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春秋戰國的國家為什麼叫國不叫朝?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10 個回答
大国布衣
2019-02-03

這個題問的很好。中國古代有出現過“朝”、“國”、“代”的說法,但“國”除了中華民國和“金國、遼國”等外,秦到清這段時間沒出現過。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我解釋下這三個之間的關係:

  • ,為“面對、面向”的意思。引申為“君臣朝見”和“朝會”,即君臣相見處理國家政事。所以,“朝”是“政權”、“政府”的意思。在史學語言下,特指中原王朝繼承了法統的中央政權。

  • ,乃“疆域”的解釋,先秦時期有特指“都城”。以後又慢慢的轉變成“有土地、人口、政權的政治實體”的意思。接近類似國際政治的國家概念,即“領土、人民、主權的政治實體”。

  • ,拆開解釋為“人”與“戈”的意思。本意是“人際的遷移”,有特指傳承過程中的某個節點,後面引申為事物發展的改革(取代、代替),並特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代、年代、世代。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從秦至清朝為何不用“國”?

  1. 嚴格的來說,中國從古至今只是一個國家,因為至三代以來中國的法統、道統就沒有斷絕過。從夏商周到民國,只是中國四千年的不同國號、不同政權。四千年的歷史中,只有在五代十國期間短暫的斷代過一次和南北朝分裂過一次。
  2. 只有繼承了法統和道統的君主才有資格被承認為“天子”,也才有資格稱為“朝”,不是隨便一個國號或政權都可以稱作“朝”。自古以來中原大地能夠稱“朝”的只有,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十二朝。

曹魏有法統,但沒有完全控制九州(缺:楊荊益雍),不算中央政權,所以不能稱“朝”。更多被認為是漢晉的過度政權,與秦漢之間的“楚差”不多。

(遼、金)未繼承中原法統,更不被中原道統承認,以中國古代視角的歷史的敘事形式,只能稱他們為“遼國”、“金國”。

3.以漢朝為例,“漢”指的是“漢朝封建中央政權”,性質類似“人民共和國”一樣。中國古人喜歡言簡意賅,不會稱為“中華大漢帝國”什麼的。“漢”,國號。跟“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一樣,主要用於跟獨立政治實體進行外交時使用。

“漢代”,漢朝統治時期的意思。只有“漢代”才包含了“時代”的意思,而“漢朝”不包含“時代”的意思。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這裡介紹下“朝”和“代”的區別

王莽有“新朝”,武則天有“周朝”,但都是篡位的性質。即奪了前天子的位置,控制朝政,進而改了“國號”。雖然手段是非法的,但因具備法統,因此可以稱“朝”。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但他們的“朝”仍然是“前朝”的法統,且無法改變這個性質,到最後還是要歸還於最終合法繼承人(劉氏、李氏),因此算是“改朝”沒“換代”。

所以“王、周”能稱“朝”,但不能稱“代”。因為王莽的“新朝”仍屬於“漢代”,武則天的“周朝”也仍屬於“唐代”,他們只是在“代”延續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轉折點而已,並沒有發展到了下一代。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此外,還有“換代”而沒“改朝”的情況,比如秦漢之間的“楚”。項羽雖然滅了秦,但“西楚”未繼承法統,建立新的中央政權,所以“西楚”不能稱“朝”。

而太史公則把“秦朝”滅亡後的時點作為“漢元年”,劉邦稱帝已是秦亡五年後,這時的“秦代”已經徹底結束,時間已經步入了“漢代”了。

几无成规
2019-02-03

這個問題問的好。但是,此問題的很多回答都是錯誤的,不得不在此加以更正。

“朝”是超國家的政治組織。古人將所有土地稱為天下,而建立王朝的人為天子,為天下共主。王朝由主體國與各分封國、附屬國、藩屬國、朝貢國一同組成。朝的地位是頂級的,而國的地位要低一級。夏商周三朝的天子稱王,所以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而各分封的諸侯國的君主稱公。但是戰國時代周朝的諸侯國無視周王,紛紛稱王,周朝名存實亡,周王的稱號及地位下降。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彊拓土後,建立秦朝,自封為始皇帝,從此皇帝稱號就意味著凌駕於天下各國國王。此後各朝天子都稱皇帝,而各國的君主只能稱國王。在朝的體系之內,所有國王及繼承人都要由皇帝敕封才具有合法性,並要定期履行向天子朝貢的義務。

