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10 個回答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5-10

章邯敗於項羽,所以歸順了項羽,被封為雍王,鎮守三秦之地,這時劉邦韓信打來了,章邯根本打不贏,但他不能投降,上一次投降,項羽坑殺了他二十萬秦卒,從此被三秦百姓扣上了一頂“大秦罪人”的帽子。誰知道這一次投降,他又會失去些什麼?沒錯,劉邦或許如傳言般是個“仁厚長者”,章邯投降,仍可不失富貴,但這樣的話,他豈不是又要被扣上一頂“三姓家奴”的帽子?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寧肯壯烈的玉碎,也不願苟且的瓦全,先前一頂帽子已足夠讓他貽羞後世,再一頂,豈不是要他遺臭萬年?

於是,章邯死撐不降,他憑著僅存的殘念與出色的守城術,吃力地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孤城廢丘。

這一撐,又是足足10個月(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5年6月),作為曾經的天下名將,章邯也不是吃素的,就連無敵的韓信,不磕掉幾顆牙,也沒別想輕輕鬆鬆將他一口吞掉!章邯在用最後的意志向天下人證明,虎死餘威在,我章邯雖不復當年之勇,但即便要敗,也要敗的轟轟烈烈!

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人,章邯最終贏得了對手的尊重,項羽如此,韓信亦是如此,但仗還是要打,誰叫我們各位其主呢?我能給你最好的尊重,就是給你最完美的打擊,讓你生命的最後一舞,華彩絢爛,光耀九州!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公元前205年6月,一個漫長的雨季如期而至,章邯想起三年前自己正是在這樣一個漫長的雨季之中襲殺項梁於定陶,一戰名動天下,當時他是何等的躊躇滿志,壯懷激烈!可是現在,他只能坐困在一座孤城之中,在歷史的角落裡垂死掙扎。這真是世事變化,人生如同一場大夢!

章邯的悲哀的預感到,自己不平靜的一生,恐怕就要在這場大雨中落下帷幕了!

果然,幾天後,一股人工的洪水,仿似萬馬奔騰,湧入了廢丘城,幾乎就在轉瞬間,所有的街道民房就被一片河澤所淹沒。無情的大雨無休無止,陰鬱的天空沒有了顏色,整座城市,在百姓絕望的呼喊聲中,在震天的雨聲與水聲中,散發出無比濃重的死亡氣息。

原來,廢丘之所以難攻,就在於它緊鄰雍水,章邯可以挖溝引水環城以自固,當年,他也是這麼牢牢守住濮陽城,讓項梁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可是,韓信比之項梁,不知高上幾許,他見章邯守城有計,急切之間難以攻下,為免不必要的傷亡,於是就暫停了攻擊,等的就是這麼一個惱人的雨季。

大雨,可以隱藏章邯襲殺項梁的殺機,同樣可以隱藏韓信水淹章邯的殺機,更重要的是,大雨已經讓雍水暴漲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韓信於是派人堵住雍河下游,讓水灌入廢丘,用洪魔去對付桀驁不馴誓死不降的章邯。

當年,秦軍也是用這個辦法,滅去鄢郢數十萬楚國軍民的,如今,出身楚國的漢軍,用同樣的方法,人道毀滅了廢丘數萬秦國軍民。白起與韓信兩位不同時代的絕世戰神,在這一刻心靈相通。

這就是真實的戰爭,淹城,屠城,燒殺搶掠,都屬於戰爭的一部分。這個世上或許有正義之師,卻絕對沒有所謂的仁義之師。相信有的,趕緊回家抱著老婆孩子洗洗睡吧,然後在夢裡拜託上帝,不要讓你活在亂世。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廢丘,原為西周時秦之故都,乃大秦先祖非子所居之地,更是是秦人發源之地,其古稱犬丘,後秦統一六國被廢掉,從此在歷史的舞臺中暫時謝幕。章邯定都於此,算是將幕簾悄悄拉開一角,隨即又將它無情拉下。這一場大雨,讓廢丘終成一個廢都;這一場大水,讓世界一片荒蕪。

章邯看著洶湧的大水,將這座秦人最早的都邑,將這片西周歷代秦人先祖陵寢所在地,將這個曾經創造大秦帝國偉業的搖籃,化作一片汪洋,心中不由默唸道,該死了,我該死了……

其實,章邯早該死了,敗軍之將,怎能不該死呢?當年敗在項羽之手,他沒有殉戰;當年二十萬秦卒被害,他沒有殉軍;當前秦亡,項羽盡滅秦之宗室,他沒有殉國;歸根結底,還是他骨子裡的軟弱性格在作祟,這是世人對他最詬病的地方。

然而,章邯畢竟還留有幾許硬漢本色,他的骨頭雖比真正的英雄們軟,但比世上好些庸人,卻不知強上多少倍。這一次,他再不會像條狗一樣卑微的活著,他要為自己最後一絲軍人的尊嚴而死。這與“大丈夫忍辱就功名”無關,也與“大丈夫能屈能伸”無關。因為,他已家國榮辱俱失去,功名化作塵與土,死,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沒有殉戰,沒有殉國,沒有殉軍,那就殉城吧!

