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今天我們聊三國的劉備。劉備這個人的出身大家都知道,他是漢室的後代,所以在三國的時候,劉備總是打著恢復漢室的口號。\n\n\n我們都知道,劉備算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他雖然有著漢室後代的名義,但是卻沒有一點皇族的權利。早期的劉備一直在寄人籬下,生活在別人的屋簷下,給別人做手下。但是他投靠國孫權,也依附過曹操,他的手下自己一點點的兵力,所以這兩位當時的大人物根本就沒有將他放在眼裡。\n\n\n\n\n\n當然,劉備在這期間也遇到過不能跨越的困難,所以他不得不尋找幫助,聰明的他找到了諸葛亮。有諸葛亮加入他的陣營,他的事業漸漸好轉,一步步壯大。\n\n但是對於劉備來說,領土問題依舊是一個大問題,當時的天下已經被曹操和孫權佔著,自己不能強行攻打城池,畢竟自己和別人的力量差距還是很大。\n\n\n政治這時,曹操赤壁大戰失敗,周瑜帶兵追擊曹操,想一舉將曹操剷除。這場戰爭打的很激烈,曹操邊打邊逃,就這樣兩人僵持了很久,曹操的傷亡慘重,周瑜的軍隊也好不到哪去,而且在戰爭中,周瑜還受了傷,而且周瑜一直專注於打仗,沒有想到留兵把守城池,這是劉備發現時機很好,便立馬帶兵佔領了一個城池,這個城池叫做荊州。
10 個回答
淡看天上月
2019-06-11

首先這個問題下的一些表述就有問題,若是曹操真的不重視劉備,幹嘛連後方都沒有穩固的情況下要趁機滅掉“弱小”的劉備呢?當時的曹操和孫權並沒有深仇大恨,孫權當時在曹操眼裡面也不是一毛頭小子,所以曹操沒有想過和孫權開戰,反而曹操想招降孫權。孫權之所以要聯合劉備打赤壁之戰一來是搏一搏利益,二來是為了自己正名。更別說當時的天下是曹操和孫權佔著的這種無稽之談了,下面再來談談荊州的問題。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荊州是誰的?

確實有那麼一個劉備借荊州的說法,說劉備借的孫權的荊州。然而這是事實嗎?下面來說道說道。若真要論名義,當時的荊州既不是劉備的,也不是孫權的。按照法理上來說,荊州是東漢王朝的領土,所以說荊州是漢獻帝的,無論曹操、劉備還是孫權都是漢獻帝的臣子。

但是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漢獻帝自己都成為了傀儡,東漢王朝的土地當然就是名義上的土地而已。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劉表死後,即位的是劉琮,曹操南下劉琮舉州而降,故荊州的一部分算是歸於曹操名下了。赤壁之戰後,劉備推舉劉琦作為荊州刺史,這時候可以說荊州是劉琦的也不為過。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實力佔據

劉琦一沒實力,二來不久就掛了,所以荊州實際也不是他的。雖然當時劉琦是名義上的荊州刺史,但是實際上控制荊州的是劉備和孫權的勢力。在當時那個講究實力論的年代,什麼所謂的借也好,亦或本是自己的所屬也好。沒有那個實力,即便是漢獻帝都是一個傀儡,沒有了天下的實際控制權,更何況一個荊州所屬,故而荊州各方有實力佔據多少,那麼就是多少,借之類的問題最多就是一句話好聽的話而已。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最後再來說說為什麼劉備要佔據著荊州,一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並沒有自己的穩固地盤,所以急需一個穩固的地盤。二來就是荊州是一個戰略要地,劉備想取西川並且想爭奪大業,那麼荊州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跳板。所以劉備才會通過各種方式來佔據荊州,只是劉備一方最終並沒有實力守住荊州,至於借不借還不還的問題在那個講究實力時期還有那麼重要嗎?

