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大學老師反感積極的學生?

題主在各門課上一向很積極,然而不僅被同學在背後罵刷臉罵得很厲害,而且有幾個老師很反感我。題主自問水平和能力並不低下,提問和回答並不算是沒有價值的弱智問題或者胡說八道。但為什麼會這樣呢?背後是否有心理的機制呢?
10 個回答
刺猬实习校招
2019-09-11

這裡的積極應該另有含義吧,究竟是不是真的“積極”要打一個問號。或許在你看來,覺得自己特別積極沒有問題,在老師看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學裡,大部分同學都和老師沒有太多交流,老師基本叫不全專業學生的名字。只有班幹部,特別優秀的同學等,老師才會認識。

大學裡學習渾水摸魚的多,這時如果你特別積極,學習很認真,又時常與老師探討學術問題,就顯得有些另類了,當初我大學時有個學長就是這樣的,但其實大傢俬下里都不是很喜歡他,說他很愛拍馬屁,愛在老師面前刷臉,學習太認真,和他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仔細想想,同學們這樣的反應也是情有可原的。

接下來分析下有些老師為何反感“積極”的同學。

這裡的積極應該另有含義吧,究竟是不是真的“積極”要打一個問號。或許在你看來,覺得自己特別積極沒有問題,在老師看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學裡,大部分同學都和老師沒有太多交流,老師基本叫不全專業學生的名字。只有班幹部,特別優秀的同學等,老師才會認識。

大學裡學習渾水摸魚的多,這時如果你特別積極,學習很認真,又時常與老師探討學術問題,就顯得有些另類了,當初我大學時有個學長就是這樣的,但其實大傢俬下里都不是很喜歡他,說他很愛拍馬屁,愛在老師面前刷臉,學習太認真,和他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仔細想想,同學們這樣的反應也是情有可原的。

接下來分析下有些老師為何反感“積極”的同學。

自以為是型積極

覺得自己專業方面很厲害,時常在老師上課解釋到某一專業現象時,發表不同看法,與老師辯駁,把課堂當成了與老師的辯論賽。打斷了老師上課思路,搶過了話語權,給老師造成困擾。有很多此類學生實則在專業上並沒有太深的造詣。

這裡的積極應該另有含義吧,究竟是不是真的“積極”要打一個問號。或許在你看來,覺得自己特別積極沒有問題,在老師看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學裡,大部分同學都和老師沒有太多交流,老師基本叫不全專業學生的名字。只有班幹部,特別優秀的同學等,老師才會認識。

大學裡學習渾水摸魚的多,這時如果你特別積極,學習很認真,又時常與老師探討學術問題,就顯得有些另類了,當初我大學時有個學長就是這樣的,但其實大傢俬下里都不是很喜歡他,說他很愛拍馬屁,愛在老師面前刷臉,學習太認真,和他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仔細想想,同學們這樣的反應也是情有可原的。

接下來分析下有些老師為何反感“積極”的同學。

自以為是型積極

覺得自己專業方面很厲害,時常在老師上課解釋到某一專業現象時,發表不同看法,與老師辯駁,把課堂當成了與老師的辯論賽。打斷了老師上課思路,搶過了話語權,給老師造成困擾。有很多此類學生實則在專業上並沒有太深的造詣。

不動腦筋型積極

有些“積極”的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問老師問題,老師當然不反感勤于思考,主動問問題的學生,主要是有些問題完全可以自己解決,書上有解釋,老師上課講過。但這些學生彷彿沒有自學能力,永遠不自己動腦筋,經常問老師弱智問題,這樣老師當然反感了。這還能算“積極”嗎?之前有一個同學就是這樣微信上一直問老師低級問題,老師都說了書上有,還老是問,估計後來老師忍無可忍,把他刪了。

有目的型積極

大學生畢業面臨著考研,就業等等問題,在老師面前混眼熟,和老師打好關係有利於以後直升研究生,或是讓老師寫推薦信。還有的為了成績好看些。在老師眼裡,學生的這些小心思他們都懂,對於這些目的不純的學生,老師也會有所忌憚。

