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僅僅做了80多天的皇帝,但為何中國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

10 個回答
历史课课代表
2019-08-07

袁世凱在清朝滅亡後,也曾經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雖然他當時只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但是他制定併發行的袁大頭卻流通了幾十年,期間一共有七億多枚,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袁世凱吧不算是成功復辟,那麼為什麼袁大頭可以持續發行這麼長時間呢,其中有什麼不得已的理由嗎?

袁世凱在清朝滅亡後,也曾經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雖然他當時只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但是他制定併發行的袁大頭卻流通了幾十年,期間一共有七億多枚,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袁世凱吧不算是成功復辟,那麼為什麼袁大頭可以持續發行這麼長時間呢,其中有什麼不得已的理由嗎?

其實晚清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期,因為當時很多國外的新鮮事物不斷湧入到中國,讓中國的老百姓開始有了更多的見聞,舉國學習西方,古時候我國市面上流通的錢主要以銅錢為主,可是在進入清朝中後期,當時清政府發現國外發行的都是銀幣,所以為了跟上形勢,國內也開始使用銀幣,清政府當時鑄造的第一批很考究的銀幣,在銀幣的背面繪製了龍的圖案,這種銀幣被叫做“龍洋”,雖然銀錢研製出來了,但是當時晚清政府並沒有大量發行,因為當時內憂外患,所以貨幣的流通也很雜亂,沒有一定的章法,清政府發行的銀幣並沒有廣泛流通起來。

袁世凱在清朝滅亡後,也曾經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雖然他當時只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但是他制定併發行的袁大頭卻流通了幾十年,期間一共有七億多枚,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袁世凱吧不算是成功復辟,那麼為什麼袁大頭可以持續發行這麼長時間呢,其中有什麼不得已的理由嗎?

其實晚清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期,因為當時很多國外的新鮮事物不斷湧入到中國,讓中國的老百姓開始有了更多的見聞,舉國學習西方,古時候我國市面上流通的錢主要以銅錢為主,可是在進入清朝中後期,當時清政府發現國外發行的都是銀幣,所以為了跟上形勢,國內也開始使用銀幣,清政府當時鑄造的第一批很考究的銀幣,在銀幣的背面繪製了龍的圖案,這種銀幣被叫做“龍洋”,雖然銀錢研製出來了,但是當時晚清政府並沒有大量發行,因為當時內憂外患,所以貨幣的流通也很雜亂,沒有一定的章法,清政府發行的銀幣並沒有廣泛流通起來。

後來還是袁世凱結束了這個亂象,他在當上了民國總統之後,就開始對貨幣進行了重新的調整,讓當時混亂的貨幣流通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當時打仗也需要大量的軍需,所以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袁世凱發行了大量的新貨幣,就是袁大頭。這一年是1914年,袁大頭的發行讓國內的貨幣市場有了一定的改善,袁世凱還在錢幣的後面繪製了自己的頭像,所以這種貨幣才被稱作是袁大頭,當時袁大頭分為四種,有一角、兩角、一圓和中圓。袁大頭以銀幣居多,其中也有部分銅幣,當時袁大頭的發行讓國內的貨幣市場開始趨於穩定,也是從封建社會過渡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發行時間長、量最大的貨幣。因為當時大眾對袁大頭比較接受,所以即使袁世凱倒臺了,袁大頭也依然在流通,後來新中國成立後,還有部分偏遠地區在使用袁大頭,在幾十年間袁大頭一共發行了七億多枚。

袁世凱在清朝滅亡後,也曾經過了一把當皇帝的癮,雖然他當時只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但是他制定併發行的袁大頭卻流通了幾十年,期間一共有七億多枚,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袁世凱吧不算是成功復辟,那麼為什麼袁大頭可以持續發行這麼長時間呢,其中有什麼不得已的理由嗎?

其實晚清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期,因為當時很多國外的新鮮事物不斷湧入到中國,讓中國的老百姓開始有了更多的見聞,舉國學習西方,古時候我國市面上流通的錢主要以銅錢為主,可是在進入清朝中後期,當時清政府發現國外發行的都是銀幣,所以為了跟上形勢,國內也開始使用銀幣,清政府當時鑄造的第一批很考究的銀幣,在銀幣的背面繪製了龍的圖案,這種銀幣被叫做“龍洋”,雖然銀錢研製出來了,但是當時晚清政府並沒有大量發行,因為當時內憂外患,所以貨幣的流通也很雜亂,沒有一定的章法,清政府發行的銀幣並沒有廣泛流通起來。

後來還是袁世凱結束了這個亂象,他在當上了民國總統之後,就開始對貨幣進行了重新的調整,讓當時混亂的貨幣流通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當時打仗也需要大量的軍需,所以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袁世凱發行了大量的新貨幣,就是袁大頭。這一年是1914年,袁大頭的發行讓國內的貨幣市場有了一定的改善,袁世凱還在錢幣的後面繪製了自己的頭像,所以這種貨幣才被稱作是袁大頭,當時袁大頭分為四種,有一角、兩角、一圓和中圓。袁大頭以銀幣居多,其中也有部分銅幣,當時袁大頭的發行讓國內的貨幣市場開始趨於穩定,也是從封建社會過渡到新中國成立期間發行時間長、量最大的貨幣。因為當時大眾對袁大頭比較接受,所以即使袁世凱倒臺了,袁大頭也依然在流通,後來新中國成立後,還有部分偏遠地區在使用袁大頭,在幾十年間袁大頭一共發行了七億多枚。

在建國初期,貨幣重新進行改革調整,更換成現在的人民幣,但是因為當時很多地區依然在使用袁大頭,所以在建國之後袁大頭還持續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中可以看出袁大頭髮行後是比較成功的,而且也適合當時的社會發展環境。

南柯一梦君
2019-06-15

袁大頭在市場上廣受歡迎,沒有受到袁世凱稱帝后迅速敗亡的影響。甚至1951年新中國,瀋陽造幣廠還鑄造過“O”版三角圓 袁大頭

袁大頭是民國三年北洋政府因市面上貨幣粗製濫造,規格不一,流通不便推出的穩定市場的貨幣。民國三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

當時袁世凱還是,推翻帝制的民國大總統。為了提升影響力,袁世凱決定,將自己的頭像印在袁大頭上。

由於袁大頭製作精良,含銀量高。一經發行廣受歡迎,成為市場主要貨幣。所以沒有受到,袁世凱稱帝后迅速敗亡的影響。1935年民國政府發行法幣,將銀圓收歸國有。民間仍以袁大頭堅挺,法幣信譽堪憂。直至新中國國成立,袁大頭大都被回收溶解。據估,袁大頭髮行超7.5億,不過存世不多,有收藏價值。


袁大頭在市場上廣受歡迎,沒有受到袁世凱稱帝后迅速敗亡的影響。甚至1951年新中國,瀋陽造幣廠還鑄造過“O”版三角圓 袁大頭

袁大頭是民國三年北洋政府因市面上貨幣粗製濫造,規格不一,流通不便推出的穩定市場的貨幣。民國三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

當時袁世凱還是,推翻帝制的民國大總統。為了提升影響力,袁世凱決定,將自己的頭像印在袁大頭上。

由於袁大頭製作精良,含銀量高。一經發行廣受歡迎,成為市場主要貨幣。所以沒有受到,袁世凱稱帝后迅速敗亡的影響。1935年民國政府發行法幣,將銀圓收歸國有。民間仍以袁大頭堅挺,法幣信譽堪憂。直至新中國國成立,袁大頭大都被回收溶解。據估,袁大頭髮行超7.5億,不過存世不多,有收藏價值。