為此,秦與兩漢都是代表天下的王朝。

三國時代,因魏蜀吳三國的主要活躍時期漢天子仍在,這三國國主都未稱帝,所以稱為三國。雖然曹丕廢漢天子稱帝、劉備隨後也稱帝,但互不承認,而且時間短暫,很快被晉帝所取代,晉帝統一天下成為共主。所以史家仍稱魏蜀吳為三國時代。

南北朝時期天下大亂,最後南北政權都稱朝稱帝,互不臣服、互不承認對方具有更高地位,所以史稱南北朝,為史家公認的分裂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五代都是朝,君主都稱帝,而十國君主都是低一級的國王或國主,所以史稱五代十國。而後晉皇帝石敬瑭向契丹自降身份為“兒皇帝”,使遼朝的地位首次超越中原王朝。

遼金宋時期比較特殊。遼與金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後世一些史家出於民族歧視或大漢族主義思想,矮稱其為遼國與金國,而稱北宋為宋朝。但實在不好意思稱南宋為宋朝,就簡稱為南宋。但在歷史上,遼、金、宋的君主都稱帝,自稱遼朝、金朝、宋朝。遼與北宋所籤的和約《澶淵之盟》,約定宋與遼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向遼提供歲幣白銀30萬兩,絹二十萬匹。兄弟之國的約定使雙方名義上具有平等地位,但北宋向遼繳納歲幣的事實,使北宋的地位事實上低於遼。而西夏先臣服於北宋、後接受遼帝的冊封,使遼比宋更具有朝的地位。所以,後世很多史家仍稱遼為遼朝。稱北宋為宋朝,只能算是勉強可以。而金自完顏阿骨稱帝后,先滅了遼朝又滅北宋,金與南宋所籤第一個和議《紹興和議》規定:金是君,南宋是臣;明確雙方邊界,不得再妄議“收復”之事;南宋每年給金歲貢白銀25萬兩,絹25萬匹。第二個和議《隆興和議》規定:金與宋兩國皇帝以叔侄相稱,金為叔,南宋為侄,改“歲貢”為“歲幣”,銀、絹各減五萬。第三個和議《嘉定和議》規定南宋向金増加歲幣為30萬兩,絹30萬匹,宋向金贈軍銀300萬兩。這些協議使南宋的地位先降為臣、又改為低一輩兒;而“歲幣”不過是“歲貢”的委婉用詞。所以,金顯然具有朝的地位,應稱其為金朝而不是金國。而南宋雖然稱帝,但地位較低。所以,遼、西夏、宋、金與南宋,雖然全都稱帝,但誰都沒有掩有天下,是大分裂時期。

此後的元、明、清都是一統天下的天朝,無可非議。

但清朝末期時,清朝的所有附屬國、藩屬國和朝貢國全部丟失,再也無法維持天朝地位,只好接受外國強加的大清國稱號。因帝位未失,又可稱為大清帝國,但帝權僅及版圖之內。從此開始與各國平等交往,標誌性的變化是成立與各國平等交往的外交部,撤銷代表天朝上國主持朝貢事務的禮部。

此後,朝在中國歷史上消失。此後的中華民國等只代表中國本土,再無天下共主的含義。

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
2019-03-11

先說一下古人自己的稱呼:

我們看古裝劇,裡面的人物常常說“本朝如何如何,前朝如何如何”,如果編劇的歷史常識缺乏,就會鬧笑話。

1、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了“天下共主者”才敢稱朝,否則只能稱國。按照這個標準,秦朝統一後就可以稱“朝”,而秦還未稱朝前就是秦國。春秋和戰國的諸國也不能稱“朝”,因為當時唯一的朝是周王室。

2、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大分裂時代,因此不管是否統一天下都敢稱朝了。東晉十六國,各個都敢稱朝(稱東晉十六“國”,是我們後人劃分的)

3、自從隋朝之後到清朝,除五代十國外,其餘都稱朝。(五代十國,稱“國”也是後人劃分的,他們自己還是稱朝的!)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再說一下我們現在的朝代劃分:

朝不是朝代!上面已經說了,朝是古人自己就有的稱呼,而朝代則是一個現代詞,是我們後人為了方便劃分歷史而創造出來的稱呼,比如“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就是典型的人為區分。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中國朝代歌)

最後說一下,西周的“國”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完全是兩碼事:

在西周,國就是城邦,國人居住在城邑的人,與國人相對的是“野人”(不是野蠻的人哦,是住在郊外的人,其實就是農民)。在更早的堯舜時期,大大小小的城邑很多,是“萬國萬邦”的情形,只是後來發展了,城邑變大而已,這就是“邦國制”。而從春秋到戰國的諸國,已經由邦國變成了王國,是“王國制”。秦統一後,王國則變為帝國,是“帝國制”。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就是國家的概念,而我們劃分歷史時所使用的“三國”、“東晉十六國”、“五代十國”,則是王國的意思。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關注(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分享“歷史都是新鮮事兒”。

谋士说
2019-03-23

  • “朝”: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稱之為“朝”。使用“朝”來稱呼一個古代“王朝”,往往具有很強的中央法統地位。比如以夏朝為基點,往後延續了周朝、秦朝、漢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都屬於中原正統王朝。所以,在古代歷史當中,延續了中原王朝的合法統治地位的國家,才能稱作“朝”。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 “國”:“國”在古代往往是封建王朝內部的屬國或者周邊的藩國,才稱之為“國”。春秋戰國時期,很多諸侯的封地都被稱作“國”。比如齊國、楚國、趙國、燕國、魏國等諸侯國,這些都周天子的封國和屬國。比如東漢以後,有三國、東晉十六國、五代十國。由於三國時期,沒有統一的中原王朝,合法的政權無法確立,史學家只能把他們劃分為三個諸侯國。除了三國時期,無法確立中原正統王朝,其它朝代都有合法的中原王朝存在。所以,“朝”比“國”已經高了一個等級。到了近代已經形成了“國家”的概念,比如“民國”、“中國”、“英國”、“美國”等等,在古代是指封國,現在意思是指一個國家,兩者已經區分開來。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 “代”:是指歷史上劃分的某個時期。如周代、商代、漢代、唐代等等。“代”往往與“朝”合併使用,稱作“朝代”。最典型的就是“五代十國”,五代其實就是五個朝代,加上十個屬國。因為“五代”當中的樑、唐、晉、漢、周,在歷史上已經出現過,於是在朝代前面加了一個“後”字,成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朝代都屬於中原合法的正統王朝,那“十個國家”不屬於中原正統王朝,所以只能把他們當做“屬國”來看待了。

子夏故坛
2019-03-07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句話反映了古人的價值觀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天下、國、家,實際就是指社會組織形式或社會組織單元。“天下”,就是指天子統治的地方,理論上就是指所有土地和人民,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所謂“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左傳》昭公七年)“國”是指天子分封給諸侯統治的地方。“家”是指卿大夫統治的地方。諸侯國君在其統轄範圍內,再將部分可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給卿大夫,稱為卿大夫之家。各卿大夫之家,再將所屬範圍內的土地分封給士,士是最低等級的貴族,他們一般只有少量的土地和少數的勞動人手,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要自己親身參加勞動,才能維持一家生計。卿大夫統治的地方是大家,而士所統治的地方只是小家,或稱為室。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國”字繁體為“國”,從囗(weī)從戈從口從一,“一”表示土地,“口”表示人口,“戈”表示武裝力量,“囗”表示四至範圍。有土地、人口和一定的用以維護統治的武裝力量以及確定的四至邊界,就是一個國。在井田制下,諸侯國的土地是由天子分封的,所有權屬天子,諸侯只有佔有權、使用權、受益權,而沒有處置權,不能自由買賣和轉讓,所以理論上沒有領土主權。“國”的最初意義就是指諸侯統治的地方,是一個隸屬於天子的沒有完全主權的政治和經濟實體。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秦統一天下之後,廢除分封制,改為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但由於歷史原因,從秦到清,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封王封侯的現象或封建割據的現象,如歷史上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三國鼎立”、“藩鎮割據”等,都是這種現象的反映。諸侯國的概念一直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國只是王朝下的附屬,所以從秦到清,凡大一統的王朝都不稱國,只稱自己所建立王朝的名號。稱國的都是表示還未統一天下,未敢稱帝。比如曹操雖建立魏國,名義上還是漢丞相,加封為魏王,一直末敢稱帝,死後諡為武王,而曹丕稱帝後,才追尊曹操為高祖武皇帝。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世襲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後,民主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國”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國不再是諸侯統治的地方,家也早就不是卿大夫統治的地方,“國”或“國家”成為一種現代意義上的由共同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並擁有主權的社會群體,是完全的國際法主體。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是完全的國際法主體,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臺灣雖然還沒有最終解放,但卻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領土。中國人民都統稱為中華民族和中國居民,都受著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薰陶。現代中國就是一個現代國際法主體概念。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最後說明一下,本題提問有點不嚴謹,從秦到清不是歷代王朝都不叫國,而是大一統的王朝都不叫國,因為大一統之前,還是有許多叫國的政權組織。(子夏故壇原創)

