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三國時,蜀國軍隊的戰力到底有多強?
10 個回答
西瓜岛主
2017-07-15

關羽丟失了荊州是蜀漢最終失敗的緣起。荊州失陷前,蜀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基本上達到了《隆中對》中諸葛亮設計的戰略態勢:“……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一戰略構想的關鍵實際上在於荊州,因為巴蜀是是典型的“天牢”地形,道路難行,“外人不得入,內人不得出”。如果以巴蜀作為戰略基地進攻曹魏,就必須有另一路兵力進行策應,或者本身就作為策應軍出現。但是,劉備與孫權聯合的基礎是“聯合抗曹”,重點在於“抗”字,而不是“攻曹”,否則力量的均衡會打破。所以才有“關羽得志,吳必不喜”,孫權會看著劉備坐大而不聞不問嗎?再加上關羽外交上的幼稚,所以只要劉備軍一勝,孫權立刻就抄了他的後路。 荊州雖失,蜀漢當時的軍事實力仍然十分強大,如果陳兵吳蜀邊界,孫權恐怕也會乖乖的將荊州還給劉備,繼續保持原來的均衡,事實上孫權也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派諸葛瑾到蜀國談判,但是劉備昏了頭,非要滅吳。要知道,當時三國各自的實力任誰要想憑一己之力滅掉另一家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彝陵大敗是必然結果。 彝陵大敗是蜀國損失慘重,一大批老成宿將或病死或陣亡,一大批久經戰陣的士卒或被俘或戰死,據估計損失精兵4萬多人,軍事上實際已經失去了本錢。之所以沒有立刻滅亡,還要得益於魏吳兩家的制衡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在軍事上實際上也只是以攻為守,禦敵於國門之外。但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飲鴆止渴,但是蜀國的國力使然,諸葛亮明知道是毒藥也只能硬著頭皮喝下去了。 而且,諸葛亮和後來的姜維對魏國不斷的騷擾也有利於吳蜀同盟的穩固,使魏國難以騰出手來收拾吳國。但是到了後期,隨著魏國越來越強,原來的均衡已經被打破,魏國(或說司馬父子)已經擁有了消滅兩個國家的實力。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季末锦年123
2017-03-18

三國時期蜀國的土地最少,公元219年關羽取關中這是蜀國的巔峰時期,進樊城讓很多對曹操有反意的官員紛紛響應,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欲遷都,後聽司馬懿之言聯合東吳夾擊關羽,關羽亡、丟荊州。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劉備起兵伐吳,陸遜火燒聯營劉備兵敗,蜀國由盛轉衰。

劉備白帝城託孤,劉禪繼位。諸葛亮獨掌大權,然而北伐卻沒有很大的建樹。蜀國內部政權主要有荊州黨和益州黨組成內部爭權嚴重,這也是曹魏優先滅蜀的原因。蜀國看似強大實則內憂外患嚴重。

风言妄语
2017-06-19

客觀地說,蜀國並不弱,三國排名前期應該是魏蜀吳,後期是魏吳蜀。三國時期,魏國基本在佔據了半壁江山,無論政治經濟軍事來說,曹操都穩穩地控制著天下三分而有其二的局面,而吳蜀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它們的由來也基本是劉備孫堅在正統的漢家朝廷混不下去的結果。曹操一直代天子討不臣,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處於攻勢,而吳蜀都是處於守勢,赤壁之戰也是吳蜀聯合反抗曹操的討伐。其中吳國基本是全程在防守,除了小規模的配合蜀漢進攻曹操,它們最大的進攻戰役在於殺關羽奪取荊州。而反觀蜀國,關羽死後還能動員起號稱七十萬的大軍討伐東吳,嚇得孫權幾乎要向劉備稱臣,但可惜的是劉備不允許,其他的小規模進攻包括了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平定南蠻少數民族和姜維的九伐中原。由此可見,蜀國的軍力前期是強於東吳的,武將有關張趙馬黃,文有臥龍鳳雛,而他們經不住歲月的凋零,這個客觀原因還是跟他們的疆域有關。當時曹魏的中原是天下最好的地方,人口土地眾多,經得起消耗。孫權的江東雖然尚未完全開發,但是自古有漁鹽之利,僅次於曹魏。劉備佔據的兩川之地雖然號稱天府之國,易守難攻,但是在那個時代根本養不活足以支撐龐大帝國的人口和軍隊,以至於後來諸葛亮自己都要屯田來休養生息。結果是諸葛亮在出師表的時候已經表達出了再不打等士兵老了就沒兵了這樣的感慨,正是這個原因最開始三足鼎立的局面最先垮塌的會是蜀國,後來是魏國和吳國,最後由繼承了曹魏遺產的司馬家篡魏立晉,一統天下。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一天一条
2017-03-21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先簡要的看下蜀漢政權:

  存在時期為公元221年―263年,歷時40餘年,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共2帝。地盤只有一個益州,在當今四川、雲貴三省。益州北部為巴蜀,當今為四川省;南部為南中,也屬於當今雲貴兩省。 可以說在三國中無論是地域的富庶程度還是地理的重要性上都不如其他兩國。然後我簡要的分析下蜀國在那個時期的整體的國力,其中包括資源經濟,軍事實力以及領導人的政治能力。

  本來劉備領有荊州益州,但是他那剛愎自用的大將關羽卻給他搞丟了,這使得劉備失去了蜀漢前期最為富庶以及最為重要戰略要地荊州,在這種情況下,蜀漢政權迫在眉睫的事情便是恢復發展益州的經濟,然後帶動其軍事,並進行相關的軍事行動,事實證明在以諸葛亮為首的蜀漢集團的努力下,這個目標實現了。蜀漢之地大都沒有很好的生存環境,更不要說發展其他行業,但是蜀漢卻有3個寶地是值得開發和利用的,巴蜀地區的川西平原;漢中盆地以及南中!我們看下這3個地區的發展潛力:巴蜀位於長江上游,早在戰國時期,就以富饒著稱於世,至今仍被成為“天府之國”,資源比較豐富,五穀、瓜果、金銀無其不有。高祖也曾以此發家。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的核心所在。

  漢中地區為盆地,又稱漢中平原位於陝西省南部,有利於水稻、小麥及亞熱帶作物的生長。耕地較為集中,灌溉便利,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現在有陝南“糧倉”之稱,早期為張魯管轄,史載:“南陽入益州者數萬家”,關西民奔漢中者亦“數萬家” 。

  南中,雖為西南落後地區,但是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做了針對性的開發,首先諸葛亮解決了困擾南中發展的“奴隸制”問題,推廣了漢族發達的墾種技術,興修了水利使封建生產關係得到了改善,從而促進了南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南中的發展為蜀漢提供了大量物資。。三國志用“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來形容了南中的發展~

  那麼以上3個地區被蜀漢開發利用,在其安居復業,富國安家的總體大綱下開發益州經濟,實行了務農殖穀,水利絲織,發展商貿,開源積蓄等休養生息的核心內容。期間諸葛亮更是重視發展農作物,他根據蜀國山多地少的實情,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作物,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蜀錦”便產生於此~~~由於是淺談就不說太多了但是!真想對諸葛亮說:太有才了!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再看蜀國的軍事實力!

  好兵得用好將啊!俗話說“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之物”便是形容了將領的重要性!那我們先看蜀漢的主要將領,我們熟悉的“五虎將”(歷史沒有五虎將的稱呼,這裡僅代表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5人)就不用再說了,簡直是猛的無與倫比,其次還有魏延、姜維、馬謖、王平、孟達、廖化等等,其實我一直很欣賞蜀國將領的強大陣容,但是決策者的失誤和天妒英才的命運老天卻最終沒有眷顧蜀漢政權,這是後話了。那我們簡單看看蜀漢軍事的整體水平。

  蜀漢兵制大致和魏相同,但又有其特點。蜀漢兵制裡的中央軍為五軍,其將校配置略如漢為我們熟知的前後左右中將軍,中軍與魏一樣同時又是直屬的衛戍部隊;前、後、左、右四軍略和魏的外軍相似。另外蜀漢中央軍置軍師將軍一至二人,為全國最高軍事統帥。

