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是怎樣的?

10 個回答
Mer86
2019-07-14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可能有同學會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慘敗,中法戰爭也是窩窩囊囊的議和,一點尊嚴都沒有,這世界上哪有如此丟人現眼的強國?

窩囊這一點我承認,清政府輸給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確實很沒有地區大國的風範。

但是,凡事要實事求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跟中國動手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繼續,再說西方國家當時對清朝的態度。

1856年,沙俄輸掉克里米亞戰爭後,不敢再挑釁英法,便把擴張目標轉移到遠東,並趁清政府虛弱之際,從清政府手裡先後搶走了外東北和新疆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可能有同學會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慘敗,中法戰爭也是窩窩囊囊的議和,一點尊嚴都沒有,這世界上哪有如此丟人現眼的強國?

窩囊這一點我承認,清政府輸給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確實很沒有地區大國的風範。

但是,凡事要實事求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跟中國動手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繼續,再說西方國家當時對清朝的態度。

1856年,沙俄輸掉克里米亞戰爭後,不敢再挑釁英法,便把擴張目標轉移到遠東,並趁清政府虛弱之際,從清政府手裡先後搶走了外東北和新疆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於英法認為沙俄擴張太快,傷害到了他們在遠東的利益。同時英法又不想跟沙俄直接開戰(認為太費勁,不划算),因此英法就採取扶持區域大國,利用馬仔遏制沙俄的外交政策。

當時,西亞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清朝,都是英法扶持的對象。

奧斯曼帝國不用多說,離歐洲近,改革的時間也會很早。清朝一開始不想改革,但是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打疼了,因此在二鴉之後也是積極的搞改革。

1861年,清政府開關,興辦洋務,英法認為清朝可以利用,便非常親中,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和便利。尤其是軍事方面,幾乎各種武器都敞開供應,槍炮軍艦要啥有啥,還幫助中國建立了北洋水師。(就連戰列艦這種大殺器都願意賣給清朝,可想而知當時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可能有同學會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慘敗,中法戰爭也是窩窩囊囊的議和,一點尊嚴都沒有,這世界上哪有如此丟人現眼的強國?

窩囊這一點我承認,清政府輸給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確實很沒有地區大國的風範。

但是,凡事要實事求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跟中國動手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繼續,再說西方國家當時對清朝的態度。

1856年,沙俄輸掉克里米亞戰爭後,不敢再挑釁英法,便把擴張目標轉移到遠東,並趁清政府虛弱之際,從清政府手裡先後搶走了外東北和新疆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於英法認為沙俄擴張太快,傷害到了他們在遠東的利益。同時英法又不想跟沙俄直接開戰(認為太費勁,不划算),因此英法就採取扶持區域大國,利用馬仔遏制沙俄的外交政策。

當時,西亞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清朝,都是英法扶持的對象。

奧斯曼帝國不用多說,離歐洲近,改革的時間也會很早。清朝一開始不想改革,但是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打疼了,因此在二鴉之後也是積極的搞改革。

1861年,清政府開關,興辦洋務,英法認為清朝可以利用,便非常親中,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和便利。尤其是軍事方面,幾乎各種武器都敞開供應,槍炮軍艦要啥有啥,還幫助中國建立了北洋水師。(就連戰列艦這種大殺器都願意賣給清朝,可想而知當時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但是,“強大”之後清政府讓英法很失望。

為什麼失望呢?首先,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多數都是“樣子貨”,搞了30年洋務的清朝,依然沒有牽制沙俄的實力。

第二,清政府的目光實在是太短淺了。國力有一點點恢復,就開始做白日夢,便想以天朝上國自居。英法扶持清政府,是希望清廷牽制沙俄,但清廷卻不想被英法擺佈,不僅沒跟沙俄死磕,反而跟沙俄打的火熱。

比如沙俄支持阿古柏侵佔新疆,當時李鴻章的建議是不去管新疆,不去管沙俄,這等於就是變相的討好沙俄。哪怕沙俄後來霸佔伊犁,清政府也依然沒有勇氣跟沙俄開戰,而是搞什麼談判。

因此,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政府,讓英法很是失望,認為清政府不按照他們安排好的道路走,不是它們心中遏制沙俄的最優解。

恰巧在這個時候,日本由於明治維新,也開始搞近代化,並且日本也跟沙俄有矛盾。於是英法便決定實行遏制沙俄的備選計劃,即扶持日本對付沙俄。(如果說清朝是英法的馬仔,日本當時連做馬仔的資格都沒有)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可能有同學會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慘敗,中法戰爭也是窩窩囊囊的議和,一點尊嚴都沒有,這世界上哪有如此丟人現眼的強國?

窩囊這一點我承認,清政府輸給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確實很沒有地區大國的風範。

但是,凡事要實事求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跟中國動手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繼續,再說西方國家當時對清朝的態度。

1856年,沙俄輸掉克里米亞戰爭後,不敢再挑釁英法,便把擴張目標轉移到遠東,並趁清政府虛弱之際,從清政府手裡先後搶走了外東北和新疆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於英法認為沙俄擴張太快,傷害到了他們在遠東的利益。同時英法又不想跟沙俄直接開戰(認為太費勁,不划算),因此英法就採取扶持區域大國,利用馬仔遏制沙俄的外交政策。

當時,西亞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清朝,都是英法扶持的對象。

奧斯曼帝國不用多說,離歐洲近,改革的時間也會很早。清朝一開始不想改革,但是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打疼了,因此在二鴉之後也是積極的搞改革。

1861年,清政府開關,興辦洋務,英法認為清朝可以利用,便非常親中,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和便利。尤其是軍事方面,幾乎各種武器都敞開供應,槍炮軍艦要啥有啥,還幫助中國建立了北洋水師。(就連戰列艦這種大殺器都願意賣給清朝,可想而知當時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但是,“強大”之後清政府讓英法很失望。

為什麼失望呢?首先,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多數都是“樣子貨”,搞了30年洋務的清朝,依然沒有牽制沙俄的實力。

第二,清政府的目光實在是太短淺了。國力有一點點恢復,就開始做白日夢,便想以天朝上國自居。英法扶持清政府,是希望清廷牽制沙俄,但清廷卻不想被英法擺佈,不僅沒跟沙俄死磕,反而跟沙俄打的火熱。

比如沙俄支持阿古柏侵佔新疆,當時李鴻章的建議是不去管新疆,不去管沙俄,這等於就是變相的討好沙俄。哪怕沙俄後來霸佔伊犁,清政府也依然沒有勇氣跟沙俄開戰,而是搞什麼談判。

因此,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政府,讓英法很是失望,認為清政府不按照他們安排好的道路走,不是它們心中遏制沙俄的最優解。

恰巧在這個時候,日本由於明治維新,也開始搞近代化,並且日本也跟沙俄有矛盾。於是英法便決定實行遏制沙俄的備選計劃,即扶持日本對付沙俄。(如果說清朝是英法的馬仔,日本當時連做馬仔的資格都沒有)



當時的日本人很現實,清政府不想走英法安排的路,他們求之不得,因為這是他們想要強大的唯一機會。

可是,日本畢竟很弱小,只是個巴掌大的小島國,不可能跟沙俄對抗。

於是,英法就忽悠日本打中國。這是個一箭雙鵰之計:如果日本打輸了,則證明日本不堪大任,英法會拋棄日本重新扶持清朝;如果日本打贏了,則證明日本比清朝強,能堪大任,英法會強逼清朝割肉養日本,扶持日本壯大。

日本人心裡很清楚,這是他們實現民族崛起的唯一希望。如果輸了,日本將會輸得連褲衩子都不剩。因此日本為了這場戰爭豁出了一切身家,發賣的戰爭債券遠遠超出了日本政府能夠承受的極限。(看看日本對戰爭的態度,再看看清廷,甲午豈能不敗?)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可能有同學會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慘敗,中法戰爭也是窩窩囊囊的議和,一點尊嚴都沒有,這世界上哪有如此丟人現眼的強國?

窩囊這一點我承認,清政府輸給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確實很沒有地區大國的風範。

但是,凡事要實事求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跟中國動手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繼續,再說西方國家當時對清朝的態度。

1856年,沙俄輸掉克里米亞戰爭後,不敢再挑釁英法,便把擴張目標轉移到遠東,並趁清政府虛弱之際,從清政府手裡先後搶走了外東北和新疆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於英法認為沙俄擴張太快,傷害到了他們在遠東的利益。同時英法又不想跟沙俄直接開戰(認為太費勁,不划算),因此英法就採取扶持區域大國,利用馬仔遏制沙俄的外交政策。

當時,西亞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清朝,都是英法扶持的對象。

奧斯曼帝國不用多說,離歐洲近,改革的時間也會很早。清朝一開始不想改革,但是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打疼了,因此在二鴉之後也是積極的搞改革。

1861年,清政府開關,興辦洋務,英法認為清朝可以利用,便非常親中,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和便利。尤其是軍事方面,幾乎各種武器都敞開供應,槍炮軍艦要啥有啥,還幫助中國建立了北洋水師。(就連戰列艦這種大殺器都願意賣給清朝,可想而知當時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但是,“強大”之後清政府讓英法很失望。

為什麼失望呢?首先,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多數都是“樣子貨”,搞了30年洋務的清朝,依然沒有牽制沙俄的實力。

第二,清政府的目光實在是太短淺了。國力有一點點恢復,就開始做白日夢,便想以天朝上國自居。英法扶持清政府,是希望清廷牽制沙俄,但清廷卻不想被英法擺佈,不僅沒跟沙俄死磕,反而跟沙俄打的火熱。

比如沙俄支持阿古柏侵佔新疆,當時李鴻章的建議是不去管新疆,不去管沙俄,這等於就是變相的討好沙俄。哪怕沙俄後來霸佔伊犁,清政府也依然沒有勇氣跟沙俄開戰,而是搞什麼談判。

因此,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政府,讓英法很是失望,認為清政府不按照他們安排好的道路走,不是它們心中遏制沙俄的最優解。

恰巧在這個時候,日本由於明治維新,也開始搞近代化,並且日本也跟沙俄有矛盾。於是英法便決定實行遏制沙俄的備選計劃,即扶持日本對付沙俄。(如果說清朝是英法的馬仔,日本當時連做馬仔的資格都沒有)



當時的日本人很現實,清政府不想走英法安排的路,他們求之不得,因為這是他們想要強大的唯一機會。

可是,日本畢竟很弱小,只是個巴掌大的小島國,不可能跟沙俄對抗。

於是,英法就忽悠日本打中國。這是個一箭雙鵰之計:如果日本打輸了,則證明日本不堪大任,英法會拋棄日本重新扶持清朝;如果日本打贏了,則證明日本比清朝強,能堪大任,英法會強逼清朝割肉養日本,扶持日本壯大。

日本人心裡很清楚,這是他們實現民族崛起的唯一希望。如果輸了,日本將會輸得連褲衩子都不剩。因此日本為了這場戰爭豁出了一切身家,發賣的戰爭債券遠遠超出了日本政府能夠承受的極限。(看看日本對戰爭的態度,再看看清廷,甲午豈能不敗?)

