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縣 感受民間文化藝術魅力
視覺中國圖播快報
1/22 2017年6月,攝影師探訪廣東“漢樂之鄉”——梅州大埔縣。廣東漢樂是大埔縣民間音樂,據查系古代漢民中原南遷帶入,有“中州古樂”之稱,在大埔流傳至少有500年以上。圖為大埔廣東漢劇團。蔡志勇\/視覺中國
2/22 廣東漢樂保留了原中原宮廷音樂特點,與大埔當地的民間音樂(如打八音、中軍班音樂)融合,同時又吸納了潮樂(如大鑼鼓)的一些成份,從而形成的獨特、完整的樂種。它是廣東省的三大樂種之一。圖為大埔廣東漢劇團團員。蔡志勇\/視覺中國
3/22 按照傳統的演奏形式和長期沿革的演奏習慣以及不同用途,廣東漢樂分成五個類別:一是絲絃樂,俗稱和絃索。它是廣東漢樂中最普及、最為大眾化的演奏形式。圖為頭弦演奏者。蔡志勇\/視覺中國
4/22 演奏時以頭弦(俗稱吊規子)或提胡領奏,配以洋琴、三絃、笛子、椰胡等樂器。圖為頭弦演奏者。頭弦,是漢樂的主音。蔡志勇\/視覺中國
5/22 二是清樂,又稱儒樂。它追求比較高雅的演奏形式,常為文人雅士的活動。蔡志勇\/視覺中國
6/22 它演奏時樂器較少,主要有:古箏、琵琶、椰胡、洞簫等,人稱“箏、琶、胡”。蔡志勇\/視覺中國
7/22 三是漢樂大鑼鼓,又稱八音。它主要活動於民間迎神賽會或鬧元宵等客家傳統節日。圖為廣東漢樂中用到的樂器。蔡志勇\/視覺中國
8/22 它以嗩吶為主奏,打擊樂有:大鼓、蘇鑼、大小鈸、碗鑼、銅金、小鑼、馬鑼(八音用)。圖為廣東漢樂中用到的樂器。蔡志勇\/視覺中國
9/22 它以嗩吶為主奏,打擊樂有:大鼓、蘇鑼、大小鈸、碗鑼、銅金、小鑼、馬鑼(八音用)。圖為廣東漢樂中用到的樂器。蔡志勇\/視覺中國
10/22 四是中軍班音樂。歷史上,它為職業或半職業的民間音樂班、社,作為儀仗性質的樂隊,主要用於民間的婚喪喜慶活動。它以嗩吶為主奏樂器,配以打擊樂和若干絲絃樂。蔡志勇\/視覺中國
11/22 五是廟堂音樂。它是宗教法事時演奏的吹打音樂。演奏時,它以嗩吶為主,配以打擊樂、若干絲絃樂。蔡志勇\/視覺中國
12/22 1989年11月,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成立。該研究會以樂傳情、以樂會友,聯結海內外鄉賢,活躍大埔社會文化活動為目的,為後來廣東漢樂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大埔認定為“中國廣東漢樂之鄉”做了大量基礎工作。蔡志勇\/視覺中國
13/22 大埔縣漢樂研究會在發展中不斷壯大,會員人數從成立之初70人發展至數百人。2015年,大埔縣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漢樂’研究基地”。蔡志勇\/視覺中國
14/22 為了使廣東漢樂更好地傳承和發展,2010年,廣東漢樂研究會決定在全縣的年輕女子中挑選一批人組成女子漢樂團,“成員主要是18歲至40歲的中青年女音樂教師。”圖為女子漢樂團。蔡志勇\/視覺中國
15/22 女子漢樂團嘗試在表演形式上創新,“如在漢樂的表演中增加舞蹈,給部分漢樂填詞,使單純的漢樂曲變成可以演唱的漢樂。”圖為女子漢樂團的團長和學員。蔡志勇\/視覺中國
16/22 2017年6月,探訪廣東“漢樂之鄉”——梅州大埔縣。圖為女子漢樂團。蔡志勇\/視覺中國
17/22 2017年6月,探訪廣東“漢樂之鄉”——梅州大埔縣。圖為女子漢樂團。蔡志勇\/視覺中國
18/22 2017年6月,廣東梅州大埔縣,記者專訪廣東漢樂傳承人羅邦龍。羅邦龍是大埔縣湖寮鎮古城村人,在大埔縣漢劇漢樂界工作40餘年,是漢劇團首席頭弦領奏,民間大鑼鼓鼓手。曾擔任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副會長,現任縣漢研會顧問,是國家三級演奏員。蔡志勇\/視覺中國
19/22 羅邦龍的演奏技巧和特長:熟記各式鑼鼓經,掌握琴藝、音色、節奏及各種樂器風格。拉頭弦飽滿、爽朗,鼓點勻稱,演奏風格獨特。蔡志勇\/視覺中國
20/22 廣東漢樂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尤其是在“漢樂之鄉”大埔極為盛行,大埔縣誌稱“埔之風俗,家誦戶弦”,漢樂演奏點遍佈城鄉。圖為家庭漢樂演奏點。蔡志勇\/視覺中國
21/22 2006年,廣東漢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08年,大埔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漢樂之鄉”。2014年,大埔縣再次被國家文化部公佈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漢樂之鄉”。圖為家庭漢樂演奏點。蔡志勇\/視覺中國
22/22 多年來,為了傳承發展這個古老的樂種,大埔融入創新元素,加大後繼人才培養力度,不斷為廣東漢樂注入新活力,使這個古老樂種煥發出新的光彩。圖為小朋友在探索漢樂樂器。蔡志勇\/視覺中國
2017-07-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