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聽到好多練太極的人說陳氏不是太極?這是為什麼呢?是江湖恩怨嗎?
10 個回答

中國武術界太強調源流,本末。藉此標榜自身,而往往不是去順應時代的去發掘自身的使用價值。作為太極文化符號的武當反而很低調。鍾雲龍說太極拳不是某一種拳,而是一種拳法體系,貫徹這種體系的都是太極拳。什麼體系呢——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陰陽。強調陰陽變化和對立統一的拳就是太極拳。用大白話說強調剛與柔,虛與實,橫與直,順與逆,屈與申,進與退,上與下,內與外等等矛盾對立統一,特別強調在對立統一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矛盾之間變化的條件,並把這種變化條件用於指導健身,養生,防身,殺人的拳法都是太極拳。從這個意義上講,陳式太極為什麼不是太極拳?

關於說陳式不是太極拳的觀點,大致過程是

陳式稱太極拳法由世祖陳王廷所創,是太極發源地,楊吳武孫均源於陳式。這樣別派當然不高興,首先是陳家溝隔壁的趙堡,趙堡說我們太極源自武當由張三丰至王宗嶽再至蔣發傳拳,大圈套小圈才是太極正宗。楊式至今還有名家強調,楊露禪學的是陳家拳,陳家拳並不奉王宗嶽的理論,而是後輩雜糅易經,陰陽學說成為太極拳。而武吳孫相對低調。武家說我當年找楊家,楊家讓我找到陳青萍學的太極,至於陳青萍是陳家的嫡傳還是趙堡的女婿反正我都認。不可否認我對太極的貢獻就行了。吳孫也是我們一個在粘黏,一個在活步和開合功上的貢獻也是槓槓的。說一句和稀泥的話,太極拳是我國武術明清時期先輩智慧和體育結合的重要成果,民族的瑰寶。各家太極各有所長,為什麼不把精力放到更好的發掘健身,養生,防身價值,並把傳統的技術內容對陰陽變化的研究用於指導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搏擊運動呢?我覺得各派挖掘核心的價值不斷開拓創新的意義遠比互相拆臺說你不是太極或者我是你爺爺,我更悠久的意義要大很多吧。

雖然我只是個普通愛好者,也練過陳氏。但通過比較,所有派別的太極拳拳架的表現,都有一個特點,連綿不斷,含而不發,唯獨陳氏沒有,尤其是炮捶的表現形式更是和少林武術風格如出一轍!另外通過河南電視臺播放過的,陳氏選手參加推手比賽在訓練中利用組合健身器材來增加力量,這種練法和太極拳是相悖的!由此可證,楊露蟬當時所學,非今日之風格的太極拳!

說這話的人沒文化。如果說陳氏太極拳不是太極,天下就沒有太極拳。太極拳只是一個稱呼,陳氏太極拳在進京之前,被叫做綿拳。是楊祿禪進京以後,被帝師兼鴉片膏子翁同和看到以後,稱為太極拳。天下功夫,只要能把你的套路和招式演變成虛實相間,剛柔並濟的特點,都可以稱為太極拳。何必在乎招式呢?又何必在乎什麼陳氏楊氏吳氏呢?就像書法一樣,有很多體。

順便說一下,中國的傳統武術為什麼不能像柔道和跆拳道那樣登上大雅之堂,一直淪為街頭和公園的藝術,就是因為不少傳統武家們,思想很狹隘,缺乏眼光和文化。

我也習武,練武,當我不和武林屆來往。

《陳王廷不是太極拳創始人》

李師融 鄭月香

一、太極拳非陳王廷所創

《人民日報》 2000年12月15日體育版.在紀念鄧小平同志“太極拳好”題詞發表12週年刊發了一篇署名蒙一丁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專文。蒙一丁的專文認為,太極拳的哲理博大精深,是歷代先賢集體智慧凝成的結晶,決非陳王廷一人所能獨立完成。文中曰:“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於明末清初創太極拳之說,曾盛極一時。而王宗嶽拳譜公之於世之前,陳氏拳所有資料中,都未提及過太極拳字樣,更未提及過太極拳‘八法'的要領。由此可見,陳氏拳本非太極拳的判斷,乃事實無疑。從最近河南溫縣發現的資料證明,王宗嶽乃明萬曆年間山西太谷縣小王莊人,其師承有待進一步考證。河南溫縣趙堡鎮小留村人蔣發,曾隨王宗嶽學藝七年,藝成歸裡,代有傳人。可見,趙堡太極拳是王宗嶽太極拳的直接傳承”。我們認為蒙一丁先生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

