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10 個回答
千佛山车神
2019-05-13

因為清朝時日本也閉關鎖國了,凡是擅自離開日本的人都不得再回來,所以也就沒什麼倭寇了

倭寇是指13世紀到16世紀左右劫掠朝鮮半島、中國沿海地區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因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之為倭寇。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倭寇形象)

倭寇最初是由九州島沿海一帶的大名和失業漁民組成,後來在日本進入南北朝後,南朝許多封疆領主開始有組織的進行海盜活動,劫掠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南沿海地區。

倭寇的起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日本內戰造成了大量平民失業,這些失業者為謀生計則選擇成為海盜。加之在內戰期間日本政府對海防的控制力下降,給了倭寇以生存的空間。

第二個原因則是鉅額利潤的誘惑。由於古代日本生產力低下,許多生活用品不能自給,只能從中國購買。許多商品在日本的價格是中國的十倍之多,這引發了一些日本封建領主的貪慾。

但是日本能夠與中國做交換的商品不多,日本對華出口最大的商品就是白銀。但銀礦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所以許多日本封建領主就選擇直接劫掠。

倭患在元朝時期就已經比較嚴重了,到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想與日本建立外交關係,解決日益嚴重的倭寇問題。日本當時的室町幕府也表示願意打擊海盜,藉此希望將中日貿易收歸幕府所有,從而壟斷鉅額利潤。在室町幕府的打擊下,倭患確實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明朝在建立之初就一直奉行鎖國政策,民間對外貿易嚴格受限。明成祖朱棣繼位後,中日正式開啟勘合貿,規定日本可以每十年來華進行一次貿易。

很明顯,勘合貿易根本無法滿足中日貿易的需求,許多日本浪人則依舊鋌而走險,為此明朝政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沿海修築堡壘工事,但倭患始終不能根除。

1467年—1477日本爆發應仁之亂,室町幕府統治趨於崩潰,日本進入戰國時代,西日本沿岸諸大名勾結中國沿海的走私販,進一步劫掠東部沿海地區,到嘉靖年間,倭患達到頂峰。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明代倭寇肆虐地區)

為了打擊倭寇,明朝政府調集大量軍隊,但面對行蹤不定的倭寇,明軍總是疲於奔命,直到戚繼光和俞大猷組建私家軍,才在軍事上壓制了倭患。

不過對於倭患,現在許多史學家認為明朝中後期的“倭寇”主要是由中國人組成,這些人大多是走私販,因不滿朝廷的禁海令而與日本浪人勾結進行武裝走私活動,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大海盜汪直。

汪直是嘉靖朝東南沿海最大的海盜,其最為鼎盛時期甚至在日本建有自己的根據地,擁有大小戰船百餘艘,明軍水師竟不能敵。

對於海上的邊患,當時的直浙總督胡宗憲心中是一清二楚,他曾多次與汪直談判,希望能夠藉助汪直的力量節制海上群寇,最後招安汪直。

但是對於汪直提出的通商要求,胡宗憲實難答應,不得已只得誘捕汪直,然後將其斬首。

汪直死後,東南海盜群龍無首,倭患更加猖獗,胡宗憲又返回武力打擊的路線上。但好在胡宗憲首先的戚繼光和俞大猷戰力爆表,在軍事上有效地打擊了倭寇。

在經歷了嘉靖朝的倭寇大亂之後,明朝政府對於海禁政策也做出了反思,於是在1567年,隆慶皇帝繼位的第二年,明朝政府宣佈有限的解除海禁,史稱“隆慶開關”。

隆慶開關在增加明朝政府海關收入的同時,武裝走私的活動也明顯減少,倭患內外勾結的情況得到遏制。

到明朝末年時日本的豐臣秀吉統一全國,為了防止西方天主教對日本的滲透,豐臣秀吉頒佈八幡船禁止令,限制對外交流,倭寇的數量大為減少。

江戶幕府建立之後,在1633—1639年先後發佈5次鎖國令,禁止日本人對外交往。最初規定除了明國以外的國商船隻能在平戶、長崎兩港停泊交易。到1635年後明國、荷蘭以外的船隻只能進入長崎,禁止所有在外的日本人回國。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鎖國令的始作俑者——德川家康)

