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我叫李建國,70歲,經歷重重磨難,終於實現畫家夢
自拍
1/29 《自拍》的讀者們好,我叫李建國,出生於1949年,今年70歲了。我是一位油畫家,這是2000年我在陝北採風的照片。解放前,我的外祖父在天津經營著一個小的火柴廠,所以他有經濟實力把我的母親送去讀書,而且還為她請了一位名畫家教學。母親繪畫的基因在我身上流淌。小時候母親經常將她的畫掛在家裡,讓我和哥哥從小喜歡上了畫畫。後來我決定走畫畫這條路,還取得了一些成績,與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李建國\/口述
2/29 1950年,我母親與我的生父離異,嫁給了一位現役軍人,這就是我的繼父。不久我的繼父就轉業到地方,做了國家幹部。我們就這樣從河北深縣老家到了江蘇徐州安了家。不久後,外祖父外祖母也隨著母親來到了江蘇生活。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光是在江蘇度過的。現在我的哥哥仍在徐州生活,他比我大四歲,雖然也喜歡畫畫,但他後來做了一名工程師,現在已經退休了。這是1950年,母親和我及表兄弟們的合影,前排中間是我。
3/29 1965年,我按部就班讀書讀到初三,和同學們一樣緊張地複習功課準備中考。有一天,班主任找到我,拿了一張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招生單。得知這個消息時我興奮極了,因為這是一個實現畫家夢想的好機會。我按照報紙上的招生要求,把畫寄到了北京中央美院附中,不久他們就給我寄來了一張准考證。那年全國共設了五個考點,華東地區的考點設在了濟南。
4/29 得知我要考美院附中,全家人都很支持我。1965年6月,考試前一天下午,我從徐州坐綠皮火車到濟南。500公里的路程走了一晚上,第二天凌晨五點才到。我在火車站喝了一碗豆漿,就坐著公共汽車直奔山東藝術學校考試去了,考的是素描和創作類的命題畫。兩天後,複試名單上尚存50人。接下來要考作文和數學。之後,進入了面試階段的只有六位同學。最後,只有我和其他三位同學被附中錄取了,其中一位同學現在已經去世了。
5/29 1965年9月1日,美院附中開學了,我成為新一屆的一年級新生,在北京開始正式接受繪畫的系統訓練。這是我和同學們在附中前的合影。1966年5月,我一年級下學期還沒讀完,全國範圍內就發生一系列運動。美院附中是四年制的中專,按正常的學習年限應該是1969年畢業。
6/29 在附中的四年的時光裡,我們大概只學了不到一年的繪畫,其他時間都在搞運動、活動和展覽。比如說我參加過的中日友好學生聯歡,到天安門畫標語牌子。這是1967年,我(右二)和同學們與恩師趙友萍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看展覽,我們在天安門前的合影。
7/29 趙友萍老師在我心目中至始至終保持著既溫和又嚴肅的“高大上”形象。她在繪畫上強調造型基礎的嚴格訓練,達到苛刻的地步,不容許有半點的差錯和馬虎。時光荏苒,今年3月份,我將一幅自認為不錯的人體寫生作品分享到微信群中時,已88歲高齡的趙友萍老師居然給我的作品作出了點評:“這腰也太長了,胯骨長在何處?”恩師的教誨令我非常感動,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作品存在的問題。
8/29 到了1969年7月,我們糊里糊塗地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了。美院附中是屬於中央直屬的藝術院校,其學生原本沒有“上山下鄉”的任務,而是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工作。但是當年3月,中蘇邊境上爆發的珍寶島衝突讓年輕學生義憤填膺,保家衛國的情緒被燃起。在工宣隊的宣傳下,我(右一)同其他十幾個同學報名去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用當時的話說就是“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開始了長達六年的知青生活。
9/29 知青的生活艱苦、單調,那種偏執的狂熱很快就被沒完沒了的體力勞動消磨殆盡。我們一到那兒就趕上了秋收——割大豆。1969年10月1日,北大荒的第一場雪就飄落了,北大荒的冬季寒冷、漫長。冬季氣溫會降到零下30度,我們還要外出修水利。修水利的目的是把北大荒沼澤地裡的水排到松花江裡,露出肥沃的土地種糧食。冬季的北大荒地凍三尺,我們的任務是要把上層的凍土用鎬敲下來,露出下層的不凍土,然後用鐵鍬一鍬一鍬地剷土。
10/29 收工是知青最期待和珍愛的時刻,一天的活兒結束了,回到溫暖的房間,燒燒炕,去去一天的寒氣。接下來,有好多豐富的內容來打發漫長的冬季,比如聚在一起閒聊,講故事;在煤油燈下打牌;也可以擺弄半導體收音機,聽聽大城市發生了哪些事情。如果趕上不學習不開批判會,就更加輕鬆了。晚上躺在被窩裡,想著白天的活兒,想著幾千裡外的親人,聽著屋頂上嗚嗚的風聲,偶爾還能聽到曠野裡傳來的狼嚎,然後帶著疲憊的身體進入夢鄉。
11/29 那時的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返城。一想到要在邊疆做一輩子農工,就會在心底生出莫名的恐慌和焦慮。這一段經歷刻骨銘心,幾十年後,我已經事業有成,還會偶然做夢,夢見自己仍然在北大荒苦苦地掙扎,一著急,便會在絕望中驚醒。1980年,我畫了一幅名為《收工》的油畫作品,當時畫得很快,也沒有再改動過,總是小心保存,作為知青的生活記錄。後來兒子長大了,想給他看看,可是他沒有興趣,只是指著畫中人說:“爸,那是你嗎?”
