的吳佩孚是光緒二十二年的秀才,後來因為看不慣男女同臺演習,把人家的臺子掀了,也就丟了秀才的功名,儘管日子過的悽惶,卻染上了抽大煙的毛病,越加的窮困潦倒了。

吸大煙的人都喜歡扎堆,煙館裡都設有包間和大堂,窮秀才吳佩孚是大堂裡的常客,有一天煙館大堂裡爆滿,就求老闆讓他到包間抽會兒,老闆陰陽怪氣的說:翁老爺在包間,有膽量你就去!

吳佩孚仗著和翁老爺見過幾次,掀簾子就進去了,外面人滿了,借您老的地兒吸兩口。翁老爺一腳踢過去,送他一個字:滾!
吳佩孚成了整個煙館嘲笑的對象。

這口氣哪能嚥下去,機會來了,翁老爺過大壽唱堂會,吳佩孚找了一批地痞流氓鬧場子,翁老爺買通官府通緝他。

老家是呆不下去了,就來到了天子腳下北京城,說也怪,吳佩孚竟然咬牙跺腳把大煙給戒掉了。

多年後,已經當上管帶(師旅級別的軍官)的吳佩孚在長春偶遇翁老爺,完了完了!當年如此待他,今天小命不保!

吳佩孚卻語出驚人:沒有當年你那一腳,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吃飯、喝酒、買車票,禮送翁老爺回鄉,翁老爺逢人便誇:吳秀才日後必成大器。

命中遇貴人

當年吳佩孚被翁老爺逼到北京城,在崇文門外寫對聯、算卦為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天,偶遇老鄉吳亮孚,他鄉遇故知,走,咱們喝酒去。

幾杯酒下肚,吳佩孚留下眼淚,一身的才華卻混到算卦的境地,吳亮孚說,兄弟,何不去從軍?

一句提醒夢中人,砸了卦攤,直奔軍營,隨時滿腹經綸,也只能從勤務兵當起。

一日,軍中師爺郭緒棟讓吳佩孚送信,吳佩孚指著信中說,這個典故用錯了!

郭緒棟大驚,翻書查閱,果然錯了,“你讀過書”“讀過”“讀了幾年”“中過秀才!”

我的個乖乖,勤務兵裡藏大神!

從此便處處抬舉他,後來兩人拜為把兄弟,並推薦他入軍校,從此人生開掛!

日後吳佩孚發達,重用郭緒棟。

吳佩孚一生痛恨鴉片,老婆吸鴉片兩人差點離婚,卻只許郭公過癮,不許僚屬破戒!

郭緒棟生病,吳佩孚細心照料。

郭緒棟要衣錦還鄉,吳佩孚送他一個山東省長幹。

郭緒棟死了,吳佩孚為他爭取了陸軍上將的榮譽。

這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吳佩孚與張作霖

潔身自好才是真

吳佩孚大權在握,親朋好友紛紛上門,吳佩孚手寫一書掛門前:“蓬萊仙姓吳的,只要是天、孚、道、雲、龍五個輩份的,一個不用。”

美女愛英雄,追求者絡繹不絕,美女露娜送人上門,吳佩孚不為所動,送她四個大字“老妻尚在”!

1927年,吳佩孚逃往四川經過河南鄧縣,當地官員大擺宴席款待,“免了吧,戰火連綿,老百姓不得溫飽,這麼多菜乾什麼?”留下四個小菜,吃的痛快。

日本入侵,吳佩孚公開發電:身為山東籍的軍人,我願和日本決一死戰!

