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後,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後,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10 個回答
史论纵横
2019-07-22

從時間上來說,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曹操的老部下大多都死了。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軍閥混戰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掛了,是他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是為曹丕篡漢,也標誌著漢朝的徹底滅亡。

在這一時期,劉備在蜀漢立穩根基,孫權坐穩江東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進入三國,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從時間上來說,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曹操的老部下大多都死了。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軍閥混戰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掛了,是他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是為曹丕篡漢,也標誌著漢朝的徹底滅亡。

在這一時期,劉備在蜀漢立穩根基,孫權坐穩江東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進入三國,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的時候,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記住時間節點,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而所謂的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實際上是在公元249年,兩者相差將近三十年。

實際上《三國演義》我們所熟知的曹操的老部下,基本就沒有活到249年的。

曹操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分別去世於222年,218年,221年,231年,227年,剩下曹操嫡系,還有曹仁掛於223年,曹洪掛於232年,夏侯惇掛於220年,夏侯淵掛於219年。

即使是最後掛的曹洪死在232年,距離249年也相差17年之久。

到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由於時間太久,壓根就沒有曹操老部下的存在,有的頂多是曹操部下的二代。

從時間上來說,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曹操的老部下大多都死了。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軍閥混戰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掛了,是他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是為曹丕篡漢,也標誌著漢朝的徹底滅亡。

在這一時期,劉備在蜀漢立穩根基,孫權坐穩江東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進入三國,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的時候,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記住時間節點,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而所謂的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實際上是在公元249年,兩者相差將近三十年。

實際上《三國演義》我們所熟知的曹操的老部下,基本就沒有活到249年的。

曹操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分別去世於222年,218年,221年,231年,227年,剩下曹操嫡系,還有曹仁掛於223年,曹洪掛於232年,夏侯惇掛於220年,夏侯淵掛於219年。

即使是最後掛的曹洪死在232年,距離249年也相差17年之久。

到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由於時間太久,壓根就沒有曹操老部下的存在,有的頂多是曹操部下的二代。

人都說司馬懿是屬王八的,能把你的對頭熬死,這個比喻還是很恰當的,司馬懿雖然比曹操小几歲,但是他成功的熬死了曹操,以及曹操的孫子輩。

曹丕公元220年篡位,在位時間很短,公元226年僅40歲曹丕就走了,曹丕死後,由他兒子曹叡繼承皇位,是為魏明帝,在位12年,公元239年年僅36歲就掛了。

由此可見,曹魏政權從曹操到曹丕,到曹叡已經歷了三個領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舊臣了,最標準的舊臣其實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官位就不小,曹丕在位時期開始重用司馬懿,在曹丕死的時候,曹丕讓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共同輔佐曹叡,等到曹叡不行的時候,讓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說司馬懿是整個曹魏政權的元老也沒毛病。所以說司馬懿屬王八也不為過。

從時間上來說,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曹操的老部下大多都死了。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軍閥混戰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掛了,是他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是為曹丕篡漢,也標誌著漢朝的徹底滅亡。

在這一時期,劉備在蜀漢立穩根基,孫權坐穩江東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進入三國,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的時候,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記住時間節點,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而所謂的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實際上是在公元249年,兩者相差將近三十年。

實際上《三國演義》我們所熟知的曹操的老部下,基本就沒有活到249年的。

曹操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分別去世於222年,218年,221年,231年,227年,剩下曹操嫡系,還有曹仁掛於223年,曹洪掛於232年,夏侯惇掛於220年,夏侯淵掛於219年。

即使是最後掛的曹洪死在232年,距離249年也相差17年之久。

到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由於時間太久,壓根就沒有曹操老部下的存在,有的頂多是曹操部下的二代。

人都說司馬懿是屬王八的,能把你的對頭熬死,這個比喻還是很恰當的,司馬懿雖然比曹操小几歲,但是他成功的熬死了曹操,以及曹操的孫子輩。

曹丕公元220年篡位,在位時間很短,公元226年僅40歲曹丕就走了,曹丕死後,由他兒子曹叡繼承皇位,是為魏明帝,在位12年,公元239年年僅36歲就掛了。

由此可見,曹魏政權從曹操到曹丕,到曹叡已經歷了三個領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舊臣了,最標準的舊臣其實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官位就不小,曹丕在位時期開始重用司馬懿,在曹丕死的時候,曹丕讓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共同輔佐曹叡,等到曹叡不行的時候,讓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說司馬懿是整個曹魏政權的元老也沒毛病。所以說司馬懿屬王八也不為過。

為何司馬懿背叛曹魏政權的時候,其他大臣會無動於衷?

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趁著曹爽和曹芳去掃墓的功夫,帶領三千死士衝入京城輕而易舉的就控制了曹魏政權,可以說,政權的獲取太過簡單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這就說明,曹魏政權本身就存在問題。

曹叡死後,政權根基不牢,曹睿36歲去世,卻沒有留下子嗣,因此就由他的養子曹芳繼承皇位,關於曹芳的出生來歷,一直都沒有詳細的資料,所以也算一個迷,曹芳即位的時候年僅八歲,這又是少年即位的典範。

所以,當時朝廷大臣對曹芳這位皇帝是有所懷疑的,當時曹芳年紀很小,又整天在遊園玩,很有一個昏君的潛質,當時就有人建議曹芳要好好學習,做個好人,不過曹芳壓根就不聽。

正是因為皇帝年幼,而且不懂事,讓曹爽奪得了政權,當時曹爽軟禁皇太后奪取朝政大權,並且打壓司馬懿,將司馬懿由太尉變成沒有實權的太傅,從而被架空。

從時間上來說,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曹操的老部下大多都死了。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軍閥混戰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掛了,是他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是為曹丕篡漢,也標誌著漢朝的徹底滅亡。

在這一時期,劉備在蜀漢立穩根基,孫權坐穩江東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進入三國,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的時候,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記住時間節點,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而所謂的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實際上是在公元249年,兩者相差將近三十年。

實際上《三國演義》我們所熟知的曹操的老部下,基本就沒有活到249年的。

曹操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分別去世於222年,218年,221年,231年,227年,剩下曹操嫡系,還有曹仁掛於223年,曹洪掛於232年,夏侯惇掛於220年,夏侯淵掛於219年。

即使是最後掛的曹洪死在232年,距離249年也相差17年之久。

到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由於時間太久,壓根就沒有曹操老部下的存在,有的頂多是曹操部下的二代。

人都說司馬懿是屬王八的,能把你的對頭熬死,這個比喻還是很恰當的,司馬懿雖然比曹操小几歲,但是他成功的熬死了曹操,以及曹操的孫子輩。

曹丕公元220年篡位,在位時間很短,公元226年僅40歲曹丕就走了,曹丕死後,由他兒子曹叡繼承皇位,是為魏明帝,在位12年,公元239年年僅36歲就掛了。

由此可見,曹魏政權從曹操到曹丕,到曹叡已經歷了三個領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舊臣了,最標準的舊臣其實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官位就不小,曹丕在位時期開始重用司馬懿,在曹丕死的時候,曹丕讓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共同輔佐曹叡,等到曹叡不行的時候,讓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說司馬懿是整個曹魏政權的元老也沒毛病。所以說司馬懿屬王八也不為過。

為何司馬懿背叛曹魏政權的時候,其他大臣會無動於衷?

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趁著曹爽和曹芳去掃墓的功夫,帶領三千死士衝入京城輕而易舉的就控制了曹魏政權,可以說,政權的獲取太過簡單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這就說明,曹魏政權本身就存在問題。

曹叡死後,政權根基不牢,曹睿36歲去世,卻沒有留下子嗣,因此就由他的養子曹芳繼承皇位,關於曹芳的出生來歷,一直都沒有詳細的資料,所以也算一個迷,曹芳即位的時候年僅八歲,這又是少年即位的典範。

所以,當時朝廷大臣對曹芳這位皇帝是有所懷疑的,當時曹芳年紀很小,又整天在遊園玩,很有一個昏君的潛質,當時就有人建議曹芳要好好學習,做個好人,不過曹芳壓根就不聽。

正是因為皇帝年幼,而且不懂事,讓曹爽奪得了政權,當時曹爽軟禁皇太后奪取朝政大權,並且打壓司馬懿,將司馬懿由太尉變成沒有實權的太傅,從而被架空。

曹爽大權獨攬後,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還不聽別人勸阻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去伐蜀,死傷甚多,消耗了曹魏政權的國力。

至此,曹爽的聲望已經跌到了低谷,有人因此評價曹魏政權的顛覆其實就是曹叡託孤不慎造成的,假如曹爽要是有一定實力的話,曹魏政權必然不會眾叛親離。

曹爽的種種作為導致朝臣對曹魏宗室失去了信心。

而司馬懿堪稱曹魏政權的靈魂人物,多次救曹魏政權於水火,在曹操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司馬懿就以才華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去世後,也是司馬懿輔佐曹丕。

曹丕和曹睿時期,曹魏政權危機四伏,當時孟達想要發動叛亂,被司馬懿平叛,而後來面對諸葛亮的數次北伐,也都是司馬懿擺平,司馬懿還曾平定遼東,就當時活著的人來說,能夠有司馬懿這樣作為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司馬懿的呼聲很高,假如司馬懿想要取代曹爽,很多人都是支持的。

從時間上來說,司馬懿叛變的時候,曹操的老部下大多都死了。說起來,很多人可能都不相信,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三國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軍閥混戰的歷史時期,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而曹操在公元220年掛了,是他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改國號為魏,是為曹丕篡漢,也標誌著漢朝的徹底滅亡。

在這一時期,劉備在蜀漢立穩根基,孫權坐穩江東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公元220年才算是正式進入三國,曹操壓根就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的時候,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記住時間節點,曹操是公元220年去世的,而所謂的司馬懿背叛曹氏家族,實際上是在公元249年,兩者相差將近三十年。

實際上《三國演義》我們所熟知的曹操的老部下,基本就沒有活到249年的。

曹操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分別去世於222年,218年,221年,231年,227年,剩下曹操嫡系,還有曹仁掛於223年,曹洪掛於232年,夏侯惇掛於220年,夏侯淵掛於219年。

即使是最後掛的曹洪死在232年,距離249年也相差17年之久。

到高平陵之變的時候,由於時間太久,壓根就沒有曹操老部下的存在,有的頂多是曹操部下的二代。

人都說司馬懿是屬王八的,能把你的對頭熬死,這個比喻還是很恰當的,司馬懿雖然比曹操小几歲,但是他成功的熬死了曹操,以及曹操的孫子輩。

曹丕公元220年篡位,在位時間很短,公元226年僅40歲曹丕就走了,曹丕死後,由他兒子曹叡繼承皇位,是為魏明帝,在位12年,公元239年年僅36歲就掛了。

由此可見,曹魏政權從曹操到曹丕,到曹叡已經歷了三個領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舊臣了,最標準的舊臣其實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官位就不小,曹丕在位時期開始重用司馬懿,在曹丕死的時候,曹丕讓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共同輔佐曹叡,等到曹叡不行的時候,讓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說司馬懿是整個曹魏政權的元老也沒毛病。所以說司馬懿屬王八也不為過。

為何司馬懿背叛曹魏政權的時候,其他大臣會無動於衷?