12/29 每年春季播種,夏季除草,秋季收割,冬季修水利、開荒地,農閒時段上山打石塊,伐木造房子……這樣的生活一年四季周而復始。這是1973年,同學從黑河坐了一夜火車來找我們玩,我們在松花江邊防洪紀念塔合影。大部分知青在連隊裡幹農活,條件是很苦的。我不怕條件艱苦,讓我真正迷茫的是,我想畫畫,我的畫家夢想難道就此破滅了嗎?這種情況在第三年出現了轉機,一個機會讓我的繪畫手藝有了用武之地,我終於可以不用再賣苦力了。
13/29 1974年,我與一個上海知青在團部招待所前合影。我偶然發現團部大樓缺一張毛主席像,就提出我想畫一張。我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批准。毛主席像畫出來得到了全團稱讚,我就被調入了團部機關。後來,為了有更多的機會畫畫,我向領導請示將我調到電影隊。因為放電影之前要畫一些宣傳的幻燈片。於是,下鄉的第四個年頭,我從生產連隊調到俱樂部,工作是放電影。冬季沒有農活的時候,我還有機會到兵團總部參加美術訓練班,到那去畫畫。
14/29 我要經常帶著幾個鐵皮箱子跑連隊,裡面有電影放映機、幕布、膠片和小型的柴油發電機。後來團裡的條件好了,就為職工們配備了一輛大客車。我每天都要搭車在各連隊之間來回。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登上了這輛大客車後,目光一下子就被車上售票女孩吸引了,她那雙明亮的眸子裡放射出發自內心的純真的善意深深打動了我。這是在兵團大客車上我為她拍的照片,她穿著工作服,帶著手套,坐在駕駛室裡做出駕駛員的樣子。
15/29 從那天起,我的腦袋就整天昏昏沉沉的,做什麼都心不在焉。事實上,從那天起我就十分清醒地知道,我在暗戀,我愛上了那位漂亮、純真的女售票員——一位名字叫吳蓉蓉的上海知青。從此,無論有沒有放映任務,我都坐客車走一趟,只為看看她。時間一長,我的錢包也吃不消了——一趟客車一塊錢,但我的工資只有32塊,還要交12元伙食費。就在彈盡糧絕之前,我們明確了關係,她成了我的女友。
16/29 這是1973年,兵團美術學習班,在佳木斯劉英俊紀念館前合影,後排最右邊的是我。在北大荒的第六年,我們得到了中央美院附中開始對畢業生分配的消息,我們心想不能當一輩子知青,於是我們十幾個從美院附中來的同學聯名寫信,要求離開北大荒,返城分配工作。國家紀委通過黑龍江省紀委給我們落實了政策,讓我們恢復了幹部身份,補發幹部身份的工資。
17/29 終於,我們可以返城了。1975年底,我回到了家人所在的徐州,到徐州師範學院當了一名美術老師。因為吳蓉蓉是上海的知青,也面臨著返城的問題,在我們的努力下,1976年,她就被招工到了江蘇省第55汽車隊,這樣我們就到了一個城市了。這是1978年,我與吳蓉蓉在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前拍的照片。
18/29 我們結婚了。這是1978年我們領結婚證時的照片。時隔30多年,美術批評家彭德寫道:“兵團的大客車上的售票員,名叫吳蓉蓉,長得嬌小美麗,是人人追求的上海知青。自從見到她,李建國的主要業餘生活就是坐車,一直坐到吳蓉蓉成為他的妻子。”
19/29 師範學院給我們分了一間十平米的房子,我們就在那個房子裡添置了簡單的傢俱,擺了兩桌酒席請了親戚和朋友們,就算結婚了。那個時候一切從簡,畢竟經濟狀況也不允許大操大辦。婚後我們繼續過著平靜而甜蜜的生活,我在師範學院教書,妻子在汽車隊上班。這是1979年,我們的兒子出生了。
20/29 在徐州師範學院當美術老師期間,教學任務並不重,所以我有很多空閒時間可以用來創作。知青生涯給予了我揮之不去的印痕,並延續到我返城後的生活和創作之中,那時我十分熱衷描繪蘇北、山東交界地區的農民形象,創作了許多以農民為題材的作品,這是我在1976年創作的《陽光•回憶》。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年紀輕輕的我就被推薦當上了徐州美協主席。要知道,徐州市往屆美協主席原本都是由資深老畫家擔任的。