我是越关
2019-06-07

民間俗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一句話讓劉備變成了千年老賴。但實際上劉備從來沒有借荊州,甚至可以說,在真正的歷史上,東吳能夠得到荊州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劉備的功勞。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劉備並未借荊州

這件事需要從赤壁之戰前說起。

東漢末年,荊州之主是劉表,此時的荊州只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在赤壁之戰前,東吳進攻荊州,擊敗了鎮守江夏郡的黃祖,於是東吳奪取了江夏郡在江南的一部分。

此時,劉琦為了避免蔡瑁迫害,於是來到了江夏郡北部的夏口鎮守。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劉表之子劉琮率眾歸降曹操,除劉琦鎮守的江夏郡之外,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全境。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赤壁之戰後,曹操實力大損,只能控制荊州江北地區。這時留給了劉備、孫權的地區就包括了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五郡。

至於江夏郡,此時一分為三,曹操、劉備、孫權各佔一部分。

很快,荊州地區開始了新一輪洗牌,劉備派兵攻打荊州南部四郡,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降服了南部四郡。

此時的南郡還處於焦灼的狀態中,周瑜和曹仁反覆爭奪,而且周瑜也不見有任何勝利的跡象。

劉備見此情況,主動提出了援助周瑜的方案,並且將張飛劃入了周瑜的麾下,助周瑜攻打南郡首府江陵城。自己則繞到夏水之後,斷了曹仁的後路。而關羽也奪取了曹仁的北道,斷絕了北方徐晃、樂進等人的支援。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最終在劉備的援助下,周瑜順利的拿下了南郡。

事後,東吳為了感謝劉備,答應將南郡的江南岸地盤分給劉備。讓劉備可以在油江口建立公安城。

看起來這件事挺合理,但實際上油江口本來就是劉備的,跟東吳是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它處於武陵郡管轄之下。這也就是說東吳用劉備的東西贈給了劉備。

到這兒,劉備肯定不高興了。但無奈當時實力弱小,打掉了牙只能往肚子裡咽。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劉備“借”荊州的經過

現如今,整個荊州,現在唯一有利地形就是南郡了。

南郡扼守長江,向西可以奪取益州,向東可以順江而下,直取東吳,向北進軍直接威脅宛城和洛陽。可以說南郡就是當時爭奪天下的十字路口,沒有他,劉備根本無法向外發展。

為了有所發展,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到了東吳找孫權商量,是否可以用自己手中半個江夏郡換取江陵城。

當時周瑜很不開心,根本不同意,甚至想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不過在周瑜卻在此時病發身亡,代以魯肅做了東吳大都督。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魯肅當時同意了劉備的提議,原因在於東吳佔據江陵城之後,需要直面曹操,而劉備則躲在了東吳的後面,為了分擔軍事壓力,魯肅勸說了孫權答應劉備請求。

劉備也因此得到了整個南郡,孫權也得到了三分之二的江夏郡。

從這個過程來看,孫權本來就沒有擁有過荊州,所以劉備也沒有借孫權的荊州,而且雙方也是互相利用,平等交換。因此劉備根本不用“還”荊州。

之後,劉備奪取益州,曹操進攻漢中,孫權乘機虎視荊州。此時劉備迫於壓力,和孫權約定以湘水為界,東面的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西面的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雙方更沒有了“借貸”關係,所以劉備還荊州更無從談起。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荊州(南郡)地裡位置極為重要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說;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如果從益州北伐,需要翻過整個秦嶺運輸糧草。當初劉備為了奪取漢中,已經是發揮了益州最大的軍事潛力,如果進攻更遠的長安等地,困難程度難以想象。這也是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失敗的原因。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而南郡就不同了,南郡地處平原,四周交通發達,而且靠近曹魏的統治核心。一旦從此進兵,很可能直搗黃龍。所以劉備在東吳奪取荊州、殺死關羽後大怒,誓死也要拿回荊州。因為這裡是他北上奪取中原的最大希望,可惜的是,劉備最終還是落得個夷陵之敗。後來還在小說中被描寫成為了千年老賴。

白话历史君
2019-06-09

人家劉備憑本事“借”的為什麼要還?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需要告訴各位的是,歷史上的“劉備借荊州”可能與大家印象中的有所不同。

首先所謂的借“荊州”,只是借“南郡”,借的是荊州的一個郡。準確的講應該是借”江陵“,因為南郡的襄陽在曹操手裡。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妨先給大家介紹下“荊州”這個地方,這裡是一塊寶地,地處長江中游,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而且地緣優勢極其明顯,北面可出秦川隴西,南通南海,東面和東吳相連,西面直通巴蜀,有這樣的地理位置,自然人人想得之。

