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貨幣更保值?

4 個回答
财经宋建文
2019-09-08

各種貨幣都會貶值,更好的方式是通過投資理財戰勝通脹,同時考慮配置黃金。

其實哪種貨幣都不保值,我們所謂追求的“保值”就是不要被通脹吞噬,比如你有100萬元,如果通脹達到10%,理論上來說,你的100萬元價值變成了90萬元,因為你只能買到之前90萬元所能買到的東西。

那麼如果要追求貨幣貶值得少,就需要尋找通脹更低的貨幣,從通脹的角度來看,那肯定是歐盟區通脹比較低,選擇歐元的話,幣值相對貶值速度就會更慢些。

但是有一個問題,歐盟雖然通脹比較低,但是歐洲央行為了應對低通脹,實行的是負利率,也就是你一方面要受到通脹帶來的貶值,還要受到負利率帶來的資產損失,實際上依然是貶值的,無法實現保值。

各種貨幣都會貶值,更好的方式是通過投資理財戰勝通脹,同時考慮配置黃金。

其實哪種貨幣都不保值,我們所謂追求的“保值”就是不要被通脹吞噬,比如你有100萬元,如果通脹達到10%,理論上來說,你的100萬元價值變成了90萬元,因為你只能買到之前90萬元所能買到的東西。

那麼如果要追求貨幣貶值得少,就需要尋找通脹更低的貨幣,從通脹的角度來看,那肯定是歐盟區通脹比較低,選擇歐元的話,幣值相對貶值速度就會更慢些。

但是有一個問題,歐盟雖然通脹比較低,但是歐洲央行為了應對低通脹,實行的是負利率,也就是你一方面要受到通脹帶來的貶值,還要受到負利率帶來的資產損失,實際上依然是貶值的,無法實現保值。

而雖然我國仍有通脹壓力,但通脹水平較之前大幅下降,目前CPI長期保持在3%以下,而我國的一年期利率基準水平還有1.5%,實際各銀行三到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達到3.5%以上,各類理財產品可以實現5%左右的年化收益,將理財收益考慮進去,實際貶值的速度也不會太高。

匯保值並不可取,一方面外匯存款利率很低,另一方面是匯率的波動受太多因素的影響,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未來人民幣長期還是有望保持堅挺的,目前短期的兌美貶值只是特定時期的波動而已。換匯後如果匯率波動與預期不符,可能還會造成損失。

因此,全球各國貨幣本身都會貶值,而匯率變動則受太多因素影響難以預測,要想保值,比較好的方法是通過合理的投資理財,獲得穩定的年化收益率,跑贏通脹水平,同時在經濟低迷週期,也可以考慮長期配置硬通貨黃金,幣值下降與避險需求對金價均有推升作用。

各種貨幣都會貶值,更好的方式是通過投資理財戰勝通脹,同時考慮配置黃金。

其實哪種貨幣都不保值,我們所謂追求的“保值”就是不要被通脹吞噬,比如你有100萬元,如果通脹達到10%,理論上來說,你的100萬元價值變成了90萬元,因為你只能買到之前90萬元所能買到的東西。

那麼如果要追求貨幣貶值得少,就需要尋找通脹更低的貨幣,從通脹的角度來看,那肯定是歐盟區通脹比較低,選擇歐元的話,幣值相對貶值速度就會更慢些。

但是有一個問題,歐盟雖然通脹比較低,但是歐洲央行為了應對低通脹,實行的是負利率,也就是你一方面要受到通脹帶來的貶值,還要受到負利率帶來的資產損失,實際上依然是貶值的,無法實現保值。

而雖然我國仍有通脹壓力,但通脹水平較之前大幅下降,目前CPI長期保持在3%以下,而我國的一年期利率基準水平還有1.5%,實際各銀行三到五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達到3.5%以上,各類理財產品可以實現5%左右的年化收益,將理財收益考慮進去,實際貶值的速度也不會太高。

匯保值並不可取,一方面外匯存款利率很低,另一方面是匯率的波動受太多因素的影響,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未來人民幣長期還是有望保持堅挺的,目前短期的兌美貶值只是特定時期的波動而已。換匯後如果匯率波動與預期不符,可能還會造成損失。

因此,全球各國貨幣本身都會貶值,而匯率變動則受太多因素影響難以預測,要想保值,比較好的方法是通過合理的投資理財,獲得穩定的年化收益率,跑贏通脹水平,同時在經濟低迷週期,也可以考慮長期配置硬通貨黃金,幣值下降與避險需求對金價均有推升作用。

三人聚众
2019-09-09

貨幣存在時間價值,而這時間價值具體的體現就是貨幣貶值,相對增量的貨幣和經濟,任何一種貨幣都會貶值。那哪種貨幣更保值呢?探究這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以利率水平對衝,即不存在更保值的理論。

貨幣為什麼發生貶值?

