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2 個回答
常谈
2017-06-03

各位看看老生從百度百科上轉錄的百科詞條就可以瞭解可口可樂與芬達的區別了——

1885年美國喬治來州的約翰.彭伯頓醫生,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蘇打水攪在一塊,成為一深色的糖漿。他的合夥人羅賓遜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於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軟性飲料可口可樂就此誕生了。

1886年5月8日可口可樂在亞特蘭大的藥房首賣。

1887年約翰.彭伯頓在美國專利局註冊了“可口可樂糖漿及濃縮液”商標,取得其知識產權。

1893年可口可樂期賓塞體商標在美國專利局正式註冊

1899年艾薩凱德勒把裝可樂瓶變遷瓶權利賣出,保留神祕配方及可口可樂名稱的所有權。

1912年可口可樂首次進軍亞洲市場,裝瓶業務正式開始運營。

1915年亞歷山大.薩米爾森設計了可口可樂弧形瓶的原型,由魯特玻璃公司持有專利,經由裝瓶商協會認可成為標準包裝瓶。

1923年推出六瓶紙盒裝,次年,該紙盒裝註冊專利。羅伯特.伍德魯夫當選可口可樂公司總裁。

1927可口可樂首次進入中國,在天津及上海設立裝瓶廠。

1928可口可樂開始跟奧運合作。

1931代表可口可樂的第一個聖誕老人出現,由插畫家HaddonSundblom設計。

1934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出現在芝加哥。

1941可口可樂第一次在廣告上使用“Coke”。

1945年“coke”成為可口可樂公司的註冊商標。

1948年中國上海成為美國境外首個年銷量突破100萬箱的市場。

1950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了可口可樂的第一隻電視廣告

1955作為可口可樂公司銷售的首款新產品,“芬達”橙味汽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上市。芬達系列飲料於1960年進入美國市場。

1960年4月21日可口可樂曲線瓶申請到專利權。推出12盎司的鋼罐包裝。可口可樂公司收購美汁源公司,在旗下產品組合中增加了美汁產品線。

1978年在隱退近30年後,可口可樂與中國政府簽署協議重返中國市場。推出2升容量的塑料包裝瓶。

1985美國太空隨挑戰者號將可口可樂帶進外太空,成為人類在太空飲用的第一個汽水飲料。

2008年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可口可樂通過深度的推廣活動連接了中國5億多消費者。

2009年推出植物環保瓶,該瓶部分採用植物基材料製成,可完全回收再利用。

2010年可口可樂公司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企業館“可口可樂 快樂工坊”共吸引超過100萬遊客熱情參觀。

2011年由可口可樂在中國獨立研發的美汁源果粒橙,品牌價值突破10億美元,擠身可口可樂旗下第14個品牌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飲料品牌。

2016年5月12日,《福布斯》公佈了2016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可口可樂排名第4。

2016年06月24日,全球最有活力品牌百強榜,可口可樂排名第65名。

2017年,可口可樂公司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一款全新減脂可樂,除了0熱量外還能抑制脂肪吸收。日本可口可樂公司表示,這款可樂研發長達6年,在保留原本口味的同時加入了“難消化性麥芽糊精”,主要用來抑制脂肪吸收、穩定血脂,並且0熱量。

2017年3月10日,可口可樂在中國推出了櫻桃口味的可口可樂 。

2017年,可口可樂通過官方微信公佈了《變形金剛5》聯名款摩登罐 ,本次變形金剛新包裝包括可口可樂、雪碧、芬達三個系列,分別以:擎天柱、大黃蜂等汽車人作罐身裝飾,設計出具有時代感的摩登罐 ,加入可口可樂,攜手召喚變形金剛汽車人 !


芬達汽水——是1940年代在歐洲開始風行的飲料,1960年被可口可樂公司所併購。芬達的誕生竟然來自戰爭,二次大戰前夕,可口可樂在歐洲的生意並不理想,但在那兒的汽水裝瓶廠卻頗具規模,可惜戰時受到戰火威脅而紛紛停產。當時,在納粹德國的汽水廠,仍然堅持少量生產,這件事就連美國[可口可樂]總公司方面,也不知道在[敵方]陣地中,有這樣一家工廠在運作,然而當製作[可口可樂]的材料和糖漿逐漸短缺,這家廠決定利用其它原料,製成一種果子味汽水,並取名[芬達]。想不到[芬達]汽水竟然賺到不少利潤,負責人使用這些資金,協助其它歐陸境內的[可口可樂]汽水廠重建運作,為[可口可樂]的戰後市場打好根基。而[芬達]亦被總公司接納,在五十年代正式推出。1960年,可口可樂公司把[芬達]推廣至全球。

以上是兩個產品的詞條內容,僅僅從詞彙量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輕重了,更別提一個嫡出的皇長子,威武英勇,名揚世界。一個是半途領回來的庶出的私生子,雖有一定知名度但與長子比較還是差上一截。各位,換您會扶持誰上位呢?