袁大頭在市場上廣受歡迎,沒有受到袁世凱稱帝后迅速敗亡的影響。甚至1951年新中國,瀋陽造幣廠還鑄造過“O”版三角圓 袁大頭

袁大頭是民國三年北洋政府因市面上貨幣粗製濫造,規格不一,流通不便推出的穩定市場的貨幣。民國三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

當時袁世凱還是,推翻帝制的民國大總統。為了提升影響力,袁世凱決定,將自己的頭像印在袁大頭上。

由於袁大頭製作精良,含銀量高。一經發行廣受歡迎,成為市場主要貨幣。所以沒有受到,袁世凱稱帝后迅速敗亡的影響。1935年民國政府發行法幣,將銀圓收歸國有。民間仍以袁大頭堅挺,法幣信譽堪憂。直至新中國國成立,袁大頭大都被回收溶解。據估,袁大頭髮行超7.5億,不過存世不多,有收藏價值。



香茗史馆
2019-06-09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清末鑄發的龍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各省因資金需求量增大,於是開始毫無節制的趕製銀元,甚至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進一步衝亂了幣制。民國建立之後,中央財政危機極為嚴重,當時不僅鑄幣規模無法控制,且全國流通的中外貨幣多達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再加上沒有本位貨幣,導致當時的貨幣信譽極低。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清末鑄發的龍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各省因資金需求量增大,於是開始毫無節制的趕製銀元,甚至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進一步衝亂了幣制。民國建立之後,中央財政危機極為嚴重,當時不僅鑄幣規模無法控制,且全國流通的中外貨幣多達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再加上沒有本位貨幣,導致當時的貨幣信譽極低。

△袁世凱執政後開始推動幣制改革

於是,為了走出財政困境,解決貨幣危機,提升貨幣信譽度,北洋政府便決定鑄發國幣,並推動幣制改革。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同時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以“一圓銀幣”為本位貨幣。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清末鑄發的龍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各省因資金需求量增大,於是開始毫無節制的趕製銀元,甚至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進一步衝亂了幣制。民國建立之後,中央財政危機極為嚴重,當時不僅鑄幣規模無法控制,且全國流通的中外貨幣多達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再加上沒有本位貨幣,導致當時的貨幣信譽極低。

△袁世凱執政後開始推動幣制改革

於是,為了走出財政困境,解決貨幣危機,提升貨幣信譽度,北洋政府便決定鑄發國幣,並推動幣制改革。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同時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以“一圓銀幣”為本位貨幣。

△帶有袁世凱正面像的“袁大頭”

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按照《國幣條例》規定,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開始鑄造一圓銀幣。袁世凱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鞏固統治地位,便有意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貨幣正面,這也是該貨幣被稱為“袁大頭”的主要原因。

因“袁大頭”信譽良好,得以持續廣泛流通

按照規定,當時先後一共發佈了三種貨幣,其中銀幣有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四種,鎳幣一種(五分),銅幣則有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五種。其換算方式為十進位,壹圓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清末鑄發的龍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各省因資金需求量增大,於是開始毫無節制的趕製銀元,甚至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進一步衝亂了幣制。民國建立之後,中央財政危機極為嚴重,當時不僅鑄幣規模無法控制,且全國流通的中外貨幣多達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再加上沒有本位貨幣,導致當時的貨幣信譽極低。

△袁世凱執政後開始推動幣制改革

於是,為了走出財政困境,解決貨幣危機,提升貨幣信譽度,北洋政府便決定鑄發國幣,並推動幣制改革。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同時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以“一圓銀幣”為本位貨幣。

△帶有袁世凱正面像的“袁大頭”

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按照《國幣條例》規定,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開始鑄造一圓銀幣。袁世凱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鞏固統治地位,便有意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貨幣正面,這也是該貨幣被稱為“袁大頭”的主要原因。

因“袁大頭”信譽良好,得以持續廣泛流通

按照規定,當時先後一共發佈了三種貨幣,其中銀幣有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四種,鎳幣一種(五分),銅幣則有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五種。其換算方式為十進位,壹圓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因“袁大頭”(即壹圓銀幣)造型規整、圖案新穎,不僅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而且銀本位的推行使其信譽良好,因而很快便被老百姓所接受,得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流通。可以說,極短的時間內,“袁大頭”就成為了市場上的主要硬通貨幣。

因流通需求量比較大,僅南京造幣廠在1915年2月至1916年期間,鑄髮量就達到了379819210元。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清末鑄發的龍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各省因資金需求量增大,於是開始毫無節制的趕製銀元,甚至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進一步衝亂了幣制。民國建立之後,中央財政危機極為嚴重,當時不僅鑄幣規模無法控制,且全國流通的中外貨幣多達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再加上沒有本位貨幣,導致當時的貨幣信譽極低。

△袁世凱執政後開始推動幣制改革

於是,為了走出財政困境,解決貨幣危機,提升貨幣信譽度,北洋政府便決定鑄發國幣,並推動幣制改革。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同時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以“一圓銀幣”為本位貨幣。

△帶有袁世凱正面像的“袁大頭”

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按照《國幣條例》規定,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開始鑄造一圓銀幣。袁世凱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鞏固統治地位,便有意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貨幣正面,這也是該貨幣被稱為“袁大頭”的主要原因。

因“袁大頭”信譽良好,得以持續廣泛流通

按照規定,當時先後一共發佈了三種貨幣,其中銀幣有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四種,鎳幣一種(五分),銅幣則有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五種。其換算方式為十進位,壹圓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因“袁大頭”(即壹圓銀幣)造型規整、圖案新穎,不僅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而且銀本位的推行使其信譽良好,因而很快便被老百姓所接受,得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流通。可以說,極短的時間內,“袁大頭”就成為了市場上的主要硬通貨幣。

因流通需求量比較大,僅南京造幣廠在1915年2月至1916年期間,鑄髮量就達到了379819210元。

△民國十年鑄發的“袁大頭”

此後,雖然袁世凱於1916年去世,中國再度陷入軍閥混戰之中,但由於“袁大頭”的良好信譽,導致即使在國民政府重新統一中國之後,也一直沒有再度推行貨幣改革。根據資料顯示,“袁大頭”的鑄發至少持續到了1929年。

即使民國政府於1933年4月開始“廢兩改元”,並於同年11月開始強制流通法幣,但由於法幣的發行量持續增大,與“袁大頭”的信譽度根本無法相比,導致民間仍然有“袁大頭”的流通。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於雲南、西藏等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貨幣流通方面只認可信譽高的“袁大頭”銀元,為了穩定邊疆政治與經濟,新中國在1951年也曾鑄發過袁大頭。

為中國近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袁世凱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短暫的成為了近代中國的國家元首。說其短暫,是因為袁世凱的皇帝夢只持續了短短83天,而其實際執政時間也僅僅只有4年,然而即使如此,印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袁大頭),卻足足發行了7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和“袁大頭”

民國之初財政混亂,“袁大頭”的出現刻不容緩

清末時期,清廷曾發行過一種以銀幣為主的新型貨幣,被稱為“龍洋”,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然而由於當時沒有統一規格,導致各省督造的銀元重量和成色各不相同,數量上更是難以控制,反而一定程度上衝混了當時的貨幣市場。