  再看蜀漢的基層部隊:首先,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是否強盛,最主要的標準就是看該國的軍隊的多寡。益州歷來有“蓋不全用蜀人也的規矩”,據記載“劉璋時,三輔流人數萬,收以為兵,號東州兵。”另有一支以羌族為主分為5部的作戰部隊虎步,虎騎,此外還有散騎、武騎等騎兵隊。白,由以白羽毛為飾的少數民族組成的部隊。蜀政權不僅讓蜀中漢人當兵,而且大量以外族為兵,組成飛軍、青羌、白、叟、夷等外族軍隊。從東州兵的情況還可看出,蜀漢還把外來流民組建成軍隊。 也就說明蜀漢的軍隊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一支高機動化混成集團軍《諸葛亮傳》裡記載道:“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諸葛亮治軍,重教化,嚴軍紀、明賞罰因此諸葛亮所指揮訓練的部隊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戰鬥力強。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最後看一下蜀國領導人的政治能力:

  我們熟知,蜀漢有兩帝,前期由劉備做重要決策,後期雖有劉禪做皇帝,但事實上拿捏政治權衡利弊實權在於諸葛亮。簡單看下這兩位的政治水平(不談他們的軍事成就)。

 劉備,輿論壓力的先行者!他首先利用朝綱混亂認了個親戚,做了皇叔,為以後名正言順的發展實力統一天下埋下伏筆;另外他深知孤軍奮鬥終必難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眾志始得成城。 因此此人具備了會拉攏人心的手段,從劉備屢敗手下人卻忠心耿耿,百姓不離不棄,關羽被捉寧死不願投降魏國也不難看出拉攏人心製造輿論是劉備早期的政治手段之一;這種政治手段不僅使自己變為了仁義之軍也是他的敵人變成了禍國殃民。有道是“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早期的劉備顛沛流離,屢次被曹操擊敗,劉備選擇了投靠他人而不是自立門戶,從現在來看他這種做法是很聰明的,他利用皇親國戚的名聲,每敗便要投靠其他諸侯,其他諸侯雖有不願接受,但礙於名為“漢室臣子”的名聲以及“同為本宗”關係不得不收留他。再看收留他的這些人大都為徒有虛名之輩,手下卻是人才濟濟,這正好幫助劉備拉動了內需,投奔陶謙時,糜氏兄弟相投;投奔劉表時荊州當地豪傑投靠劉備愈來愈多,包括諸葛亮、徐庶、伊籍、霍峻、向朗、黃忠、魏延、蔣琬及廖化等荊州人,甚至於連廬江郡的雷緒,皆願率領部曲數萬人遠來歸附。與益州時原效命劉璋的法正、張鬆、董和、黃權及李嚴等人,還有吳懿等劉璋的婚親,皆願意投降劉備而不願為劉璋力戰。可見劉備把玩弄人心這一政治手段玩弄是如火純清。有了這幫“敢死隊”劉備便有了立足之地,那麼他稱王稱帝后的政治決策:劉備重德,符合儒家的倫理規範,強調“德治”,“仁政”“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來影響臣民,征服百姓。這使得劉備在初立蜀中時期能夠人心所向,創造了良好的休養生息的條件。在大方向上,劉備採取了諸葛亮的“隆中對”中的政治策略,以益州為中心與孫權為首的吳國勢力聯盟抵禦曹操,也可以說充分體驗了劉備卓越的領導和政治才能,畢竟仁義和知人善用不是裝出來的,以一席之地謀取天下的長遠目光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到的。雖然後期劉備意氣用事重傷了蜀漢的元氣,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我就不在細說了。(好晚了···要睡覺了)

  那麼再看諸葛亮的政治決策,早期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一系列政治策略就不再細說了,大致是以益州為中心,以孫權為盟友,以圖天下。下面分析下諸葛亮在蜀漢後期的注意政治策略~