卡卡King
2017-06-03

一切都要從可口可樂說起。

雖然可口可樂如今風靡全球,但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還不太買這種飲料的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可口可樂在國際舞臺上取得的唯一成就是在納粹德國的裝瓶業務。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納粹時期的可樂海報

1929年,美國人雷布斯(Ray Powers)把可口可樂帶去了德國。他努力工作,他雄心勃勃,到了1933年,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量已經從最初的每年6000箱提升到每年10萬箱。在一戰結束後那段混亂的時期裡,雷布斯的事業可謂非常成功,但和一路混成了國家元首的阿道夫·希特勒比起來還是遜色多了。

好多人都知道希特勒,這個很壞(好壞,好壞,超級壞)的大壞蛋上臺之後推行納粹主義,反美成為德國輿論的主流。一些納粹五毛沒日沒夜的宣傳美國 “想要把德國變成殖民地”,讓人民群眾相信一切不如意都是美帝國主義搗的鬼。在這種民族主義和反美情緒爆棚的情況下,可口可樂的銷售似乎將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覺得美國人好壞的請舉手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1938年,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售進一步擴張,共有43家裝瓶廠和600多家本地分銷商,銷量又比去年翻了一番。這不是因為可口可樂中的咖啡因讓德國人慾罷不能,而是因為精明的雷布斯找到了一個從源頭解決矛盾的辦法 —— 如果沒人知道可口可樂是美國貨,不就沒人會抵制了嗎?

深諳納粹式洗腦策略的雷布斯,開始通過所有的傳播渠道來促使可口可樂的形象本土化,並儘可能的加強可樂品牌與納粹之間的緊密聯繫:如果一本雜誌的封面是希特勒,那麼封底一定是可口可樂,如果一張報紙的上半截是納粹海報,那麼下半截肯定是可口可樂。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連可樂杯墊也要納粹化

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之外,可口可樂還大量參與納粹黨的各種活動,比如為希特勒青年團的集會伴遊卡車,或者贊助納粹舉辦的各種展覽;甚至納粹德國最著名的口號 “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 “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總之就是各種跪舔,恨不得在勃蘭登堡門上架起高音喇叭,天天歌頌慈父希特勒是德國人民的大救星。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不喝不是德國人

當希特勒青年團的坐著印有 “可口可樂” 字樣的卡車,喝著清爽的免費可樂參加反美大會時,誰會相信這濃眉大眼的瓶子裡裝的竟然是美國舶來的反革命?可見這家企業對民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比不遠萬里從美國運來的可樂糖漿還要濃厚許多。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愛元首更愛可樂的納粹青年

就像您可能不知道可口可樂來其實自於愛爾蘭,而不是一個美國品牌一樣,雷布斯用他偉大的營銷手段成功忽悠了德國人,讓德國大眾相信可口可樂是值得他們驕傲的國貨精品。1936年柏林奧運會舉辦時,可口可樂是三大主要贊助商之一,希特勒則是世界各國面前最驕傲的主持人。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更高,更快,更納粹

不好意思剛才鍵盤輸入出了點問題 —— 可口可樂的確是100%的美國品牌。如果我的一次筆誤就讓您對可樂的發源地產生了些懷疑,也證明了宣傳媒體想歪曲事實其實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

要知道,那是一個沒有 google 和維基百科的時代,從旁人的嘴裡你很難搞清楚一個新玩意的來龍去脈。所以當半路上忽然跳出個推銷員請你品嚐一瓶冒著氣泡的古怪汽水,尤其是他身後海報上的可樂 Logo 正舒舒服服的躺在納粹萬字標旁邊 —— 作為一個愛國心炸裂的青年納粹衝鋒隊員,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 “哎喲我大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最新發明萬歲”。如果你想的是 “這麼好喝可能是美帝國主義的糖衣炮彈” 那就趕快滾,我們黨衛軍喜歡不怕死的大頭炮灰,不需要你這麼精明的小夥兒。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聰明的德國小夥都去了哪

雷布斯的耍猴戰略為可口可樂贏得了發展空間,但這款飲料在納粹德國的命運最終還是取決於希特勒的態度。雖然帝國官員相信這種東西對於德國人來說太無聊了,然而美國性質的產品 —— 比如財富和華而不實的夢想等 —— 對全世界的民眾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吸引力,就連希特勒也不能免俗。

儘管在各個方面都使勁忽悠德國人討厭美國,但希特勒本人卻是美國大眾消費的倡導者,並歡迎美國的高效生產方式。可口可樂現代化的統一生產方式讓希特勒印象深刻,元首也需要一個產品來宣傳納粹帝國無以倫比的生產效率。於是兩者一拍即合,可口可樂在納粹上臺後,幾乎立刻就學會將其利益與德國統治者的利益結合起來,甚至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 作為一個美國公司,在德國完整地保存到了戰爭結束。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連開瓶器都要納粹化