△清末鑄發的龍洋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各省因資金需求量增大,於是開始毫無節制的趕製銀元,甚至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進一步衝亂了幣制。民國建立之後,中央財政危機極為嚴重,當時不僅鑄幣規模無法控制,且全國流通的中外貨幣多達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再加上沒有本位貨幣,導致當時的貨幣信譽極低。

△袁世凱執政後開始推動幣制改革

於是,為了走出財政困境,解決貨幣危機,提升貨幣信譽度,北洋政府便決定鑄發國幣,並推動幣制改革。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同時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以“一圓銀幣”為本位貨幣。

△帶有袁世凱正面像的“袁大頭”

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按照《國幣條例》規定,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開始鑄造一圓銀幣。袁世凱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鞏固統治地位,便有意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貨幣正面,這也是該貨幣被稱為“袁大頭”的主要原因。

因“袁大頭”信譽良好,得以持續廣泛流通

按照規定,當時先後一共發佈了三種貨幣,其中銀幣有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四種,鎳幣一種(五分),銅幣則有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五種。其換算方式為十進位,壹圓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因“袁大頭”(即壹圓銀幣)造型規整、圖案新穎,不僅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而且銀本位的推行使其信譽良好,因而很快便被老百姓所接受,得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流通。可以說,極短的時間內,“袁大頭”就成為了市場上的主要硬通貨幣。

因流通需求量比較大,僅南京造幣廠在1915年2月至1916年期間,鑄髮量就達到了379819210元。

△民國十年鑄發的“袁大頭”

此後,雖然袁世凱於1916年去世,中國再度陷入軍閥混戰之中,但由於“袁大頭”的良好信譽,導致即使在國民政府重新統一中國之後,也一直沒有再度推行貨幣改革。根據資料顯示,“袁大頭”的鑄發至少持續到了1929年。

即使民國政府於1933年4月開始“廢兩改元”,並於同年11月開始強制流通法幣,但由於法幣的發行量持續增大,與“袁大頭”的信譽度根本無法相比,導致民間仍然有“袁大頭”的流通。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於雲南、西藏等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貨幣流通方面只認可信譽高的“袁大頭”銀元,為了穩定邊疆政治與經濟,新中國在1951年也曾鑄發過袁大頭。

△“袁大頭”角幣

雖然有資料說“袁大頭”前後一共髮型了7.5億左右(未經證實),但由於很多在解放時期都已經被收回重新融化,故而存世量普遍較少,這也是其被收藏界稱為銀元之寶的原因所在。因其在中國近代歷史中的流通力和影響力,同樣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幣制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棍哥观史
2019-08-16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但袁世凱推行的貨幣並沒有完全取代龍幣,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舊銀元一般含銀六錢四分八釐,袁大頭含銀七錢二分,二者含銀量差距並不大。加之袁世凱又怕操之過急帶來市場動盪,故而初期規定各府局鑄造的銀元可以1:1兌換新幣,這就使小宗流通以兩種貨幣共存的形式主導。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但袁世凱推行的貨幣並沒有完全取代龍幣,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舊銀元一般含銀六錢四分八釐,袁大頭含銀七錢二分,二者含銀量差距並不大。加之袁世凱又怕操之過急帶來市場動盪,故而初期規定各府局鑄造的銀元可以1:1兌換新幣,這就使小宗流通以兩種貨幣共存的形式主導。

但算算賬,這些小宗流通積累到北洋政府頭上就不是一點點的損失了,一枚袁大頭兌換出去損失約7分銀。而大宗交易中,仍然以銀兩為結算單位,雖由各種銀元轉化為兩時有所折讓,但北洋政府的虧空並無法彌補。故而北洋政府加快新幣推行,於南京、武昌、廣東等地大量鑄幣發行,在市面上流通更廣,隨即提高承兌比例,進一步提升袁大頭的流通地位,這才真正取代了舊銀元,所謂“大洋”,當時還包括舊銀元中的龍幣、鷹幣等,到了袁大頭成為市場主力時,就成了他的專屬名詞。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但袁世凱推行的貨幣並沒有完全取代龍幣,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舊銀元一般含銀六錢四分八釐,袁大頭含銀七錢二分,二者含銀量差距並不大。加之袁世凱又怕操之過急帶來市場動盪,故而初期規定各府局鑄造的銀元可以1:1兌換新幣,這就使小宗流通以兩種貨幣共存的形式主導。

但算算賬,這些小宗流通積累到北洋政府頭上就不是一點點的損失了,一枚袁大頭兌換出去損失約7分銀。而大宗交易中,仍然以銀兩為結算單位,雖由各種銀元轉化為兩時有所折讓,但北洋政府的虧空並無法彌補。故而北洋政府加快新幣推行,於南京、武昌、廣東等地大量鑄幣發行,在市面上流通更廣,隨即提高承兌比例,進一步提升袁大頭的流通地位,這才真正取代了舊銀元,所謂“大洋”,當時還包括舊銀元中的龍幣、鷹幣等,到了袁大頭成為市場主力時,就成了他的專屬名詞。

袁世凱是在1915年12月恢復的君主制,並於次年的元月一號舉行的登基大典。從復辟到登基的這段時期,中國的政治形式相當緊張,蔡鍔與唐繼堯率先於雲南起義,發動了護國戰爭,南方各省又紛紛響應。這個時期的袁世凱最難應對的就是財政問題,所以從1915年開始時,早有復辟之心的袁世凱就在加大貨幣發行量,到1916年初,光南京造幣廠就已經發行了3.7億枚袁大頭。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但袁世凱推行的貨幣並沒有完全取代龍幣,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舊銀元一般含銀六錢四分八釐,袁大頭含銀七錢二分,二者含銀量差距並不大。加之袁世凱又怕操之過急帶來市場動盪,故而初期規定各府局鑄造的銀元可以1:1兌換新幣,這就使小宗流通以兩種貨幣共存的形式主導。

但算算賬,這些小宗流通積累到北洋政府頭上就不是一點點的損失了,一枚袁大頭兌換出去損失約7分銀。而大宗交易中,仍然以銀兩為結算單位,雖由各種銀元轉化為兩時有所折讓,但北洋政府的虧空並無法彌補。故而北洋政府加快新幣推行,於南京、武昌、廣東等地大量鑄幣發行,在市面上流通更廣,隨即提高承兌比例,進一步提升袁大頭的流通地位,這才真正取代了舊銀元,所謂“大洋”,當時還包括舊銀元中的龍幣、鷹幣等,到了袁大頭成為市場主力時,就成了他的專屬名詞。

袁世凱是在1915年12月恢復的君主制,並於次年的元月一號舉行的登基大典。從復辟到登基的這段時期,中國的政治形式相當緊張,蔡鍔與唐繼堯率先於雲南起義,發動了護國戰爭,南方各省又紛紛響應。這個時期的袁世凱最難應對的就是財政問題,所以從1915年開始時,早有復辟之心的袁世凱就在加大貨幣發行量,到1916年初,光南京造幣廠就已經發行了3.7億枚袁大頭。