最後,清朝在一種懵逼的狀態下,輸掉了甲午戰爭。而英法則在戰後立刻拋棄中國,收購日本的戰爭債券,替日本穩住經濟,同時向清政府施壓,逼迫其接受了日本《馬關條約》的苛刻條件。

日本拿到了清政府賠付的2.3億兩白銀和臺灣島後,瞬間野雞變鳳凰,國力大增,取代了清朝,成為遠東的頭號強國。同時也成為英國在遠東的頭號馬仔。

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當時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又搞錯了——聯俄抗日。(事後證明這一招完全是引狼入室)

英國看到清政府再次與自己的意願背道而馳,遂加強對日本的支持,而日本人也投桃報李,抓住機會,積攢實力一飛沖天,在十年後發動日俄戰爭,重創沙俄,以先後擊敗中俄兩大強國的戰績躋身為世界強國之列。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是遠東第一大國,同時在歐洲列強的眼裡,也是一個有利用價值的東方強國。

可能有同學會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慘敗,中法戰爭也是窩窩囊囊的議和,一點尊嚴都沒有,這世界上哪有如此丟人現眼的強國?

窩囊這一點我承認,清政府輸給英法,被沙俄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確實很沒有地區大國的風範。

但是,凡事要實事求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跟中國動手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繼續,再說西方國家當時對清朝的態度。

1856年,沙俄輸掉克里米亞戰爭後,不敢再挑釁英法,便把擴張目標轉移到遠東,並趁清政府虛弱之際,從清政府手裡先後搶走了外東北和新疆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於英法認為沙俄擴張太快,傷害到了他們在遠東的利益。同時英法又不想跟沙俄直接開戰(認為太費勁,不划算),因此英法就採取扶持區域大國,利用馬仔遏制沙俄的外交政策。

當時,西亞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遠東地區清朝,都是英法扶持的對象。

奧斯曼帝國不用多說,離歐洲近,改革的時間也會很早。清朝一開始不想改革,但是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打疼了,因此在二鴉之後也是積極的搞改革。

1861年,清政府開關,興辦洋務,英法認為清朝可以利用,便非常親中,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和便利。尤其是軍事方面,幾乎各種武器都敞開供應,槍炮軍艦要啥有啥,還幫助中國建立了北洋水師。(就連戰列艦這種大殺器都願意賣給清朝,可想而知當時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但是,“強大”之後清政府讓英法很失望。

為什麼失望呢?首先,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多數都是“樣子貨”,搞了30年洋務的清朝,依然沒有牽制沙俄的實力。

第二,清政府的目光實在是太短淺了。國力有一點點恢復,就開始做白日夢,便想以天朝上國自居。英法扶持清政府,是希望清廷牽制沙俄,但清廷卻不想被英法擺佈,不僅沒跟沙俄死磕,反而跟沙俄打的火熱。

比如沙俄支持阿古柏侵佔新疆,當時李鴻章的建議是不去管新疆,不去管沙俄,這等於就是變相的討好沙俄。哪怕沙俄後來霸佔伊犁,清政府也依然沒有勇氣跟沙俄開戰,而是搞什麼談判。

因此,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政府,讓英法很是失望,認為清政府不按照他們安排好的道路走,不是它們心中遏制沙俄的最優解。

恰巧在這個時候,日本由於明治維新,也開始搞近代化,並且日本也跟沙俄有矛盾。於是英法便決定實行遏制沙俄的備選計劃,即扶持日本對付沙俄。(如果說清朝是英法的馬仔,日本當時連做馬仔的資格都沒有)



當時的日本人很現實,清政府不想走英法安排的路,他們求之不得,因為這是他們想要強大的唯一機會。

可是,日本畢竟很弱小,只是個巴掌大的小島國,不可能跟沙俄對抗。

於是,英法就忽悠日本打中國。這是個一箭雙鵰之計:如果日本打輸了,則證明日本不堪大任,英法會拋棄日本重新扶持清朝;如果日本打贏了,則證明日本比清朝強,能堪大任,英法會強逼清朝割肉養日本,扶持日本壯大。

日本人心裡很清楚,這是他們實現民族崛起的唯一希望。如果輸了,日本將會輸得連褲衩子都不剩。因此日本為了這場戰爭豁出了一切身家,發賣的戰爭債券遠遠超出了日本政府能夠承受的極限。(看看日本對戰爭的態度,再看看清廷,甲午豈能不敗?)

最後,清朝在一種懵逼的狀態下,輸掉了甲午戰爭。而英法則在戰後立刻拋棄中國,收購日本的戰爭債券,替日本穩住經濟,同時向清政府施壓,逼迫其接受了日本《馬關條約》的苛刻條件。

日本拿到了清政府賠付的2.3億兩白銀和臺灣島後,瞬間野雞變鳳凰,國力大增,取代了清朝,成為遠東的頭號強國。同時也成為英國在遠東的頭號馬仔。

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當時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又搞錯了——聯俄抗日。(事後證明這一招完全是引狼入室)

英國看到清政府再次與自己的意願背道而馳,遂加強對日本的支持,而日本人也投桃報李,抓住機會,積攢實力一飛沖天,在十年後發動日俄戰爭,重創沙俄,以先後擊敗中俄兩大強國的戰績躋身為世界強國之列。



總結: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區域強國,這是沒有爭議的。清朝在甲午戰爭後,從區域強國滑落到被魚肉之國,這也是讓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包括日本在內,都沒有想到看似強大的清朝會如此不堪一擊。

這就好比,斯里蘭卡和印度開戰,印度居然敗給了斯里蘭卡一樣。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滿清誤國三百年”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o上知天文o
2019-07-14

客觀的說,19世紀80年代清王朝的國際地位還是蠻高的,主要以下三個事件促使:

其一:1876年-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

其二:1882年-1884年,鎮壓兵變,駐軍朝鮮。

其三:1883年-1885年,清法戰爭,清軍獲勝。

隨著清法戰爭,清軍的勝利,清王朝的國際地位達到極高。

要知道,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總結: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區域強國,這是沒有爭議的。清朝在甲午戰爭後,從區域強國滑落到被魚肉之國,這也是讓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包括日本在內,都沒有想到看似強大的清朝會如此不堪一擊。


客觀的說,19世紀80年代清王朝的國際地位還是蠻高的,主要以下三個事件促使:

其一:1876年-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

其二:1882年-1884年,鎮壓兵變,駐軍朝鮮。

其三:1883年-1885年,清法戰爭,清軍獲勝。

隨著清法戰爭,清軍的勝利,清王朝的國際地位達到極高。

要知道,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裡輸給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和世界第二強國法國。面對世界排名前二的選手合力一擊,清政府打不過是正常的。當時全世界都沒國家能接得住招。比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不也是被英法聯軍揍得一地雞毛?

這就好比現在美國要揍印度,印度打不過美國是很正常的。不能說印度打不過美國,就否認它是南亞第一大國吧?

所以說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遠東的第一大國,沒有任何毛病。畢竟中國的人口體量擺在那裡。

總結:甲午戰爭之前的清朝是區域強國,這是沒有爭議的。清朝在甲午戰爭後,從區域強國滑落到被魚肉之國,這也是讓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的。包括日本在內,都沒有想到看似強大的清朝會如此不堪一擊。


祗树
2019-08-13

國際地位?清朝連“國際”二字是什麼都沒搞明白,哪來的什麼國際地位?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還算個傻大個兒,揮一揮拳頭吼幾下子,還能嚇跑幾個不懷好意的敵人;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就徹底成了一堆爛肉,誰都敢來割幾刀。

儘管清朝如此窩囊,但是在當時的國際上,並沒幾個國家敢惹清朝。這一點,僅從清政府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可以窺得一二。

國際地位?清朝連“國際”二字是什麼都沒搞明白,哪來的什麼國際地位?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還算個傻大個兒,揮一揮拳頭吼幾下子,還能嚇跑幾個不懷好意的敵人;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就徹底成了一堆爛肉,誰都敢來割幾刀。

儘管清朝如此窩囊,但是在當時的國際上,並沒幾個國家敢惹清朝。這一點,僅從清政府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可以窺得一二。

1895年以前,都有哪些國家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了呢?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英中美2中法《天津條約》;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74年,中日《北京條約》;(條約裡,日本勒索清政府50萬兩白銀,以作為退出臺灣的條件。)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

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

1883年,中俄《科塔協議》;

1885年,中法《中法新約》;

1890年,中英《會議印藏條約》;

1893年,中英《會議印藏條款》;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

這麼多不平等條約,出現次數最多的國家分別是:英國8次、俄國6次、法國4次、美國2次、日本1次。

國際地位?清朝連“國際”二字是什麼都沒搞明白,哪來的什麼國際地位?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還算個傻大個兒,揮一揮拳頭吼幾下子,還能嚇跑幾個不懷好意的敵人;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就徹底成了一堆爛肉,誰都敢來割幾刀。

儘管清朝如此窩囊,但是在當時的國際上,並沒幾個國家敢惹清朝。這一點,僅從清政府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可以窺得一二。

1895年以前,都有哪些國家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了呢?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英中美2中法《天津條約》;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74年,中日《北京條約》;(條約裡,日本勒索清政府50萬兩白銀,以作為退出臺灣的條件。)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

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

1883年,中俄《科塔協議》;

1885年,中法《中法新約》;

1890年,中英《會議印藏條約》;

1893年,中英《會議印藏條款》;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

這麼多不平等條約,出現次數最多的國家分別是:英國8次、俄國6次、法國4次、美國2次、日本1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1860年代末,才開始進行明治維新,不到5年的時間,就敢派兵登陸臺灣島、勒索清政府!要知道,清政府當時雖然腐敗透頂,但卻處於同光中興,國力並不算弱。

日本政府變法5年,就敢拿過去的“主人”開刀,是該誇日本人的膽量大,還是該誇清政府“慫”的一筆?