太極拳非陳王廷所創,其史證如下:

1、約在1840年左右,陳長興授譜給楊祿禪,其中有一篇題為《明王宗嶽太極拳論》(參見楊澄甫著《大極拳體用全書》的附錄,1934年),說明陳長興根據前輩之傳,確認王宗嶽為明朝人,早於陳王廷。因此,從未對楊祿禪說過“陳王廷首創太極拳”,而是根據拳譜,尊張三丰、王宗嶽為祖師。楊氏之尊張三丰、王宗嶽,其來源即是遵陳長興的教導所致。

2、陳鑫在1917年完稿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其中的陳王廷傳文,記有“精太極拳”一語,無“創太極拳”之說。

3、1928—1931年,陳家溝廣大村民,據前輩的傳述,盛稱“蔣發是陳王廷之師”,“陳氏太極拳是蔣發所傳”。陳鑫為了給陳氏祖先爭光,誡村人不得再說此語。於八十歲時,留字於陳氏“文修堂”拳械抄本之中,文中曰:“要之,陳奏庭(即王廷)明時人,蔣把式(指蔣發)乾隆時人,何得妄為指說‘陳氏之拳傳於蔣氏’,此言大為背謬,且蔣氏實不稱與陳奏庭當老夫子。人不同時,道統之深又不如陳奏庭,何得胡言亂語,啟人疑惑。嗣後,決不可言‘陳氏拳傳於蔣氏’,吾所明辨,雖不能與陳氏爭光,亦不致敗先人宗幸。”此語說明陳鑫有宗族之私心,干擾廣大村民實事求是的傳述。1932年1月,唐豪赴陳家溝調查拳史,時陳鑫已逝,村人仍堅持前說,實事求是的對唐豪說“蔣為陳師”之語,唐豪在《太極拳研究》一書第148頁記有“陳 溝(?)堂本,附陳鑫筆記一則,謂蔣發乾隆人,其九世祖陳奏庭為康熙時人,誡村人不得再言蔣發為陳奏庭之師,予在陳溝時,見陳氏宗祠有遺像一幅,旁立持偃月刀者,村人云即蔣發,並雲蔣發為李際遇部將,果如村人所言,蔣為奏庭之師,合於畫像,陳鑫言蔣發為乾隆時人,反不合於畫像”。由此證實,村人所言“蔣發為陳王廷之師”符合史實。

4、陳長興之曾孫陳發科,也不信“陳王廷創拳說”。陳發科之弟子、北京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馮志強先生,於1996年在河北永年第三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上:有一段發言,原話說:“剛才.王海洲先生問我對源流問題的看法,現在向大家講—下我的看法。解放初,我在—次學拳後,問我的老師陳發科,關於陳王廷創拳的問題,陳發科老師說:‘誰創拳?連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引自王海洲、嚴翰秀著《杜元化〈太極拳正宗〉考析》,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頁)。此語也證實,陳王廷不是太極拳首創者。

5、陳發科的再傳弟子、陳照奎的高足馬虹先生,於1997年在《武當》雜誌當年第一期發表《試論道家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內有一段話:“張三丰為武當道士,著名的道教學者、文藝家。他精通儒、釋、道,主張三教合一。他在總結先賢前輩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練功體驗,創編了太極拳。他是太極拳發展的集大成者。”馬虹先生承認陳王廷陳鑫都是後繼者。