袁世凱迫於壓力,於1916年3月22日退位,並在6月份病逝,北洋政府陷入軍閥混戰局面。但他所推行的貨幣卻保留了下來,因為袁大頭已經成為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不論是皖系還是直系統治時期,乃至奉系入關控制北洋政府,他們都沒有摒棄袁大頭的流通地位。在有官方鑄幣的同時,各軍閥也私自建立造幣廠,自主鑄幣流通,從而導致了通貨膨脹,以及規格不一的各種袁大頭問世。據相關資料考證,北洋政府執政的16年裡,全國軍費開支24億,相比較發行的7.5億袁大頭,也只是杯水車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部分是靠對外債券維持。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但袁世凱推行的貨幣並沒有完全取代龍幣,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舊銀元一般含銀六錢四分八釐,袁大頭含銀七錢二分,二者含銀量差距並不大。加之袁世凱又怕操之過急帶來市場動盪,故而初期規定各府局鑄造的銀元可以1:1兌換新幣,這就使小宗流通以兩種貨幣共存的形式主導。

但算算賬,這些小宗流通積累到北洋政府頭上就不是一點點的損失了,一枚袁大頭兌換出去損失約7分銀。而大宗交易中,仍然以銀兩為結算單位,雖由各種銀元轉化為兩時有所折讓,但北洋政府的虧空並無法彌補。故而北洋政府加快新幣推行,於南京、武昌、廣東等地大量鑄幣發行,在市面上流通更廣,隨即提高承兌比例,進一步提升袁大頭的流通地位,這才真正取代了舊銀元,所謂“大洋”,當時還包括舊銀元中的龍幣、鷹幣等,到了袁大頭成為市場主力時,就成了他的專屬名詞。

袁世凱是在1915年12月恢復的君主制,並於次年的元月一號舉行的登基大典。從復辟到登基的這段時期,中國的政治形式相當緊張,蔡鍔與唐繼堯率先於雲南起義,發動了護國戰爭,南方各省又紛紛響應。這個時期的袁世凱最難應對的就是財政問題,所以從1915年開始時,早有復辟之心的袁世凱就在加大貨幣發行量,到1916年初,光南京造幣廠就已經發行了3.7億枚袁大頭。

袁世凱迫於壓力,於1916年3月22日退位,並在6月份病逝,北洋政府陷入軍閥混戰局面。但他所推行的貨幣卻保留了下來,因為袁大頭已經成為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不論是皖系還是直系統治時期,乃至奉系入關控制北洋政府,他們都沒有摒棄袁大頭的流通地位。在有官方鑄幣的同時,各軍閥也私自建立造幣廠,自主鑄幣流通,從而導致了通貨膨脹,以及規格不一的各種袁大頭問世。據相關資料考證,北洋政府執政的16年裡,全國軍費開支24億,相比較發行的7.5億袁大頭,也只是杯水車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部分是靠對外債券維持。

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仍以銀本位貨幣立足,但袁世凱畢竟是盜取革命果實的投機者,貨幣再使用袁大頭就明顯說不過去了,於是南京國民政府發行了印著孫中山頭像的銀元取代袁大頭,個頭稍微小於袁大頭,俗稱“孫小頭”。但袁大頭在市場流通中已經佔據了一定地位,所以兌換並不順利,加之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國際銀價大幅波動,美國於1934年退出了《購銀法案》,導致銀價暴漲,中國於清末開始便白銀外流嚴重,所以面對這個風暴非常吃虧,由於本國白銀短缺,在支付對外債務時只能付出更多利息。

“袁大頭”的發行並非始於袁世凱稱帝期間,而是其就任中華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後。所謂發行量超過7億枚是指1914年至1929年這個時間段內的發行總量,也並非稱帝80天內就發行了這麼多貨幣。且在袁世凱推行新幣時,這是一個具有積極歷史意義的施政舉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待。

歷史背景

袁世凱在慈禧去世以後,受到清朝宗室的瘋狂報復,由載灃牽頭將袁世凱排擠出清末核心政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給袁世凱提供了翻身的機會,由於南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一手培養的北洋新軍成為清廷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故而再次被邀出山,抵抗革命軍起義。在此期間,袁世凱成為清廷與革命軍的中間人,袁世凱一方面強行鎮壓革命軍人,“收復”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一方面又忌憚革命軍的種種暗殺行動,同時為了解決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於是與革命軍進行談判。

袁世凱是這場談判的最大獲益者,革命軍相信袁世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和領袖,清廷也只能依靠袁世凱獲得更優待的政策,故而袁世凱逼迫裕隆太后簽訂了清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與此同時,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以結束滿清統治的豐功偉績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當然,這是袁世凱與革命軍早已達成的政治回饋。而後隨著宋教仁莫名其妙的被暗殺,二次革命的失敗,“臨時約法”宣告徹底破產,袁世凱因此鞏固了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位置,於1913年10月,由國會“選舉”成為正式大總統,次年1月解散國會,從而又形成個人專制的政治格局。

這種局面的形成,為袁世凱推行幣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意識到貨幣混亂的局面,也實行了幣值改革措施,發行了龍幣,如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皆是銀幣形式;而紙幣的樣式就更為多種多樣,各種銀號兌換券皆可兌換鑄幣,也可流通於市場,加之私自鑄幣的行為屢禁不止,導致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國幣條例》

而袁世凱正值解決軍費問題,那麼統一貨幣的方法,最能直接有效達到北洋政府兌換收集財富的目的。故而北洋政府於民國三年(1914年)2月,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中規定:“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也就是說是將一圓銀幣作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奠定了“袁大頭”的硬通貨地位,為長期發行流通打下法律基礎。於是1914年12月到1915年2月期間,造幣總廠和江南造幣廠先後開鑄一圓銀幣模板,效仿西方國家將元首頭像印製在貨幣上的先例,在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便有了“袁頭幣”或“袁大頭”的俗稱。

發展情況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袁大頭”的嚴謹稱呼是“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其寓意是取自《尚書》中的記載,嘉禾在古代是一種生長奇異的禾,有吉祥的徵兆,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袁世凱以此為幣中圖案,是表示注重農桑、以民為本,另同家和諧音,寓意是“家和萬事興”,總體表達為國泰民安。這要比清末發行的蟠龍幣更接地氣,更符合老百姓對時局的認知和期待,所以推行起來民間阻力較小。

但袁世凱推行的貨幣並沒有完全取代龍幣,北洋政府執政期間,由於舊銀元一般含銀六錢四分八釐,袁大頭含銀七錢二分,二者含銀量差距並不大。加之袁世凱又怕操之過急帶來市場動盪,故而初期規定各府局鑄造的銀元可以1:1兌換新幣,這就使小宗流通以兩種貨幣共存的形式主導。

但算算賬,這些小宗流通積累到北洋政府頭上就不是一點點的損失了,一枚袁大頭兌換出去損失約7分銀。而大宗交易中,仍然以銀兩為結算單位,雖由各種銀元轉化為兩時有所折讓,但北洋政府的虧空並無法彌補。故而北洋政府加快新幣推行,於南京、武昌、廣東等地大量鑄幣發行,在市面上流通更廣,隨即提高承兌比例,進一步提升袁大頭的流通地位,這才真正取代了舊銀元,所謂“大洋”,當時還包括舊銀元中的龍幣、鷹幣等,到了袁大頭成為市場主力時,就成了他的專屬名詞。

袁世凱是在1915年12月恢復的君主制,並於次年的元月一號舉行的登基大典。從復辟到登基的這段時期,中國的政治形式相當緊張,蔡鍔與唐繼堯率先於雲南起義,發動了護國戰爭,南方各省又紛紛響應。這個時期的袁世凱最難應對的就是財政問題,所以從1915年開始時,早有復辟之心的袁世凱就在加大貨幣發行量,到1916年初,光南京造幣廠就已經發行了3.7億枚袁大頭。