為了宣傳納粹的光輝形象,這位國際愛國主義標兵甚至享受到很多德國品牌都沒有的特權:希特勒的心腹赫爾曼·戈林(Hermann Goering)在1935年搞出了一項 “四年計劃”,將進口限制在最低限度,以使德國自給自足並準備戰爭(同時期蘇聯也在搞五年計劃,兩方的小算盤都打的飛快)。即使是這種緊張的氣氛中,雷布斯依然能把美國生產的可樂原漿源源不斷運到德國。

可口可樂在德國的忽悠是如此的成功,以至於二戰結束後,一隊被押送到新澤西州的德國戰俘看見路旁的可口可樂廣告牌,竟然驚訝的問押送的美國士兵,你們美國也有可口可樂?

雷布斯的努力讓可口可樂同納粹攜手走上了第三帝國的康莊大道,但這個創業故事裡的每個人都那麼不尋常,所以他在1938年的一場車禍中死掉了。

而當雷布斯以被車撞死這種商戰劇裡最標準也是最狗血的方式退場後,他的助手,本文的男一號,德國人馬克思·凱特(Max Keith)接替了他的位置。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Heil Hitler

圖片上這個不苟言笑的小背頭,就是納粹時期可口可樂在德國的負責人 —— 馬克思·凱特(Max Keith)。相比於壯志未酬的雷布斯,馬克思更加精通於可口可樂的品牌生存哲學:在他的管理下,可口可樂不但繼承了雷布斯時代的愛國這一優良品質,而且整個公司的運作也更加納粹化:馬克思勤奮、專制、志向遠大,並且對公司的運營有相當的狂熱,正如希特勒對待他的納粹帝國。

但老話說得好,品牌啊,自我奮鬥固然重要,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和可口可樂一樣,希特勒也有徵服世界的夢想,並且更加迫不及待。於是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戰爭總是那麼的殘酷,我們在電影中見識了許多兩兄弟因為戰爭生離死別甚至手足相殘的場景,現在這樣的悲情故事即將降臨在可口可樂的頭上。

就像小背頭馬克思那位著名的德國老鄉 —— 大背頭馬克思所言,資本為了追逐理論敢於不擇手段。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賦予了可口可樂愛國的形象,並號召大家以可樂為武器,與自由民主的敵人作鬥爭;而在德國,可口可樂則是元首和第三帝國的堅定支持者,每一瓶可口可樂都是灌滿了納粹真氣的手榴彈,不把所有阻礙德意志民族發展的外國佬炸光不罷休。於是在德國,人們揮著可樂瓶子熱愛著他們的元首;在美國,人們則揮著可樂瓶子熱愛著他們的自由。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我早就說過資本主義的虛偽性”

自由民主的口號顯然沒有外匯來的實際,可口可樂總公司儘管知道德國那邊在幹啥,但為了更好的產品銷量,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可樂原漿被運去支持納粹事業。這種靈活的企業戰略形成了二戰前期世界的一個奇觀,即可口可樂同時在納粹德國和民主美國以本土愛國品牌存在。只是愛國主義的存在從來不是用來套近乎,兩瓶可樂爭著愛國就像兩兄弟爭著愛一個女人,最終只能演化成一場手足相殘的悲劇。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老兄,你那瓶美國可樂不如我的德國可樂正宗啊

現在到了解決問題的時候了。二戰開始後,美國與納粹德國之間斷絕了一切交流,製造可口可樂最重要的原料 —— 可樂糖漿自然也就沒法運到德國。沒有了大本營的支持,馬克思的公司經營立刻陷入了困境。他必須發明一種新的飲料來繼續擁護元首的帝國計劃。

沒錯,於是馬克思發明了芬達(Fanta)。

和你在電影上看到的所有古怪納粹計劃一樣,芬達的研製也離不開納粹瘋狂科學家的參與:馬克思和他的首席化學家 Scheteling 博士一起,開發出了這種可口可樂的替代品。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最初的芬達仍然保持了可樂的顏色,以緩解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戰爭年代物資緊缺,馬克思也搞不定可口可樂熬中藥一樣的複雜配方,所以他們使用了其他食品行業的遺留產物,包括奶酪生產的副產品乳清,以及蘋果酒生產中剩下的蘋果纖維。所以如果你是個黃皮納粹或者德棍,請一定記住原始芬達只有蘋果味,其他各種口味的芬達統統是山寨貨,喝的再多也無法體會昔日納粹帝國的榮光。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我是牆頭老司機,風往哪吹就換個漆

馬克思用德語中的 “幻想”(Fantasie)一詞,將自己的飲料命名為芬達(Fanta)。芬達的出現是一個高瞻遠矚的努力,如果美德兩國士兵在戰場上撞面,剛想開槍卻發現大家都攥著瓶可樂,真是碰杯也不好死掐也過分,而芬達則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尷尬:

“X 你丫這個喝芬達的納粹!”

