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10 個回答
静说历史
2019-01-19

章邯是秦末最後一個名將,也是一個極具實力的人物,他臨危受命組織驪山囚徒,在短短數十日內將一直散漫無秩序的臨時軍事集團,組建成一支虎狼之師。

當時陳勝吳廣起義,陳勝自稱楚王,派周文帶幾十萬兵力趕到戲水,胡亥嚇得不行,趕緊問群臣對策,有人就提到了章邯的名字。

當時諸侯並起,除了陳勝吳廣這樣的泥腿子,還有沛縣起兵的劉邦,會稽起兵的項梁,在幾十萬聯軍逼近函谷關時,章邯先敗周文,後破齊楚聯軍,擊破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接著章邯又連續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迫陳勝遁走至城父……

正是因為章邯屢戰屢勝,才給秦朝喘息的時機,更重要的是六國再一次看到如“黑衣死神”般整齊肅然、戰無不勝的大秦虎狼之師,也是“地獄之師”。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然而這一切都是曇花一現,不是因為項羽的出現,而是因為掌權者又蠢又壞。

縱觀歷史,很多統治者資治都不同,有的精明能幹,但過於心狠手辣,在讓中央集權的同時,也因對功臣的斬草除根,導致後來的江山不穩,子孫互相殘殺,說起來也是祖先作孽的懲罰;有的統治者雖然資治愚鈍,但善良,能夠以“仁義”治國,這樣的君主容易成傀儡,朝政被又精明又壞的權臣掌握,也鬧得國家不得安寧,但一般不會鬧到亡國的程度。

當蠢和壞集中在一個統治者身上,那國家就要倒黴了。胡亥是集蠢和壞於一身的統治者,這點不服不行,一般人還不能同時具備這兩種特質。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章邯是有血性的,但絕非貪生怕死之輩,章邯投降項羽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出在胡亥和趙高身上,他們二人本就忌憚章邯功勞大,尤其是趙高就是一個嫉妒和諂媚的小人,天天想弄死這個弄死那個。鉅鹿之戰,章邯敗了,就後退駐紮跟項羽軍隊遙遙相望,此時趙高上躥下跳,說要派人責讓章邯。

“責讓”是什麼意思?就是羅織罪名。

章邯手下有個叫司馬欣的,他勸章邯說:“那個趙高嫉妒心強,這一次我們仗打贏了,將軍免不了被他找個罪名殺死,打不贏,胡亥也要殺我們,請將軍深思熟慮吧!”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這時候有一個叫陳餘的人,給章邯寫了封信,信上說——

“白起為秦將,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殺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數,而最後竟然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匈奴,開闢榆中幾千裡的地域,最終竟然斬於陽周。”

他說:“現在的形勢危急,趙高到處找人推卸責任,他早就盯上將軍了,將軍你有功也是死,沒功也是死,你看著辦吧!”

此時章邯也只是心動,並未允諾,尤其是對手下提出的“簽訂合約,割地為王”,其實他是嚮往的,但只是有所顧慮。他顧慮什麼呢?名節。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自古名將都看著名將,叛將、降將會讓他們生不如死,揹負一輩子的心理負擔。所以章邯走出這一步是無比艱難的,心裡必定經過激烈的煎熬。

真正讓章邯走出這一步的是項羽又一次擊敗了他,從項羽的英姿勃發和驚人的軍事天才中,章邯看到了新的希望,他當時認為項羽這樣的人,才配當天下之主。

所以我們說,章邯之所以會降項羽,有幾個重要原因——

第一,上文所說的,形勢所迫。胡亥和趙高這兩人,算是臭了,滿朝文武包括百姓沒有不恨他們的,而章邯是個英雄,他不瞎,當然知道“良將擇主而侍”的道理。

人不怕死,就怕死得不值。死在一個小人手裡,倒不如跟隨英雄,哪怕戰死沙場,也能成全一世英名。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第二,項羽的出身和個人能力。項羽是貴族出身,古代非常注重門第,“項”字自古就尊貴,原本是西周時期皇帝后代的封國,後來不知道怎麼的,變成一個姓氏。項羽是名門望族之後,極具號召力,其個人也有過人的軍事能力,所謂“英雄惜英雄”,章邯真心佩服項羽。