這裡的積極應該另有含義吧,究竟是不是真的“積極”要打一個問號。或許在你看來,覺得自己特別積極沒有問題,在老師看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學裡,大部分同學都和老師沒有太多交流,老師基本叫不全專業學生的名字。只有班幹部,特別優秀的同學等,老師才會認識。

大學裡學習渾水摸魚的多,這時如果你特別積極,學習很認真,又時常與老師探討學術問題,就顯得有些另類了,當初我大學時有個學長就是這樣的,但其實大傢俬下里都不是很喜歡他,說他很愛拍馬屁,愛在老師面前刷臉,學習太認真,和他格格不入,不是一路人。仔細想想,同學們這樣的反應也是情有可原的。

接下來分析下有些老師為何反感“積極”的同學。

自以為是型積極

覺得自己專業方面很厲害,時常在老師上課解釋到某一專業現象時,發表不同看法,與老師辯駁,把課堂當成了與老師的辯論賽。打斷了老師上課思路,搶過了話語權,給老師造成困擾。有很多此類學生實則在專業上並沒有太深的造詣。

不動腦筋型積極

有些“積極”的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問老師問題,老師當然不反感勤于思考,主動問問題的學生,主要是有些問題完全可以自己解決,書上有解釋,老師上課講過。但這些學生彷彿沒有自學能力,永遠不自己動腦筋,經常問老師弱智問題,這樣老師當然反感了。這還能算“積極”嗎?之前有一個同學就是這樣微信上一直問老師低級問題,老師都說了書上有,還老是問,估計後來老師忍無可忍,把他刪了。

有目的型積極

大學生畢業面臨著考研,就業等等問題,在老師面前混眼熟,和老師打好關係有利於以後直升研究生,或是讓老師寫推薦信。還有的為了成績好看些。在老師眼裡,學生的這些小心思他們都懂,對於這些目的不純的學生,老師也會有所忌憚。

在積極的同時也要保有謙遜誠懇的態度,注意與老師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太過了,凡事有一個度。相信老師不會討厭一個真正積極認真學習的學生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刺蝟實習校招”,定期分享校園領域知識,為你的大學答疑解惑,歡迎戳頭像私信交流。

孙卫华
2019-09-29

大學從教將近20年,在課堂上遇到過幾類“積極”的學生。僅以課堂的積極提問而言,大致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1.緊跟老師上課節奏,圍繞老師上課內容有困惑或疑問當場提問的學生。

2.不認同老師內容或觀點的同學。這類學生很多讀書很多,很有想法,會以有節制的詰問、質疑的姿態出現,並且年輕氣盛,可以在課堂上跟老師圍繞一個觀點爭辯很長時間。

3.還有一類學生,為反對而反對,不認同老師的授課內容和觀點,但又無法完整表達並維護自己的觀點,課堂上經常性的說“不”就是他的立場,當老師試圖跟他進行深入探討時,他又無法提供系統性的關於他立場和觀點的材料和理論支撐。這種學生是最讓老師撓頭的一類學生。但所幸,這類學生極少數,老師遇到的概率是百萬分之一。

這三類學生,第一類學生老師會比較歡迎,所謂傳道解惑,課堂的提問可以有效幫助老師進一步拓展開掘課堂內容。第二類學生比較具有挑戰性,因為這類學生知識面廣、思考和質疑比較具有深度,且質疑往往不侷限於課堂內容,這意味著老師需要具備足夠寬廣的知識結構、足夠深邃的思想理論深度才能有效應對這類學生的質疑。但大學很多老師的知識結構更多體現為“專”而非“博”,即只熟悉自己研究領域內的東西,對很多其他領域的東西老師可能跟學生一樣無知。而且,不排除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老師根本也不思進取,他們知識體系和結構可能很長時間都在原地踏步。面對學生的提問,這類老師難免會“露拙”,遭遇難堪場面。基於此,有些老師如果心胸狹隘,可能就會把學生的質疑放大並負面解讀。但我的觀察,負面對待學生有理有據質疑的是少數,大部分老師還是能夠寬容對待的。如果碰到真正“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老師,你有理有據的提問和質疑會非常受鼓勵,因為這其實提供給了這些老師額外展示和表演的空間和舞臺。對比前兩類,第三類“積極”學生是最不受老師歡迎的,可以說碰到這類學生幾乎可以說是所有老師的夢魘。因為這類學生的課堂狀態就是否定之否定,除了對老師永遠在說著“不“之外幾乎無所作為。