通俗來講就是發行的貨幣多了,錢不值錢了。

如果要追根到底,那就是生產力變得無限,而勞動力是有限的——貨幣貶值就是相對人的勞動價值而言的貶值。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賣蔬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水果;賣水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豬肉;賣豬肉的漲價,因為房租漲了;那麼房東為什麼要漲價呢?因為要吃蔬菜嘛!

當然這只是縮小版的貶值原理,賣蔬菜的不可能只因為要吃水果而漲價,而是方方面面價格都在漲,比如孩子學費漲,生活費漲,通信和出行等等都在漲。

但是放到很多製造業中,反而製造成本是下降的,因為可以用機器和智能去代替人力。那麼節省下的人力怎麼辦呢?它只能嵌入到已有的勞動力價值上,比如沒有童工,老年退休有保障,工作一天能吃三天等等。

那麼機器和智能的生產力去哪裡了呢?其實就是給“人”分掉了,即漲工薪。

貨幣存在時間價值,而這時間價值具體的體現就是貨幣貶值,相對增量的貨幣和經濟,任何一種貨幣都會貶值。那哪種貨幣更保值呢?探究這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以利率水平對衝,即不存在更保值的理論。

貨幣為什麼發生貶值?

通俗來講就是發行的貨幣多了,錢不值錢了。

如果要追根到底,那就是生產力變得無限,而勞動力是有限的——貨幣貶值就是相對人的勞動價值而言的貶值。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賣蔬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水果;賣水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豬肉;賣豬肉的漲價,因為房租漲了;那麼房東為什麼要漲價呢?因為要吃蔬菜嘛!

當然這只是縮小版的貶值原理,賣蔬菜的不可能只因為要吃水果而漲價,而是方方面面價格都在漲,比如孩子學費漲,生活費漲,通信和出行等等都在漲。

但是放到很多製造業中,反而製造成本是下降的,因為可以用機器和智能去代替人力。那麼節省下的人力怎麼辦呢?它只能嵌入到已有的勞動力價值上,比如沒有童工,老年退休有保障,工作一天能吃三天等等。

那麼機器和智能的生產力去哪裡了呢?其實就是給“人”分掉了,即漲工薪。

比如原先一件商品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10塊錢,如今用機器代替,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2塊錢,那麼這8塊錢去哪裡了?

一、規模經濟化以後價格會有所下跌,8塊錢中的一部分去了這裡;二、生產線上的不再是普通工人,技術人員工薪上漲;二、構成規模經濟之後,競爭會變大,銷售成本上漲,表現為相關銷售人員工薪上漲;三、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研發人員工薪上漲;四、生產更多的產品,利潤加大,股東權益上漲。

因此,貨幣貶值追根到底是生產力變得無窮大,而勞動力是相對有限的。也就是說,生產力創造了更多貨幣,而相對有限的勞動力,人們所持有的社會財富(或貨幣)就會變得更多,在支付勞動力(特別是服務業)的時候就會發生貶值。

而勞動力是無處不在的,那麼直接體現就是所有商品的相對價格都會上漲,即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的代價

貨幣存不存在不貶值的情況呢?存在的,比如通貨緊縮,即實際經濟有倒退的現象,比如目前歐洲很多國家——追根到底就是生產力沒有發生增量,還保持原有的經濟模式或現象。

有限的生產力對應有限的勞動力,貨幣自然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貶值,因為經濟不發展也就無法推動貨幣增量。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會這麼高?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如果放到改革開放之前或者古時代,生產力低下,那是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

貨幣存在時間價值,而這時間價值具體的體現就是貨幣貶值,相對增量的貨幣和經濟,任何一種貨幣都會貶值。那哪種貨幣更保值呢?探究這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以利率水平對衝,即不存在更保值的理論。

貨幣為什麼發生貶值?