其實,陳王廷不過是蔣發授太極拳的學生。由於不是拜門弟子,沒有得到內功真傳,沒有獲得王宗嶽拳譜,拳技一般。到其三子一孫,已無法傳下。顧留馨在《太極拳術》(1982年)第358頁寫道:“從《陳氏家譜》可知,陳王廷三子一孫的拳藝一般。玄孫甲第則拳藝精到。但從此後繼無人。”陳式太極拳在乾隆年代的中興,第十二世以後的裔孫,高手輩出。如陳繼夏、陳公兆、陳秉旺(長興之父)等,皆因乾隆年代,王宗嶽拳譜和太極內功傳入陳溝之故。李亦畲據楊祿禪的透露,在《太極拳小序》中記有:“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嶽論詳且盡矣,後傳人河南陳家溝陳姓,神而明者,代不數人。”證明陳氏的高手,與王宗嶽拳譜的傳人有關。王宗嶽拳譜的傳入與太極內功的傳授,是不可分割的。王宗嶽拳譜(簡稱“玉譜”)是何人何時傳入陳溝,均有蛛絲馬跡可尋。據姜容樵於1930年著《太極拳講義》,公佈了陳長興之孫延熙於1900年左右在天津授拳時.與形意拳名家許佔鰲結成至交,贈予家傳的“王譜”.稱為“乾隆抄本”。說明“王譜”是在乾隆年間傳入陳溝的。據記載,乾隆時代,陳繼夏已經擁有“王譜”。一是陳長興之'王譜”,是陳繼夏授陳秉旺,再傳陳長興。二是汜水萇乃周(1724—1783年)乾隆時人,曾到陳溝與陳繼夏交流拳藝,結為兄弟,陳繼夏授萇以太極內功。在萇乃周的著作中.引用有王宗嶽名句,證明是從陳繼夏處摘出,別無他處可獲。陳繼夏的'王譜”來源,唯一渠道是當時趙堡太極拳第四代掌門陳敬柏(陳氏十二世孫。祖輩已遷至趙堡)的授予。在祕傳時代,別無其他途徑可獲'王譜”和太極內功的。因此可以斷定,陳家溝自十二世以後太極拳的中興,是趙堡陳敬柏所傳,與陳王廷無關。

二、陳王廷創太極之剖析

1、所謂“創拳”證據:一是用陳森的批註“陳氏拳手刀槍之創始人也”。二是用陳鑫託名為陳王廷編的《長短句》,其中有云:“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唐豪利用“陳氏拳創始人”和“悶來時造拳”兩句為據,並認為陳長興是太極拳名家,故“陳氏拳”就是太極拳,陳王廷就是太極拳創始人。這些邏輯是混亂的。“陳氏拳”主要是炮捶。陳長興的太極拳是尊張三丰、王宗嶽為祖師,不承認陳王廷創太極拳;唐豪根本不考證陳長興的太極拳為何人所傳,主觀定論。陳王廷所學的太極拳(蔣發所傳)只是皮毛,無法傳至其三子一孫,已中斷兩代人。乾隆時陳氏的太極名師輩出,必另有高人傳授,否則,不可能自發成才。拳訣有云:“入門引路須口授”。沒有名師傳授,陳溝的後世就沒有太極拳。陳長興之拳,溯其源是趙堡第四代掌門陳敬柏所授。唐、顧把陳敬柏劃為陳家溝的傳人,移花接木,把功績記在陳王廷名下,純屬欺世之誤談。

2、偽造“原始拳譜”:唐、顧二人從陳氏的“兩儀堂”拳械譜抄本上,找出一首沒有署名的《拳經總歌》,實為陳溝前人抄引戚繼光拳經中的有關歌訣參考應用,根本不是陳王廷的作品。陳鑫在《陳氏家乘·陳王廷傳》中記有:“公際亂世,掃蕩群氛,不可勝記,然皆散亡,只遺《長短句》一首。”證明陳王廷沒有《拳經總歌》之作。顧留馨說“唐豪考定為陳王廷原著”,並歪曲原意,說此歌是陳王廷首創推手之原始拳譜,並將蔣發口授的《打手歌》掠奪為陳王廷之創作。謊說王宗嶽傳下的六句《打手歌》是修訂陳王廷的四句《打手歌》而成,顛倒是非。

現經檢驗,予家傳的“王譜”.稱為“乾隆抄本”。說明“王譜”是在乾隆年間傳入陳溝的。據記載,乾隆時代,陳繼夏已經擁有“王譜”。一是陳長興之'王譜”,是陳繼夏授陳秉旺,再傳陳長興。二是汜水萇乃周(1724—1783年)乾隆時人,曾到陳溝與陳繼夏交流拳藝,結為兄弟,陳繼夏授萇以太極內功。在萇乃周的著作中.引用有王宗嶽名句,證明是從陳繼夏處摘出,別無他處可獲。陳繼夏的'王譜”來源,唯一渠道是當時趙堡太極拳第四代掌門陳敬柏(陳氏十二世孫。祖輩已遷至趙堡)的授予。在祕傳時代,別無其他途徑可獲'王譜”和太極內功的。因此可以斷定,陳家溝自十二世以後太極拳的中興,是趙堡陳敬柏所傳,與陳王廷無關。

