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開放觀:更全面 更深入 更務實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2017-04-28

關鍵詞

現代化國際城市

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更全面

就是推進城市、產業、企業和人才的全面開放,構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內外聯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更深入

就是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

更務實

就是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務實開放體制,不斷把雙向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配置資源、拓展市場,著力打造以我為主的跨境跨區域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不斷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成華區委書記劉光強: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 加快融入 “一帶一路”戰略

脫胎於成都東郊老工業基地的成華區,大批傳統制造業陸續外遷,但產業基礎、創新基因卻在這裡紮根,順應產業跨界融合趨勢,成華正探索2.5產業發展新路徑。

成華區委書記劉光強說,近年來,成華大力培育發展總部經濟、樞紐經濟、樓宇經濟等新經濟模式,在猛追灣片區聚集形成了能源產業、工業研發、總包結算等業態的千億總部經濟集群。去年以來,該片區“四院三司一行”等龍頭總部企業正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拓展國際市場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成都東客站片區,成華正依託成渝高鐵、成綿樂客專的開通,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初步構建了酒店會展、醫療康養、金融商貿、文創文博等現代產業集群。

在龍潭總部新城,成華正積極培育2.5產業,重點發展集“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平臺展銷、售後服務”等於一體的樓宇工業綜合體,推動製造業逐步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複合型轉變。

“當前,我們正按照‘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培育發展2.5產業’等要求,將深入考察學習樞紐經濟和2.5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做法。”劉光強說,成華還組建了專門的課題組,深入研究成渝、西成客專、成貴、成昆等高鐵開通後,給成華帶來的綜合效應和比較優勢,以及成華區借勢借力發展樞紐經濟、流量經濟、物流經濟的具體策略。

市商務委黨組書記、主任郭啟舟:

順應產業跨界融合趨勢 發展2.5產業

順應產業跨界融合趨勢,發展研發、設計和營銷、結算、物流等2.5產業。何為2.5產業?“我認為有兩個判斷,一是基於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產業,二是為這些產業提供技術支撐、服務、諮詢的類似產業。”市商務委黨組書記、主任郭啟舟舉例說明,現在誕生的新商業模式和業態就算2.5產業。比如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是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老百姓受惠的最好案例,未來空間很大。”

郭啟舟表示,成都提出2.5產業,將有利於產業發展,比如此前有些產業介於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產業支持政策不好傾斜,“主要是產業政策、資源配置政策,有利於形成共識支持發展。比如物流、電子商務等,都是2.5產業。”

“共享單車是新的模式,我也經常使用。”郭啟舟說,共享單車說明2.5產業的前瞻性,“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行為,最終是市場力量起作用。從消費者的角度,創建新商業模式,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這些是過去沒有解決的,2.5產業更多是呈現這樣的業態。”

“過去的傳統產業有服務半徑,而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商品服務是面向全國的。另外是能夠拓展,具有可成長性,這是傳統企業難以做到的,比如現在互聯網企業,很容易就上百億。”郭啟舟表示,目前形勢下,提出發展2.5產業,是搶佔未來機遇,“成都具有創新基因,具有搶佔新機遇的實力。”

原標題:新開放觀 更全面/更深入/更務實

雙流機場將達6000萬旅客吞吐量 成昆高鐵爭取年底開工

成都市交委主任劉兵:從成都的通道建設來看,主要集中在航空和高鐵上

成都市交委主任劉兵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今後五年工作中,將全力投入到“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工作之中。

他認為,成都要打造的三個樞紐:國際空港樞紐、國際性鐵路樞紐、國家級高速公路樞紐,“從成都的通道建設來看,主要集中在航空和高鐵上。”

航空:

雙流機場今年增40個停機坪

劉兵介紹,從航空來說,首先是抓好雙流機場擴能改造,改造從去年正式啟動,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成都周邊的航空資源競爭激烈,去年雙流機場是4600多萬旅客吞吐量,今年的目標是增加40個停機坪,滿足新增航線,包括國際航線,最終每年達到6000萬人次,其中國際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