這也是為何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會把荊州視作劉備的爭奪天下的兩大基地之一。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最開始呢,荊州屬於劉表或者說劉表為首的荊襄集團,而在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劉、孫三家瓜分,其中劉備據有荊州南方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

《新三國》裡面的三國第一猛將邢道榮就是出場於攻打零陵之戰;而孫權則是佔據了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部分,曹操則是北面的南陽,以及南郡的襄陽部分。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而當時雖然看起來劉備獲利最大,但事實上南方四郡屬於偏遠地區,空有地盤,沒有人口。四郡不及南陽一郡。而且其地勢偏南,位置不好,不利於後來的發展。有江夏、江陵在前面擋著,其荊州之軍無法跨像宛、洛啊,所以劉備很想要江陵。

而對於孫權來說,雖然也很心疼南郡,畢竟這是周瑜老哥哥拼命給換回來的,那一箭可是致命傷啊,後來的周瑜之死,與這脫不了關係。

但是出於大局考慮,他還是選擇將南郡“借”給了劉備。沒辦法,當時曹操又打來了,在淮水一代,隔江施壓,弄得孫權很難受。東吳實力有限,防守重心必須要放在淮南一代,至於江陵,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

而且江陵這個地方位置有點尷尬,被曹劉兩大勢力三面包圍,特別是劉備對於江陵那可是勢在必得。

既然無法兼顧,那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將“江陵”借給劉備,一來加強孫劉聯盟,是曹操在淮南不敢輕舉妄動;二來禍水轉嫁,讓劉備取直面曹操鋒芒,而自己便可以安心處理“後事”(交州)

這是魯肅搞出來的計策,不得不說這哥們兒有一套,為東吳甩掉了一個燙手山芋。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當然,這裡好歹算是“借”,但劉備不是沒有還啊!

劉備進取益州之後,與曹操爭漢中,為了集中注意力,便主動結好因為“借荊州”一事而交惡的大舅子孫權。

將長沙、桂陽兩郡給了孫權,這樣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於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於劉備,劉備和孫權各佔三郡。剩下的南陽和襄陽還是在曹操手裡。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所以劉備的荊州不能還也沒有必要還。

到這裡,“劉備借荊州”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利益交換,談不上誰借誰還了。

而且說回來,荊州本就不是他孫權的,那是劉表的!談什麼借不借的?

历史是什么
2019-06-05

在三國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地方能像荊州那樣產生如此多紛爭。劉表佔據荊州、劉備借荊州、孫權奪荊州、關羽失荊州。

為何各方勢力對荊州如此情有獨鍾呢?歸根結底在於荊州重要的戰略地位。當時的荊州有八郡,即: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章陵郡。

荊州地區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特別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的時候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如果誰佔有荊州,他就可以順江東下,滅亡江東,從而能夠一統中國。所以當初郭嘉就曾經為曹操制定過“當先定荊”的戰略計劃。

諸葛亮在《隆中對》就曾經對劉備說過荊州的重要性。原文如下: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赤壁之戰結束以後,曹操、劉備、孫權三方瓜分了荊州。

曹操佔領了南陽郡、南郡的襄陽及其附近地區。

劉備佔據了荊州江南地區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並且還派軍隊駐紮在南郡的南岸的公安。

孫權佔據了荊州的江夏郡、南郡的江陵及其附近地區。

這個時候,荊州的爭奪可以說進入白熱化階段。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這個時候的劉備力量是不足的。因為劉備佔據的四郡面積雖然大,但是這些地方經濟不發達。特別是荊州中心重要的軍事基地江陵被周瑜派重兵把守,這成了劉備的一塊心病。

江陵扼守長江中游,是抵禦曹操南侵的戰略重鎮,也是劉備沿江取益州最佳的軍事基地。更何況劉備駐守的公安和江陵僅有一江之隔。如果孫權有想法,公安立刻成了一座危城。

不管是為了長遠的戰略利益,還是現實的安危,劉備是必須得到江陵的。

不過由於此時劉備、孫權實力不足,而他們共同的敵人曹操則非常強大,所以劉備沒辦法武力取得江陵。

於是,劉備便親自去東吳拜見了孫權,希望能夠從孫權手中借到江陵,這便是我們熟悉的“借荊州”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當然了,劉備找了一個非常好的理由借荊州:

“劉表吏士見從北,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從權借荊州數郡。”