不可否認,即便清政府已經“慫”成這個熊樣,國際上並沒有幾個國家敢跟清政府硬碰硬。從這一點上來看,清政府這個“傻大個兒”形象完美無缺,僅僅憑藉祖宗留下的體量,就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地域上,俄國與中國接壤,只對領土有“饕餮”之心,而且還方便為之。其他國家,也只有像英、法等傳統帝國,敢於跨過重洋挑戰中國。

因此,在甲午戰爭以前,中國的國際地位至少排在前十位!與當今國際地位類比的話,有點兒類似位於南亞次大陸的三哥(三哥很弱嗎?還好,至少打孟加拉和斯里蘭卡沒有問題)。

國際地位?清朝連“國際”二字是什麼都沒搞明白,哪來的什麼國際地位?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還算個傻大個兒,揮一揮拳頭吼幾下子,還能嚇跑幾個不懷好意的敵人;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就徹底成了一堆爛肉,誰都敢來割幾刀。

儘管清朝如此窩囊,但是在當時的國際上,並沒幾個國家敢惹清朝。這一點,僅從清政府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就可以窺得一二。

1895年以前,都有哪些國家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了呢?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英中美2中法《天津條約》;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74年,中日《北京條約》;(條約裡,日本勒索清政府50萬兩白銀,以作為退出臺灣的條件。)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

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

1883年,中俄《科塔協議》;

1885年,中法《中法新約》;

1890年,中英《會議印藏條約》;

1893年,中英《會議印藏條款》;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

這麼多不平等條約,出現次數最多的國家分別是:英國8次、俄國6次、法國4次、美國2次、日本1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1860年代末,才開始進行明治維新,不到5年的時間,就敢派兵登陸臺灣島、勒索清政府!要知道,清政府當時雖然腐敗透頂,但卻處於同光中興,國力並不算弱。

日本政府變法5年,就敢拿過去的“主人”開刀,是該誇日本人的膽量大,還是該誇清政府“慫”的一筆?

不可否認,即便清政府已經“慫”成這個熊樣,國際上並沒有幾個國家敢跟清政府硬碰硬。從這一點上來看,清政府這個“傻大個兒”形象完美無缺,僅僅憑藉祖宗留下的體量,就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地域上,俄國與中國接壤,只對領土有“饕餮”之心,而且還方便為之。其他國家,也只有像英、法等傳統帝國,敢於跨過重洋挑戰中國。

因此,在甲午戰爭以前,中國的國際地位至少排在前十位!與當今國際地位類比的話,有點兒類似位於南亞次大陸的三哥(三哥很弱嗎?還好,至少打孟加拉和斯里蘭卡沒有問題)。

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變成什麼慫樣了呢?

所有人都知道,大清國就是個傻大個兒,大家趕緊去搶,去晚了好東西就被搶光了。於是乎,什麼牛鬼蛇神野雞國家都敢來跟訛詐清政府,被稱為“笑話”的意呆利,都敢混進八國聯軍,出兵大清國。

這下,清政府對“國際”二字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至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爸爸”。國際地位嘛……慈禧中午向萬國宣戰,下午就磕頭賠禮道歉!庚子戰敗之後,還厚顏無恥地宣稱: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種下賤的話都能說得出口,何來地位?

小约翰
2019-07-15

晚清是英國人欽點的“半開化國家”。

列位不要以為“半開化”是辱沒了咱們,實際上,大清當時的落後程度遠遠稱不上是半開化,是英國人高估了咱們。

晚清是英國人欽點的“半開化國家”。

列位不要以為“半開化”是辱沒了咱們,實際上,大清當時的落後程度遠遠稱不上是半開化,是英國人高估了咱們。

“半開化”的意思是,只要努努力,發展一下,就能成為跟歐洲列強一個世界的開化國家。講道理,當時的清朝並不比沙俄、奧斯曼之類的國家落後多少。雖然跟歐洲沒法比,但是在歐洲以外還不算落後,尤其在亞洲,依然是惡霸般的存在。對於朝鮮、越南等國的藩屬關係還在,亞洲各國也還認中國這個老大。

有朋友可能問了,鴉片戰爭中清朝被英法聯軍打的那麼慘,連圓明園都燒了,英法能瞧得起中國?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現在,中國和美國聯手進攻印度,攻破了新德里,大家覺得印度丟人嗎?

晚清是英國人欽點的“半開化國家”。

列位不要以為“半開化”是辱沒了咱們,實際上,大清當時的落後程度遠遠稱不上是半開化,是英國人高估了咱們。

“半開化”的意思是,只要努努力,發展一下,就能成為跟歐洲列強一個世界的開化國家。講道理,當時的清朝並不比沙俄、奧斯曼之類的國家落後多少。雖然跟歐洲沒法比,但是在歐洲以外還不算落後,尤其在亞洲,依然是惡霸般的存在。對於朝鮮、越南等國的藩屬關係還在,亞洲各國也還認中國這個老大。

有朋友可能問了,鴉片戰爭中清朝被英法聯軍打的那麼慘,連圓明園都燒了,英法能瞧得起中國?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現在,中國和美國聯手進攻印度,攻破了新德里,大家覺得印度丟人嗎?

英法當時在地球上是碾壓級的惡霸,打不過是正常的,打得過才是不正常的。印度打不過中國美國。並不代表他幹不過斯里蘭卡和不丹這些小國家。在南亞地區,印度還是說了算的。

中國也一樣,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沙俄被英法擊敗。但英法也意識到沙俄的威脅,於是他們準備扶持小弟,英法準備扶持兩個國家——奧斯曼和中國。

1884年,中法在越南打了一仗,中國戰勝了法國。這對歐洲更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甚至直接導致了法國內閣倒臺。清朝在英法眼裡的地位更加上升,英法認為中國絕對是掣肘沙俄的幫手。

中國的情況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是中國洋務運動的高潮。

晚清是英國人欽點的“半開化國家”。

列位不要以為“半開化”是辱沒了咱們,實際上,大清當時的落後程度遠遠稱不上是半開化,是英國人高估了咱們。

“半開化”的意思是,只要努努力,發展一下,就能成為跟歐洲列強一個世界的開化國家。講道理,當時的清朝並不比沙俄、奧斯曼之類的國家落後多少。雖然跟歐洲沒法比,但是在歐洲以外還不算落後,尤其在亞洲,依然是惡霸般的存在。對於朝鮮、越南等國的藩屬關係還在,亞洲各國也還認中國這個老大。

有朋友可能問了,鴉片戰爭中清朝被英法聯軍打的那麼慘,連圓明園都燒了,英法能瞧得起中國?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現在,中國和美國聯手進攻印度,攻破了新德里,大家覺得印度丟人嗎?

英法當時在地球上是碾壓級的惡霸,打不過是正常的,打得過才是不正常的。印度打不過中國美國。並不代表他幹不過斯里蘭卡和不丹這些小國家。在南亞地區,印度還是說了算的。

中國也一樣,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沙俄被英法擊敗。但英法也意識到沙俄的威脅,於是他們準備扶持小弟,英法準備扶持兩個國家——奧斯曼和中國。

1884年,中法在越南打了一仗,中國戰勝了法國。這對歐洲更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甚至直接導致了法國內閣倒臺。清朝在英法眼裡的地位更加上升,英法認為中國絕對是掣肘沙俄的幫手。

中國的情況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是中國洋務運動的高潮。

近三十年間,中國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廠、鋼鐵廠,建立新式軍隊。而英法對中國也不吝扶持,對於中國海軍的建設可謂是大力扶持,賣給中國不少主力戰艦。北洋海軍的鐵甲艦,放在歐洲都是不落後的。

洋務運動過程中,李鴻章和清朝的親王出訪歐洲,歐洲各國皇室都給予了高規格的接待,其待遇絲毫不低於對於歐洲皇室的待遇。

但是,中國始終沒有意識到英法扶持中國的目的何在。對於反俄,清朝始終沒有多麼積極。

三十年的時間,清朝依然沒有和沙俄硬剛的實力。面對沙俄對新疆、蒙古和東北的侵蝕,清朝依然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奧斯曼好歹還跟沙俄打了一仗,而清朝甚至根本沒有跟沙俄正面對抗的打算。

晚清是英國人欽點的“半開化國家”。

列位不要以為“半開化”是辱沒了咱們,實際上,大清當時的落後程度遠遠稱不上是半開化,是英國人高估了咱們。

“半開化”的意思是,只要努努力,發展一下,就能成為跟歐洲列強一個世界的開化國家。講道理,當時的清朝並不比沙俄、奧斯曼之類的國家落後多少。雖然跟歐洲沒法比,但是在歐洲以外還不算落後,尤其在亞洲,依然是惡霸般的存在。對於朝鮮、越南等國的藩屬關係還在,亞洲各國也還認中國這個老大。

有朋友可能問了,鴉片戰爭中清朝被英法聯軍打的那麼慘,連圓明園都燒了,英法能瞧得起中國?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現在,中國和美國聯手進攻印度,攻破了新德里,大家覺得印度丟人嗎?

