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為什麼唐僧西天取經第一次取的是無字真經。是沒給好處的緣故嗎?

10 個回答
嫩江于大夫
2019-06-01

第一次得到無字經書寫個情節主要有兩個意思。

一,九九八十一難佛家大圓滿之樹還為修過!

第二,更重要,為什麼唐僧不沒給錢就得到無字經書?並不是發經書的尊者黑暗腐敗受賄。

是佛家超前的管理髮展理念,首先說的是取經,不是送你,新華書店裡面都是教育人的書,你找四個哥們進入就搬走十萬塊錢的書,那新華書店能幹麼?所以人家要錢沒毛病。

最重要的經書不能白給,上杆子不是買賣,再好的東西對方不付出代價都不會重視,你想想要是佛祖菩薩跪在長安街邊舉著經書送給路過的人來宣傳,那佛家還能有啥信徒發展,聯連個搞會議傳銷的都比不過。

所以你必須的拿出足夠的價值換取經書,這樣你的信徒才會重視佛經如獲至寶的去搞傳銷……不對,是去信奉佛教宣傳佛教。

為啥不拿金箍棒,九齒釘耙或者沙僧大鏟子去換經書?三者都比那個紫金缽貴重,因為紫金缽比那三樣都重要,紫金缽是唐僧要飯的飯碗,古代高僧不攢錢,所以一個飯碗代表著唐僧的身家,紫金缽是唐朝皇帝御賜之物,不經皇帝許可隨便送人,那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將紫金缽換取經書,代表著唐三臧用他的“身家性命”去換。身家珍貴,性命無價!

沒付出就給無字經書,用身家性命就能真貨!這麼貴重的經書,回到大唐,那百能讓世人知曉何謂珍貴!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2019-06-01

謝邀。

唐僧師徒取得無字經返回去換經時,佛祖就說了:

“經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湧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矣。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

看到沒有?如來佛祖的真經不是白傳,是要賣錢的,將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中讀了一遍,就要人家三鬥三升米粒黃金還說是賣的忒賤了!

卻偏碰上大唐來了個一文不銘的窮和尚取經,你說不傳他白本還能傳他什麼?

這也不是佛祖愛錢,只是西天大雷音寺人員太多,那個菩薩、尊者、金鋼、羅漢都有跟班、童子、坐騎、腳力,這就形成了西天雷音寺龐大的佛教隊伍。我佛如來又處處為手下人員著想,(如豬八戒食腸寬大,如來就封他為淨壇使者,讓他到那兒都能吃個肚圓。)你說西天雷音寺佛務費開支該有多麼巨大?而西天佛界眾多職事人員中那個照顧不到,他就要偷跑下界為妖禍害一方。所以如來佛祖在正常的佛政開支之外,還要額外開支大筆的養廉銀,以保證佛教人員不至於脫離隊伍下界為妖。

可錢從那兒來?現代的影視名星都出書斂財,更別說佛經乃佛祖嘔心瀝血之作,不說知識產權保護,但你也不能一文錢不花的白取吧?偏碰上唐僧師徒窮的叮噹響,除一隻紫金缽盂值點兒錢外再無他物,我佛慈悲,也只能不與窮鬼計較,傳他真經算了。

平说客
2019-06-01

《西遊記》原著裡,唐僧師徒先取到了無字真經,是因為沒給好處的緣故嗎?

exactly sure!

路是白馬走的,妖是悟空降的,洞是八戒探的,行李是沙僧挑的。好你個陳玄奘,想白吃白喝白拿呀!如此沒有施捨❤,如此無視前輩先師的眾多弟子的現實需求,像個貪嘴的嬰兒,只知道索取、要求,怎麼能具備四無量心呢?難道佛菩薩修行得道,反倒欠下了你的救度之債麼?

大唐來的陳玄奘,簡直就是睜眼瞎!有眼不識金鑲玉,識字再多也白搭。不但見了真妖怪認不出,見了假如來認不出,即便手裡捧著金碗碗,尚自哀嘆:“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淒涼的北風吹過,漫漫的黃沙掠過,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雖具人形而人性泯滅,雖非狼相而狼性日長。身處人群之中,卻大肆倡言叢林法則。這個奘,是個水髒洞的髒,不是佛寶藏的藏。所以,如來徑直打發他們去找阿難取書,懶得多說什麼。

雖然曾經親聆佛音,雖然已經十世修行,雖然到了靈山勝境,雖然面見如來佛祖,可他,竟然忘記初心,把“得道正位”拋諸腦後,把“取經送📚”念念不忘。如此形式主義,殊失得🐟忘筌、得意忘形之真義,簡直就是買櫝還珠哇!