不成功,便成仁。可惜的是,章邯沒有成功,也沒有成仁,他只是一個該死的千古罪人,二十萬秦卒的冤魂在看著,廢丘城無數枉死的百姓在看著。

章邯緩緩的拔出自己的佩劍,怔怔的看著它散發出的清冷寒光,這的確是把難得的好劍,而且是當年自己臨危受命走上戰場時秦二世親手送給他的寶物。如今,一切已成過往,家國不在,人事已非。只有這把寶劍,依舊銘錄著過去激情燃燒的烽火歲月,流淌著過去難以割捨的點滴回憶。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可惜,這個夜晚沒有東風,更沒有明月,只有好似永不會停歇的大雨,遮天蔽月,將整個世界埋葬。

當年,蒙恬不忍用自己英雄的寶劍刺殺自己的男兒之身,所以服毒而死。如今,章邯卻沒有這個顧慮。將這把天下至不祥之人秦二世所賜的寶劍,刺入自己這早已腐臭不堪的身體,正是再合適不過的一件事情。

於是,章邯提起那把不詳的寶劍,用它輕輕的割破自己的喉管,然後悶頭摔倒在雨地中,青色的腐血,如無數條細細的魚兒,在雨水中四竄遊動。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希望都帶著註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北島詩歌《一切》

章邯終於結束了自己悲愴的一生,他的劇情已落幕,他的愛恨已入土。

這時,雨停了,洪水退去,廢丘城內滿目蒼痍,倖存的百姓們奔走呼號著,尋找自己失散的親人。一臉歡快的漢軍士兵們,則踏著整齊的腳步,唱著雄壯的戰歌,緩緩開進城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1-25

這個問題有些莫名其妙,時間上不在一條線上,不過為了詳細說明,還得從章邯的經歷和當時的形勢來看。

章邯有兩次投降機會,但只用了一次,第一次是在鉅鹿之戰時,另一次是在劉邦還定三秦的戰傻。

章邯本是一文官,在秦末農民起義時,起義軍逼近咸陽,章邯挺身而出,帶著一幫關中子弟和驪山囚徒及奴隸兒子,擊敗逼近咸陽的周文部,乘勝追擊,迫周文、逼陳勝、殺魏咎、斬田儋,在定陶一戰擊殺項梁,憑一己之消滅整個黃河以南的反秦義軍。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之後章邯乘勝北上攻趙,並擺出一幅圍城打援的姿態,讓王離的20萬長城軍圍住鉅鹿城,自已親率20萬囚徒軍駐守鉅鹿城的西南方,吸引全天下的反秦義軍前來,以便一戰消滅義軍,平定天下。

章邯的謀略不可謂不深,實在是個好計策,怎麼也沒想到的是:40萬秦軍主力居然敗了,被項羽的5萬楚軍擊敗,之後王離軍全軍覆沒,而章邯軍亦無法擊敗項羽,形成對峙。

章邯為什麼不向劉邦投降?反而向項羽投降呢?要知道章邯可是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兩人是仇人。

答案很簡單,當時的劉邦不在鉅鹿,已經逼近咸陽,而章邯在鉅鹿城外打鉅鹿之戰,鉅鹿離咸陽可遠了,項羽是在鉅鹿的,並且憑鉅鹿一戰成為反秦義軍的首領,所以章邯只能向項羽投降。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項羽能夠接受殺叔仇人章邯的投降,多半是出於政治考量,有以下原因:

1、這個時侯的項羽可是反秦義軍的首領,項羽能夠接受接叔仇人的投降,就能接收其它秦將的投降,有助於項羽奪取天下。

2、章邯可是秦末除項羽外,最能打仗的秦將領,項羽英雄惺惺相惜,接收章邯的投降,可直接壯大自己的勢力,對於秦亡後爭取天下有幫手。

項羽之後入關進入咸陽,進咸陽前坑殺了章邯手下的20萬秦軍降卒。項羽以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天下,將章邯及另兩位秦降將封在三秦地,章邯是雍王。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幾個月後,劉邦進軍三秦之地,項羽深陷齊國戰爭泥潭無法抽身救章邯,劉邦採用聲東擊西之策擊敗章邯,章邯退守廢丘,固守不降,之後章邯戰敗自殺,沒有投降劉邦。

章邯之所以不投降劉邦,有以下原因:

1、章邯沒臉投降。

章邯是秦國貴族,並且能征善戰,之前由於趙高的猜忌及鉅鹿的失敗投降過一次於項羽,再投降劉邦,臉面何存?讓天下人怎麼看,章邯當時可是天下有名的戰將,僅次於項羽。

2、章邯盡失人心。

章邯投降項羽,導致20萬關中子弟被殺,盡失秦人民心,如果再投降劉邦背叛項羽,那又失楚人民心,天下之大,可有章邯容身之處?章邯也心灰意冷,才自殺而亡。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3、章邯個人節氣。

章邯投降項羽是因為受到自已效忠的秦朝掌權者趙高的猜忌,是先受到猜忌,章邯無奈下才投降的,並非主動投降。

而劉邦還定三秦時,項羽並未做出對不起章邯的事,只是項羽深陷齊國無法救援,章邯不是個牆頭草一般的人物,有自己的節氣,不願再投降,而寧願自殺。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6-06

這件事要分開來說,不能因此得出劉邦不如項羽的結論。

章邯為什麼投降項羽?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

第一,章邯佩服項羽。章邯的秦朝大軍,雖然只是驪山上的一夥刑徒,但是戰鬥力何其強悍。殺周章,破陳涉,降魏咎,斃田儋。按照明代史學家張燧評價的:“兵鋒所至,如獵狐兔,皆不勞而定。”接著,又和當時最強悍的楚軍大戰三次,結果大破楚軍,殺死項梁。

但是,這麼強悍的戰將,卻遇到了另一個更為強悍的人,這個人就是項羽。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九戰九勝,而且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在鉅鹿一戰中,戰勝了他強大的章邯。英雄惺惺相惜,章邯他不得不服。

第二,章邯感激項羽。章邯為什麼前期強悍,遇到項羽慫得那麼快,除了項羽戰鬥力強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趙高秦二世在後面釜底抽薪。他們把軍權交給章邯,又對章邯不信任,還要殺他。章邯如何還有心思打仗,不敗才怪。而當他投降項羽後,項羽竟然封他為王。這個“王”,是他在秦朝幹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的。項羽不只是封他為王,還把另兩個秦朝降將司馬欣、董翳也封為王。章邯對這樣有情有義的項羽,不得不感激。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項羽)

第三,章邯害怕項羽。章邯投降項羽後,項羽封他為王的同時,坑殺了二十萬秦朝降卒。這樣的項羽,章邯能不怕麼?可以說,他不敢背棄項羽。

再說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

第一,章邯瞧不上劉邦。在他看來,劉邦就是一無賴,而且劉邦是平民出生,他特別瞧不上。在他看來,劉邦之所以搶先打下咸陽,不過就是投機取巧而已。所以,當章邯聽說劉邦要打回來的時候,都大笑不信,壓根他就沒把劉邦看上眼。他看不上劉邦,自然不會投降。

第二、劉邦不讓他投降。雖然歷史上並沒有章邯向劉邦表示投降的記載,但是,至少劉邦沒有主動向他發出招降書。

劉邦為什麼不招降章邯呢?一是三秦之地是劉邦必須拿下的根據地,有這塊根據地,劉邦才有和項羽叫板的資本,劉邦不想節外生枝。而且當時項羽正忙著,不可能救章邯。打章邯,是甕中捉鱉。二是章邯已經失去民心,即便他投降,也並不能安定三秦老百姓的心。而劉邦曾“約法三章”,在三秦老百姓中有好名,因此,只有殺掉章邯,才能一如既往地獲得三秦百姓的支持。三是攻打章邯的是韓信。我們知道,酈食其說服齊王投降以後,韓信尚且要再次攻擊。可見,韓信是一個打“落水狗”的人,他當然不會讓章邯投降。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劉邦)

第三,章邯不敢投降。當項羽坑殺秦朝二十萬降卒以後,可以說,一下斷了章邯的退路。章邯雖然是個王,但他是個孤家寡人的王,三秦的人都不擁護他。正如韓信說的:“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可以說,章邯要是離開了雍王府,他就是死路一條。如果他投降劉邦,劉邦重視他的可能性是小的,那樣,他一流落到民間,可能分分鐘就被老百姓給幹掉了。

君山话史
2019-12-07

章邯是秦國最後的名將。名將是很重自己聲譽的,若是反反覆覆投降,那就是小人了。

章邯投降項羽,事出有因。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主力被項羽擊破,此役既是章邯由盛而衰的轉折,也是秦軍由盛而衰的轉折。.