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趁著曹爽和曹芳去掃墓的功夫,帶領三千死士衝入京城輕而易舉的就控制了曹魏政權,可以說,政權的獲取太過簡單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這就說明,曹魏政權本身就存在問題。

曹叡死後,政權根基不牢,曹睿36歲去世,卻沒有留下子嗣,因此就由他的養子曹芳繼承皇位,關於曹芳的出生來歷,一直都沒有詳細的資料,所以也算一個迷,曹芳即位的時候年僅八歲,這又是少年即位的典範。

所以,當時朝廷大臣對曹芳這位皇帝是有所懷疑的,當時曹芳年紀很小,又整天在遊園玩,很有一個昏君的潛質,當時就有人建議曹芳要好好學習,做個好人,不過曹芳壓根就不聽。

正是因為皇帝年幼,而且不懂事,讓曹爽奪得了政權,當時曹爽軟禁皇太后奪取朝政大權,並且打壓司馬懿,將司馬懿由太尉變成沒有實權的太傅,從而被架空。

曹爽大權獨攬後,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還不聽別人勸阻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去伐蜀,死傷甚多,消耗了曹魏政權的國力。

至此,曹爽的聲望已經跌到了低谷,有人因此評價曹魏政權的顛覆其實就是曹叡託孤不慎造成的,假如曹爽要是有一定實力的話,曹魏政權必然不會眾叛親離。

曹爽的種種作為導致朝臣對曹魏宗室失去了信心。

而司馬懿堪稱曹魏政權的靈魂人物,多次救曹魏政權於水火,在曹操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司馬懿就以才華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去世後,也是司馬懿輔佐曹丕。

曹丕和曹睿時期,曹魏政權危機四伏,當時孟達想要發動叛亂,被司馬懿平叛,而後來面對諸葛亮的數次北伐,也都是司馬懿擺平,司馬懿還曾平定遼東,就當時活著的人來說,能夠有司馬懿這樣作為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司馬懿的呼聲很高,假如司馬懿想要取代曹爽,很多人都是支持的。

實際上,曹魏政權的顛覆也跟當時政治生態有關係,從東漢後期以來就開始流行門閥士族制度,曹操出身卑微,因此十分忌憚這些士族,在曹操的組織框架中,曾經大批量任用寒門出身的將領,再加上曹氏宗親,以此來剋制當時的豪族勢力。

然而曹丕即位的時候,曹操任命的寒門將領基本都凋零,而這些將領的後代都沒有受到重用,曹丕更是為了拉攏士族,而採取了九品中正官制,再次將政權放歸到士族的手中。

等到曹叡託孤的時候,曹魏宗室已經沒有士族大家有實力了,這個時候曹爽還太過於囂張跋扈,結果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士族大家幾乎都站到了司馬懿的一邊。

從根本上來說,高平陵政變的種子早就在曹丕時就已經埋下,當然高平陵政變不是結尾,到西晉的時候,這種士族大家控制朝政發動政變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以致中原王朝陷入幾百年的黑暗當中。

每日趣评
2019-12-05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家的皇室宗親哪裡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為什麼沒有動靜呢?其實他們是想有作為, 但是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沒有實力。而造成他們沒有實力的罪魁禍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頒佈一條詔令, 讓各地藩王返回駐地,無事不得進入京師洛陽。而且對各藩王的管理相當嚴峻,每位藩王配備一名監國使者 ,使者負責監視藩王的舉動。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諸兄弟齊聚洛陽為曹爽發喪。事畢後曹植因為和曹彪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想多說兩句話,即使這樣,監國使者也不讓,催促曹植趕快走。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的曹氏諸藩王,名為藩王,其實連大臣都不如。他們的親兵不能超過三百人,而且這三百人還都是老弱殘兵,沒有一點戰鬥力。所配備的吏從也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這樣的實力,朝中發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家的皇室宗親哪裡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為什麼沒有動靜呢?其實他們是想有作為, 但是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沒有實力。而造成他們沒有實力的罪魁禍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頒佈一條詔令, 讓各地藩王返回駐地,無事不得進入京師洛陽。而且對各藩王的管理相當嚴峻,每位藩王配備一名監國使者 ,使者負責監視藩王的舉動。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諸兄弟齊聚洛陽為曹爽發喪。事畢後曹植因為和曹彪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想多說兩句話,即使這樣,監國使者也不讓,催促曹植趕快走。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的曹氏諸藩王,名為藩王,其實連大臣都不如。他們的親兵不能超過三百人,而且這三百人還都是老弱殘兵,沒有一點戰鬥力。所配備的吏從也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這樣的實力,朝中發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曹操直系宗親沒有力量,那麼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個表,可以對比一下當時大臣們的情況。看上圖,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那時曹操的五大重要謀士及五大良將都早已經死了。其中賈詡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將張郃活的最長,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馬懿故意陷害的。(司馬懿強制張郃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設伏,射殺張郃)

曹操時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麼曹丕時期的呢?曹丕時期有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陳群最後,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這樣,離高平陵政變還有12年之久,因此他們也都無能為力。

曹操、曹丕時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難道就沒有人能管得了司馬懿了嗎?不是的,司馬懿雖然活的時間長,但是還有跟他一樣高壽的人,而且資歷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麼這些人是誰呢?他們就是橫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別是滿寵、司馬懿、高柔、王凌和蔣濟。

首先說滿寵,曹家對滿寵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為許縣縣令,後滿寵歷任奮威將軍、楊武將軍,鎮東將軍,負責鎮守江淮一代。滿寵在任期間,多次阻擋了東吳的進攻。那麼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在幹什麼呢?很可惜,曹芳當政後不久,滿寵就去世了。如果滿寵不去世,結果未可知。

再說高柔和蔣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高柔為司空,蔣濟為太尉而他們兩個選擇支持司馬懿,那麼既然司馬懿是謀權篡國,他們為什麼還要支持他呢?說來說去,都是曹爽的錯。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家的皇室宗親哪裡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為什麼沒有動靜呢?其實他們是想有作為, 但是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沒有實力。而造成他們沒有實力的罪魁禍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頒佈一條詔令, 讓各地藩王返回駐地,無事不得進入京師洛陽。而且對各藩王的管理相當嚴峻,每位藩王配備一名監國使者 ,使者負責監視藩王的舉動。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諸兄弟齊聚洛陽為曹爽發喪。事畢後曹植因為和曹彪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想多說兩句話,即使這樣,監國使者也不讓,催促曹植趕快走。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的曹氏諸藩王,名為藩王,其實連大臣都不如。他們的親兵不能超過三百人,而且這三百人還都是老弱殘兵,沒有一點戰鬥力。所配備的吏從也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這樣的實力,朝中發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曹操直系宗親沒有力量,那麼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個表,可以對比一下當時大臣們的情況。看上圖,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那時曹操的五大重要謀士及五大良將都早已經死了。其中賈詡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將張郃活的最長,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馬懿故意陷害的。(司馬懿強制張郃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設伏,射殺張郃)

曹操時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麼曹丕時期的呢?曹丕時期有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陳群最後,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這樣,離高平陵政變還有12年之久,因此他們也都無能為力。

曹操、曹丕時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難道就沒有人能管得了司馬懿了嗎?不是的,司馬懿雖然活的時間長,但是還有跟他一樣高壽的人,而且資歷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麼這些人是誰呢?他們就是橫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別是滿寵、司馬懿、高柔、王凌和蔣濟。

首先說滿寵,曹家對滿寵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為許縣縣令,後滿寵歷任奮威將軍、楊武將軍,鎮東將軍,負責鎮守江淮一代。滿寵在任期間,多次阻擋了東吳的進攻。那麼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在幹什麼呢?很可惜,曹芳當政後不久,滿寵就去世了。如果滿寵不去世,結果未可知。

再說高柔和蔣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高柔為司空,蔣濟為太尉而他們兩個選擇支持司馬懿,那麼既然司馬懿是謀權篡國,他們為什麼還要支持他呢?說來說去,都是曹爽的錯。

曹叡死後,任命蔣濟為領軍將軍,統領所有的禁軍,位高權重。當曹爽成為託孤大臣後,他為了排擠蔣濟,架空蔣濟為太尉,廢除領軍將軍一職。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中領軍曹訓武衛將軍,表弟夏侯玄中護軍。共同把持了所有的禁軍。這讓蔣濟氣憤不已,所以蔣濟支持司馬懿。那麼高柔為什麼支持司馬懿呢?

曹爽不僅僅搶了蔣濟的權利,他連尚書檯也不放過。當時宮中有兩個地方權利最重,一個是禁兵,負責皇帝的安全。一個是尚書檯,負責處理朝中的實務。曹爽霸佔禁兵後,開始把手伸向尚書檯。

他任命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其中何晏主管選舉官吏,那些溜鬚拍馬的人都受到重用,對何晏有意見的人都被罷免。何晏還給曹爽出主意,將郭太后軟禁至永寧宮。然後曹爽開始以權臣的姿態肆意妄為。

曹爽對於皇家府庫的寶器珍玩可以任意支取,武庫裡的武器可以隨意調用。曹爽又私納了先帝曹叡的七八個才人,用於滿足私慾。還大張旗鼓的 搞排場,吹拉彈唱的人達到三十多人。這一切都被高柔和蔣濟看到眼裡,他們意識到一個即將謀權篡國的佞臣出現了。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

而此時的皇帝曹芳,幾乎成為了擺設。曹爽把司馬懿踩在腳下後,沒有人再能夠撼動他的位置。為什麼呢?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家的皇室宗親哪裡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為什麼沒有動靜呢?其實他們是想有作為, 但是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沒有實力。而造成他們沒有實力的罪魁禍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頒佈一條詔令, 讓各地藩王返回駐地,無事不得進入京師洛陽。而且對各藩王的管理相當嚴峻,每位藩王配備一名監國使者 ,使者負責監視藩王的舉動。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諸兄弟齊聚洛陽為曹爽發喪。事畢後曹植因為和曹彪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想多說兩句話,即使這樣,監國使者也不讓,催促曹植趕快走。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的曹氏諸藩王,名為藩王,其實連大臣都不如。他們的親兵不能超過三百人,而且這三百人還都是老弱殘兵,沒有一點戰鬥力。所配備的吏從也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這樣的實力,朝中發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曹操直系宗親沒有力量,那麼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個表,可以對比一下當時大臣們的情況。看上圖,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那時曹操的五大重要謀士及五大良將都早已經死了。其中賈詡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將張郃活的最長,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馬懿故意陷害的。(司馬懿強制張郃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設伏,射殺張郃)

曹操時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麼曹丕時期的呢?曹丕時期有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陳群最後,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這樣,離高平陵政變還有12年之久,因此他們也都無能為力。

曹操、曹丕時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難道就沒有人能管得了司馬懿了嗎?不是的,司馬懿雖然活的時間長,但是還有跟他一樣高壽的人,而且資歷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麼這些人是誰呢?他們就是橫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別是滿寵、司馬懿、高柔、王凌和蔣濟。

首先說滿寵,曹家對滿寵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為許縣縣令,後滿寵歷任奮威將軍、楊武將軍,鎮東將軍,負責鎮守江淮一代。滿寵在任期間,多次阻擋了東吳的進攻。那麼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在幹什麼呢?很可惜,曹芳當政後不久,滿寵就去世了。如果滿寵不去世,結果未可知。

再說高柔和蔣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高柔為司空,蔣濟為太尉而他們兩個選擇支持司馬懿,那麼既然司馬懿是謀權篡國,他們為什麼還要支持他呢?說來說去,都是曹爽的錯。

曹叡死後,任命蔣濟為領軍將軍,統領所有的禁軍,位高權重。當曹爽成為託孤大臣後,他為了排擠蔣濟,架空蔣濟為太尉,廢除領軍將軍一職。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中領軍曹訓武衛將軍,表弟夏侯玄中護軍。共同把持了所有的禁軍。這讓蔣濟氣憤不已,所以蔣濟支持司馬懿。那麼高柔為什麼支持司馬懿呢?