日本人乘吳佩孚兵敗,願資助他東山再起,吳佩孚大罵:這他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插手。

張學良撤出東北,吳佩孚指著他鼻子問“為何不打?”“實力不足,打不過”“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聽到南京大屠殺,無能為力的吳佩孚絕食一天,聽到花園口被炸百姓被淹,他失聲痛哭。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想當年,他把段祺瑞趕下臺,把張作霖攆出山海關,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納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積金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吳佩孚打仗不耽誤文學創作,善寫詩歌、精於書畫,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等,堪稱“儒將”。

一個吸大煙的窮秀才

生於山東蓬萊的吳佩孚是光緒二十二年的秀才,後來因為看不慣男女同臺演習,把人家的臺子掀了,也就丟了秀才的功名,儘管日子過的悽惶,卻染上了抽大煙的毛病,越加的窮困潦倒了。

吸大煙的人都喜歡扎堆,煙館裡都設有包間和大堂,窮秀才吳佩孚是大堂裡的常客,有一天煙館大堂裡爆滿,就求老闆讓他到包間抽會兒,老闆陰陽怪氣的說:翁老爺在包間,有膽量你就去!

吳佩孚仗著和翁老爺見過幾次,掀簾子就進去了,外面人滿了,借您老的地兒吸兩口。翁老爺一腳踢過去,送他一個字:滾!
吳佩孚成了整個煙館嘲笑的對象。

這口氣哪能嚥下去,機會來了,翁老爺過大壽唱堂會,吳佩孚找了一批地痞流氓鬧場子,翁老爺買通官府通緝他。

老家是呆不下去了,就來到了天子腳下北京城,說也怪,吳佩孚竟然咬牙跺腳把大煙給戒掉了。

多年後,已經當上管帶(師旅級別的軍官)的吳佩孚在長春偶遇翁老爺,完了完了!當年如此待他,今天小命不保!

吳佩孚卻語出驚人:沒有當年你那一腳,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吃飯、喝酒、買車票,禮送翁老爺回鄉,翁老爺逢人便誇:吳秀才日後必成大器。

命中遇貴人

當年吳佩孚被翁老爺逼到北京城,在崇文門外寫對聯、算卦為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天,偶遇老鄉吳亮孚,他鄉遇故知,走,咱們喝酒去。

幾杯酒下肚,吳佩孚留下眼淚,一身的才華卻混到算卦的境地,吳亮孚說,兄弟,何不去從軍?

一句提醒夢中人,砸了卦攤,直奔軍營,隨時滿腹經綸,也只能從勤務兵當起。

一日,軍中師爺郭緒棟讓吳佩孚送信,吳佩孚指著信中說,這個典故用錯了!

郭緒棟大驚,翻書查閱,果然錯了,“你讀過書”“讀過”“讀了幾年”“中過秀才!”

我的個乖乖,勤務兵裡藏大神!

從此便處處抬舉他,後來兩人拜為把兄弟,並推薦他入軍校,從此人生開掛!

日後吳佩孚發達,重用郭緒棟。

吳佩孚一生痛恨鴉片,老婆吸鴉片兩人差點離婚,卻只許郭公過癮,不許僚屬破戒!

郭緒棟生病,吳佩孚細心照料。

郭緒棟要衣錦還鄉,吳佩孚送他一個山東省長幹。

郭緒棟死了,吳佩孚為他爭取了陸軍上將的榮譽。

這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吳佩孚與張作霖

潔身自好才是真

吳佩孚大權在握,親朋好友紛紛上門,吳佩孚手寫一書掛門前:“蓬萊仙姓吳的,只要是天、孚、道、雲、龍五個輩份的,一個不用。”

美女愛英雄,追求者絡繹不絕,美女露娜送人上門,吳佩孚不為所動,送她四個大字“老妻尚在”!

1927年,吳佩孚逃往四川經過河南鄧縣,當地官員大擺宴席款待,“免了吧,戰火連綿,老百姓不得溫飽,這麼多菜乾什麼?”留下四個小菜,吃的痛快。

日本入侵,吳佩孚公開發電:身為山東籍的軍人,我願和日本決一死戰!

