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至30年一遇!嶽各莊橋防汛告別“小馬拉大車”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7-05

作為京港澳高速與西四環的連接處,嶽各莊橋下凹式橋區是北京有名的積水點,是年年防汛的重中之重。今年汛期剛上崗、抽升能力提升7倍的嶽各莊橋新泵站將有望扭轉這種局面。加上近萬立方米的調蓄池容量,嶽各莊橋排水將逐步結束多年來的“小馬拉大車”的狀況,防汛能力也將從目前的兩年一遇大大提高到30年一遇的水平。

提至30年一遇!嶽各莊橋防汛告別“小馬拉大車”

添新泵站解決排水“老大難”

在嶽各莊橋區的東南角,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側60米的路邊,一片綠色圍擋中,嶽各莊橋的新泵站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7月中旬主汛期到來前,這裡將能派上用場。

嶽各莊橋是京港澳高速進出京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傳統的易積水路段。每到大雨這裡都是防洪排澇的重點區域。2012年北京發生“7·21”特大暴雨災害時,這裡就是重災區之一,曾多次因積水斷路。如今遇上大雨,途經車輛也都提心吊膽。

橋區易積水的直接原因是收、排水不暢,歸根到底卻是由於橋區收、排水能力有些偏低。距橋區不遠的萬隆匯洋燈具廣場院內,是嶽各莊橋老泵站,這是1991年高速擴建時的配套工程,匯水面積4.39萬平方米,3臺水泵的總抽排能力約1立方米每秒,相當於兩年一遇的標準。這樣的泵站面對情況複雜的嶽各莊橋區,就像“小馬拉大車”,所起到的積水抽排作用並不明顯,因此一遇到大雨,嶽各莊橋區也總是讓人擔憂。

經過論證,本市決定在保留原來老泵站的基礎上新建一座泵站,徹底解決橋區積水問題。去年9月泵站開工建設。按照工期今年底將完工。

提至30年一遇!嶽各莊橋防汛告別“小馬拉大車”

近萬立方米調蓄池汛期“上崗”

由於萬隆匯洋燈具廣場院內及周邊用地緊張,老泵站已不具備翻建條件。按照規劃,在保留老泵站的基礎上,再新建一座泵站承擔嶽各莊橋區易積水區的雨水排除任務。

嶽各莊橋新泵站為全地下式,共分三層,地下一層為設備用房,地下二層、三層是調蓄池。沿著臺階拾級而下,空曠的地下空間映入眼簾,這裡就是未來存水的地方。80米長、7米寬,這樣的蓄水池一共有3個,其中兩個為雨水調蓄池,一個是初期雨水池,總容積達到9810立方米。

“很快就將派上用場了。”調蓄池可以說是嶽各莊橋泵站排水的一個重量級武器,曹龍表示,今年汛期調蓄池就將大顯身手。

由於要趕在本月中旬的主汛期前實現調蓄功能,昨天現場施工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地下15米深的泵房內,5臺水泵的安裝基座已完工,預計月中水泵將安裝完畢,確保汛期發揮作用。北京排水集團基建公司相關負責人曹龍介紹,3臺大泵和2臺小泵的總抽排能力可達到7.2立方米每秒,相當於7.2噸積水,比老泵站的抽排能力提升了7倍。

提至30年一遇!嶽各莊橋防汛告別“小馬拉大車”

新泵站藏於地下更美觀

和本市其他泵站一樣,當達到一定水位時,嶽各莊橋泵站將自動運行抽升,及時將積水到雨水管線,如果雨水過大,調蓄池將發揮削峰作用,把雨水暫時排水調蓄池內。

按照工期,泵站將在年底全部完工。今年汛期,將通過“新老搭配”的方式實現排水防汛。具體說就是在讓老泵站繼續發揮“餘熱”,同時通過管線連通調蓄池進行蓄水。

由於老泵站的進水管線直徑僅有1.2米,有些偏小,且橋區道路兩側的雨水口只有68座,數量偏少導致積水排不出去。此次新建泵站也將同時解決這些問題。按照設計,將在京港澳高速主路新建458個聯合式雨水口,同時新建、改造管徑1米、1.4米、1.8米的收水管線300餘米,最終再匯入直徑2.6米的大口徑管線,直通新泵站。據瞭解,由於管線及雨水口改造需對京港澳高速主路開挖,目前正在協商方案。

由於是地下式泵站設計,目前2800平方米的施工區,未來除保留560平方米的地面構築物以及部分檢修道路外,其餘部分將在泵站完工後恢復綠化。也就是說,新泵站將大部分藏於路邊的綠化帶之下,看起來也會更加美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