江戶幕府之所以頒佈鎖國令,是擔心基督教在日本的擴張威脅自己的統治,但是在客觀上也切斷了倭寇的源頭,到了清代也就基本沒什麼倭患了。

刚日读史
2019-04-04

倭寇就是那些從日本出發,由海上入侵略中國沿海的海盜。

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其中又分為“真倭”和“假倭”兩種。

倭寇: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真倭一般是日本戰國時期。由於封建諸侯互相攻戰,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武士、浪人,有組織的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同時對沿海甚至內陸平民進行搶劫燒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批人被稱為“真倭”。

另外還有一些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盜,他們學習了真倭搶掠的方式,繼續在東南沿海搶掠,這些人被稱為“假倭”。

日本諸侯戰爭: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明朝中後期,正是日本戰國時代。戰爭造成日本大量破產和失業,許多無以為人的日本人為了吃飯,只有當海盜。

加上日本幕府已無力控制全國政局,諸侯為了獲得財政收入,也組織盜匪掠奪中國,而中國一些唯利是圖的人,看到"聯夷肆劫"有利可圖,成為倭寇幫凶,有的乾脆自己就當起了倭寇。比如汪直、徐海等。

假倭寇: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他們夥同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掠奪大量財物。而明朝這一時期的皇帝們,大多不問政事,吏治腐敗,海防不振。也為倭寇猖獗提供了便利。 在倭寇活動越來越猖狂,嚴重影響到大明的安全情況下,明朝組織軍隊抗倭。

經過胡宗憲、戚繼光等人的努力,到嘉靖末期,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蕩平。 此時,日本的戰國時代也基本進入尾聲,在日本強勢大名的打壓下,倭寇逐漸被擊潰或被收編。

胡宗憲、戚繼光: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1588年,豐臣秀吉頒佈《海賊停止令》,,將半漁民半海賊的人遣散,把專業的水戰人員編入作戰部隊。 所以日本的倭寇也日見式微。

在參加侵略朝鮮戰爭的日本水軍中,有很多都是倭寇轉業人員。 朝鮮戰爭的失敗,讓日本清醒的認識到和世界海上強國之間還有很大差距,從德川家康時代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才停止

這就是一部倭寇史,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從古到今,都是欺軟怕硬的角色,只要我們硬起來,把他們打服了,他們也就老實了。

所以,被中國人打服打慫了的日本人,再也不敢到中國來搶劫騷擾,直到他們通過明治維新強大起來,中國落後了,才又想用武力征服中國

不過歷史告訴我們,小日本就是一坨屎,別看開始蹦得歡,最後還是全玩完。

深度军事
2019-02-16

倭寇在明朝猖獗200年,從遼東,山東一直到福建,到處都遭到倭寇的襲擊。導致本來是魚米之鄉的沿海地區,十室九空。比如1561年倭寇進犯寧德,燒殺搶掠。此後,寧德上下300多裡,三年不見人蹤,縣城都荒廢了。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明實錄記載,1555年,67名倭寇從紹興上虞縣登陸,洗劫杭、嚴、徽、寧、太平等地,明軍望風而逃。倭寇一直殺到南京,殺死江寧鎮300多明軍以後,竟然直抵南京安德門。隨後,在秣陵關擊敗上千明軍。

很快,蘇鬆巡撫曹邦輔和部下王崇古、董邦政追擊這夥倭寇近200裡,終於把這夥在中國腹地流竄數千裡,80多天,殺傷4000-5000人,攻破2個縣城的倭寇全殲。而為什麼會有倭寇呢?就是明朝長期的閉關鎖國。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1371年,洪武四年,明朝宣佈海禁政策,朱元璋下令,片板不許入海。1374年,撤銷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寧波)、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明朝海禁長達200年。

