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近10年來,再無像張賢亮、陳忠實、路遙這樣優秀的作家和文學作品了?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哈斯巴根650
2019-04-27

我認為文學有她的時代性,同時她也是回顧和總結的藝術,更是體驗的藝術。比如開國文學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作品當年都很受歡迎。而這兩部長篇的作者都曾在解放前在不同的戰線上為新中國的誕生流過血,流過汗,親身經歷了改天換地的激情歲月,建國後從口頭講故事改成拿起筆來寫出了這兩部群眾喜愛的文學作品。建國後自五十年末到文革發生後有一批文藝工作者被打成了右派或反革命分子,等到打倒了“四人幫”,這些文藝工作者中就出現了好多優秀的作者,寫出了好多優秀的作品。倍受群眾歡迎。如果這些作品的作者在哪沉思的歷史天空中沒有親身經歷不堪回首的歲月,永遠也寫不出來哪麼倍受群眾歡迎的好作品。如果史鐵生當年沒有去延安插隊也寫不出哪“遙遠的清平灣”。自改革以來人們都奔向掙錢發財,急功近利,似乎文學完全沉默了。以我看來不這麼認為當真正的文學從錯誤的意識形態醒來的時候,也是迎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文藝復興時期。我相信一定會出現一批優秀的作者和優秀的作品問世。這就是文藝的輪迴。

Rfvhytrfjiifefmvxsr
2019-04-28

先看看張賢亮,陳忠實,路遙的身世,再看看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身世。張賢亮坐牢加勞改二十多年,陳忠實,路遙多年遊走於城鄉結合部,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和《鋼鐵是怎樣煉成》,分別是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體小說。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已重病纏身,他自知治癒無望,躲在深山裡,以幹饃香菸為伴,和生命賽跑,完成了第三部不久,他生命的火花嘎然而止。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已經渾身戰傷,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在友人的幫助下,學習盲文,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以超強的意志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深入生活,忠實於生活是作家安身立命之本 ,上述五位作家何止是深入生活?他們本身就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沉浮,他們本身就是生活的見證者!某位哲人說過:“苦難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硎石”,苦難造就了作家堅韌的品格,區別於常人的是他們更是生活中忠實的記錄者。張賢亮先生如果沒有二十餘年的煉獄生活,他斷斷寫不出《綠化樹》這部名篇。陳忠實先生書寫一個民族的祕史,其宏大的篇章,曲折的情節,沒有嘔心瀝血的打磨,沒有敢為人先的文學探索,可能就胎死腹中。路遙先生的鴻篇鉅製感動和激勵著億萬讀者。三位先生的共同特點是執著的熱愛文學事業,感受和撲捉生活的真實,同時苦難的生活際遇讓他們能夠從更高的起點提升主題,使作品充滿著強烈的關照眾生的人文情懷。

不跟風,不媚俗,走自己的路,是三位大家的又一特點。文學創作中的現實主義面臨商業文學,媚俗文學的屢次衝擊,如何操守?全憑自己的信念。文學創作當屬上層建築的一個分支,作家靠高高在上的採風,蜻蜓點水式的體驗生活,僅僅是皮毛。沒有同呼吸,共命運,沒有感同身受,自然作品就沒有深度。當下,人群熙熙,皆為利來,人群攘攘,皆為利往,一切向錢看,何談振聾發聵的文學作品問世?

草堂根主
2019-04-27

我想他說的十年還是少了些,或者說幾十年內吧,任何藝術都是時代的產物,緊隨時代的作品會在人們心靈中留下烙印,那個時代雖然百廢待新,人們生活清貧,但是那是個輝煌的時代,無與倫比的時代,人民之間是同志,官民之間是魚水情深,基層乾的熱火朝天人們心裡想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明天,醫院是真正的救死扶傷,政府是為人服務,全國上下一派興榮,社會建康了,人民也健康,故事也精彩了,而如今貪腐以成氣侯,會民觀念也複雜了,不是沒有作家了,而是這個作家該寫什麼?歐歌,人民嗎?人心叵測世風日下,歐歌教師嗎,男盜女娼追名利,叫獸磚假胡眾取譽復旦投毒,北大弒母撞死路人還逃逸,當官的更不能描述了,嘻哈被藝術了,整個社會都無聊了,傻傻的笑笑吧。孩子們在啃老,整個社會不是在啃老嗎,有多少有營養的東西給我們的下一代呢讓他們有能力,有體力,有文化屹立不敗呢?這僅是一個農夫的嘮叨,希望不要錯從口出。