  從綜合來看,彝陵一役蜀漢喪失了大量軍資器械,精銳部隊以及像黃權、馬良這樣的人才,南中叛亂不斷迫在眉睫,最重要的是蜀漢不僅僅要面對一個強大的魏國,還要面對孫權這個仇敵,可以說諸葛亮接手的蜀國,是一個元氣大傷的蜀國,是一個內憂外患的蜀國。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首先要做的就是回覆元氣~在其執政最初二三年時間裡,採取閉關息民的方法,諸葛亮隨後平定了南中,不僅得以使用了大量南中的富庶土地,保證了蜀漢政權後方的穩定也擴大和充實了整體國力;在中央和內地,諸葛亮嚴格立法,以“嚴刑峻法”來打擊貪官汙吏和地方豪強,使得蜀國在很短時間內便恢復了起來(佩服之極不能言語啊!)。其後諸葛亮的政治手段便是再次與孫權聯盟,為出祁山攻魏做準備,事實證明諸葛亮這一舉措是對的,但是,蜀漢政權的根基以動,魏國立國早於蜀國,整體勢力遠高於蜀國,除了第一次出祁山造成了天水的倒戈,其餘5次都沒有太多成就,隨著諸葛亮的逝世蜀漢政權也走向了滅亡,但可以說明的是諸葛亮無論是政治決策還是軍事手段的規劃,其有才程度實不是語言說能表達的。從劉備託孤以及諸葛亮掌權蜀漢政權也足以證明其政治才能。

  總的來說蜀漢的總體勢力在三國時期應處於中等水平,雖無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但能夠立足與那個烽火連城,權謀相爭的時代實屬不易,如果劉禪是位有作為的皇帝又或是劉備諸葛亮等領導者不英年早逝或許呈現給我們的又是另一段歷史,但是歷史終歸為歷史,是不可能改變的,那讓我們一起去研究和探討更多的知識,讓我們大家以史為鑑,更好的生活和報效國家吧~

临川说史
2017-03-27

直接看數據說話,根據陶元珍和李劍農先生的三國食貨志

續漢書郡國志注引帝王世紀:「景元四年,與蜀通計,民戶九十四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九十一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魏國滅蜀後,核查人口共有五百三十七萬。

通典食貨典:「除平蜀所得,當時魏氏唯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魏國在滅蜀國前共有人口四百四十三萬

做一個簡單的計算的話蜀國人口在九十萬作右。大約是魏國的五分之一

那當時其他勢力人口怎麼樣呢?拿當時遼東軍閥公孫淵來說(就是被司馬懿千里奔襲擊殺的那個)

晉書宣帝紀謂司馬懿於景初二年平遠東,「收戶四萬,口三十餘萬。」

公孫淵人口在三十萬左右才,將近蜀國的三分之一。光從人口上來看,蜀國是十分弱小的。

再看軍事

晉書文帝紀載諸葛誕作亂時司馬昭所上表有云:「今諸軍可五十萬,以眾擊寡,蔑不克矣。」

魏國有五十萬兵力。

蜀志後主傳注引王隱蜀記:「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蜀國滅亡前夕,兵力在十萬上下。

吳志孫皓傳注引晉陽秋:「浚收其圖籍,……兵二十三萬。」

吳國則有二十三萬。

這是軍事和人口方面的,其他如對外戰爭戰績,貿易,我有空查閱資料補上

郭襄_
2017-03-21

蜀國100萬不到人口,常駐兵力8-10萬,在四川,重慶,雲南這塊地方,三國時候雲南是不毛之地,只有孟獲蠻人居住,蜀國也只有成都和漢中是大城市,貢獻的gdp多點。蜀國能偏安一隅主要是地理位置優勢易守難攻,還有就是和東吳聯盟,東邊防線壓力減輕很多,至於蜀國軍隊戰鬥力巔峰時期,也就是在關二爺丟荊州前夕,劉備和曹操在爭奪漢中這一段,在正面戰場和曹操對抗。關羽丟荊州後就沒統一的希望了,就算不丟荊州,理論上有可能統一,這好比3月份中國隊和韓國隊比賽贏了韓國,理論上有出現的希望,那也還得看其他隊伍的表現。總之,劉備崛起太晚了,錯過了最佳的擴張地盤的時間,後期只能割據一方稱雄。

