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今年35歲了,從大學開始一直在理財,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這種感覺。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10 個回答
魔式研究中心
2017-08-11

感覺越理財越窮?題主這個歸因似乎有問題:你是不是說反了,一般人往往是,越窮越不理財,越不理財,越窮。至少,理財的人應該懂要開源、節流,而你如果做到了開源節流,也不至於越理越窮吧?

理財是一個重新盤點自我資源、然後再讓資源利潤最大化的過程,比如,你只有1萬元,需要理財嗎?當然需要,這1萬元如何投資?你至少有以下幾個選擇:

1、投入提高原材料質量上。這是一個比喻,如果你35歲還只有1萬元,那說明你這個生產錢的人質量需要提升,所以,建議你不妨把這1萬元投入到提高自身能力上,比如學習、考證等,等你自身能力價值提升了,你自然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2、投入到投資上,讓錢生錢。

目前,中國個人投資渠道相對並不多,而且很多體系並不完善,所以,投資一定要謹慎,比如投入股市、炒匯,現在還有一些銀行及投資機構的理財產品,象互聯網金融P2P產品。對於沒有投資專業經驗的,強烈建議不要參與激進的投資方式中,天下掉餡餅的事確實有,但別希望能掉到你頭上,購買正規、保守的理財產品,更穩妥些。

個人理財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近些年才有人關注“財商”這個話題,但是,目前所謂財商的教育,大多數是打著教你提高”財商“的名言,實則完成他們機構“教育培訓斂財”的目的,根本沒有真正的產品及售後服務(我指提高財商的產品)。

赵冰峰
2017-08-12

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只做銀行理財,或餘額寶等理財。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雖然很穩健,但是,畢竟跑不贏房價啊,所以,有越來越窮的感覺很正常。這年頭,不買個房壓壓驚,都會感覺越來越窮的。

第二:只做股票,但沒賺到錢。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你35歲,大學畢業開始理財,也經歷十幾年的時間了,這十幾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大起大落,三輪牛熊,如果沒有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可能會虧的很慘。

我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種類型,不過好像哪一種類型長期下去是會感覺越來越窮的,即便你覺得自己是在理財。

到底該怎樣才能覺得不會越來越窮?

既然只做固定收益的理財不行,而像賭徒一樣整天在股市裡追漲殺跌也不行,那到底該如何做才可以呢?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首先要做好資產配置,如果是50歲以下的人群,建議固定收益的配置低一些,比如2-3成,房產也要配置,可以3-5成,股票或基金可以2-4成,保險可以配置1成左右。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房產至少要一套,有條件可以兩套,以備未來之需,自己用或當做投資都可以。但是不要透支太多,一定要量力而行。如今炒房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各個地方都在延長持有房產的時間,比如很多地方都規定買房後5年後才可以交易。

固定收益的就不說了,銀行理財和其他的都可以,通常利率在4-5%。

股票和基金屬於高風險資產,必須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尤其是股票,如果你沒有精力研究,最好還是定投基金,最簡單的是定投指數基金。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定投最好時機是股市底部階段,基本上剛開始定投就是賺錢的,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好的運氣,通常我們會在半山腰定投,這時候就會遇到一定投就虧損,而且虧損不斷加大的問題。但是,如果對定投標的有信心,一定要堅持,定投個十年二十年,必然會迎來獲利期。

我比較喜歡定投指數基金,而且會結合估值來定投,低估的時候不斷買,高估的時候開始減持,這樣會適當提升收益率。

總之,如果做好規劃,理財肯定是越來越開心才對,而不是感覺越來越窮。即便短期虧損,也有必勝的信心。

孟可的思想空间
2017-08-22

你提出這個理財感覺越理越窮的問題說明你並不懂得真正的理財。

因為每個人的環境不同,理財所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或者說理財可能達到的效果也不同。

比如你找一個專業理財師進行理財諮詢,理財師就會對你的收入和消費進行綜合分析,最後得出適合你的理財目標。比如,只有一萬元閒錢,你卻希望十年後賺到100萬,這顯示是任何理財師都沒有把握做到的,有些不現實。

換言之,大多數人的收入支情況只能達到保值與適當增值的理財效果,並不能通過理財發家致富。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很多的理財就是為了抵禦通貨膨脹,從一開始就並不是為了發家致富。比如買理財財產、買國債等低風險同時也是低收益的品種根本是不可能發財的,只能用來抵抗下物價膨脹而已。但是這也比把錢只放在銀行裡吃利息要好些了。

絕大多數人的理財其實的最終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取得比銀行存款更多的利息而已,或只是為了一定程度的財產保值而已。

要想通過理財發家致富,必須在你的理財品種中要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至少你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並且長期持有才有機會實現發富致富的夢想。注意,我這裡是說可能。就是說買股票等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會發家,不買股票等高風險投資產品則註定一生無法理財發達。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總之,如果想通過理財越過越富則必須:1 要有一定數量的先期積累,通過工作或生生意要先積累起一定數量的財富,比如最少50萬或100萬。

2 然後把這些錢中至少相當一部分投入到股票或偏股型基金等風險大回報大的投資理財品種中並且長期持有10年以上,才可能通過這樣的理財獲得驚人財富。

聊到這裡,有的人會問如果我這麼做沒有發財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沒辦法!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樣就像往地裡種下了種子,成不成另說,但至少種下了發財的希望。

坤鹏论
2017-08-11

謝邀!題主從大學開始就在理財,說明很有理財意識,但是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坤鵬論認為,可能是你打開方式不對!以下這些錯誤或者片面的理財方式,你是不是正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呢!

