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10 個回答
苏雷读书
2019-02-19

這是一首好詩。什麼樣的詩歌是好詩?有句話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的詩人,也是不拘一格頌詩歌。


在文學作品中,詩詞的風格、形式是最多的。三言、五言、七言、各種詞牌等種類繁多。之所以有這些形式和韻律上的要求,主要是追求一種和諧。詩歌詩歌,詩是用來歌的。朗朗上口,才會被傳唱。


但是,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是為傳達作者思想服務的。一首好的詩,如果在思想上、藝術上有一定的高度,那麼很多形式上都可以突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詩歌,更加地自由自在了。


駱賓王七歲寫了這首詩,被譽為神童。一個孩童,用他天真無邪的眼睛,對一隻普普通通的鵝,頌出如此清新美好的畫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那是一種對世界萬物怎樣的感知?我們要學習這樣的一種觀察力和情懷,而不要太過在意其表現的形式。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早晨从下午开始
2019-03-17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駱賓王的《詠鵝》為什麼第一句話是三個字?

在我印象中,駱賓王的《詠鵝》是一首很奇怪的唐詩。

它的奇怪就在於第一句是:鵝 鵝 鵝,

為什麼不是:鵝鵝鵝鵝鵝呢?

不是這樣才是標準的五言絕句嗎?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其實不然,《詠鵝》不是五言絕句,它是屬於五言古詩的範圍。

而且五言絕句,講究的是有仄起、平起二格。句數也是固定的,只有四句,每句必須五字,總共二十字。

五言古詩,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了。

這是駱賓王在7歲的時候所作的一首古詩,開篇第一句用了三個“鵝”字,感覺好像是在召喚鵝一樣,從遠到近的來仔細觀察鵝,也表達了自己對鵝的一種喜愛之情。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才有接下來的: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全詩通過對“鵝”的細節描寫和動態描寫,給我們一種圖畫感,好像讀詩都能看到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時的情景。

而駱賓王能在7歲就能寫出如此佳句,真不愧為初唐四傑之一。

確實是大才子也。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如果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苏门侍读
2019-03-18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得先了解這個事件發生的背景。

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的時候寫的一首詩,或許在當時都不能稱之為詩。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只能算是打油詩,但是為什麼就被流傳下來了呢?

這首詩寫作時間是在初唐,在初唐,那時候還不特別重視格律平仄,所以對這首詩,也就不能拿詩詞格律的要求去看待,再說,一個七歲的小孩,能把一件事,一個物象,透過精簡的文字組合,表達描寫的那麼貼切生動,本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看看這首詩,一首兒話詩,在我們小時候都是拿來啟蒙讀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翻譯過來就是:東邊游過來一群鵝,他們通體潔白,形體優雅,一個個高傲的挺著脖子,向天高歌。春天來了,春水泛綠,他那白色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紅色的腳掌輕柔的撥開水波,留下一道道漣漪。這是多麼美麗的一番景緻啊,和適,安詳。

在我們小時候,還學過一首啟蒙,也是特別的淺顯直白,給小孩一講,小孩也能懂,那就是詩佛王維的《畫》:

畫 作者:王維 (唐)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還有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所以,存在即合理。

這些趣意盎然的詩句,我倒覺得應該多一些,多給孩子們講一些,文化需要傳承,需要孩子們在歡樂中愛上他,生活中愛上他,而不是壓一副重擔給他們。

記得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所以,看問題,不能用我們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時代在更替,眼光需丈量。

孤篇壓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寫的是工整,手法是獨特,修辭造句,用典轉折是挺好,但是能夠欣賞的人真的很少,不是說不好,我們應該要有雅俗共賞的心態。

歡迎關注。

六甲番人
2019-03-04

駱賓王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只有《在獄詠蟬》,但《詠鵝》卻也可算千古名篇,這首詩淺白易懂,尤其適合兒童啟蒙朗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對於這首詩,習慣五言絕句的朋友可能心中存疑,為何首句只有三字,而不是五字?