中华新诗经
2019-04-27

其實不要怪現在的年輕人了,浮躁也好,功力也好,我覺得沒有那樣的優秀作品也很正常。試想,像路遙那樣寫出過優秀的中篇小說《人生》的知名作家,當年嘔心瀝血寫出《平凡的世界》以後,還沒有出版社肯給他發表,若不是那位獨具慧眼的年輕女編輯,他的心血幾乎付之一炬了!想想後怕,那樣不僅路遙死不瞑目,現在的讀者也就不會有眼福飽覽他的大作了!就是說你下那麼大本錢,寫出來的可能是一堆廢紙!誰還肯這樣努力?!何況不一定有物質保障,吃穿住行那個不需要錢?誰無緣無故的供給你?如果沒有人支持,很難靜下心來搞創作!就說梵高,如果不是他的心有靈犀並深深的理解他愛戴他的弟弟的一如既往的支持,也不會有那麼天才的繪畫出來!幸而我只是一個有詩詞天賦的人,如果去弄長篇小說,更加死無葬身之地!

沙漠雨
2019-04-26

讀書和吃飯一樣,也有個口味問題,有人喜歡甜,有人喜歡辣,有人喜歡大餐,有人喜歡風味小吃。但有一點,好吃的東西,無論誰都喜歡吃。

也許是一代人與一代人的文化口味不同,我總覺得當今的作者和作品遠不如八十年代作者的作品。那時的作品讀起來感到就是生活,真實而又感人,現在的小說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小說,而不是生活。

張賢亮、路遙、陳忠實的作品感動了整整一代人,也打動、震撼了一代人的心。張賢亮的《綠化樹》《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信任》等作品至今讓人愛不釋手。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脫離生活的藝術作品,寫的再好,也不討好。著名作家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創作談《幾回迴夢裡回延安》有這麼一段話:多數人的歷史都是由散碎、平淡的生活組成,硬要編派成個萬轉千回、玲瓏剔透的故事,只會與多數人疏遠;解解悶兒可以,誰又會由之聯想到自己平淡無奇的經歷呢?誰又會總樂得為他人的巧事而勞神呢?藝術的美感在於聯想,如果使讀者聯想起自己的生活,並以此去補充作品,倒使作者佔了便宜。這些說道一點都不新,只是我用了好些年才悟到。

今天的作者如果能讀讀這段文字,能悟出史鐵生同樣的道理,我認為定能寫出任何時代人都喜歡的膾炙人口、流傳久遠的作品。


為什麼有人說近10年來,再無像張賢亮、陳忠實、路遙這樣優秀的作家和文學作品了?你怎麼看?
為什麼有人說近10年來,再無像張賢亮、陳忠實、路遙這樣優秀的作家和文學作品了?你怎麼看?
為什麼有人說近10年來,再無像張賢亮、陳忠實、路遙這樣優秀的作家和文學作品了?你怎麼看?
润物细无声的爱
2019-04-25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使一句空",現代作家願意坐"冷板凳"的不多,"三句兩年得,一吟雙流淚",也不會為寫句詩推敲兩年。現在流行"快餐文化",雖然味道好,基本上都是垃圾作品。

好的作家一定深入生活融入生活體驗生活必須接地氣。如同好的花只有紮根上壤才能開得豔麗無比。

作家一定要勤苦具有社會擔當不媚俗不曲膝要有自己傲骨,不做"牆頭草"東風向東西風向西。

作家一定要有高尚情懷不被世俗打擾,在喧囂中尋找寧靜,在汙濁中尋求淨土。不為金錢寫作不為"五斗米折腰"寫作是一生最高貴的事業為之奮鬥終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安逸環境中很難寫出偉大作品,"天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餓其體膚",好的作品都是作家經歷苦痛掙扎煉獄般的洗禮才能寫出偉大作品,如司馬遷經歷宮刑之恥發憤而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史記》;曹雪芹窮困潦倒而寫出中國小說之珠峰《紅樓夢》,用血淚鑄成不朽之作"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功苦不尋常"。