前面已經說過了,此時的荊州為三家共同佔領,孫權借給劉備的只是江陵地區,並不是整個荊州。

在當時的東吳內部,實際上對劉備提出借荊州這個要求存在很大的分歧。周瑜、呂範等人是堅決反對把江陵借給劉備的,甚至他們這些人還慫恿孫權趁機扣留劉備,從而兼併掉劉備。

不過這種關鍵時候,魯肅佔出來了。他力主借江陵給劉備,共同對抗曹操。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魯肅給出了兩個理由:

第一、東吳的軍隊剛到荊州,這個的地區的老百姓並不認可他們。孫權需要借劉備的力量來安撫他們,因為劉備畢竟來得早,他在荊州已經有了十年時間,而且很多劉表的舊部都投靠了劉備。

第二、把江陵地區給劉備是為了共同對抗曹操。

孫權當時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他清楚曹操的威脅非常嚴重,此時不應該去消滅盟友劉備。但是孫權還是下不了決心借江陵給劉備。畢竟江陵是東吳的軍隊辛辛苦苦通過一年的苦戰從曹操手裡奪過來的。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建安十五年的時候,周瑜親自見了孫權,提出出兵巴蜀的主張,獲得了孫權的批准。不過,周瑜卻病死在出兵巴蜀的路上。

周瑜死後,魯肅就取代了周瑜,獲得了領兵權。此時,曹操同時在荊州和揚州給予東吳巨大的壓力,而且如果曹操取得了巴蜀地區,東吳的壓力就更大了。在魯肅的力勸下,孫權終於同意借江陵地區給了劉備,這樣劉備就能夠西進巴蜀了。

萨沙
2019-06-04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這是因為荊州對於劉備非常重要。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和孫權結盟。

劉備試圖攻入四川,孫權認為這對於他也是有利的,畢竟曹魏實力遠強於東吳。

劉備認為自己地盤太少,不足以養兵。他一面向孫權求親,一面向孫權借土地。

當時周瑜主張殺掉劉備,獨立佔領荊州。

但魯肅等人認為劉備具有很強的名氣以及自己一套班子,可以聯合他同曹操對抗。

此刻殺了劉備,東吳就要獨立對付曹魏,並沒有好處。

於是,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還容許劉備佔據荊南四郡,實際成為荊州的領袖。

但此時荊州各有一部在東吳和曹魏的手中,劉備只是佔據一部分地盤而已。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根據劉備和孫權的約定,只要劉備佔領四川,就將南郡以及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三郡還給孫權。

然而,劉備佔領四川以後拒絕歸還這些地方。

孫權大怒,出兵攻打三郡,當時劉備四面是敵,曹操又要攻打漢中。劉備不願意和孫權翻臉,只得將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三郡交給孫權,劃湘水為界平分荊州。

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

其實,荊州是四戰之地,劉備地盤同東吳和曹魏犬牙交錯。

而劉備的實力有限,一共只有幾萬人馬,要分散在從川北到荊州那麼遠的地區,實在是兵微將寡。

可以說,佔據荊州對於劉備有著很大的軍事壓力,至少要駐紮2萬左右的部隊。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即便如此,兵力也是不夠的。

那麼,為什麼劉備始終不放棄荊州呢?

因為荊州對於劉備太重要了。

劉備如果想要和曹魏作戰,只有兩條道路,一是從四川北上,殺入陝西。

但這裡都是山地地形,易守難攻,根本不適合大兵團活動,劉備北伐想要成功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別的不說,單單維持幾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就需要約10萬民夫晝夜不停工作。而蜀漢只有90萬人,根本支持不起這種規模的後勤運輸工作。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二是從荊州出兵,沿著湖北北上。

這裡進攻就容易多了。

因為劉備可以利用長江運輸兵員和物資。長江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大量物資都可以通過船隻從四川運到荊州前線,可以輕鬆維持數萬大軍長達數年作戰。

一旦荊州丟失,劉備就會處於一個被動挨打的地位,難以威脅曹魏,最終肯定會滅亡的。

铁马冰河wu
2019-06-08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自古有“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之說,說荊州原是東吳孫權的,後來借給劉備,劉備取西川后言而無信,拒絕歸還荊州,遂使兩家盟友翻臉, 撕破臉皮大打出手,這才有了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的悲劇結局。其實說荊州本是孫權的,本來就是無稽之談。

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說:“後漢的荊州,東境到江夏郡為止,孫權直到赤壁之戰這一年,才攻破黃祖(劉表部將)。還沒有能據有其地,不過擄掠了些人民回去,做江夏太守的,依然是劉琦(劉表長子),怎麼能說荊州是孫權的呢 ”?