第三,劉邦低微的出身和為人處世的流氓手段,章邯是鄙夷的,在章邯眼裡劉邦贏在運氣好,他完全沒資格為天下之主。章邯也是心高氣傲的,即使項羽兵敗,劉邦真心邀請,他恐怕不會屑於與市井之人為伍的。

第四,章邯的人生不能再有汙點了。章邯的人生只有一次背叛的機會,而且必須是形勢所迫,這次背叛已經讓他被人戳脊梁骨了,如果再次背叛,不僅劉邦未必信任他,他自己那一關首先就過不去。

第五,秦軍降卒,首先並非都是秦人,而是六國的人都有,原本是勞工被臨時徵兵,所以就無所謂給秦人報仇;更重要的一點是,坑殺一事項羽很可能是背鍋的,其實並沒有。

章邯投降項羽後,被項羽封為“雍王”,和塞王、翟王一起成為項羽精心設計的“屏障”。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至漢二年,劉邦久攻廢丘不下,漢軍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劍自刎。

章邯是個悲情英雄,他到臨死那一刻,仍然期待項羽的軍隊如同天降神兵一樣到來,然而等了半年也沒等到,他所信仰的一切和崇拜的一切,都隨著一個朝代的覆滅而灰飛煙滅了。

读文学史诗
2019-02-12

章邯是秦國最後一位名將,他挑起了整個大秦帝國,先後三敗周文,擊垮陳勝起義軍,又破齊楚聯軍,將楚國統兵元帥項梁斬殺於定陶,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如果沒有項羽,他絕對稱得上秦漢初期第一名將,並且秦國絕對還能再扛十年。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鉅鹿之戰,打出一個項羽,這是令章邯想都沒想過的事情,不過他也興奮,此生終逢對手。並且,章邯也是被項羽給打服了,2萬楚軍對戰40萬虎狼秦軍,這簡直是魔鬼才敢做的事啊!項羽在消滅王離領導的20萬秦軍後,秦軍士氣大敗,再打下去,他帶出來的20萬秦軍必將灰飛煙滅,這樣他也無顏面對關中父老,這種情形下迫使章邯獻城投降。

章邯斬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他覺得投降後自己的命不足惜,至少這20萬秦軍投降後命可保,但出人意料的是項羽赦免了他,還封了他做雍王,但更沒讓他料到的是,項羽擔心這20萬虎狼秦軍死灰復燃,畢竟自己的兵馬是個虛數,於是將其帶至山谷,將這20萬秦軍悉數坑殺。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項羽坑殺20萬秦軍,一來是斷了秦國的後路,主力已死,任末秦再如何掙扎也無濟於事;二來就是要絕了章邯又回到秦國的心,這樣一位猛將日後再戰又得頭疼,還不一定能打贏,於是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的20萬秦軍,讓他無顏再回到關中,而關中父老更會對他咬牙切齒。在這種情形下,章邯投降在前,20萬秦軍被坑殺在後,他無從選擇,只有跟著項羽了。

當然,章邯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去自殺,但是他又殺不下去,為什麼?第一,項羽給了他高官厚祿;第二,項羽沒有計較他的殺親之仇;第三,為秦壯烈殉國不值得,秦國已經風雨飄搖了,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第四,名將都是文官害死的,這彷彿成了一句讖語,以趙高為首的那群小人也早晚要害死他。章邯是個聰明人,這一切都不值得,不死就只有死心塌地地效忠了。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最後,他不降劉邦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正面交鋒下,章邯完全有實力抗衡劉邦,打得贏還降啥,這也是章邯與劉邦為什麼打了這麼久的原因。最後,劉邦在韓信的策謀下,佯做正面交戰,又借道暗度陳倉,扒開了河口,致使水淹城池,章邯揮劍自刎。雖說兵不厭詐,但這等下三濫的打法能攻佔城池,卻攻佔不了一個人的心。

