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陳玉圃:為何主張“畫道無為”;“繪畫傳統”為本
中國畫研究會
1/22 陳玉圃\n\n1946年生於山東省濟南市,少年時為著名山水畫家黑伯龍和陳維信先生門下入室弟子。1976年任教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1980年考入廣西藝術學院,為黃獨峰教授的研究生,畢業後留院任教。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3年起任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22 陳玉圃先生主張“畫道無為”。\n\n擅畫山水兼作花鳥及簡筆人物,格致簡淡。
3/22 陳玉圃先生出版多種個人畫集,並編著有《山水畫理》《國畫寫意四君子》《榮寶齋畫譜》《陳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畫跋解讀》《樗齋詩叢》等著作。
4/22 (《溪山雨意之圖》 陳玉圃 2017年 138x68cm)\n傳統曾經是一個充滿歧見的字眼,從二十年的反傳統浪潮到目前對傳統繪畫的重新認識,其間經過了痛定思痛的冷靜思考。\n孔子說:“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以我個人淺見,所謂傳統,從字面上解釋,也就是傳而能統之者,是中國繪畫藝術的深層意義,就像門戶、道路一樣,誰又能不由之出入呢?
5/22 (《撫琴圖》 陳玉圃 2018年 90x48cm)\n所以繪畫傳統應該理解為繪畫的規律性認識——也就是“畫道”。孔子認為:“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石濤說:“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又說:“吾道一以貫之”。此“一”也就是貫穿萬有的“畫道”。
6/22 (《幽溪盪舟之圖》 陳玉圃 2014年 90x48cm)\n而傳統繪畫和繪畫傳統的區別,實際就是本與末的區別。繪畫之傳統也就是繪畫之“大道”,是“本”。而傳統之繪畫,則是畫道所派生出的萬法——也就是眾多的藝術形式,即“末”。
7/22 (《看書圖》 陳玉圃 2018年 95x48cm)\n無論從研究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皆當先立其本,這就是所謂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8/22 (《雲水清幽》陳玉圃 2018年 90x48cm)\n只有覺悟畫道,然後才可以“進則卷舒六合(作為繪畫即石濤所謂‘自一以分萬’,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一一盡其靈而足其神’),退則藏之於密” (即石濤所謂“自萬以治一”而後則“化一而成氤氳,天下之能事畢矣”)。我認為:求本較之求末的方法要方便而快捷得多!
9/22 (《雲亭詩思圖》 陳玉圃 2018年 95x48cm)\n但千百年來,華夏畫壇群星燦爛,畫派林立,名作無數,浩如煙海,如何才能悟入“畫道”呢?老子告訴我們:“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
10/22 (《仙山圖》 陳玉圃 2018年 90x48cm)\n益就是增加的意思,損就是減少的意思。做學問求知識可以用加法。日積月累,皓首窮經,學富五車。而求智慧,找規律,則要用減法。
11/22 (《大富貴》 陳玉圃 2018年 180x78cm)\n為什麼要用減法?那是因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使人心發狂” ,五彩繽紛的表相掩蓋了事物的真實,使我們有目若盲!所以只有減去萬象紛雜引起的妄念,減了又減,以至於減少到空、淨的境界,也就是無為!
12/22 (《富貴長壽圖》 陳玉圃 2011年)\n無為也就是無所不能為之的眾有之本、萬象之根——那個能功成百物、合化雷霆的“大道”,也就是我們的本真。
13/22 (《春意圖》 陳玉圃 2013年 69x47cm)\n同理,對繪畫而言,用減法一樣可以迅速瞭解到“畫道”本身。
14/22 (《建安樂窩》 陳玉圃 2013年 69x47cm)\n中國繪畫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傳統文化對人生世界理智思考之後的一種形式審美現象。
15/22 (《水禽圖》 陳玉圃 2013年 69x47cm)\n審美觀念的源頭是道德觀念,道德觀念的源頭是人類生存、繁衍的根本利益,而人類根本的利益的源頭,當然就是人類所寄居的這個星球和這個宇宙空間。
16/22 (《羅漢圖》 陳玉圃 2018年)\n“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人類必須遵循大自然的規則,駕馭大自然的規則,以取得與自然萬物的和諧。
17/22 (《觀音菩薩造像》 陳玉圃 )\n和諧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藝術!和諧是人類乃至眾生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18/22 (《達摩祖師面壁造像》 陳玉圃 2012年)\n譬如莊子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與爭美。”
19/22 (《蛤蜊觀音造像》 陳玉圃 )\n“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成法而不議,萬物有成則而不說,是以至人無為,聖人無作。”這是提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20/22 (《延命觀音造像》 陳玉圃 )\n《易•山火賁》上六爻提出“白賁無咎” 的深層審美觀念。
21/22 (《岱宗攬勝圖》 陳玉圃 2018年 360x140cm)\n清畫僧石濤也認為:“畫之理,筆之法,不過天地之質與飾也。”一個質,一個飾的辯證關係道出了繪畫的審美特徵。
22/22 (《仙山訪道圖》 陳玉圃 2017年 360x110cm)\n再聯繫《中庸》所說的“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發而皆中節”的主張分寸感的理論,豈不“繪畫之能事畢矣”!
2019-08-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