曹爽不僅僅搶了蔣濟的權利,他連尚書檯也不放過。當時宮中有兩個地方權利最重,一個是禁兵,負責皇帝的安全。一個是尚書檯,負責處理朝中的實務。曹爽霸佔禁兵後,開始把手伸向尚書檯。

他任命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其中何晏主管選舉官吏,那些溜鬚拍馬的人都受到重用,對何晏有意見的人都被罷免。何晏還給曹爽出主意,將郭太后軟禁至永寧宮。然後曹爽開始以權臣的姿態肆意妄為。

曹爽對於皇家府庫的寶器珍玩可以任意支取,武庫裡的武器可以隨意調用。曹爽又私納了先帝曹叡的七八個才人,用於滿足私慾。還大張旗鼓的 搞排場,吹拉彈唱的人達到三十多人。這一切都被高柔和蔣濟看到眼裡,他們意識到一個即將謀權篡國的佞臣出現了。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

而此時的皇帝曹芳,幾乎成為了擺設。曹爽把司馬懿踩在腳下後,沒有人再能夠撼動他的位置。為什麼呢?

禁兵被曹家兄弟掌握,大臣們都換成了何晏喜歡的人,而曹爽只剩一步,那就是廢了皇帝,自己上位。因此,出於保全皇室、去除奸臣的願望,蔣濟和高柔站在了司馬懿這一邊。那麼王凌呢?

王凌說起來是受了曹操大恩的,王凌是王允(計殺董卓那個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被殺后王凌逃跑,被曹操所救。曹操對王凌很好,王凌後來官至揚州刺史,取代了滿寵的位置,鎮守揚州及淮河一代。

王凌對曹爽是沒有好感的,但是他對司馬懿也沒有好感。況且王凌屬於地方長官,因此,他無法參與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取代曹爽後,王凌看到司馬懿專權,欺負皇室,於是他舉起了叛旗。

王凌聯合自己的侄子令狐愚,企圖扶植曹彪(曹操之子)為皇帝,後被司馬懿及時察覺,然後司馬懿快速率軍達到淮南,親手捉住了王凌。至此,所有與司馬懿能夠抗衡的元老都失去了效力,司馬家族再也沒有什麼大的阻礙了。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家的皇室宗親哪裡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為什麼沒有動靜呢?其實他們是想有作為, 但是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沒有實力。而造成他們沒有實力的罪魁禍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頒佈一條詔令, 讓各地藩王返回駐地,無事不得進入京師洛陽。而且對各藩王的管理相當嚴峻,每位藩王配備一名監國使者 ,使者負責監視藩王的舉動。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諸兄弟齊聚洛陽為曹爽發喪。事畢後曹植因為和曹彪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想多說兩句話,即使這樣,監國使者也不讓,催促曹植趕快走。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的曹氏諸藩王,名為藩王,其實連大臣都不如。他們的親兵不能超過三百人,而且這三百人還都是老弱殘兵,沒有一點戰鬥力。所配備的吏從也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這樣的實力,朝中發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曹操直系宗親沒有力量,那麼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個表,可以對比一下當時大臣們的情況。看上圖,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那時曹操的五大重要謀士及五大良將都早已經死了。其中賈詡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將張郃活的最長,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馬懿故意陷害的。(司馬懿強制張郃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設伏,射殺張郃)

曹操時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麼曹丕時期的呢?曹丕時期有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陳群最後,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這樣,離高平陵政變還有12年之久,因此他們也都無能為力。

曹操、曹丕時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難道就沒有人能管得了司馬懿了嗎?不是的,司馬懿雖然活的時間長,但是還有跟他一樣高壽的人,而且資歷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麼這些人是誰呢?他們就是橫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別是滿寵、司馬懿、高柔、王凌和蔣濟。

首先說滿寵,曹家對滿寵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為許縣縣令,後滿寵歷任奮威將軍、楊武將軍,鎮東將軍,負責鎮守江淮一代。滿寵在任期間,多次阻擋了東吳的進攻。那麼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在幹什麼呢?很可惜,曹芳當政後不久,滿寵就去世了。如果滿寵不去世,結果未可知。

再說高柔和蔣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高柔為司空,蔣濟為太尉而他們兩個選擇支持司馬懿,那麼既然司馬懿是謀權篡國,他們為什麼還要支持他呢?說來說去,都是曹爽的錯。

曹叡死後,任命蔣濟為領軍將軍,統領所有的禁軍,位高權重。當曹爽成為託孤大臣後,他為了排擠蔣濟,架空蔣濟為太尉,廢除領軍將軍一職。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中領軍曹訓武衛將軍,表弟夏侯玄中護軍。共同把持了所有的禁軍。這讓蔣濟氣憤不已,所以蔣濟支持司馬懿。那麼高柔為什麼支持司馬懿呢?

曹爽不僅僅搶了蔣濟的權利,他連尚書檯也不放過。當時宮中有兩個地方權利最重,一個是禁兵,負責皇帝的安全。一個是尚書檯,負責處理朝中的實務。曹爽霸佔禁兵後,開始把手伸向尚書檯。

他任命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其中何晏主管選舉官吏,那些溜鬚拍馬的人都受到重用,對何晏有意見的人都被罷免。何晏還給曹爽出主意,將郭太后軟禁至永寧宮。然後曹爽開始以權臣的姿態肆意妄為。

曹爽對於皇家府庫的寶器珍玩可以任意支取,武庫裡的武器可以隨意調用。曹爽又私納了先帝曹叡的七八個才人,用於滿足私慾。還大張旗鼓的 搞排場,吹拉彈唱的人達到三十多人。這一切都被高柔和蔣濟看到眼裡,他們意識到一個即將謀權篡國的佞臣出現了。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

而此時的皇帝曹芳,幾乎成為了擺設。曹爽把司馬懿踩在腳下後,沒有人再能夠撼動他的位置。為什麼呢?

禁兵被曹家兄弟掌握,大臣們都換成了何晏喜歡的人,而曹爽只剩一步,那就是廢了皇帝,自己上位。因此,出於保全皇室、去除奸臣的願望,蔣濟和高柔站在了司馬懿這一邊。那麼王凌呢?

王凌說起來是受了曹操大恩的,王凌是王允(計殺董卓那個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被殺后王凌逃跑,被曹操所救。曹操對王凌很好,王凌後來官至揚州刺史,取代了滿寵的位置,鎮守揚州及淮河一代。

王凌對曹爽是沒有好感的,但是他對司馬懿也沒有好感。況且王凌屬於地方長官,因此,他無法參與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取代曹爽後,王凌看到司馬懿專權,欺負皇室,於是他舉起了叛旗。

王凌聯合自己的侄子令狐愚,企圖扶植曹彪(曹操之子)為皇帝,後被司馬懿及時察覺,然後司馬懿快速率軍達到淮南,親手捉住了王凌。至此,所有與司馬懿能夠抗衡的元老都失去了效力,司馬家族再也沒有什麼大的阻礙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曹操手底下的五大良將和五大謀士都早已經死去,就連曹丕留下的三位輔政大臣都也早已死去。由此可見,司馬懿活得久是多麼的重要。雖然有蔣濟、高柔、王凌等人還在世,但是蔣濟和高柔出於對曹爽的憎惡而選擇了支持司馬懿,王凌在看透司馬懿的嘴臉後舉起叛旗,最後被司馬懿所擒。實力有時候很重要,但有時候時間更重要,司馬懿就是這樣勝利的,你說呢?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多說一句,蔣濟後來看到司馬懿要霸權,於是質問司馬懿為什麼不兌現承諾,不殺曹爽。司馬懿將責任推給了廷尉,曹爽被公開審理,最後被誅殺。蔣濟看透司馬懿真正嘴臉後很失望,最後鬱鬱而終。而高柔則聰明的多,他活了九十歲,善終。

Mer86
2019-04-05

曹操和司馬懿是兩代人,曹孟德比司馬仲達整整大了24歲。司馬懿這廝還賊能活,他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自己都已經70歲了,跟他斗的曹爽是晚輩。司馬懿不僅成功的熬死了曹操這輩人,連跟他平輩的曹丕、曹真、曹休這輩人也被他熬死了。

曹操和司馬懿是兩代人,曹孟德比司馬仲達整整大了24歲。司馬懿這廝還賊能活,他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自己都已經70歲了,跟他斗的曹爽是晚輩。司馬懿不僅成功的熬死了曹操這輩人,連跟他平輩的曹丕、曹真、曹休這輩人也被他熬死了。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很多人對年份沒有概念。簡單的說兩句:

高平陵政變時,曹操已經去世29年了;

高平陵政變後,16年不到,曹魏滅亡。

用我們現在2018年為中軸線,去套漢末三國的時間線,是這樣的。

司馬懿去世(公元252年)是2021年

高平陵之變(公元249年)是2018年

曹孟德去世(公元220年)是1989年

曹孟德起兵(公元189年)是1958年

司馬懿出生(公元179年)是1948年

曹孟德出生(公元155年)是1924年

看明白了嗎?用我們現在的時間線來說。曹操生於北洋軍閥時期,冷戰時期開始起兵,死於海灣戰爭前夕。曹操如果活到高平陵政變,他會有94歲。那些跟曹操同輩打天下的兄弟,哪個不得80歲了?很多人可能會說,活到八九十歲也不算什麼呀。

但是別忘了,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還不到30歲,曹操活了65歲,這就已經是很能活的人了。跟曹操平輩的對手,除了劉備以外,全部都被他熬死了!

司馬懿比曹操更能熬,他把曹操的孫子輩都熬死了,自己又活了十幾年才嚥氣。服不服?

曹操和司馬懿是兩代人,曹孟德比司馬仲達整整大了24歲。司馬懿這廝還賊能活,他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自己都已經70歲了,跟他斗的曹爽是晚輩。司馬懿不僅成功的熬死了曹操這輩人,連跟他平輩的曹丕、曹真、曹休這輩人也被他熬死了。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很多人對年份沒有概念。簡單的說兩句:

高平陵政變時,曹操已經去世29年了;

高平陵政變後,16年不到,曹魏滅亡。

用我們現在2018年為中軸線,去套漢末三國的時間線,是這樣的。

司馬懿去世(公元252年)是2021年

高平陵之變(公元249年)是2018年

曹孟德去世(公元220年)是1989年

曹孟德起兵(公元189年)是1958年

司馬懿出生(公元179年)是1948年

曹孟德出生(公元155年)是1924年

看明白了嗎?用我們現在的時間線來說。曹操生於北洋軍閥時期,冷戰時期開始起兵,死於海灣戰爭前夕。曹操如果活到高平陵政變,他會有94歲。那些跟曹操同輩打天下的兄弟,哪個不得80歲了?很多人可能會說,活到八九十歲也不算什麼呀。

但是別忘了,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還不到30歲,曹操活了65歲,這就已經是很能活的人了。跟曹操平輩的對手,除了劉備以外,全部都被他熬死了!

司馬懿比曹操更能熬,他把曹操的孫子輩都熬死了,自己又活了十幾年才嚥氣。服不服?

亂世,活著就是王道。

曹操時期的功臣,要是能活到高平陵之變。就拿最小的郭嘉來說,他也有79歲了。三國時期能活這麼大歲數的人,掰著指頭都數的過來。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與日本的德川家康頗有相似之處。極其的能隱忍,活的又比別人長,把比自己能力強的人都熬死了,自己就能稱霸了。

石头说历史
2019-07-16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間是249年,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經過去快30年時間了。從歷史的角度看,30年時間並不長,那為何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在當時都坐視不管呢?

曹操的老部下主要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曹氏宗親;第二類,是那些出身寒門被曹操提拔重用之人;第三類,是曹操拉攏過來的世家大族。下面我就分別分析他們“不出手”的原因。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間是249年,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經過去快30年時間了。從歷史的角度看,30年時間並不長,那為何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在當時都坐視不管呢?