联合防务
2019-02-04

章邯投降項羽就是被迫的,是為了避免自己遭到蒙恬那樣的下場。章邯的能力很強,這從他將驪山刑徒調教成百戰之師就可以看出來。但是戰場上的屢戰屢勝遭到了趙高的嫉妒,章邯對於自己以後的命運一直很擔心。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鉅鹿之戰,應該是章邯心理變化最大的時候。當時項羽軍5萬人面對的是王離的長城軍團10多萬人、章邯軍團的20餘萬人。諸侯軍隊雖有10多萬人,但都懾於秦軍的戰鬥力不敢進擊,都在看著項羽怎麼打。

項羽5萬人要想擊敗30多萬秦軍是很困難的。不要看破釜沉舟,但戰場上是要實打實的交手,面對驍勇善戰、不畏死的秦軍,項羽再猛也幹不翻。從戰爭實際情況看,項羽打王離的時候,章邯沒有表現出之前的果斷勇猛,也不對王離進行馳援,史書上記載的都是猶豫不決之類的話語。這說明章邯當時已經對秦二世徹底失望,不願意繼續為秦帝國效力了,而是在考慮自己和手下將士何去何從問題。與此同時,項羽很可能派出信使對章邯進行了攻心,打動了章邯。如果說諸侯軍隊在項羽進擊王離的時候作壁上觀,章邯率領的秦軍又何嘗不是。就當時的情況看,如果章邯馳援王離,打敗項羽和諸侯軍隊是完全可能的。但反抗秦帝國的力量如果被撲滅,章邯的下場不會比蒙恬好到哪裡,所以章邯思慮再三,選擇了觀望。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而在章邯軍不出力的情況下,項羽才能集中精力對付王離。但即便如此,項羽打王離也相當吃力,最後還是六國軍隊共同出擊才殲滅王離軍團。可以說,在擊滅王離的過程中,史書就有很多語焉不詳和自相矛盾之處。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在這之後,項羽應該是和章邯進行了多次談判,最可能的情況是項羽答應了章邯的很多條件,才讓章邯率軍投降的。章邯在投降之後應該是繼續掌握原來的秦軍主力,項羽坑殺秦軍之說極有可能是假的。因為章邯要想活命,並且最終能成為項羽分封的一方諸侯,手裡沒兵是不可能的。如果項羽能坑殺20餘萬秦軍,那還留著殺了自己叔叔項梁的章邯幹什麼。管理秦地?章邯沒兵怎麼管。可以說,雄厚的兵力才是章邯能夠與項羽討價還價和獲封諸侯的資本。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章邯並非貪生怕死之輩,是不想屈死在趙高這樣的奸佞之手,投降項羽是被迫的。但是當章邯看到項羽軍進咸陽之後的所作所為,很可能對自己的選擇感到了後悔。因為章邯對於秦帝國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否則他也不可能在秦帝國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投降項羽已經是他的人生汙點了,在劉邦從蜀地進擊關中之後,章邯不願再給自己抹上汙點了,選擇了抵抗,直至最終自殺。(S)

铁锤历史
2019-01-20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我的答案是四個字:無可奈何! 章邯向項羽投降是無可奈何,章邯跟劉邦死磕也是無可奈何,沒有退路!下面我從人性人心的角度分兩段展開闡述,章邯為何追隨項羽?章邯為啥不投降劉邦?

首先,章邯為什麼向項羽投降?

章邯這個人絕對是一個天才級別的軍事家,因為在他沒有帶兵打仗之前,只是一個秦朝政府長官山林,財務的文官,秦朝皇室的總會計師的角色。可是等到起義軍打到函谷關,秦二世,趙高,滿朝文武抓耳撓腮的時候,這個會計居然抬手扔掉賬本和exel表格,對沙雕胡亥說,現在秦國重兵都在塞北和南方鎮守邊疆,遠水解不了近渴,只有發動身邊的力量跟起義軍死磕。然後把修建驪山的70萬勞改犯和奴隸生的賤民孩子武裝起來,帶著這夥烏合之眾迎戰起義軍。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當然了,起義軍也是一夥烏合之眾,想象一下這個詭異的場面,一波犯人舉著大刀長矛,一波造反的農民舉著扁擔糞叉,打的不亦樂乎!