章邯敗退至鉅鹿以南的棘原,項羽進軍漳南,成對峙之局。遠在咸陽的秦二世大為不滿,派使者前往責備章邯。章邯惶恐不安,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以求朝廷諒解。司馬欣回了咸陽後,在宮外呆了三天,求見趙高,趙高理都不理他。

司馬欣擔心趙高加害,逃回棘原,對章邯說:“趙高獨攬朝政,手下人無可作為。現在就是打了勝仗,趙高也會嫉妒我們的功勞;若是打敗仗,難免一死。將軍您還是要想想出路。”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就在此時,趙國大將陳餘寫來了一封勸降書。陳餘羅列白起、蒙恬等名將的例子,說明功高獲誅的道理。陳餘指出,“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如今秦朝滅亡已指日可待,“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

除餘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是秦二世或是趙高,都是靠不住的。你章邯打敗仗肯定要被殺,就算你能勝戰,把東方義軍給滅了,到頭來還是要被殺。對於趙二世與趙高的為人,章邯怎麼可能不知呢?陳餘的這封信,對章邯的觸動很大。章邯不免心動,便派人祕密與項羽談判。

起初,項羽不接受談判,因為章邯是殺害叔父項梁的元凶。他派蒲將軍率軍進攻,大破秦師。蒲將軍得手後,項羽親自追擊,在汙水再度大破章邯。項羽雖然屢戰屢勝,但糧食卻出問題了,章邯雖然連敗,仍有二十萬之眾,要徹底消滅之,並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決定接受談判。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與項羽在洹水南殷虛立盟,秦軍放下武器投降,項羽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上將軍。秦滅亡後,項羽並沒有對章邯等人打擊報復、秋後算賬,仍然把關中封給章邯等三位秦國降將。

項羽這個人雖然殘暴,但是對章邯可以算仁至義盡。後來章邯被劉邦擊破時,選擇自殺,並沒有投降劉邦,這是符合古人的觀念的。章邯投降,是因為秦國寡恩;項羽能不計前仇,不僅沒殺他,還封他為王,這不能不讓章邯感恩戴德。可以說,項羽如此善待章邯,要是章邯再落井下石,那就是小人了,所以他寧可自殺,也不投降劉邦。

天不怀疑海的深1
2019-06-19

章邯,可以說是大秦帝國幾百年來最悲情的一代名將,空有一身名將的本事,卻無名將之命。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以自己的餘威震懾六國,然而當秦始皇死後,即位的秦二世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也沒有駕馭群臣的能力,而此時的大秦帝國內,能臣名將老的老死的死,王翦父子已經解甲歸田,蒙恬被趙高和二世賜死,南方的嶺南軍團還在駐守當地,為大一統帝國守衛著遠方的領土。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似乎這一切都隨著帝國機器正常運轉的時候,大澤鄉的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此時的大秦帝國內,外無能征善戰之將,內無出謀劃策之臣,軍國大權掌握在宦官趙高手中。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此時的大秦帝國像一座大廈,需要一個巨人前去撐扶,少府章邯在這個歷史的十字路口站了出來,扶將傾之大廈,以七十萬驪山徒組成的雜牌軍,延續著大秦帝國最後的輝煌。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這正是章邯帶領的這支雜牌軍一路出函谷,滅周文,殺項梁,眼看就要完成老秦人的又一次壯舉,歷史卻和章邯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項羽,一個戰神級的人物出現在歷史舞臺,他以破釜沉舟的氣魄指揮楚軍於鉅鹿大坡章邯,由於趙高及二世的猜忌,章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率軍投降,可換來的確實20萬老秦人子弟被坑殺的結局,此時的章邯已經沒有了當時的鋒芒,有的只是失望和無助,以及對老秦人的愧疚。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終於秦帝國在起義軍打擊下土崩瓦解,項羽坐上了他的西楚霸王寶座,此時的另一位梟雄劉邦被封漢中王,章邯封雍王,也可以說是項羽讓章邯成了阻擊劉邦的第一道屏障,經過幾年的折服,劉邦決定開始反擊,而此時的章邯,又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個對手,兵仙韓信。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最終章邯戰敗,以死明志,長眠在了老秦人的故土之上。

憑藉章邯之能,在歷史的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如果再有一個明主,他的成就可能不輸漢之衛霍,唐之李靖李績,但是奈何遇到的是秦二世。

他一生只敗給兩個人,鉅鹿之戰敗給了初出茅廬的項羽,廢丘之戰輸給了方時名不見經傳的韓信,可這兩個確實是那個時代最璀璨的將星。

如果要給秦末漢初的武將排行,相信第一韓信,第二項羽,第三章邯應該沒有什麼異議,但是很不幸,章邯敗給的就這這兩個。

可以說鉅鹿章邯的投降是想給麾下20萬秦卒一個活命的機會,但是最終項羽的一個舉動讓章邯成為老秦人的眾矢之的,那麼廢丘章邯的不願投降可以說是對於自己的虧欠老秦人最好的一個解脫吧。

章邯,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悲情的一個英雄吧。

大秦铁鹰剑士
2019-06-06

章邯歸順項羽而不歸順劉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大家共同探討之。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其一、章邯敬畏項羽而藐視劉邦!

