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的一些人窮反而過得幸福?

10 個回答
小红鱼555
2019-02-19

你的生活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了,懂得東西多了,追求的東西多了,而你現在擁有的東西並不能滿足你現在所需的,擁有的越多,就越想得到越多,這是人的本性...

這個問題年齡太小的人可能體會不到,有點年紀的人會經常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過去雖然窮,但貧富差距不是太大,而且那時候人們的壓力沒現在這麼大,過去誰家有一千元錢就了不得了,可現在即使有百萬也沒有安全感。當然一百萬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擁有這麼多錢的人在全國所有人中所佔的比重不是很高。其次就是人的慾望確實在逐步提升。還有社會風氣也不再象過去那麼純潔。。

淋雨Jasman
2019-02-19

幸福是什麼?其實幸福只是內心的一種感受,幸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有人說簡單快樂就是幸福,有人說適合自己的生活就是幸福,有人說幸福不是你擁有多少錢,而是天天身心自由,可以做自已喜歡做的事情……

小時候確實很窮,父親因為身份不好被下放,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母親也受牽連下放到了一所偏僻的山區裡任教,母親一人帶著我們三個孩子在那個窮山僻野的山區裡工作生活著,父親每兩個月左右回來一趟與家人團聚,我們自已開墾種菜,也學會了養雞養鴨,我們三個小孩子就是每天澆菜、釣小青蛙餵鴨子、去田地裡抓泥鰍,然後就是滿山遍野的跑啊玩啊等等,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山裡的人們淳樸善良,不但沒有欺負我們反而都很尊敬老師,所以童年的記憶裡很少見到母親有什麼不開心的樣子,每次父親回來都會告訴我們他在那邊的生活情況,都感覺很知足,很幸福……長大以後,我們每當想起童年的那段時光,都感覺很快樂,很開心,也很幸福。那個年代物質條件很貧乏,但我們知足常樂。那個歲月雖然父母都被下放到貧困的山區裡工作與生活,但山區裡的淳樸民俗以及山裡的清靜簡單的生活帶來了內心世界的祥和安寧,精神上的樂觀與豁達讓生活充滿了幸福快樂。

所以,幸福與錢無關,在於自己的內心感受,在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清萍60241970
2019-02-19

幸福是什麼?本人認為幸福就是安居樂業,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孩提時代有書讀,青春時代上進,同時擁有親情,友情,愛情。中年時父母健康,兒女快樂,伴侶同心,老了老有所養就滿足了。要問我們為什麼懷念過去,因為我們生在新中國,生長在毛澤東思想時代,青少年時我們讀書沒花錢,十八歲那年我高中畢業就工作了,青春時代應擁有的我都擁有過,同學情,同志情,親情,愛情,可是中年時我上有老下有小卻下崗了,現在我步入中老年,一家人通過努力拼博雖然過的也不差,但相對過去心裡壓力大,曾經的免費就醫沒有了,不敢生病,因為我上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親要贍養,還有七歲的孫女要我帶,接送上學,兒子媳婦打工我時刻都要牽掛,擔心他們失業,等等,心真累!

和氏璧63266766
2019-02-19

我的體會,有追求、有盼望才是幸福感。小時候每天都在企盼中度過。因為總吃不飽,所以吃了早飯盼午飯,吃了午飯盼晚飯。還盼家裡來客人,因為來了客人才能吃到好的。過了這個正月馬上盼下一個年。我的少年時代就是這麼過來的。還有一個原因使我們那一代人充滿幸福感,因為我們都知道臺灣和美國的小朋友都流落街頭,吃不飽穿不暖。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勞苦大眾還沒有獲得解放。

這幾年臺灣、美國、非洲都去過了,一看那裡的同齡人並不比我差,心裡頓生失落感,所以我現在沒有了小時候的幸福感。真想回到四十年前。

赵建明Zhao
2019-02-19

以前雖然過得窮,但精神上富有,沒有憂慮,福利待遇好。從小學到大學都不要學費,只收課本費,大學讀書還發零花線。讀完書後由國家安排,不要找關係,更不會失業。城鎮青年不愁工作,到年齡就有安排。到了結婚年齡,單位安排住房,生了病,住院、吃藥不要錢。生活困難可找組織,申請困難補助。物資雖然貧乏,但單位後勤部門組織人員到外採購,分發給職工。廠礦企業設有託兒所、幼兒園、學校以及公共活動場所等設施。得到了領導的關懷,愛護,是主人翁,感覺幸福。

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但人沒有那麼純樸了,沒有那麼重情感了,對金錢的慾望強烈些了。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社會上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攀比成風、人情開支、住房、醫療、養老、讀書、就業壓力都較大。現代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確實富了,但仍有不少人懷念上世紀的生活。