其實一直到1567年,隆慶開關也只開放了一個漳州月港。正因為明朝的海禁政策,才導致倭寇盛行,大批海商,走私商人和沿海失去生機百姓與來自日本的倭寇合流,持續200年襲擊沿海地區,掠奪財物。許多倭寇頭子就是中國人,如王直、徐海、陳東、麻葉等等。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清朝在1655年為了壓制鄭成功也曾經海禁,閉關鎖國。但是到了,1683年實現統一以後,就放開了,時間只有28年。

明朝一直禁止與日本貿易,而清朝開放了與日本貿易。從順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間,日本外流金額為二百餘萬兩,銀額為三千七百多萬兩,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入清朝。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日本戰國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到江戶幕府時代。清朝開放海禁,允許本國商人與日本貿易。這也就是清朝沒有倭寇的兩大重要原因。

穿越再现彼岸
2019-02-10

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沒有倭患,那是因為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軍擊潰了豐臣秀吉的日本侵朝軍隊,日本內部為了爭奪幕府的控制權的關原合戰,自己內部消耗過大,自己需要休養生息,西方文明的介入也導致日本進入鎖國時代。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從來沒有放下,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喪失了臺灣等大片領土,屬國朝鮮也完全被日本控制,這恐怕比倭寇要更厲害的多。

我們分析一下,清朝的前期和中期為什麼沒有倭患。

江戶幕府(德川幕府)的建立和日本鎖國

1598年9月18日,剛剛結束侵朝戰爭的豐臣秀吉病逝了。德川家康的勢力迅速擴大,儼然有取代豐臣家族的苗頭。1600年,關原合戰開始,德川家康所代表的的東軍在一天內決出勝負,德川家康取得統治權,1603年建立幕府 ,史稱“德川幕府”或者“江戶幕府”。(德川家康圖)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由於西方傳教士的滲透,先進的西方技術也開始滲透到日本。1616年,第二代幕府將軍採取禁止傳教措施,農民不得信奉天主教,日本通商只能在長崎和平戶兩地,中國船隻可以通商。1623年,禁止葡萄牙商船進入日本;1633年至1639年,德川幕府連續頒佈五道“鎖國令”

第一、禁止日本船出海貿易和日本人與海外往來,偷渡者要處以死刑;第二、取締天主教的傳教活動,對潛入日本的傳教士應該予以告發和逮捕,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第三、對駛抵日本的外國船隻實行嚴密的監視,貿易活動也由幕府進行嚴格的管制。

也就是說清朝建立前,日本已經開始了鎖國政策,倭寇的根源被斷絕了。直到德川幕府倒臺一直執行鎖國政策,日本明治維新改變了這一切。

清朝閉關鎖國

清朝入關後,為了對付臺灣鄭經等,實行了禁海政策。順治和康熙帝時期,清朝和荷蘭、法國、英國、葡萄牙、日本等都建立了貢市貿易,1685年廢除海禁後,貿易逐漸發展起來了,而且中國一直處於貿易得利的一方。(開始鎖國的雍正皇帝)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雍正元年,雍正帝禁止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並限制了貿易。1757年,乾隆皇帝開始只有廣州一口通商的時代,廈門、寧波等地被禁止通商。

也就是說,日本開始鎖國後,清朝也開始了鎖國政策。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傳教和貿易,和日本一樣,都是害怕傳教和先進的技術會導致統治權的喪失,算是不謀而合吧。

鄭成功在清朝前期的作用

鄭成功在清朝初年對倭寇的限制應該是非常重要的。鄭成功的軍費主要來源就是沿海的貿易收入,為了達到收取貿易費用,鄭家軍擊敗了荷蘭的軍隊,剿滅了東南沿海的海盜勢力,保護沿海貿易,從而收取貿易船隻的費用,大船2500兩,中船、小船梯級收費。