袁世凱迫於壓力,於1916年3月22日退位,並在6月份病逝,北洋政府陷入軍閥混戰局面。但他所推行的貨幣卻保留了下來,因為袁大頭已經成為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不論是皖系還是直系統治時期,乃至奉系入關控制北洋政府,他們都沒有摒棄袁大頭的流通地位。在有官方鑄幣的同時,各軍閥也私自建立造幣廠,自主鑄幣流通,從而導致了通貨膨脹,以及規格不一的各種袁大頭問世。據相關資料考證,北洋政府執政的16年裡,全國軍費開支24億,相比較發行的7.5億袁大頭,也只是杯水車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部分是靠對外債券維持。

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仍以銀本位貨幣立足,但袁世凱畢竟是盜取革命果實的投機者,貨幣再使用袁大頭就明顯說不過去了,於是南京國民政府發行了印著孫中山頭像的銀元取代袁大頭,個頭稍微小於袁大頭,俗稱“孫小頭”。但袁大頭在市場流通中已經佔據了一定地位,所以兌換並不順利,加之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國際銀價大幅波動,美國於1934年退出了《購銀法案》,導致銀價暴漲,中國於清末開始便白銀外流嚴重,所以面對這個風暴非常吃虧,由於本國白銀短缺,在支付對外債務時只能付出更多利息。

國民政府面對這種形勢,於1935年放棄了銀本位貨幣政策,進行了“法幣改革”,大量收回銀元,這期間“孫小頭”、“袁大頭”不斷被政府收回國家,說白了也是解決財政困難,搜刮民間財富,用於外匯儲備,當時推向人民的紙幣最後都成為廢紙一張。但在當時,民間百姓仍有許多偏遠地方不承認紙幣,所以袁大頭此類貨幣在西南偏遠山區留存較多,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還發行過一段時間,比如1951年的“三角圓”袁大頭,印製了民國三年的款,但實際上屬於新政府為了穩定邊疆少數民族的經濟而發行,可見袁大頭的影響之深遠。

史来快克
2019-06-19

國民時期軍閥混亂,各種貨幣有1百多種,爛發爛印嚴重,百姓怨聲載道。袁世凱為了增加軍費也大量的發行了袁大頭,並在貨幣上印上了自己的頭像來增加聲望,發行期間很受百姓的歡迎,貨幣混亂現象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國民時期軍閥混亂,各種貨幣有1百多種,爛發爛印嚴重,百姓怨聲載道。袁世凱為了增加軍費也大量的發行了袁大頭,並在貨幣上印上了自己的頭像來增加聲望,發行期間很受百姓的歡迎,貨幣混亂現象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袁大頭髮行僅兩年時間,發行量就達到3億多元,雖然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的皇帝,但袁大頭的流行跟當不當皇帝沒有關係,只要受到百姓的認可就可以大行其道。即使在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的發行量還是有增無減。在看到袁大頭這麼受歡迎,各軍閥也紛紛仿製,雖然質量不怎麼好,但流通開來沒問題。

國民時期軍閥混亂,各種貨幣有1百多種,爛發爛印嚴重,百姓怨聲載道。袁世凱為了增加軍費也大量的發行了袁大頭,並在貨幣上印上了自己的頭像來增加聲望,發行期間很受百姓的歡迎,貨幣混亂現象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袁大頭髮行僅兩年時間,發行量就達到3億多元,雖然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的皇帝,但袁大頭的流行跟當不當皇帝沒有關係,只要受到百姓的認可就可以大行其道。即使在袁世凱死後,袁大頭的發行量還是有增無減。在看到袁大頭這麼受歡迎,各軍閥也紛紛仿製,雖然質量不怎麼好,但流通開來沒問題。

到1929年民國政府廢兩袁,強行推行法幣,法幣站很大比重,但袁大頭信益很好,在民間還是很流通,到1952年還在流通袁大頭。

在1929年袁大頭就發行了7億5千枚,再後面就不只這個數了。

袁大頭順應了那時期市場的需求,代替了各種混亂的貨幣,成為主要的流通幣,所以能有幾個億的發行量也不奇怪。

由於袁大頭重量大,不易於攜帶,到後面才換成了紙幣。

小小嬴政
2019-08-03

因為當時全國的貨幣制度已經是一片混亂,前面清朝鑄造的銀幣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當時國內各種交易極為不便,經常需要稱量以後才能交易。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鑄造新幣。

因為當時全國的貨幣制度已經是一片混亂,前面清朝鑄造的銀幣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當時國內各種交易極為不便,經常需要稱量以後才能交易。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鑄造新幣。

因為袁大頭鑄造有嚴格的標準,而且樣式也好看,所以很快就得以在民間流通,許多省份都紛紛仿造,所以雖然他本人復辟沒幾天,但是這種銀元的鑄造量卻極大,單單是壹元的袁大頭鑄造量就達到了75000萬枚之多。

那麼,為何袁世凱的銀幣如此受歡迎呢?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先回顧一下,在袁世凱復闢之前,滿清政府是如何鼓搗銀幣市場的。滿人鑄造銀幣早在乾隆、道光時期就有過,但是當時不是機械製造,僅作為賞賜使用,而不在民間流通。

到了光緒年間,因為引進了外國的貨幣制造設備,這才開始大規模鑄造銀幣。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幣,種類繁多,全國有近千種,所有的這些種類,都統稱為龍洋,龍說的是皇帝,洋就是說大洋、銀元。

因為當時全國的貨幣制度已經是一片混亂,前面清朝鑄造的銀幣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當時國內各種交易極為不便,經常需要稱量以後才能交易。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鑄造新幣。

因為袁大頭鑄造有嚴格的標準,而且樣式也好看,所以很快就得以在民間流通,許多省份都紛紛仿造,所以雖然他本人復辟沒幾天,但是這種銀元的鑄造量卻極大,單單是壹元的袁大頭鑄造量就達到了75000萬枚之多。

那麼,為何袁世凱的銀幣如此受歡迎呢?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先回顧一下,在袁世凱復闢之前,滿清政府是如何鼓搗銀幣市場的。滿人鑄造銀幣早在乾隆、道光時期就有過,但是當時不是機械製造,僅作為賞賜使用,而不在民間流通。

到了光緒年間,因為引進了外國的貨幣制造設備,這才開始大規模鑄造銀幣。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幣,種類繁多,全國有近千種,所有的這些種類,都統稱為龍洋,龍說的是皇帝,洋就是說大洋、銀元。

不過,雖然這些銀幣鑄造量驚人,卻因為不是統一鑄造,而是各省自己仿造,並且朝廷沒有預先下詔統一規格,所以各地造出來的銀元質量千差萬別,有的含銀量高點,有的含銀量極低,根本沒有流通價值。

於是到了後來,很多銀元雖然面值是“一兩”(這個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兩銀元,而不是一元銀元),但是實際上根本不能按一兩來流通,依然要稱斤輪兩。

也就是說,這樣的銀元,其實和以前使用碎銀雜銀沒什麼區別,根本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反而多了一道鑄造工序,浪費人力。

因為當時全國的貨幣制度已經是一片混亂,前面清朝鑄造的銀幣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當時國內各種交易極為不便,經常需要稱量以後才能交易。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鑄造新幣。

因為袁大頭鑄造有嚴格的標準,而且樣式也好看,所以很快就得以在民間流通,許多省份都紛紛仿造,所以雖然他本人復辟沒幾天,但是這種銀元的鑄造量卻極大,單單是壹元的袁大頭鑄造量就達到了75000萬枚之多。