但是不管怎樣,章邯硬生生帶著這夥雜牌軍,幹翻了張楚造反政權,滅掉了齊國和魏國的兩支起義軍,最後,又幹掉了革命呼聲最高的項梁集團,名將項梁戰死沙場。實際上項梁和章邯初次交鋒的時候,項梁是打了勝仗的,只可惜他過於自負,果然驕兵必敗,章邯率領特警小分隊,嘴裡含著銅錢,半夜銜枚偷襲,在定陶城擊敗楚軍主力,弄死了項梁。項羽好像也有這個驕傲的毛病,看來是基因缺陷了。

但是章邯的失誤是沒有乘勝追擊,這就看出來我們的領袖多麼了不起,宜將剩勇追窮寇嘛。

這是章邯軍事生涯的頂點,也是倒黴的開始。人倒黴的時候,一定不是一件事情讓他吃癟,就像發生交通事故一樣,一定有兩種以上的突發情況才會讓悲劇發生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章邯面臨了兩大悲劇。在他的前方,出現了戰無不勝的戰神項羽。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九戰九勝,章邯鴨梨山大。在他的後方,趙高的一雙狼眼正在盯著他的後背。章邯派遣司馬欣進京彙報工作的時候,司馬欣就差點被趙高捕殺。所以章邯面臨的困局是,戰勝會被趙高嫉妒陷害,戰敗會被趙高當做替罪羊!

在這樣的形勢下,章邯無可奈何的選擇了投降項羽。投降的時候,章邯在項羽面前痛苦流涕,說的最多的,是趙高多麼多麼的壞!

如果沒有趙高的壞,怎麼會有章邯的降!

中國歷史上,多少忠臣良將不是被敵人戰死,而是被奸臣害死啊。

其次,章邯為什麼不能向劉邦投降?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公元前206年,劉邦擊敗章邯,章邯迫不得已退回廢丘。第二年,劉邦的連襟,殺狗專業戶樊噲水淹廢丘,攻破城門,章邯自殺。

為什麼章邯選擇自殺而不是投降呢?因為章邯投降項羽之後,他手下的20萬秦兵被項羽坑殺,章邯和司馬欣,周翳被封為三王。在秦人看來,章邯是用手下將士的鮮血換取榮華富貴。現在劉邦已經奪取了漢中,為了平息漢中秦人的怒火,極有可能把章邯推出去做滅火肉盾。所以與其投降之後受辱而死,不如死戰到底。這也是沒有退路,無可奈何的事情。

總結一下:章邯在項羽和劉邦面前完全不同的表現,實際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實際上,自古到今,無可奈何幾乎是所有人的宿命,朋友,你生活中,有沒有遭遇無可奈何的局面呢?

瓦尔登的船夫
2019-03-25

想當初章邯手下可是有幾十萬兵馬,而項羽雖然氣勢高昂,接連打了幾場打勝仗,但想要一口氣打敗秦軍,也是痴心妄想。但就在這個時候,和項羽哦有著共同夢想的趙高,幫了大忙,一方面聯合時任咸陽“市長”的女婿,在望夷宮謀殺了秦二世,另一方面又對立了大功的章邯各種猜忌,以至於派人追殺章邯的副將,這下子章邯面對的就不是眼前氣勢高昂的秦軍這麼簡單了!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有形的利劍,可以用謀略,可以憑膽識去躲避或對抗,但朝廷中的惡意誹謗和權臣的謀害,則是可以殺人於無形,所以這時候面對霸王衝陣依然淡定的章邯害怕了,而就在章邯開始猶疑不定的時候,趙國義軍申陽和司馬卬又切斷了章邯的糧道,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章邯率秦軍20萬投降項羽。申陽和司馬卬後來也因其功績,從趙國將領一躍成為十八路諸侯之一的河南王和殷王。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章邯投降項羽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的,朝廷中的奸臣隨時可能害自己的姓名,部隊糧道又被切斷,就是想要報效秦國,也無能為力了。反觀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時候,章邯和劉邦基本就是正面對決,章邯作為雍王守土有責,如果再次投降,那章邯的名聲可就要爛大街了而古時候,人們看待自己的名譽,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所以章邯才會誓死不降劉邦。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开涮历史
2019-01-21