既然荊州本非孫權所有,那麼就不存在啥“劉備借荊州”不還的說辭了。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在那個秩序崩潰、規則全無的渺遠叢林時代,誰有實力佔據土地,那片土地就是誰的,還可以父子相傳,如此,劉表歿後,荊州理應是其子劉琮、劉琦的。

史載,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孫權採納魯肅建議,開始出兵攻伐江夏太守黃祖,屢有斬獲。赤壁之戰爆發前,甘寧又建議應搶在曹操前頭向荊州發展,再逐漸向西蜀滲透,以擴張勢力。孫權從其計,親率水陸大軍西征黃祖,一舉擊滅之。劉備則保舉劉表長子劉琦為江夏太守,便於由自己全面掌控荊州。

彼時孫、劉兩家已經圍繞荊州展開了各種明爭暗鬥。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發動了震古爍今的赤壁之戰, 他也是打算先奪取荊州,再順長江東下攻取孫權盤踞的江東地區。

但是,劉琮獻荊州歸降後,因戰略、戰術失誤,實力雄厚的曹操大軍鎩羽赤壁,被抱團取暖的孫、劉兩家擊潰,赤壁之戰的結果卻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家瓜分了荊州,曹操佔據了南陽和江夏的北部,孫、劉則以湘水為界,中分了南、北荊州,各自的目的都沒有達到,尤其是實力遠遜於曹操的孫權和劉備。

佔據長江下游地區的孫權無荊州則無安全感,也無法向嶺南以及巴蜀發展,劉備無荊州則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更遑論別的了。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一時無力全取整個荊州,於是將注意力主要轉向對其有掣肘的關西地區。於是孫、劉間開始了對荊州長達十四年的爭奪。

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劉備上表漢獻帝任劉琦為江夏太守,自己則率部南下,利用劉琦在荊州地區的潛在影響相繼招撫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荊州南四郡)四郡。

劉備命諸葛亮管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發展經濟,調整稅賦,增加收入,充實軍餉。

次年正月,名義上的荊州主人劉琦病亡,鑑於劉備的聲名與勢力,孫權上表保舉劉為荊州牧,將長江南岸地區劃給劉備,劉備在油江口建立軍營,改名公安( 今湖北公安西北),全面接管了荊州江南四郡。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為夯實彼此的關係,孫權還將妹妹嫁給油膩大叔劉備,以示籠絡。而東吳大將周瑜則與曹魏悍將曹仁對峙、相持了一年多,直到建安十四年(209)才攻克江陵,佔據南郡。

劉備上書表舉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以此暗示孫權往北發展,不要企圖染指荊州江南四郡。

建安十五年(210)十二月,劉備親赴京口(今江蘇鎮江)面見孫權,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足以安民”為由,要求孫吳把南郡(今湖北江陵地區)借給他,目的是控制整個荊州,以實現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制定的“跨有荊、益”之戰略目標。周瑜、呂範等人反對將南郡借與劉備,主張扣押劉備,再出兵吞併劉備所佔的江南四郡。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魯肅考慮的似乎更理性一些,他力主將南郡借給劉備,以鞏固孫劉聯盟,共同對付咄咄逼人的曹魏。孫權權衡利弊,同意了魯肅的意見,讓劉備返回了南荊州。

這年孫吳派兵攻佔了嶺南交州(廣州,治番禺),打算再攻取益州(今四川、貴州、雲南),派人到荊州試探劉備的態度。

劉備早有意襲奪益州,遂以巴蜀位置偏僻、地勢險峻、道路崎嶇難行等理由勸阻孫權西征。周瑜率軍出江陵,準備溯江西上取益州,卻不幸病死途中,孫權哀傷之餘,再派魯肅率水軍西進取蜀。劉備確實梟雄本色,他率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屯兵各江岸要地,以擋住吳軍進川去路,孫權只得召回魯肅。之後,孫權又退一步,將南郡借給了劉備,雙方本已緊張的關係暫時得到緩和。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曹操擊敗涼州軍閥韓遂、馬超,乘勢向張魯佔據的漢中進軍,益州牧劉璋惟恐曹操取漢中後乘勝入蜀,派人請宗親劉備入援。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親率步卒萬人入川。孫權知道後大怒,心裡異常不滿,將妹妹接回江東,準備與劉備徹底決裂。