英法當時在地球上是碾壓級的惡霸,打不過是正常的,打得過才是不正常的。印度打不過中國美國。並不代表他幹不過斯里蘭卡和不丹這些小國家。在南亞地區,印度還是說了算的。

中國也一樣,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沙俄被英法擊敗。但英法也意識到沙俄的威脅,於是他們準備扶持小弟,英法準備扶持兩個國家——奧斯曼和中國。

1884年,中法在越南打了一仗,中國戰勝了法國。這對歐洲更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甚至直接導致了法國內閣倒臺。清朝在英法眼裡的地位更加上升,英法認為中國絕對是掣肘沙俄的幫手。

中國的情況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是中國洋務運動的高潮。

近三十年間,中國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廠、鋼鐵廠,建立新式軍隊。而英法對中國也不吝扶持,對於中國海軍的建設可謂是大力扶持,賣給中國不少主力戰艦。北洋海軍的鐵甲艦,放在歐洲都是不落後的。

洋務運動過程中,李鴻章和清朝的親王出訪歐洲,歐洲各國皇室都給予了高規格的接待,其待遇絲毫不低於對於歐洲皇室的待遇。

但是,中國始終沒有意識到英法扶持中國的目的何在。對於反俄,清朝始終沒有多麼積極。

三十年的時間,清朝依然沒有和沙俄硬剛的實力。面對沙俄對新疆、蒙古和東北的侵蝕,清朝依然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奧斯曼好歹還跟沙俄打了一仗,而清朝甚至根本沒有跟沙俄正面對抗的打算。

所以,面對著爛泥扶不上牆的清朝,英法決定換人,日本進入了英法的目光。

日本的情況

與清朝不同,日本對於英法的計劃極為迎合。甘願給英國當馬前卒。

英法扶持日本進攻中國,有兩個意思:日本贏,說明孺子可教,日本未來可以牽制沙俄。而日本輸給中國,說明日本還是國小地貧,還是得繼續扶持中國。

所以,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完全是一場賭上了國家命運的豪賭。為了打造日本艦隊,連日本天皇的生活費都削減到了最低,日本女孩去賣淫給國家捐錢,可見當時的日本已經拼成什麼樣子。

但是,日本打贏了清朝,依然是讓列強十分驚訝的。

晚清是英國人欽點的“半開化國家”。

列位不要以為“半開化”是辱沒了咱們,實際上,大清當時的落後程度遠遠稱不上是半開化,是英國人高估了咱們。

“半開化”的意思是,只要努努力,發展一下,就能成為跟歐洲列強一個世界的開化國家。講道理,當時的清朝並不比沙俄、奧斯曼之類的國家落後多少。雖然跟歐洲沒法比,但是在歐洲以外還不算落後,尤其在亞洲,依然是惡霸般的存在。對於朝鮮、越南等國的藩屬關係還在,亞洲各國也還認中國這個老大。

有朋友可能問了,鴉片戰爭中清朝被英法聯軍打的那麼慘,連圓明園都燒了,英法能瞧得起中國?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如果現在,中國和美國聯手進攻印度,攻破了新德里,大家覺得印度丟人嗎?

英法當時在地球上是碾壓級的惡霸,打不過是正常的,打得過才是不正常的。印度打不過中國美國。並不代表他幹不過斯里蘭卡和不丹這些小國家。在南亞地區,印度還是說了算的。

中國也一樣,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沙俄被英法擊敗。但英法也意識到沙俄的威脅,於是他們準備扶持小弟,英法準備扶持兩個國家——奧斯曼和中國。

1884年,中法在越南打了一仗,中國戰勝了法國。這對歐洲更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甚至直接導致了法國內閣倒臺。清朝在英法眼裡的地位更加上升,英法認為中國絕對是掣肘沙俄的幫手。

中國的情況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是中國洋務運動的高潮。

近三十年間,中國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廠、鋼鐵廠,建立新式軍隊。而英法對中國也不吝扶持,對於中國海軍的建設可謂是大力扶持,賣給中國不少主力戰艦。北洋海軍的鐵甲艦,放在歐洲都是不落後的。

洋務運動過程中,李鴻章和清朝的親王出訪歐洲,歐洲各國皇室都給予了高規格的接待,其待遇絲毫不低於對於歐洲皇室的待遇。

但是,中國始終沒有意識到英法扶持中國的目的何在。對於反俄,清朝始終沒有多麼積極。

三十年的時間,清朝依然沒有和沙俄硬剛的實力。面對沙俄對新疆、蒙古和東北的侵蝕,清朝依然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奧斯曼好歹還跟沙俄打了一仗,而清朝甚至根本沒有跟沙俄正面對抗的打算。

所以,面對著爛泥扶不上牆的清朝,英法決定換人,日本進入了英法的目光。

日本的情況

與清朝不同,日本對於英法的計劃極為迎合。甘願給英國當馬前卒。

英法扶持日本進攻中國,有兩個意思:日本贏,說明孺子可教,日本未來可以牽制沙俄。而日本輸給中國,說明日本還是國小地貧,還是得繼續扶持中國。

所以,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完全是一場賭上了國家命運的豪賭。為了打造日本艦隊,連日本天皇的生活費都削減到了最低,日本女孩去賣淫給國家捐錢,可見當時的日本已經拼成什麼樣子。

但是,日本打贏了清朝,依然是讓列強十分驚訝的。

清朝雖然輸給過英法,但是在亞洲從來沒有輸過。中國輸給日本,就像現在的印度輸給尼泊爾或者斯里蘭卡一樣不可思議。

後續

戰勝了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得到了天價的戰爭賠款——兩億兩白銀。直接讓清朝的戰爭賠款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靠著甲午戰爭的勝利,日本向英國繳納了投名狀。英國人果然夠意思,在幾年後正式和日本結盟。當時的日本人形容和英國結盟的心情——就像是佃家的兒子娶了地主家的女兒一樣!

日本從此心甘情願的當了英法在遠東的馬前卒。1905年,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正式獲得了在中國的主導權,這標誌著英國人牽制沙俄的成功。

至於中國,甲午戰爭的失敗正式讓中國失去了當英法馬仔的資格,從此中國在英法眼裡變成了一塊隨時可以割去的肥肉,變成了跟亞非拉殖民地一樣的存在,墜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历来现实
2019-08-12

兩次鴉片戰爭只是讓滿清受了點皮肉之苦,大清並沒有跟英法真正過招,在外國人眼裡,中國還是當仁不讓的亞洲一流強國,是個偉大而神祕的帝國。

沒有人摸得清這個東方巨人到底有多厲害,就像寓言【黔之驢】中驢眼裡的老虎一樣。在滿清統治者心中,自己還是亞洲老大,滿滿的都是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滿清敢有恃無恐敢在後來跟日本過招的原因。

滿清統治者的高傲和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國際上對中國的敬畏也不是無緣無故。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

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清廷命左宗棠出兵新疆,迅速打敗侵略者,收復新疆失地。俄國人目睹清軍的厲害,也不敢造次,慌忙退出伊犁地區。

兩次鴉片戰爭只是讓滿清受了點皮肉之苦,大清並沒有跟英法真正過招,在外國人眼裡,中國還是當仁不讓的亞洲一流強國,是個偉大而神祕的帝國。

沒有人摸得清這個東方巨人到底有多厲害,就像寓言【黔之驢】中驢眼裡的老虎一樣。在滿清統治者心中,自己還是亞洲老大,滿滿的都是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滿清敢有恃無恐敢在後來跟日本過招的原因。

滿清統治者的高傲和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國際上對中國的敬畏也不是無緣無故。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

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清廷命左宗棠出兵新疆,迅速打敗侵略者,收復新疆失地。俄國人目睹清軍的厲害,也不敢造次,慌忙退出伊犁地區。

二、中國出兵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最終滿清大獲全勝。

三、中法越南過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中國軍民在鎮南關打敗法軍,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狠狠教訓了法國侵略者。

當年入侵伊犁的俄羅斯人看到湘軍在新疆的出色表現也驚歎道,“中國軍人作戰勇敢,將領指揮有方,這樣的軍隊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不用?”

中法之戰後,法國記者撰文說,在遙遠的東方,那個叫中國的老大帝國依舊是“不可小視”的對手。

兩次鴉片戰爭只是讓滿清受了點皮肉之苦,大清並沒有跟英法真正過招,在外國人眼裡,中國還是當仁不讓的亞洲一流強國,是個偉大而神祕的帝國。

沒有人摸得清這個東方巨人到底有多厲害,就像寓言【黔之驢】中驢眼裡的老虎一樣。在滿清統治者心中,自己還是亞洲老大,滿滿的都是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滿清敢有恃無恐敢在後來跟日本過招的原因。

滿清統治者的高傲和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國際上對中國的敬畏也不是無緣無故。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

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清廷命左宗棠出兵新疆,迅速打敗侵略者,收復新疆失地。俄國人目睹清軍的厲害,也不敢造次,慌忙退出伊犁地區。

二、中國出兵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最終滿清大獲全勝。

三、中法越南過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中國軍民在鎮南關打敗法軍,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狠狠教訓了法國侵略者。

當年入侵伊犁的俄羅斯人看到湘軍在新疆的出色表現也驚歎道,“中國軍人作戰勇敢,將領指揮有方,這樣的軍隊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不用?”