曹操的老部下主要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曹氏宗親;第二類,是那些出身寒門被曹操提拔重用之人;第三類,是曹操拉攏過來的世家大族。下面我就分別分析他們“不出手”的原因。

一、曹氏宗親

曹氏宗親又分為兩類。一類指的是“諸夏侯曹”,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真、曹休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這些人在世時基本掌控著兵權,是維護曹操和曹魏統治的根基。

其中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曹操是同輩,他們在曹操去世前後不久也相繼去世,而他們的後人則混的比較一般,靠著父輩的影響能勉強混個一官半職,但能力就要差很多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就是被魏延諷刺的那位。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再加上夏侯惇的影響,所以他的官職很大,歷任侍中、尚書、安西將軍、鎮東將軍,還假節封列候,但能力很一般。魏延說他“怯而無謀”,曹魏說他“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喜歡做買賣)”,說得不好聽就是個酒囊飯袋,而他的後人更是平庸無奇。

而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比較例外,他和曹爽是表兄弟關係,同時和司馬懿的關係不也錯,當時官居徵西將軍,總督西路兵馬。但他早先隨曹爽出征駱谷大敗,威信掃地,再加上手下那些將領,諸如郭淮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夏侯玄是指揮不動他們的。

曹休、曹真是曹魏時期扛大樑的人物,他們在世時把司馬懿壓制的死死的,但他們的後代相比司馬懿就差遠了。曹休的兒子曹肇,原本是曹叡託孤計劃中的一員,但最終被排擠出去,此後便退居二線了。

曹真的兒子曹爽,被曹叡寄予厚望,他受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作為曹氏宗親中的代表人物,他起初表現還不錯,全面壓制司馬懿。但他大權獨攬,改革觸犯多人利益,再加上自己缺乏鬥爭的意志力,最終被司馬懿扳倒,全家被誅殺。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間是249年,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經過去快30年時間了。從歷史的角度看,30年時間並不長,那為何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在當時都坐視不管呢?

曹操的老部下主要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曹氏宗親;第二類,是那些出身寒門被曹操提拔重用之人;第三類,是曹操拉攏過來的世家大族。下面我就分別分析他們“不出手”的原因。

一、曹氏宗親

曹氏宗親又分為兩類。一類指的是“諸夏侯曹”,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真、曹休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這些人在世時基本掌控著兵權,是維護曹操和曹魏統治的根基。

其中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曹操是同輩,他們在曹操去世前後不久也相繼去世,而他們的後人則混的比較一般,靠著父輩的影響能勉強混個一官半職,但能力就要差很多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就是被魏延諷刺的那位。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再加上夏侯惇的影響,所以他的官職很大,歷任侍中、尚書、安西將軍、鎮東將軍,還假節封列候,但能力很一般。魏延說他“怯而無謀”,曹魏說他“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喜歡做買賣)”,說得不好聽就是個酒囊飯袋,而他的後人更是平庸無奇。

而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比較例外,他和曹爽是表兄弟關係,同時和司馬懿的關係不也錯,當時官居徵西將軍,總督西路兵馬。但他早先隨曹爽出征駱谷大敗,威信掃地,再加上手下那些將領,諸如郭淮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夏侯玄是指揮不動他們的。

曹休、曹真是曹魏時期扛大樑的人物,他們在世時把司馬懿壓制的死死的,但他們的後代相比司馬懿就差遠了。曹休的兒子曹肇,原本是曹叡託孤計劃中的一員,但最終被排擠出去,此後便退居二線了。

曹真的兒子曹爽,被曹叡寄予厚望,他受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作為曹氏宗親中的代表人物,他起初表現還不錯,全面壓制司馬懿。但他大權獨攬,改革觸犯多人利益,再加上自己缺乏鬥爭的意志力,最終被司馬懿扳倒,全家被誅殺。

另一類是曹操的直系後代, 也就是曹魏皇室宗親。他們雖然是曹丕、曹叡的親兄弟,但卻不被信任,處處遭到曹丕、曹叡的提防。

曹丕登基之時就立下規矩,“藩王不得干政”,這就從法理上直接堵死了皇室宗親參與朝政的機會。同時,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多加限制。他不僅規定藩王不得隨意離開封地,不得相互來往,還派駐一名使者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掌握他們的動向。

為防止他們久居封地發展個人勢力,曹丕每隔2-3年就會改變藩王的封地,也就是說這些藩王剛到封地一年左右就得考慮搬家的事情,也就沒心思和當地士人官僚發展關係了。另外,曹丕還限制這些藩王的親兵,規定人其數不得超過300,而且大多數都是老弱,戰鬥力非常之差。

曹丕的做法被曹叡延續。這樣做雖然鞏固了皇權,但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拱衛曹魏政權,如果皇帝年幼,權臣專權,後果不堪設想。曹魏宗室曹冏就看到了這一點,他寫下《六代論》向曹爽進言,希望曹爽可以授以宗室軍政實權,藉以抑制異姓權臣,鞏固曹魏統治。但卻被曹爽拒絕。

而這些皇室宗親從內心來講是曹魏政權最有力的維護者,但無奈無兵無權,有心無力,只能坐看司馬懿架空曹魏。

二、寒門將領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他不拘於門第,只看中能力,因此提拔重用了不少寒門將領,如許褚、張遼、于禁、樂進、徐晃等人。他們跟隨曹操後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能力,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中堅力量。

不過這些人要麼先於曹操去世,要麼在曹魏建立後不久去世,沒有人能活到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那他們的後代又作何表現呢?

曹丕篡漢後的政治生態和曹操時期是兩回事。曹操重用寒門,而曹丕為了獲取政治支持卻重用世家大族,特別是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保證他們憑藉門第出身可以世代為官。因此這些寒門將領的後人在門閥士族當道的時代很難有出頭之日。

比如許褚,擔任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的護衛工作,但他的兒子許儀卻只是個小小的牙門將,甚至在征討蜀漢時被鍾會所斬首。張遼、徐晃、于禁的後代,默默無名。樂進的兒子樂綝是混的最好的,他做到了揚州刺史,這是因為他拜於司馬氏門下。

也就是說,這些寒門之後想要有所發展,必須選擇和世家大族合作,不合作就沒有機會。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沒有多少能量和影響力。

三、世家大族

曹操雖然“唯才是舉”,並打壓世家大族,但隨著統治的穩定,他必須任用這些人來治理國家,因為他們不僅世代通讀經史,掌握著輿論話語權,還通過姻親和門第關係建立有複雜的人脈關係網絡,有巨大的能力和影響力。

曹丕篡漢時更是如此,他逼迫漢獻帝禪讓的流程就是由王朗、華歆、陳群、司馬懿等世家大族制定完成的,所以他必須重用這些人。甚至為了贏得他們的支持,曹丕還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保障了他們世代為官的特權,於是他們便成了左右曹魏政權的重要力量,曹丕、曹叡託孤之時,也必須有他們的位置。

如曹丕的託孤班子為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四人。曹叡的託孤班子為曹爽、司馬懿兩人。無論幾人,都是曹魏宗室和士族大家各佔一半,可見他們在曹魏對他們的重用。

那麼既然曹魏保障了他們的利益,那他們又為何無視曹魏被司馬懿架空呢?這就要怪曹爽了,因為他得罪了許多人。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間是249年,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經過去快30年時間了。從歷史的角度看,30年時間並不長,那為何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在當時都坐視不管呢?

曹操的老部下主要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曹氏宗親;第二類,是那些出身寒門被曹操提拔重用之人;第三類,是曹操拉攏過來的世家大族。下面我就分別分析他們“不出手”的原因。

一、曹氏宗親

曹氏宗親又分為兩類。一類指的是“諸夏侯曹”,也就是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真、曹休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後代。這些人在世時基本掌控著兵權,是維護曹操和曹魏統治的根基。

其中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和曹操是同輩,他們在曹操去世前後不久也相繼去世,而他們的後人則混的比較一般,靠著父輩的影響能勉強混個一官半職,但能力就要差很多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就是被魏延諷刺的那位。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兒,再加上夏侯惇的影響,所以他的官職很大,歷任侍中、尚書、安西將軍、鎮東將軍,還假節封列候,但能力很一般。魏延說他“怯而無謀”,曹魏說他“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喜歡做買賣)”,說得不好聽就是個酒囊飯袋,而他的後人更是平庸無奇。

而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比較例外,他和曹爽是表兄弟關係,同時和司馬懿的關係不也錯,當時官居徵西將軍,總督西路兵馬。但他早先隨曹爽出征駱谷大敗,威信掃地,再加上手下那些將領,諸如郭淮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夏侯玄是指揮不動他們的。

曹休、曹真是曹魏時期扛大樑的人物,他們在世時把司馬懿壓制的死死的,但他們的後代相比司馬懿就差遠了。曹休的兒子曹肇,原本是曹叡託孤計劃中的一員,但最終被排擠出去,此後便退居二線了。

曹真的兒子曹爽,被曹叡寄予厚望,他受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作為曹氏宗親中的代表人物,他起初表現還不錯,全面壓制司馬懿。但他大權獨攬,改革觸犯多人利益,再加上自己缺乏鬥爭的意志力,最終被司馬懿扳倒,全家被誅殺。

另一類是曹操的直系後代, 也就是曹魏皇室宗親。他們雖然是曹丕、曹叡的親兄弟,但卻不被信任,處處遭到曹丕、曹叡的提防。

曹丕登基之時就立下規矩,“藩王不得干政”,這就從法理上直接堵死了皇室宗親參與朝政的機會。同時,曹丕對自己的兄弟多加限制。他不僅規定藩王不得隨意離開封地,不得相互來往,還派駐一名使者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隨時掌握他們的動向。

為防止他們久居封地發展個人勢力,曹丕每隔2-3年就會改變藩王的封地,也就是說這些藩王剛到封地一年左右就得考慮搬家的事情,也就沒心思和當地士人官僚發展關係了。另外,曹丕還限制這些藩王的親兵,規定人其數不得超過300,而且大多數都是老弱,戰鬥力非常之差。

曹丕的做法被曹叡延續。這樣做雖然鞏固了皇權,但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拱衛曹魏政權,如果皇帝年幼,權臣專權,後果不堪設想。曹魏宗室曹冏就看到了這一點,他寫下《六代論》向曹爽進言,希望曹爽可以授以宗室軍政實權,藉以抑制異姓權臣,鞏固曹魏統治。但卻被曹爽拒絕。

而這些皇室宗親從內心來講是曹魏政權最有力的維護者,但無奈無兵無權,有心無力,只能坐看司馬懿架空曹魏。

二、寒門將領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他不拘於門第,只看中能力,因此提拔重用了不少寒門將領,如許褚、張遼、于禁、樂進、徐晃等人。他們跟隨曹操後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能力,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中堅力量。

不過這些人要麼先於曹操去世,要麼在曹魏建立後不久去世,沒有人能活到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那他們的後代又作何表現呢?