如果是學生,如何在課堂上積極的同時不引發老師和同學的反感?第一,提問主題距離課堂內容、老師專業領域儘量別太遠。第二,積極需要有一個“度”,有學生特別較真,在課堂上能跟老師就一個觀點爭辯大半節課時間,這個“度”就沒有把握好,直接影響到了老師的正常上課。所以,適度很重要。實在分歧太大,課下延伸探討效果更好。第三,“積極”需要以探討解決問題為旨歸,而非其他。有學生表現欲強,不留心就會把提問變為“學問賣弄”,這樣也容易引發老師和同學的反感。第四,永遠不要掉入“為反對而反對”的陷阱,遠離第三類“積極”模式。

大学学不大
2019-04-28

老師不是反感積極的學生,而是反感積極又聰明的學生。老師講課喜歡抖包袱,步步深入,帶著你一步步的理解。你要是順著他的坑跳,他會很有成就感。反感的就是,那種你一抖個包袱,全班幾乎都還不懂呢,他直接把答案給說出來了,跟拆臺一樣。

老師不是反感積極的學生,而是反感積極又聰明的學生。老師講課喜歡抖包袱,步步深入,帶著你一步步的理解。你要是順著他的坑跳,他會很有成就感。反感的就是,那種你一抖個包袱,全班幾乎都還不懂呢,他直接把答案給說出來了,跟拆臺一樣。

這也是我當年初升高暑假補習,老師告訴我的。老師當時問了一個問題,都不懂,我想了會。說,哦。這樣。說了個關鍵詞就閉嘴了。老師說,你說你說。我搖頭說,不不不,老師你說吧。

然後他就講,他曾經有個班,有個學生每次他賣個關子,都被他拆穿了,恨那個學生牙癢癢。後來,學生畢業了,他們交流,學生問,老師,你知道我為什麼一直拆你臺?我知道你不高興,每次還總說我。老師問,為啥啊?他說,因為每次都是下午第一節課,犯困。我搶答,雖然你點名說我,但是我不困了。後來,老師諒解了,以後類似情況,都是鼓勵學生。

你的王同学
2019-02-19

這個現象在我的身邊就有。我有一個同專業的同學做事情特別的積極,導員那裡有活的話積極幹,喜歡問問題,打聽各種新動態。給人一種喜歡出頭的感覺,喜歡攬活卻經常把事情弄得較亂,結果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各種評選都名落孫山。這樣做事的人你說給人的感覺會很好嗎,我的導員曾給出了答案:“感覺這樣做事的人情商比較低。”至於課上積極被老師反感可能是有時候打斷了老師的思路或者搶了老師的話語權。

這個現象在我的身邊就有。我有一個同專業的同學做事情特別的積極,導員那裡有活的話積極幹,喜歡問問題,打聽各種新動態。給人一種喜歡出頭的感覺,喜歡攬活卻經常把事情弄得較亂,結果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各種評選都名落孫山。這樣做事的人你說給人的感覺會很好嗎,我的導員曾給出了答案:“感覺這樣做事的人情商比較低。”至於課上積極被老師反感可能是有時候打斷了老師的思路或者搶了老師的話語權。

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費力不討好。為人處事時不要太出頭,適可而止,把握好度就可以。在一個集體中,大部分人水平一般的話,集體中過於好強者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孤立;當然表現低於大部分人的水平也不太討人喜歡;如果一個集體比較強,一部分人在這個集體中更強的話,這部分人就反而會受歡迎。所以做事情的程度也要參考大環境,不隨大流但也不要太高調或者太低調。在自己的原則下,根據環境隨機應變,自己努力下不忘幫助他人,一起進步才會讓人更歡迎,這樣的人也會越來越優秀。