日本人乘吳佩孚兵敗,願資助他東山再起,吳佩孚大罵:這他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插手。

張學良撤出東北,吳佩孚指著他鼻子問“為何不打?”“實力不足,打不過”“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聽到南京大屠殺,無能為力的吳佩孚絕食一天,聽到花園口被炸百姓被淹,他失聲痛哭。

死於敵手

1939年11月,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12月4日,吳佩孚牙疾復發、高燒不退,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一日本牙醫醫治,看病後猝死。

日本人稱吳佩孚死於敗血病,人們卻普遍懷疑吳是被日本人害死。

吳佩孚去世後,日本人佩服其不屈服的品格,日軍侵華最高司令官參加公祭,淪陷區降半旗三日。

國民政府在重慶隆重公祭,追贈一級上將,蔣介石致唁電至北京吳公館:先生之身雖逝,而其堅貞之氣,實足以作勵兆民,流芳萬古。

雖是敵我雙方,但共產黨亦發文哀悼。

沒想到,吳佩孚是這樣的軍閥!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被稱為“秀才將軍”的吳佩孚,有怎樣的傳奇人生?(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滿清結束了,袁世凱病死了,就再也沒有人有能力領導整個北洋軍閥,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狀態,奉系、皖系、直系、晉系、西北軍等輪流坐莊,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介武夫,粗鄙不堪,他們好色、貪財、吃喝嫖賭,巧取豪奪,幾乎無惡不作。

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例外。

他就是秀才出身的直系統帥吳佩孚。

想當年,他把段祺瑞趕下臺,把張作霖攆出山海關,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

他的一生有“四不”:不納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積金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吳佩孚打仗不耽誤文學創作,善寫詩歌、精於書畫,一生著述頗豐,著名的有《春秋正議釋證釋》、《易箴》、《大丈夫論》等,堪稱“儒將”。

一個吸大煙的窮秀才

生於山東蓬萊的吳佩孚是光緒二十二年的秀才,後來因為看不慣男女同臺演習,把人家的臺子掀了,也就丟了秀才的功名,儘管日子過的悽惶,卻染上了抽大煙的毛病,越加的窮困潦倒了。

吸大煙的人都喜歡扎堆,煙館裡都設有包間和大堂,窮秀才吳佩孚是大堂裡的常客,有一天煙館大堂裡爆滿,就求老闆讓他到包間抽會兒,老闆陰陽怪氣的說:翁老爺在包間,有膽量你就去!

吳佩孚仗著和翁老爺見過幾次,掀簾子就進去了,外面人滿了,借您老的地兒吸兩口。翁老爺一腳踢過去,送他一個字:滾!
吳佩孚成了整個煙館嘲笑的對象。

這口氣哪能嚥下去,機會來了,翁老爺過大壽唱堂會,吳佩孚找了一批地痞流氓鬧場子,翁老爺買通官府通緝他。

老家是呆不下去了,就來到了天子腳下北京城,說也怪,吳佩孚竟然咬牙跺腳把大煙給戒掉了。

多年後,已經當上管帶(師旅級別的軍官)的吳佩孚在長春偶遇翁老爺,完了完了!當年如此待他,今天小命不保!

吳佩孚卻語出驚人:沒有當年你那一腳,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吃飯、喝酒、買車票,禮送翁老爺回鄉,翁老爺逢人便誇:吳秀才日後必成大器。

命中遇貴人

當年吳佩孚被翁老爺逼到北京城,在崇文門外寫對聯、算卦為生,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天,偶遇老鄉吳亮孚,他鄉遇故知,走,咱們喝酒去。

幾杯酒下肚,吳佩孚留下眼淚,一身的才華卻混到算卦的境地,吳亮孚說,兄弟,何不去從軍?

一句提醒夢中人,砸了卦攤,直奔軍營,隨時滿腹經綸,也只能從勤務兵當起。

一日,軍中師爺郭緒棟讓吳佩孚送信,吳佩孚指著信中說,這個典故用錯了!

郭緒棟大驚,翻書查閱,果然錯了,“你讀過書”“讀過”“讀了幾年”“中過秀才!”