其次是新機場的建設,將做好相關工作保障。場內涉及機場建設的土地,不到3個月時間全部拆完,保障新機場建設的需要,為整個機場建設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條件,發揮了主動性和創造性。預計2019年整個建設的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到2026年形成40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

鐵路:

西成客專提前到今年底通車

國際性鐵路樞紐的建設,按照去年正式上報國家相關部委獲批的結果,成都市作為國際性鐵路樞紐,高鐵的支撐能力將基本形成,形成多條出川大通道。如西成客專,可直通北京,輻射華北一帶,原定明年通車,將提前到今年年底。成都到自貢,即成昆高鐵,今年爭取上半年批准可研報告,年底正式開工,到2020年將形成通車能力,正式解決成都到昆明,再走貴昆到華南的問題。

成達萬高鐵,是成都經天府國際機場,經遂寧、達州到萬州,主要是到華東一帶,包括上海、長三角。未來成都到北上廣坐高鐵只需8小時就可到達,到周邊省會城市只需4個小時就可到達(除拉薩)。

高速公路:

十三五期間新增里程增加2/3

目前高速公路密度是每百平方公里不到5公里,和北上廣的差距比較大,後5年將翻一番,接近11公里,在國內處於第一方陣。要做的工作包括:對標準進行提升、幾條高速路的擴能,十三五期間新增的里程會增加2/3,車道數將翻一番。“有些只有雙向四車道,現在有多條八車道。包括成彭高速的擴能改造,爭取今年底完成,最遲明年上半年。”

劉兵介紹,新機場的高速公路去年8月底已正式開工,龍泉山四個隧道同時在雙向挖掘打通,“今後五年,整個交通的投資將超過2300億元,是過去五年的一倍以上,任務非常重。”

公交都市:

軌道交通加速成網

劉兵表示,交通運輸要貫徹供給側改革,報告裡面提出了“公交都市”的創建,包括軌道交通的加速成網。今年地鐵要通3條線,新增71公里,到2022年地鐵開通運營里程將達到600公里以上,相當於現在上海、北京的水平。目前地鐵運行的強度,已經排到全國前三位,平均旅客人次為200萬。五年後,旅客應該會到800萬人次。針對常規公交,將對線路進行優化,對短途、接駁、微循環的功能進行調整。

市經信委黨組書記施躍華:

全面調研10個產業 形成詳細發展報告

市經信委黨組書記施躍華告訴記者,針對成都產業佈局,成都提出五大支柱產業和五大優勢產業,成都已經啟動包括這10個產業在內的全面調研,很快形成詳細發展報告。

成都提出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製造、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五大支柱產業,加快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優勢產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精準醫療、虛擬現實、傳感控制、增材製造等未來產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化產業鏈垂直整合和產業間協同聯動,打造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

“對成都經濟分析很準,我們需要奮發努力,工業發展的質量和總量都還有空間。”施躍華表示,整個製造業的結構還需要優化,“這幾年在平均發展,園區結構小。我們的企業,大的不強,產值大的創新力偏弱,小企業很多,但散而不強。總的來說,結構不優,需要補短板,才能支撐服務業,支撐城市經濟發展。”

“盲目定位所有產業都搞,肯定不行,我們需要合理分工,需要瞄準高端產業。”施躍華表示,五大支柱產業和五大優勢產業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產業。有些是已經過千億的產業,是成都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有些是傳統產業,比如食品飲料,可以轉型升級,走綠色路線。

“有所為有所不為,哪些產業需要加大,哪些需要捨去,我們需要非常仔細的規劃。”施躍華表示,未來哪些產業要著力發展,具有哪些目標企業和目標項目,需要一一落地,梳理相應企業,把產業鏈研究透,把產業生態研究透。施躍華透露,市經信委已經出動4個調研組,赴北京、蘇州、杭州等城市詳細調研包括上述10個產業在內的多個產業,很快將形成發展報告和推進方案。

成都商報記者 葉燕 肖剛 辜波

攝影記者 王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