那麼,為何袁世凱的銀幣如此受歡迎呢?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先回顧一下,在袁世凱復闢之前,滿清政府是如何鼓搗銀幣市場的。滿人鑄造銀幣早在乾隆、道光時期就有過,但是當時不是機械製造,僅作為賞賜使用,而不在民間流通。

到了光緒年間,因為引進了外國的貨幣制造設備,這才開始大規模鑄造銀幣。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幣,種類繁多,全國有近千種,所有的這些種類,都統稱為龍洋,龍說的是皇帝,洋就是說大洋、銀元。

不過,雖然這些銀幣鑄造量驚人,卻因為不是統一鑄造,而是各省自己仿造,並且朝廷沒有預先下詔統一規格,所以各地造出來的銀元質量千差萬別,有的含銀量高點,有的含銀量極低,根本沒有流通價值。

於是到了後來,很多銀元雖然面值是“一兩”(這個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兩銀元,而不是一元銀元),但是實際上根本不能按一兩來流通,依然要稱斤輪兩。

也就是說,這樣的銀元,其實和以前使用碎銀雜銀沒什麼區別,根本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反而多了一道鑄造工序,浪費人力。

因為這些銀幣嚴重擾亂了市場,於是袁世凱上臺後,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當時他也考因為這些銀幣嚴重擾亂了市場,於是袁世凱上臺後,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當時他也考慮過先發行紙幣,因為滿清最後的百年時間裡,大量白銀流到國外,本國已經沒有足夠的銀子儲備。

但是當時的社會上,根本就沒有穩定地流通銀幣,所以根本沒人敢使用紙幣,尤其是大宗交易,掏出一堆紙幣來,有誰敢要?沒有銀幣流通、可靠的銀幣和紙幣兌換機制,發行了紙幣下面的人們都不敢用。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考慮到提升自己形象(背面印有他的頭像),袁世凱咬牙拿出銀子開始鑄造袁大頭。他鑄造的銀幣種類其實也不少,不過,其中的壹元幣後來鑄造最多。

因為當時全國的貨幣制度已經是一片混亂,前面清朝鑄造的銀幣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當時國內各種交易極為不便,經常需要稱量以後才能交易。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鑄造新幣。

因為袁大頭鑄造有嚴格的標準,而且樣式也好看,所以很快就得以在民間流通,許多省份都紛紛仿造,所以雖然他本人復辟沒幾天,但是這種銀元的鑄造量卻極大,單單是壹元的袁大頭鑄造量就達到了75000萬枚之多。

那麼,為何袁世凱的銀幣如此受歡迎呢?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先回顧一下,在袁世凱復闢之前,滿清政府是如何鼓搗銀幣市場的。滿人鑄造銀幣早在乾隆、道光時期就有過,但是當時不是機械製造,僅作為賞賜使用,而不在民間流通。

到了光緒年間,因為引進了外國的貨幣制造設備,這才開始大規模鑄造銀幣。光緒、宣統年間鑄造的銀幣,種類繁多,全國有近千種,所有的這些種類,都統稱為龍洋,龍說的是皇帝,洋就是說大洋、銀元。

不過,雖然這些銀幣鑄造量驚人,卻因為不是統一鑄造,而是各省自己仿造,並且朝廷沒有預先下詔統一規格,所以各地造出來的銀元質量千差萬別,有的含銀量高點,有的含銀量極低,根本沒有流通價值。

於是到了後來,很多銀元雖然面值是“一兩”(這個時候大部分都是一兩銀元,而不是一元銀元),但是實際上根本不能按一兩來流通,依然要稱斤輪兩。

也就是說,這樣的銀元,其實和以前使用碎銀雜銀沒什麼區別,根本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反而多了一道鑄造工序,浪費人力。

因為這些銀幣嚴重擾亂了市場,於是袁世凱上臺後,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當時他也考因為這些銀幣嚴重擾亂了市場,於是袁世凱上臺後,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當時他也考慮過先發行紙幣,因為滿清最後的百年時間裡,大量白銀流到國外,本國已經沒有足夠的銀子儲備。

但是當時的社會上,根本就沒有穩定地流通銀幣,所以根本沒人敢使用紙幣,尤其是大宗交易,掏出一堆紙幣來,有誰敢要?沒有銀幣流通、可靠的銀幣和紙幣兌換機制,發行了紙幣下面的人們都不敢用。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考慮到提升自己形象(背面印有他的頭像),袁世凱咬牙拿出銀子開始鑄造袁大頭。他鑄造的銀幣種類其實也不少,不過,其中的壹元幣後來鑄造最多。

這種銀元明確規定了規格,一“圓”要六錢四分八釐,這個比例硬度、光澤等方面都不錯,在投入使用後,民間很快就接受了。不久,各地紛紛仿製,因為這回規格確定,所以質量比較統一,於是迅速變成了通用的貨幣。

這7億多枚的銀元,其實是截止到1951年時候的量

因為袁大頭被人們接受,所以後來很多省份依然在造這種版式的銀元。而新中國成立後,因為西南邊陲的很多地方,依然只相信袁大頭(這些情況其實在很多片子裡面能看到),於是為了安撫這些地區,我們還特意在1951年由瀋陽造幣廠造了一批袁大頭。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裡,能有如此規模的銀元,只有壹元袁大頭。

蝈蝈的文史原创
2019-08-16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成為正式大總統。面對國內動亂不安、經濟蕭條、軍隊經費不足等問題,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決定在全國開展“統一幣制”,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投降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步取代了清朝政府發行的“大清銀幣”和“光緒元寶”

等銀幣。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成為正式大總統。面對國內動亂不安、經濟蕭條、軍隊經費不足等問題,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決定在全國開展“統一幣制”,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投降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步取代了清朝政府發行的“大清銀幣”和“光緒元寶”

等銀幣。

袁大頭對中國近代以來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鑄造跨度從1914年一直到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7.5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1%、84.5%、80.4%和82.5%。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成為正式大總統。面對國內動亂不安、經濟蕭條、軍隊經費不足等問題,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決定在全國開展“統一幣制”,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投降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步取代了清朝政府發行的“大清銀幣”和“光緒元寶”

等銀幣。

袁大頭對中國近代以來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鑄造跨度從1914年一直到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7.5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1%、84.5%、80.4%和82.5%。

而袁大頭之所以超過其他幣種,一躍成為三十幾年的流行幣種,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首要的原因在於戰亂的影響。自清朝滅亡以來,中國大地上一直處於動盪狀態,軍閥割據、外敵入侵、政府昏庸等等,社會遭受重大創傷,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百姓遭受的困難不僅僅是生於亂世,更在於各方勢力此消彼長,誰當權誰就發行貨幣,造成多種幣種並行流通的狀態,而這種狀況對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不便,同時貨幣貶值的速度非常快,導致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袁大頭因為規制完善,在標註、鑄造成分等方面均比較完善,表現一直很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愛,大家都喜歡用它。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成為正式大總統。面對國內動亂不安、經濟蕭條、軍隊經費不足等問題,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決定在全國開展“統一幣制”,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投降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步取代了清朝政府發行的“大清銀幣”和“光緒元寶”

等銀幣。

袁大頭對中國近代以來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鑄造跨度從1914年一直到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7.5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1%、84.5%、80.4%和82.5%。

