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10 個回答
香茗史馆
2019-05-23

三國時期,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說,魏國南下要奪荊州,東吳和蜀漢為了保證戰略主動同樣要奪荊州,荊州可謂是必爭之地。雖說關羽丟荊州使得蜀漢損失慘重,但除了關羽自身問題之外,荊州的重要戰略地位,也是其他兩國不願蜀漢輕易將其據為己有的主要原因。除非蜀漢有足夠的實力,否則換誰來荊州都很難守住。

荊州重要的戰略地位,導致其成為必爭之地

要說到荊州的重要性,下圖可以說是一目瞭然,淡紅色區域代表荊州,黑色箭頭代表曹魏南下可選的路線,紅色箭頭代表蜀漢東出的路線,淡藍色箭頭則代表了荊州對東吳腹地的威脅。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1、對於曹魏來說。因大別山的存在,又因蜀地道路過於難行,歷來北朝南下,無非三條路可選(如下圖)。一是長江中游的荊襄地區,從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然後便可向東、向南隨意發展;二是沿太行山北麓向東,經淮西地區攻佔合肥。三是從蘇北平原經“揚州-鎮江”一線渡江。因曹魏水軍戰力實在不敢恭維,因此長江中下游渡江作戰方案基本可以忽略,故而曹操對荊襄地區可謂勢在必得。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2、對於蜀漢來說。因益州地處四川盆地,想要獲得主動權,就必須佔領荊州地區,從而以荊州為橋頭堡,一來可以從漢中、荊襄地區兩路北伐;二來可以從荊州順江而下威脅東吳腹地。而一旦荊州丟失,將會因地勢問題(下圖紅色區域)而被牢牢鎖死在四川盆地,想要謀取天下就只能通過北伐,從漢中地區進入關中地區。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3、對於東吳來說。因東吳地處長江以南,且重要城市幾乎全在長江沿線(如下圖),想要守住基業,長江天險可以說是唯一的屏障。而一旦荊州落入他人之手,敵人便可順江而下直接威脅東吳腹地。在蜀漢擁有荊州、益州兩地之後,已經具備了對東吳形成毀滅性打擊的能力,雖然雙方是結盟關係,但將性命交付在對方手中,顯然不是明智之選。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正是由於荊州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得自赤壁之戰以來,魏蜀吳三方圍繞荊州歸屬的問題,不斷展開血腥爭奪。

赤壁之戰以來,圍繞荊州歸屬的爭奪持續不斷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2018年)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南方,最終引發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以曹操的戰敗而告終,荊州就此一分為三,魏蜀吳三方各佔一部分,就此拉開了荊州爭奪戰的序幕。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

建安十三年(208年),正因荊州的重要戰略地位,曹操在敗退之際還是命曹仁牢牢將南陽郡掌握在了手中,意圖以此作為再次南下的橋頭堡。而正是由於曹操這個威脅的存在,孫權最終同意了劉備“借南郡”的請求,於是劉備終於擁有了一片根基之地,而東吳則趁著將劉備推到對抗曹操最前沿的時機,趁機出兵交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魏終於從赤壁之戰的陰影中恢復了過來,在南下無望的情況下,曹操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西北。而劉備則在穩定了荊州根基的情況下,以荊州為跳板開始進兵益州。而在失去了曹操這個威脅的情況下,東吳和蜀漢因為荊州的歸屬問題,聯盟開始出現裂痕。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孫權、曹操、劉備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西進奪取益州,孫權眼看劉備做大,於是便以諸葛瑾為使,向劉備討還南郡,因南郡乃是連接益州和荊州的關鍵,劉備自然不會答應。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則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屯兵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見劉備已經取得益州,為了遏制其繼續向北發展,並進一步威脅益州地區,曹操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張魯於同年十一月降曹,曹操逐佔據漢中之地。劉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只得與孫權議和,雙方以平分荊州,史稱“湘水劃界”。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兵進攻漢中,一番鏖戰之後,成功將曹操逼出漢中。而就在曹操退出漢中之際,關羽便從荊州向襄樊一線發動了進攻,水淹七軍之後于禁被擒、龐德被斬,一時間中原大震,曹操急忙令徐晃領兵前去救援,曹操自己更是從關中趕回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而孫權則瞅準時機,趁著劉備剛剛結束關中爭奪,根本無力東顧的機會,從背後偷襲關羽,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荊州落入東吳手中。