曹丕篡漢後的政治生態和曹操時期是兩回事。曹操重用寒門,而曹丕為了獲取政治支持卻重用世家大族,特別是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保證他們憑藉門第出身可以世代為官。因此這些寒門將領的後人在門閥士族當道的時代很難有出頭之日。

比如許褚,擔任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的護衛工作,但他的兒子許儀卻只是個小小的牙門將,甚至在征討蜀漢時被鍾會所斬首。張遼、徐晃、于禁的後代,默默無名。樂進的兒子樂綝是混的最好的,他做到了揚州刺史,這是因為他拜於司馬氏門下。

也就是說,這些寒門之後想要有所發展,必須選擇和世家大族合作,不合作就沒有機會。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沒有多少能量和影響力。

三、世家大族

曹操雖然“唯才是舉”,並打壓世家大族,但隨著統治的穩定,他必須任用這些人來治理國家,因為他們不僅世代通讀經史,掌握著輿論話語權,還通過姻親和門第關係建立有複雜的人脈關係網絡,有巨大的能力和影響力。

曹丕篡漢時更是如此,他逼迫漢獻帝禪讓的流程就是由王朗、華歆、陳群、司馬懿等世家大族制定完成的,所以他必須重用這些人。甚至為了贏得他們的支持,曹丕還採用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保障了他們世代為官的特權,於是他們便成了左右曹魏政權的重要力量,曹丕、曹叡託孤之時,也必須有他們的位置。

如曹丕的託孤班子為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四人。曹叡的託孤班子為曹爽、司馬懿兩人。無論幾人,都是曹魏宗室和士族大家各佔一半,可見他們在曹魏對他們的重用。

那麼既然曹魏保障了他們的利益,那他們又為何無視曹魏被司馬懿架空呢?這就要怪曹爽了,因為他得罪了許多人。

從年齡上說,曹爽是司馬懿的後輩,不過他們二人卻同為曹芳的輔政大臣。而曹爽是曹真之後,年富力強,為擴大自己的權勢,他的手段有些過激。

為對司馬懿明升暗降,以司馬懿為太傅,把他排擠出軍界。為掌控禁軍,控制京城,他調任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將自己的兄弟、親信安插在禁軍系統。為掌控政局,他主持進行了“正始改革”,重用親信何晏、鄧颺、丁謐、畢軌等人,控制了官員的選舉任命,進一步排除異己,任人唯親。

更甚者,他為了完全控制年幼的曹芳,還將郭太后囚禁至永寧宮。至此,曹爽完成了大權獨攬。此後曹爽就得意忘形了,其生活驕奢淫逸,從宮中挑選才女、舞樂供自己享用。各地貢品都先由他篩選一遍才送入宮中。

除了沒有大肆殺戮、擅行廢立之外,他和董卓別無二樣。因此他幾乎把朝野重臣得罪便了,包括許多世家大族。他們看到曹爽這樣下去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利益,最終倒向司馬懿這邊。

羽评郡主
2019-08-24

三國末期,眾多英雄豪傑相繼死亡,因此導致魏國漸漸一家獨大,而多年後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中也逐漸重權在握威望十足。接著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稱帝,想盡一切方法發動了叛變,此時曹操的一批老將臣們為何紛紛袖手旁觀不出來阻止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恨曹操還是不敢惹司馬懿呢?且看接下來我們詳聊一番。

三國末期,眾多英雄豪傑相繼死亡,因此導致魏國漸漸一家獨大,而多年後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中也逐漸重權在握威望十足。接著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稱帝,想盡一切方法發動了叛變,此時曹操的一批老將臣們為何紛紛袖手旁觀不出來阻止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恨曹操還是不敢惹司馬懿呢?且看接下來我們詳聊一番。

東漢到西晉這段時間,屬於我國古代的軍閥大亂戰時期,其一直亂戰到公元220年才逐漸平息,接著就由曹操的兒子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從此漢室就被改為了魏朝。雖然還是曹家人當皇帝,但實權卻掌握在司馬懿手上。

據說當年曹操就從未信任過司馬懿,從而導致雙方互有隔閡,後來七十多歲的司馬懿,拖著老弱病殘的身體也要策劃“高平陵之變”,事發當時魏帝曹爽正跟兄弟曹芳在祖陵祭祖,趕也不趕回來,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的三千叛軍順利攻入皇宮,接著掌控一切。

三國末期,眾多英雄豪傑相繼死亡,因此導致魏國漸漸一家獨大,而多年後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中也逐漸重權在握威望十足。接著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稱帝,想盡一切方法發動了叛變,此時曹操的一批老將臣們為何紛紛袖手旁觀不出來阻止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恨曹操還是不敢惹司馬懿呢?且看接下來我們詳聊一番。

東漢到西晉這段時間,屬於我國古代的軍閥大亂戰時期,其一直亂戰到公元220年才逐漸平息,接著就由曹操的兒子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從此漢室就被改為了魏朝。雖然還是曹家人當皇帝,但實權卻掌握在司馬懿手上。

據說當年曹操就從未信任過司馬懿,從而導致雙方互有隔閡,後來七十多歲的司馬懿,拖著老弱病殘的身體也要策劃“高平陵之變”,事發當時魏帝曹爽正跟兄弟曹芳在祖陵祭祖,趕也不趕回來,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的三千叛軍順利攻入皇宮,接著掌控一切。

其實在叛變發生之際,魏朝是有一批曹操的老將臣在看著的,比如曹叡、郭太后等人在朝中影響力也不小,但始終沒人敢出頭抵抗司馬懿,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根源得從曹操執權的時代說起,當年朝中士族勢力很強盛且互相之間都很排斥,曹操在用人方面賞罰分明,專挑忠賢之才為主,很少任用通過各種關係提拔的貴族官員,因此很多人就漸漸向司馬懿一方靠攏,當時司馬懿是豪門士族的頭子,在朝中勢力也很大。當曹操死後,朝廷中的士族派系就撕破了臉皮,接著發展壯大的司馬懿就帶著官員們公然叛變,最終碾壓了其他士族。

三國末期,眾多英雄豪傑相繼死亡,因此導致魏國漸漸一家獨大,而多年後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中也逐漸重權在握威望十足。接著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稱帝,想盡一切方法發動了叛變,此時曹操的一批老將臣們為何紛紛袖手旁觀不出來阻止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恨曹操還是不敢惹司馬懿呢?且看接下來我們詳聊一番。

東漢到西晉這段時間,屬於我國古代的軍閥大亂戰時期,其一直亂戰到公元220年才逐漸平息,接著就由曹操的兒子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從此漢室就被改為了魏朝。雖然還是曹家人當皇帝,但實權卻掌握在司馬懿手上。

據說當年曹操就從未信任過司馬懿,從而導致雙方互有隔閡,後來七十多歲的司馬懿,拖著老弱病殘的身體也要策劃“高平陵之變”,事發當時魏帝曹爽正跟兄弟曹芳在祖陵祭祖,趕也不趕回來,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的三千叛軍順利攻入皇宮,接著掌控一切。

其實在叛變發生之際,魏朝是有一批曹操的老將臣在看著的,比如曹叡、郭太后等人在朝中影響力也不小,但始終沒人敢出頭抵抗司馬懿,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根源得從曹操執權的時代說起,當年朝中士族勢力很強盛且互相之間都很排斥,曹操在用人方面賞罰分明,專挑忠賢之才為主,很少任用通過各種關係提拔的貴族官員,因此很多人就漸漸向司馬懿一方靠攏,當時司馬懿是豪門士族的頭子,在朝中勢力也很大。當曹操死後,朝廷中的士族派系就撕破了臉皮,接著發展壯大的司馬懿就帶著官員們公然叛變,最終碾壓了其他士族。

可以說這是一場朝廷內鬥,非司馬懿一個人所為,其中包括著大大小小官員們的利益,甚至連一些皇家國戚也有跟司馬懿站隊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爽當皇帝的時候,他開始用人唯親,排斥其他士族的官員,只任用自己士族裡的人,為此許多人就漸漸對曹爽心生不滿,從而反過來支持司馬懿。

當司馬懿僅帶著三千士兵衝進皇宮的時候,其實當時有很多將領有能力阻止他的,但是其關係太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多方官員的利益在裡面,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有著相同目標,就是希望把曹爽弄下臺,以便自己能以後能升官。

三國末期,眾多英雄豪傑相繼死亡,因此導致魏國漸漸一家獨大,而多年後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中也逐漸重權在握威望十足。接著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稱帝,想盡一切方法發動了叛變,此時曹操的一批老將臣們為何紛紛袖手旁觀不出來阻止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恨曹操還是不敢惹司馬懿呢?且看接下來我們詳聊一番。

東漢到西晉這段時間,屬於我國古代的軍閥大亂戰時期,其一直亂戰到公元220年才逐漸平息,接著就由曹操的兒子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從此漢室就被改為了魏朝。雖然還是曹家人當皇帝,但實權卻掌握在司馬懿手上。

據說當年曹操就從未信任過司馬懿,從而導致雙方互有隔閡,後來七十多歲的司馬懿,拖著老弱病殘的身體也要策劃“高平陵之變”,事發當時魏帝曹爽正跟兄弟曹芳在祖陵祭祖,趕也不趕回來,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的三千叛軍順利攻入皇宮,接著掌控一切。

其實在叛變發生之際,魏朝是有一批曹操的老將臣在看著的,比如曹叡、郭太后等人在朝中影響力也不小,但始終沒人敢出頭抵抗司馬懿,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根源得從曹操執權的時代說起,當年朝中士族勢力很強盛且互相之間都很排斥,曹操在用人方面賞罰分明,專挑忠賢之才為主,很少任用通過各種關係提拔的貴族官員,因此很多人就漸漸向司馬懿一方靠攏,當時司馬懿是豪門士族的頭子,在朝中勢力也很大。當曹操死後,朝廷中的士族派系就撕破了臉皮,接著發展壯大的司馬懿就帶著官員們公然叛變,最終碾壓了其他士族。

可以說這是一場朝廷內鬥,非司馬懿一個人所為,其中包括著大大小小官員們的利益,甚至連一些皇家國戚也有跟司馬懿站隊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爽當皇帝的時候,他開始用人唯親,排斥其他士族的官員,只任用自己士族裡的人,為此許多人就漸漸對曹爽心生不滿,從而反過來支持司馬懿。

當司馬懿僅帶著三千士兵衝進皇宮的時候,其實當時有很多將領有能力阻止他的,但是其關係太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多方官員的利益在裡面,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有著相同目標,就是希望把曹爽弄下臺,以便自己能以後能升官。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曹爽也倍感無奈,他深知自己的士族勢力遠不比司馬懿的強大,對方的人員們早以滲透在朝廷大小職位當中,而且盤根錯節根本清除不了,這要怪就怪曹操當年的決定。

當初,曹操刻意培植大量出身貧苦的人才當官,而且他的親信都是這些寒門士族,和一些曹氏子孫而已,為此其他有錢有勢且出身名門望族的官員們就多數已攀附到司馬懿一方去了,接著就形成所謂的“名門士族”。

三國末期,眾多英雄豪傑相繼死亡,因此導致魏國漸漸一家獨大,而多年後司馬懿在魏國朝廷中也逐漸重權在握威望十足。接著他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稱帝,想盡一切方法發動了叛變,此時曹操的一批老將臣們為何紛紛袖手旁觀不出來阻止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恨曹操還是不敢惹司馬懿呢?且看接下來我們詳聊一番。

東漢到西晉這段時間,屬於我國古代的軍閥大亂戰時期,其一直亂戰到公元220年才逐漸平息,接著就由曹操的兒子曹丕正式登基稱帝,從此漢室就被改為了魏朝。雖然還是曹家人當皇帝,但實權卻掌握在司馬懿手上。

據說當年曹操就從未信任過司馬懿,從而導致雙方互有隔閡,後來七十多歲的司馬懿,拖著老弱病殘的身體也要策劃“高平陵之變”,事發當時魏帝曹爽正跟兄弟曹芳在祖陵祭祖,趕也不趕回來,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的三千叛軍順利攻入皇宮,接著掌控一切。

其實在叛變發生之際,魏朝是有一批曹操的老將臣在看著的,比如曹叡、郭太后等人在朝中影響力也不小,但始終沒人敢出頭抵抗司馬懿,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根源得從曹操執權的時代說起,當年朝中士族勢力很強盛且互相之間都很排斥,曹操在用人方面賞罰分明,專挑忠賢之才為主,很少任用通過各種關係提拔的貴族官員,因此很多人就漸漸向司馬懿一方靠攏,當時司馬懿是豪門士族的頭子,在朝中勢力也很大。當曹操死後,朝廷中的士族派系就撕破了臉皮,接著發展壯大的司馬懿就帶著官員們公然叛變,最終碾壓了其他士族。

可以說這是一場朝廷內鬥,非司馬懿一個人所為,其中包括著大大小小官員們的利益,甚至連一些皇家國戚也有跟司馬懿站隊的。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爽當皇帝的時候,他開始用人唯親,排斥其他士族的官員,只任用自己士族裡的人,為此許多人就漸漸對曹爽心生不滿,從而反過來支持司馬懿。

