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7 個回答
会心育儿成长
2019-04-15

小孩子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確實是很讓家長擔心的。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敏感期,客觀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天性,對娃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正當時。

就像《媽媽是超人》中的一個情境——音樂課上,第一個女孩開朗大方地進行了家庭自我介紹。賈靜雯的女兒咘咘卻害怕上臺,媽媽再三鼓勵,孩子也不願去唱新學的自我介紹歌。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在這種時候,家長通常會因為孩子不主動、不大方、不合群而感覺到焦慮甚至丟人。但賈靜雯沒有強求,在第四次嘗試時放棄了自我介紹歌,選了一首咘咘非常熟悉的歌,將孩子輕輕摟在懷裡唱了起來。而咘咘也終於開口和媽媽一起唱了起來。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對此,賈靜雯說:"咘咘不是一個外向求表現的孩子,她是觀察型的孩子,需要鼓勵,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她就不願意去做,我不能強迫她,那樣會破壞她的好奇心和動力。"

客觀看待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

賈靜雯說的觀察型寶寶(害羞型),就是性格敏感細膩、對外界的環境變化感覺敏銳、觀察細緻,也許在家裡嘰嘰喳喳,但在外面對陌生人很警惕,行動卻比較謹慎,不願意做沒有準備好的事情,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需求。

因此,對於觀察型的孩子,自然不會主動的去和陌生的小朋友玩。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熱情大方、人情練達。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為社交達人。一個喜歡低調行事的孩子,在他覺得熟悉、安全和溫暖的環境中,也會逐漸打開,交到好友。而且一個熱情型寶貝的媽媽,可能在皮小子雞飛狗跳地闖禍時,很羨慕觀察型孩子的方法得當與聰慧乖巧呢。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天使,有自己的個性,每種個性也有自身的優缺點。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個性也會不斷地變化與發展。需要我們家長掌握基本的規律,並推動孩子們的成長。

比如,兒科專家和心理學家通過對近千名嬰兒做出跟蹤調查,從睡眠、飲食、運動能力、對陌生人或事物的反應力、適應能力、情緒的積極與消極等諸多方面做出評估,發現寶寶性格大致可以分為害羞型、溫和型、熱情型、探索型(分別對應傳統性格類型的抑鬱質、粘液質、多血質、膽汁質)。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具體瞭解一下。

用適合的方法進行引導孩子

所以,對於觀察型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太咄咄逼人,給孩子貼上膽小、不合群、甚至沒出息的標籤,那樣會加重孩子的畏難心理,造成孩子的不自信。相反,父母應該與她一起觀察她周圍的事,而不是強迫她進入環境。這樣文靜乖巧的孩子,也會有很多人喜愛和羨慕呢!

我們舉幾個生活中,“觀察型寶寶”經常遇見的例子:

1、當孩子開始到樓下晒太陽、學會走路,去遊樂場……與其他孩子開始有各玩各的社交,一開始可能會出現“我的孩子,都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去遊樂場也只是粘著家長,在旁邊看這別的孩子玩。

”其實,孩子只是出於陌生的環境感到很不適,在進行觀察和判斷,當他確認自己掌握了,覺得自身安全了,就會參與其中了。這需要爸爸媽媽多帶他到這樣的環境,用更多的接納,去耐心的陪伴,孩子也會逐步的適應和放開自己。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2、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和小朋友有了越來越多的互動。有的家長會憂慮:“我家孩子,不跟別的小朋友拉手,別的小朋友拉他的手,他就推或者躲。”其實,孩子可能是不習慣和陌生人肢體接觸,或者對自己身體的界限有清晰的認識。當別人沒有被允許就觸碰他的時候,他會覺得不高興,他只是在維護自己,而非表達不友好。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關注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的培養,孩子可能不太懂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發起社交,如何和其他小朋友日常交流,他需要更多的觀察機會,需要你和幼兒園老師的幫助。

對此,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就標準清晰,可操作性強,家校同時適用,以“願意與人交往”為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發展程度不同: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3、更多的焦慮,可能出現在幼兒園中班和大班,孩子主見越來越大,出現了人際關係的衝突時。很多家長會憂慮:“我家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了/打架了……”對此,要和班級老師、其他的家長和小朋友進行更多的交流: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總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煙火。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只是一個暫時的階段:

可以通過尋求老師和班級“熱情型”寶寶多多溝通,在團體互動性遊戲中,增加“觀察型”寶寶的參與度;

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故事,和孩子一起談一談什麼樣的行為受歡迎;

可以通過肯定他主動的嘗試加入同伴遊戲的行為,分享玩具、圖書的舉動,即時肯定,讓孩子感到高興和滿足;

可以通過對於爭搶玩具、打架等不友好行為的探討,比如“如果你是那個小朋友,你有什麼感受?”來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

在每天的育兒路上,我們都會有太多的感想、困惑和驕傲。希望有緣一路同行,歡迎點贊與關注我@會心育兒成長 ——左手自由右手萌娃的80後講師,北大碩士,開啟會心育兒之旅。

黄黄妈妈育儿
2019-04-16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在交往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擁有自己的同伴,只是他可能不知道怎麼去交朋友,這時候需要我們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

我的孩子非常喜歡結交朋友,回想她的成長過程,我覺得有幾下幾點建議可以供您參考:

一、從小就要多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

從孩子嬰兒時期開始,我就經常帶孩子在小區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就算小的時候孩子不會說話,但是也會有肢體上的互動,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會收穫屬於他們的那份快樂。

就算是孩子長大了,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主動交朋友也沒關係。他總會遇到一些性格活潑開朗、喜歡交朋友的孩子,和那些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肯定會受到影響,慢慢被他們感染,願意和他們交朋友。所以,建議您的孩子可以多和一些活潑開朗、喜歡主動交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耍。

家長也可以約其他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們一起出外遊玩。相信這樣的次數多了,孩子會慢慢變得開朗起來,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的。

二、主動讓位給孩子,把一些與陌生人溝通的事交給孩子來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膽量。

我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我經常會把她推在前面。比如:去公園裡玩遊樂設施,我會讓她自己去買票,自己去和叔叔阿姨溝通。大一些以後,買東西我會讓她自己去付款,後來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她經常自己去還價,叔叔阿姨見她可愛,有時就會少收一兩塊錢。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的膽量得到了鍛鍊,敢於和陌生人去溝通和交流,因為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她感覺非常愉悅,慢慢孩子就會願意與人溝通。

我的孩子非常喜歡與人溝通,無論是婆婆爺爺、還是叔叔阿姨、小朋友,她都是主動去溝通的那個人。

第三、家長要營造一個溫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圍,尊重孩子,順其自然,不要逼迫他們去交朋友。

成長在一個溫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會讓一個孩子不害怕與人溝通,他們知道並相信與別人溝通是安全的,所以他們願意敞開心靈。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暖而有愛的家,讓孩子們覺得非常安全,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

另外,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就算孩子一時還是不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要逼迫他們。

我們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們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就好了,給他們一些時間慢慢去學會交朋友。

家長們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他們不愛交朋友之類的話,這樣的話說多了,就會給孩子貼上一個不愛交朋友的標籤,讓他們更加不願意改變。

給孩子一個溫暖而有愛的家,尊重孩子,順其自然,幫助孩子,信任孩子,有空多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相信您的孩子會慢慢交上好朋友。

香港现代教育
2019-04-19

四歲的孩子正常情況來說是可以和小朋友玩到一起的,小朋友都有他們的世界和話語,很容易就玩到一起了。當然,孩子這個年齡段不會和別人打交道也是有的,家長不用太過著急。針對像這樣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適當地幫助他與小朋友打交道。我這裡簡單的介紹幾個方法:

第一,邀請別的孩子到自己家裡玩。

在孩子不同年齡,家長的具體做法是有所區別的。比如,孩子一兩歲,通常適合邀請一個小朋友,年齡小的孩子,和一個小朋友玩比和多個小朋友一起玩要容易。孩子三四歲的話,就可以同時邀請幾個小朋友一起來玩。同時,如果父母能安排一些適合多個小朋友的活動,效果就會更好,譬如畫畫、過家家等。

在這樣的遊戲裡,每個小朋友都會有一個角色,有利於他們融入。此外,家長提供給孩子的玩具的種類和數量要恰當,玩具的數量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因為玩具的數量會影響孩子互動的方式。玩具太多,孩子們就會各自去玩自己最感興趣的玩具;玩具數量太少,那就會引起孩子之間爭搶,不能產生合作。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第二,在孩子進行社交活動時,家長適當地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