21/29 1984年,省裡把我調到《江蘇畫刊》雜誌任編輯。當時單位有個規定,人事調動最好不要讓夫妻分居,這樣我的妻子也被調入南京,在江蘇美術出版社工作。進了《江蘇畫刊》編輯部,我從編輯幹起,然後任副主編、主編,直到兼任社長,成為這家刊物的代表和主人。這是我在《江蘇畫刊》期間,主持策劃的“中國當代十一人邀請展”,十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在全國各地多個城市進行了巡展。
22/29 改革開放後,我們主張將國外的現當代藝術介紹到國內,也發掘推出了國內一批優秀的藝術家,推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因為雜誌的視野比較開闊,也因此經常受到激進者和保守主義者的質疑和批評。1985年,我們在7月刊上發了一篇很有名的文章《當代中國畫之我見》,裡面提到若再不改造“中國畫就到了窮途末日”,隨即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80年代,中國還頒佈了出入境管理法,出國越來越便利,終於,我也有機會出國採風了。
23/29 這是1993年,我第一次出國,與畫家常青在德國亥姆巴赫合影。在歐洲的一個月讓我大開眼界。油畫是西方的畫種,進入國內也就一百多年,缺少傳統的積澱。解放前,包括民國時期,像徐悲鴻、劉海粟等很多藝術家到西方留學,帶回了西方的繪畫藝術,解放後有段時間我們強調學習蘇聯繪畫的模式,而對西方比較進步的繪畫採取抵制的態度,這種形態導致中國繪畫藝術在很長時間內停滯不前。
24/29 1998年,我同中國藝術代表團在希臘聖托裡尼島寫生,同時欣賞有3000年曆史的古希臘文明。我認為聖托裡尼島是希臘最美的海島,那裡有很多漂亮的教堂,尤其到了傍晚的時候,遠遠望去美不勝收,我們在島上畫了四天時間。
25/29 2012年我從《畫刊》雜誌退休後,我被南京師範大學、西安美術學院等高校聘為教授,給學生們上課,還帶研究生,給他們做講座。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會議、展覽、出席開幕式、作品評選等工作,退休後的生活還是很充實的。這是我在高校畫室,為學生和青年教師做繪畫示範。
26/29 正是我這代人的人生經歷,讓我更加關注歷史,我希望把祖國的一些歷史瞬間用油畫呈現出來,為此創作了《1949淮海戰場》等一系列作品。2016年11月,在國家重點工程"中華史詩美術大展"的大型歷史畫創作任務中,我的作品《堯舜禪位》通過終審評選,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並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左圖是我在創作中,右圖是我在國家博物館裡與作品合影。
27/29 這是在北京參加"中華史詩美術大展"開幕式後,與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畫家在首都大酒店聚會,若干年後我們這群“荒友”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再相聚,感慨頗多。現在這些從黑土地走出來的人很多都是中國美術界著名的藝術家了。
28/29 2019年的清明節,我在南京雨花臺為兒童做寫生示範。人生有涯,畫無止境。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在頤養天年,建設祖國的重任就落在年輕人肩上了。我見證了共和國七十年歲月,相信以後會更好。【本組照片由小祁提供,今日頭條獨家發佈,嚴禁轉載!】
29/29 以上是李建國分享的故事。如果你也有故事,請長按屏幕,掃碼告訴我們你的故事。或者點擊上方《自拍selfie》賬號,私信發送“投稿”二字,點擊鏈接填寫故事,我們會幫你整理出來。
2019-09-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