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宇航員:中國是航天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際在線 2017-04-30
德國宇航員:中國是航天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夥伴

格哈德•蒂勒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武詩韻):日前,由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發起的“‘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在西安成立,來自國內外48所中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代表共同簽署了《“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成立宣言》。關於這一聯盟的成立,德國宇航員格哈德•蒂勒表示,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中國將會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夥伴。格哈德•蒂勒在做客西北工業大學時說:“我認為航天事業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不會止步於當前的國際化。目前國際空間站有很多合作國家:歐洲十國加上美國、俄羅斯和加拿大,但是中國、印度和巴西卻不在其列。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個超大型的航天公司,每個國家協商承擔其中的一部分任務,以此實現共同進軍月球等夢想。我很難想象某一個國家能夠單獨完成人類全部的航天計劃。我們必須通力合作,中國在未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夥伴。”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此前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2011年11月17日,中國“神舟八號”飛船攜德國生物醫學實驗裝置SIMBOX上天后安全返回地球。在格哈德•蒂勒看來,中國在航天科技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他說:“中國是第三個把人類送入太空軌道又安全返回地球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和蘇聯,我們歐洲還沒有實現這一目標。另一方面,中國是一個大國,有著很多資源,其中眾多聰明的國民就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寶藏。如果放眼航天教育,在諸如載人航天方面,我們既要夯實基礎,也要為下一代將面臨的未知任務做好準備。這一點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是巨大的優勢。”

格哈德•蒂勒曾執行過“奮進號”航天飛機的第十四次太空飛行任務,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過五年,在跨文化合作方面,他有不少心得。他說:“日本航天員毛利衛曾經和我在‘奮進號’航天飛機共事。在日本,人們認為說‘不’是非常不禮貌的。比如問道‘有問題嗎’,一般人會直接說‘嗯,我沒明白’,(而毛利不會這樣做),但當時老師並沒有覺察到這一差異。然後我們就需要搞清楚毛利是如何表達‘不’的。通過觀察其他信號來判斷我們是否達成一致,以及這是不是他真心想要的。”

“一帶一路”是一個全球化的合作理念,區域性的矛盾固然不可避免,“存異求同”就成為了共贏的基礎。格哈德•蒂勒曾為俄羅斯載人飛船“聯盟號”的工程師進行技術培訓,以支援荷蘭“DELTA”載人航天計劃。在歐盟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之際,航天領域的合作更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格哈德•蒂勒表示:“這些制裁是出於特定的政治原因提出的,但政治層面仍然希望能保持對話的可能。這種情況下,航天合作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具體工作方面,從宇航員到航天培訓機構,大家從未感受到哪一方不願意開展這樣的合作。所以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當我們在某一領域無法達成一致而互相指責的時候,不要忘記在其他領域的共同利益,從而使爭端能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有機會得到解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