章邯死心塌地追隨項羽其實說不上,既然被項羽封為三秦之王,成為一方諸侯,那就是給他一方地,他守得住是王;守不住,有氣節的人就得殉死,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理,是貴族時代的理,就是那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而且那時候項羽在齊國正跟田容糾纏,他不可能遠距離從齊地奔襲到咸陽來援助章邯。

至於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結合歷史事實,可以做如下分析:

其一,章邯是秦末的一個悲情名將,他不可能投降韓信這樣沒有士人底線的將領。

先秦時期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那種貴族精神,可以打,可以殺,但是決不受羞辱。那是士人的底線,但是後來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演化歪了,什麼“好死不如賴活著”,什麼“忍辱偷生”種種託詞為貪生怕死找理由,這些“螻蟻”精神的淵藪就是劉邦和韓信,他們是鼻祖。

以前的士人是可以不要命但一定要臉,到劉邦一幫人崛起時,這個時代的精神就徹底扭轉了“沒有命,要什麼臉?”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韓信起初在哪兒都不受重用,尤其是項梁、項羽那。不是因為韓信沒有才華,而是他連基本的士的精神都沒有,他被鄉里認為“貧而無行” ,他受“胯下之辱”,是被主流的士人所鄙夷的一種人。因此章邯失敗後不可能投降像韓信這樣的將領,這是其一。

其二,章邯不會投降劉邦。因為章邯被迫投降項羽導致二十萬秦軍被坑殺,其實跟劉邦是有直接關係的。

當時劉邦進逼武關時,趙高就已經像劉邦暗送秋波,並派使者與劉邦談判,趙高希望殺死秦二世胡亥投降,與劉邦共享關中。

正是這一陰謀,實際上導致秦王朝開始放棄章邯的這支軍隊,國家一旦有這樣的決策,章邯就面臨政治上孤立,物資無法供應的窘迫。試想一隻二十萬的大軍一旦糧草無法供應,要麼等死,要麼兵變。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章邯也算是秦末的一位悲情英雄。他在鎮壓秦末農民起義中表現相當卓越,鎮壓了反秦第一波聲勢浩大的浪潮——陳勝吳廣,而後又打敗了天下反秦的核心力量楚國的項梁軍。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楚地盜名將已死,章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於鉅鹿。

章邯率領臨時組建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裡面應該有宿衛咸陽城的秦軍精銳,就像漢朝拱衛京畿的就有南軍北軍。驪山臨時徵召的囚徒,有可能主要是做後勤運輸補給用的。

不然沒法解釋章邯組織的一幫囚徒能無往不勝,如若是,說不定早像當年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臨時組織的奴隸陣前倒戈。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試想驪山的囚徒大都是各國因罪被處罰的罪人或服徭役的普通百姓,這些人即便有戰鬥力也稱不上訓練有素,頂多是散兵遊勇,他們對於秦朝統治只有怨憤,戰一開打估計直接跑光了,誰還會去賣命。

後來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在鉅鹿包圍趙王歇和陳餘時,章邯其實已經被靠邊站,直接只是負責運送糧草了。

前期章邯軍一直作為主力鎮壓起義,並連連獲勝,在鉅鹿包圍趙國時,章邯軍突然從主角變成配角,成了王離主攻,章邯輔助,其實裡面暗含了秦王朝的政治角逐。

趙高設計殺死蒙恬後,王翦的孫子王離代替蒙恬成為長城軍主帥。王翦、王賁父子在秦滅六國中可謂居功至偉,在秦始皇琅琊刻石中王翦(史記記載是王離,可能有誤)是居首位受封武成侯,王賁是第二位受封通武侯。