建安十八年(213) 正月,孫權以七萬水陸一舉擊潰了曹操號稱四十萬大軍的進攻,這一場大勝使孫權減少了對曹操的恐懼與顧慮,他又將注意力轉向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荊州。

次年,劉備襲奪了益州全境,其勢力迅速增長。第二年春,孫權派諸葛瑾為使向劉備索還荊州,劉備以“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為藉口回絕。孫權更為不滿,立即派將領率軍去強行接管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都被驍勇善戰的關羽擊退。孫權怒不可遏,派大將呂蒙率兩萬精銳奪取荊南三郡,吳軍很快就攻取長沙、零陵二郡,並進圍桂陽。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孫權還派魯肅率一萬水陸駐紮益陽(湖南益陽),以抗拒關羽。孫權自己親赴陸口(湖北嘉魚西南)坐鎮指揮。

劉備也不示弱,他親率五萬大軍抵達公安,遣驍將關羽率軍三萬與呂蒙爭奪南三郡。一場爭奪荊州的惡戰迫在眉睫、一觸即發。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千鈞一髮之際,曹操突然進攻漢中,劉備擔心益州有失,遂主動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也感兵力不足,沒有完勝的把握,於是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雙方經談判達成協議,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劉備。和議達成後,劉備率軍西返,吳軍也返回了原駐地,雙方又相安無事了兩年。但一場更大的紛爭已在醞釀中,荊州上空風雨如晦,預示著孫、劉兩家脆弱的聯盟即將再次破裂......由此可見,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倒也是事出有因,並非全怪他言而無信 、假仁假義。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历史哨声
2019-06-08

因為借荊州劉備指責為千年老賴 委實冤枉——215年湘水為界之約劉備已經實質上用長沙3郡還給孫權的江陵、南郡 劉備不再欠孫權土地

全面瞭解劉備借荊州的全部事實後,你也就覺得劉備並非那麼無賴 而是孫權這個債主無賴和流氓:

1、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東部)、長沙(湖南東北)、桂陽(湖南東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七郡。

2、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共同瓜分:曹操佔據南陽、江夏二郡和部分南郡(即襄陽部分);劉備奪取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孫權擁有南郡南部和江陵和部分長沙郡。

3、所謂劉備借荊州,其實是:江陵、南郡南部、長沙郡部分。後世習慣用荊州指代江陵,所謂劉備借荊州,大部分就是說借江陵。

4、劉備以在215實質上歸還所借土地給孫權。孫權因為劉備不帶他一起攻取益州,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就要求劉備歸還自己的荊州土地,劉備迴應孫權奪取涼州後再歸還孫權的荊州土地。孫權派遣呂蒙偷襲劉備的長沙、零陵、桂陽等不屬於孫權的土地,劉備率軍到公安,關羽率軍到益陽,和孫權軍對抗。由於當時曹操攻打漢中的張魯,劉備為回防巴蜀,和孫權議和,以湘水為界:將長沙、零陵、桂陽這三塊在孫權手裡的荊州土地給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部分屬於劉備。

現在來看,孫權借給劉備:江陵、南郡和長沙部分,劉備還給孫權(雖然不是主動):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可以說,劉備已經在實質上把荊州還給了孫權。實質上,孫權還佔了很大的便宜:因為江陵、南郡和長沙郡部分,距離孫權的江南還隔著劉備的南部四郡。孫權之所以借給劉備,就是因為江陵、南郡和孫權治理的江東不相連,難以管理和防守。如今孫權得到了和江東相連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豈非佔了很大的便宜?

215年劉備和孫權的湘水為界分割荊州,實質上已經歸還了孫權所借的荊州,只是形式上是交換歸還並非原物歸還:

劉備用長沙、桂陽、零陵還給孫權,以得到江陵、南郡等地。

5、無賴的是孫權。215年孫權奪取了劉備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事後也承認和割讓給孫權,等於歸還原來所借的江陵、南郡土地。雙方已經不存在借荊州事宜。

219年孫權奪取劉備的江陵、公安等荊州之地,就違背了215年孫權和劉備打成了荊州土地分割共識。孫權奪取劉備的荊州,已經和劉備借荊州毫無關係了,而是赤裸裸的違約行為。

如果孫權真的一定要江陵和南郡,215年孫權為何不奪取而奪取長沙等3郡?即便奪取了長沙3郡,為何不用長沙3郡交換江陵?