所以,二位尊者就仰承佛旨,擔負起了教育陳玄奘的責任。怎麼教育呢?“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閥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子教化眾生時,一般不直接把結論給出來,而是打比方,讓受教育者自己體悟言外之意。所謂人事,所謂收益,所謂經書,都是表象,重點是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沒有對“權”和“利”的尊重,談什麼好壞善惡,說什麼有情有義?!象過去那些自立為王的軍閥們,衝百姓亮劍,逼群眾就範,向人民賣幣,要大家貢獻,還強迫眾人歌功頌德,簡直就是無恥的無賴,哪裡當得起“聖上”、“萬歲”的稱號?!

返回東土的路上,唐僧就多了個心思:“什麼叫莫忘故鄉一掊土?難道人該象樹一樣被土地糾纏著麼?難道送了一頂御弟的大帽子,我就該放棄志願,許身帝王門?好大的坑呀!我佛慈悲,一定不會讓我長久淪落的。”後來,唐僧發現自己可以騰雲駕霧飛躍兩界山了,立即豁然開朗:“這飛黃騰達,比中狀元犀利多了!五行蘊含真妙理,五蘊空空度苦厄。佛國才是我祖國,佛土便是故鄉土。”後來,唐太宗帶著滿朝文武和眾百姓,盛情邀請法師登壇說法,那法師卻心不在焉。等到空中傳來一聲呼喚。他立即拋下經卷,騰空而去!

李唐想要皇圖永固?憑什麼呀你!難道佛會貪汙受賄,被你收買麼?敢跟佛爺指手劃腳,要遭報應的!那個唐武宗不信,要毀佛聖像,要驅逐群僧,要侵佔廟產,以為可以延年益壽。不料大唐很快就嗚呼哀哉!這些話,經上沒說,但凡人不可不知。

好處,必不可少。誰供養佛,佛護佑誰。

圃香
2019-05-31

經,有兩種,一種來源於生活,無字的生活之書,從生活中體驗的真實經驗。一種來源於有字的書籍。唐僧西天取經前,飽讀經書,從書本上取經,滿腹經緯。與人授經,逢苦災厄唸經,從精神上與人消災,度厄。憑經而經,處於出世狀態。西天之行,是唐僧在生活的大千世界磨鍊,經歷一起又一起人生世俗生活,與各色人打交道。是從出世走入俗世,是入世生活。生活這本書,這個大千世界並不是所有佛經都能解得的。塵世人的悲苦挫折人生,有時佛經並不能真正消除人的苦難災禍。不能掃去人的不幸,唸經也不起作用。悲苦不除,精神上有佛經也難去壓力。所以,他們西行,不少國家不喜和尚與佛經。西行化解危難的關鍵時是技能,化去苦厄的本領,不是使人精神開解的佛經。苦厄不除,佛經只開解人一時,不是從精神上徹底解脫。只有苦厄消除,人生存,生活,諸多人生之事不受壓力,人才精神上輕鬆。作者在唐僧取經第一次給的是無字經,喻示人生經歷,佛要入世,為人解決實際生活人生問題,不是空唸經。要有除唸經之外的本領,孫悟空般的技能。團隊各種人才合作共同打造入世佛界宗旨。第二次給了真經。佛界,任何領域都不是擱淺於皮毛,行於此,止於此。真正的救世,任何領域的方式相通,從理論到實際的踐行。從另一個方面,生活中人事,什麼叫人事,人活著有事,做事,幹事,拿事,處事,人與人之間,人情事故往來,人事存在。諸般人事,人與人在事上相互波動。古人講,朝廷有人好做官。俗世人生。唐僧不也是如來二弟子才有一番西行。事來人要過硬,人硬不怕事,早晚取真經。自身不努力,啥人事,只能取白經。

情系古典
2019-05-31

個人認為第一次的無字才是真經,但就唐僧一行人的法力無法頓悟其中道理,所以才有第二次有字真經。西天大雷音寺,他又不是印刷廠,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無字本呢?本來如來的設計是,將這次也列為一難,但是由於唐僧的悟性實在達不到如來選人的標準。又已經來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得不想法給唐僧眾人有字真經。所以才有人事一說,就大雷音寺這些傢伙需要錢嗎?他們的神通似乎不是貪圖便宜之輩。

人既无字天书
2019-05-31

無字真經——人生的起點

有字真經——人生的終點

無字+有字——書

人生是一本書,吳承恩是告訴人們書的重要性,也即是人生的重要性。

如來最後說傳經的時候要金錢,說經不可輕傳,不然後人就不會珍惜有字真經了——也就是書。

ADoey
2019-05-31

因為要取得真經必須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而第一次取的時候只經歷了八十難,所以沒有取得真經,與沒給好處沒有關係。

背后的小男人
2019-05-31

9981難,還差最後一個,程序早就這麼設計的,最後一關沒過他會給你嗎。

PH010
2019-05-31

知識從來就不曾廉價,更何況是普渡眾生的大典!其實,無字之經比有字之經更好,只是眾生愚昧,無法理解。

牧源农牧15560191925
2019-05-31

九九八十一難,功德未圓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