通俗來講就是發行的貨幣多了,錢不值錢了。

如果要追根到底,那就是生產力變得無限,而勞動力是有限的——貨幣貶值就是相對人的勞動價值而言的貶值。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賣蔬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水果;賣水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豬肉;賣豬肉的漲價,因為房租漲了;那麼房東為什麼要漲價呢?因為要吃蔬菜嘛!

當然這只是縮小版的貶值原理,賣蔬菜的不可能只因為要吃水果而漲價,而是方方面面價格都在漲,比如孩子學費漲,生活費漲,通信和出行等等都在漲。

但是放到很多製造業中,反而製造成本是下降的,因為可以用機器和智能去代替人力。那麼節省下的人力怎麼辦呢?它只能嵌入到已有的勞動力價值上,比如沒有童工,老年退休有保障,工作一天能吃三天等等。

那麼機器和智能的生產力去哪裡了呢?其實就是給“人”分掉了,即漲工薪。

比如原先一件商品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10塊錢,如今用機器代替,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2塊錢,那麼這8塊錢去哪裡了?

一、規模經濟化以後價格會有所下跌,8塊錢中的一部分去了這裡;二、生產線上的不再是普通工人,技術人員工薪上漲;二、構成規模經濟之後,競爭會變大,銷售成本上漲,表現為相關銷售人員工薪上漲;三、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研發人員工薪上漲;四、生產更多的產品,利潤加大,股東權益上漲。

因此,貨幣貶值追根到底是生產力變得無窮大,而勞動力是相對有限的。也就是說,生產力創造了更多貨幣,而相對有限的勞動力,人們所持有的社會財富(或貨幣)就會變得更多,在支付勞動力(特別是服務業)的時候就會發生貶值。

而勞動力是無處不在的,那麼直接體現就是所有商品的相對價格都會上漲,即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的代價

貨幣存不存在不貶值的情況呢?存在的,比如通貨緊縮,即實際經濟有倒退的現象,比如目前歐洲很多國家——追根到底就是生產力沒有發生增量,還保持原有的經濟模式或現象。

有限的生產力對應有限的勞動力,貨幣自然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貶值,因為經濟不發展也就無法推動貨幣增量。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會這麼高?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如果放到改革開放之前或者古時代,生產力低下,那是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通貨膨脹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而不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所造成的。比如國民時期,貨幣快速貶值是政府當時需要大量的軍費,那麼就大量的發行貨幣,從而導致流通的貨幣增加,購買力下降。

如果貨幣貶值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那麼這種貨幣貶值並不可怕,人們也願意承擔。但是如果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供應所造成,那麼人們便不願意使用該國貨幣,兌換成他國貨幣,會造成資產流出,本國經濟會遭受困境——代價就是不利於本國經濟穩定,甚至會走向經濟崩潰。

套利的存在,兩種貨幣的保值變得不具意義

上面提到8塊錢去哪裡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股東權益,具體體現就是投資收益率變高,間接也會反映在債權市場上,即以借貸利率水平來反映。

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利率水平相對較高,而發達國家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即利率水平可以對衝通貨膨脹——CPI越高的國家利率水平越高,CPI越低的國家利率水平越低。

例如我國5年國債利率水平為4.27%,而美國10年國債利率水平才1.6%左右,相差近2.7倍。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就能進行相應的對衝,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相對穩定。

具體體現就是美國一降息,人民幣就會貶值,因為在我國投資相較於美國投資能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

貨幣存在時間價值,而這時間價值具體的體現就是貨幣貶值,相對增量的貨幣和經濟,任何一種貨幣都會貶值。那哪種貨幣更保值呢?探究這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以利率水平對衝,即不存在更保值的理論。

貨幣為什麼發生貶值?

通俗來講就是發行的貨幣多了,錢不值錢了。

如果要追根到底,那就是生產力變得無限,而勞動力是有限的——貨幣貶值就是相對人的勞動價值而言的貶值。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賣蔬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水果;賣水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豬肉;賣豬肉的漲價,因為房租漲了;那麼房東為什麼要漲價呢?因為要吃蔬菜嘛!

當然這只是縮小版的貶值原理,賣蔬菜的不可能只因為要吃水果而漲價,而是方方面面價格都在漲,比如孩子學費漲,生活費漲,通信和出行等等都在漲。

但是放到很多製造業中,反而製造成本是下降的,因為可以用機器和智能去代替人力。那麼節省下的人力怎麼辦呢?它只能嵌入到已有的勞動力價值上,比如沒有童工,老年退休有保障,工作一天能吃三天等等。

那麼機器和智能的生產力去哪裡了呢?其實就是給“人”分掉了,即漲工薪。

比如原先一件商品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10塊錢,如今用機器代替,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2塊錢,那麼這8塊錢去哪裡了?