我的個乖乖,勤務兵裡藏大神!

從此便處處抬舉他,後來兩人拜為把兄弟,並推薦他入軍校,從此人生開掛!

日後吳佩孚發達,重用郭緒棟。

吳佩孚一生痛恨鴉片,老婆吸鴉片兩人差點離婚,卻只許郭公過癮,不許僚屬破戒!

郭緒棟生病,吳佩孚細心照料。

郭緒棟要衣錦還鄉,吳佩孚送他一個山東省長幹。

郭緒棟死了,吳佩孚為他爭取了陸軍上將的榮譽。

這才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吳佩孚與張作霖

潔身自好才是真

吳佩孚大權在握,親朋好友紛紛上門,吳佩孚手寫一書掛門前:“蓬萊仙姓吳的,只要是天、孚、道、雲、龍五個輩份的,一個不用。”

美女愛英雄,追求者絡繹不絕,美女露娜送人上門,吳佩孚不為所動,送她四個大字“老妻尚在”!

1927年,吳佩孚逃往四川經過河南鄧縣,當地官員大擺宴席款待,“免了吧,戰火連綿,老百姓不得溫飽,這麼多菜乾什麼?”留下四個小菜,吃的痛快。

日本入侵,吳佩孚公開發電:身為山東籍的軍人,我願和日本決一死戰!

日本人乘吳佩孚兵敗,願資助他東山再起,吳佩孚大罵:這他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插手。

張學良撤出東北,吳佩孚指著他鼻子問“為何不打?”“實力不足,打不過”“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聽到南京大屠殺,無能為力的吳佩孚絕食一天,聽到花園口被炸百姓被淹,他失聲痛哭。

死於敵手

1939年11月,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12月4日,吳佩孚牙疾復發、高燒不退,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一日本牙醫醫治,看病後猝死。

日本人稱吳佩孚死於敗血病,人們卻普遍懷疑吳是被日本人害死。

吳佩孚去世後,日本人佩服其不屈服的品格,日軍侵華最高司令官參加公祭,淪陷區降半旗三日。

國民政府在重慶隆重公祭,追贈一級上將,蔣介石致唁電至北京吳公館:先生之身雖逝,而其堅貞之氣,實足以作勵兆民,流芳萬古。

雖是敵我雙方,但共產黨亦發文哀悼。

沒想到,吳佩孚是這樣的軍閥!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亭殿阁
2019-02-08

愛情讓人沉醉,也能讓人糜爛於其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吳佩孚終其一生,都未能如願喜得貴子,儘管這樣,愛情依然不會泯滅,無論什麼都不能阻擋愛情。他一輩子都遵從夫妻之論,他有三不主義,分別為“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借外債”,但結了婚後的他,又向妻子保證了,不納新妾。

愛情讓人沉醉,也能讓人糜爛於其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吳佩孚終其一生,都未能如願喜得貴子,儘管這樣,愛情依然不會泯滅,無論什麼都不能阻擋愛情。他一輩子都遵從夫妻之論,他有三不主義,分別為“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借外債”,但結了婚後的他,又向妻子保證了,不納新妾。

光緒十三年,吳佩孚掌管長春,由媒人介紹,他迎娶了李家千金,李氏貌美豐滿,豔光四照,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兩人感情頗好,每次吳佩孚帶她出去,旁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和其他軍官相比,屬李夫人最為美麗。但吳佩孚當時公務繁忙,且做情報工作十分危險,吳佩孚任何時候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將夫人放在家中,一人獨闖天涯,但這卻使李夫人的怨氣越來越重,她認為自己不夠受重視,整日整夜得侍奉堂上,照顧吳佩孚的弟弟。吳佩孚雖在外工作,但心還是牽掛在家裡,他每月都往家裡寄些銀兩,但吳佩孚的母親過慣了苦日子,她每收到兒子寄來的錢,都將它存往家裡的小銀櫃當中,沒有她的允許,誰都不能碰這個錢。雖然丈夫已是高官,但李夫人連用個零花錢都得張口向婆婆要,有時還得被謾罵幾句不持家等,這讓李夫人有苦說不出,越來越覺得委屈。也許是李夫人在家習慣了父母的寵愛,突然來到吳家,自己卻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反差,讓她左思右想,終於決定找個藉口,離開吳家,回到父母的懷抱當中。