二、陳王廷創太極之剖析

1、所謂“創拳”證據:一是用陳森的批註“陳氏拳手刀槍之創始人也”。二是用陳鑫託名為陳王廷編的《長短句》,其中有云:“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唐豪利用“陳氏拳創始人”和“悶來時造拳”兩句為據,並認為陳長興是太極拳名家,故“陳氏拳”就是太極拳,陳王廷就是太極拳創始人。這些邏輯是混亂的。“陳氏拳”主要是炮捶。陳長興的太極拳是尊張三丰、王宗嶽為祖師,不承認陳王廷創太極拳;唐豪根本不考證陳長興的太極拳為何人所傳,主觀定論。陳王廷所學的太極拳(蔣發所傳)只是皮毛,無法傳至其三子一孫,已中斷兩代人。乾隆時陳氏的太極名師輩出,必另有高人傳授,否則,不可能自發成才。拳訣有云:“入門引路須口授”。沒有名師傳授,陳溝的後世就沒有太極拳。陳長興之拳,溯其源是趙堡第四代掌門陳敬柏所授。唐、顧把陳敬柏劃為陳家溝的傳人,移花接木,把功績記在陳王廷名下,純屬欺世之誤談。

2、偽造“原始拳譜”:唐、顧二人從陳氏的“兩儀堂”拳械譜抄本上,找出一首沒有署名的《拳經總歌》,實為陳溝前人抄引戚繼光拳經中的有關歌訣參考應用,根本不是陳王廷的作品。陳鑫在《陳氏家乘·陳王廷傳》中記有:“公際亂世,掃蕩群氛,不可勝記,然皆散亡,只遺《長短句》一首。”證明陳王廷沒有《拳經總歌》之作。顧留馨說“唐豪考定為陳王廷原著”,並歪曲原意,說此歌是陳王廷首創推手之原始拳譜,並將蔣發口授的《打手歌》掠奪為陳王廷之創作。謊說王宗嶽傳下的六句《打手歌》是修訂陳王廷的四句《打手歌》而成,顛倒是非。

現經檢驗,此說純屬虛構。陳式太極拳的三部代表作,都沒有引用過《拳經總歌》的一句話。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沒有引用。沈家禎、顧留馨合著的《陳式太極拳》在拳理部分,即“八大特點”,每一特點都引出四句拳譜為依據,這些依據多是王宗嶽的名句,少量是陳鑫語錄,沒有《拳經總歌》的片言隻語。該書所附的《陳氏拳譜》,也沒有收錄《拳經總歌》。1977年,陳正雷著《中國陳氏太極》是第三代的代表作,其中技擊理論部分,即22—25頁論述推手的理論,全部引用王宗嶽《太極拳論》的名句,無一句是《拳經總歌》的言語。書中的附錄《陳氏太極拳論》也沒有收錄《拳經總歌》入內。原因是該歌為戚繼光的拳經,沒有太極拳的拳理,無法應用,只能包裝。

三、陳王廷只創了陳式太極拳

蒙一丁的分析很中肯,“陳氏拳”更未提及過太極拳“八法”的要領。唐、顧的依據,則據陳溝的炮捶大量吸取了戚繼光拳經32勢的名目,但沒有“八門五步”的要領。因此,唐、顧所指的“創拳”,充其量是“創炮捶”而已,不是創太極拳。炮捶沒有延年益壽的宗旨,沒有“八門五步”的要領,沒有以靜制動、以弱勝強的技法,根本不是太極拳。

太極拳的明代拳史證明,不僅山西王宗嶽在明嘉靖到萬曆年間,得張三丰“十三勢”的真傳,而在嘉靖年間,安徽人宋遠橋偕張松溪等七人上武當山,也學了“十三勢”,宋遠橋留下可靠的記述。其拳法在家族內祕傳,至民國初,有宋書銘是其十七代傳人,推手功夫甚精,許禹生、吳鑑泉等名家均負於宋氏,足證明明代早有“十三勢”流傳,陳王廷不是什麼“首創者”。