一、規模經濟化以後價格會有所下跌,8塊錢中的一部分去了這裡;二、生產線上的不再是普通工人,技術人員工薪上漲;二、構成規模經濟之後,競爭會變大,銷售成本上漲,表現為相關銷售人員工薪上漲;三、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研發人員工薪上漲;四、生產更多的產品,利潤加大,股東權益上漲。

因此,貨幣貶值追根到底是生產力變得無窮大,而勞動力是相對有限的。也就是說,生產力創造了更多貨幣,而相對有限的勞動力,人們所持有的社會財富(或貨幣)就會變得更多,在支付勞動力(特別是服務業)的時候就會發生貶值。

而勞動力是無處不在的,那麼直接體現就是所有商品的相對價格都會上漲,即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的代價

貨幣存不存在不貶值的情況呢?存在的,比如通貨緊縮,即實際經濟有倒退的現象,比如目前歐洲很多國家——追根到底就是生產力沒有發生增量,還保持原有的經濟模式或現象。

有限的生產力對應有限的勞動力,貨幣自然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貶值,因為經濟不發展也就無法推動貨幣增量。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會這麼高?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如果放到改革開放之前或者古時代,生產力低下,那是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通貨膨脹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而不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所造成的。比如國民時期,貨幣快速貶值是政府當時需要大量的軍費,那麼就大量的發行貨幣,從而導致流通的貨幣增加,購買力下降。

如果貨幣貶值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那麼這種貨幣貶值並不可怕,人們也願意承擔。但是如果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供應所造成,那麼人們便不願意使用該國貨幣,兌換成他國貨幣,會造成資產流出,本國經濟會遭受困境——代價就是不利於本國經濟穩定,甚至會走向經濟崩潰。

套利的存在,兩種貨幣的保值變得不具意義

上面提到8塊錢去哪裡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股東權益,具體體現就是投資收益率變高,間接也會反映在債權市場上,即以借貸利率水平來反映。

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利率水平相對較高,而發達國家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即利率水平可以對衝通貨膨脹——CPI越高的國家利率水平越高,CPI越低的國家利率水平越低。

例如我國5年國債利率水平為4.27%,而美國10年國債利率水平才1.6%左右,相差近2.7倍。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就能進行相應的對衝,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相對穩定。

具體體現就是美國一降息,人民幣就會貶值,因為在我國投資相較於美國投資能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

美國的融資成本為什麼那麼低,特別是歐洲?因為其自身的社會財富就龐大,大家手中都有錢,供大於求,投資收益自然會下降,利率也會下降,甚至為零——經濟沒有增長,貨幣就沒有去處。

那麼他們國家的人為什麼寧願投資本國,而不願意到外國投資呢?因為一國的利率水平就是對衝本國貨幣貶值的,要不兩國的貨幣就存在套利空間。有套利空間就會有套利機會,也會產生套利機構,有套利機構和套利機會就會縮小兩國貨幣的套利空間,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維持在合理範圍內。

比如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我國人民把錢兌換成美元購買美債獲得1.6%的利率,而購買我國國債可獲得4.27%的利率,那麼這一減就是貨幣貶值的具體體現(假設兩者的風險一致)——相對國際購買力而言,並沒有發生增加或減少,要不美國的投資者就不可能在本國投資,而會配置其他市場,導致資產大量流出,從而也反作用於本國利率水平——貨幣大量流出之後,本國貨幣供應就會減少,利率就會上升,最終貨幣回到本國。

因此,某國實體經濟不行導致利率水平下行(非貨幣當局或政府幹預,跟央行的加息降息不是同一概念),通常會表現為本幣相對升值(具有相對作用,即上面貨幣流出本國的例子),反之相反。匯率與市場利率形成對衝,也就不可能存在哪種貨幣更保值的理論。比如瑞士吧!利率為負,CPI也為負,相對於貶值的貨幣它(瑞士法郎)具有保值作用,但是它本身在數量上沒有增加,全球購買力上同樣沒有增加。

貨幣存在時間價值,而這時間價值具體的體現就是貨幣貶值,相對增量的貨幣和經濟,任何一種貨幣都會貶值。那哪種貨幣更保值呢?探究這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以利率水平對衝,即不存在更保值的理論。

貨幣為什麼發生貶值?