高山流水品历史
2019-03-12

個問題還真有點扯淡,頗有點哥德巴克猜想的意思。但也不是無解,我們只要分清楚朝(cháo)、代和國之間的的定義,才能入手。

朝(cháo”)是指向著、對著,引申為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的參拜,封建時代帝王接見官吏、發號施令的地方;在史學上是指“政權”、“政府”,特別是中原王朝時,繼承法統上的中央政權。

代,從“人”、從“弋”,是更迭、代替的意思,引申為事物發展沿革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時代、年代、世代)。

國,從“口”、從“或”,本義是邦國、疆域。《說文解字》:或者,邦也;邦,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

據考證,國字的出現最初是從封地開始的,貴族接受封地,有了封地才有邦國。而早期的“國”,大多是受封的城邦,或一些部落,彼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此後經過時代的變遷,才逐漸演變成“包含領土、人民、主權的政治實體”的現代化國際模式。

可見,朝或朝代是時間概念,國是地域上的區分。中國的歷代史學們認為,中華民族是一脈相承的,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只有不同的國號,不同的政權,而不能象西方那樣視為不同的國家。因此就以“朝”來稱呼歷屆不同的政權(或者稱政府)。盤點下來,歷屆中原王朝中,能稱為“朝”的共有十二個朝代: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玄坤
2019-02-16

先簡單說一下朝代和國家最大的區別,某個朝代,某一王朝,“朝”這個字它更傾向的是一個時間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某一帝王世系建國之後,由此延續傳承下來的一個統治時代,而國指的是國家,一個國家的名字,國號稱謂,比如:李淵建國後,定國號為唐,唐就是這個國家的名字,包涵了他整個統治疆域的國土,而唐王朝,則是指自李淵起到唐哀帝李柷亡國,這一整個帝王世系的統治時期。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題目中問的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為什麼叫國而不稱朝,雖然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時期,但是這些國家他們是諸侯國,諸侯國和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諸侯國的土地是周天子按功勞分封給他們,讓他們在這世襲統治,所以也許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但是別忘了他們之上還有一個名譽的統治者是周天子,他們雖然身為一個諸侯國的國君,但是同樣的他們也是周天子的臣民,諸侯國是隸屬於某一王朝的產物,春秋戰國時期這些諸侯國也都是周朝的產物。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那麼可能有人又要問了,為什麼秦國後來稱秦朝呢?秦國和其它諸侯國還真不一樣,他幹了一件非常牛13的事,滅了六國統一中國,並建立了中央集權制,戰國七雄的其他六個國家: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都稱霸一時,但是唯獨秦國從商鞅變法後,養精蓄銳統一了天下,這時周王室早已不存在了,秦始皇取而代之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也是一個新的帝王世系統治時期的開始,改朝換代已經完成,所以秦也由一個諸侯國變成了全中國王朝的稱呼。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但是中國歷史還有一些特殊的時期,比如三國,五代十國,宋朝時期的金國和遼國,蒙古國,為什麼不稱朝,而叫過國呢?因為從古至今我們始終是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只有正統的君王,保證整個中國統一的政權,我們才稱職為朝代,像三國我們講的常常是三國時期,因為魏蜀吳沒有一家統一中原,後來晉統一中原也就成了一個朝代的稱謂,唐朝之後五代十國,也是割據政權紛爭不斷,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統一的宋王朝才正式建立,雖然之後遼國金國不斷入侵,但是始終沒有統一中原,所以也被稱為國,直到蒙古滅了南宋,統一中原,才變成了我們之後認同的元朝。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所以朝這個稱謂是認同這個政權是合法,正統的,才稱之為朝,而國一般則是對外使用的稱謂,或者是對一些沒有統一中原,正統地位沒有得到承認的地方割據政權才被稱為國。

