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曲則全”中能否理解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該怎樣理解其中的道理?

《禮·中庸》“其次致曲”,朱熹注:“曲,一偏也”,如果根據這種解釋,此句則應理解為如果得到局部便可以得到完全。如果這樣理解那麼其中的哲理是?道德經“曲則全”中能否理解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該怎樣理解其中的道理?
8 個回答
善言亮语
2017-09-06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的這句話,個人認為是從無為而不為的角度說的。碗用其空,然無實不得有空。無曲不能有全,由曲而全,推己之也。中庸之其次致曲,是謂之僅次於聖人的賢人執一而為,由此執之而可推之,至於其至,則可全也。曲不能簡單理解為部分,全亦不可理解為整體。大而無外謂之大一,小而無小謂之小一。古人之曲則全,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發於一端,見於一點,可以推及之。

古人的語言是高度濃縮的,我們理解不能夠執一不化,不可求得定解,得其意為上。隨時而中,於心默識,體會聖人的通變廣大之意義。

三刀十六道
2017-09-07

加一個前言,很多人的辯論著眼於文字,在乎於邏輯,而不在乎心的感受,尋得都是道理,尋得都是結果,尋的都是對錯,尋得都是因果,為什麼不尋你的心,你的真實的感受,

每個人對這個世界應該有自己的理解,你抬頭仰望諸天,你俯身臨時大地,萬物何來何去,生命為什麼有初始和終結,你問過你最原始的心了嘛?它告訴了你一切答案,也告訴你該如何做,

但是現在很多思想勸人戒,悟,空,從,去七情六慾,偷其名謂之心學,其實是在滅道。

生老病死,喜怒哀樂,這是道,

天真浪漫,隨心所欲這是道,

天性善良,與萬物親和,這是道,

天性惡劣,與萬物相斥,這是道,

人之始,天地孕胎,最合道,而後世俗教之,化道為儒,化道為佛,化道為理,諸多種種。

如果你把所學的東西通通忘掉,包括語言,一生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釋這個世界,包括創造語言,諸位可以嘗試下,把你腦中的世俗觀點,科學觀點,宗教觀點通通忘掉,去描述你看到的一切,試試。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你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理解就是在悟道,而不是你父母老師的理解,某位大師的理解,某位領袖的理解。

《道德經》其實通篇就是嘗試告訴你道是什麼?

描述了很多,其實最後給你留下的就是一個感覺,一個思考?道是什麼?我們生活的這方天地是什麼?

《道德經》其實不是在給出答案,而是在描述問題,只起到了起智明燈的作用,剩下的就是我們用自己的心去感悟。

很多人沒有看過《道德經》也出現了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定義,孔子,黑格爾,伽利略,愛因斯坦,穆罕默德,釋迦摩尼,世界各地出現的語言,文化

都是先賢對這個問題的作答。但是中國給出的答案是儒,延續了2000多年,

現在普世認同的答案,科學,不知道又要延續幾千年。

這些都不是真理,這些都只是先賢和他們的子子孫孫對這個世界的描述和發展,

那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有自己的對這個世界的描述,你也能開創一個文明。

道話天地,看似真理卻無情,無情方得逍遙。

儒話眾生,看似仁義卻無趣,無趣方得安寧。

佛話凡人,看似虛空卻無煩惱,無煩惱方得安心。

道以天地為本,奧妙無窮,令智者神往!

儒以眾生為本,兼濟天下,令仁者敬仰!

佛以人為本,最接地氣,令世人膜拜!

但熟讀歷史的人,你會發現,當中華民族存亡危機之時,

道冷冷的看著,因為這是天地規律,

佛無能為力,

唯儒慷慨赴義,敢為天下先!

所以,想活的有人味,三家要麼都不學,隨心意,要麼三家都學,學透徹!