章武二年(222年)春,從關中之戰和丟失荊州中恢復過來的劉備,為了重奪荊州,率水路大軍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將軍馮習、張南、傅肜、程畿等戰死。而東吳由於受到曹丕來自北方的威脅,奪取荊州後便立即和蜀漢議和,雙方重新恢復聯盟關係。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夷陵之戰”示意圖

至此,荊州爭奪戰宣告結束,荊州最終還是落到了東吳手中。而丟失荊州的蜀漢則又成為了三國之中最弱小的那一個,為了避免國力差距被持續拉大,諸葛亮只能通過一次次北伐謀取發展空間,可惜始終無效。


綜上所述,鑑於荊州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曹魏和孫吳都不願意輕易放手的情況下,除非蜀漢有足夠的實力,否則根本守不住。僅僅一個漢中之戰,便使劉備落入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窘境,可見即使擁有荊州、益州兩地,蜀漢仍然是三國之中最弱的那一個。

我認為,在國力差距明顯的情況下,面對其他兩國的覬覦,不論是誰去守荊州,都很難守得住。當然,換一個人,或許不會像關羽敗的那麼慘罷了。

百花争艳只为你
2019-05-20

趙雲守荊州也是守不住的,荊州必丟。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便親率大軍北伐 在漢中與曹操大軍對峙 。劉備為了快速擊敗曹操,會下令趙雲率軍北上,圍攻襄陽樊城,荊州兵力會空虛,東吳還會乘虛而入。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趙雲得到劉備北上的命令之後,也會率主力攻打曹仁。荊州方面還是無力對抗東吳的進攻。呂蒙白衣過江還會重演,只是荊州不會這麼快失守,趙雲也有機會退回蜀地,不會落得個兵敗身亡的下場。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趙雲守荊州也無法改變三國格局,荊州這塊地對於誰來說都至關重要,但是蜀地對此無法進行有力的支援,而曹魏及東吳都能快速的對荊州採取行動。荊州地處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劉備大軍在漢中打敗了曹操,自身也需要休養生息,所以不可能乘勝追擊,趙雲的荊州軍就會直面曹軍主力(曹操丟了漢中之後,全力馳援曹仁),此時東吳在背後插刀(就算趙雲對於東吳畢恭畢敬,但是東吳不是傻子,不會看著劉備做大威脅自己),荊州腹背受敵,趙雲必敗。趙雲大敗之後,可能會率軍撤回漢中(趙雲有自知之明,不會反攻荊州)保存最大實力,日後再戰。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注:圖片來源網絡