孫權219年趁關羽北上奪取江陵是典型的違約行為。這才是劉備為什麼堅持要攻打東吳、孫權主動求和的真相——江陵等荊州之地在215年已經被孫權承認是劉備的土地,何來的有借不還?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總結:

荊州七郡是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共同瓜分,劉備奪取的荊州土地比孫權多很多,孫權借給劉備的是孫權無力防守的江陵。

孫權借給劉備江陵,並非好心:

1、把和曹操襄陽為界的江陵借給劉備,讓劉備和曹操互鬥,自己獲利;

2、江陵和南郡,和孫權的江東,被劉備的江南四郡和曹操的江夏隔開,無力管理和防守,不借給劉備,必然被曹操奪取。

215年劉備和孫權的湘水為界約定,本質是劉備用長沙、零陵、桂陽3郡,交換孫權的江陵、南郡、長沙部分。既然出於優勢地位的孫權答應了,就沒有理由在219年以歸還荊州為由奪取江陵。219年呂蒙奪取荊州,是攻取,而非要回所借的土地。

事實上,呂蒙在建議孫權奪取江陵時,理由並非是歸還荊州而是為了國家安全去搶奪,歸還荊州的理由只是《三國演義》的理由而非事實:

“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呂蒙的理由是——東吳的安全不能依靠江陵的關羽來保障。

這說明東吳已經承認劉備借荊州的事情早已在215年解決了。否則呂蒙不會不提收回所借荊州土地這個理由。

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是後人對劉備的誣陷了!做了小三的孫權,反倒成為了受害者。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国史通论
2019-06-10

三國時期東吳政權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劉備借我荊州不還!

劉備“借荊州”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三國志》中東吳總計提出過三次劉備借荊州,其中兩次是魯肅提的。第一次是《魯肅傳》中提到劉備當年顛沛流離,後來向孫權提出請求能夠都督荊州,是魯肅建議孫權統一劉備的請求以共同抵抗曹操。孫權答應了,曹操聽說之後嚇得一哆嗦,把手中的筆給哆嗦到地上去了。

魯肅第二次提出劉備借荊州就是在著名的“單刀會”上了,魯肅對關羽說,你們大哥當年流落江湖,是我大哥把荊州借給了你大哥,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們該還賬了。

孫權也曾經提出過劉備借荊州的說法,他曾經點評說魯肅為人有“兩長一短”,其中的短處就是魯肅曾經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

荊州是誰的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大家看到借荊州的說法都是東吳提出來的。那麼咱得看看荊州到底是誰的呢——是劉表的啊!劉表死後劉琮投降了曹操,那荊州就是曹操的啊。此時的東吳在幹啥——曹操揮師南下,他們還擔心自己保不住江東六郡呢,哪還敢奠基荊州?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再說了,赤壁之戰孫劉獲勝之後,是劉備任命了劉表的兒子劉琦為荊州刺史,是“任命”的!此時孫權也沒說啥啊。劉琦去世之後,劉備被推舉為荊州牧,此時孫權也沒說啥啊!那也就是證明,劉備任荊州牧之時,東吳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都是在赤壁之戰後,消除了外患自然要瓜分戰利品,東吳覺得自己才是中流砥柱,自然應該分到最肥的膘,才開始覬覦荊州,提出了劉備曾經借荊州的說法。但劉備才不承認呢!