古之善
2017-09-07

二十二章 誠全而歸之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注 釋

  1. 枉則直:河上公本、王弼本同。傅奕本、帛書本作“枉則正”。

  2. 抱一:諸本皆同。帛書本作“執一”。

  3. 能長:王弼本“長”前無“能”字,據帛書本補。

  4.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是指聖人遵從“道之德行”的無為而為之,是為天下萬物的行為之範式。

  5. 不自見:是指不需見到樣子、形式。

  6. 不自是:是指不需自以為就是這樣。

  7. 不自伐:是指不需推行試著看。

  8. 不自矜:是指不需誇耀、自誇。

    語 譯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彎曲反而能夠伸直,低下反而可以充盈得益,破舊反而可以生新,少取反而可以多得,若是貪多反而弄得迷惑。

    是以聖人遵從“道之德行”的無為,而無不為地治理天下的範式;不需見範式,就能自明;不需是範式,就能彰顯;不需伐範式,就能有功;不需矜範式,就能長久。

    治理天下的人唯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古聖人所說的“曲則全者”,難道還會虛假!能夠做到這些,道的行為規律亦會歸向他。

    進而論之

    古哲人老子在公元前6世紀就提出“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在其理論上就說明了什麼是人類社會正確的治理體制。而且強調,以聖人那樣遵從“道之德行”的無為,而有為地治理天下的範式:不需見範式,就能自明;不需是範式,就能彰顯;不需伐範式,就能有功;不需矜範式,就能長久。

    老子的“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的意義,也其是說,針對現時代的各個國家治理意識與發展戰略,其對內是以“倫理統治”的“和平發展戰略”為目的,對外是以“和諧發展戰略”為目的,作為國家治理意識與發展戰略,這才能獲得經濟的“紅利”施於人民。而不是一己之私的某些國家靠意識形態的挑逗,引起他國的混亂與國之間的戰爭、圍堵就能獲得經濟的“紅利”。而且,“自然的目的”決定了靠戰爭、圍堵獲得經濟的“紅利”最終要失敗的,也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以國家的“和平發展戰略”與世界的“和諧發展戰略”為目的,這個國家就能以“誠全而歸之的天下式,領導維護世界的和平發展。而且,世界各國的和諧發展就是“自然的目的”,也就是“人類的目的”。

手机用户9149366121
2017-09-07

道德經!老子五千言,餘以為,就是圍繞道德二字在解說!何為道!順應自然為道,如何順應自然!則貴在重德,何為重德,則在於積德,守德,修德!有為行善者為積德,無為善心者為守德,能忍,能退,能捨,能放,能讓為修德,也為曲則全!能忍者無怨無悔!能退者能上能下!能捨者大善之人!能放者心胸開闊!能讓者大智慧!

聖人云!大道至簡至易!人一生無非做人二字,而如何做人,則道德二字就為人指明瞭方向!很多人不知什麼是德,其實人世間一切正的,好的,善的所有美好的語言和行為,則就是德!人一生也是修行的一生,則都是在好壞善惡中來修煉自己,而道德就是做人和修行的標準和目標!無論人在說什麼和做什麼,問一下自己!這麼說和這麼做道德嗎!

餘一生悟道修德多年,對道德也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已確定修德就是入道!而何為德!餘以為,德就是道德!德是一種標準,則更是一種境界!德是世間萬物生命的根本,和生存的希望,一切美好事物善的體現,是所有的國家,民族,社會,宗教,集體,家廷,親人,朋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德是付出,德是奉獻,德是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全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人有德則可立於天地之間,國有德則民心所向,家有德則可傳百代,君有德可千古流芳!

德是人類精神和物質世界無究的源泉!,有德能使人生活幸福,能使人工作順利,能使人一生平安快樂!德能使人有高尚的情操,涵養和文化修養素質,及豐富的內涵,是人情感世界極為重要的營養組成部分!德是美的化身,善良的姐妹,真摯的朋友!有德更能使人的精神和物質世界,萬古長存!

德是一切邪惡和黑暗的剋星,是自私和心胸狹隘的死敵!人無德則可比禽獸,家無德則子孫遭殃,國無德則長久無望!德是人類世界認識好壞的準責,邪惡思想難以逾越的洪溝!大千世界,唯!有德者居之!上善!!謝謝邀請!

天地一懒人
2017-09-07

這個估計不能望字生意了,畢竟道德經字少而意思宏大,這裡結合上下文,大概的意思是告訴你,道只有一個,但是作用到萬物時,所展現出來的表象卻千差萬別,“曲則全”,說的是新芽因為彎曲著得以保全了葉子的完整。但這個現象只是大道的表象之一,而已。

蓝本游戏
2017-09-07

如果不明白老子提倡的“道德”,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目的的話;自然而然,類似經書裡面的“曲則全”等詞彙含義,那是不可能讀得懂所講什麼意思的。

人人都知道《道德經》是非常富有哲理的一部經書,自它問世以來,使得後世能夠把我看見的說得“一清二白”,可惜幾乎沒有人有此的能耐。

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原始社會一路走來,語言使用的過程中:由於文字發明滯後的單音節性,慢慢變成字多的複音節性,隨著歷史發展時代不同之“文章”來,表達同期人的思維意識有關吧?