一壶清茗品春秋
2019-05-20

趙雲能不能守住荊州不僅要看個人能力,更要看局勢的發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趙雲鎮守荊州,他一定能夠執行好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部署。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但是從東吳方面來說,不論是孫權,還是周瑜、呂蒙,甚至支持孫劉聯盟的魯肅,對於奪取荊州的態度,都是堅定不移的。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前,孫權已經發動過一次偷襲了。在建安二十年,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索要荊州,劉備不與,於是孫權派呂蒙襲擊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這時候,劉備帶領5萬大軍到公安,並命令關羽進入益陽。可以說,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情況,夷陵之戰,就要提前爆發了。但是,曹操平定了漢中,進逼益州。劉備如果堅持與東吳開戰,只能腹背受敵。只得與孫權和好,把江夏、長沙、桂陽割讓給東吳,回兵與曹操爭奪益州。這時劉備與孫權就荊州問題表面達到一致。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如果換成趙雲鎮守,還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始終維持與孫權的表面合作關係;二是對孫權高度防範,從趙雲的能力和性格來看,這兩點趙雲都能做到;三是不發動襄樊戰役,因為曹魏勢力大,蜀漢要想取得實質性戰果,必然要傾全部荊州之兵,這樣勢必導致後方空虛。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襄樊之戰後期,關羽圍困襄樊兵力確實捉襟見肘,孫子兵法上講“十則圍之”,圍城要十倍的兵力,顯然,關羽還不具備這樣強大的兵力,只能幾次從荊州抽調士兵,這才導致後方空虛,被呂蒙所乘。所以,如果是趙雲鎮守荊州,在沒有解決與東吳的荊州問題,只能嚴密防範曹操和孫權,而不能主動出擊。如果這三點都做到了東吳奪取荊州,在道德上站不住腳,勢力上不會懸殊,如果孫權要奪取荊州,必然要和劉備後來夷陵之戰一樣,以舉國之兵奪取荊州,只靠偷襲是不會取得太大戰果的。四是劉備穩固佔有益州,在關羽失敗的時候,劉備剛剛結束與曹魏的漢中之戰,事關根本。雙方前前後後打了兩年多,劉備方陣亡了吳蘭、雷銅、任夔等,曹操方陣亡夏侯淵、趙顒等,所以從陣亡將領來看,曹操的損失較大。但劉備也是殘勝。劉備實在是無力東顧。所以,在曹操、劉備最無能為力的時候,孫權選擇了最恰當的時機,發動了偷襲。相信不管是關羽、還是趙雲,即使蜀漢任何人鎮守荊州,孫權都會在這個恰當的時間,發動攻擊,只不過能不能取得預想的效果了。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大锅故国神游
2019-05-21

孫權背盟偷襲荊州,孫權集團奪取了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湘水協定中,本來劃歸劉備集團的荊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關羽毀敗”(《後出師表》:吳更違盟,關羽毀敗)。以關羽毀敗作為荊州覆亡的同義詞,可見以往的認識裡,都是把荊州丟失的責任歸咎於關羽,在這種認識下,引出了諸多的猜想,比如本題——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引用一段田餘慶先生關於隆中對的評價:“不失在草廬對策之時,而失在形勢屢經變化之後;不失在諸葛亮早年的建議,而失在劉備以後的實踐。”

藉由田老的洞見,我們可以站在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荊州鎮守人選的問題和結果,以及其中的經驗和教訓。

如果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對本題加以考察,其中的疑問也許就迎刃而解了。

一、關羽為什麼是鎮守荊州的人選?換言之,為什麼不是趙雲鎮守荊州?

二、孫權為什麼要背盟偷襲荊州?換言之,是不是關羽導致了孫權背盟?如果是趙雲鎮守荊州,孫權會不會背盟?

三、孫權是怎麼獲得偷襲機會的?換言之,是不是關羽給了孫權這次機會?會不會因為是趙雲鎮守荊州,孫權就沒有這個機會?

四、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有沒有可能補救?換言之,關羽的處理措施是否得當?如果是趙雲來善後,會不會有更好的局面?

劉備入蜀攻打雒城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困難大到江東方面從蜀中的返人認為,劉備取蜀因為雒城的挫敗而變得不可能。(《三國志·吳志·吳範傳》:“備部眾離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而曹魏方面甚至傳言劉備已經戰死,“時有傳劉備死者,群臣皆賀”(《魏書·袁渙傳》)。在這種局面下,劉備不得不命令原本在荊州的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入蜀,(《資治通鑑》: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這就是形成關羽鎮守荊州局面的基本過程。後來劉備得漢中而王之,派費詩給留守荊州的關羽加前將軍,並假節鉞。(《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此時劉備集團另外兩個假節者,是馬超和張飛,這兩人分別是左將軍和右將軍,都屬於重號將軍,和趙雲屬於雜號將軍的翊軍將軍,在位階上顯然有相當的差距。至於假鉞,更是“非人臣常器”,據《宋書·百官志》對漢代“假節鉞”的權力的解釋,有了假節鉞就可以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相當於代替君主出征,並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縱觀蜀漢歷史,也就只有關羽和諸葛亮而已。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荊州方面之重,需要留鎮人選地位之高。以趙雲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顯然不相匹配。