以前殘存的倭寇基本被肅清了。(鄭成功雕像)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和中日開戰

1854年,美國同德川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接踵而至的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1867年,德川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奉還大政”,幕府倒臺。1868年1月3日,明治維新開始。(倒幕運動圖)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同時代的清朝被動的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國門也被打開,清朝開始洋務運動。

兩個國家幾乎在同時進行近代化的發展,決定勝負的一戰就是: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結果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日本佔領朝鮮,《馬關條約》的簽訂,清朝又把臺灣割讓給日本。

中日兩國近代化軍隊發展的成果檢驗以日本的全勝而告終。雖然有兩百多年沒有倭寇,日本來了一次大戰就敲響了清朝的喪鐘。

羽评郡主
2019-04-22

明朝初期,日本海盜沒有造成嚴重的災難。嘉靖皇帝的統治期間,政治腐敗,寬鬆的海軍,和工商業的發展沿著東南海岸,一些有錢的商人和海盜如王志和徐海與日本海盜勾結掠奪,導致日本侵略加劇,沿著海岸災難,危及糧食運輸。自1552年以來,日本海盜在中國東南沿海大肆掠奪,造成多人死亡,明朝的政府腐敗無能,這是明朝的“倭患”。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倭寇要到中國必須得有兩個基本條件:必須有能力到達中國海岸,而且收益應該大於支出,前者的問題不大,倭寇自然關心的是後者,虧損的生意是不能做的。

事實上,隨著明朝海防的加強,在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將領的努力下,“嘉靖倭患”運動基本結束。在這個時候,進入中國的成本和微小的收益使得它非常不經濟。

因此,日本這個強大的國家寧願捲入內訌,也不願去中國。當時,日本的戰國時代即將結束,獨立的海盜被強大的勢力鎮壓。例如,織田信長擊潰瀨戶內海的海賊眾、豐田秀吉收編九鬼嘉隆的水軍。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崇禎皇帝即位後,中國的沿海地區沒有任何枷鎖的痕跡,一直延續到清朝。

這種觀點又回到了日本,1588年豐臣秀吉統一該島後,頒佈了“海盜停止令”,一半漁民一半海盜被開除,專業的水戰人員被編入戰鬥部隊。

在這方面,豐田秀吉控制了日本沿海的交通,併為即將到來的侵略戰爭做好了準備。當然,日本軍隊在明軍和朝鮮軍的入侵中失敗了,沉重的教訓開始讓他們平靜下來。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於1603年建立江戶幕府,他清楚地認識到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並對盜島者加以約束。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1633年,德川幕府宣佈關閉這個國家。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德川將軍的三代將軍家光終於完成了任務。

日本人不出海,自然就沒有倭寇,自那以來,中國沒有遇到麻煩。然而,日本的封鎖並不是絕對的,仍然有官方的艦隊在海外活動,也有不少間諜。

在明清兩代,雙方用數千枚炮彈互相轟炸,中國艦隊的海戰炮擊模式,以及鄭成功進攻荷蘭收復臺灣,這一情況已轉達給日本,日本當時沒有參加的資格。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殘酷的現實使德川幕府徹底冷靜下來,改變了早期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誠實地實行了閉關自守的明治維新。

【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歷史知識,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如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子屠龙
2019-02-18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倭寇跑到中國來禍亂,有2個基本條件:要有能力到達中國沿海、要收益大於支出。前一個問題不大,倭寇在意的是後一個,虧本的生意可是沒人要做的。

事實上,隨著明朝海防的加強,在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的努力下,“嘉靖大倭亂”基本結束。這時候,倭寇進犯中國的成本上升、收益微小,變得極不合算。

