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貴州黔西:甑子“蒸”出好生活
夜郎旅遊
1/15 家住貴州黔西的史正剛從小就因為家貧,16歲時父母讓他拜師學習木工技藝,跟隨師傅學習製作甑子,至今已有21年。圖為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使用傳統工具刨刀給甑子內壁刨光。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2/15 史正剛不僅堅守著傳統制作甑子的木工技藝,還通過教授新人的方式不斷將這門技藝發揚光大,他的製作車間招聘了10名學徒工人,製作的甑子除銷售到周邊縣市外,百分之二十還銷售到省外,年收入60萬元以上,史正剛靠甑子製作銷售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圖為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使用傳統工具刨刀給甑子外壁刨光。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3/15 甑子是貴州山區群眾用來蒸米飯的木桶,外部略像木桶,上部略大下部略小,底部是可透氣的木板或竹篾編成的圓形底,水蒸氣能透過縫隙將米飯蒸熟。圖為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檢查甑子的質量。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4/15 用甑子蒸出來的米飯不會粘連,味香可口。目前,在鄉間和酒店餐館、食品加工等領域依然在廣泛使用。圖為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檢查甑子的質量。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5/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拼裝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6/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拼裝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7/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剔竹絲。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8/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選擇製作甑子的本地優質香杉木。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9/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用竹絲編制甑底。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10/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在展示製作完成的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11/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正在製作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12/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正在製作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13/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正在製作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14/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正在製作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15/15 6月20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木工藝人史正剛正在製作甑子。特約記者:羅興祥 攝
2019-06-2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