愛情讓人沉醉,也能讓人糜爛於其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吳佩孚終其一生,都未能如願喜得貴子,儘管這樣,愛情依然不會泯滅,無論什麼都不能阻擋愛情。他一輩子都遵從夫妻之論,他有三不主義,分別為“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借外債”,但結了婚後的他,又向妻子保證了,不納新妾。

光緒十三年,吳佩孚掌管長春,由媒人介紹,他迎娶了李家千金,李氏貌美豐滿,豔光四照,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兩人感情頗好,每次吳佩孚帶她出去,旁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和其他軍官相比,屬李夫人最為美麗。但吳佩孚當時公務繁忙,且做情報工作十分危險,吳佩孚任何時候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將夫人放在家中,一人獨闖天涯,但這卻使李夫人的怨氣越來越重,她認為自己不夠受重視,整日整夜得侍奉堂上,照顧吳佩孚的弟弟。吳佩孚雖在外工作,但心還是牽掛在家裡,他每月都往家裡寄些銀兩,但吳佩孚的母親過慣了苦日子,她每收到兒子寄來的錢,都將它存往家裡的小銀櫃當中,沒有她的允許,誰都不能碰這個錢。雖然丈夫已是高官,但李夫人連用個零花錢都得張口向婆婆要,有時還得被謾罵幾句不持家等,這讓李夫人有苦說不出,越來越覺得委屈。也許是李夫人在家習慣了父母的寵愛,突然來到吳家,自己卻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反差,讓她左思右想,終於決定找個藉口,離開吳家,回到父母的懷抱當中。

吳老太因為李氏的做法十分不滿,而且李氏還一直沒有懷孕,這讓急於抱孫子的吳老太倍感焦急,她認定了這個媳婦難以生育,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大反轉。於是,吳老太就為兒子開始物色新一個媳婦,她認為自己的兒子如今已是高官,再討一妻子也不足為過,哪個大官不是三妻四妾的。她看中了經常來家裡做客的張佩蘭,張佩蘭那年有18歲,聰明伶俐且樣貌不凡,更是對吳佩孚仰慕不已,再加上張家人口眾多,想必也不會難以生育,這讓吳老太更加認定了這新兒媳,逼著吳佩孚和她成親,已然忘了李氏這個兒媳的存在。

一天在家中,吳老太和李氏的矛盾徹底爆發,因為一盤菜的味道而爭執不停,這時吳佩孚夾在中間極其為難,兒媳和婆婆互相都把苦衷說了出來,婆婆也終於直說自己的想法,為了讓吳家延續後代,決定為兒子再尋一門親事。吳佩孚當即嚇了一跳,不願違背自己的諾言,搖搖頭說著“不可不可”,李夫人也是氣不過,再一就是戳中自己的痛處,也恨自己不能生育,便跑回房裡收拾行李,第二天在吳佩孚的百般勸阻下,執意要回孃家。

愛情讓人沉醉,也能讓人糜爛於其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吳佩孚終其一生,都未能如願喜得貴子,儘管這樣,愛情依然不會泯滅,無論什麼都不能阻擋愛情。他一輩子都遵從夫妻之論,他有三不主義,分別為“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借外債”,但結了婚後的他,又向妻子保證了,不納新妾。