於是,日本豪強大名寧可搞內鬥,也不願意遠去中國。那時候,日本國內戰國時代正進入尾聲,獨立的海賊們受到強勢大名的壓制,比如織田信長擊潰瀨戶內海的海賊眾、豐臣秀吉收編九鬼嘉隆的水軍。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崇禎帝登基以後,中國沿海就已經沒有倭寇的蹤跡,一直延續至清朝。

視角回到日本國內,豐臣秀吉統一列島後,於1588年頒佈《海賊停止令》,將半漁民半海賊的人遣散,把專業的水戰人員編入作戰部隊。

就此,豐臣秀吉將日本國內的沿海交通控制住,為不久發動的侵朝戰爭作準備。當然,日軍在明軍、朝鮮軍的打擊下入侵失敗,慘重的教訓開始讓他們冷靜下來。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1603年建立江戶幕府,他清楚的認識到日本與中國的實力差距,島內海賊受到制約。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1633年,德川幕府宣佈閉關鎖國,經過10多年的努力,直到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終於完成。

日本人不出海,自然就沒有倭寇,從此中國沒倭亂。然而,日本的鎖國並非絕對,還是有官方的船隊在海外活動,其中刺探情報的不在少數。

明清戰爭裡,雙方往往動用幾千門火炮進行互轟;中國艦隊的海戰炮轟模式,以及鄭成功進攻荷蘭收復臺灣……這些信息都會被傳送到日本國內,而當時的日本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

殘酷現實讓德川幕府徹底冷靜下來,一改初期咄咄逼人的對外政策,老老實實執行閉關鎖國至明治維新前。

优己
2019-05-10

清朝也有倭寇的!從康熙47年以後到雍正10年期間清朝同樣也是深受倭寇侵擾的,這是因為清朝在這個時候國力衰弱,飽受西北叛亂的侵擾,這個時候盤踞在日本本島的倭寇就趁機到福建廣東浙江等地當海盜襲擊清朝沿海地區,而且還在高麗新義州地區設立集市交易這些搶來的財寶。

之所以會顯得倭患沒有那麼嚴重主要是兩個原因引起的,一個是當時清朝嚴禁平民下海可謂是片板不能下海,一旦查獲則是滿門抄斬,這使得當時往來海上的商船不多,能夠讓倭寇搶劫的東西不多。而由於清朝平民的不能下海又使得倭寇很難滲透到大陸上來,沒有指路人沒有內應,倭寇襲擾造成的損失就不會太多太大。

第二個原因,當時活躍在東南地區的海盜並不只有日本人還有荷蘭人跟西班牙人,尤其是荷蘭海盜,他們跟日本海盜火併了好幾次把日本海盜揍得那是孫子樣。荷蘭人當時往廣州走私商貨的幕後老闆,他們跟倭寇黑吃黑間接的當了保護人。

雍正十年以後,由於西北叛亂基本平定清朝國力又逐漸恢復,清朝的海防邊軍實力又回來了。當時的雍正派遣使者去到高麗國斥責高麗國王收攏倭寇,要高麗王自己解決問題否則清朝便要自己派兵處理了,這直接剷除了日本設在高麗的交易集市;

其次,弘曆當時是和頤寶親王,已經在內閣參政,他派遣使者到日本與日本幕府商討外交事宜,責令日本約束自己的子民,否則清朝便要建立水師討伐日本,最終日本軍幕府妥協。

紫禁公子
2019-02-14

我們看明朝歷史時經常會聽到兩個字,倭寇。明朝時東南沿海倭寇橫行,威脅到了明朝的安危,後來也湧現出了像戚繼光一樣的大批抗倭英雄。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就沒有倭寇了呢?