中法之戰後,法國記者撰文說,在遙遠的東方,那個叫中國的老大帝國依舊是“不可小視”的對手。

三場戰爭打出了國威,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一定程度上為大清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

平心而論,大清也不是一幫只會享樂、只會割地賠款的酒囊飯袋,更不是隻知道盲目自大,沒有一點危機感的敗家子。客觀上,大清一直在努力,在發憤圖強。

兩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英法痛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亂也讓大清萬分驚恐,對滿清統治者產生了強烈震撼。清廷不乏遠見卓識者,不乏居安思危者,更不乏臥薪嚐膽、發憤圖強者。滿清統治階層意識到自己跟西方的差距,也領教了西方的船堅炮利,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意識。

朝中雖然有不少派別,思想觀念不同,目的不同,但有一個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富國強兵,大清就會無法應對太平軍那樣的亂臣賊子,不勵精圖治,就會重蹈鴉片戰爭的覆轍。

以恭親王奕訢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大清中堅力量形成了一個主張學習西方為我用的洋務派,他們像統治者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政治主張,致力於大清振興。清政府提出了“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指導方針,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在洋務派的努力下,中國開始興學堂、建工廠,修鐵路,造槍炮。一大批軍校應運而生,北洋水師橫空出世。

兩次鴉片戰爭只是讓滿清受了點皮肉之苦,大清並沒有跟英法真正過招,在外國人眼裡,中國還是當仁不讓的亞洲一流強國,是個偉大而神祕的帝國。

沒有人摸得清這個東方巨人到底有多厲害,就像寓言【黔之驢】中驢眼裡的老虎一樣。在滿清統治者心中,自己還是亞洲老大,滿滿的都是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滿清敢有恃無恐敢在後來跟日本過招的原因。

滿清統治者的高傲和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國際上對中國的敬畏也不是無緣無故。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

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清廷命左宗棠出兵新疆,迅速打敗侵略者,收復新疆失地。俄國人目睹清軍的厲害,也不敢造次,慌忙退出伊犁地區。

二、中國出兵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最終滿清大獲全勝。

三、中法越南過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中國軍民在鎮南關打敗法軍,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狠狠教訓了法國侵略者。

當年入侵伊犁的俄羅斯人看到湘軍在新疆的出色表現也驚歎道,“中國軍人作戰勇敢,將領指揮有方,這樣的軍隊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不用?”

中法之戰後,法國記者撰文說,在遙遠的東方,那個叫中國的老大帝國依舊是“不可小視”的對手。

三場戰爭打出了國威,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一定程度上為大清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

平心而論,大清也不是一幫只會享樂、只會割地賠款的酒囊飯袋,更不是隻知道盲目自大,沒有一點危機感的敗家子。客觀上,大清一直在努力,在發憤圖強。

兩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英法痛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亂也讓大清萬分驚恐,對滿清統治者產生了強烈震撼。清廷不乏遠見卓識者,不乏居安思危者,更不乏臥薪嚐膽、發憤圖強者。滿清統治階層意識到自己跟西方的差距,也領教了西方的船堅炮利,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意識。

朝中雖然有不少派別,思想觀念不同,目的不同,但有一個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富國強兵,大清就會無法應對太平軍那樣的亂臣賊子,不勵精圖治,就會重蹈鴉片戰爭的覆轍。

以恭親王奕訢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大清中堅力量形成了一個主張學習西方為我用的洋務派,他們像統治者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政治主張,致力於大清振興。清政府提出了“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指導方針,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在洋務派的努力下,中國開始興學堂、建工廠,修鐵路,造槍炮。一大批軍校應運而生,北洋水師橫空出世。

洋務運動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鞏固。長崎事件更讓中國的威望達到了鼎峰。

1886年,大清在北洋艦隊造訪日本長崎,中國水兵在上岸購物時跟與當地巡警發生激烈衝突,期間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水兵被拘捕。幾天後艦隊放假時,水兵上街觀光,日本巡警再次尋釁襲擊,軍艦上大清水兵怒髮衝冠,400名水兵蜂擁上岸,直撲警察局而去,大清軍艦上艦上幾門巨炮則調轉炮口,齊刷刷對準了長崎市區。

這次衝突導致清軍水兵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當地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而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遠在北京的李鴻章得知後怒不可遏,向日本方面厲聲責問。這下日本可犯軟了,面對森嚴的北洋艦隊,警方只好乖乖的放人,不得不認慫並道歉賠償。

當地報紙《長崎快報》對此作了報道,英國駐長崎領事也把該事件寫進日誌,稱中國軍人“勇武可怕。”

長崎事件是中國外交的一場重大勝利,也是中國國力強大的一個重要體現。

兩次鴉片戰爭只是讓滿清受了點皮肉之苦,大清並沒有跟英法真正過招,在外國人眼裡,中國還是當仁不讓的亞洲一流強國,是個偉大而神祕的帝國。

沒有人摸得清這個東方巨人到底有多厲害,就像寓言【黔之驢】中驢眼裡的老虎一樣。在滿清統治者心中,自己還是亞洲老大,滿滿的都是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滿清敢有恃無恐敢在後來跟日本過招的原因。

滿清統治者的高傲和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國際上對中國的敬畏也不是無緣無故。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

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清廷命左宗棠出兵新疆,迅速打敗侵略者,收復新疆失地。俄國人目睹清軍的厲害,也不敢造次,慌忙退出伊犁地區。

二、中國出兵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最終滿清大獲全勝。

三、中法越南過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中國軍民在鎮南關打敗法軍,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狠狠教訓了法國侵略者。

當年入侵伊犁的俄羅斯人看到湘軍在新疆的出色表現也驚歎道,“中國軍人作戰勇敢,將領指揮有方,這樣的軍隊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不用?”

中法之戰後,法國記者撰文說,在遙遠的東方,那個叫中國的老大帝國依舊是“不可小視”的對手。

三場戰爭打出了國威,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一定程度上為大清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

平心而論,大清也不是一幫只會享樂、只會割地賠款的酒囊飯袋,更不是隻知道盲目自大,沒有一點危機感的敗家子。客觀上,大清一直在努力,在發憤圖強。

兩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英法痛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亂也讓大清萬分驚恐,對滿清統治者產生了強烈震撼。清廷不乏遠見卓識者,不乏居安思危者,更不乏臥薪嚐膽、發憤圖強者。滿清統治階層意識到自己跟西方的差距,也領教了西方的船堅炮利,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意識。

朝中雖然有不少派別,思想觀念不同,目的不同,但有一個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富國強兵,大清就會無法應對太平軍那樣的亂臣賊子,不勵精圖治,就會重蹈鴉片戰爭的覆轍。

以恭親王奕訢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大清中堅力量形成了一個主張學習西方為我用的洋務派,他們像統治者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政治主張,致力於大清振興。清政府提出了“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指導方針,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在洋務派的努力下,中國開始興學堂、建工廠,修鐵路,造槍炮。一大批軍校應運而生,北洋水師橫空出世。

洋務運動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鞏固。長崎事件更讓中國的威望達到了鼎峰。

1886年,大清在北洋艦隊造訪日本長崎,中國水兵在上岸購物時跟與當地巡警發生激烈衝突,期間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水兵被拘捕。幾天後艦隊放假時,水兵上街觀光,日本巡警再次尋釁襲擊,軍艦上大清水兵怒髮衝冠,400名水兵蜂擁上岸,直撲警察局而去,大清軍艦上艦上幾門巨炮則調轉炮口,齊刷刷對準了長崎市區。

這次衝突導致清軍水兵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當地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而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遠在北京的李鴻章得知後怒不可遏,向日本方面厲聲責問。這下日本可犯軟了,面對森嚴的北洋艦隊,警方只好乖乖的放人,不得不認慫並道歉賠償。

當地報紙《長崎快報》對此作了報道,英國駐長崎領事也把該事件寫進日誌,稱中國軍人“勇武可怕。”

長崎事件是中國外交的一場重大勝利,也是中國國力強大的一個重要體現。

五年之後,在李鴻章部署下,由丁汝昌帶隊,“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號再次出訪,40天行程裡他們先後訪問了日本的馬關、橫濱、長崎。日本朝野被北洋海軍的威猛氣勢給嚇得大驚失色,北洋水師的近萬噸鉅艦讓日本人羞愧難當,日本主流和非主流媒體無不驚呼中國“崛起”,日本橫濱一家報紙更是以“令人恐怖的中國威脅”為題,對中國艦隊的到訪做了通版報道。

與軍事實力相輝映的,是中國外交取得的進步。

自1861年起,英國、法國和美國以及俄羅斯等相繼在北京建立了使館。這是大清融入國際社會,遵守國際規則的一個良好開端,也表示列強的眼裡,大清從一個未開化的國家向一個守規則、負責任的國家靠轉變。

中國的崛起還體現在對外貿易上的進步。

十九世紀末期,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平穩,增長驚人。中國在和歐洲各國的商務往來中,遵守國際準則,誠實守信。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外事活動也達到了頂峰。

十九世紀末,歐洲各國民間團體以及各國政府官員頻繁到訪中國,中國外交代表團也先後出訪歐洲國家,受到當地官方的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

兩次鴉片戰爭只是讓滿清受了點皮肉之苦,大清並沒有跟英法真正過招,在外國人眼裡,中國還是當仁不讓的亞洲一流強國,是個偉大而神祕的帝國。

沒有人摸得清這個東方巨人到底有多厲害,就像寓言【黔之驢】中驢眼裡的老虎一樣。在滿清統治者心中,自己還是亞洲老大,滿滿的都是自信,這也是為什麼滿清敢有恃無恐敢在後來跟日本過招的原因。

滿清統治者的高傲和自信也並非毫無根據,國際上對中國的敬畏也不是無緣無故。

在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的幾十裡,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是體現清朝國力的標誌性事件,大清的國力從中可見一斑。

一、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和武裝下,,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並稱“汗”建國。1871年,俄國乘機出兵佔領新疆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被英俄兩國瓜分的威險。

清廷命左宗棠出兵新疆,迅速打敗侵略者,收復新疆失地。俄國人目睹清軍的厲害,也不敢造次,慌忙退出伊犁地區。

二、中國出兵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滿清和日本同時出兵介入,但最終滿清大獲全勝。

三、中法越南過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中國軍民在鎮南關打敗法軍,維護了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狠狠教訓了法國侵略者。

當年入侵伊犁的俄羅斯人看到湘軍在新疆的出色表現也驚歎道,“中國軍人作戰勇敢,將領指揮有方,這樣的軍隊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不用?”