這個現象在我的身邊就有。我有一個同專業的同學做事情特別的積極,導員那裡有活的話積極幹,喜歡問問題,打聽各種新動態。給人一種喜歡出頭的感覺,喜歡攬活卻經常把事情弄得較亂,結果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各種評選都名落孫山。這樣做事的人你說給人的感覺會很好嗎,我的導員曾給出了答案:“感覺這樣做事的人情商比較低。”至於課上積極被老師反感可能是有時候打斷了老師的思路或者搶了老師的話語權。

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費力不討好。為人處事時不要太出頭,適可而止,把握好度就可以。在一個集體中,大部分人水平一般的話,集體中過於好強者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孤立;當然表現低於大部分人的水平也不太討人喜歡;如果一個集體比較強,一部分人在這個集體中更強的話,這部分人就反而會受歡迎。所以做事情的程度也要參考大環境,不隨大流但也不要太高調或者太低調。在自己的原則下,根據環境隨機應變,自己努力下不忘幫助他人,一起進步才會讓人更歡迎,這樣的人也會越來越優秀。

大學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挺微妙,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成熟,希望大家都能處理好關係,成為優秀的,受人喜歡的人!

改变自己预见未来
2019-01-15

1.我認為大學老師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授課計劃,過分提問問題會打斷老師的教學目標以及進度。

2.老師感覺你問的問題雖然不是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完全可以自己找朋友同學或者上網解決。

3.大學老師大家都說看起來輕鬆,其實我感覺他們特別忙,今年我們有一個老師受傷了不能給我們代課,換了另外一個老師,那個老師一個人帶6個班級的課,尤其課表本來是兩個老師,但是由於換老師,課都安排在一起,老師上課時間很緊,中午吃飯只有30分鐘,如果在一直問,老師就會吃不上飯。

4.不知道其他學校如何,我們學校很多老師沒有車,都是坐校車的,如果你在下課時問老師題,或者上課提問太多問題就會讓老師上不完課,所以老師可能就會有點不開心。

清江疑
2019-12-14

隨便寫幾個字,估計不合大題。

一般我不會向任何老師提問問題,不懂的東西自己搜找資料。

因為有過提問,然後被該科老師各種咒罵,雖然知道了答案但心裡始終不舒服,而後成為每次課上該老師形容“人頭豬腦白痴”的形象代名詞——那時還是小學。所以不提問。

其實上了大學,學習的壓力沒有高中特別高考的時候那麼重了,作為一個學生,或者說已經算是半個學徒,應該學會自己去尋找並理解答案明細。很多時候老師不是反感學生太積極,而是反感學生“主動尋找被動學習模式”。

另外,大學,其實並不應該繼續當做一個人求學的必備平臺,因為出了學校面臨的都是工作。所以前面我說“半個學徒”,學徒的學習不是抄抄寫寫,不是“好學生”“乖寶寶”似的向老師“積極學習”,而是真實掌握手裡的東西,也許是個錘子,也許是個鍵盤。畢竟,雖然有些工作會進行上崗培訓,但沒有哪個師傅喜歡新人積極提問的,我自問帶的新人也不算少,但我的習慣是“給你一紙工作流程,給你講三遍工作重點”,之後如果新人不思進取只知道當“十萬個為什麼”,我會再講一次,繼續不懂?那好,很抱歉,“你不適合這份工作,因為你連主動去記憶的想法都沒有”。

還有人情世故,不是鄙視,也不是想要噁心誰。但現在有部分大學生,至少我接觸過的,其中有三分二,素質真不是一般的差。在中專生面前表現出作為大學生的優越感,並不過分。可是作為大學生,理,喜歡歪理,禮,只認識送禮——我是否可以理解為大學在禮法課程方面連中專都不如?否則怎麼說明他們的素質低下非同一般?難道真的要把一切“不知理且不知禮”歸為沒家教?