而袁大頭之所以超過其他幣種,一躍成為三十幾年的流行幣種,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首要的原因在於戰亂的影響。自清朝滅亡以來,中國大地上一直處於動盪狀態,軍閥割據、外敵入侵、政府昏庸等等,社會遭受重大創傷,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百姓遭受的困難不僅僅是生於亂世,更在於各方勢力此消彼長,誰當權誰就發行貨幣,造成多種幣種並行流通的狀態,而這種狀況對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不便,同時貨幣貶值的速度非常快,導致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袁大頭因為規制完善,在標註、鑄造成分等方面均比較完善,表現一直很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愛,大家都喜歡用它。

【二】袁大頭自身質量標準過硬。袁大頭髮行後,在重量、成色上有嚴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樣送財政部化驗,中國銀行公會也可隨時派員化驗,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委託各造幣廠鑄造“袁大頭”時也要隨時抽送化驗,對於不合格者均隨時熔燬,絕不遷就。因此,袁大頭一進入市場,就信用滿滿,深受商民歡迎。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成為正式大總統。面對國內動亂不安、經濟蕭條、軍隊經費不足等問題,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決定在全國開展“統一幣制”,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投降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步取代了清朝政府發行的“大清銀幣”和“光緒元寶”

等銀幣。

袁大頭對中國近代以來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鑄造跨度從1914年一直到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7.5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1%、84.5%、80.4%和82.5%。

而袁大頭之所以超過其他幣種,一躍成為三十幾年的流行幣種,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首要的原因在於戰亂的影響。自清朝滅亡以來,中國大地上一直處於動盪狀態,軍閥割據、外敵入侵、政府昏庸等等,社會遭受重大創傷,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百姓遭受的困難不僅僅是生於亂世,更在於各方勢力此消彼長,誰當權誰就發行貨幣,造成多種幣種並行流通的狀態,而這種狀況對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不便,同時貨幣貶值的速度非常快,導致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袁大頭因為規制完善,在標註、鑄造成分等方面均比較完善,表現一直很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愛,大家都喜歡用它。

【二】袁大頭自身質量標準過硬。袁大頭髮行後,在重量、成色上有嚴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樣送財政部化驗,中國銀行公會也可隨時派員化驗,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委託各造幣廠鑄造“袁大頭”時也要隨時抽送化驗,對於不合格者均隨時熔燬,絕不遷就。因此,袁大頭一進入市場,就信用滿滿,深受商民歡迎。

梁啟超任幣制局總裁

【三】重要商賈的帶動。要想實現新幣的快速推廣,重要商賈的帶動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袁大頭髮行之後,由於其質地精良、做工精巧,方便穩定的特點,各大商賈率先採用袁大頭,是其他的“鷹洋”和“龍洋”逐漸被擠出市場。重要商賈都採用袁大頭,其他的下線商家及小商小販自然也會採用,逐步推廣開來。

之所以袁世凱僅僅作了80多天的皇帝,而他卻發行了7億多枚袁大頭,而且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社會動盪混亂,各種幣制叢出,貨幣貶值加速,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災難,而袁大頭的出現,穩定了幣制,又非常便於流通,得到百姓的承認。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成為正式大總統。面對國內動亂不安、經濟蕭條、軍隊經費不足等問題,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決定在全國開展“統一幣制”,制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大量收購舊幣,在天津造幣總廠和武昌、廣州、南京等分廠按規格、重量等鑄造袁世凱投降銀幣,在全國通用,逐步取代了清朝政府發行的“大清銀幣”和“光緒元寶”

等銀幣。

袁大頭對中國近代以來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鑄造跨度從1914年一直到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7.5億枚。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1%、84.5%、80.4%和82.5%。

而袁大頭之所以超過其他幣種,一躍成為三十幾年的流行幣種,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首要的原因在於戰亂的影響。自清朝滅亡以來,中國大地上一直處於動盪狀態,軍閥割據、外敵入侵、政府昏庸等等,社會遭受重大創傷,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百姓遭受的困難不僅僅是生於亂世,更在於各方勢力此消彼長,誰當權誰就發行貨幣,造成多種幣種並行流通的狀態,而這種狀況對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不便,同時貨幣貶值的速度非常快,導致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袁大頭因為規制完善,在標註、鑄造成分等方面均比較完善,表現一直很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愛,大家都喜歡用它。

【二】袁大頭自身質量標準過硬。袁大頭髮行後,在重量、成色上有嚴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樣送財政部化驗,中國銀行公會也可隨時派員化驗,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委託各造幣廠鑄造“袁大頭”時也要隨時抽送化驗,對於不合格者均隨時熔燬,絕不遷就。因此,袁大頭一進入市場,就信用滿滿,深受商民歡迎。

梁啟超任幣制局總裁

【三】重要商賈的帶動。要想實現新幣的快速推廣,重要商賈的帶動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袁大頭髮行之後,由於其質地精良、做工精巧,方便穩定的特點,各大商賈率先採用袁大頭,是其他的“鷹洋”和“龍洋”逐漸被擠出市場。重要商賈都採用袁大頭,其他的下線商家及小商小販自然也會採用,逐步推廣開來。

紙幣貶值

【四】袁大頭堅強的生命力。後期,國民政府取消袁大頭的流通,尤其是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政府濫發紙幣造成巨大通貨膨脹,久未見蹤影的“袁大頭”又出現在黑市,成為搶購的對象。此後銀元黑市一直存在,直至解放後政府打擊黑市,收兌銀元,袁大頭才基本上從市面上銷聲匿跡,如今成為錢幣愛好者收藏對象之一。