第二個問題的前因後果較為複雜,為了釐清孫權背盟的問題,我們必須對孫劉聯盟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州,孫劉結盟抗曹,雖然是聯盟關係,但是在江東的認識中,顯然將自己視為盟主,而且出力更多,魯肅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況,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孫劉在赤壁擊敗曹操,戰後劉備獲得了荊南四郡,而孫權僅獲得了江夏郡和南郡。雖然孫權方面認為自己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但是為了讓劉備獲得長江北面的出口以應對曹操,孫權在魯肅的勸說下,不但接受了劉備佔有荊南四郡的現實,同時還把南郡讓給了劉備,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劉備則並表孫權為車騎將軍——這顯然是認可孫權為聯盟盟主的一種姿態。(《三國志·孫權傳》:建安十四年,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在這期間劉備還娶了孫權之妹(《蜀志·先主傳》:權進妹固好),孫劉聯盟在赤壁戰後的一段時間內,得到了鞏固和進一步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荊州自然也就相安無事。

這中間穿插著江東方面周瑜和魯肅關於聯盟和荊州的不同認識,因為篇幅這裡不做詳細討論。另外,實際情況也是因為周瑜的英年早逝,周瑜的政策和計劃最終沒有得以實施。但是這反映出孫權內部對於孫劉聯盟是有不同認識,這種認識對孫權方面關於荊州的態度有著巨大的影響。

孫劉聯盟的嫌隙,出現在劉備入蜀之後,孫權曾兩次提議取蜀,都遭到了劉備拒絕,劉備一方面以自己的政治信用做擔保(《華陽國志》: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表示不會取蜀,另外一方面又在軍事上設置障礙。(《華陽國志》: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潺陵。)然而劉備最後拿下了益州,而且是獨佔,他成功的沒有讓孫權染指益州。在這個階段,劉備是聯盟的最大受益者,他不僅在荊州佔據了比孫權大的多的地盤,而且還獨吞了“沃野千里”的益州。對孫權來說,聯盟沒有讓他得到多少好處,聯盟的裂痕讓荊州的形勢變得危險起來。

當孫權大罵劉備“猾虜乃敢挾詐”的時候,已經不再是情緒上的強烈不滿了。當得到劉備以得到涼州後再歸還荊州的答覆後(《吳書·吳主傳》“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這一次孫權不再相信劉備,軍事手段提上了日程(《吳書·吳主傳》: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這就是第一次荊州危機。盧弼對此有過評論,他尖銳的指出“是時先主新得益州,意氣方盛,驕傲之辭,流露不覺。”並把日後丟失荊州的部分原因歸結於此“遂致後日麥城之禍,此真可為嘆息者也”。在荊州這次劍拔弩張的對峙中,孫劉聯盟已經走到了破裂的邊緣。

這次危機最終還是解決了,原因卻並不是兩方對聯盟的看法取得了共識,而是由於曹操此時南征張魯。為了應對曹操,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重新劃分了荊州(《魯肅傳》: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這就是本文最開始提到的湘水協定,之後劉備回軍益州。在曹操的壓力下,聯盟的矛盾被暫時壓制住了,卻又在醞釀著更激烈的衝突。荊州,註定要再起風雲。

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後自王,將自己的權力大大升格。我們在史籍中,看不到劉備在稱漢中王的問題上,和孫權做過任何溝通和解釋,在他的《上漢帝表》裡也沒有孫權的名字。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孫權怎麼看待自己和劉備聯盟的關係,畢竟孫權此時連侯爵都不是,恐怕他只能理解為劉備將自己置於附屬地位,或者劉備已經準備拋棄聯盟了。