“X 你媽的山寨我們德意志可口可樂!”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點擊可見gif

Heil Fanta

抱著引以為豪的可樂被美國人山寨的怒火,德國軍隊在二戰初期所向披靡。由此帶來了稍微改變一點歷史進程的副作用就是,德國人打到哪,就意味著哪的可樂原漿供應就此中斷。所以馬克思的手下總是興沖沖的跟在黨衛軍屁股後面,到處接收可樂工場用來改產芬達。如果一個歐洲居民一覺醒來發現原來街邊賣可樂的小攤改賣了芬達 —— 真不好意思,貴國已淪陷,最好趕快立正行個納粹禮,免得暗中觀察的蓋世太保把你扔去喂毒氣。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臥槽那不是個芬達飲料車嗎?”,“什麼!我大法蘭西亡了?”

在馬克思的領導下,可口可樂(德國)進一步展現了其支持納粹戰爭的努力:1943年,芬達總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300萬箱。同時馬克思也在考慮更好地節約成本以支持納粹戰爭,比如像柯達(kodak)公司生產奴隸膠捲那樣,使用佔領區的猶太奴工來進行芬達的灌裝工作。

奴隸芬達工廠挽救了不少猶太人的生命(至少是暫時的),多產幾箱芬達就意味著晚幾天被送進集中營,也許就能逃脫被做成肥皂的命運。對於那些從辛德勒名單中落選的猶太人而言,能上馬克思名單也是保命的一種方式。不管是否出於本意,馬克思在這個時期都或多或少的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可見自由的可口可樂精神在人類社會最黑暗的角落也能綻放光芒。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勞動帶來芬達

納粹同樣沒有虧待馬克思的效忠,他的公司自始至終都能不受戰時配給制度獲得超量的糖。在食糖資源緊缺的時候,芬達開始成為德國人民烹飪的調味品,從而進一步打開銷路。即使在黨國存亡堪憂的困難階段,公司的忠誠也沒有動搖:1944年,馬克思和他的公司仍然生產了200萬瓶納粹芬達和納粹奴隸芬達,銷往這個正在盟軍的轟炸中退化成瓦礫的國家。

1944年對於芬達或許還是個不錯的年頭,但對於納粹就要糟糕得多。隨著蘇聯那些以伏特加為能源的坦克碾回德國本土,也到了希特勒從他的第三帝國之夢中解脫的時候了。事到如今,只希望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時能喝上瓶芬達,這樣或許能在他的 fantasy 破滅的時候好受些。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就像這個漫畫一樣,希特勒被不切實際的 fantsea 衝昏了頭腦

盟軍到達後,馬克思又做出了另一番公司忠誠度的驚人展示。當他以苦盼王師十年的欣喜姿態,迫切表達願意出把德國可口可樂的所有資產(包括廠房和利潤,也許還有猶太奴工)上交給美國總公司時,似乎證明了自己對可口可樂一以貫之的忠誠態度。

鑑於德國境內的可樂工廠實際上早就被盟軍炸成了廢墟,帝國馬克更是一文不值,我們有理由相信是馬克思的忠誠而不是這些理論上的資產打動了總公司,總之芬達避免了作為納粹遺毒被徹底消滅的命運,並被吸納為可口可樂公司的果味飲料品牌銷售至今。

雖然如今芬達玻璃瓶裡灌裝的乃自由民主之思想,但高傲的雅利安基因從未徹底流失。也許是受夠了寄人籬下的屈辱,2015年,芬達在德國推出75週年紀念廣告,希望消費者們和芬達一起回顧 “75年前的美好時光“。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點擊可見GIF

一想到75年前芬達就樂

75年前的1940年,正是馬克思和 Scheteling 博士發明芬達的年份。那時鮮豔的萬字旗正在柏林總理大廈上高高飄揚,那時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正把英法聯軍打的滿地竄稀,那時斯圖卡轟炸機的嘶吼正在讓整個歐洲大陸肝膽俱裂……那時也正是忠誠的馬克思和他忠誠的德國可口可樂公司最輝煌的時期。可惜啊可惜,要不是赫爾曼·戈林那個蠢胖子在敦刻爾克拖後腿、在英吉利海峽拖後腿、在斯大林格勒拖後腿,說不定元首就能完成他打造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夢想,芬達也會理所應當的成為世界飲料一哥,而不是現在那個可口可樂屁股後面的萬年二弟。

事到如今,芬達的心中只有恨。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還是坐下來,喝口芬達吧

© 異視異色(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違者必究。

沒看夠?

為什麼征服了全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