當司馬懿僅帶著三千士兵衝進皇宮的時候,其實當時有很多將領有能力阻止他的,但是其關係太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多方官員的利益在裡面,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有著相同目標,就是希望把曹爽弄下臺,以便自己能以後能升官。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曹爽也倍感無奈,他深知自己的士族勢力遠不比司馬懿的強大,對方的人員們早以滲透在朝廷大小職位當中,而且盤根錯節根本清除不了,這要怪就怪曹操當年的決定。

當初,曹操刻意培植大量出身貧苦的人才當官,而且他的親信都是這些寒門士族,和一些曹氏子孫而已,為此其他有錢有勢且出身名門望族的官員們就多數已攀附到司馬懿一方去了,接著就形成所謂的“名門士族”。

後來歷史發展到曹丕時期,此時曹操當年提拔的將領幾乎所剩無幾,他們的後代因為被豪門士族排斥,也當不上什麼大官,為此司馬懿就越加放肆起來。到了曹爽稱帝期間,朝廷中的官員幾本全是司馬懿的嫡系,而寒門士族的人員早已寥寥無幾了。

最終,司馬懿趁著曹爽不在皇宮之際,輕鬆發起叛變,此時朝廷官員幾乎全站在司馬懿一邊,就算有郭太后、曹叡等人想反對,也始終寡不敵眾,導致曹氏皇位移交給司馬家。

翻出历史那一页
2019-04-03

司馬懿並不是池中之人,他有在亂世裡建功立業的想法,如果一開始,他投靠的不是曹魏,而是東吳或蜀漢,那麼結果肯定不是這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事情,非言語能概括,這裡也只是做一個簡單的解說。

司馬懿並不是池中之人,他有在亂世裡建功立業的想法,如果一開始,他投靠的不是曹魏,而是東吳或蜀漢,那麼結果肯定不是這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事情,非言語能概括,這裡也只是做一個簡單的解說。



司馬懿一開始就在曹魏陣營裡賣命,他也真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亂世格局,曹操對司馬懿的信任卻遠不如其子曹丕,不過沒關係,有人信任就好。倪大紅之前演的司馬懿,年紀有點大了,畢竟歷史上的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很不錯,曹操沒有真的相信過司馬懿,尤其看到他的狼顧鷹視後,心有猜忌啊!

司馬懿並不是池中之人,他有在亂世裡建功立業的想法,如果一開始,他投靠的不是曹魏,而是東吳或蜀漢,那麼結果肯定不是這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事情,非言語能概括,這裡也只是做一個簡單的解說。



司馬懿一開始就在曹魏陣營裡賣命,他也真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亂世格局,曹操對司馬懿的信任卻遠不如其子曹丕,不過沒關係,有人信任就好。倪大紅之前演的司馬懿,年紀有點大了,畢竟歷史上的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很不錯,曹操沒有真的相信過司馬懿,尤其看到他的狼顧鷹視後,心有猜忌啊!



司馬懿真正在三國裡綻放光芒的時期,還是曹丕父子手上。曹丕信任司馬懿,覺得他是一個智囊,一步步抬舉他。當然,司馬懿是有能力的,他在做曹丕股肱之臣的時候,的確立下了很多功勞,並且始終保持著謙遜低調,曹丕沒怎麼疑心過他。可以肯定,司馬懿的不臣之心,不是這個時候產生的。

司馬懿並不是池中之人,他有在亂世裡建功立業的想法,如果一開始,他投靠的不是曹魏,而是東吳或蜀漢,那麼結果肯定不是這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事情,非言語能概括,這裡也只是做一個簡單的解說。



司馬懿一開始就在曹魏陣營裡賣命,他也真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亂世格局,曹操對司馬懿的信任卻遠不如其子曹丕,不過沒關係,有人信任就好。倪大紅之前演的司馬懿,年紀有點大了,畢竟歷史上的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很不錯,曹操沒有真的相信過司馬懿,尤其看到他的狼顧鷹視後,心有猜忌啊!



司馬懿真正在三國裡綻放光芒的時期,還是曹丕父子手上。曹丕信任司馬懿,覺得他是一個智囊,一步步抬舉他。當然,司馬懿是有能力的,他在做曹丕股肱之臣的時候,的確立下了很多功勞,並且始終保持著謙遜低調,曹丕沒怎麼疑心過他。可以肯定,司馬懿的不臣之心,不是這個時候產生的。



真正讓司馬懿奪取曹魏天下的契機,還是曹叡的多疑和猜忌。他從小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下長大,繼位後對嫡母郭太后不敬重,對司馬氏手握大權更是不滿,所以,他不會成為第二個曹丕,一步步的猜疑,寒的不僅是司馬氏之心,也讓百官越來越失望。司馬懿有反心,很大程度上是被逼的,當司馬氏代魏而立後,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很多都不在了,就算有心懷曹魏的老臣,誰還不懂個“識時務者為俊傑”?況且,當年曹氏代漢也沒隔多久,司馬氏代魏也顯得容易接受多了。當然,很多老臣是真的想穩定大局,不願破壞三國鼎立於魏有利的局面,保司馬氏和保曹魏差不多。

绯村的历史小屋
2019-06-08

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曹魏政權的組成。

通過檢閱《三國志·魏志》,把魏之將相大臣的籍貫羅列出來,作一排比,我們即可發現曹魏政權的組成人員大都來自汝南、穎川政治世家集團和亳州軍功集團。在曹操起兵初期,其軍事活動的區域主要在潁川和亳州境內,他網羅人才,當然不得不從這塊根據地著手。曹操必須依靠這一帶“名豪大俠,富室強族”的全力支持,才能在當地站穩腳跟。隨著曹操政治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壯大,在他的統治集團中,明顯地出現了兩個以地域相結合的派別,一是以汝南、穎川地區士大夫為首的世家大族,包括依附於他們的一些庶族地主,可稱之為“潁川集團”。二是以亳州地區人物為核心的新官僚(大部分是軍功)集團,亦包括依附於他們的世族、庶族地主,可名之為“亳州集團”。

前期這兩個集團在曹操、曹丕和曹叡統治時期相對而言比較安定。因為這三個統治者的政治手腕非常不錯。既壓制潁川集團,也不過分扶持亳州集團。可是在這三個統治者相繼離世之後,就有點變化了。曹叡去世後,曹爽成為了託孤大臣獲得了政治上的大部分權力。曹爽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相信自己人。因此,他在當政時期權力的扶持曹家和夏侯家的官員掌權。而相對的潁川集團的哪裡政治世家被壓制得比較慘。在這個情況下,潁川集團對於當時亳州軍功集團是有很多抱怨和怨恨的。因此,在這個情況下,他們巴不得同為潁川集團的司馬懿趕快殺掉曹爽,好讓他們成為新的頭號政治集團。

而當時的亳州集團呢?因為大部分曹家和夏侯家的族人和亳州地區的一些大族。很多雖然當時掌握了軍政大權,但是他們從潁川集團奪權時間並不長,基層的軍官和一些官吏還是有大部分是潁川集團的。因此,在司馬懿兵變之時,基層的將領並沒有被亳州集團完全掌握,再加上地方的亳州集團一直被成為皇帝的曹家壓制。沒有形成大的勢力,所以雖然有各種反叛司馬家,但是也並沒有形成大的影響。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2019-07-24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那一年,曹操麾下的元戎宿將諸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等等等等,或陣亡、或因病辭世、或壽終正寢,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剩下的要麼是這些人的後代、要麼是曹丕、曹叡提拔的新人,在朝堂和軍中的資歷和曹操時期的老臣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那一年,曹操麾下的元戎宿將諸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等等等等,或陣亡、或因病辭世、或壽終正寢,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剩下的要麼是這些人的後代、要麼是曹丕、曹叡提拔的新人,在朝堂和軍中的資歷和曹操時期的老臣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那麼,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趁曹爽兄弟與小皇帝曹芳出祭高平陵之時發動政變,憑什麼能如此輕鬆便成功了?這還要從魏明帝曹叡託孤說起。或許因為基因本身存在問題,魏明帝曹叡三十多歲便去世了,一個親生兒子也沒有活下來的。不得已,曹叡只得過繼了叔叔曹彰的孫子曹芳作為嗣子、繼承皇位。臨終前,因為曹芳年幼、無法扛起曹魏王朝的大梁,曹叡選擇了宗室曹爽和司馬懿作為託孤之臣,既希望他們能夠同心協力輔佐幼主,同時也讓他們二人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權力平衡,以免威脅皇權。只可惜,曹叡看走了眼,曹爽上臺不久便軟禁了曹叡的皇后郭氏,也就是郭太后。同時,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架空了司馬懿,獨攬大權。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那一年,曹操麾下的元戎宿將諸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等等等等,或陣亡、或因病辭世、或壽終正寢,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剩下的要麼是這些人的後代、要麼是曹丕、曹叡提拔的新人,在朝堂和軍中的資歷和曹操時期的老臣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那麼,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趁曹爽兄弟與小皇帝曹芳出祭高平陵之時發動政變,憑什麼能如此輕鬆便成功了?這還要從魏明帝曹叡託孤說起。或許因為基因本身存在問題,魏明帝曹叡三十多歲便去世了,一個親生兒子也沒有活下來的。不得已,曹叡只得過繼了叔叔曹彰的孫子曹芳作為嗣子、繼承皇位。臨終前,因為曹芳年幼、無法扛起曹魏王朝的大梁,曹叡選擇了宗室曹爽和司馬懿作為託孤之臣,既希望他們能夠同心協力輔佐幼主,同時也讓他們二人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權力平衡,以免威脅皇權。只可惜,曹叡看走了眼,曹爽上臺不久便軟禁了曹叡的皇后郭氏,也就是郭太后。同時,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架空了司馬懿,獨攬大權。



可這個曹爽偏偏又是個才能平庸之輩,率兵伐蜀,結果鎩羽而歸。內政方面也是一塌糊塗、毫無建樹。搞得世家大族、士子百姓怨聲載道,就連曹魏宗室、曹爽的本家親戚對曹爽也頗有微詞,只是迫於曹爽的權威而不敢吭聲。就在曹爽帶著小皇帝出祭曹叡高平陵之機,司馬懿的三千死士攻入了京師,控制了禁宮。這完全就是一場奪權政變,但是卻因為司馬懿的一個舉動,變成了“合法勤王”。司馬懿攻下京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陛見了被幽禁的郭太后並“說通”了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義昭告天下,罷黜曹爽兄弟。可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它直接讓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合法化了!彼時的司馬懿並沒有暴露反心,在曹魏宗室和世家大族、甚至士子百姓看來,司馬懿只是為了搞掉曹爽兄弟爭權,並不是衝著老曹家的江山來的!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那一年,曹操麾下的元戎宿將諸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等等等等,或陣亡、或因病辭世、或壽終正寢,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剩下的要麼是這些人的後代、要麼是曹丕、曹叡提拔的新人,在朝堂和軍中的資歷和曹操時期的老臣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那麼,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趁曹爽兄弟與小皇帝曹芳出祭高平陵之時發動政變,憑什麼能如此輕鬆便成功了?這還要從魏明帝曹叡託孤說起。或許因為基因本身存在問題,魏明帝曹叡三十多歲便去世了,一個親生兒子也沒有活下來的。不得已,曹叡只得過繼了叔叔曹彰的孫子曹芳作為嗣子、繼承皇位。臨終前,因為曹芳年幼、無法扛起曹魏王朝的大梁,曹叡選擇了宗室曹爽和司馬懿作為託孤之臣,既希望他們能夠同心協力輔佐幼主,同時也讓他們二人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權力平衡,以免威脅皇權。只可惜,曹叡看走了眼,曹爽上臺不久便軟禁了曹叡的皇后郭氏,也就是郭太后。同時,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架空了司馬懿,獨攬大權。