一、理財=炒股?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提到理財,是不是就想到炒股。畢竟中國股民多,身邊人談論比較多的也是股票,所以,一些人在對理財根本不瞭解的情況下,迷迷糊糊就進了股市。當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虧損20%那算有先見之明;虧損一半,那是正常的;虧得快沒本錢了,那是你執迷不悟……實際上,理財的範圍非常廣泛,你理解的炒股只算冰山一角!理財是指投資者通過合理安排資金投入到不同的理財產品中,具體理財產品又包括儲蓄、基金、股票、期貨、銀行理財產品、債券,以及我們相對熟悉的房地產、保險、黃金,以及我們不甚瞭解的商品現貨、外匯、P2P、文化及藝術品等等。理財的目的,是想通過資產的合理配資(注意是合理配置),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那麼,把炒股與理財等同起來,再加上股市本身風險就很大,不賺錢甚至虧錢那就太正常不過了。

二、定期存款,看不上?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其實,在老一輩的理財觀念裡,定期存款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現在有了更多的理財方式,相對來說,銀行定期存款就不那麼受歡迎,然而,我們要看到,為什麼即使那麼低的利率,仍然有很多人去存定期,而定期存款這項父母也沒有取消,存在一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很多人看不上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於是乎,就為自己不再存款找藉口,沒有強制儲蓄的習慣,那麼,接下里會發生什麼?這個想必大家都清楚了,錢都大手大腳地花掉了,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花到哪裡了,最後的結果總之就是沒有剩餘的錢。其實,銀行定存雖然帶不來很高的收益,但是卻是養成儲蓄的習慣,以及保護好本金的最好的辦法。

三、貸款這個工具,你遺忘了吧?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我們常聽說有錢人,欠著一屁股債,銀行貸著款、欠供應商貨款、欠第三方合作方服務費……但是,他們從來都不慌,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固定收入,他們收入大於支出,是良性的。其中,對於個人理財來說,很多人只盯著自己手裡這點錢,卻忘了可以通過這些錢撬動更多的資金。比如說,有30萬首付款,就可以貸款買房,撬動100萬左右的資金。合理的利用貸款,可謂生財之路,從長遠來看,從升值空間來考慮,貸款利息真的相對很低。如果可以利用貸款進行投資,賺取差價,也是不錯的理財方式。題主今年35歲,從時間上看,趕上了房價上漲的幾波浪潮,但是這個年齡如果只靠積蓄買房子,恐怕全部積蓄不夠買一套房,而如果善於利用貸款,恐怕應該有兩三套房子了。所以,在買房子、買車的時候,能貸款就貸款,能貸多長就貸多長,最大限度的利用貸款吧。

此外,有的人理財沒有規劃,短期規劃、長期規劃都需要的,比如近三年規劃、近十年規劃,為什麼必須要,這如同經營一個公司,必須明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以及長遠發展的目標。比如你孩子現在2歲了,那麼最近3年的規劃,很可能就是買一套學區房,那麼,如何實現呢?是否需要變賣現有的房產,亦或最近兩年能攢夠首付,通過按揭的方式來實現……總之,理財也是開源節流的事情,應該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善於利用貸款撬動更大的資金,否則總盯著自己的錢包,肯定會感覺越來越窮。

喵了个汪小强
2017-08-14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越理財卻覺得越窮。

是因為個人把手中所有的人民幣或外幣都有了一定的規劃,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去購買了不同的投資理財項目,從而導致手頭上可以使用的現金少了或者壓根就沒想過要留下一部分現金來應對自己個人的生活之需。

完完全全地把眼光全部放在了投資理財上,一心想著如何讓錢生錢;而忽略了自身發展生存的條件。

舉個例子,現在我手頭上有10萬元的大鈔。其中:3萬元存入銀行,2萬元用來買保險,3萬元買了股票,2萬元買了債券。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這樣的話,10萬萬全部用來投資了,等著它們為我帶來更大的收益;那麼問題也來了,我把兜裡的大鈔全部規劃好了,手頭上零零散散的只剩下了那麼幾張毛爺爺可以用來現時的消費,還有工資也不發,花完了就徹底的窮了,其實是真的窮了嗎?

不不不,說到底,還是合理規劃理財的觀念。眼光既要長遠又要考慮到當前,總有一種方式適合自己。

大白的理财日记
2017-08-11

別人理財能賺錢,我是越理財越變窮鬼?

