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10 個回答
冷眼看路君
2019-02-02

什麼是苦?我認為苦與甜是個相比較、相對立而又依一定條件可轉化的一個概念;由於它也是一種身心感受,所以不免還會有主觀的情緒因素在裡面;在階級社會裡,它又隨著人們階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對此命題應做具體分析。

在共產主義之前的任何社會裡,為維持國家機器運轉,都有徭役和稅賦,當然在舊中國漫長的封建時期就更是這樣。一般而言,百姓的歲賦大致有個度,超出這個度,比如興盛時期的極度擴張建設,過度積累,人民就會叫苦;同樣,衰亡時期,戰亂頻仍,當局除了橫徵暴斂之外,還有重大的人力犧牲,人民就更感苦上加苦。這就是元代張養浩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涵義。古今中外漫漫一部人類歷史,都逃不出這一鐵律。

但是,在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雖然仍是階級社會,仍然有稅負,但某一階段(比如初始階段和災荒年景)的苦是不可與封建社會的苦劃等號的,因為前者是為人民自己的長遠利益,後者則是為封建帝王自家的統治。

最有說服力的案例,莫過於很多人喋喋不休的所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困難年代”。一方面,當時年輕的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家急需醫治戰爭創傷,百廢待興,同時國際上歐美封鎖外加蘇修逼債,所以,要生存下去就只有自力更生一條路可走,這當然就要加大積累,加之另一方面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人民群眾就感到了苦。

但是,應該看到,由於是建設人民自己的國家,是為人民自己而苦,所以就苦得其所,苦得有意義,更欣見開國領袖與人民一起節衣縮食,共克時艱,所以社會基層的主流態度是勒緊褲腰帶,跟黨走,苦幹不綴。如大寨支部書記陳永貴帶領村民大戰“狼窩掌”,改造“七溝八嶺一面坡”,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無不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當時這樣的先進人物及事蹟遍佈全國,舉不勝舉。所以,史家又稱那是一個萬眾一心、蓬勃向上的年代,一個改天換地、創造奇蹟的時代!如今回望過去,正是由於當年全國上下的艱苦奮鬥、拼命奉獻,我們不僅度過了難關,而且短短几年功夫,更擁有了“兩彈一星”這超級盾牌,從此任何敵人再不敢隨意欺侮我們!那一段的苦,何其有價值!我們對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又是何等的心存感激!

當然,任何時代任何人,一旦脫離了為人民服務、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價值取向,那麼,老百姓苦與甜的感受就會逆轉,這樣的政權就必然失去民心,人民不僅不予配合,還會給予一切可能的抵制或反對。

长河M6
2019-02-15

在過去的幾千年的帝王制裡,無論朝代的興與衰,老百姓都是最苦的。農耕時期,從春耕到秋播,全靠人力來完成。遇上了大型工程,更是風裡吹,雨裡淋,太陽晒。缺衣少食的忙到工程完畢,只剩下半條命,更有半條命都沒有的。歷史裡的興旺貧苦,我們大多隻聽到傳唱後的一聲嘆息!

我記憶裡有段日子,農忙時,我們屁大的山孩都充作勞力,去揀麥穗,看晒瑒,打豬草。一家老老少少忙活一年,仍缺衣少食。甚至還因各項雜稅交不上,辛苦養了一年的年豬,只得上交了。

再看看如今的老百姓,好啊!過的像神仙!沒房的國家蓋好了你免費住;沒錢國家給你錢,糧。種不了地國家種,種你地給你錢。佔用你地皮,立馬補你房子和足夠富裕的金錢。上不起學國家給你免學費,還倒貼你生活費。而且,老百姓除了交些正常的生活費外,一切的苛捐雜稅,國家全免了。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朝代,老百姓都是苦的。感謝我們的國家!感謝我們活在當下

天涯1784
2019-02-12

不管時代怎麼發展,總會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農民也想改變身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隨著各項政策的不斷完善,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和以前相比較,農村的耕種方式收入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現在農村年輕人都把目光投入了城市,農村生活的也只是很少些老人,每逢過年才能在農村見得人多一些,完了之後就去外地打工了,所以我覺得農民很辛苦,而且有些工資還不能按時發給本人,想想都心酸。我是地地道道從農村長大的,這是我本人對農村生活的理解和變化,希望有更好的政策來扶持農村,留住更多的人來發展農村。


“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6317106962123夏荷
2019-02-04

眾所周知,老百姓最苦,在古代,是永恆不變的。百姓永遠被欺凌,被剝削,被壓迫。

即使變了法或者換了明君,也都是換湯不換藥,解決不了根本,百姓依然苦大仇深!

其實,老百姓,在最底層的,應該是農民吧!在毛主席領導下,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是集體所有制,大家都集中在一起,掙工分,得糧票。人民做了主人!

在鄧主席領導下 ,土地分田到戶,激發了積極性,並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更上一層樓!

現在呢,國傢什麼都補助,人民已經逐步奔小康!

哎,說說農民百姓吧:

農民,擔子真的很重,因為,農民有土地呀!農民必須固守土地,發揮經濟效益!

然而如何是好呢,種什麼呢?種糧食吧,但是都會國家統一價。

種葡萄吧,大家一陣風,物多價廉了。

柑橘貴,又火一把,如今也是一言難盡!

農民,有著重任,既要提升自己,也要服從國家,農民也能更好的創造國家財富!