可這個曹爽偏偏又是個才能平庸之輩,率兵伐蜀,結果鎩羽而歸。內政方面也是一塌糊塗、毫無建樹。搞得世家大族、士子百姓怨聲載道,就連曹魏宗室、曹爽的本家親戚對曹爽也頗有微詞,只是迫於曹爽的權威而不敢吭聲。就在曹爽帶著小皇帝出祭曹叡高平陵之機,司馬懿的三千死士攻入了京師,控制了禁宮。這完全就是一場奪權政變,但是卻因為司馬懿的一個舉動,變成了“合法勤王”。司馬懿攻下京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陛見了被幽禁的郭太后並“說通”了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義昭告天下,罷黜曹爽兄弟。可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它直接讓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合法化了!彼時的司馬懿並沒有暴露反心,在曹魏宗室和世家大族、甚至士子百姓看來,司馬懿只是為了搞掉曹爽兄弟爭權,並不是衝著老曹家的江山來的!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曹爽和司馬懿之爭就好比是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爭鬥,具體說就是正總、副總之間的爭鬥。正總曹爽處處排擠副總司馬懿,副總司馬懿利用其他手段搞掉了正總曹爽,同時搬出了前董事長的夫人為自己正名。除了少數正總曹爽的死黨,部門經理和基層員工只是“打工仔”,誰當總經理並不重要!對於曹魏宗室股東而言,換掉能力不行的正總曹爽、換上能力強悍的司馬懿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因此,只要司馬懿不強吞股東的股份,根本沒有誰會站出來反對。而最初的司馬懿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搬出了前董事長的夫人郭太后,為的就是安撫股東。只可惜,無論曹叡、郭太后還是曹氏宗室股東都看走了眼,司馬懿根本就不是什麼職業經理人,他就是衝著股東的股份來的!在局勢穩定之後,司馬懿的兒子直接以武力霸佔了曹氏宗室的所有股份,讓曹氏集團改姓了司馬!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那一年,曹操麾下的元戎宿將諸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等等等等,或陣亡、或因病辭世、或壽終正寢,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剩下的要麼是這些人的後代、要麼是曹丕、曹叡提拔的新人,在朝堂和軍中的資歷和曹操時期的老臣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那麼,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趁曹爽兄弟與小皇帝曹芳出祭高平陵之時發動政變,憑什麼能如此輕鬆便成功了?這還要從魏明帝曹叡託孤說起。或許因為基因本身存在問題,魏明帝曹叡三十多歲便去世了,一個親生兒子也沒有活下來的。不得已,曹叡只得過繼了叔叔曹彰的孫子曹芳作為嗣子、繼承皇位。臨終前,因為曹芳年幼、無法扛起曹魏王朝的大梁,曹叡選擇了宗室曹爽和司馬懿作為託孤之臣,既希望他們能夠同心協力輔佐幼主,同時也讓他們二人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權力平衡,以免威脅皇權。只可惜,曹叡看走了眼,曹爽上臺不久便軟禁了曹叡的皇后郭氏,也就是郭太后。同時,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架空了司馬懿,獨攬大權。



可這個曹爽偏偏又是個才能平庸之輩,率兵伐蜀,結果鎩羽而歸。內政方面也是一塌糊塗、毫無建樹。搞得世家大族、士子百姓怨聲載道,就連曹魏宗室、曹爽的本家親戚對曹爽也頗有微詞,只是迫於曹爽的權威而不敢吭聲。就在曹爽帶著小皇帝出祭曹叡高平陵之機,司馬懿的三千死士攻入了京師,控制了禁宮。這完全就是一場奪權政變,但是卻因為司馬懿的一個舉動,變成了“合法勤王”。司馬懿攻下京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陛見了被幽禁的郭太后並“說通”了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義昭告天下,罷黜曹爽兄弟。可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它直接讓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合法化了!彼時的司馬懿並沒有暴露反心,在曹魏宗室和世家大族、甚至士子百姓看來,司馬懿只是為了搞掉曹爽兄弟爭權,並不是衝著老曹家的江山來的!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曹爽和司馬懿之爭就好比是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爭鬥,具體說就是正總、副總之間的爭鬥。正總曹爽處處排擠副總司馬懿,副總司馬懿利用其他手段搞掉了正總曹爽,同時搬出了前董事長的夫人為自己正名。除了少數正總曹爽的死黨,部門經理和基層員工只是“打工仔”,誰當總經理並不重要!對於曹魏宗室股東而言,換掉能力不行的正總曹爽、換上能力強悍的司馬懿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因此,只要司馬懿不強吞股東的股份,根本沒有誰會站出來反對。而最初的司馬懿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搬出了前董事長的夫人郭太后,為的就是安撫股東。只可惜,無論曹叡、郭太后還是曹氏宗室股東都看走了眼,司馬懿根本就不是什麼職業經理人,他就是衝著股東的股份來的!在局勢穩定之後,司馬懿的兒子直接以武力霸佔了曹氏宗室的所有股份,讓曹氏集團改姓了司馬!



高平陵政變以區區三千死士搏取天下,看似是鋌而走險,實則是司馬懿看準了才走的這部棋!算計到這個份上,也無怪乎司馬氏家族最後能夠一統天下了。

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個問題問得!死人能幹什麼?難道從棺材裡爬起來掐死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整七十了。那麼,司馬懿比曹操小多少呢?二十四歲!換言之,如果曹操那些老部下和曹操同庚,到高平陵政變發生時都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就算和司馬懿同庚,也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曹操麾下有明確出生年份記載者,年紀相對較小的曹仁比曹操小十三歲、張遼比曹操小十四歲……曹操麾下的這些元戎宿將鮮有比曹操小二十歲以上的,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司馬懿都年長。這還不包括司馬懿長壽的原因,在那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年過七旬者其實並不多,三四十歲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幾乎都沒能跨過四十週歲的門檻!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那一年,曹操麾下的元戎宿將諸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等等等等,或陣亡、或因病辭世、或壽終正寢,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剩下的要麼是這些人的後代、要麼是曹丕、曹叡提拔的新人,在朝堂和軍中的資歷和曹操時期的老臣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那麼,司馬懿以區區三千死士趁曹爽兄弟與小皇帝曹芳出祭高平陵之時發動政變,憑什麼能如此輕鬆便成功了?這還要從魏明帝曹叡託孤說起。或許因為基因本身存在問題,魏明帝曹叡三十多歲便去世了,一個親生兒子也沒有活下來的。不得已,曹叡只得過繼了叔叔曹彰的孫子曹芳作為嗣子、繼承皇位。臨終前,因為曹芳年幼、無法扛起曹魏王朝的大梁,曹叡選擇了宗室曹爽和司馬懿作為託孤之臣,既希望他們能夠同心協力輔佐幼主,同時也讓他們二人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的權力平衡,以免威脅皇權。只可惜,曹叡看走了眼,曹爽上臺不久便軟禁了曹叡的皇后郭氏,也就是郭太后。同時,又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架空了司馬懿,獨攬大權。



可這個曹爽偏偏又是個才能平庸之輩,率兵伐蜀,結果鎩羽而歸。內政方面也是一塌糊塗、毫無建樹。搞得世家大族、士子百姓怨聲載道,就連曹魏宗室、曹爽的本家親戚對曹爽也頗有微詞,只是迫於曹爽的權威而不敢吭聲。就在曹爽帶著小皇帝出祭曹叡高平陵之機,司馬懿的三千死士攻入了京師,控制了禁宮。這完全就是一場奪權政變,但是卻因為司馬懿的一個舉動,變成了“合法勤王”。司馬懿攻下京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陛見了被幽禁的郭太后並“說通”了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義昭告天下,罷黜曹爽兄弟。可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它直接讓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合法化了!彼時的司馬懿並沒有暴露反心,在曹魏宗室和世家大族、甚至士子百姓看來,司馬懿只是為了搞掉曹爽兄弟爭權,並不是衝著老曹家的江山來的!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曹爽和司馬懿之爭就好比是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爭鬥,具體說就是正總、副總之間的爭鬥。正總曹爽處處排擠副總司馬懿,副總司馬懿利用其他手段搞掉了正總曹爽,同時搬出了前董事長的夫人為自己正名。除了少數正總曹爽的死黨,部門經理和基層員工只是“打工仔”,誰當總經理並不重要!對於曹魏宗室股東而言,換掉能力不行的正總曹爽、換上能力強悍的司馬懿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因此,只要司馬懿不強吞股東的股份,根本沒有誰會站出來反對。而最初的司馬懿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搬出了前董事長的夫人郭太后,為的就是安撫股東。只可惜,無論曹叡、郭太后還是曹氏宗室股東都看走了眼,司馬懿根本就不是什麼職業經理人,他就是衝著股東的股份來的!在局勢穩定之後,司馬懿的兒子直接以武力霸佔了曹氏宗室的所有股份,讓曹氏集團改姓了司馬!



高平陵政變以區區三千死士搏取天下,看似是鋌而走險,實則是司馬懿看準了才走的這部棋!算計到這個份上,也無怪乎司馬氏家族最後能夠一統天下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4-08

曹氏家族“前人栽樹”,司馬家族“後人乘涼”,這件事,讓後人嘆惋不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但他已經去世了,總不可能從棺材裡跳出來,指責司馬懿吧。

不過,曹氏家族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著啊,他們為什麼也不站出來,對抗司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要知道,曹操當年以善於發現人才用好人才出名。很多人都在曹操的提拔下飛黃騰達。現在曹魏家族落難了,正是他們站出來,振臂一呼,報主隆恩的時候。他們為什麼卻不報恩呢?

曹氏家族“前人栽樹”,司馬家族“後人乘涼”,這件事,讓後人嘆惋不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但他已經去世了,總不可能從棺材裡跳出來,指責司馬懿吧。

不過,曹氏家族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著啊,他們為什麼也不站出來,對抗司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要知道,曹操當年以善於發現人才用好人才出名。很多人都在曹操的提拔下飛黃騰達。現在曹魏家族落難了,正是他們站出來,振臂一呼,報主隆恩的時候。他們為什麼卻不報恩呢?

(曹操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曹氏家族的忠臣都沒活得過司馬懿。

其實,我們只需要看一看曹氏家族的三代皇帝,給後代留的輔政大臣,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曹操給曹丕留下什麼輔政大臣。當然了,按照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多疑的性格,他也不可能給曹丕留輔政大臣。因為這樣一來,無疑給曹丕留下牢籠,讓曹丕在駕馭臣下的時候,畏手畏腳。

不過,也不能說曹操一個輔政大臣都沒有給曹丕留下,從曹操生前扶持曹丕當太子時,留在曹丕身邊輔佐曹丕的人來看,那些就算是曹丕的輔政大臣了。這些人中,包括了陳群、賈詡、曹洪、司馬懿等人。

曹丕是給曹叡留下了輔政大臣的,一共有四個,分別是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

曹叡也是給曹芳留下了輔政大臣的,一共有兩個,分別是曹爽(曹真的兒子)、司馬懿。

我們知道,上一代皇帝留給下一代皇帝的輔政大臣,無疑是上一代皇帝心中,最忠誠的大臣。當我們看到三代皇帝給後世留下的這些輔政大臣的時候,我們就明白了,曹氏家族那些老資格的忠臣,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過司馬懿的。

也就是說,當司馬懿奪取曹魏權力的時候,曹氏家族已經沒有什麼老資格的忠臣了,他們又如何站出來說話呢?

曹氏家族“前人栽樹”,司馬家族“後人乘涼”,這件事,讓後人嘆惋不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但他已經去世了,總不可能從棺材裡跳出來,指責司馬懿吧。

不過,曹氏家族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著啊,他們為什麼也不站出來,對抗司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要知道,曹操當年以善於發現人才用好人才出名。很多人都在曹操的提拔下飛黃騰達。現在曹魏家族落難了,正是他們站出來,振臂一呼,報主隆恩的時候。他們為什麼卻不報恩呢?