最後,也許作為一箇中專生對大學生該怎樣學習學習什麼進行說教,確實過於狂妄。但是我得說,現在大學文憑找工作並不容易。

前幾天店裡才來了個應聘的,自稱是大學生,計算機工程,精於電腦操作,結果打字比不過我箇中專生,系統維護比不過每天只接觸電腦十到三十分鐘不等的管事,這個管事還是隻有初中文憑的,更不要說其他工作,居然還一副“我是這裡必不可少之人”的態度對工作從時間、範圍,到薪資福利進行各種挑剔。

真是醉了

妖怪好可怕
2019-02-17

我不反感積極的學生,相反,我喜歡他們,但是,我反感驕傲自大不聽話的學生,當然我是一個有教師職業操守的人,我不會要求學生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有些學生明明就到了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階段,卻好像要老師對待三歲小孩那樣去事事順著他,稍一不合他心意(比如說有些內容他們目前大多數人只需要理解就好,至於更難一點的延伸以後會學,但是有的學生就拼了命的要你當節課就講,你說個別同學可以下課後再問,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上課,頓時老師就收到一枚白眼,然後還同學整節課都在作,說老師不回答他們的問題,然後便是各種投訴,沒辦法,學生背景硬)便投訴,然後家長投訴……其實我覺得尊師重道對學生很重要,以身作則對老師也很重要,我始終認為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不應該帶有太多的社會的“歪風邪氣?”……

鸡蛋鱼蛋
2019-12-12

因為有不少同學因為保研或者出國故意刷臉混個臉熟得高分,遇到過這種情況的老師心裡有顧忌。

現在上課很多大學生都是與手機為伴,不停地刷手機。那些太認真的學生反倒有些“格格不入”,自然容易被老師注意。然後也有不少同學動機不純,或者說不那麼純。

因為有不少同學因為保研或者出國故意刷臉混個臉熟得高分,遇到過這種情況的老師心裡有顧忌。

現在上課很多大學生都是與手機為伴,不停地刷手機。那些太認真的學生反倒有些“格格不入”,自然容易被老師注意。然後也有不少同學動機不純,或者說不那麼純。



講個故事。老師上課注意到坐在前排的有個同學每次上課都特別認真,全神貫注,時不時對老師微小點頭示意,時不時“嗯”一聲。下課後這位同學還主動跟老師說:“老師,您的課講得真好。”然後向老師告別。

老師對這個學生印象比較深,之後每次上課都會注意到這個學生。但是老師不知道這位同學是真的聽懂了還是假裝聽懂了。當下一次學生跟老師說老師的課講得好時,老師試探性地問了幾個問題,沒想到學生答得頭頭是道,有憑有據。老師十分滿意,學生能聽懂,也對自己的教學更加有信心。

因為有不少同學因為保研或者出國故意刷臉混個臉熟得高分,遇到過這種情況的老師心裡有顧忌。

現在上課很多大學生都是與手機為伴,不停地刷手機。那些太認真的學生反倒有些“格格不入”,自然容易被老師注意。然後也有不少同學動機不純,或者說不那麼純。



講個故事。老師上課注意到坐在前排的有個同學每次上課都特別認真,全神貫注,時不時對老師微小點頭示意,時不時“嗯”一聲。下課後這位同學還主動跟老師說:“老師,您的課講得真好。”然後向老師告別。

老師對這個學生印象比較深,之後每次上課都會注意到這個學生。但是老師不知道這位同學是真的聽懂了還是假裝聽懂了。當下一次學生跟老師說老師的課講得好時,老師試探性地問了幾個問題,沒想到學生答得頭頭是道,有憑有據。老師十分滿意,學生能聽懂,也對自己的教學更加有信心。



就這樣,那個學生一如既往地很認真。過了一段時間,該同學請求老師幫忙寫一封推薦信。如果你是該老師,這種情況下你也會答應這個同學吧。

可是問題來了,推薦信寫好了,該同學再也沒來上過課,課明明還沒結束。

如果你是該老師,你會有什麼感受?被利用了?被欺騙了?心裡倍受打擊?又或者是其他的想法?