在一般的看法裡,通常把孫權偷襲荊州歸結為關羽對他的輕慢,這顯然把軍國大事簡單化解讀了,一次聯姻對於從根本上解決雙方矛盾的效果非常有限(江東和曹劉雙方都有姻親關係)。另外關羽本人對孫權的態度,很難說沒有受到劉備集團最高決策者的影響,關羽固然沒有很好的執行諸葛亮結援東吳的政策,但是在孫權經歷了兩次對聯盟的失望透頂之後,在江東方面對於荊州的解決方式只剩下軍事手段的時候,荊州是關羽還是趙雲在鎮守,已經是一個次要問題了。

對於下定決心的孫權來說,需要等待的,只是一個契機了。早在建安二十二年——在湘水協定後的兩年,在關羽北攻樊城的前兩年——孫權方面曾經和曹操開展過一次祕密外交(《三國志·胡綜傳》: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此事還見於《三國志·臧霸傳》:“後權乞降,太祖還,留霸與夏侯惇等屯居巢。”這是一個不為人注意,卻非常重要的細節,清人何焯看出了此次孫權的意圖,並犀利地評價道“請降者,規以全力取荊也。”

孫權的契機出現在建安二十四年,鎮守荊州的關羽北攻樊城,並且在攻城勝利在望的時候——起碼關羽本人是這樣覺得的——抽調走了大部分荊州本來用於防備孫權的部隊。在這樣的天賜良機面前,孫權動手了,後來發生的事情,眾所周知,這裡不再贅述。更需要探討的是,關羽北攻樊城的性質,到底是什麼?在隆中對裡有秦川和宛洛兩路出兵北伐的戰略規劃,這裡其實已經暗含了兩個戰略樞紐的存在——漢中和襄樊(隆中對有“北據漢沔”語,北據漢沔的自然不可能是江陵,而只能是襄陽和樊城)。在漢中之戰結束後,西邊的戰略樞紐已經到手,跨有荊益的紐帶東三郡(西城、上庸和房陵)也被劉封和孟達控制。那麼,就只剩東邊的襄樊了。再結合本文前述的劉備派費詩給關羽授予假節鉞之權,劉備和關羽是有過密切溝通的,關羽出兵襄樊,自然也是在劉備的授意下進行的。在關羽北攻襄樊稍早之前,劉備從宜都抽調孟達北攻房陵,孟達當時是宜都太守,屬於關羽的下屬。在抽調孟達之後,隨後又任命了新的宜都太守,這一系列重大的人事變動,劉備不可能不和關羽進行過深入的交流,並且劉備進攻東三郡,本身也可以看做是對關羽北攻襄樊的一種策應。因為關羽出兵襄樊,聲勢很大,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動(《三國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所以在以往的認識中,有較多誤會這就是在執行“以一軍向宛洛”的戰略規劃了,這確實是一種誤解,在同年劉備漢中自王之後,已經率大軍還治成都了,並沒有在當年出秦川北伐的意圖。關羽的行動,只能看作是劉備授意下的,規取隆中對裡東部戰略樞紐的行為。

在解釋完前三個問題之後,本題已經基本得到解答。

然而,荊州災難性的後果,是不是就應該全部歸咎於劉備的戰略失誤?探討最後一個問題,也許能讓我們有一個較為完整和公允的看法。

關羽在荊州的責任,主要表現在江陵被襲後的處置措施,關羽在圍攻樊城的時候,曹操方面甚至有意把孫權偷襲的計劃洩露給了關羽(《三國志·董昭傳》: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關羽此時仍然不肯撤圍,在關羽的心中,可能仍然覺得還能拿下樊城(胡三省:自恃江陵、公安守固,非權旦夕可拔;又因水勢結圍,以臨樊城,有必破之勢,釋之而去,必喪前功。此其所以猶豫也。),並打算在攻下樊城之後,再回軍擊破孫權,反攻江陵。這也是曹操的如意算盤,考察從曹操對樊城的救援佈置,可以得到印證。曹操最希望看到的是關羽和孫權在荊州的兩敗俱傷(《董昭傳》: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然而他確實高估了關羽的帥才,關羽從樊城撤圍以後,部隊基本沒有經過什麼戰鬥,就出現了潰散的局面(《三國志·關羽傳》: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對孫權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傷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應該和關羽在回軍路上,不斷派人去打探荊州的消息有關,因為孫權高明的政治手段(《資治通鑑》: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關羽那邊得到的是將士家屬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的消息,本來應該是對孫權背盟充滿了復仇怒火的軍隊,這時候變得鬥志全無,士卒星散。關羽本人也只能奔逃於南漳水和沮水之間,最後被孫權追兵殺害。如果單單隻討論這個細節的處理,如果統軍將領換成趙雲,或許還有可以商榷的餘地。