《秦始皇本紀》記錄的琅琊刻石: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與議於海上。

王翦王賁父子在秦國一統後可能功高震主,開始退隱了,因此到二世時只有王離在衝鋒陷陣,可這傢伙的軍事才能真沒遺傳好。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秦二世胡亥和趙高讓章邯靠邊站,本意是想讓王離來坐收鎮壓農民起義勝利成果的,藉機籠絡王氏軍事集團。誰知半路殺出了一個項羽,把王離打敗,徹底扭轉了秦末戰爭格局。

《張耳陳餘列傳》記載: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餉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鉅鹿。

在咸陽的趙高聽到王離戰敗的同時,劉邦已經帶一支軍隊進逼武關,在這種局勢下,趙高就想自保,偷摸與劉邦暗通款曲。

天下群雄並起反抗秦王朝,胡亥不反思自己的罪過和自責自己的無能,反而問罪重臣,導致馮去疾、馮劫不願受辱自殺,李斯具五刑而死。秦始皇留下的治國幫底被毀壞殆盡,秦帝國最後柱石倒塌。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問罪重臣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群盜並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去疾、劫曰:“將相不辱。”自殺。斯卒囚,就五刑。

秦二世這個蠢貨,國家危難時殺良臣,自毀長城不說,還氣急敗壞地派使者問罪在前方打戰的章邯,章邯派司馬欣回咸陽求見趙高,希望澄清誤會,趙高連著三日拒不接見司馬欣。司馬欣趕回章邯身邊,勸他投降。因此章邯投降絕對是情非得已,而不是貪生怕死。

史学达人
2019-01-24

項羽和章邯都是秦末少有的名將,在項羽打贏鉅鹿之戰之前,可以說當時的整個天下都是章邯的。因為那時候,不但陳勝,吳廣是章邯殺死的,就連項羽的伯父,項梁都是章邯殺死的。

也就是在起義軍節節敗退的時候,項羽帶領幾萬人馬,打敗了二十萬秦軍精銳部隊,這支部隊是有名將王離帶領的。這一戰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鉅鹿之戰。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項羽就是因為鉅鹿之戰成名的,章邯也是從這時候對項羽另眼相看的,但是,這時候的章邯並沒有懼怕項羽,他們之間又開始對峙了幾個月的時間,結果是不分上下。

也就是在他們對峙的時候,章邯得到了消息,此刻的秦朝被奸相趙高控制住了,這也就意味著,章邯無論打了勝仗,還是打了敗仗,都是難逃一死的。因為他打了勝仗,趙高怕他功高蓋主,就會以此為名處死他,若是他打了敗仗,敗軍之將更得死。

所以,章邯沒得選了。他若是想活命的話,就必須要選擇投降項羽。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可是,章邯殺了項梁,項羽會放過章邯嗎?章邯是沒有把握的,但是,他很清楚他和項羽之間的戰爭,若是繼續打起來,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結束的,也許項羽也希望章邯投降,這樣的話就可以早點結束戰爭了。

當項羽接到來自章邯的義和的信件之後,正好他也快沒有糧食了,所以他跟自己的部下商議了下,就選擇了接受章邯的投降。商議的結果是,章邯投降後只要把兵權給交出來,項羽就不會殺他。

章邯只好投降給了項羽,可以說章邯投降項羽是逼不得已,是無路可走了。

章邯投降項羽的時候,他還有二十萬大軍,這二十萬秦軍後來都被項羽給坑殺了。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緊接著項羽平定了天下,把章邯封為了雍王,讓他守護關中之地。

劉邦被項羽封為了漢王,但是,劉邦想做關中王。因為劉邦對項羽的分封不滿,他在漢中得到韓信之後,就殺出了漢中。可是劉邦要出漢中,佔據關中就要先過章邯這一關。

結果韓信用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避開了章邯,在陳倉殺了出來,並且佔領了大量的關中之地。章邯得知之後,再去和韓信打就已經晚了。

章邯被韓信逼到了廢丘城,兩人在這裡打了一年的仗,期間劉邦讓韓信勸章邯投降,但是章邯誓死不從。

最後章邯是在沒有外援救援的情況下,彈盡糧絕的時候,選擇了自殺。

那麼章邯為何寧願選擇死,也不投降劉邦呢?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大概是章邯對項羽的知遇之恩吧,畢竟他殺死了項羽的伯父項梁,在他投降給項羽後,項羽不但沒有殺他,還把當時最為富庶的關中之地交給了他,他不能辜負項羽對他的厚愛呀。

再一個就是,他是一個名將,名將那有三心二意的,他之前已經有過一次投降的記錄了,雖然是逼不得已投降的。但是,這依然會影響他的聲譽。還有,畢竟項羽對他不薄,他又有什麼理由背叛項羽呢?