因為有不少同學因為保研或者出國故意刷臉混個臉熟得高分,遇到過這種情況的老師心裡有顧忌。

現在上課很多大學生都是與手機為伴,不停地刷手機。那些太認真的學生反倒有些“格格不入”,自然容易被老師注意。然後也有不少同學動機不純,或者說不那麼純。



講個故事。老師上課注意到坐在前排的有個同學每次上課都特別認真,全神貫注,時不時對老師微小點頭示意,時不時“嗯”一聲。下課後這位同學還主動跟老師說:“老師,您的課講得真好。”然後向老師告別。

老師對這個學生印象比較深,之後每次上課都會注意到這個學生。但是老師不知道這位同學是真的聽懂了還是假裝聽懂了。當下一次學生跟老師說老師的課講得好時,老師試探性地問了幾個問題,沒想到學生答得頭頭是道,有憑有據。老師十分滿意,學生能聽懂,也對自己的教學更加有信心。



就這樣,那個學生一如既往地很認真。過了一段時間,該同學請求老師幫忙寫一封推薦信。如果你是該老師,這種情況下你也會答應這個同學吧。

可是問題來了,推薦信寫好了,該同學再也沒來上過課,課明明還沒結束。

如果你是該老師,你會有什麼感受?被利用了?被欺騙了?心裡倍受打擊?又或者是其他的想法?

逆战西诀
2019-12-11

謝邀!

在大學讀本科的學生(研究生除外),除了上課時間外,幾乎是見不到老師:

一是學生學習沒有了固定教室,老師的辦公室、與學生的教學樓、宿舍三者基本上是分開的,而學生大部分時間出了上課,就是在宿舍或者圖書館;

二是一位老師幾乎就教學生一學期的課程,下個學期開始,往往要變換老師;且同一位老師可能要帶好幾個班,說實話,可能很難認識你是誰,絕大多數大學老師並不是反感積極的學生,而是討厭特別愛“表現”的學生。

謝邀!

在大學讀本科的學生(研究生除外),除了上課時間外,幾乎是見不到老師:

一是學生學習沒有了固定教室,老師的辦公室、與學生的教學樓、宿舍三者基本上是分開的,而學生大部分時間出了上課,就是在宿舍或者圖書館;

二是一位老師幾乎就教學生一學期的課程,下個學期開始,往往要變換老師;且同一位老師可能要帶好幾個班,說實話,可能很難認識你是誰,絕大多數大學老師並不是反感積極的學生,而是討厭特別愛“表現”的學生。



當然,有的時候,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大學老師是個很龐大的群體,個別老師那就要另說了。

學生可能是有問題,但是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毫無疑問屬於弱勢群體,規則怎麼都應該偏向於學生才對。可能有些學生是譁眾取寵,可能有些學生就是想混個臉熟刷A,但是老師對這樣的學生耐心解答了也沒有什麼壞處,畢竟想刷A也是要有點乾貨才行;但是如果你打擊了一個真心向學的學生,這個很可能後果就很嚴重了, 可能一個挺有潛力的研究者就被打擊轉行了。

有人可能又會說:如果他真心喜歡,怎麼會因為我的打擊而轉行…… 這和“他如果命大,我戳他一刀也不會死”一個論調。因為老師本來就是幫助學生開發專業素養的,不培養反而打擊是教師的失職。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學生,一般碰到一個都會很願意在他/她身上多投入點時間培養,當然,譁眾取寵者例外,老師是能夠判斷出學生到底屬於哪一種的。

謝邀!