一夫之
2019-12-12

這個提問很歷史、很文化,涉及華夏文化傳統之根源,值得一探。

為什麼地球上“四大文明”大部分都中途夭折、僅存華夏文明延續不斷?這就是華夏文明始終貫穿著一條根——無論怎樣征戰殺伐、分裂統一,即使仇讎為對、不共戴天,所有華夏民族都始終認為這是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每一次的征戰殺伐,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新朝廷的建立,都是僅僅為了奪得這個大家庭的實際控制權,所以每一次國體的更迭僅僅是為了“改朝換代”,這個東方龍的傳人的國度,從來沒有一天被截斷靈魂——雖然元代宋、清代明都被時人認為亡國滅種,但是實際國也未亡、種也未滅,僅僅是變換了形式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所有新建立的朝代都毫無二致地自覺自然地延續華夏文明——龍的文化。

“朝”與“國”,何為大概念?

在華夏的歷史上,天為最大,天子為最尊,天子之廷稱為“朝”。西周建立,分封諸侯國,諸侯要依制朝天子。在天界,天廷為最高;在人間,朝廷為最尊。“朝”為重、“國”為輕,一朝(天子)覆諸國(侯)。

秦滅六國,取周而代之,定製度、立郡縣、稱皇帝,以火德取代周之金德,秦朝替代周朝君臨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始終天下不變,所變動的僅僅是遵從天意改換天子,所以,華夏曆朝歷代,都認為自己是改朝換代,是前朝失德,而尊崇天意由新的天子君臨天下。所謂“皇帝輪流做”而已,每一朝都認為自己是正統、是正宗龍的傳人、是真龍天子,所以華夏幾千年文明能夠延續不斷。

每一個新建立的王朝,僅僅認為前朝失德,不配再龍御天下,而沒有認為前朝後代是兩家。即使少數民族建立的元、清朝廷一旦立國都立即承繼起前朝一貫的華夏文化。所以,改朝換代的歷代都認為自己是這個文化體系中的一員,沒有一個宣稱——我是另外,不屬於龍的傳人、華夏文化。

所以,歷代都稱朝,當朝稱“前朝”,至於“帝國”是後來概念,是對外關係概念,與華夏大一統的內部體系是兩個概念。

蓋世楠爵
2019-02-02

看到這個問題,就不長篇大論了。簡單的說說個人看法。

在秦統一前,都是封邦建國,形成一個個的諸侯國,比如齊國,楚國,秦國……,周天子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這些諸侯國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

到了秦始皇統一後,諸侯國沒了,秦成了天下一統,改叫秦朝。

朝,一般是指能基本統一天下,特別是以中原為核心地區,且國祚較長的政權。例如:漢朝,唐朝,明朝,清朝。

通常是指諸侯國,周王室建國以後分封諸侯國,歷朝歷代也分封諸侯國,存在於王朝之中。

總之“朝”是“國”之上的另一種概念,代表著天下之主。

大秦铁鹰剑士
2019-03-22

朝者,天下一家也。國者,一族之領地也。統一王朝的疆域內,只有一國一朝,沒有其它割據政權,因此被稱為朝。戰國七雄都是周朝下面的諸侯,是割據政權,只能是國,不能是朝,秦統一諸侯國後,由國升為朝!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就是說天下只能有一朝,但是可以有多個國家。統一王朝都是朝,儘管域外還有其他國家,但是王朝都認為華夏是天下中心,四夷都是蠻夷,他們就算是一個國家,也是天朝的蕃屬國,並不能稱之朝。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魏蜀吳稱為三國,因為華夏大地沒有統一,晉稱為朝,因為華夏已經統一了。五代十國都是國,因為他們都是華夏的割據政權;宋被稱為朝,因為他統一了華夏大部分地區。至於華夏之外的國家,他們不論是否臣服於統一王朝,他們都是蕃屬國,斷不可能成為朝代!
從秦至清各代都稱“朝”,為什麼不叫“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