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4 個回答
通信一小兵
2019-06-17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分為高頻和低頻部分,目前國內四大運營商使用的頻譜都屬於5G的低頻部分。

3GPP定義了兩類頻率範圍:

其中FR1(頻率範圍1)定義的就是5G使用的低頻部分,也就是通常說的Sub-6G的頻率。

而FR2定義的就是5G使用的高頻部分,也就是通常被稱為毫米波的頻段。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其中,工信部分配給國內三大運營商的5G頻段,移動的160M的2.6Ghz,100M的4.9Ghz,電信聯通的100M 3.5Ghz,都是屬於FR1,也就是5G的低頻頻段。而廣電可能啟用的700M頻段也是屬於FR1。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而FR2也就是5G的毫米波頻段,中國暫時還沒有啟用。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3GPP的分類來說,現在國內5G應用的頻段,都是屬於低頻頻段。

之所以這次三大運營商先被分配的是TDD頻段,在低頻之中相對的頻譜較高,這是由於TDD支持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決定的。

在5G之中有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和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我們國內目前三大運營商分配的都是支持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的TDD頻段,主要的原因是目前3GPP的5GNR制定的標準都是支持eMBB的,後續的URLLC和mMTC還沒有完成。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要求的是高速率,而高速率需要的是大帶寬支持,而且也需要Massive MIMO。

而這些頻段是如何劃分出來的呢?其實這些頻段的劃分,到底是TDD還是FDD有技術原因,也有非技術原因。

  • 技術原因和Massive MIMO有關,頻率越低,天線振子的尺寸也就越大。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而Massive MIMO等於是把多個天線振子安裝到同一面天線之中,比如現在我們說的64T64R的天線就需要把256個天線振子集成到一個天線之中,所以Massive MIMO天線也被稱為大規模天線陣列。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而未來的毫米波的天線要求集成度更高。

非技術原因:

無線頻譜是寶貴的,目前相對更低的頻譜都被目前的2/3/4G使用,而且被分配給不同的運營商,這也使得相對更低的頻譜,無法找到足夠大的頻譜帶寬,也就無法劃分給TDD使用了。

在5G之中未來也會啟動目前2/3/4G使用的低頻頻率,這些FDD頻段會被應用在URLLC以及mMTC場景中。

TDD可以有效的支持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但是5G裡也有一些應用不需要很高的速度,這樣的應用主要是一些物聯網類的應用,以及一些用戶的低帶寬應用,這些應用則可以使用FDD頻段。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總而言之,我們國內現在使用的5G頻段其實都是屬於3GPP劃分的低頻頻段的,毫米波暫時還沒有在國內應用。而未來5G低頻頻段裡的更低頻的頻段,也不會浪費,未來也會被應用。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准备好了吗5G来了
2019-06-05

我不是5G專業研發人員,但是可以從一名普通IT從業者的角度理解這項技術。

速度快有幾大原則:

1、誤碼率低;

2、抗干擾能力強;

這兩項決定了傳輸的距離不能太遠,從實際的實施來看,華為的5G基站覆蓋範圍在500米左右。也就是說,大概500米就要有一個基站。而傳統的基站,筆者在過去的工作經驗當中,一般以人口密集區為中心佈設GSM基站。間隔幾公里或者幾十公里都有。整體上呈蜂窩狀網絡覆蓋。

傳輸的距離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校驗數據的正確性,不容易出錯。間接提高了由於距離因素導致的抗干擾能力。

3、高頻;

要提高傳輸速度,有兩個選擇:

(1)、單位數據包攜帶數據量大;

(2)、單位數據包數據正常,但是傳輸速率增加。

這就決定了5G必須要走高頻傳輸的基調;

4、超高的路由交換能力:

如果單位傳輸能力在平均300M左右,那麼以500米為半徑,鬧市區人口密度在1000人計算,則接入帶寬在300X1000=300G左右。

這一項要求核心設備超級牛啊,這種級別是什麼概概念,過去基本是省際出口了,My God,不算不知道。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Nemo9107121
2019-06-05

這個低頻是怎麼定義的?按照5g自身的定義,是以6ghz劃分高低頻的,高於6ghz為高頻,低於6ghz為低頻。現階段的主流產品是3.5ghz,按照5g自身的標準就屬於低頻了,不過還是比4g的1.8、1.9、2.6高一些。劃給中移動的5g則是2.6ghz,和現網的d頻段持平,但是需要頻率重耕以獲取更大的帶寬。

5g本身速率要求在那裡,tdd制式的帶寬需求又大,而且頻率越高mimo技術實現起來越容易,所以對5g來說,低頻是比高頻實現起來要麻煩一些,性能也要有損失。

不過有的人總把5g和毫米波劃等號,張口閉口覆蓋差那就是純傻逼了,3.5g依然是釐米波的範疇,比lte頻率高,但沒高的很離譜,再有mimo的空間分集增益,覆蓋能力和lte幾乎不相上下的。

历练成钢0623
2019-06-05

5G之所以用高頻是因為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頻率資源幾乎被用光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已經把所有“好”頻率都分配完畢!現在,頻率資源就像房子,可以用一個字形容,“貴”!對房子來說,第一是地段,第二還是地段,第三依然是地段。這種說法也是適用於無線頻率資源的!北京房子從裡往外一環一環向外擴,有一天,高頻資源也用完了,就會向超高頻進發了,只要有需求,新科技發展,自然能往前邁進!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根據3GPP 38.101協議的規定,5G NR主要使用兩段頻率:FR1頻段和FR2頻段。FR1頻段的頻率範圍是450MHz——6GHz,又叫sub 6GHz頻段;FR2頻段的頻率範圍是24.25GHz——52.6GHz,人們通常叫它毫米波(mmWave)。

嚴格來說,毫米波(mmWave)只能指EHF頻段,即頻率範圍是30GHz——300GHz的電磁波。因為30GHz電磁波的波長是10毫米,300GHz電磁波的波長是1毫米。24.25GHz電磁波的波長是12.37毫米,可以叫它毫米波,也可以叫它釐米波。毫米波只是個約定俗成的名稱。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毫米波段屬於蠻荒之地。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幾乎沒有電子元件或設備能夠發送或者接收毫米波。為什麼沒有電子設備發送或者接收毫米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毫米波不實用。雖然毫米波能提供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數據速率,但是以前的移動應用不需要這麼大的帶寬和這麼高的數據速率,毫米波沒有市場需求。而且毫米波還有一些明顯的限制,比如傳播損耗太大,覆蓋範圍太小等等。

第二個原因是,毫米波太貴。生產能工作於毫米波頻段的亞微米尺寸的集成電路元件一直是一大挑戰。克服傳播損耗、提高覆蓋範圍也意味著大把的金錢投入。

但是,近十幾年以來,一切都改變了。 毫米波就像美洲新大陸,給移動用戶和移動運營商提供了“無窮無盡”的頻率資源。

5G為何一定要高頻?低頻不可以嗎?是技術問題還是其他原因~?需求總是創新的最大動力。生產出價廉物美的毫米波頻段集成電路元件的技術難題迅速被攻克。通過使用SiGe、GaAs、InP、GaN等新材料,以及新的生產工藝,工作於毫米波段的芯片上已經集成了小至幾十甚至幾納米的晶體管,大大降低了成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