所以,我們,願為平民百姓,任勞任怨!

厮人
2019-02-25

我認為百姓苦不苦,不在於國家,不在於朝代,不在於時勢,只在於百姓自己。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豪傑。不管任何時代,都有大把機會的存在,如果看見並能夠把握住機會,那麼成龍成鳳,逍遙自在。可你要是不思進取,自憐自哀,好逸惡勞,即便是捧著金飯碗出生,又能逍遙多久?

總是說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為什麼不加油努力,跳出百姓這個階級呢?

其實就如佛家真言所說 眾生平等,大家本質上都是平等的,苦不苦還是在於自身!

大河湾精灵
2019-04-03

老百姓處於恆常的勞動支撐狀態,和平時期是這樣,改朝換代也是這樣。習以為常了,何談苦樂?苦也在其中,樂也在其中。不入此群,焉知此味?

改朝換代利益受損最大的一般是中上層。再加之養尊處優舒服慣了,遇上折騰、家破人亡這種事,反差太大,最痛苦,最難過。

不要一說起老百姓,就是苦大仇深。老百姓自力更生,心安理得,天人護佑,自然長久。樂也樂不到那裡去,苦也難不到那裡去。天下更多的還是老百姓,老百姓過得去,其他人才能過得去。

這幾年,貪官入獄、奸商跑路,好活過頭了!老百姓還不是吃飽睡安,擼起袖子幹活?

(原創借圖)


“無論朝代的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
逝水流云美文吧主
2019-02-14

應該說有道理,百姓之謂,就是大眾多數的人,也是社會最基層的人。

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百姓人家的生活是和國家社會密不可分的,超越時代的人不是百姓。

國家興亡更替,首當其衝是百姓的生命和生活,要去犧牲要被消滅。他們無奈的選擇改變是最好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之前提也是痛苦。

甚至更多更多的老百姓沒有選擇就無辜滴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遭遇人生的苦難生離死別。

小城阿Q
2019-04-03

朱元璋早先是實實在在的百姓,後來他逆襲成帝王,統治百姓。他是百姓時,苦;他不苦後,其它百姓繼續苦。如果說90%的人是百姓的話,其中可能有1%的人脫離了百姓階層:同樣非百姓階層中也可能有一些人又回到了百姓階層。朱元璋幾百萬的後代幾乎都回到了百姓階層。幾千年幾十個朝代更迭,這種模式沒有什麼變化。洪秀全帶領百姓造反,但沒有成功他就大大脫離了百姓的苦,跟他賣命的百姓還是苦命的百姓。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百姓仍然要拼了命跟他一起造反呢?不造反是等死,造反是找死!萬一造反成功自己是沒死的那個人呢?不就可以脫離百姓階層了?這就像買彩票一樣,大家都認為幸運的那個人可能是自己。沒有一個人不想脫離百姓階層!

那麼人為什麼要拼命脫離百姓階層呢?!

美文美生活
2019-02-17

誠謝邀請。

“無論朝代興或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句話有道理嗎?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一個關於歷史的話題,更是一個非常有道理的歷史規律。

縱觀歷史長河,橫看朝代興替,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老百姓群體最大,分佈最廣,受苦程度最深,對朝代興替的體驗最具體。

元代作家張養浩有一首著名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體現了作者博大精深的歷史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華山的山峰從四面聚集到潼關來,黃河的波濤洶湧澎湃,潼關古道連接著關內華山和關外黃河。西望長安,心神不定,感慨萬千。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昔日秦皇漢武的萬間宮闕都已蕩然無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蕭條。國家興盛,受苦受難的是黎民百姓;國家滅亡,受苦受難的還是黎民百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眼睛,是主題的開拓和深化。流露出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國家滅亡,受害最深、遭苦最多的是老百姓;國家興盛,大興土木,貪圖享樂,窮兵黷武,勞役繁重,受害最深、遭苦最多的依然是老百姓。因此,不論“興”“亡”,受苦最深的都是老百姓。

那麼,什麼時候的老百姓才最有福分呢?那便是“天下大同”的時候。“天下大同”,是古代儒家宣揚的“人認為公”的理想社會。這是孔子的理想,是“仁”的最終歸途,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具體體現。

“天下大同”的基本特徵是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沒有差異,沒有戰爭。這種狀態稱為“世界大同”,這樣的世界又稱為“大同世界”。

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是這樣描繪“大同世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近代康有為《大同書》也提出“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

這樣的理想社會真正實現後,老百姓才真正脫離苦難,享受幸福。才真正享有世界大同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快樂感。那個時候“天下大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優勢會更加顯現,人類的未來也會更加美好。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邁進,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

再次感謝邀請。

德和世纪
2019-02-15

社會,國家,永遠都是階級分化的,無論朝代如何更迭,處於底層的農工永遠是被士大夫,公卿,官宦豪強,剝削壓迫的階級!

即便打破了封建社會,在資本主義制度裡,一樣改變不了這樣的階級分化,剝削和被剝削的命運一樣難以改變!

但人類的文明在進步,人類也在為美好世界的嚮往在努力,看世界社會主義的追求,不就是要打破這種最原始的社會形態嗎!雖然在社會實踐中並不如意。但人類文明,一直都處於進步之中,只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的對美好世界的追求,那我們人類最終一定會實現美好的生活!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只要有這些宏願與反思的人存在,那世界就一定有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