中法之戰後,法國記者撰文說,在遙遠的東方,那個叫中國的老大帝國依舊是“不可小視”的對手。

三場戰爭打出了國威,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一定程度上為大清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

平心而論,大清也不是一幫只會享樂、只會割地賠款的酒囊飯袋,更不是隻知道盲目自大,沒有一點危機感的敗家子。客觀上,大清一直在努力,在發憤圖強。

兩次鴉片戰爭中國被英法痛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亂也讓大清萬分驚恐,對滿清統治者產生了強烈震撼。清廷不乏遠見卓識者,不乏居安思危者,更不乏臥薪嚐膽、發憤圖強者。滿清統治階層意識到自己跟西方的差距,也領教了西方的船堅炮利,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意識。

朝中雖然有不少派別,思想觀念不同,目的不同,但有一個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富國強兵,大清就會無法應對太平軍那樣的亂臣賊子,不勵精圖治,就會重蹈鴉片戰爭的覆轍。

以恭親王奕訢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大清中堅力量形成了一個主張學習西方為我用的洋務派,他們像統治者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政治主張,致力於大清振興。清政府提出了“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指導方針,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在洋務派的努力下,中國開始興學堂、建工廠,修鐵路,造槍炮。一大批軍校應運而生,北洋水師橫空出世。

洋務運動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鞏固。長崎事件更讓中國的威望達到了鼎峰。

1886年,大清在北洋艦隊造訪日本長崎,中國水兵在上岸購物時跟與當地巡警發生激烈衝突,期間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水兵被拘捕。幾天後艦隊放假時,水兵上街觀光,日本巡警再次尋釁襲擊,軍艦上大清水兵怒髮衝冠,400名水兵蜂擁上岸,直撲警察局而去,大清軍艦上艦上幾門巨炮則調轉炮口,齊刷刷對準了長崎市區。

這次衝突導致清軍水兵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當地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而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遠在北京的李鴻章得知後怒不可遏,向日本方面厲聲責問。這下日本可犯軟了,面對森嚴的北洋艦隊,警方只好乖乖的放人,不得不認慫並道歉賠償。

當地報紙《長崎快報》對此作了報道,英國駐長崎領事也把該事件寫進日誌,稱中國軍人“勇武可怕。”

長崎事件是中國外交的一場重大勝利,也是中國國力強大的一個重要體現。

五年之後,在李鴻章部署下,由丁汝昌帶隊,“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號再次出訪,40天行程裡他們先後訪問了日本的馬關、橫濱、長崎。日本朝野被北洋海軍的威猛氣勢給嚇得大驚失色,北洋水師的近萬噸鉅艦讓日本人羞愧難當,日本主流和非主流媒體無不驚呼中國“崛起”,日本橫濱一家報紙更是以“令人恐怖的中國威脅”為題,對中國艦隊的到訪做了通版報道。

與軍事實力相輝映的,是中國外交取得的進步。

自1861年起,英國、法國和美國以及俄羅斯等相繼在北京建立了使館。這是大清融入國際社會,遵守國際規則的一個良好開端,也表示列強的眼裡,大清從一個未開化的國家向一個守規則、負責任的國家靠轉變。

中國的崛起還體現在對外貿易上的進步。

十九世紀末期,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平穩,增長驚人。中國在和歐洲各國的商務往來中,遵守國際準則,誠實守信。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外事活動也達到了頂峰。

十九世紀末,歐洲各國民間團體以及各國政府官員頻繁到訪中國,中國外交代表團也先後出訪歐洲國家,受到當地官方的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

1879年6月,卸任美國總統格蘭特也興致勃勃訪問了中國,受到清政府官員的高規格接待,格蘭特在官員陪同下游覽了北京名勝,對中國發生的變化讚不絕口。

甲午戰爭前,在世界的眼裡,中國是個老樹煥新枝、正在崛起的亞洲強國。就連對亞洲崛起的新秀日本來說,老大中國還是一個有所畏懼的、當然也是憋足一口氣要對對碰的學習對象。

历史的余光
2019-06-15

誠邀,如題。清末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是時清政府內不能撫慰百姓,外不能抵禦列強,以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清逐漸淪為列強的笑柄,東亞的病夫。但是你知道嗎?至少在甲午海戰前,清朝在亞洲也算是一尊列強!

誠邀,如題。清末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是時清政府內不能撫慰百姓,外不能抵禦列強,以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清逐漸淪為列強的笑柄,東亞的病夫。但是你知道嗎?至少在甲午海戰前,清朝在亞洲也算是一尊列強!

實際上國家的強大與否總是相對而言的。就像19世紀末的清朝,雖然比不上歐洲列強,但是欺負欺負東亞小國還是不成問題的。畢竟大清泱泱大國,人口近4億,國民總GDP位居世界前列。當時清政府的北洋海軍被西方認為是世界第九,亞洲第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誠邀,如題。清末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是時清政府內不能撫慰百姓,外不能抵禦列強,以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清逐漸淪為列強的笑柄,東亞的病夫。但是你知道嗎?至少在甲午海戰前,清朝在亞洲也算是一尊列強!

實際上國家的強大與否總是相對而言的。就像19世紀末的清朝,雖然比不上歐洲列強,但是欺負欺負東亞小國還是不成問題的。畢竟大清泱泱大國,人口近4億,國民總GDP位居世界前列。當時清政府的北洋海軍被西方認為是世界第九,亞洲第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甲午海戰後揭掉了清朝最後一塊遮羞布

誠邀,如題。清末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是時清政府內不能撫慰百姓,外不能抵禦列強,以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清逐漸淪為列強的笑柄,東亞的病夫。但是你知道嗎?至少在甲午海戰前,清朝在亞洲也算是一尊列強!

實際上國家的強大與否總是相對而言的。就像19世紀末的清朝,雖然比不上歐洲列強,但是欺負欺負東亞小國還是不成問題的。畢竟大清泱泱大國,人口近4億,國民總GDP位居世界前列。當時清政府的北洋海軍被西方認為是世界第九,亞洲第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甲午海戰後揭掉了清朝最後一塊遮羞布

歐洲列強一直認為,雖然清朝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失敗,太平天國運動也搞得清朝焦頭爛額,但中國的人口和國土實在太龐大了,以及中國的高度統一,任何列強都不可能吞併大清。所以對中國也格外高看一眼,但是北洋海軍被日本打敗,中國戰敗於東亞小國日本,直接使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歐洲列強也就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秦右史
2019-12-20

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是當時東方三大帝國,擁有廣袤的領土和眾多的人口,獨立的政權體系。

在甲午戰爭前,大清帝國雖然遭受到列強的多次侵略,但並未傷到國本,在國際上的地位比較高,當時西方列強派到清朝的外交人員都是大使級別,比派到亞非拉殖民地的級別要高。為什麼說甲午戰爭前清朝的國際地位要高呢?

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是當時東方三大帝國,擁有廣袤的領土和眾多的人口,獨立的政權體系。

在甲午戰爭前,大清帝國雖然遭受到列強的多次侵略,但並未傷到國本,在國際上的地位比較高,當時西方列強派到清朝的外交人員都是大使級別,比派到亞非拉殖民地的級別要高。為什麼說甲午戰爭前清朝的國際地位要高呢?這一時期清朝國力在被動挨打中蒸蒸日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的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雖然有過中法戰爭、日本侵略臺灣、新疆阿古伯叛亂,但基本上只是局部的,沒有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也就是說這三十年總體上是穩定的,清廷雖然慈禧垂簾聽政,但不可否認,慈禧這段時期高超的統治手腕為這一時期清廷內部的穩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這一時期在恭親王奕訢和一些地方督撫的支持下,洋務運動開始興起,一些重工業如鋼鐵、紡織、電報、輪船,清朝開始自發的興辦,再加上國際上這個時期又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原材料獲得了不錯的出口,經濟還是一直向前發展。

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是當時東方三大帝國,擁有廣袤的領土和眾多的人口,獨立的政權體系。

在甲午戰爭前,大清帝國雖然遭受到列強的多次侵略,但並未傷到國本,在國際上的地位比較高,當時西方列強派到清朝的外交人員都是大使級別,比派到亞非拉殖民地的級別要高。為什麼說甲午戰爭前清朝的國際地位要高呢?這一時期清朝國力在被動挨打中蒸蒸日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的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雖然有過中法戰爭、日本侵略臺灣、新疆阿古伯叛亂,但基本上只是局部的,沒有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也就是說這三十年總體上是穩定的,清廷雖然慈禧垂簾聽政,但不可否認,慈禧這段時期高超的統治手腕為這一時期清廷內部的穩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這一時期在恭親王奕訢和一些地方督撫的支持下,洋務運動開始興起,一些重工業如鋼鐵、紡織、電報、輪船,清朝開始自發的興辦,再加上國際上這個時期又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原材料獲得了不錯的出口,經濟還是一直向前發展。 但是,甲午戰爭後就不同了,這之後北洋軍閥崛起,內輕外重,最後演變成了北洋時期的軍閥混戰,政局長期動盪,有限的經濟發展的成果全被戰爭消耗了,甲午戰爭中國失去的是國本與自尊,中華民族沉淪和耽誤了半個世紀。

直到1949年,中國能造什麼呢?除了瓷器、火柴之外,工業水平停滯。所以,甲午戰爭後的幾十年中國真的沒有跨越式進步。

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是當時東方三大帝國,擁有廣袤的領土和眾多的人口,獨立的政權體系。