在做完上述討論之後,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荊州之失,不失在關羽,而失在劉備;不失在關羽北攻樊城之時,而失在孫權暗結曹操之際。如果有了這個結論,把結論裡的關羽置換成趙雲,本題的答案也許就顯而易見了。

一點淺見,大家指正。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如果讓趙雲守荊州,守得住嗎?

敏行讷言瘦金体
2019-05-20

守不住,這不是人選問題,而是個地緣政治問題。

荊州處於東吳上游,它的戰略優勢相當於漢中對於西蜀,是真正的生死存亡之地。

從北方攻擊江浙地區,如果實施渡江作戰,自古只有三處渡口,即著名的長江三磯,分別是:南京以北的燕子磯,馬鞍山以北的採石磯,岳陽以北的城陵磯。

如果敵人水軍不佔優勢,東吳只需要守住這三處水流平緩的渡口,就可以確保江東萬無一失。

但是北方敵人如果掌握荊州上游,這三處長江天險,就會立即失去功能,從江陵水陸並進,東吳的水戰優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了。

司馬氏篡魏立晉以後,滅吳的方法正是從重慶順長江而下,經荊州勢如破竹的直抵南京。

後來元朝滅南宋,由於從長江下游三磯無法突破。不惜繞道印度、緬甸、雲南,萬里迂迴的去攻擊四川,還付出了陣亡一個皇帝的代價。

不過這一迂迴戰術沒有成功,蒙哥死在重慶釣魚城下後,蒙軍部分退守雲南,大部北返。

最後還是花了幾十年時間,攻下了郭靖黃蓉(其實是呂文德和賈似道)把守的襄陽,控制了荊州才滅亡了南宋。

東晉時這裡也是南北爭奪的焦點,南朝的幾代君王在篡位前都曾在荊州建功立業,繼而把控南朝軍政。

歷史上在江東建立的政權裡最著名的將領,必然是荊州守將,如東吳的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東晉的王敦、陶侃、桓溫、劉裕。南宋初期,這裡也曾是岳飛的駐防區。

荊州對於江東政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沒有荊州,就沒有江東。

荊州對於東吳如此重要,以至於孫權在劉備剛剛佔領四川后,就不惜立即翻臉來爭奪荊州。

如果劉備只佔有半個荊州,實力不足,對東吳不具有威脅,雙方還可以互相結盟、脣齒相依。但劉備擁有了四川后,還擁有江陵上游,這對東吳來說太危險,如鯁在喉、如芒刺背。

不管是什麼關係,失去荊州,就等於把東吳的大門鑰匙交到了別人手裡,不收回來絕不甘心。

因此,不管是誰守荊州,都做不到諸葛亮囑咐關羽的八字真言:“東和東吳,北拒曹操”。面對的只能是:“東抗東吳,北拒曹操”。

不放棄荊州,必然會引來東吳的拼死爭奪,相比之下曹魏反倒成了個只是推波助瀾、煽風點火的幫手而已。這會導致劉備政權在軍事上二面受敵,政治上被孤立,這種局面是蜀漢無法接受的。

所以這不是守將能力的問題,而是一個地緣政治問題。

任你哪怕是孫武再世、吳起重生,唯一的選擇只能是退守重慶,以宜昌為界,給東吳最低的安全保障,不然吳蜀之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事實上,正是吳蜀在夷陵之戰後,把這一疆界確定下來以後,三國局勢才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