漫步史书
2019-08-17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對於銀元這樣一種民國時期的錢幣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銀元的發售很廣泛,而且各種版本的銀元也非常多,具體要介紹起來,應該還要從明代說起。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對於銀元這樣一種民國時期的錢幣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銀元的發售很廣泛,而且各種版本的銀元也非常多,具體要介紹起來,應該還要從明代說起。
16世紀隨著航海運動的大規模興起,在大明萬曆年間的時候,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就已經有銀元流傳,不過當時的銀元不是官方髮型,更多的是從墨西哥等地流傳過來的,當時中國雖然已白銀作為主要貨幣,但更多的還是以兩為單位。
乾隆時期,曾考慮過鑄造銀元統一幣制,但當時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還不夠,以至於鑄造的銀元大部分都是缺斤少兩,輕重不一,因此流通中也完全不按銀元上的數值來計算。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對於銀元這樣一種民國時期的錢幣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銀元的發售很廣泛,而且各種版本的銀元也非常多,具體要介紹起來,應該還要從明代說起。
16世紀隨著航海運動的大規模興起,在大明萬曆年間的時候,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就已經有銀元流傳,不過當時的銀元不是官方髮型,更多的是從墨西哥等地流傳過來的,當時中國雖然已白銀作為主要貨幣,但更多的還是以兩為單位。
乾隆時期,曾考慮過鑄造銀元統一幣制,但當時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還不夠,以至於鑄造的銀元大部分都是缺斤少兩,輕重不一,因此流通中也完全不按銀元上的數值來計算。
直到晚清時期,尤其是到了光緒年間,清政府才正式的發售了銀元,這也就是俗稱的“龍洋”,但這種銀元發售沒有幾年,隨著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這種“龍洋”成為了歷史了,不過在後來陸續的流傳過程中,時常還能見到。
辛亥革命以後,新政府建立以後,迅速的確立了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的貨幣,並第一次以“圓”為單位,並規定了具體的重量等,並少量髮型了一部分的孫中山為頭像的貨幣,在市面上簡稱為“孫小頭”。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對於銀元這樣一種民國時期的錢幣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銀元的發售很廣泛,而且各種版本的銀元也非常多,具體要介紹起來,應該還要從明代說起。
16世紀隨著航海運動的大規模興起,在大明萬曆年間的時候,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就已經有銀元流傳,不過當時的銀元不是官方髮型,更多的是從墨西哥等地流傳過來的,當時中國雖然已白銀作為主要貨幣,但更多的還是以兩為單位。
乾隆時期,曾考慮過鑄造銀元統一幣制,但當時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還不夠,以至於鑄造的銀元大部分都是缺斤少兩,輕重不一,因此流通中也完全不按銀元上的數值來計算。
直到晚清時期,尤其是到了光緒年間,清政府才正式的發售了銀元,這也就是俗稱的“龍洋”,但這種銀元發售沒有幾年,隨著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這種“龍洋”成為了歷史了,不過在後來陸續的流傳過程中,時常還能見到。
辛亥革命以後,新政府建立以後,迅速的確立了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的貨幣,並第一次以“圓”為單位,並規定了具體的重量等,並少量髮型了一部分的孫中山為頭像的貨幣,在市面上簡稱為“孫小頭”。
但“孫小頭”僅僅只鑄造了40000枚,此外還分為1912年版本,1927年版本,其中第二個版本只是作為紀念幣發售,因此數量很稀少,而最常見的則要屬袁大頭,袁世凱繼任民國大總統以後發售的銀元,之所以我們今天還能見到這種銀元,是因為他發售的數量就很多。
1914年袁世凱頒佈了新的《國幣條例》除了參照1912年頒佈的條例以外,更改了部分的設定以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他的頭像為基礎,從天津鑄幣廠開始鑄造,此後各省按照這種版本進行仿製,由於袁世凱掌權時間很長,因此袁大頭數量生產非常多,僅僅1915年到1916年兩年的時間,就有差不多3.8億多枚流通市場。

在很多的影視劇中,對於銀元這樣一種民國時期的錢幣可能都不陌生,作為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銀元的發售很廣泛,而且各種版本的銀元也非常多,具體要介紹起來,應該還要從明代說起。
16世紀隨著航海運動的大規模興起,在大明萬曆年間的時候,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就已經有銀元流傳,不過當時的銀元不是官方髮型,更多的是從墨西哥等地流傳過來的,當時中國雖然已白銀作為主要貨幣,但更多的還是以兩為單位。
乾隆時期,曾考慮過鑄造銀元統一幣制,但當時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還不夠,以至於鑄造的銀元大部分都是缺斤少兩,輕重不一,因此流通中也完全不按銀元上的數值來計算。
直到晚清時期,尤其是到了光緒年間,清政府才正式的發售了銀元,這也就是俗稱的“龍洋”,但這種銀元發售沒有幾年,隨著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這種“龍洋”成為了歷史了,不過在後來陸續的流傳過程中,時常還能見到。
辛亥革命以後,新政府建立以後,迅速的確立了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的貨幣,並第一次以“圓”為單位,並規定了具體的重量等,並少量髮型了一部分的孫中山為頭像的貨幣,在市面上簡稱為“孫小頭”。
但“孫小頭”僅僅只鑄造了40000枚,此外還分為1912年版本,1927年版本,其中第二個版本只是作為紀念幣發售,因此數量很稀少,而最常見的則要屬袁大頭,袁世凱繼任民國大總統以後發售的銀元,之所以我們今天還能見到這種銀元,是因為他發售的數量就很多。
1914年袁世凱頒佈了新的《國幣條例》除了參照1912年頒佈的條例以外,更改了部分的設定以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他的頭像為基礎,從天津鑄幣廠開始鑄造,此後各省按照這種版本進行仿製,由於袁世凱掌權時間很長,因此袁大頭數量生產非常多,僅僅1915年到1916年兩年的時間,就有差不多3.8億多枚流通市場。
我們現在俗稱袁大頭,其實大部分都只是一元,其實當時鑄造的銀元還有不同的面值,幾角幾分的都有,這些數量就更加算不清,據說光是一元的袁大頭,就有7.5億枚,雖然說民國中後期也印刷了部分紙幣,但是實際上都是以銀元作為準備金髮售的,主要大家信任的也仍然是銀元。
即便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部分西南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銀元仍然是主要的貨幣,但新中國為了推行人民幣,收回並集中銷燬了不少的銀元,為了穩定這些地區,也少量的鑄造了不少的新中國版本的銀元,只是這種版本的更加稀少,市面上更加不多見了。

历史伶俜者
2019-07-03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因為好用、社會認可度高啊,就像美元可以作為國際貨幣流通一樣,基本上國際貿易都是美元結算的,為什麼呢?因為美元信用度高,美元的背後是美國。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因為好用、社會認可度高啊,就像美元可以作為國際貨幣流通一樣,基本上國際貿易都是美元結算的,為什麼呢?因為美元信用度高,美元的背後是美國。



袁世凱有功有過,雖然是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但是如果沒有他,清政府不可能同意和平退位的;過的是袁世凱推翻了一個皇帝,但是自己又想做皇帝,這個暫且不提。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因為好用、社會認可度高啊,就像美元可以作為國際貨幣流通一樣,基本上國際貿易都是美元結算的,為什麼呢?因為美元信用度高,美元的背後是美國。



袁世凱有功有過,雖然是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但是如果沒有他,清政府不可能同意和平退位的;過的是袁世凱推翻了一個皇帝,但是自己又想做皇帝,這個暫且不提。



北洋政府成立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末時國內的貨幣由各省自行鑄造,造成貨幣質量混亂不一。面對這種情況,北洋政府決定發行一種全國通用的貨幣。《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

在設計樣式時,袁世凱為了鞏固統治,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銀幣上,這就是袁大頭的由來。袁大頭髮行後,由於其質量有保障,很快就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成為當時社會的主要貨幣。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因為好用、社會認可度高啊,就像美元可以作為國際貨幣流通一樣,基本上國際貿易都是美元結算的,為什麼呢?因為美元信用度高,美元的背後是美國。



袁世凱有功有過,雖然是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但是如果沒有他,清政府不可能同意和平退位的;過的是袁世凱推翻了一個皇帝,但是自己又想做皇帝,這個暫且不提。



北洋政府成立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末時國內的貨幣由各省自行鑄造,造成貨幣質量混亂不一。面對這種情況,北洋政府決定發行一種全國通用的貨幣。《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

在設計樣式時,袁世凱為了鞏固統治,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銀幣上,這就是袁大頭的由來。袁大頭髮行後,由於其質量有保障,很快就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成為當時社會的主要貨幣。



當時的北洋政府收清朝留下的龍洋,重新鑄造成袁大頭,所以袁大頭髮行量很高。

海中岩haha
2019-06-12

袁大頭不是袁世凱當皇帝期間發行的,袁當總統期間就是流通貨幣了,這麼大個中國,7億枚袁大頭實在是不多。袁上臺後用銀幣流通是他最大的貢獻,一直有效,不受政權變更影響,在民國38年曆史裡,袁大頭一直是自由流通,不分領地的,就是日佔時期,也是一直有效的,嚴格的銀本位保證了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正常的流通,否則如果是紙幣,一個下臺前邊的錢不管用就太亂了。袁大頭1950年後強制退出流通被人民幣取代,政府穩定了紙幣也就穩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