其實這樣的疑問是進入思維的誤區了,唐詩並非只有近體詩(絕句和律詩),還有古體詩,這首《詠鵝》就存於古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是相對而言的,近體詩源自南朝齊永明時新體詩,大約在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時定型。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初唐四傑包括駱賓王都早於沈宋二人,駱賓王在武則天自立之前就去世了,初唐四傑的五言律詩為沈宋二人的律詩奠定了基礎,比如王勃的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楊炯的《從軍行》以及駱賓王的《於西京守歲》等,在格律方面已經很成熟了,不過相對而言,王楊二人的五律相對見長,而駱盧二人則更擅長古體詩。

近體詩在字數、句數、平仄、對仗和押韻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五言絕句,就只能是四句詩、每句五字,《詠鵝》首句只有三字,當然不符合五絕的規定,但奇怪的是,這首《詠鵝》讀起來卻朗朗上口,非常動聽,尤其是用潮州話朗誦,簡直就是一首不用配樂的兒歌。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既然已經具備韻律美了,那麼又何必一定要按格律要求來創作呢?我們知道,格律本源自音樂,由於音樂散佚,為了讓詩歌更具韻味,才總結出指導詩歌寫作的共同規律,不單初唐的駱賓王,唐代中後期的很多大詩人都創作了很多韻味十足的古體詩,李白、杜甫、王維、李賀等人皆有古體詩傳世佳作。

駱賓王是個天才,他寫《詠鵝》時才七歲,那時唐朝剛建立不久,仔細推算,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或許還沒出生吧,但就是這位七歲孩子卻用神筆勾勒出一幅妙趣橫生的動態畫卷,實在令人驚歎。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關注。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有缘人153832681
2019-03-17

駱賓王的《詠鵝》美妙之處就在開頭三個鵝字,古人作詩講究五言,七言,音律,仄平,而"詠鵝"開始三字,它包括很多鵝,有大鵝,小鵝,公鵝,母鵝,代表一群鵝,才顯示鵝的美妙之處。正是作者故弄玄虛,才特出詩的動人一面。

正如好,好,好,或愛,愛,愛,有很多想象力,好,更好,太好。或愛,愛你,非常愛你。駱賓王的"詠鵝",開頭三鵝字讓人浮想聯翩,詩的美妙之處就在三鵝字,才特出下文,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詠鵝"流傳至今,它雖寫了三鵝,而不是兩鵝或一鵝,也不是五鵝,這就是更深層次發揮想象力,這就是"詠鵝"的懸念之處。是一群鵝,很多鵝,也可能就是幾隻鵝。網圖。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俺是徐老三
2019-02-21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古詩和律詩相比較在字數和平仄方面沒有過於嚴格的要求。

《詠鵝》頭一句儘管只有三個字,如果加上標點同樣佔了五個字的位置。吟誦時也會用到五個字的時長。人們在朗讀時拉長了聲調的三個′′鵝″字反而更顯得韻味十足,層次感更強烈。如果頭一句不是三個“鵝"字而換成五個字的其它句子,這首詩就不會顯得如此的明快和靈動。

淺見!🙏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文沐
2019-05-16

這不是近體詩呀,除了近體詩,也就是常說的格律詩分五言,七言,還有罕見的六言外,不一定要每句都是那麼多字,這個習慣上稱為雜言詩。

比如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車轔轔,馬瀟瀟。

一句六個字。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聯五言,一聯七言。

老街味道
2019-07-31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因為這是一首古體詩,古體詩一般來說,押韻就可以了,可以是齊言詩,也可以不是齊言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一、為什麼是古體詩

第二句是中仄仄平平,第四句也是中仄仄平平,第三句是中平平仄仄。可以看出這首詩後邊三句都是標準的律句。

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第一句不是五言詩句,所以這首詩是具有格律化的古體詩。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二、其他有名的半古半律詩

類似於這首半古半律的詩其實在初盛唐有不少,最著名的有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黃鶴樓前四句是古體詩,後四句是律體詩;又如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和駱賓王的《詠鵝》一樣,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關於失黏以及半古半律的說明,可以看看《老街詩詞詩詞閒話81-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三、格律的演變