1.收入-支出=存款?錯!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收入-存款=支出。而我卻偏偏不這樣執行,因為我的一貫宗旨是如果哪個月收入多了,存款可以多存點,反正支出就那麼多; 我的支出消費在我的觀念裡依然是停留在一個月三二千的階段,卻忽略了隨著物價的增長,孩子來到身邊,消費提高了一大截。而且自己骨子裡的消費觀念也改變了; 所以呢,就是買買買,窮窮窮了。

2.看不上定存

其實,定存是最好最直接的存錢的辦法,老一輩人的錢財估計大多都是靠定存積累下來的。 現在理財渠道多了,很多人都看不上定存了,包括我了。覺得隨便打理一下,這些錢的收益都要比存定期的收益高。 然後呢,然後就是這些錢,沒有得到收益,而且本金也沒有了,沒有控制好自己,都給花了唄。定存雖然帶不來太高的收益,但是卻是保護好本金的最好的辦法。

3.不懂利用貸款

合理的利用貸款,也是生財之路,現在貸款真的是很低很低,長期的貸款利率還不到5個點。如果可以利用貸款進行投資,賺取差價,也是不錯的理財方式呀; 所以,買房子的時候,買車的時候,能貸款就貸款,能貸多長就貸多長,最大限度的利用貸款吧。

一号风手
2017-08-11

生活是一種態度,錢是用來改善生活的,你連生活都還無法改善你談什麼理財。

我發覺很多人的行為是很可笑的,明明每個的收入還不夠支出,就在討論怎麼理財。

人家理財是針對那些有存款,有閒錢的人,你無存款,又無閒錢理什麼財,趕緊把生活改善了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還越理財越窮呢,你的錢本身就不夠花,還折騰去折騰來,把自己都折騰瘦了,還得多買點營養品補一下不窮才怪。

你現在的情況只能用調整開支的方法來改善生活,把不必要的開支砍掉,把奢侈品砍掉。比方說把平果手機換成普通的,把你的LV包換成普通的,把你身上的名牌服裝,化妝品全部換成普通的。當你砍掉這些開支之後,你才能把錢剩出來,有剩錢才有資格理財。連剩錢都沒有,別跟我說理財,我不想笑。

記住怎麼調整開支都不能減少影響生活質量上的開支,比方說食物類的。

祝你好運。祝你早日有理財的條件。

Minoz小蜗牛
2017-08-13

我是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職場小白,我想以自己為例子說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首先,這是一個物慾追求放在首位的年代,對金錢的渴望幾乎是每個人想要迫切解決的,對於剛畢業的我來說,沒有存款,不能拼爹,還要面臨魔都高額的房租與物價,這時候對金錢的渴望也是非常強烈的,恨不得一塊錢能變成十塊錢,或者買張彩票能中了百八十萬。

這在無形中會造成一種誤區,太希望一步登天了!就跟理財一樣,太希望一下子就能錢生錢,變成一座金山,再也不用699了!但是,現實總會讓你迴歸原點,讓你看清現狀,用讓你洩氣的方式告訴你事實的真相,打擊你的積極性,然後你就氣餒了,信心也被動搖了。

比如你買了五萬塊的股票,你希望一舉成名天下知,你希望一夜暴富擺脫現狀,但是股票是一個長期理財的產品,需要對它有深刻的認知與學習瞭解,短期的漲跌波動很正常,如果它突然連續幾天暴跌,你就慌了神,立馬要撤出,這說明在戰略上缺少心理準備,如果對於這個問題,自己一直意識不到,然後反覆如此,除了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就是白白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的勞動錢付諸東流。

說了一堆廢話,其實想表達的就是理財需要有一個戰略規劃,然後要有心理承受能力,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和技能,創造更多的投資原始資本。

我現在還沒有閒錢讓我去理財,但是我覺得我也應該慢慢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等到自己開始有積蓄的時候就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資金,讓生活變得更好。

加油↖(^ω^)↗!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生活不止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希望自己將來可以通過學習理財,也能去體驗一下詩和遠方。

最A股
2017-08-12

題主的問題描述語焉不詳,所以我只能從猜測的角度進行回答。

首先,題主說,自己今年35歲了,大學畢業。那麼按照推斷,假設題主是本科,題主應該是在2005年大學畢業的。同樣是2005年大學畢業,張一鳴創辦了今日頭條,現在估值怎麼說也有數十億美元了。題主如果只是沉迷於理財,和張相比,是不是感覺自己越來越窮呢?

其次,如上述,理財的關鍵,是節流,是讓錢生錢,但理財的真正目標應該是什麼?是通過理財變成富人麼?我覺得並不是,理財的真正目標,應該是讓自己的血汗錢能跑贏通脹,不要貶值。要想變富,關鍵在於開源,也就是說,題主自己要能掙,才能有財可理,也才能越來越富。

最後,理財的內容包括萬象,如果你炒股炒期貨賠了,然後說自己因為理財越來越窮,我只能表示,自己沒有這個投資能力,不能把鍋甩給理財,要從自身去找原因。

叫小番
2017-08-11

當你第一次工作,錢包裡有一萬元的時候,感覺自己好有錢;

當你攢夠十萬元的時候,發現自己買個車都不夠;

當你擁有一百萬的時候,發現想要住的好一點都達不到;

財富越是積累,人越感到焦慮。

為什麼感覺越理財越窮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