在甲午戰爭前,大清帝國雖然遭受到列強的多次侵略,但並未傷到國本,在國際上的地位比較高,當時西方列強派到清朝的外交人員都是大使級別,比派到亞非拉殖民地的級別要高。為什麼說甲午戰爭前清朝的國際地位要高呢?這一時期清朝國力在被動挨打中蒸蒸日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至甲午戰爭的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雖然有過中法戰爭、日本侵略臺灣、新疆阿古伯叛亂,但基本上只是局部的,沒有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也就是說這三十年總體上是穩定的,清廷雖然慈禧垂簾聽政,但不可否認,慈禧這段時期高超的統治手腕為這一時期清廷內部的穩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這一時期在恭親王奕訢和一些地方督撫的支持下,洋務運動開始興起,一些重工業如鋼鐵、紡織、電報、輪船,清朝開始自發的興辦,再加上國際上這個時期又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的原材料獲得了不錯的出口,經濟還是一直向前發展。 但是,甲午戰爭後就不同了,這之後北洋軍閥崛起,內輕外重,最後演變成了北洋時期的軍閥混戰,政局長期動盪,有限的經濟發展的成果全被戰爭消耗了,甲午戰爭中國失去的是國本與自尊,中華民族沉淪和耽誤了半個世紀。

直到1949年,中國能造什麼呢?除了瓷器、火柴之外,工業水平停滯。所以,甲午戰爭後的幾十年中國真的沒有跨越式進步。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非常道毕延河
2019-07-17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北洋海軍的強大居然讓日本感受“中國威脅論”,“長崎事件”使日本知道了,什麼是城下之盟。

1886年,北洋海軍四艘戰艦駛入長崎港,艦上的一水兵登岸購物消費日本當地一店家發生衝突, 當地日本人開始和水兵發生直接對抗,日本警察也立即出動,逮捕了這5名水兵,北洋海軍可不好欺負,軍艦上竟衝出45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北洋海軍的強大居然讓日本感受“中國威脅論”,“長崎事件”使日本知道了,什麼是城下之盟。

1886年,北洋海軍四艘戰艦駛入長崎港,艦上的一水兵登岸購物消費日本當地一店家發生衝突, 當地日本人開始和水兵發生直接對抗,日本警察也立即出動,逮捕了這5名水兵,北洋海軍可不好欺負,軍艦上竟衝出45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日本人這才懂得什麼是真理在大炮有效射程之內,什麼是船堅炮利,什麼是城下之盟。

雙方簽訂協議,就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卹,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2700元由日方支付。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北洋海軍的強大居然讓日本感受“中國威脅論”,“長崎事件”使日本知道了,什麼是城下之盟。

1886年,北洋海軍四艘戰艦駛入長崎港,艦上的一水兵登岸購物消費日本當地一店家發生衝突, 當地日本人開始和水兵發生直接對抗,日本警察也立即出動,逮捕了這5名水兵,北洋海軍可不好欺負,軍艦上竟衝出45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日本人這才懂得什麼是真理在大炮有效射程之內,什麼是船堅炮利,什麼是城下之盟。

雙方簽訂協議,就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卹,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2700元由日方支付。



在日本人看來,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最後竟然要本國賠款,弱國子民的屈辱感對日本來說是極其深刻的。

1891 年6 月26 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歷時40 余天,依次訪問了馬關、橫濱、長崎。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北洋海軍的強大居然讓日本感受“中國威脅論”,“長崎事件”使日本知道了,什麼是城下之盟。

1886年,北洋海軍四艘戰艦駛入長崎港,艦上的一水兵登岸購物消費日本當地一店家發生衝突, 當地日本人開始和水兵發生直接對抗,日本警察也立即出動,逮捕了這5名水兵,北洋海軍可不好欺負,軍艦上竟衝出45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日本人這才懂得什麼是真理在大炮有效射程之內,什麼是船堅炮利,什麼是城下之盟。

雙方簽訂協議,就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卹,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2700元由日方支付。



在日本人看來,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最後竟然要本國賠款,弱國子民的屈辱感對日本來說是極其深刻的。

1891 年6 月26 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歷時40 余天,依次訪問了馬關、橫濱、長崎。



日本被北洋海軍的氣勢給鎮住了,在參觀7000 噸級的“定遠”和“鎮遠”艦後普遍感到羞慚。 當時的日本媒體及輿論大力渲染日本國內“對強大的中國的艦隊的威力感到恐怖。”

有此可見當時清朝的實力不可小覷,亞洲霸主的地位還是有的,日本只有咬牙切齒的份。

清朝曾佔據世界GDP總量的1/3,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前十年,中國已從康熙盛世的頂峰衰落,但GDP仍佔世界總量的29%。

清朝雖然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但是損失不大,沒有傷及國本。清朝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左宗棠收復新疆,馮子材鎮南關大捷,袁世凱監國朝鮮,內政外交一度興盛起來,由於那段時期是在同治和光緒兩朝,所以也稱為“同光中興”。

可惜一副好牌被腐朽的清政府給打爛了。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北洋海軍的強大居然讓日本感受“中國威脅論”,“長崎事件”使日本知道了,什麼是城下之盟。

1886年,北洋海軍四艘戰艦駛入長崎港,艦上的一水兵登岸購物消費日本當地一店家發生衝突, 當地日本人開始和水兵發生直接對抗,日本警察也立即出動,逮捕了這5名水兵,北洋海軍可不好欺負,軍艦上竟衝出45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日本人這才懂得什麼是真理在大炮有效射程之內,什麼是船堅炮利,什麼是城下之盟。

雙方簽訂協議,就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卹,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2700元由日方支付。



在日本人看來,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最後竟然要本國賠款,弱國子民的屈辱感對日本來說是極其深刻的。

1891 年6 月26 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歷時40 余天,依次訪問了馬關、橫濱、長崎。



日本被北洋海軍的氣勢給鎮住了,在參觀7000 噸級的“定遠”和“鎮遠”艦後普遍感到羞慚。 當時的日本媒體及輿論大力渲染日本國內“對強大的中國的艦隊的威力感到恐怖。”

有此可見當時清朝的實力不可小覷,亞洲霸主的地位還是有的,日本只有咬牙切齒的份。

清朝曾佔據世界GDP總量的1/3,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前十年,中國已從康熙盛世的頂峰衰落,但GDP仍佔世界總量的29%。

清朝雖然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但是損失不大,沒有傷及國本。清朝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左宗棠收復新疆,馮子材鎮南關大捷,袁世凱監國朝鮮,內政外交一度興盛起來,由於那段時期是在同治和光緒兩朝,所以也稱為“同光中興”。

可惜一副好牌被腐朽的清政府給打爛了。



為了朝鮮中日開戰,沒人相信中國會輸。日本挑戰中國,在當時的士大夫眼裡簡直就是找死。 英國人赫德,在給本國政府所寫關於清朝輿情報告中寫道:“現在中國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以外,其餘999人都相信大中國可以打垮小日本。”

朝野上下社會輿論一片樂觀,上海的《申報》連篇累牘地刊發社論,鼓吹“以中國幅員之廣,人民之眾,餉糧之厚,兵卒之多,與倭國相較,雖三尺童子亦知其非我敵”。 誠如李鴻章所言:“方倭事初起,中外論者皆輕視東洋小國,以為不足深憂”。

甲午戰爭就是清朝和日本國際地位的轉折點。

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清朝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政破產靠向西方舉債度日。

清朝在甲午戰前的國際地位,雖然趕不上英法德這些歐洲列強,在亞洲來說還是無人撼動的第一大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北洋海軍的強大居然讓日本感受“中國威脅論”,“長崎事件”使日本知道了,什麼是城下之盟。

1886年,北洋海軍四艘戰艦駛入長崎港,艦上的一水兵登岸購物消費日本當地一店家發生衝突, 當地日本人開始和水兵發生直接對抗,日本警察也立即出動,逮捕了這5名水兵,北洋海軍可不好欺負,軍艦上竟衝出45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日本人這才懂得什麼是真理在大炮有效射程之內,什麼是船堅炮利,什麼是城下之盟。

雙方簽訂協議,就各自的死傷者互給撫卹,日本賠付中國52500元,中國賠付日本15500元,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2700元由日方支付。



在日本人看來,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最後竟然要本國賠款,弱國子民的屈辱感對日本來說是極其深刻的。

1891 年6 月26 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歷時40 余天,依次訪問了馬關、橫濱、長崎。



日本被北洋海軍的氣勢給鎮住了,在參觀7000 噸級的“定遠”和“鎮遠”艦後普遍感到羞慚。 當時的日本媒體及輿論大力渲染日本國內“對強大的中國的艦隊的威力感到恐怖。”

有此可見當時清朝的實力不可小覷,亞洲霸主的地位還是有的,日本只有咬牙切齒的份。

清朝曾佔據世界GDP總量的1/3,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前十年,中國已從康熙盛世的頂峰衰落,但GDP仍佔世界總量的29%。

清朝雖然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但是損失不大,沒有傷及國本。清朝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左宗棠收復新疆,馮子材鎮南關大捷,袁世凱監國朝鮮,內政外交一度興盛起來,由於那段時期是在同治和光緒兩朝,所以也稱為“同光中興”。

可惜一副好牌被腐朽的清政府給打爛了。



為了朝鮮中日開戰,沒人相信中國會輸。日本挑戰中國,在當時的士大夫眼裡簡直就是找死。 英國人赫德,在給本國政府所寫關於清朝輿情報告中寫道:“現在中國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以外,其餘999人都相信大中國可以打垮小日本。”

朝野上下社會輿論一片樂觀,上海的《申報》連篇累牘地刊發社論,鼓吹“以中國幅員之廣,人民之眾,餉糧之厚,兵卒之多,與倭國相較,雖三尺童子亦知其非我敵”。 誠如李鴻章所言:“方倭事初起,中外論者皆輕視東洋小國,以為不足深憂”。

甲午戰爭就是清朝和日本國際地位的轉折點。

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清朝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政破產靠向西方舉債度日。



