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西北工業大學 2017-04-26

“如果沒有航天,人類將會怎樣?”

4月24日上午,2017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航天會客廳”高端訪談,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翱翔學生中心舉行。

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德國宇航員格哈德·蒂勒教授,國家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祕書長田玉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黨組副書記方向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魏炳波院士等中外專家學者齊聚“航天會客廳”,與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郭志堅及現場觀眾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當天,中外嘉賓、社會各界朋友、老中青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及代表中國航天未來的青少年朋友等近千人,現場參與了這場“航天創造美好生活”的精彩對話。

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郭志堅:“高大上”的航天究竟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驚喜和變化呢?

田玉龍:航天創造美好生活,正因為有“創造”這兩個字,航天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及生活方式,提高了人類生活的品質,增加了人類生活的樂趣。

航天作為一個高科技領域,技術的覆蓋面、影響力以及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已經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的衛星技術、載人航天技術、空間科學可以從方方面面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通訊衛星、氣象衛星相當於“順風耳”、“千里眼”,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此刻此地瞭解世界、瞭解世界發生的一切;北斗導航相當於“指南針”,它使我們走到任何地方都不會迷失方向;生活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已經把航天普及到大家的生活中……這些,都是航天科技的魅力。

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郭志堅:請問迪皮蓬女士,您作為聯合國外空司司長,站在全球的角度如何看待2017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航天創造美好生活”呢?

迪皮蓬:我們知道空間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它既非常的“高大上”,也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比如說空間技術、航天航空科技,以及我們取得的所有數據,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使用的衛星資源,還可以應對危機、處理緊急情況。衛星技術的創新對於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都非常重要。

聯合國外空司這個國際組織,就是在航天技術、數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和所有成員國進行溝通和合作。聯合國有193個成員國,我們希望可以支持我們的成員國,可以幫助成員國未來可持續發展。

希望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航天科技的創新,也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機會,希望我們的從業人士把握機會,共同努力推動航天科技的進步,為全人類創造美好的生活。

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郭志堅:蒂勒教授,您在太空有沒有做過什麼有趣的實驗呢?

格哈德·蒂勒:那是在17年前,我參加一項任務“描繪地球的地圖”。當時我們培訓過程中有一個題目——在太陽系當中哪個是最重要的星球?當時大家都認為是火星。因為那次去探險我們描繪了地球高精度的地圖,改變了人們當時的想法,所以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17年過去了,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我們當時做的很多工作現在軌道衛星都可以完成,這就是“軌道”的魅力。

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郭志堅:魏院士,聽說西工大擁有國內第一個以地面模擬為特色的空間材料科學技術實驗室,天宮二號也搭載了咱們的三元合金實驗產品,您作為這個實驗的策劃者,能否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實驗的情況,它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魏炳波:簡單地說,空間材料科學技術是航天技術發展帶動的一個新興學科,它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空間環境條件下材料加工、生產工藝過程的物理規律,從而獲得性能全新的材料。

今天我們這個活動的主題是“航天創造美好生活”,大家知道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包括衣食住行,而材料的加工製造過程都需要一定的環境,不同的環境會創造不同的材料。

材料科學可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還有一部分是間接的。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水,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像空氣一樣,在我們搞材料的人看來水也是一種材料,水在地面誰都知道0度會結冰,但在空間環境裡面的水冷卻到零下20度、30度都不會結冰。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走500米到我的實驗室去看一看。

大家知道西北工業大學在航天動力、衛星設計、空間材料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我們在天宮二號成功搭載了相關的實驗,做的是合金,因為合金是航空航天工業領域裡很重要的焊接材料。

郭志堅:魏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有哪些成果應用到我們航天工業當中,請給我們簡單描述一下?

魏炳波: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在陳士櫓院士的帶領下,西工大為航天動力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具體有很多很多,就拿近期的工作來說吧,比如西工大航天學院QB50小衛星發射成功;幾天前,西工大作為牽頭單位,商澎教授作為項目責任專家,組織中科院、清華大學等7家單位8個課題組在我國首艘太空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未來,西工大會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績來。

郭志堅:我們特別希望“天舟一號”這個“快遞小哥”可以多次的天地往返運送貨物,請問包為民院士:“天舟一號”這樣的貨運飛船將來有沒有可能發展成能夠數次往返地球和太空的飛行器呢?

包為民:天地往返,應該是航天人不懈追求的目標。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降低進出空間的成本。將來太空旅遊如果能降到5萬元人民幣一次的話,那樣的天地運輸就會進入生活,普通人也可以體驗一下太空的失重,在宇宙中觀看美麗的地球,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現在美國的spaceX公司已做了嘗試,我想在不遠的將來,有各位年輕人加入航天,我們的目標就會像今天的主題一樣,能夠用航天技術為我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郭志堅:未來的載人飛船,有沒有可能實現數次往返地球和太空?

方向明: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商業航天探索的步伐。要想大大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需要依靠商業航天的推進。所謂商業航天就是最大限度地集社會資源來發展航天事業。通過全社會的努力,相信將來會實現無數次的天地往返,相信將來航天會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郭志堅:請問田總,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將開展什麼樣的計劃?這些發展與普通人的生活又有怎樣的關聯呢?