現代作家喜歡跟風,你寫盜墓筆記,我也寫盜墓札記;你寫明朝哪些事,我寫今朝哪些事。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誰抄得好"你寫的好我就抄你的,作文字搬運工一字標點都不改。抄的人比原作者還出名。郭小四巜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圈裡圈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襲《桃花債》。有的抄襲者雖然敗訴賠錢但拒絕道歉。

作家炒作成風,互相吹捧。為了贏得市場卻了丟了作家的靈魂。好的作品要經過時間考驗像唐詩宋詞經過幾千年的沉澱依然具有勃勃生命力。有的作家動不動冠幾十個頭銜噱頭大於實際"拉大旗作虎皮"忽悠讀者。許多不是作家的作家開始簽名售書。

作家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但是要有高貴的靈魂要有一顆晶瑩的心不可沾染銅臭之味。有的兒童作家跑到學校以演講為名簽名售書,與學校領導勾結一起購書成硬性指標大歉小孩子的錢。

好作品從來不粉飾太平要寫出社會的痛點與人民同命運共呼吸,從來掩蓋迴避社會尖銳問題尋找普世價值。

赤鱼追波
2019-04-27

這些年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從根本上來講,是價值觀發生了顛覆,無論是對未來還是對歷史,對金錢,對人性,對組織,對個人,對傳統,對正義……

這些年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了,在大的逆流中,各種枝蔓衍生繁複,複雜了我們的思考和判斷體系。

在經濟建設為主的大纛下,人們的關注和社會熱點和過去的完全不一樣了。

紙媒也西山日下了。

過去的作家們他們以托爾斯泰,雨果等為榜樣,能守住清貧,能推善敲,立誓寫出鴻篇鉅製,再不濟也要語不驚人死不休。

過去的讀者那更是不比今天的追星女孩們差,什麼四大名著,各種世界名著,前蘇的各種詩書,各類所謂禁書,手抄本等等通通都是獵讀對象,而新書也是不在話下,記得當年十月雜誌發行是排隊買書的,還有什麼人民文學了,崑崙啦,中篇小說啦……

今天的發審恐怕也是和過去不一樣了,說錯了還可以矢口否認,如果寫錯了,那可就是白紙黑字,等著你的是什麼呢?

很多去過世界多國的的人說,很多老的發達國家以及前蘇的國家的人還是非常喜歡閱讀的,是因為他們的教育和傳統,以及他們國家對藝術對思考的態度,他們不敢扼殺思想。

說到傳統,我覺得我們之所以敢說是文明古國,至少有一點,那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我們的傳統,而今天孝順的我們卻忘了這個被批判了好幾十年的觀念。

觀念陳舊了,沒有時間了,紙媒過時了,作家浮躁了,熱點變化太快了,不敢多寫了……

這也許就是今天饋局的表面理由罷。

user3069347184177
2019-04-27

這些作家吃糠咽菜、生離死別五十年,才會有驚世作品!

zhangyongchao3488
2019-04-25

中國文學創作的體制很不合理,搞文學要有大量投入,而所得稿酬少得可憐,優秀的人才靠這個連最起碼的飯錢也掙不到,誰還有精力全身心做。可以說,應該在現在的基礎上增加到十倍,才是一個合理的稿費值。這種情況延續會導致抄襲造假成風,根本出不來好的原創作品,靠那些體制內的人東拼西湊完事拉到。

user3513741117489
2019-04-27

現在的出版社是純盈利機構,它們只認當紅的幾個作家的作品,沒有“名"的人寫出再好的作品也只能自費印刷。我認識一位著名作家,己經是省作協主席了,他說連他的小說都要自費出版。文學走了下坡路也是不爭的事實,一是作家心浮不肯再下功夫寫作,二是讀者心浮,每人一部手機還看不過來呢,誰還看小說。話又說回來,真有好作品出現人們還是想看的,但誰能寫出來?誰又敢無所忌憚地寫人性真實與社會的真實?真文學早死了,濫文學就是廢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