據徐震著《太極拳考信錄》中所載.1934年向陳子明借抄的《陳氏拳械譜》(文修堂、兩儀堂抄本)所載,內容如下:徐震說:“文修堂抄本,可能是較早的家藏拳譜,主要是炮捶的名目。有頭套捶拳架、四套捶拳架、五套捶勢及‘二套捶、三套捶已失傳’一語,及二套炮捶十五紅炮走拳一套。唯獨沒有‘太極拳’及‘十三勢’。兩儀堂本的內容有:頭套十三勢拳歌、二套炮捶十五紅炮走拳、三套拳、四套拳、五套拳。在五套之外,另有一套‘太極拳’。下注‘太極拳一名頭拳,一名十三勢。即十三折,亦即十三摺也。’其內容與頭套十三勢拳歌相似。”

對照《陳氏拳械譜》可知,唐、顧所說的太極拳五路就是陳溝的炮捶1—5套.所謂“長拳”,就是一百零八勢拳一套,是陳溝沒有人學過的拳架名目,根本不是太極拳。所謂“炮捶—路”,就是“二套炮捶十五紅炮走拳”一套。

陳溝的五套炮捶,只有頭套捶改造為“太極拳”徐震根據其師郝月如的鑑定,認為這套太極拳是“王宗嶽”審定的。(本文注:徐震誤信唐豪謊言,把王宗嶽錯為清乾隆人。實則王宗嶽已於明萬曆年去世。指導陳王廷改造此拳者,應是久居陳王廷家的蔣發,故村人歷代盛稱蔣發為陳王廷之師。)

其餘的四套炮捶,二三套已失傳,四五套僅存譜,無人習練。唐豪在1932年著《太極拳之根源》中承認:“這五套勢法大同小異,村人只習頭套,餘僅存譜。”

一百單八勢拳,也即山西洪洞流傳的通背拳,本非太極拳。因其套路長了,唐豪把它叫做“長拳”,可以冒充明代的“十三勢”,又名長拳。在陳家溝只存拳譜,無人習練。

唐豪在《太極拳研究》第135頁記有:“陳長興,生於1771年,卒於1853年。不獨其弟子楊福魁未學長拳,其子耕耘,其孫延熙,曾孫發科,俱未學過長拳,此餘斷長拳在陳長興時已不傳之證也,與長興同輩之陳有本,不獨其弟子陳清平未學長拳,其侄仲牲、季牲及仲牲之子陳鑫,俱未學長拳。此餘斷,長拳在陳有本時,已不傳的證也。”陳家溝既無人習練此拳,當然是傳抄外地的拳架,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是陳王廷之創造。

1936年,山西省洪洞縣榮儀堂石印樊大魁編著的《忠義拳圖稿本》,其拳勢圖及名稱、歌訣都與陳家溝的一百零八勢完全相同。樊大魁在該書序中說:“此拳乃河南郭永福所傳”,“郭在少林寺曾受藝”,“郭於乾隆年間保鏢來洪,在洪羈留多年,傳藝於賀家莊賀懷璧”。

從這些源流看,郭永福學藝於少林寺,少林寺不出太極拳,通背拳也不是太極拳,與陳王廷是掛不上鉤的。實際上,應是陳溝後人抄引郭永福的拳式名目、歌訣而已。

唐豪在1932年時,只不過是學六合拳的人,是太極拳的門外漢,看不懂王宗嶽的拳譜。武禹襄抄傳的王宗嶽拳譜中說:“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此語表明,“十三勢”和“長拳”都是一個拳,兩個名稱,不是兩套拳。唐豪說:“太極拳有二套,一套叫長拳,其勢法特別多,故王宗嶽在述原拳經中說:‘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已失傳,譜尚存。一套叫‘十三勢,,十三勢又分頭、二、三、四;五套……村人只習頭套,餘僅存譜。”由此可見,唐豪不懂拳譜,把“長拳”和“十三勢”分裂為二,以假亂真。

明代之“十三勢”是棚、捋、擠、按、採、例、肘、靠的“八門”,和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的“五步”之名稱。陳溝的“十三勢”,即十三折,亦即十三摺,意為長套路中分為十三段而已,根本不是“八門”“五步”的正宗太極拳。

古之長拳是沒有套路的,蔣發在《八五十三勢長拳解》中解釋:“一拳一式,用成之後合之為長;滔滔不斷,周而復始,所以名長拳也。萬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於滑拳者。”唐豪所稱之長拳,是有一百零八式的長套路,沒有“八門五步”的技法,實是冒牌的“長拳”。