所以,最後他還是選擇誓死效忠項羽,絕對不投降劉邦。

五味社
2019-10-21

項羽坑殺秦軍降卒,與事實不符。章邯並非貪生怕死之輩,自然不會投降劉邦。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鉅鹿之戰中,秦國名將章邯投降項羽並非是逃生怕死,而是秦國政權內部,趙高專制朝政,讒害忠良,結果導致章邯所統領的秦軍主力內外交困,最終在司馬欣的建議下,投降項羽。

項羽究竟有沒有坑殺秦軍降卒,這是值得懷疑的。

首先,秦國降卒並非都是秦人,而是來自六國的勞工,原本是要修驪山的。

其次,坑殺降卒的時間是在秦朝滅亡之後,降卒不應該還擔心亡秦戰爭無法取勝。

另外還有秦軍降卒在軍隊中並非佔有數量上的優勢等原因。

因此,項羽坑殺降卒有很大的可能性與事實不符。

項羽實行分封制後,把關中,陝北和隴西地區分給秦朝三個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三秦的主要目的就是遏制劉邦,防止劉邦東進。

劉邦後趁項羽與東面征討田榮,無暇西顧之際,採用韓信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其中司馬欣,董翳皆投降劉邦,日後因項羽勢大,又投降項羽,後二人在成皋之戰中被劉邦擊敗,自刎汜水邊。

而章邯因韓信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最終自刎。

其實,章邯作為秦國最後的名將,自然明白不能貪生怕死,投降項羽是因政治所迫,而非本人意願。更何況項羽封章邯為雍王,待他不薄,如果他像司馬欣,董翳那樣投降劉邦,勢必讓人恥笑。

历史风云天下
2019-03-10

章邯作為秦末時期的秦王朝最後的名將,他從釋放驪山囚徒開始,組建了又一個軍事集團,三敗函谷關外周文,又破齊楚聯軍,再大敗楚國主帥項梁,殺害於定陶。憑藉虎狼之師和其戰略戰術一舉而消滅不少的起義軍和六國舊貴族勢力。在軍事上章邯取得的戰績可謂是可圈可點,可是在政治上章邯卻被趙高所掣踵,無論是司馬欣還是董翳都是朝廷派來監視他的,章邯很明白自己在這場戰役中扮演的角色,別看表面風光,實際上也是有苦說不出啊。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話說鉅鹿大戰前夕,章邯軍節節勝利,而且加上長城軍隊的南下,40萬大軍,黑色旋風令人聞風喪膽,再現秦國軍事之強盛,如果不是因為鉅鹿大戰跑出一個項羽,結果還真是未可知啊。

項羽在打敗王離軍團之後,氣勢如虹,而章邯在面對朝廷的迫害和此時所處的局勢面前,果斷的選擇了投降了項羽,而項羽也封其為雍王,為了防止秦軍入關中之後復叛,20萬投降的秦軍最終被坑殺於新安。

話說20萬秦軍被坑殺,作為秦軍主帥,這種大仇,章邯怎麼還會誓死對項羽追隨,卻不投降於劉邦呢?我認為有這麼一些原因。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第一,章邯敬佩項羽霸氣和能力,能夠於鉅鹿一戰,以少勝多,撲滅精銳的長城軍團,活捉王離,而且令得驪山軍團大敗,最終束手,這是一種對項羽軍事的認可,正所謂英雄惺惺相惜,強者是佩服強者的。