章邯作為秦朝最後一名名將,他睥睨天下,除了王翦、蒙恬等名將他佩服外,其他的人皆不入他的法眼。章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訓練出一支囚徒軍,然後出關擊滅各路叛軍,所擋者亡,相抗者死。陳勝、項梁等逆首皆亡於章邯之手,但是鉅鹿一戰項羽把章邯打敗了,又坑殺了二十萬秦軍!章邯畏懼項羽的武力,敬佩項羽的軍事才能。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其二、章邯與項羽都是貴族出生!劉邦則是平民,門不當戶不對,章邯恥於與之為伍!

章邯是秦國貴族,儘管不怎麼顯赫,但也是一脈相承,有著良好的貴族傳統與節操。項羽是楚國貴族,儘管是落寞的貴族,但是貴族氣質在哪裡擺著。劉邦則是一介草民,沒有顯赫的出身,做事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跟貴族精神差之甚遠。因此章邯從心裡看不起劉邦,雖死也不歸順劉邦。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其三、章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求死以贖罪。

韓信兵出陳倉,一路擊滅三秦,章邯誓死力敵,原本想擊滅劉邦,後來發現自己打不贏韓信。章邯在鉅鹿之戰投降項羽,結果二十萬秦軍被項羽坑殺,他自己也有了不抵抗將軍的惡名,因此章邯這次要用生命來挽回他名將的名譽,用自己的生命為死難的秦軍將士贖罪,所以他寧死不屈從劉邦。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新知传习阁
2019-05-31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秦漢是中國社會重要的一個轉折期,基本上是貴族最後的餘暉。

商鞅的變法是戰國時期最重大的變革,其不為人所知的一點就是在消滅貴族和知識分子,雖然他自己也曾經是貴族和知識分子,不幸的是他背叛了自己的出身,不知道這是禍還是福。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秦國消滅了商人和知識分子,把整個國家分成了兩部分,一是士兵,另一個就是農民。也就是秦國變成了戰爭機器,一部分負責打仗,一部分人負責後勤保障,跟我們現在說的法西斯沒有什麼區別。

儘管如此,秦國還是保留了一部分貴族,章邯就是其中之一。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願意投降項羽,只是因為項羽也是貴族。

貴族做事是有底線,向貴族投降不丟人。

春秋時期的戰爭基本上都是貴族之間的戰爭,只要有一方戰敗了,另外一方就只能象徵性的追擊50步。也就是說在春秋時期,打仗打敗了,只要跑50步就安全了,跑一百步就跑多了,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道理。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貴族之間不會搞陰謀詭計,戰爭只是實力的對抗,勝敗都在明面上。

戰國開始後,貴族戰爭變成了士人戰爭,士人是沒有貴族精神的,因此戰國時期開始陰謀橫行,小人輩出,戰爭就更加血腥了。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不願意投降劉邦,原因很簡單,劉邦就是一個十足的小人。

章邯作為貴族,打敗了不是不可以投降,而是不能向小人投降,那就寧肯戰死了。

有人說劉邦仁義才據有天下,那是司馬遷編造出來騙人的故事。

就象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一樣,小人往往能打敗君子,最後勝出的一般都是陰謀家,而堂堂正正的人最後往往失敗,這才是社會最殘酷也最真實的一面。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在這裡,我講這個,不是讓你學壞,而是希望你明白這個道理,並戰勝小人。

投降劉邦的那些人,哪有什麼好下場?韓信、彭越、英布都先被劉邦利用,再找藉口殺死。就連劉邦的發小盧綰也被劉邦逼的造反了,後來投降了匈奴。

講了這麼多,你就應該明白了,為什麼章邯和項羽為什麼寧願戰死,也不向劉邦投降了。第一是面子,第二是他們明白,向小人投降也是沒有好下場的,不如轟轟烈烈戰死沙場。

孝文孝武
2019-01-23

毫無疑問,章邯是秦朝的最後一位名將,也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

關於章邯為什麼要投降項羽而不是劉邦的問題,按照歷史的發展脈絡,主要有三個關鍵的要素:

一是章邯為什麼選擇叛秦?

二是章邯為啥選擇是項羽?

三是章邯投降項羽後,為啥後來不再投降劉邦?