家長可以做“介紹人”,引領孩子進入互動,如果孩子比較內向,或者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開始交往,父母可以幫助搭橋。比如,兩個小朋友在玩醫生和病人的遊戲時,媽媽可以教一個沒加入進去的孩子:“你願意做一個新病人嗎?”然後跟扮醫生的孩子說:“你今天很忙啊,又來了一個新病人。問問他哪裡不舒服?”這樣,就把這個孩子介紹到活動裡了。

第三,家長也可以做“推動者”,幫孩子維持互動。

有的孩子不太會表達自己,或者話不是很多,不能和小夥伴你來我往,把對話進行下去,那就需要父母參與其中,鼓勵其他孩子和這個圈外者對話或遊戲。比如,幾個孩子在一起談論自己喜歡的電影。一個小朋友說:“昨天爸爸帶我去看《玩具總動員》了。”這個時候孩子爸爸就可以接上話茬說:“真巧,我們昨天也去看了。兒子,你不是最喜歡其中的一段嗎?你講給他們聽吧。我覺得大家也一定會喜歡的。”這樣就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加入談話的機會。

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融入不進去,怎麼辦?

當然,孩子與同伴交往能力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太小的孩子就是愛自己玩自己的,家長也沒必要太過於著急。只要能根據孩子的生長特點去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的表現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關注公眾號:現代教育中心(ID:neoelite),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同時,這裡還彙集好玩的英語知識、實用的育兒心得、豐富的學習資源,致力於讓父母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小丑鱼不会吐泡泡
2019-04-15

同伴交往的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方面

寶寶也是受到家庭環境、依戀關係影響的,比如父母本身社會關係比較單純,孩子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不擅長與他人交往等等,這個需要反省自身。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寶寶的人際交往類型以及性格特徵。和成人一樣,寶寶性格也有內向的,也有外向的,還有的是水波不驚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和很多人成為朋友,何況孩子在幼兒園裡是有一個朋友的。

在幼兒階段只依戀於一個夥伴是常見的,在《芭學園》當中,有一個小姑娘天天會在教室外坐著等另一個小朋友來,即使其他小朋友去教室裡參加活動。老師完全尊重他們的選擇並且陪小女孩一起等。

寶寶真正的不合群,要看他是不是去故意破壞別人的成果,拒絕與他人交往,攻擊性較強,這是向外的。向內的,寶寶自己是否受到他人的集體攻擊,寶寶自身是否因為人際關係苦惱,如果沒有,還是那個原則,不要去過多幹預,非要把一個內向的孩子培養成外向的孩子,孩子反而會覺得特別累。

在幼兒園當中,夥伴的選擇是多樣的,已經給她提供了多樣的選擇,但是孩子只選擇了其中一個,並不是不合群的問題。

建議可以詢問老師,孩子是否會出現以上的問題,還是單純的喜歡自己玩

流光溢彩有天使
2019-04-15

四歲的孩子正常來說是可以和小朋友玩到一起的,但玩不到一起也不能說就是自閉或者有自閉的傾向。

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是在幼兒園的,那裡是孩子的小社會,可以和老師多溝通,請老師幫助,畢竟老師是有這個經驗的。家長接觸的孩子有限,而老師見的孩子太多了,各種各樣脾氣的都有。我親眼見過剛入園的孩子很害怕,很焦慮,一直哭,老師就一直帶著這個不適應的孩子,走哪兒帶哪兒,孩子也很依賴她,一直靠在她身邊。一個星期後,孩子就比較獨立了,不再是怯怯的。和小朋友玩滑梯,做遊戲,臉上也有笑容了。

當然也不是隻交待給老師就完事了,這只是一個步驟而已,家長要時刻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是否有效果。

還有帶孩子去遊樂場也是一個辦法,因為沒有孩子不喜歡玩的,玩起來她更容易放鬆,會不知不覺的放棄自己的不合群心理。開始孩子不融入,家長就一直帶著,幫助她適應環境,讓她跨出第一步,後面就容易多了。

Lh425391
2019-04-15

可以,慢慢來吧!

Amani麻麻
2019-04-14

多帶她出去走走,鍛鍊孩子社交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