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陸建華攝影
1/10 橫貫我國東西部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大多數長城的城牆,或建於山巒,或修於平原,而建在海上的長城,全國僅有一小段,那就是河北山海關伸入渤海的老龍頭長城。這段長城建於明朝時期,曾是明代海防的軍事要塞。
2/10 老龍頭,位於山海關老城的城南,離古城約有不到5公里的路程。這段入海長城,為明代所建,它是萬里長城中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也是明長城唯一的入海處,明長城東部的起始點。當年修築這段長城,主要是為了阻擋關外的騎兵侵入山海關腹地,這些彪悍的騎兵,往往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節,沿海灘長驅直入。
3/10 老龍頭長城的修築,始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當時的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禦元朝殘餘勢力的侵擾,吩咐大將軍徐達在關外修建山海關前衛哨城。到了明代的中、後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轉向女真,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禦的前沿,歷經數位重臣名將的督師經略和增修加固,成為拱衛明朝京師的海防要塞。
4/10 整個老龍頭長城,由入海石城、靖滷臺、南海口、澄海樓、寧海城和濱海長城等多部分組成。入海石城裡就修有長城第一道關口“南海口關”,第一座敵臺“靖滷臺”,後來又在城垣上建起了一座高達10米的“澄海樓”。這座海上石城的基礎非常牢固,歷經海水幾百年的沖刷而不毀。
5/10 “靖滷臺” 是明萬里長城唯一建在海中的“敵臺”,是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孫應元始建,起初為堅固的實心敵臺。隆慶四年(1570年),薊鎮總兵戚繼光坐鎮薊鎮長城時,把自居庸關至山海關的1200華里的薊鎮長城上1017座“敵臺”,全部改建為空心敵臺。戚繼光還親自命名了海上長城的敵臺為“靖虜臺”,後改為“靖滷臺”。
6/10 \n戚繼光在改建這座海上長城時,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往往白天才打好基礎,第二天海水漲潮,基礎便被凶猛的海水衝的一乾二淨。民間傳說,為了保證工程建設,戚繼光徵用了大量的鐵鍋,把鐵鍋倒扣於長城牆基的外圍,減少潮水的衝擊力,從而保障了長城的建設。\n
7/10 到了清朝,這座海上長城作為防禦工程的作用大大降低。老龍頭長城,更多的作用是作為一道景觀,供後來者抒發情感。因為老龍頭的地名,跟“龍”有關,所以深得清朝皇帝的喜歡。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關外祭祖。出關、入關共經過山海關12次,這12次中,每回都來到老龍頭,觀海吟詩,宴請群臣。這其中以康熙的一首《澄海樓》最為出名:危樓千尺壓洪荒,騁目雲霞入渺茫。
8/10 當年八國聯軍入侵時,英軍的先頭部隊,乘坐“倭人號”軍艦率先達到老龍頭的海面,並在老龍頭長城關口進入關內平原。1901年,山海關城南至渤海海岸老龍頭處,約9平方公里的地域成為侵略者的佔領地,英軍的營盤更是駐紮於老龍頭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老龍頭長城,以及周邊原清軍的營房,幾乎全部被英軍焚燬。
9/10 現今人們去老龍頭,所見到的海上長城,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開始搶救重建的。在原址復建的海上長城,靖滷臺下還有原長城的地基,重達二噸以上的巨石,深深插入海水中,可以想象,明朝修建老龍頭長城時,是何等的艱鉅。
10/10 現在對外開放的老龍頭景區,佔地面積600畝,由寧海城、澄海樓、入海石城、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28處景觀組成。作為山海關的5A級景區,門票50元\/人,除了澄海樓無法登臨外,其餘景點均可自由參觀。看過八達嶺、金山嶺長城,確實有必要去看看這段國內唯一的海上長城。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2019-08-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