沒有被立傳的一代名將

章邯是一個影響了歷史進程的人物。

秦末漢初名將輩出,若是要排序的話,第一非項羽莫屬,章邯和韓信可居二三席。章邯率領的刑徒軍出關作戰,屢戰屢勝,搞死了陳勝和項梁,嚴重挫敗了秦末起義軍,讓秦朝得以苟延殘喘。而其投降項羽,則徹底斬滅了秦朝最後的希望。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章邯投降項羽加速了暴秦的崩潰,是值得肯定的。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可就是這樣的大人物,正史竟然沒有單獨的立傳記載。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班固的《漢書》,章邯都是出現在別人的傳記裡。關於章邯投降項羽的這一事件,《漢書》的“陳勝項籍傳”和“張耳陳餘傳”有著比較詳細的記載,事件的經過還算清楚。

但是關於章邯的生平事蹟非常缺乏,所以也就無從詳細的研究章邯選擇的人生軌跡,詳細發覺其投降的心路歷程。這無疑是歷史的缺憾,也側面印證了章邯的悲劇。

章邯投降項羽的經過

章邯定陶大破楚軍,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認為“楚地兵不足憂”,於是率大軍北渡黃河攻擊趙地。此時王離率領秦朝大軍將趙王歇、張耳等趙軍團團圍在了鉅鹿。王離是秦朝名將王翦之孫,率領的是二十萬秦軍主力,大名鼎鼎的長城軍團。王離圍困鉅鹿,但缺少糧食,於是章邯在王離的南面駐軍,築造了一條專門送糧的通道,負責給王離軍運糧。此外,章邯大軍應該還承擔著一定的外圍警戒任務。王離有了糧食,對鉅鹿的攻擊更加凶猛。此時燕、齊、楚以及張敖聽說趙被圍困,紛紛帥軍前來支援,但是沒有一個敢和秦軍作戰的。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這個時候項羽站了出來,《漢書·張耳陳餘傳》記載“項羽兵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破章邯軍。諸侯軍乃敢擊秦軍,遂俘王離”。所以,項羽破釜沉舟,先擊敗了章邯,才消滅了王離的長城兵團。

這表明,章邯軍被項羽攻破率兵撤退後,諸侯軍才敢上前擊圍王離軍。章邯雖然打了敗仗,但他的刑徒軍作為秦朝的第一道防線在側面戰場上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也是巨大的。

王離兵敗後,秦朝只剩下章邯這一最後的希望,“章邯軍棘原,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這個時候,秦二世派人“讓(譴責)章邯”。章邯知道此時趙高大權獨攬,於是派長史司馬欣去請求支援,結果等了趙高三天也沒有被接見,反而在歸來的路上遭到了追殺。於是司馬欣把情況彙報給了章邯,並勸章邯“將軍熟計之”。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陳餘也給章邯寫信,勸章邯投降。這封信非常有名,以至於《漢書》基本是全文記載,要點有四:

一是秦朝的名將例如白起、蒙恬,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二是章邯出關消滅起義軍,死傷不少,但是起義軍卻越來越多;

三是趙高亂政矇蔽秦二世,秦二世要殺趙高,趙高可能會拉章邯背鍋;

四是秦朝氣數已盡,作為一名亡國將軍,是無法長存的,必須給自己找一條出路。

於是,章邯拿定了反秦之心,主動投降了項羽。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幾個疑點

從章邯投降的整個過程來看,有幾個疑點必須加以認真思考。

疑點一:章邯為什麼不與王離合二為一,而只是給王離運糧,擔任王離的外圍警戒?

王離先在鉅鹿圍住了趙軍,章邯負責運糧和警戒,而後諸侯兵才救援的。所以,章邯之所以不與王離共同對趙軍發起攻擊,很有可能二位將軍之間有矛盾。王離是名將之後,率領的是長城軍團,而章邯原本名不見經傳,率領的是刑徒軍,加上秦朝已被趙高搞得烏煙瘴氣,讓這兩個人尿到一個壺裡,難度可想而知。

疑點二:章邯到了趙地之後,為什麼再也沒有大的作為?

章邯出關作戰,先是擊敗了周文率領的十幾萬起義軍,解了咸陽之危,而後殺了陳勝,滅了魏咎,平定了齊、楚,還殺了項梁,可看出章邯確有軍事才能。可是到了趙地以後,為啥再也難以取得大的戰果了呢?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不缺軍糧,要不也不能分糧給王離。項羽和楚軍自然英勇,但更多的是章邯在消極避戰。所以答案應該是,趙高的專權亂國,使章邯在秦朝廷得不到肯定與支援,起義軍的風起雲湧也讓章邯看不到勝利的希望,甚至可能對秦朝的暴政已經展開了反思。

疑點三:長史司馬欣是否可疑?

章邯派司馬欣去咸陽“請事”,而司馬欣在咸陽遭受的待遇讓章邯義憤填膺。可是,司馬欣有沒有可能與楚軍有勾結,或者早有叛秦之心?