光緒十三年,吳佩孚掌管長春,由媒人介紹,他迎娶了李家千金,李氏貌美豐滿,豔光四照,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兩人感情頗好,每次吳佩孚帶她出去,旁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和其他軍官相比,屬李夫人最為美麗。但吳佩孚當時公務繁忙,且做情報工作十分危險,吳佩孚任何時候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將夫人放在家中,一人獨闖天涯,但這卻使李夫人的怨氣越來越重,她認為自己不夠受重視,整日整夜得侍奉堂上,照顧吳佩孚的弟弟。吳佩孚雖在外工作,但心還是牽掛在家裡,他每月都往家裡寄些銀兩,但吳佩孚的母親過慣了苦日子,她每收到兒子寄來的錢,都將它存往家裡的小銀櫃當中,沒有她的允許,誰都不能碰這個錢。雖然丈夫已是高官,但李夫人連用個零花錢都得張口向婆婆要,有時還得被謾罵幾句不持家等,這讓李夫人有苦說不出,越來越覺得委屈。也許是李夫人在家習慣了父母的寵愛,突然來到吳家,自己卻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反差,讓她左思右想,終於決定找個藉口,離開吳家,回到父母的懷抱當中。

吳老太因為李氏的做法十分不滿,而且李氏還一直沒有懷孕,這讓急於抱孫子的吳老太倍感焦急,她認定了這個媳婦難以生育,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大反轉。於是,吳老太就為兒子開始物色新一個媳婦,她認為自己的兒子如今已是高官,再討一妻子也不足為過,哪個大官不是三妻四妾的。她看中了經常來家裡做客的張佩蘭,張佩蘭那年有18歲,聰明伶俐且樣貌不凡,更是對吳佩孚仰慕不已,再加上張家人口眾多,想必也不會難以生育,這讓吳老太更加認定了這新兒媳,逼著吳佩孚和她成親,已然忘了李氏這個兒媳的存在。

一天在家中,吳老太和李氏的矛盾徹底爆發,因為一盤菜的味道而爭執不停,這時吳佩孚夾在中間極其為難,兒媳和婆婆互相都把苦衷說了出來,婆婆也終於直說自己的想法,為了讓吳家延續後代,決定為兒子再尋一門親事。吳佩孚當即嚇了一跳,不願違背自己的諾言,搖搖頭說著“不可不可”,李夫人也是氣不過,再一就是戳中自己的痛處,也恨自己不能生育,便跑回房裡收拾行李,第二天在吳佩孚的百般勸阻下,執意要回孃家。

李夫人走後,張佩蘭到吳家更勤了,白天陪吳老太聊天,就連晚上也和吳老太睡在一張床上,百般殷勤,吳老太將張佩蘭和李氏一對比,差距自然顯露出來,對著張佩蘭說道“幹閨女真好,我要是也有這麼一個兒媳婦就好了”,說完張佩蘭臉色通紅,便跑向門外了。吳老太不斷將吳佩孚和張佩蘭撮合在一起,只要吳佩孚有一點點不情願的意思,老太太就哭天喊地,弄得吳佩孚一點辦法都沒有,最終只好違背原則而妥協,和張佩蘭成親。婚後,張佩蘭一心打理家中的各種事物,毫無怨言,家裡人都看在眼裡,都認為這個媳婦要比李氏好太多。後來因爭論不斷,李氏去到保定的別墅處,終日呆在家中,還沾上了鴉片,吞雲吐霧,就連吳佩孚每月打給她的銀兩都不夠她買毒品的,最後毒品侵蝕,於1920年去世。

愛情讓人沉醉,也能讓人糜爛於其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吳佩孚終其一生,都未能如願喜得貴子,儘管這樣,愛情依然不會泯滅,無論什麼都不能阻擋愛情。他一輩子都遵從夫妻之論,他有三不主義,分別為“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借外債”,但結了婚後的他,又向妻子保證了,不納新妾。