Leonardo18
2017-07-15

按照蜀國最強盛時期,如果不是偏安川蜀,而是中原地區,統一中華指日可待。雖然按照諸葛亮的思路走也能,但是經受不起太多的意外。雖說關羽失荊州大多數人認為是個人原因,但是作為臣子只會跟諸葛亮對著幹?不聽劉備的?我個人覺得,劉備示意放權關羽,想借關羽被殺為由,出兵東吳,控制南邊,再尋機與曹魏決戰,其實按照當時兵團規模和戰鬥力是可行的,可惜你們忘了劉備在沒有諸葛亮的時候輸得多贏的少,有諸葛亮在身邊卻不聽,和沒有諸葛亮無異,從這可以看出劉備有野心更有私信,他的私心為了自己,而不是兄弟,這是外話。回到問題,蜀國猛將不在少數,只是時運不佳,三國裡面東吳可能只能偏安一隅,要統一中華蜀魏都有機會。就看領頭的人心裡怎麼想了,可能蜀國失敗的原因在於劉備,從一開始就隱忍,當了一國之主就沒有約束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劉備是個偽君子,可以理解的。

YZ嗯哼
2017-07-15

劉備以前被曹操追著跑,帶著家眷和平民百姓每天跑不了多遠,然後有人建議劉備捨棄這些平民百姓,軍隊就可以跑的快一些。劉備一聽就不幹,說出了以人為本的道理來,這個本不是根本,而且資本的意思。人多力量大,幹啥都不怕。所以蜀國的強弱分兩個時間段,其一是荊州沒有失去之前,那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不僅有人,而且能人還不少,蜀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吳國地處江南,水軍強大,物產豐富。魏國年年征戰,民不聊生,畢竟打仗是需要糧草的嘛,所以曹操、司馬懿和鄧艾就喜歡屯田啥的。所以三足鼎立是由於諸多原因造成的。那再說第二個階段,關羽丟了荊州,蜀國一下子就不行了,而且猇亭之戰,蜀國基本上是處於半死不活的地步了。每天擔驚受怕,所以逼得諸葛亮北伐,不是搶魏國的城池,而是搶人。人是第一生產力嘛。魏國靜靜的看著他們裝逼那麼多年,靜靜的屯田那麼多年,原本是計劃吳國跟蜀國是一起打的。後來輕鬆的就把蜀國滅了。關於吳國,朝堂上的勾心鬥角只能說完美兩字。生的兒子也是一個比一個會玩。焉能不敗

一秒娱乐
2017-03-15

難怪司馬懿最後得天下,曹操劉備手中的神器不如他,於榮光恨淡定。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司馬懿和曹丕

司馬懿號稱三國第一謀士,首先幫助曹丕奪得地位,拖死諸葛亮,隱忍躲過曹氏三代的猜疑,最後奪得曹氏天下原來靠的是這個神器啊。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諸葛亮

諸葛亮也不甘示弱,俺也來一根吧。這眼神一看就知道曹操何時動兵,正如張飛所說:軍師真乃神人也,我所到之處皆和軍師所說一樣。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曹操

曹操:“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先來一根菸,再聽下文......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曹操

曹操:“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關羽劉備

劉備:“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二弟呀,快來看,曹操又在抽菸了,估計活不了多久了。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周瑜魯肅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魯肅:公瑾啊,別和諸葛亮計較了,快去救主公吧!周瑜:大英雄生當豪傑死亦鬼雄,如不拔劍建國立業,豈不愧對先父之靈?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劉備

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行人。備與足下,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備願獻首級以成全功,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關羽

關羽: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有兩種人相信這句話,一種是蠢蛋,一種是壞蛋。劉備就是個壞蛋,你就是個蠢蛋。你這個蠢蛋被劉備利用了。

三國時,蜀國到底有多強?

司馬懿

司馬懿: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兩軍交戰,打得贏的要攻,打不過的要守,守不住的要逃,逃不了的要降,連投降的資本都沒有,就準備死!難怪司馬懿最後得天下。

幻灭小猪头
2017-03-17

其實三國中,蜀國就算是巔峰時期,也是最弱的,。。。能撈到便宜是因為赤壁之戰後曹操要恢復,周瑜這個二桿子非要和諸葛亮較真,孫權魯肅拉都拉不住導致把自己禍害死。。。孫權魯肅深是知道蜀吳是個並存的關係。。。所以只要不冒犯底線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蜀國只是在這個階段賺取到一點小便宜罷了,魏國吳國都可以滅蜀,但是都會為另一家做嫁衣,而蜀國是誰都滅不了的,因為他真的很弱,總得說,蜀國佔的地利這個優勢,利用蜀道天塹苟延殘喘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