通俗來講就是發行的貨幣多了,錢不值錢了。

如果要追根到底,那就是生產力變得無限,而勞動力是有限的——貨幣貶值就是相對人的勞動價值而言的貶值。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賣蔬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水果;賣水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豬肉;賣豬肉的漲價,因為房租漲了;那麼房東為什麼要漲價呢?因為要吃蔬菜嘛!

當然這只是縮小版的貶值原理,賣蔬菜的不可能只因為要吃水果而漲價,而是方方面面價格都在漲,比如孩子學費漲,生活費漲,通信和出行等等都在漲。

但是放到很多製造業中,反而製造成本是下降的,因為可以用機器和智能去代替人力。那麼節省下的人力怎麼辦呢?它只能嵌入到已有的勞動力價值上,比如沒有童工,老年退休有保障,工作一天能吃三天等等。

那麼機器和智能的生產力去哪裡了呢?其實就是給“人”分掉了,即漲工薪。

比如原先一件商品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10塊錢,如今用機器代替,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2塊錢,那麼這8塊錢去哪裡了?

一、規模經濟化以後價格會有所下跌,8塊錢中的一部分去了這裡;二、生產線上的不再是普通工人,技術人員工薪上漲;二、構成規模經濟之後,競爭會變大,銷售成本上漲,表現為相關銷售人員工薪上漲;三、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研發人員工薪上漲;四、生產更多的產品,利潤加大,股東權益上漲。

因此,貨幣貶值追根到底是生產力變得無窮大,而勞動力是相對有限的。也就是說,生產力創造了更多貨幣,而相對有限的勞動力,人們所持有的社會財富(或貨幣)就會變得更多,在支付勞動力(特別是服務業)的時候就會發生貶值。

而勞動力是無處不在的,那麼直接體現就是所有商品的相對價格都會上漲,即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的代價

貨幣存不存在不貶值的情況呢?存在的,比如通貨緊縮,即實際經濟有倒退的現象,比如目前歐洲很多國家——追根到底就是生產力沒有發生增量,還保持原有的經濟模式或現象。

有限的生產力對應有限的勞動力,貨幣自然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貶值,因為經濟不發展也就無法推動貨幣增量。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會這麼高?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如果放到改革開放之前或者古時代,生產力低下,那是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通貨膨脹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而不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所造成的。比如國民時期,貨幣快速貶值是政府當時需要大量的軍費,那麼就大量的發行貨幣,從而導致流通的貨幣增加,購買力下降。

如果貨幣貶值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那麼這種貨幣貶值並不可怕,人們也願意承擔。但是如果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供應所造成,那麼人們便不願意使用該國貨幣,兌換成他國貨幣,會造成資產流出,本國經濟會遭受困境——代價就是不利於本國經濟穩定,甚至會走向經濟崩潰。

套利的存在,兩種貨幣的保值變得不具意義

上面提到8塊錢去哪裡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股東權益,具體體現就是投資收益率變高,間接也會反映在債權市場上,即以借貸利率水平來反映。

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利率水平相對較高,而發達國家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即利率水平可以對衝通貨膨脹——CPI越高的國家利率水平越高,CPI越低的國家利率水平越低。

例如我國5年國債利率水平為4.27%,而美國10年國債利率水平才1.6%左右,相差近2.7倍。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就能進行相應的對衝,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相對穩定。

具體體現就是美國一降息,人民幣就會貶值,因為在我國投資相較於美國投資能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

美國的融資成本為什麼那麼低,特別是歐洲?因為其自身的社會財富就龐大,大家手中都有錢,供大於求,投資收益自然會下降,利率也會下降,甚至為零——經濟沒有增長,貨幣就沒有去處。

那麼他們國家的人為什麼寧願投資本國,而不願意到外國投資呢?因為一國的利率水平就是對衝本國貨幣貶值的,要不兩國的貨幣就存在套利空間。有套利空間就會有套利機會,也會產生套利機構,有套利機構和套利機會就會縮小兩國貨幣的套利空間,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維持在合理範圍內。