天马3951
2019-02-19

為什麼以前一些窮人反而過的幸福?這是誰的感覺?是窮人自己的感覺?真正的是誰幸福,誰自己知道。

過去建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加上美帝國主義聯合世界實行經濟封鎖,中國人都窮到一起了,幹群平等、官兵平等、工農平等,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搞建設,求發展,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國人雖然窮苦,但為奮鬥拼搏而感幸福。為國為民沒有攀比。

現下呢?人們的生活與過去比,好過百倍。但人們各自有了攀比心理,不平衡心理。不是在為國為民,而是為錢為自己。因為出現了我有錢了,你比我還有錢,他比你我更富有。農民日子好過了,但工人比農民掙錢多。群眾都富裕了,但當幹部的更加富豪……等等。比來比去,什麼幸福感,什麼這個愉,那個樂的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不平衡的心理,要求這個公平,那個平等,處處是煩惱。這就是生在福中不幸福,不滿足,不知足,欲溝難平。

為什麼呢?從人心人性上回答,只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者,常樂!

渔樵5488
2019-02-20

看了評論,真是各路英雄所見不同。

我雖非英雄,想說說自己的淺見。

人的幸福感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個人層面,二是社會比較層面。

第一個層面:

根據層次需求理論,人們處在不同的境況時,追求是不同的,幸福感也就不同。60年,我最大的幸福是能吃上一頓飽飯。2000年以後,我最大的幸福是能夠掙相對高的工資,並得到周圍人的認可。現在,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有個好身體,享受我認為幸福的生活。

第二個層面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你就不會有苦難感和幸福感,因為沒有比較。所以是否有幸福感跟比較與否有關。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按照現在的生活標準,過去很苦,這一點應該沒人會否認。但在那時當你聽說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一比較,你幸福感就來了。而今,感覺不幸福的大部分都是現在收人較低的人群,他們由過去想象中的三分之一人群中的一員遷移到了三分之二的人群中,所以不滿意感增強,幸福感降低。同理,可對感覺幸福的人群進行分析。

不僅僅是生活方面,還有社會地位,政治地位,信息量的掌握等因素也會影響人的幸福感。

踏平坎坷1
2019-02-19

以前的一些人窮,但過的幸福。是因為以前的社會發展沒有現在快,生活節奏比較散漫,相對生活壓力沒有現在大,窮富差距不是很明顯,思想上容易接受。

人的窮富之分,物質是一個方面。主要是思想因素決定你過的幸福不幸福。思想主導人的心態,心態體現人的喜怒哀樂。

以前的人大部分都窮,基本上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竟爭力度和竟爭空間不是很大,相對生活壓力就比較小。

記得小時候,很多人冬天三五成群的在太陽底下晒太陽,夏天樹萌底下乘涼,聊天。一天快快樂樂的,也沒感覺到因為窮而不幸福。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窮富差距有了距離,竟爭空間隨之增大。生活壓力大了就感覺生活的很累,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

天翼用户9811648474728
2019-02-19

以前不是一些人窮,是大家都窮。當時是一允許發家致富的思想存在的,如你多養了一隻雞或種二棵果樹,非得打死或鋸掉,生產大隊還會對你的資本主義思想進行批鬥。一心在生產隊勞動,只要勉強能過,就沒有一點精神負擔,心底無私天地寬。現在環境好了,可以憑自己本事發家,但一些心態很高又沒有本事的人,看到別人發財就生起了紅眼病,天天看不得別人會幸福嗎?大家窮的時候,就有精神負擔,也用著眼紅別人。不管窮和富,只要擺正自己,不成功不要生紅眼病繼續奮鬥,用勤勞耒改變自己的命運。人只要沒有非份之想就是感到幸福,窮有窮的幸福,這是實在的。

小学趣事
2019-02-19

很高興能來回答這個問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內心的滿足也不同了,以前的人只要溫飽就好了,家裡平安不會餓死就好了,房子都是土房,對於他們來說吃上一個團圓飯有點事做就是最好的,現在不同了,得去拼命掙錢買房買車,攀比所以活的很累,幸福的定義也不一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最質樸的幸福都變味了,所以啊心裡要求不要太大,每一天怎麼樣都不知道,珍惜好身邊人,踏踏實實的,心不要那麼大,我相信幸福就在身邊,等著我們去發現,也會發現生活很是美好


為什麼以前的一些人窮反而過得幸福?
為什麼以前的一些人窮反而過得幸福?
為什麼以前的一些人窮反而過得幸福?
為什麼以前的一些人窮反而過得幸福?
為什麼以前的一些人窮反而過得幸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