光緒十三年,吳佩孚掌管長春,由媒人介紹,他迎娶了李家千金,李氏貌美豐滿,豔光四照,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兩人感情頗好,每次吳佩孚帶她出去,旁人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和其他軍官相比,屬李夫人最為美麗。但吳佩孚當時公務繁忙,且做情報工作十分危險,吳佩孚任何時候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將夫人放在家中,一人獨闖天涯,但這卻使李夫人的怨氣越來越重,她認為自己不夠受重視,整日整夜得侍奉堂上,照顧吳佩孚的弟弟。吳佩孚雖在外工作,但心還是牽掛在家裡,他每月都往家裡寄些銀兩,但吳佩孚的母親過慣了苦日子,她每收到兒子寄來的錢,都將它存往家裡的小銀櫃當中,沒有她的允許,誰都不能碰這個錢。雖然丈夫已是高官,但李夫人連用個零花錢都得張口向婆婆要,有時還得被謾罵幾句不持家等,這讓李夫人有苦說不出,越來越覺得委屈。也許是李夫人在家習慣了父母的寵愛,突然來到吳家,自己卻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反差,讓她左思右想,終於決定找個藉口,離開吳家,回到父母的懷抱當中。

吳老太因為李氏的做法十分不滿,而且李氏還一直沒有懷孕,這讓急於抱孫子的吳老太倍感焦急,她認定了這個媳婦難以生育,對她的態度也發生了大反轉。於是,吳老太就為兒子開始物色新一個媳婦,她認為自己的兒子如今已是高官,再討一妻子也不足為過,哪個大官不是三妻四妾的。她看中了經常來家裡做客的張佩蘭,張佩蘭那年有18歲,聰明伶俐且樣貌不凡,更是對吳佩孚仰慕不已,再加上張家人口眾多,想必也不會難以生育,這讓吳老太更加認定了這新兒媳,逼著吳佩孚和她成親,已然忘了李氏這個兒媳的存在。

一天在家中,吳老太和李氏的矛盾徹底爆發,因為一盤菜的味道而爭執不停,這時吳佩孚夾在中間極其為難,兒媳和婆婆互相都把苦衷說了出來,婆婆也終於直說自己的想法,為了讓吳家延續後代,決定為兒子再尋一門親事。吳佩孚當即嚇了一跳,不願違背自己的諾言,搖搖頭說著“不可不可”,李夫人也是氣不過,再一就是戳中自己的痛處,也恨自己不能生育,便跑回房裡收拾行李,第二天在吳佩孚的百般勸阻下,執意要回孃家。

李夫人走後,張佩蘭到吳家更勤了,白天陪吳老太聊天,就連晚上也和吳老太睡在一張床上,百般殷勤,吳老太將張佩蘭和李氏一對比,差距自然顯露出來,對著張佩蘭說道“幹閨女真好,我要是也有這麼一個兒媳婦就好了”,說完張佩蘭臉色通紅,便跑向門外了。吳老太不斷將吳佩孚和張佩蘭撮合在一起,只要吳佩孚有一點點不情願的意思,老太太就哭天喊地,弄得吳佩孚一點辦法都沒有,最終只好違背原則而妥協,和張佩蘭成親。婚後,張佩蘭一心打理家中的各種事物,毫無怨言,家裡人都看在眼裡,都認為這個媳婦要比李氏好太多。後來因爭論不斷,李氏去到保定的別墅處,終日呆在家中,還沾上了鴉片,吞雲吐霧,就連吳佩孚每月打給她的銀兩都不夠她買毒品的,最後毒品侵蝕,於1920年去世。

張佩蘭和吳佩孚結婚十幾年也都未生得孩子,這讓吳佩孚始終鬱鬱寡歡,後來張佩蘭將自己的小妾獻給吳佩孚,又是十年,依舊未孕,吳佩孚就這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婚姻是愛情的昇華,孩子也成為了支撐家裡的一根支柱,但真正的愛情無論怎麼樣,都能讓人幸福,永不變質。

磨史作镜
2019-05-07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被稱為北洋軍閥,但是他又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有清末秀才的功名,他的詩詞書法等都很有造詣。所以,當時都稱他“吳秀才”,攻擊他的人說“秀才不倒,大事難成”。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被稱為北洋軍閥,但是他又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有清末秀才的功名,他的詩詞書法等都很有造詣。所以,當時都稱他“吳秀才”,攻擊他的人說“秀才不倒,大事難成”。

吳佩孚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有志得意滿也有失魂落魄,太豐富了,這裡我想用幾個數字來簡單概括一下他的傳奇故事!