比如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我國人民把錢兌換成美元購買美債獲得1.6%的利率,而購買我國國債可獲得4.27%的利率,那麼這一減就是貨幣貶值的具體體現(假設兩者的風險一致)——相對國際購買力而言,並沒有發生增加或減少,要不美國的投資者就不可能在本國投資,而會配置其他市場,導致資產大量流出,從而也反作用於本國利率水平——貨幣大量流出之後,本國貨幣供應就會減少,利率就會上升,最終貨幣回到本國。

因此,某國實體經濟不行導致利率水平下行(非貨幣當局或政府幹預,跟央行的加息降息不是同一概念),通常會表現為本幣相對升值(具有相對作用,即上面貨幣流出本國的例子),反之相反。匯率與市場利率形成對衝,也就不可能存在哪種貨幣更保值的理論。比如瑞士吧!利率為負,CPI也為負,相對於貶值的貨幣它(瑞士法郎)具有保值作用,但是它本身在數量上沒有增加,全球購買力上同樣沒有增加。

購買黃金能保值嗎?

這有個前提,全球黃金的產量能否跟得上全球生產力的增量?

如果全球經濟衰竭,沒有新的工業革命發生本質的突破,總體經濟水平沒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發生衰退,比如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我國也承擔壓力,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那麼黃金的產量就可能超過全球生產力的增量,黃金就不具有保值性質,這跟貨幣超發是同一個道理——將黃金作為一種特殊貨幣看待。

貨幣存在時間價值,而這時間價值具體的體現就是貨幣貶值,相對增量的貨幣和經濟,任何一種貨幣都會貶值。那哪種貨幣更保值呢?探究這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以利率水平對衝,即不存在更保值的理論。

貨幣為什麼發生貶值?

通俗來講就是發行的貨幣多了,錢不值錢了。

如果要追根到底,那就是生產力變得無限,而勞動力是有限的——貨幣貶值就是相對人的勞動價值而言的貶值。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賣蔬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水果;賣水果的漲價,因為他要吃豬肉;賣豬肉的漲價,因為房租漲了;那麼房東為什麼要漲價呢?因為要吃蔬菜嘛!

當然這只是縮小版的貶值原理,賣蔬菜的不可能只因為要吃水果而漲價,而是方方面面價格都在漲,比如孩子學費漲,生活費漲,通信和出行等等都在漲。

但是放到很多製造業中,反而製造成本是下降的,因為可以用機器和智能去代替人力。那麼節省下的人力怎麼辦呢?它只能嵌入到已有的勞動力價值上,比如沒有童工,老年退休有保障,工作一天能吃三天等等。

那麼機器和智能的生產力去哪裡了呢?其實就是給“人”分掉了,即漲工薪。

比如原先一件商品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10塊錢,如今用機器代替,人工平均製造成本是2塊錢,那麼這8塊錢去哪裡了?

一、規模經濟化以後價格會有所下跌,8塊錢中的一部分去了這裡;二、生產線上的不再是普通工人,技術人員工薪上漲;二、構成規模經濟之後,競爭會變大,銷售成本上漲,表現為相關銷售人員工薪上漲;三、產品更新換代加快,研發人員工薪上漲;四、生產更多的產品,利潤加大,股東權益上漲。

因此,貨幣貶值追根到底是生產力變得無窮大,而勞動力是相對有限的。也就是說,生產力創造了更多貨幣,而相對有限的勞動力,人們所持有的社會財富(或貨幣)就會變得更多,在支付勞動力(特別是服務業)的時候就會發生貶值。

而勞動力是無處不在的,那麼直接體現就是所有商品的相對價格都會上漲,即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的代價

貨幣存不存在不貶值的情況呢?存在的,比如通貨緊縮,即實際經濟有倒退的現象,比如目前歐洲很多國家——追根到底就是生產力沒有發生增量,還保持原有的經濟模式或現象。

有限的生產力對應有限的勞動力,貨幣自然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貶值,因為經濟不發展也就無法推動貨幣增量。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會這麼高?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如果放到改革開放之前或者古時代,生產力低下,那是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的。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通貨膨脹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而不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所造成的。比如國民時期,貨幣快速貶值是政府當時需要大量的軍費,那麼就大量的發行貨幣,從而導致流通的貨幣增加,購買力下降。

