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4 個回答
霍体清
2019-06-07

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所謂的玻璃心,就是心裡脆弱,容易破碎,在現實生活工作學習中,經不起打擊,遇到點事就焦慮不安,處理不了,還可能形成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

只要經常看頭條、看微信,有qq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感覺現在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多,出現心理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玻璃心”的人太多,實際就是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人太多,這種個性,就是從小被否定的多,打擊的多,指責多,鼓勵少,體驗少,這是家庭教育的失誤。

改變家庭教育的方法,讓更多的家長學習科學理性的家庭教育知識,合格的家長多了,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孩子,真正優秀的孩子是內心強大的,抗挫折的能力強。

家庭教育观
2019-06-06

感謝你的提問。在之前就有一位家長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的孩子有顆“玻璃心”應該怎麼辦?據很多家長的反應,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遇到批評就不高興,遇到挫折就逃避,遇到失敗承受不了,從來不會想自己能承擔些什麼。 心理學家調查證明,我國有46%的兒童,不同程度的都有“玻璃心”.. 那麼面對孩子存在“玻璃心”作為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引導呢?

首先,在幫助孩子打破這種玻璃心的性格之前,做為家長來說,應該先思考孩子的玻璃心是怎麼養成的?為什麼自己孩子心理這麼脆弱呢?當今社會很多父母只是一味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問題,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商培養。那麼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差,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在溫室裡成長花苗始終開不出鮮豔美麗的花朵。父母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溺愛只會毀了孩子一生,所有取得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在人生中經歷了百般挫折,慢慢培養了強大的內心, 在遇到了困難挫折的時候,他們擁有平常人不能忍受強大的內心。

那麼孩子內心的脆弱需要家長以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放棄過度溺愛的家庭教育觀念,加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培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家長帶著孩子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過程中告訴孩子:人生贏得起也更接受輸得起,給孩子灌輸正確面對困境的思想。同時家長要從自身做起,改變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因為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總之,每個孩子性格的形成都跟原生家庭教育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打破孩子玻璃心,培養強大的內心需要每一個父親正面面對,多點耐心。學習提升自身的教育觀念,營造一個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


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教育者如何應對孩子的“玻璃心”?
铁头娃培训班
2019-06-06

一、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是渴望被呵護,被接納的。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有一顆玻璃心,而是父母平時的“無心”之言傷害了孩子。父母總是會在無意間說一些話做一些事而傷害到孩子。有時候甚至沒覺得自己做錯,還怪孩子自己不堅強。所以,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要反思,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有顆易碎的“玻璃心“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孩子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作為父母都要用心地去處理去解決。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不壓抑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

三、做本體感訓練,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除了家庭當中注意父母的教養方式之外,父母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參加感統訓練增強孩子的本體感訓練,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比如,陪孩子拍球、玩滑梯、跳繩、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訓練。對孩子的本體感的發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就像小樹,但不是隻需要澆水施肥。用愛和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思想上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孩子提升自信,無所畏懼,勇敢克服自己的內心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象山易学堂
2019-06-06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加上現在好多家庭都有二胎,父母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孩子的“玻璃心”,從各方面的瞭解中,感覺其實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都起源於小孩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我調節能力底下,一點點挫折就造成極大的損傷。那麼如何教育可以使孩子心理健康,不害怕挫折和打擊呢?讓孩子即便遇到問題,也可以良好的自我調節。

1、“透過你的世界觀的,我的眼”

比方說,倆小孩打架,A媽媽把孩子拉開,問A“你怎麼能讓他欺負你?”那難以避免的,A長大了會有“受害者心態”。“他欺負我,全世界欺負我”。老這樣看問題,脆弱那是妥妥的。B媽媽把孩子拉開,對B說“你倆是好朋友,老在一起玩兒,又親密,發生點兒小摩擦正常。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兒也不會也有爭執啊!”這何止是更淡定的視角,還是小處著眼的情商教育啊!成熟、樂觀、從容、堅定、心思澄明的人是非常受歡迎和值得喜愛的。

如果家長沒有這樣引導的功力,只能拼將來遇到好老師的概率了,特別聰明敏感的孩子這事兒也能想明白,不過是不是要走更多彎路、付上更多的情緒代價?

2、“給壞脾氣一個容身之處”

脆弱的孩子中有一撥,因為負面情緒累積的太多,太痛,所以才脆弱逃避。成人傷了心都需要很長時間去調整,更何況小孩子呢?孩子脆弱有這樣一個循環:事情有難度——面對的時候煩躁——被大人否認、壓抑(有什麼可著急的?你耐心一點兒!/你那麼急躁有用嗎?)——負面情緒得不到處理——面對可能再次出現的情緒“痛點”,選擇逃避。

你有沒有類似的體驗?你很難過,跟某人傾訴,某人一副不以為然,你馬上就生出“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強烈感慨,發誓“以後再跟這貨說這問題我就是慫包”!

可你除了某人,還有某某人,閨蜜朋友什麼的一大把,不愁沒地兒宣洩。而孩子,除了父母以外,就再少有其他的情緒支持者了。如果在父母這兒都被堵,基本上就沒戲了。按照循環走下去,經常選擇逃避而性格變得脆弱是遲早的事情。

3、“爹媽雲淡風輕,孩子處變不驚”

見過不少火急火燎、凡事兒大驚小怪的家長,我媽是這樣的人,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一個人。作為一個以前也有這毛病、現在“預後良好”的病友,我對這個問題,簡直不僅僅能用“感同身受”來形容。我之所以以前脆弱,覺得一遇到事兒跟天塌了一樣,本能地想要躲起來,是因為我媽是這樣對事情反應的。從她驚慌的樣子我覺著事兒很嚴重——大人都處理不了的事兒,小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懼的折磨。

其實後來才發現是小事兒,沒啥大不了的。但心理陰影已經存在了,習慣性的心理反應已經形成了。再說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心理學、完成充分地自我覺察。我的其他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孩子之所以脆弱、逃避困難,跟爹媽反應過度絕對有關係。

所以,孩子急,孩子怕,孩子慌,咱得淡定。你從來見有戰鬥力的部隊,中層將領著急忙慌地進入帳篷“報~~~~~”,其統帥啥時候跟著他一起著急過?不是胸有成竹地指揮若定嗎?如果有著急,等著丟盔棄甲吧!整個部隊會變得無比脆弱。所以,以“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做形容最恰切不過了。方法還是要找的,但是在情緒迴應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輸了氣勢。

4、從愛好中鍛鍊性格

性格是可以鍛鍊和培養的,天性並不是無法改變,找到一個合適的愛好,急性子可以慢下來,慢性子也可以快起來,比如,孩子從小接觸和學習,就會學會靜心、耐心、獨立思考和判斷問題,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跌倒中爬起,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從而磨練出性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