在大學讀本科的學生(研究生除外),除了上課時間外,幾乎是見不到老師:

一是學生學習沒有了固定教室,老師的辦公室、與學生的教學樓、宿舍三者基本上是分開的,而學生大部分時間出了上課,就是在宿舍或者圖書館;

二是一位老師幾乎就教學生一學期的課程,下個學期開始,往往要變換老師;且同一位老師可能要帶好幾個班,說實話,可能很難認識你是誰,絕大多數大學老師並不是反感積極的學生,而是討厭特別愛“表現”的學生。



當然,有的時候,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畢竟大學老師是個很龐大的群體,個別老師那就要另說了。

學生可能是有問題,但是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毫無疑問屬於弱勢群體,規則怎麼都應該偏向於學生才對。可能有些學生是譁眾取寵,可能有些學生就是想混個臉熟刷A,但是老師對這樣的學生耐心解答了也沒有什麼壞處,畢竟想刷A也是要有點乾貨才行;但是如果你打擊了一個真心向學的學生,這個很可能後果就很嚴重了, 可能一個挺有潛力的研究者就被打擊轉行了。

有人可能又會說:如果他真心喜歡,怎麼會因為我的打擊而轉行…… 這和“他如果命大,我戳他一刀也不會死”一個論調。因為老師本來就是幫助學生開發專業素養的,不培養反而打擊是教師的失職。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學生,一般碰到一個都會很願意在他/她身上多投入點時間培養,當然,譁眾取寵者例外,老師是能夠判斷出學生到底屬於哪一種的。

橙橙子同学
2019-02-16

老師都喜歡與學生互動,互動可以帶動課堂氛圍,老師講課和學生學習都更有效率,而且學生互動的多也說明老師課講的精彩,可是為什麼有時候大學老師會反感積極的學生呢?

老師都喜歡與學生互動,互動可以帶動課堂氛圍,老師講課和學生學習都更有效率,而且學生互動的多也說明老師課講的精彩,可是為什麼有時候大學老師會反感積極的學生呢?



其實這種反感並不是說不喜歡這些學生,或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不要發言,不與老師互動。而是希望學生可以先自己深入思考,想清楚老師這麼問的意圖是什麼,針對老師的問題並在自己的思考後再說出自己有價值的疑問和理解,不要文不對題,老師明明問的是這個方面,而學生偏偏回答的是另一個方面,這樣子,讓老師怎麼喜歡?

另一方面,由於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有些學生反應力快,理解力強,在老師講完或提出問題後,就立刻理解了老師的意思。為了顯示自己的智慧,以及響應老師所倡導的課堂要積極表現的觀念,學生立馬就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並不希望學生立馬講出來,而是想讓學生自己在腦袋裡思考。反應快的學生把一些正確的理解講出來了,而大部分同學都還沒來得及思考,這樣子,豈不是沒有達到老師的教學期望?老師要顧全整個班級,而不是某些學生,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對錶現積極的學生比較反感,因為那些學生只顧著表述自己的觀念,而沒有想到班上其他學生可能還沒來得及思考。

老師都喜歡與學生互動,互動可以帶動課堂氛圍,老師講課和學生學習都更有效率,而且學生互動的多也說明老師課講的精彩,可是為什麼有時候大學老師會反感積極的學生呢?



其實這種反感並不是說不喜歡這些學生,或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不要發言,不與老師互動。而是希望學生可以先自己深入思考,想清楚老師這麼問的意圖是什麼,針對老師的問題並在自己的思考後再說出自己有價值的疑問和理解,不要文不對題,老師明明問的是這個方面,而學生偏偏回答的是另一個方面,這樣子,讓老師怎麼喜歡?

另一方面,由於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有些學生反應力快,理解力強,在老師講完或提出問題後,就立刻理解了老師的意思。為了顯示自己的智慧,以及響應老師所倡導的課堂要積極表現的觀念,學生立馬就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並不希望學生立馬講出來,而是想讓學生自己在腦袋裡思考。反應快的學生把一些正確的理解講出來了,而大部分同學都還沒來得及思考,這樣子,豈不是沒有達到老師的教學期望?老師要顧全整個班級,而不是某些學生,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對錶現積極的學生比較反感,因為那些學生只顧著表述自己的觀念,而沒有想到班上其他學生可能還沒來得及思考。

所以,有時候還是不要表現地太積極了。該積極的時候積極一點,不該積極的時候就不要積極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