田玉龍:一是發展重型火箭,建立新型天地往返系統,這項工作已經開始啟動了。二是國家已經批准“十三五”空間在軌維護與服務系統工程,這個新的國家工程項目也已經啟動。而在空間在軌維護與服務系統工程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建立天地往返系統,現在由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兩大集團作為主力承擔這項工作,加速實現天地往返系統的建立。

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是打造更安全、更可靠、更經濟的進入太空的新型飛行器。一方面國家需要提升技術儲備、提升我們的能力,同時讓更多的社會有識之士、青少年一代和企業家能參與到新的航天夢中來。未來,快捷、方便、經濟、安全地進入太空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深空探測與空間科學是中國航天正在加速發展的新方向,空間技術會改變人的生活,未來空間科學還會改變人的思想,將重新定義對宇宙的認知。

今年年底將發射嫦娥五號,完成國家奔向月球取樣並返回的重大使命。2018年將作為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探測月球背面的天文物理以及礦藏環境。我們正在同歐空局探討開展月球國際村的建設。我國將在2020年啟動火星探測工程,對火星展開環繞勘探,同時初步制定了在2030年前實現火星探測取樣返回的計劃。探索宇宙奧祕的重任將落到青少年一代,希望青少年們加油!

郭志堅:田總提到的火星探測計劃讓我想到了電影《火星救援》。請問迪皮蓬女士,作為聯合國外空司司長,您如何看待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推進的火星計劃?

迪皮蓬:《火星救援》這部電影的確不錯,它不僅接近科幻,它還比較貼近實際。這部電影讓大家看到外太空、火星的一個比較真實的樣子。

為什麼要進行火星探險?因為我們想要把現在的人類社會建設得更好。我們想在太空建立一個聯盟,通過科學探索到的新技術,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希望大多數或者所有的國家都有這樣的機會和能力開展這樣的探險,這樣才意味著地球上所有人都能有機會從這些探險活動中獲益。

空間探險具有商業價值,也就是所謂的“商業經濟”。而我想說的是“空間外交”,作為聯合國的組織,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在整體的框架下來進行空間探險活動,聯合國也將會給大家提供支援和幫助。如果我們以國際這樣一個單位來開展空間探索活動的話,是非常有利於維護空間和平的。

郭志堅:請問各位專家,未來我們這些普通人真的可以去太空旅行嗎?

格哈德·蒂勒:我覺得太空探險活動還處在剛剛開始的階段,就同人類在100多年前提到開飛機、坐飛機的經歷是一樣的。完全沒有人可以在100多年前想象,我們今天可以坐飛機從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這在當時是難以置信的。只是空間方面的工作更復雜一些、難度更大一些,花的時間也會更長一些。我自己是體驗過太空旅行的,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可以到太空去旅行。

包為民:我們可以暢想一下,在100年以後,我們到月球、到火星甚至更遙遠的星球可能就跟我們現在坐飛機一樣。當然這會面臨很多挑戰,但若干年以後,我們去太空旅行、去太空生活可能就是一個現實。

方向明:人生的精彩就在於選擇與堅持,只要我們選擇了這樣一條路並且堅持走下去,普通人去太空旅行的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現場觀眾:我來自陝西渭南,我想請問宇航員爺爺看到的太空是什麼樣子的,那裡面有外星人嗎?

格哈德·蒂勒: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外星人,至少我沒有遇見過。如果問我太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時我從太空看地球,覺得它太小太小,只有一點點,就像白色或藍色的小亮點。

現場觀眾:我來自海南高分中心。今年航天日的主題是“航天創造美好生活”,海南的生活挺美好的,但海南人希望航天給海南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想問田總國家對海南有什麼樣的支持計劃?

田玉龍:海南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發射基地,它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我想海南的“海藍”和太空的“深藍”一定會融合得非常美。我們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合力推進建設海南國際航天港,未來我們要把海南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發射中心,不僅今後的載人航天、探月、火星探測能夠在這裡升空,而且還要更多試驗天地往返系統,包括未來的商業發射,為人類探索更安全、更可靠,更便宜的太空工具,使普通人進入太空的夢想實現得更早一些。

現場觀眾:我是來自一個小山村的高二學生,我想問迪皮蓬女士,平時您每日的工作都是怎樣的?

迪皮蓬:所有和太空相關的事情都是我們的日常工作,我們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工作,首先我們有很多的大會,這個大會主要是關於外太空和太空方面一些問題的討論,比如要以和平的方式利用外太空的資源等等。我們平時的議題有氣候的變化、水資源的安全、全球的健康以及災難危機反應等等。另外還要和一些相關的單位在我們聯合國的框架下籤訂一些合約。我們做得比較好的工作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資源利用等方面。

我每天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可以說是從一個論題跳到另一個論題,開完這個會又要準備下一個會。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大家比較瞭解的可能是在危機應對方面,在危機當中我們可以提供很多有效的救援。

郭志堅:通過一個半小時的嘉賓訪談,我們知道了航天事業的美好前景,也認識到了“航天創造美好生活”的價值所在,祝願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越來越好!同時我們要用熱烈的掌聲感謝臺上的6位嘉賓,還要感謝西北工業大學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

航天會客廳:中外專家學者縱論“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來源:西北工業大學官方微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