答案很可能是。因為後來項羽分封諸王,司馬欣和章邯都被封了關中的王,規格相等。章邯封王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司馬欣有什麼資格封王呢?《漢書》記載,章邯投降後,項羽封了司馬欣為上將,“將秦軍前行”。而到了封王的時候,很明確地記載“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原來,司馬欣和項梁是老相識。所以,司馬欣很可能早有不軌之心,甚至可能成了楚軍的奸細。

可怕的身邊人啊……

疑點四:章邯殺了項梁,不怕項羽報復嗎?

怕,一定怕。所以在陳餘勸章邯投降,“章邯狐疑”,不僅未與項羽約成,反而受到項羽的兩次攻擊,均被打敗。只是後來項羽因為糧少,才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章邯投降項羽,很有可能是做了精心的預演。章邯見了項羽就痛哭流涕,只是痛罵趙高。項羽見英雄落淚,走投無路,於是動了惻隱之心(鴻門宴也沒有殺劉邦),加上章邯確實有才幹,可為己所用,於是封了章邯為雍王,後來負責在關中防守劉邦。

章邯投降項羽而不再投降劉邦的終極分析

根據此前的內容,可以做如下分析:

1、章邯內外交困,已成孤懸之軍,且屢為項羽所敗。在與項羽對壘不利形勢下,投降項羽是形勢所迫。

2、項羽是蓋世英雄,是楚國貴族,“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軍的實際領導者,大有取秦而代之的實力。投降項羽不僅不丟人,也可能為自己謀得一個好的歸宿。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3、章邯自身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使得章邯看不到天下大勢,看不穿項羽註定失敗的結局。

章邯成長在秦朝,還參加過秦滅六國的戰爭。秦軍是一隻虎狼之師,向來有殺降的傳統。雖然項羽此前有過多次殺降的不良記錄,但是和秦軍相比,特別是與“人屠”白起相比,可能真算不了太大的問題。

4、當時的劉邦在哪裡?在關中!而且劉邦是一介草莽出身,此時的實力與項羽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即使後來在關中防守劉邦,再次投降劉邦也已經成了不可能。因為章邯投降項羽後,其所率領的20萬秦軍被項羽所殺,失去了立足的政治資本,且為關中故土的老百姓所痛恨,早已無顏見“關中”父老。

看看韓信是怎麼評價章邯:“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再說,誰的眼裡能容下一個“三姓家奴”?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悲傷失望的章邯,索性只能被綁在項羽的戰車上,一條道走到天黑。

劃重點:


章邯投降項羽,一方面是秦朝趙高亂政殘害忠良,逼得章邯走投無路,另一方面是項羽作為楚軍領袖,神武蓋世,是天下最有力的爭奪者。當章邯不得不與項羽對壘的時候,章邯聽從他人的勸說,選擇投降項羽算是自己的一條出路。

只是章邯,真的沒有政治頭腦和眼光,一代名將因為其先後從屬的政治集團都以失敗而告終,故而歷史將其自然的劃分到了主流之外。

他的悲劇不是自身的悲劇,也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刀墓手札
2019-07-01

章邯是一個在歷史上不是特別被重視的一員大將,沒有太多史書對其進行吹捧,因為他本身就不是特別出色的將領,換句話就是他在軍事上絕非天才,不過他的確是個人才,會的比較多不僅僅只是在軍事上。而他的戰績完全都是來自於對起義軍的鎮壓,靠著一場場的爭鬥,為秦國爭取到了喘息的時間。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據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 趙正書 》顯示,趙高亦是被章邯所殺。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直逼陳(今淮陽),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黃河)攻趙。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陳勝敗亡了,接下來該項羽了。章邯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悲劇。一路的追擊陳勝,早就讓他這隻臨時組建的大軍不堪重負了,人疲馬乏。定陶一戰可能是他最後的輝煌了,章邯絕地反擊,斬殺項梁,全殲楚軍主力,重新樹立起其天下無敵的神話。至此,人民反秦運動陷入了第三個低潮期,項羽與章邯也因此結下了比黑夜還深的血海深仇,此深仇大恨,非二十萬秦人的生命,不能洗清。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終於來到了鉅鹿,項羽氣勢洶洶,拍馬殺來。一切都似乎預示著章邯項羽兩大名將要在歷史的聚光燈下來一場精彩的世紀大對決,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讓所有人跌破了眼睛。關鍵時刻,章邯莫名其妙的退縮了。真是奇怪啊,章邯自出函谷關,滅張楚、死魏王、殺齊王、斬項梁,名動四海,威震天下,為什麼一到鉅鹿戰場,就完全變了個人一般,畏首畏尾,怯戰至此?從前那個敢冒雨長途奔襲一百公里擊殺項梁的章邯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因為朝廷被趙高掌控,所以章邯非常擔心自己就算打贏了項羽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所以投靠了項羽。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陳餘的《遺章邯書》中說得很明白:

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持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當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熟與身伏鈇鑕,妻子為僇乎?