我們先看看明朝時倭寇的聚集點,當時的倭寇大多是從日本渡海來到臺灣,以臺灣為根據地,對東南沿海進行侵擾。眾所周知,到了後來鄭成功收復了臺灣,這樣一來聚集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就走了,所以日本人失去了一個可以作為根據地的地方,活動起來也就不方便了。我們看明朝歷史時經常會聽到兩個字,倭寇。明朝時東南沿海倭寇橫行,威脅到了明朝的安危,後來也湧現出了像戚繼光一樣的大批抗倭英雄。那麼為什麼到了清朝就沒有倭寇了呢?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我們先看看明朝時倭寇的聚集點,當時的倭寇大多是從日本渡海來到臺灣,以臺灣為根據地,對東南沿海進行侵擾。眾所周知,到了後來鄭成功收復了臺灣,這樣一來聚集在臺灣的日本人也就走了,所以日本人失去了一個可以作為根據地的地方,活動起來也就不方便了。

再者,明朝時,日本後來剛剛實現統一,之前的混亂讓日本呈現出一派糜爛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對外擴張自然也就成了日本統治者想要讓日本強大的一種戰略。再加上,當時明朝對武將軍權控制很嚴,導致國防衰弱,所以日本選擇了侵擾明朝。

到了清朝,東方的發展已經落後於西方了,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忙著學習西方,來強大自己,自然也就顧不上別人了。而且此時的清政府實力遠遠比日本強,就是沿海軍隊,也是很強的,倭寇自然也不敢來犯,就是來了恐怕也會落荒而逃。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不過清朝雖然沒有了倭寇侵擾,但是清政府最終還是敗給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時,就是這個曾經中國人沒有放在眼裡的小國,打敗了亞洲第一艦隊,北洋艦隊。

其實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有很強的國防作為保障。

再者,明朝時,日本後來剛剛實現統一,之前的混亂讓日本呈現出一派糜爛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對外擴張自然也就成了日本統治者想要讓日本強大的一種戰略。再加上,當時明朝對武將軍權控制很嚴,導致國防衰弱,所以日本選擇了侵擾明朝。

到了清朝,東方的發展已經落後於西方了,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忙著學習西方,來強大自己,自然也就顧不上別人了。而且此時的清政府實力遠遠比日本強,就是沿海軍隊,也是很強的,倭寇自然也不敢來犯,就是來了恐怕也會落荒而逃。

小玥历史
2019-02-18

小玥來回答:

因為從1615至1854年,德川幕府也實行徹底的閉關鎖國,整體對外政策比較溫和。加之戰國時代結束,沒有了那麼多戰敗失勢,在本土過不下去的底層武士。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而整個德川幕府時期統治相對穩固,國內很少有大的戰亂,倭寇產生的最大基礎沒有了,而且倭寇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海盜,明鄭降清,臺灣內附後,海盜打不過清軍水師。

火器工坊
2019-02-17

這個原因主要在日本。

明初和明中期沿海倭寇猖獗,很大的原因是日本國內戰爭頻發。明朝初期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當時有很多戰敗武士和流離失所的農民無處營生,只能選擇跨海來中國搞事情。明朝中期,日本正好是戰國時期,情況比南北朝時期還要慘得多。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而在清朝,日本已經進入了相對平和的江戶幕府時代。在此之前,日本已經通過朝鮮戰爭、關原之戰和大阪之戰,消耗了大量的武士和人口,國內經濟矛盾基本平復,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也就不用去幹這種玩命的活來謀生了。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另外中國方面也有原因,順治時期雖然海禁,但是老百姓天天都忙著躲避戰亂,清軍對東南的監督力度很大,因此除了鄭氏集團,沿海基本上沒啥問題。康熙之後,海關開放時間大於海禁時間,雍正四年,大清又再次開放四個海關,一直到乾隆二十五年,大清又改為對歐洲一口通商,但始終沒有明朝那樣強力度的海禁。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當然,大清沿海也有不少海盜,但他們最後被招安的被招安,被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消滅的消滅,雖然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危害遠不及明代的倭寇。
清朝為什麼沒有倭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