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75歲大娘的婆家曾是“富農”,如今過著這樣的生活
泥腿子記者
1/10 酷夏中午,冀中平原尚林一分村一片寧靜,勞作了半天的農民都在午休。走進該村,一棟民房引起筆者的注意,這不僅僅因為這棟民房的宅基較高,還因為門前掛著燈籠,像是一戶大戶人家。
2/10 聽說我們是為尋找古建築而來,正要出門的這位大娘打開話匣子:俺家這棟房子就是由祖上的四合院改造而成,只不過原先的老宅已經拆掉,已經見不到四合院的模樣,只有地上的青磚能夠見證。
3/10 走進大娘的家,院內全部青磚鋪地。經過了解,大娘名叫李桂琴,今年75歲。李大娘說:起初嫁到該村時,她家的老宅還是一個四合院,只不過當時的南房、東房已倒塌,西房、北房還都有,後來在四合院原址翻建的這棟房子,老宅的青磚用來鋪地面。
4/10 李大娘介紹,自己婆家原先的成分不太好,不是像外界傳言的那樣是地主,而是富農。“其實就是地多點兒,說是地多也是矬子裡拔將軍。”李大娘稱,當年作為富農的婆家,其實什麼家產都沒有留下來,老人只留下一個櫃子,距今已經有100多年。
5/10 李大娘稱,櫃子的材質是柏木,不但結實還很重。“除了這個櫃子外,祖上還留下一罐子老錢。”李大娘稱,原先的老宅窗臺比較寬,後來翻建新房時,從老宅的窗臺下挖出一罐老錢,是紙幣,由於老錢不流通,後來就把一罐子老錢都扔掉。李大娘坦言,當年沒有收藏意識,如果老錢放到現在很值錢。
6/10 李大娘介紹,除了那個柏木高櫃子外,還有這個矮櫃子,也是祖上留下來的,具體是什麼材質她不清楚,這些年一直襬放在家中。
7/10 李大娘談到,原先都要講成分,那個年代富農就是受排擠的對象,其實婆家就是種地的農民,只不過土地多一點兒。“24畝地,還有半頭牛、半頭驢。”啥叫半頭牛、半頭驢 ?李大娘說:“就是跟別人家共養了一頭牛和一頭驢,就被評為富農。”說話間,李大娘拿出家中的一個小箱子,翻出公爹的照片。
8/10 李大娘介紹,公爹早於1976年去世, 目前家中僅藏有公爹的這張照片。李大娘坦言,過去講究家庭成分的那個年代,如果家庭成分是地主或富農,其地主、富農的孩子上學工作都要受影響。
9/10 李大娘直誇,還是現代社會好,不講究家庭成分,還鼓勵人們發家致富。經瞭解,目前李大娘與老伴兒住在這個院子中,孩子們都在城裡謀求發展,吃喝不愁,“過著原先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10/10 時過境遷,由“富農”到平民百姓的生活,李大娘家院內的老槐樹“見證”了這一切。李大娘說:“現在的生活多好啊,吃喝不愁,孩子們孝順,還都買了汽車,生活一天一個新變化,這是我所經歷的最好的時代。”【文圖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19-08-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