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我,70歲,痴武一生,62年不分冬夏,覺得人生很硬實
文東紀實影像
1/21 我叫張國慶,安徽蚌埠人,今年70歲。我8歲習武,並痴迷一生,62年來不分冬夏,2萬多天,每日堅持練武。回想這一生,我覺得很硬實。講述人丨張國慶 記錄丨文東
2/21 我們家兄妹4個,我是老大,父母都是制線廠的工人,生活很貧窮。打我記事起,就特別迷戀武術,為了學武可沒少讓父親揍。因為家裡窮,交不起學費,於是每天都會跑到劉福田老師家門前偷學,晚上回家再偷偷的練。這是我16歲時拍的。
3/21 劉福田老師是咱們蚌埠地區有名的武術家,主攻心意六合拳,可是他不收小孩。我就和幾個小夥伴天天往他那裡跑,站在門外學。時間一長,他老人家就覺得有些不耐煩了。終於有一天他把我們喊進門,讓我們全部一字馬,目的讓我們知難而退。圖為劉福田老師。
4/21 第一次拉一字馬,那個痛啊。回到家裡,兩個大腿根子那是又酸又痛,青筋爆的都有鴿子蛋那麼大。可是第二天我又去了,就我一個人去的。劉福田老師看我決心如此大,就勉強把我收下了。那時候,我整好8歲。收下我以後,劉福田老師也沒收我學費。剛開始練習,都不敢跟父母說,怕捱打。因為父親怕耽誤我學習,所以就極力反對。
5/21 這個學習的機會得來不易,為了學好武術,我夜以繼日的練習。那時沒有手錶,也不知道幾點,常常一練就是一整晚。到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劉福田老師開始在蚌埠周邊擴招學員,設場收徒,就讓我去做教練,代師教徒。因為要過淮河,劉福田老師每天給我一角錢讓我坐船,當時擺渡過河是三分錢,河對岸有人用馬車來接,回來時馬車送到渡口,就直接把擺渡錢付了,我每次去都能掙七分錢,在當時已經不是個小數目了。現在想起,非常感謝恩師。
6/21 1976年,我結婚了。婚後第二年有了獨子張超,那時候我是柴油機廠的叉車工,下班就是練武,放假了就到各地去尋找武術名家切磋學習武藝,很少顧家。現在想來,真的很虧欠父母和他們娘倆。雖然對家照顧不到,但,一家人都很支持我的愛好。這是當年在嶽麓山的留影。
7/21 在劉福田老師之後,我又偶然的結識了八極拳名家王長典老師,他是一個非常讓人敬重的武術大師。當時我去參加全國武術比賽,下場的時候,被他老人家給叫住,“那小孩,你過來”,接著又說,“你這都跟誰學的?”,不等我回答,他又直接說:“我不管你和誰學的,我想教你”。當時就在比賽場旁邊教起了我,後來正式拜帖進門學習八極拳。這是和王長典老師合影。
8/21 有了王長典老師的教學,我長勁也很快。當時身邊的朋友也都很熱愛武術,平時沒事,我就教大家一些。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跟我學習。1984年,我正式收徒,到現在陸續收入室弟子有300多人,遍佈香港、北京、東北、湖南、重慶等地。最大的徒弟是在武當山收的,比我年齡還大幾歲。這是1984年和幾個徒弟及同事的合影。
9/21 這些年就一直堅持每天練習,算到現在,習武已有62年。2萬多天的時間裡,我就幾乎沒斷過練習。哪怕只要有一點時間,我都得活動活動,想想師父們曾經教過我的。
10/21 80年代末的時候,經人介紹我又認識了中國近代天津武術界一代名宿田金鐘老師,並拜在他的門下。恩師田金鐘對我格外愛護培養,並多次趕往安徽教我。這是與田金鐘老師的合影。
11/21 2006年的時候,為了繼續提高對八極拳的研究,我前往河北孟村拜吳連枝為師,並且喜得墨寶。當天吳連枝老師非常高興,對我們幾個說:“你們想要什麼字,寫在紙上,我給你們一人寫一幅。”這是跟吳連枝老師在一起的合影。
12/21 別的師兄弟都‘海納百川’‘天道酬勤’什麼的,當吳連枝老師看到我寫的紙條時,看看我,又看看紙條,看了三遍才下筆,看了吳連枝老師的表情我就知道,這麼多年,我沒有練錯。我寫的是‘封閃側進、層層不窮、抱圓守一、處處有變。’
13/21 為了更好的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武術,使更多人在武術健身養生中受益,我在1999年正式發起成立了武館。現在我們武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弟子了,年齡最大的今年35歲,最小的十幾歲。並多次帶隊參加國內外武術比賽,勻獲得好成績。
14/21 經過幾位老師的悉心教導,使我真正認識了中國傳統武術。我認為,一切的追求都是重複,一切的創新都是迴歸。都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東西,只是傳承中有斷層而已,你覺得創新的只是領悟到一點皮毛而已,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多呢。這是吳連枝老師父親吳秀峰誕辰100週年紀念會留影。
15/21 作為傳統武術從業者,我們本就有義務去研究拳法,把斷層補上。我聽不習慣有些學生說‘我會了’,我練了幾十年,還不敢說“會”這字呢。這是跟吳連枝老師學習時候的手稿。
16/21 說到現在傳統武術的發展,我很痛心。武術和操的區別是武術發力,操不發力。好多人看到空翻、旋子,就說多麼厲害,功夫多好。那不如學體操空中轉體幾百度,不是更好看?還有部分人沉迷於自我,“看我這招多麼多麼厲害,我這一腿能踢斷木頭,更有人說功夫再好一槍撂倒”。打個比方,別人會用槍能成為狙擊手,給你一把槍你能打到人嗎?
17/21 現在的孩子整天玩手機玩電腦,不僅父母疼,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疼,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怕孩子累著,怕耽誤學習,因此學的人就少。
18/21 但是換句話說,如果學習武術這麼苦累的事孩子能堅持下來,還有什麼事做不了呢?習武是一項強身健體、終身受益的事情,我練了一輩子,今年都70了,渾身沒毛病。
19/21 辦武館這麼多年,還有個小插曲。大家都傳“李小龍”來拜我為師了,其實這是個誤會,但也是真事。李勝強因為酷似李小龍,並被人稱為是最像李小龍的模仿者,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新聞報道。
20/21 我這一輩子啊,都花在武術上了。因為熱愛,所以我覺得,我這一生活的挺硬實。習武給我最大的收穫,不是拿過多少獎項,而是有一個好身體,還受人尊重。我們國家的武術無非就4類,競技武術,太極養生拳法,散打搏擊和傳統武術。表現形式主要是,技擊水平、健身價值和表演藝術。但我覺得,傳統武術是最全面,也是文化底蘊最深的一個分類。
21/21 以上是張國慶分享的個人故事,如果你也有故事,不妨告訴我們。你來說,我來記錄,把你的經歷分享給萬千網友。#我的故事#
2019-07-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