格律出現在齊樑時期,沈約等人發現了四聲和平仄,他們的詩被稱為永明體,對仗押韻平仄基本已經成型,並且在無意識間有了完全標準的格律詩。

1、唐朝初期在一代代詩人的不斷完善下,在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時期,格律詩基本已經成熟,但是這是的詩作還有不少不完全合乎標準的現象,例如上面舉例的兩首,例如還有通篇不對仗的五律,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2、駱賓王失黏的五絕

在駱賓王的絕句裡,有一首詩體和《詠鵝》非常相似的絕句,《送別》

寒更承夜永,涼向秋澄。離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第二句是中仄仄平平,第四句也是中仄仄平平,第三句是中平平仄仄。三四五的句式和詠鵝完全一樣,失黏的問題也完全相同;這種失黏的絕句,在初唐時多被當作律絕句看待,如同李白失黏的七律和韋應物失黏的七絕一樣。

3、駱賓王另一種失律的五絕

《於易水送人》(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一三句是對的,第二句應該平平仄仄平,但是“壯士發衝冠”用了“仄仄仄平平”的句式。也不是完美的律絕句。

4、駱賓王完全合律的五絕

《挑燈杖》駱賓王

稟質非貪熱,焦豈憚熬。終不自潤,何處用脂膏。

在軍登城樓(唐·駱賓王)

城上風威冷,江水氣寒。戎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這兩首五言絕句第二句和第三句黏連無誤,是沒有瑕疵的律絕句(第一首第三句三仄尾在唐朝當作正格)。

從《詠鵝》到《送別》到《挑燈杖》和《在軍登城樓》,可以看出格律化的演變。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四、雜言詩與齊言詩

格律詩一定是齊言詩,所以雜言詩一定不是格律詩。所以說這首《詠鵝》是古體詩。

一般來說入唐以後的雜言詩多是較長的篇幅,如《蜀道難》《飲中八仙歌》等。 像詠鵝只有四句的絕句卻是雜言詩,並不多見。

結語

這首詩明顯有格律化的特點,一首絕句裡三句是律句,這應該是作者小時候的初學格律詩的習作。至於古籍記載“嘗嬉戲池上,客指鵝群令賦焉 ”,駱賓王能夠應聲而出,一定是平時有了一些格律的學習基礎,或者已有詞作,隨口吟出。

@老街味道

依旧1012
2019-02-24

這是駱冰王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很多人會覺得納悶,為什麼讀著跟詞一樣呢?為什麼不把鵝鵝鵝,改為鵝鵝鵝鵝鵝鵝鵝,七個字呢?

我們知道一般不拘一格的人都有著與眾不同的一面,何況是七歲的孩子,那時候他只有七歲,就已經被稱為神童,他寫的這首詩動靜結合,虛實相交。

鵝鵝鵝,如果改成七個字,首先讀起來就不好聽,其次三個字很形象地表明瞭鵝的叫聲,爽朗真實,彷彿身臨其境,與實際非常貼切。

這首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背會的,當時姐姐教我,我也可喜歡背誦它,她告訴我關於這首詩的來歷,我至今都記憶猶新。

一個七歲的孩子,竟寫出如此超讚的詩,我們是不是很慚愧呢?這首詩的評價相當之高,我只是闡述了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的孩子長大我也要第一個教會他背誦這首詩。

若水先生
2019-03-18

五言絕句是漢族詩歌體裁的一種,屬於絕句。指五言四句,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近體詩。有仄起、平起二格。句數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詠鵝屬於五言古詩不屬於絕句。

駱賓王作此詩時只有七歲,當時是即興的吟詩。一般即興吟詩有個特點,開始的是大白話,結尾點睛或託底。這三個鵝很可能是在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無意識的吟出來的。

為什麼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類似的即興詩有還有鄭板橋的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曹植的七步詩當屬即興吟詩的巔峰之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兩句就是大白話,第三句承接,第四句才聯繫到兄弟情做了點題。這是有個具象到抽象的思考過程的。

很顯然只有七歲的駱賓王,雖然觀察力已經超常不群,但並沒有完成從具象到抽象的這個昇華的過程。所以這首詩也只是兒童的啟蒙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