宝剑锋
2019-05-20

趙雲可以守住荊州。趙雲不同於關羽,是能夠執行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政策的將領。關羽則不是這樣的,關羽有個女兒,東吳想和蜀國交好,於是派人向關羽提出結親,關羽則說“虎女怎可嫁犬子?!”,可見關羽傲慢,並且根本不執行諸葛亮的政策。

西方洋我顶硬
2019-05-20

三國猛將雲集,名將輩出,關羽大意失荊州讓人貽笑大方,作為劉備陣營的一流高手,關羽失去了荊州,讓好多人嘆惋。問題是如果劉備派出趙雲駐守荊州,趙雲能不能守得住? 有人認為可以守得住,因為劉備曾經對劉表這樣說:酒至半酣,表曰:“吾弟如此雄才,荊州有倚賴也。但憂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皆足為慮。”玄德曰:“弟有三將,足可委用:使張飛巡南越之境;雲長拒固子城,以鎮張魯;趙雲拒三江,以當孫權。何足慮哉?”表喜,欲從其言。 我以為答案是否定的,趙雲守不住。 其一,歷史上的趙雲並非百戰百勝,當年和文丑對決便是明證。甚至不是一方軍隊的統帥,在部隊裡他沒有關羽的威望高。更為重要的是關羽是治理水軍的一把好手。赤壁之戰,樊城之戰,都展現了關羽水師的厲害,而東吳的軍隊也是以水軍為主。 其二,趙雲這個用兵謹慎,沒有開拓精神,這和關羽沒法比。儘管他不折不扣的聽從劉備的號令,但是打仗靠的不是聽取命令,哪有什麼錦囊妙計?靠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靠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趙雲的思想在政治上靠得住,他想和孫權搞好關係,問題是孫權會接受趙雲的建議。要知道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孫權遲早是要奪走的。 其三,孫權手下週郎和呂蒙都是狠角色,即使如魯肅,也是堅持寸土不讓,在歷史上有單刀赴會的好戲,魯肅曾經問關羽討要過荊州。孫權也不會讓趙雲在荊州長久的。在沒有得到益州之前,荊州是蜀的唯一根據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據點,得到益州後,蜀的政治和軍事重心已轉移到成都.蜀國控制天府之國,同時又控制荊州,令北方的曹操擔心,同時也引起孫權的不安,所以蜀與吳的對抗在所難免.孫權提出討還荊州,遭蜀拒絕,此時蜀國氣盛,從兩線對魏展開進攻,其中荊州一線由關羽指揮,取得重大勝利,威震魏國.曹操窮於應付,與孫權聯合謀蜀.孫權橫插一刀,取了關羽的性命. 由此可見,關羽忠實地執行北伐曹魏的路線,而孫權對曹魏反覆無常,是他首先破壞了吳蜀聯盟,責任在孫權。即使是趙雲守荊州,也難於應對孫曹的聯合攻擊,而且講謀略,關羽並不比趙雲差。 其四,孫權手下的大將呂蒙此人善讀書,才堪大用。至於陸遜更是一等一的高手,此人用兵,連目空一切的劉備都不是對手,何況他人? ​其五,劉備是開國皇帝,何等睿智,有察人用人之名。用關羽而不用趙雲。因趙雲之才實在遜於關羽,且看五虎上將關羽為首而趙雲居尾,以見二人之別。另外,關羽失荊州絕非其力所不達,而是政治的炮灰。 如果選將駐守荊州,私下以為唯有魏延。此人善於帶兵,多有奇謀。當年能與曹操對峙,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大將。

我不想只做一个喷子
2019-05-20

我認為趙雲可以守住荊州,趙雲性格穩重謹慎,而且能處理好和荊州諸將的關係,關羽丟掉荊州和他本身剛愎自用的性格有很大關係,荊州之失,一是戰略失誤,二就是關羽的性格問題,而趙雲的性格或許可以保住荊州

随缘jsrg9988
2019-05-20

你想重寫三國演義?

建峰111111
2019-05-20

不能 歷史發展必然趨勢,大勢所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