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在亞洲老大的地位喪失。從此,在國際社會中,徹底淪為二流國家。世界列強爭先恐後地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當時有位愛國志士畫了一幅《東亞時局形勢圖》,形象地描繪了中國被列強侵略盤踞瓜分的形勢。作者在圖旁題詞:“沉沉酣睡我中華,那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一梦千年long
2019-03-09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公元1840年,英國進攻者從遙遠的英倫三島長途跋涉,來到了被殖民幾十年的印度,然後氣勢洶湧的像當時還在睡夢中的大清朝發起了進攻,可以看到一艘艘船堅炮利的英倫戰船駛向中國廣州沿海。經過幾聲震耳欲聾的大炮聲音後,他們向中國發起了進攻。中國清朝守軍跌跌撞撞地艱難地抵抗。最後實在守不住了,只能乘船繳械投降。英軍氣貫山河的一路向北,攻略城池幾十座大大小小戰役,無所不勝利。英軍計劃縝密的向南京城進攻去, 他們有條不紊的對南京城輪番“轟炸”。最後得意的佔領了華南重鎮——南京。這條消息傳到京師,舉國震驚,皇帝真正燦爛的命令旁邊愚昧無知的大臣——立刻談判!英國外來侵略者氣勢高調的和清朝帝國的大臣進行磋商。他們揚言幾日之後就要進攻北京城,抓了你們的皇帝。清朝大臣支支吾吾不敢多言。談判過後,英國侵略者得意洋洋,留下氣勢低沉的清朝大臣,這次談判過後,諾大的清朝要像一個彈丸小國,交納上千萬白銀。並且要供上香港島交給他們。消息傳回京城,清朝皇帝絕望又恍惚的支吾言語,清朝皇帝決定再次開展。這條消息傳回外界之後,舉國譁然,清朝皇帝不顧國力貧弱,決心與敵人戰鬥,就這樣數萬清帝國水師南下與英軍開戰,英軍得知後十分不屑,立馬率領軍隊北上與清軍戰鬥,英國摧枯拉朽地擊敗了清軍,清朝皇帝徹底絕望了,從此以後,清帝國被稱為——東亞病夫!

(還有什麼可說的嗎?)









梦野艳齐
2019-01-28

豔齊說正史:中日甲午戰爭前,大清帝國還是享有一定的國際地位的。

這表現於:

一、從1861年至1862年,英、法、俄、美等國競相在北京建立公使館。這標誌著世界列強把中國視為一個值得交往的平等的主權國家的開始。

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商務往來,出現了互惠互信。1862年初,中國首次向英國報送的採購軍艦的訂單,曾讓英國朝野大為興奮。那訂單的數字是:炮艦6艘、快艇3艘,外帶全套隨艦人馬。中國的如此購買能力不僅能有效地拉昇英國軍火行業的生產總值,還解決了眾多的英軍官兵到國外的再就業。由此,這個當時的海上霸主式的國家也不能不屈尊向中國露出友好的微笑,並將當時英國最先進的艦艇賣給了中國。

三、1868年,剛卸任的美國公使蒲安臣曾以清政府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名義,率領一個有英、法等國人蔘加的中國代表團赴歐美等國訪問,更是受到了到訪國家的隆重接待。當時,美國總統安德魯.詹森、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德國首相俾斯麥以及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親自接見。那亦說明,中國當時還是很被西方列強國家所重視的。

四、1879年6月3日,結束了第二任總統任期的美國總統格蘭特也曾親自上門拜訪中國,由恭親王奕訢接待。這同樣說明,當時的中國已不再被世界列強國家所輕視。

五、在當時,國門已經打開的中國,在世界列強的心目中,疆域遼闊的中國能夠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商機,有利於他們的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而他們也極重視條約下的那些開放城市,加大投資力度,或開銀行,或經營航運,或開設工廠,並以西方先進的機器生產替代了中國的落後的手工業生產,使之迅速崛起。

六、這時的中國,自己也開始邁出追趕西方先進國家的步伐,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即是其表現形式。這時的中國急切地在引進西洋武備、各種機械和科學技術,不惜投入巨資。因而,同中國交往,就等於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商機。在這過程中,將俯視的目光改變為平視,勢在必然。

七、中國有能力維護自身的領土不受侵犯。這也讓世界各國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實力。1876年,清軍將領左宗棠率兵出關,擊敗阿古柏的分裂勢力,收復了新疆的廣大地區,隨後,又收復了被俄屬突厥斯坦第一任總督考夫曼將軍佔領的伊犁地區,並在新疆取消吐魯番王和各城伯克管理民政的權力,建立省級行政機構,設置州縣。1885年3月,清軍將領馮子材在鎮南關打死打傷入侵的法軍1000多人,並乘勝收復諒山,向北寧挺進。法軍一時間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八、條約下的口岸的開放,使中國開始與原有的完全封閉型社會告別。儘管中央政府對此還抱著不那麼情願的態度,但無法阻止最先醒悟過來的一些中國私營企業家開始對口岸的利用。他們的進入,使西方各國更看到了可以互惠的前景,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改變了對中國的原有態度。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就曾發表照會,稱:英國絕不實施與中國的獨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不友好的壓迫。

只是當時的排外思潮又形成了一種逆勢。對於口岸的開放,依然有不少人認為那是強權下屈從的結果,而看不到它們的出現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許多民族主義者不僅詆譭它們的存在,甚至把投資建設這些開始開放的口岸的西方人視為古怪的野蠻人而拒絕交往。

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國人沒有充分地利用這些口岸發展本國的經濟,排外情緒甚至阻撓了洋務運動以夷制夷的潛在目的的順利實現。

這裡有一篇美國人羅茲.墨菲蒐集到的當時中國某官員的奏摺,它就很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眾多的國人的心態:夷人自身缺點如此嚴重,竟然侈談改善我天朝子民,真乃荒謬之至;他們讓富貴者當官受爵而不經任何考試,他們實劣於中國人,不堪加以教化。

中國人當時的如此傲慢自大與對洋人的鄙視態度,又很自然地讓許多西方國家難以接受,也很自然地又影響了當時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選自互聯網,版權歸原攝者)


豔齊說正史:中日甲午戰爭前,大清帝國還是享有一定的國際地位的。

這表現於:

一、從1861年至1862年,英、法、俄、美等國競相在北京建立公使館。這標誌著世界列強把中國視為一個值得交往的平等的主權國家的開始。

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商務往來,出現了互惠互信。1862年初,中國首次向英國報送的採購軍艦的訂單,曾讓英國朝野大為興奮。那訂單的數字是:炮艦6艘、快艇3艘,外帶全套隨艦人馬。中國的如此購買能力不僅能有效地拉昇英國軍火行業的生產總值,還解決了眾多的英軍官兵到國外的再就業。由此,這個當時的海上霸主式的國家也不能不屈尊向中國露出友好的微笑,並將當時英國最先進的艦艇賣給了中國。

三、1868年,剛卸任的美國公使蒲安臣曾以清政府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名義,率領一個有英、法等國人蔘加的中國代表團赴歐美等國訪問,更是受到了到訪國家的隆重接待。當時,美國總統安德魯.詹森、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德國首相俾斯麥以及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親自接見。那亦說明,中國當時還是很被西方列強國家所重視的。

四、1879年6月3日,結束了第二任總統任期的美國總統格蘭特也曾親自上門拜訪中國,由恭親王奕訢接待。這同樣說明,當時的中國已不再被世界列強國家所輕視。

五、在當時,國門已經打開的中國,在世界列強的心目中,疆域遼闊的中國能夠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商機,有利於他們的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而他們也極重視條約下的那些開放城市,加大投資力度,或開銀行,或經營航運,或開設工廠,並以西方先進的機器生產替代了中國的落後的手工業生產,使之迅速崛起。

六、這時的中國,自己也開始邁出追趕西方先進國家的步伐,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即是其表現形式。這時的中國急切地在引進西洋武備、各種機械和科學技術,不惜投入巨資。因而,同中國交往,就等於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商機。在這過程中,將俯視的目光改變為平視,勢在必然。

七、中國有能力維護自身的領土不受侵犯。這也讓世界各國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實力。1876年,清軍將領左宗棠率兵出關,擊敗阿古柏的分裂勢力,收復了新疆的廣大地區,隨後,又收復了被俄屬突厥斯坦第一任總督考夫曼將軍佔領的伊犁地區,並在新疆取消吐魯番王和各城伯克管理民政的權力,建立省級行政機構,設置州縣。1885年3月,清軍將領馮子材在鎮南關打死打傷入侵的法軍1000多人,並乘勝收復諒山,向北寧挺進。法軍一時間潰不成軍,狼狽逃竄。

八、條約下的口岸的開放,使中國開始與原有的完全封閉型社會告別。儘管中央政府對此還抱著不那麼情願的態度,但無法阻止最先醒悟過來的一些中國私營企業家開始對口岸的利用。他們的進入,使西方各國更看到了可以互惠的前景,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改變了對中國的原有態度。英國外交大臣克拉蘭敦就曾發表照會,稱:英國絕不實施與中國的獨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不友好的壓迫。

只是當時的排外思潮又形成了一種逆勢。對於口岸的開放,依然有不少人認為那是強權下屈從的結果,而看不到它們的出現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許多民族主義者不僅詆譭它們的存在,甚至把投資建設這些開始開放的口岸的西方人視為古怪的野蠻人而拒絕交往。

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國人沒有充分地利用這些口岸發展本國的經濟,排外情緒甚至阻撓了洋務運動以夷制夷的潛在目的的順利實現。

這裡有一篇美國人羅茲.墨菲蒐集到的當時中國某官員的奏摺,它就很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眾多的國人的心態:夷人自身缺點如此嚴重,竟然侈談改善我天朝子民,真乃荒謬之至;他們讓富貴者當官受爵而不經任何考試,他們實劣於中國人,不堪加以教化。

中國人當時的如此傲慢自大與對洋人的鄙視態度,又很自然地讓許多西方國家難以接受,也很自然地又影響了當時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選自互聯網,版權歸原攝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