1.第一個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1924年的時代週刊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1923年左右是吳佩孚所在直係軍閥實力最強時候,甚至被認為有可能統一全國,吳佩孚風頭正勁,被雜誌稱為“中國最強者”。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被稱為北洋軍閥,但是他又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有清末秀才的功名,他的詩詞書法等都很有造詣。所以,當時都稱他“吳秀才”,攻擊他的人說“秀才不倒,大事難成”。

吳佩孚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有志得意滿也有失魂落魄,太豐富了,這裡我想用幾個數字來簡單概括一下他的傳奇故事!

1.第一個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1924年的時代週刊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1923年左右是吳佩孚所在直係軍閥實力最強時候,甚至被認為有可能統一全國,吳佩孚風頭正勁,被雜誌稱為“中國最強者”。

2.奠定其“常勝將軍”地位的兩場大戰:即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大戰,都以吳佩孚指揮的直軍獲勝,造成皖系軍隊瓦解,奉系軍隊退出關外,直系軍隊掌握了北京政府。

3.吳佩孚有“三不主義”。即不借外債,不出洋,不入租界。這在當時的舊軍人中是難能可貴的,吳也確實終生遵守了承諾。

4.四照堂點將,一個象徵性的轉折點。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中南海四照堂點將很有名,那是一次直軍軍事部署會議,吳遲到且心不在焉,特別是會議中途電燈停電一片漆黑,被認為不祥之兆。而那次大戰也已直系慘敗而告終。而我個人覺得,這也是其軍事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此前他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之後就始終難成大事,在其兩湖地盤上的軍隊在1926年被北伐軍擊潰後,他手上基本就沒有什麼軍隊了。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一位風雲人物,被稱為北洋軍閥,但是他又是一位地道的文人,有清末秀才的功名,他的詩詞書法等都很有造詣。所以,當時都稱他“吳秀才”,攻擊他的人說“秀才不倒,大事難成”。

吳佩孚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有志得意滿也有失魂落魄,太豐富了,這裡我想用幾個數字來簡單概括一下他的傳奇故事!

1.第一個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1924年的時代週刊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1923年左右是吳佩孚所在直係軍閥實力最強時候,甚至被認為有可能統一全國,吳佩孚風頭正勁,被雜誌稱為“中國最強者”。

2.奠定其“常勝將軍”地位的兩場大戰:即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大戰,都以吳佩孚指揮的直軍獲勝,造成皖系軍隊瓦解,奉系軍隊退出關外,直系軍隊掌握了北京政府。

3.吳佩孚有“三不主義”。即不借外債,不出洋,不入租界。這在當時的舊軍人中是難能可貴的,吳也確實終生遵守了承諾。

4.四照堂點將,一個象徵性的轉折點。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吳佩孚中南海四照堂點將很有名,那是一次直軍軍事部署會議,吳遲到且心不在焉,特別是會議中途電燈停電一片漆黑,被認為不祥之兆。而那次大戰也已直系慘敗而告終。而我個人覺得,這也是其軍事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此前他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之後就始終難成大事,在其兩湖地盤上的軍隊在1926年被北伐軍擊潰後,他手上基本就沒有什麼軍隊了。

5.六十六歲,1874年到1939年,按虛歲算吳佩孚活了66歲。晚年其寓居北京,30年代日本侵華,其特務機關多次想辦法拉攏他出任組織偽政府,都被其拒絕,體現了民族氣節。後來因為牙病手術而死,因為主刀的是日本醫生,所以長久以來被猜測是日本人惱羞成怒下的毒手。但是也有研究認為就是醫療事故,沒有陰謀,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