最后的骑兵90
2019-06-04

劉備借荊州的說法是江東孫權為合法吞併荊州的一面說辭,劉備‘借’的僅僅是荊州南郡的一小部分,也是雙方出於共同對抗曹操達成的協議,荊南四郡還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

荊州原本是劉表的地盤,在劉表的經營下免受戰亂,生活安定,由於地處江東上游,從孫堅開始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試圖吞併荊州來保障江東安全。

曹操南下時,劉表一死,其子劉琮投降,曹操獲得荊州統治權,後知後覺的劉備的被迫裹挾百姓退往夏口,派諸葛亮聯絡孫權達成抗曹統一陣線。

孫劉聯盟在赤壁一把火燒了曹操的戰船,也燒燬曹操統一全國的夢想,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荊南長沙、桂陽等四郡被劉備佔領,江北的南郡孫、曹各佔一部分,劉備成為赤壁之戰後最大贏家。

劉備佔據荊南,這樣一來,孫權就要獨自面對曹軍,而劉備可以躲在後方,這是孫權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就以雙方聯盟關係,將南郡‘借’給劉備,劉備也有此意,孫權的謀臣魯肅也是建議‘借’南郡給劉備,維持兩家共同抗曹同盟,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後來,劉備取的益州後,逐漸壯大,引起孫權擔憂,就派人向劉備收回荊州,雙方談判後,以湘水為界劃分荊州,孫權仍不滿足,趁關羽北伐,荊州空虛派呂蒙突襲荊州,最後擒殺關羽。

劉備佔荊州,是從曹操手裡重新奪回荊州控制權,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而孫權為一念之私不惜背棄盟約,為突襲荊州尋找藉口才說‘荊州是借給劉備’,為自己的背信棄義披上合法外衣。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藤树先生
2019-06-05

東漢朝廷的名存實亡

東漢漢靈帝在位期間,爆發了中國古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黃巾起義(傳統史書上稱之為黃巾之亂),以昏聵著稱的漢靈帝,面對如此亂象,早已六神無主,而東漢宗室、官僚劉焉,則在這個時候給漢靈帝出了個主意:朝廷可以在各州設立州牧,掌管地方的軍隊以及民政權力,而後打擊黃巾軍。

漢靈帝沒有主見,聽了這個主意,立刻表示接受。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三國地圖

黃巾軍很快在各州牧的打擊下覆滅,但是,各州牧也趁機割據一方,朝廷的號令,在地方上儼然變成一紙空文。

由此開始,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各地的割據勢力也陷入了混戰局面。

赤壁之戰的背景

在文學上,赤壁之戰被稱之為三國時期的一場戰爭,而歷史角度上,赤壁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曆208年),這時候,中國依舊處於東漢狀態。

赤壁之戰的背景,是發生在曹操控制東漢朝廷,並以東漢朝廷的名義,和割據江南的軍閥孫權,以及丟失大部分地盤的軍閥劉備之間爆發的戰爭,最終,以曹操一方戰敗而告終。

荊州,則是赤壁之戰後,劉備、孫權一方的戰利品。劉備和孫權雙方各佔據一部分荊州的地盤。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此時對於孫權來說,孫權擁有江南的土地,此時得了荊州的部分土地,實力比之前有所增強,而對於劉備來說,他所擁有的,只有荊州的局部土地。

在東漢末年,軍閥之間互相兼併是一種常態,在曹操的威脅解除以後,孫權該做的,是兼併劉備的地盤,而劉備此時想要保全自己,那就是穩住孫權:於是有了著名的劉備借荊州一說:劉備表示,自己只是暫時住在荊州,自己打下益州以後,再把荊州歸還給孫權。

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請求,當然孫權作為一代梟雄,答應劉備的請求並非起了惻隱之心,而是考慮如果和劉備爆發全面戰爭,很可能給曹操趁虛而入的機會——雖然赤壁之戰曹操遭受不小損失,但總體來說,曹操的勢力,依舊是軍閥中最大的,並且曹操還代表東漢朝廷。

劉備沒必要還荊州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西曆214年),劉備佔領益州全境,但是,對於歸還荊州這個問題,劉備始終沒有表態。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因為劉備本身也找不到歸還荊州的理由。

一來,劉備承諾的把荊州還給孫權,是建立在穩住孫權的基礎上,還的前提是有過借,劉備佔據的荊州部分,起初屬於劉表父子,後來赤壁戰後被自己的勢力佔據,孫權並不實際擁有過,又何談把擁有過的土地還給孫權一說?

二來,法理上,此時東漢朝廷還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論是荊州、益州,還是江南、中原,法理上都屬於漢獻帝的土地,而並非某個軍閥的私產,從這個角度說,孫權並不擁有荊州的所有權;
劉備借荊州為什麼不還?

三來,合法性方面。東漢朝廷併為冊封過孫權為荊州牧,既然沒有冊封,孫權連掌管荊州的合法權利都沒有,又何來要求劉備歸還一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