據以上分析,陳王廷的事蹟,只是在蔣髮指導下,將頭套炮捶改造為陳式太極拳一路的雛型,其餘什麼也沒有。勉強可認為是“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絕不是中國的太極拳創始人。

《武當》2002.12期

這仍是利益問題,隨著大家對陳式太極的瞭解,大家逐步才認識到原來太極也可以運用於實戰,而不是之前的太極操,學習陳式太極的就越來越多,於是就詆譭誹謗,殊不知楊露禪拜師於陳家溝,楊又傳吳,吳又傳孫,等。還有那個蔣發一個僕從,類似於周倉的人物

學太極拳要知道太極拳的由來,由來要有史記錄科學依據,張三丰就是是傳說,陳家溝有歷史記載。陳式太極拳不是太極拳就沒有什麼太極了,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是柔為主,二路以鋼為主柔次,太極原理一致。 // @馬死得快: 沒聽說過這全說法,其他的太極都是陳氏太極演變和發展出來的。如果連陳氏太極都不是太極,那豈不是沒有太極了?

說這些話的人是不負責任的。太極拳初始是陳氏創立的。後來很多太極門派的最始源頭正是陳氏太極。現在的人反而說陳氏不是太極。真是欺師滅祖,人要是這樣不要臉,踩著人家的肩膀前行。還要踩著人家的名望罵人家。品行惡劣之極。沒有良知。過河拆橋。得了好處還賣乖。不管後來的太極有所變通。也不能欺師滅祖啊!人卑鄙如此就沒什麼意義?不要理他們就是了。

太極拳作為技擊發勁也是需要的,只是各家太極拳拳架不同而已。其實早期的太極於導引行氣打通四肢百脈為主,主要聚氣蓄勁為目的,也就是練內功,或者為了煉道築基,沒有技擊招式。爭論不休沒有益,自身功夫如何自己知道,欺騙別人其實欺騙的是自己…☺☺☺

太極拳的創始人是周伯通,其創造了左右互搏拳法,如陰陽相生相剋。後來有融合了九陰真經的功夫,之後會左右互搏的郭靖,小龍女都聯繫過九陰真經。說明是來自於道教思想的功法。周伯通創太極拳,傳太極拳心法。拳法成熟於郭靖,一手剛猛的降龍掌,一手縹緲的空明拳,完全符合太極原理,而且經小龍女的左右互搏劍法的發展,太極拳發展出了太極劍。楊過總結後總結了拳法精髓,簡單易學,傳授了張三丰定名太極拳。以上事蹟見於流傳廣泛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很簡單,扯虎皮做大旗!中國人的傳統做法,李世民說自己是老子之後,劉邦說他是他媽和白龍交配而生。。。這些說法只是想說明自己地位尊貴而已!太極拳的習練者也落入俗套!

如果說太極拳是農民所創,很沒面子,為文人儒士所輕!但是如果說是半人半仙的張三峰所創,就很有面子!

其實到底是誰創的,可能誰也無法說服誰,但是有兩個傳承是清晰的,是誰也無法否認的,那就是楊露禪學自陳長興,武禹襄學自陳清萍(是陳家溝入贅到趙堡的,比陳長興小11歲,故陳長興不可能跟他學的太極拳)。至於後來的吳,孫,更是非常清楚,來自這兩系!

按照我們傳統的習俗,們都應該是陳式的後輩。的確,陳式太極拳以前不叫太極拳,太極拳是後來命名的,但是,兒子孫子成名成家後,就不認爺爺。這是說不過去的!

現在經常討論,誰厲害,誰不厲害,其實都是打嘴仗,誰也不敢去找別人比試,但是陳式還是在努力讓其弟子走上擂臺,儘管水平還算不上一流,但是最起碼為中國傳統武術開了個好頭!可能風頭過盛,樹大招風,所以被各派噴的最多,也否定最多!

但有一點,陳式太極拳推手都是實打實的,沒有什麼凌空勁,隔山打牛之類的騙人玩意!敢和陳式太極拳玩散手,摔的各派太極拳傳人基本沒有!大部分還停留在喂手,試勁的階段。

雖說功夫不行,但噴人絕對一絕!謾罵,詛咒,口臭至極!話語難聽至極!真不知道,整天談武德的他們德在哪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