即是說一切都是“文言文”帶來的:讀文章宿老時~望文生義之後,往往所誤會和難以理解~類似《道德經》等典籍裡面意思,做成的“不解”。

話又說回來,什麼是道德之經驗?不就是道途德行經歷、經過、經驗的意思嗎?難道還有比這更佳的解析什麼是《道德經》的含義乎?所以說欲解答提問的意思,就先要了解老子寫的道德範疇在於那些方面,不然類似文章仍復見為人,至於什麼“曲則全”~就很難解析到位了。

話說文言文多數是以單音節,來表達作者的思維意識而存在的;而且越是古老時代的文章典籍等等,就越是單一字義存在於所有典籍之內,當時人可能非常明白,過後世人就難明白~這是需要明白的另一道理。

既然古典文言文,有此“文縐縐”字面意思表達的跳躍性,正對著它的特殊表述的文意解析時,就要想法把它還原成“複音節”的白話,即把句子捋平順暢而易於理解為止。

以下就是嘗試一下捋平:“曲則全”什麼是意思?曲折~則人~全面吧?為什麼呢?首先要對應《道德經》的主題思想,其次不辱身確實是老子為代表的,另外一個血緣關係統治階級的身份~後殷需要王儲等候“武發”的機遇而已。

最重要的是老子~為何要反覆提倡“道德”吧?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殷實後繼無人能夠再出,下一個“武王”般的人物,作為“鼠首”般人物的老子會怎麼辦?自然而然不能夠丟失此個血緣權益吧?乃祖業血緣關係統治下的輪流權益啊!

問題在於:那些慾望“武發的王者”殷室後繼,要不要講究道德與法治~隨隨便便就把周室給“武發”了?假如真的如此容易的話,需要統治階級爭執王位,豈不是代代“武王”,時時“武發”的惡性循環?

如果王位繼承權益需要講究道德的話,那麼,後繼人物培育和培養,需不需要:從小曲折戲耍子嗣的成長過程?如果一個歷史上“武發成功”的王者,假如一路順風順水的話,他最終能否走上~王儲之路?

故此,“則得人物~全面道德”素質吧?並且它是由~先前曲折一偏愛激勵~反覆折騰~戲弄耍性~直到“忍耐性”極大的人物出現;那麼,一個真正的王者資質、資歷和資格,最後坐上資治天下的王位。

要明白道德經重點是講述:血緣關係統治下,需要“全面”道德性格的人才,僅此而已。

云岗山人
2017-09-07

曲則全。彎曲就能保全。本意是老子對自然界的發現。比如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是因為木太直。像其它能隨風彎曲的樹枝,具有一定的韌性,就不會折斷。指的是適應性。就像道能適應萬物一般。比如草就是這樣。也不會折斷。所以老子說的是自然之理。而不是人為的英雄主義。更何況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所以道是中,不是極端。

從道的角度去理解。也有彎曲才能周全的意思。因為任何事實都是一個整體。方方面面都會影響到這個事實。直線就不會周全。彎曲才能周全。

真说无说
2017-09-08

不能理解為整體與局部。因為整體即局部,局部即整體。一枚雪花每個角放大後還是六角,如是遞進乃至無窮。一個自然數列乘2,既是偶數數列,取其一線段其投射與相對面積投射相同,乃至分裂一不能為零,此乃之諾悖論量子物理之諾效應。在克萊因瓶裡即是外,梅比烏斯面開始即是結束。如此不勝枚舉,整體局部不二。曲則全者之類乃國人自保之智,范蠡逃夭,張良學老,蕭何自汙,乃至於曾國藩娶小均為此類。君不見屈原取直,商鞅取法,乃至於韓信安祿山年羹堯之流廢曲無全乎?而能抱一守正朝乾夕惕如履薄冰者,周公諸葛房玄齡者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