如果貨幣貶值是由生產力拉上去的,那麼這種貨幣貶值並不可怕,人們也願意承擔。但是如果是貨幣當局或政府直接干預貨幣供應所造成,那麼人們便不願意使用該國貨幣,兌換成他國貨幣,會造成資產流出,本國經濟會遭受困境——代價就是不利於本國經濟穩定,甚至會走向經濟崩潰。

套利的存在,兩種貨幣的保值變得不具意義

上面提到8塊錢去哪裡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股東權益,具體體現就是投資收益率變高,間接也會反映在債權市場上,即以借貸利率水平來反映。

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利率水平相對較高,而發達國家利率水平相對較低,即利率水平可以對衝通貨膨脹——CPI越高的國家利率水平越高,CPI越低的國家利率水平越低。

例如我國5年國債利率水平為4.27%,而美國10年國債利率水平才1.6%左右,相差近2.7倍。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就能進行相應的對衝,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相對穩定。

具體體現就是美國一降息,人民幣就會貶值,因為在我國投資相較於美國投資能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

美國的融資成本為什麼那麼低,特別是歐洲?因為其自身的社會財富就龐大,大家手中都有錢,供大於求,投資收益自然會下降,利率也會下降,甚至為零——經濟沒有增長,貨幣就沒有去處。

那麼他們國家的人為什麼寧願投資本國,而不願意到外國投資呢?因為一國的利率水平就是對衝本國貨幣貶值的,要不兩國的貨幣就存在套利空間。有套利空間就會有套利機會,也會產生套利機構,有套利機構和套利機會就會縮小兩國貨幣的套利空間,使兩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維持在合理範圍內。

比如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我國人民把錢兌換成美元購買美債獲得1.6%的利率,而購買我國國債可獲得4.27%的利率,那麼這一減就是貨幣貶值的具體體現(假設兩者的風險一致)——相對國際購買力而言,並沒有發生增加或減少,要不美國的投資者就不可能在本國投資,而會配置其他市場,導致資產大量流出,從而也反作用於本國利率水平——貨幣大量流出之後,本國貨幣供應就會減少,利率就會上升,最終貨幣回到本國。

因此,某國實體經濟不行導致利率水平下行(非貨幣當局或政府幹預,跟央行的加息降息不是同一概念),通常會表現為本幣相對升值(具有相對作用,即上面貨幣流出本國的例子),反之相反。匯率與市場利率形成對衝,也就不可能存在哪種貨幣更保值的理論。比如瑞士吧!利率為負,CPI也為負,相對於貶值的貨幣它(瑞士法郎)具有保值作用,但是它本身在數量上沒有增加,全球購買力上同樣沒有增加。

購買黃金能保值嗎?

這有個前提,全球黃金的產量能否跟得上全球生產力的增量?

如果全球經濟衰竭,沒有新的工業革命發生本質的突破,總體經濟水平沒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發生衰退,比如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我國也承擔壓力,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那麼黃金的產量就可能超過全球生產力的增量,黃金就不具有保值性質,這跟貨幣超發是同一個道理——將黃金作為一種特殊貨幣看待。

而如果全球黃金的產量跟不上全球生產力的增量,黃金是具有保值效應的,畢竟貨幣的增加超過黃金的增加,相對購買力而言,它就有保值的效用。

從目前來看,黃金的保值效用正在消減,首先全球經濟下滑;其次黃金的貨幣屬性衰減,逐漸被SDR(特別提款權,由5種貨幣構成)取代;最後黃金產量加速增加。

威威保
2019-09-08

我建議你換成歐元,歐元是非美貨幣的領頭羊。其次歐元也是非美貨幣中最穩定的一個貨幣,歐元區有25個國家,所以對於歐元的基本面來說,也是比較穩定而且是不容易干預的。歐元還有加利息的預期,但是日圓的利息一直都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歐元也是在非美貨幣中,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圓相抗衡的。歐元也是很穩妥的。建議你換成歐元。

资深币圈达人
2019-09-08

保值性來說的話,不要選擇錢或者房子。每年人民幣的購買力都在變化,這個是國家發展的必然結果。就像美國的美元以下,二戰後的美元和現在的美元購買力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再說房子,房子的話國家規定居民只是享有60年的使用權(房子能不能撐到60年還是一說)並沒有永久使用權。從長遠的來看,這兩個都不保值。真的有大量資產的話可以考慮用一些硬通貨,或者購置一些古董字畫類的東西。當然,最保值的東西是你可以到國外購置土地,這個屬於永久享有的,不過看資金多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