第二,章邯被政治所迫害,與秦國已經反目,而且項羽坑殺20萬秦軍,這令章邯無形中變成了關中秦人憎恨的對象,而劉邦是巴蜀之地進軍,肯定要覆滅三秦,以關中為根據地,大本營的,歸附了劉邦,劉邦為了籠絡關中秦人,就必然要對章邯為20萬秦軍算賬,下場如何,他也知道。

第三,項羽不計較他殺害其叔父項梁的大仇,而且分封其為雍王,擁有三秦之地之一的封國,章邯得到了其想要得到的,自然對項羽很是感恩。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第四,自古忠誠不侍二主,章邯是有血性的軍人,如若不是趙高對其迫害,他也不會最終選擇投降項羽,很可能會落得個以身殉國的下場,而今他迫於形勢而追隨項羽,那麼就絕不會再次復叛,否則汙點必定再增加一條,古人都在乎青史名聲的。

第五,劉邦是經過偷襲,在其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而戰敗他的,章邯未必就對劉邦服氣,如此草莽出生,作為秦國最後名將和現在分封的雍王,章邯也是眼觀頗高的,能降服於項羽,畢竟人家是戰神,而且貴族出生,可是他劉邦憑什麼,一個運氣不錯的巴蜀之地的漢王而已。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第六,章邯被困於都城,堅持長達半年之久,他相信項羽終將會趕來,可是直到死去都沒有等來項羽的鐵騎,這是其對項羽的一種盲目的自信和崇拜使然。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刘邦爱吃糖
2019-10-28

公元前207年統率20萬秦軍駐守在棘原的秦將章邯在長史司馬欣的說服下決定投降項羽。

鉅鹿之戰一敗後章邯就立即派司馬欣去咸陽向秦二世請求援兵,司馬欣在宮門外足足等了3天也見不到皇帝的人。終於明白咸陽的實際權利已經讓趙高完全掌控了,不免心生懼怕決定立刻回棘原,走都不敢走原先來的路,果不其然趙高真的派人追殺。

驚魂未定回到棘原後的司馬欣立刻向章邯說明了他現在的處境,打輸了是一死就算是打勝了趙高也會嫉妒他的功勞而殺他,援兵就更加不要想了。再為秦朝賣命就只有死, 要想活命只有投降這一條路了。於是章邯就這樣決定投降了項羽。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投降後的章邯受到了項羽的優待但在秦軍和秦國人心中的地位就是一個賣國賊。項羽在坑殺20萬秦軍之前,秦軍就多次在軍中鬧事還發生過兵變,因此章邯還受過項羽的責問。所以說項羽要坑殺秦軍章邯心中未必就沒點數。只不過現在自己大勢已去已經成了人家刀俎上的肉,自然是不敢為這些個秦軍報仇只能選擇跟隨項羽。

後來項羽把關中地區分為了三個部分,任命章邯為雍王連同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鎮守關中防範劉邦。公元前206年漢軍上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第一個進攻的就是關中地區,而鎮守關中的三個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雍王章邯了,所以章邯就成了漢軍首當其衝的攻擊目標。
項羽坑殺了章邯手下二十萬秦軍,為何章邯死心塌地跟隨項羽,卻誓死不降劉邦?

章邯軍不敵,敗退至國都廢丘堅守,後來城破之時章邯率領2000人馬與漢軍死戰兵敗而自殺。章邯曾對這些士兵說過:我章邯已經是投降了項羽的降將,還受到項羽的優待而被封為雍王,現在漢軍兵臨城下我如果再投靠漢軍,那麼我章邯豈不成了一個背信棄義、逢主必叛的小人了嗎?想走想降的人我不阻攔你們,你們沒有必要繼續跟著我章邯去送死。由此一段話就給出來了一半的答案。

章邯當年投降項羽的主要原因不僅是為了自己的活命更加是為了手下這20萬士兵的生命著想,章邯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他知道再和項羽打下去也是徒勞無益的,只會是白白讓這些士兵們送死。而後來這20萬秦軍被坑殺章邯一直把責任都怪罪在自己身上,如今他如果再背叛項羽的話他就真的無顏活在世上,所以只有一死來挽回一點自己的一點尊嚴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