這是陳餘代表反秦義軍寫給秦朝名將章邯的一封勸降書。當時,秦朝派章邯為大將,試圖圍殲陳涉起義大軍,雖然項羽曾數敗章邯,但是由於章邯巧用兵且勇猛善戰,也擊敗義軍多次,對義軍十分不利。其時,章邯駐軍棘原,項羽則駐軍漳河南岸,兩軍相持未戰。秦二世派人責備章邯,章邯恐懼,派長史司馬欣進京申明情況,而朝廷拒絕接見並表示不信任。司馬欣逃回對章邯說,朝廷腐敗,趙高專權,獨攬朝政,我軍如打敗則被罰,打勝也無賞,終難免一死,請將軍仔細考慮。在章邯與義軍爭鬥和朝廷內部矛盾重重之時,陳餘適時地寫了此勸降書,勸其反秦降項。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在整個秦末戰爭中,章邯只輸給了兩個人,一個是項羽,一個是韓信。一位霸王,一位兵仙,兩位都是BUG級的存在,試問後世誰又有把握一定能擊敗這兩位人物的?作為軍事統帥,章邯足夠出色。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無奈他出現在了秦朝末年,河的對岸是項羽和韓信,時也命也,不知是遺憾,還是幸運。

历史简单说
2019-05-30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各地紛紛響應。秦二世二年,陳勝的部將周文帶著幾十萬的部隊到達戲水,戲水離咸陽已經十分的近了,而且後來項羽就是在戲水分封各路諸侯的。

胡亥十分的驚慌,就問群臣有什麼對策,此時擔任少府的章邯站出來說話了,少府是九卿之一,負責宮廷的所有事務。章邯說,周文的部隊人數眾多,也到了戲水,如果再從其他地方調集部隊已經是來不及了。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但是驪山徒有幾十萬,可以赦免他們,再發給他們兵器,可以用他們來對抗周文的部隊。驪山徒,就是那些修理驪山陵墓的那些勞役,後面章邯就是帶著這隻部隊南征北戰的。

章邯確實是個軍事天才,本來擔任少府的他,也沒打過仗,就這樣率軍打敗了周文的部隊,可能章邯私底下沒少學習兵法吧,或者無師自通吧。不過,客觀的講,章邯的能力是有,但周文的幾十萬這麼不禁打。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主要原因,還是周文的部隊畢竟是農民起義軍,戰鬥力十分的有限,另外兵器上面也十分的欠缺,而章邯的部隊是由驪山徒構成,而且還有秦武庫的支持,戰鬥力自然非同小可。

秦朝最後的希望在兩個人身上,一個自然是章邯,另外一個是長城軍團的王離,至於在南越地區的趙佗,那更是指望不上了。而章邯沒有讓胡亥失望,在敖倉打敗了田臧,在滎陽城,打敗了李歸,而滎陽城與敖倉後來成為劉邦與項羽爭奪的焦點。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擊敗了很多陳勝的部將,而陳勝被迫逃到城父,而城西一戰,張賀也戰敗了,陳勝就不敢出城迎戰,被章邯軍團團包圍,而陳勝最終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殺死,莊賈投降了秦軍。隨著章邯的勝利,胡亥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又派司馬欣,董翳來幫助章邯。

章邯先後打敗了魏相周市,齊王田儋,魏王咎自決了,魏豹就是魏王咎的弟弟,成為新的魏王,章邯追擊田儋的弟弟田榮,項梁率軍救援了田榮,在東阿城與濮陽城二度打敗了章邯,而章邯的援兵也至,最後在定陶襲擊了項梁軍,項梁戰死。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章邯轉向攻趙,大破趙軍,趙王歇與張耳一起跑進了鉅鹿城,王離的二十萬長城軍團也趕到。項羽率領楚軍在鉅鹿之戰大敗王離軍團,章邯陷入了尷尬的局面,不管打贏與否,都要死,在無奈之下,投降了項羽。

因為秦軍與諸侯軍歷年來的矛盾,再加上糧草也不足,項羽下令將章邯的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僅留下司馬欣,董翳,章邯三人,這三人也被項羽封了王,封在三秦之地,而在劉邦平定三秦之地時,司馬欣,董翳而選擇了投降,而章邯選擇了戰死。

一代名將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劉邦卻歸順項羽?

為什麼章邯不願意臣服於劉邦呢?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章邯降過項羽一次,他很難說服自己再降劉邦一次,畢竟章邯也是一代名將。而項羽將秦軍盡數坑殺,他可能十分後悔當時沒有戰死,而這一次,他說什麼也要戰死,這是他最後的尊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