(曹操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曹氏家族的忠臣都沒活得過司馬懿。

其實,我們只需要看一看曹氏家族的三代皇帝,給後代留的輔政大臣,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曹操給曹丕留下什麼輔政大臣。當然了,按照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多疑的性格,他也不可能給曹丕留輔政大臣。因為這樣一來,無疑給曹丕留下牢籠,讓曹丕在駕馭臣下的時候,畏手畏腳。

不過,也不能說曹操一個輔政大臣都沒有給曹丕留下,從曹操生前扶持曹丕當太子時,留在曹丕身邊輔佐曹丕的人來看,那些就算是曹丕的輔政大臣了。這些人中,包括了陳群、賈詡、曹洪、司馬懿等人。

曹丕是給曹叡留下了輔政大臣的,一共有四個,分別是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

曹叡也是給曹芳留下了輔政大臣的,一共有兩個,分別是曹爽(曹真的兒子)、司馬懿。

我們知道,上一代皇帝留給下一代皇帝的輔政大臣,無疑是上一代皇帝心中,最忠誠的大臣。當我們看到三代皇帝給後世留下的這些輔政大臣的時候,我們就明白了,曹氏家族那些老資格的忠臣,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過司馬懿的。

也就是說,當司馬懿奪取曹魏權力的時候,曹氏家族已經沒有什麼老資格的忠臣了,他們又如何站出來說話呢?

(司馬懿劇照)

二、曹氏家族的忠臣都不再掌控權力。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氏家族傳到曹芳的時候,已經經歷了四朝天子,自然就出現了四朝臣。

雖說曹氏家族的後代,很少有人打祖上的番天印。祖上給他留下的大臣,他們都在用。但是必然也會補充一些新鮮血液進去,一些和自己關係最好的,自己認為最忠心的人進去。

到曹芳當皇帝的時候,實際上權力也就只掌握在曹爽和司馬懿的手裡。而之前的那些曹家忠臣,要麼已經去世,要麼留下的後人不被新皇帝看好。總之,都沒有掌控權力。

而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權力就完全掌控在司馬家族的手裡。

古代的大臣,能夠幹事情,關鍵在於手中要有權力。沒有權力,他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一個。這樣的人,就算他在內心中對曹氏家族忠心耿耿,可是,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曹氏家族“前人栽樹”,司馬家族“後人乘涼”,這件事,讓後人嘆惋不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但他已經去世了,總不可能從棺材裡跳出來,指責司馬懿吧。

不過,曹氏家族還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著啊,他們為什麼也不站出來,對抗司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要知道,曹操當年以善於發現人才用好人才出名。很多人都在曹操的提拔下飛黃騰達。現在曹魏家族落難了,正是他們站出來,振臂一呼,報主隆恩的時候。他們為什麼卻不報恩呢?

(曹操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曹氏家族的忠臣都沒活得過司馬懿。

其實,我們只需要看一看曹氏家族的三代皇帝,給後代留的輔政大臣,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曹操給曹丕留下什麼輔政大臣。當然了,按照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多疑的性格,他也不可能給曹丕留輔政大臣。因為這樣一來,無疑給曹丕留下牢籠,讓曹丕在駕馭臣下的時候,畏手畏腳。

不過,也不能說曹操一個輔政大臣都沒有給曹丕留下,從曹操生前扶持曹丕當太子時,留在曹丕身邊輔佐曹丕的人來看,那些就算是曹丕的輔政大臣了。這些人中,包括了陳群、賈詡、曹洪、司馬懿等人。

曹丕是給曹叡留下了輔政大臣的,一共有四個,分別是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

曹叡也是給曹芳留下了輔政大臣的,一共有兩個,分別是曹爽(曹真的兒子)、司馬懿。

我們知道,上一代皇帝留給下一代皇帝的輔政大臣,無疑是上一代皇帝心中,最忠誠的大臣。當我們看到三代皇帝給後世留下的這些輔政大臣的時候,我們就明白了,曹氏家族那些老資格的忠臣,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過司馬懿的。

也就是說,當司馬懿奪取曹魏權力的時候,曹氏家族已經沒有什麼老資格的忠臣了,他們又如何站出來說話呢?

(司馬懿劇照)

二、曹氏家族的忠臣都不再掌控權力。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氏家族傳到曹芳的時候,已經經歷了四朝天子,自然就出現了四朝臣。

雖說曹氏家族的後代,很少有人打祖上的番天印。祖上給他留下的大臣,他們都在用。但是必然也會補充一些新鮮血液進去,一些和自己關係最好的,自己認為最忠心的人進去。

到曹芳當皇帝的時候,實際上權力也就只掌握在曹爽和司馬懿的手裡。而之前的那些曹家忠臣,要麼已經去世,要麼留下的後人不被新皇帝看好。總之,都沒有掌控權力。

而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權力就完全掌控在司馬家族的手裡。

古代的大臣,能夠幹事情,關鍵在於手中要有權力。沒有權力,他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一個。這樣的人,就算他在內心中對曹氏家族忠心耿耿,可是,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曹芳劇照)

三、為曹氏家族打抱不平的都遭到了打壓。

也並不是說就沒人站出來為曹氏家族打抱不平。比如在司馬懿的時候,王凌就曾打抱不平,想對抗司馬懿。可惜還沒有實際行動,就被司馬懿鎮壓下去了。司馬師的時候,又發生了兩撥為曹氏家族打抱不平的。一撥是李豐、夏侯玄、張緝等人,一撥是毌丘儉、文欽等人。不過都給司馬師給打壓下去了。司馬昭的時候,諸葛誕又起兵為曹氏家族打抱不平,還是被打壓下去了。

當然了,這些起兵的人,也並不完全就是曹氏家族的忠臣。他們起兵的目的,也不完全是為了曹魏江山。很多時期,他們是把“保曹魏江山”當作一個藉口,目的還是要擴充自己的勢力,讓自己做大,成為曹魏的新權臣,最終像司馬家族一樣,奪權並建立自己的帝國。但至少在那時候,他們是打著為曹氏家族討說法的口號起事的。

可惜,就算有這麼個漂亮的口號,他們依然不是司馬家族的對手。連他們自己都不存在了,還怎麼幫曹魏奪回天下呢。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

拿笔的小侠客
2019-04-10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操和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差不多都不在了,因為曹操比司馬懿大20多歲,而司馬懿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在曹丕時代開始的。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操和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差不多都不在了,因為曹操比司馬懿大20多歲,而司馬懿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在曹丕時代開始的。

司馬懿

曹丕這皇帝的位置得來不易,與兄弟曹丕,曹衝,曹彰明爭暗鬥了好久才成功上位,所以他提防曹魏宗室非常緊,不惜引入外人來制衡宗室,司馬懿是最佳人選。

曹丕去世後,其子曹睿繼位,應當說曹睿意識到了當時宗室勢力過於薄弱的情況,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大力提拔,曹真,曹爽等宗族勢力來抗衡外部勢力,不過臨死託孤時,不知道為何又將司馬懿命為託孤大臣。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操和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差不多都不在了,因為曹操比司馬懿大20多歲,而司馬懿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在曹丕時代開始的。

司馬懿

曹丕這皇帝的位置得來不易,與兄弟曹丕,曹衝,曹彰明爭暗鬥了好久才成功上位,所以他提防曹魏宗室非常緊,不惜引入外人來制衡宗室,司馬懿是最佳人選。

曹丕去世後,其子曹睿繼位,應當說曹睿意識到了當時宗室勢力過於薄弱的情況,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大力提拔,曹真,曹爽等宗族勢力來抗衡外部勢力,不過臨死託孤時,不知道為何又將司馬懿命為託孤大臣。

魏明帝曹睿

曹睿死後,司馬懿成了權臣,曹魏覆滅已成定數,只是時間問題了。

另外,曹操能實際上代漢自立,主要得虧與2股勢力的支持,一股是以夏侯家的本族為基礎形成的寒門集團,另外一隻是潁川士族集團,曹操在世時對這兩派採取的態度是任由前者發展,對於後者,採取制衡的態度。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操和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差不多都不在了,因為曹操比司馬懿大20多歲,而司馬懿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在曹丕時代開始的。

司馬懿

曹丕這皇帝的位置得來不易,與兄弟曹丕,曹衝,曹彰明爭暗鬥了好久才成功上位,所以他提防曹魏宗室非常緊,不惜引入外人來制衡宗室,司馬懿是最佳人選。

曹丕去世後,其子曹睿繼位,應當說曹睿意識到了當時宗室勢力過於薄弱的情況,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大力提拔,曹真,曹爽等宗族勢力來抗衡外部勢力,不過臨死託孤時,不知道為何又將司馬懿命為託孤大臣。

魏明帝曹睿

曹睿死後,司馬懿成了權臣,曹魏覆滅已成定數,只是時間問題了。

另外,曹操能實際上代漢自立,主要得虧與2股勢力的支持,一股是以夏侯家的本族為基礎形成的寒門集團,另外一隻是潁川士族集團,曹操在世時對這兩派採取的態度是任由前者發展,對於後者,採取制衡的態度。

魏文帝曹丕

等到曹丕上臺後,實施九品中正制,實施上完全改變了曹操的策略,保證潁川士族集團的既得利益,打擊本族宗親勢力夏侯家。杜絕了寒門取士的途徑。

這麼說吧,寒門集團希望改變天下獲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而,潁川士族本身就是貴族利益代表,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只在乎誰當皇帝給的利益多就支持誰,所以曹家人當皇帝能保證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害,就支持曹氏。而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之後,給他們的利益更多,所以就支持司馬懿,何況司馬家族也是士族大家,同潁川集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站誰的隊就一目瞭然了。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操和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差不多都不在了,因為曹操比司馬懿大20多歲,而司馬懿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在曹丕時代開始的。

司馬懿

曹丕這皇帝的位置得來不易,與兄弟曹丕,曹衝,曹彰明爭暗鬥了好久才成功上位,所以他提防曹魏宗室非常緊,不惜引入外人來制衡宗室,司馬懿是最佳人選。

曹丕去世後,其子曹睿繼位,應當說曹睿意識到了當時宗室勢力過於薄弱的情況,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大力提拔,曹真,曹爽等宗族勢力來抗衡外部勢力,不過臨死託孤時,不知道為何又將司馬懿命為託孤大臣。

魏明帝曹睿

曹睿死後,司馬懿成了權臣,曹魏覆滅已成定數,只是時間問題了。

另外,曹操能實際上代漢自立,主要得虧與2股勢力的支持,一股是以夏侯家的本族為基礎形成的寒門集團,另外一隻是潁川士族集團,曹操在世時對這兩派採取的態度是任由前者發展,對於後者,採取制衡的態度。

魏文帝曹丕

等到曹丕上臺後,實施九品中正制,實施上完全改變了曹操的策略,保證潁川士族集團的既得利益,打擊本族宗親勢力夏侯家。杜絕了寒門取士的途徑。

這麼說吧,寒門集團希望改變天下獲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而,潁川士族本身就是貴族利益代表,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只在乎誰當皇帝給的利益多就支持誰,所以曹家人當皇帝能保證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害,就支持曹氏。而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之後,給他們的利益更多,所以就支持司馬懿,何況司馬家族也是士族大家,同潁川集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站誰的隊就一目瞭然了。

高平陵事變

曹操和曹丕父子二人當年逼迫欺負漢獻帝時,絕對不會想到幾十年後,自己的子孫也會有這樣的下場被司馬懿司馬昭父子欺負。

這隻能說是天意!

大家好,我是風信子,請關注我,每天精彩內容不斷!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操和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差不多都不在了,因為曹操比司馬懿大20多歲,而司馬懿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在曹丕時代開始的。

司馬懿

曹丕這皇帝的位置得來不易,與兄弟曹丕,曹衝,曹彰明爭暗鬥了好久才成功上位,所以他提防曹魏宗室非常緊,不惜引入外人來制衡宗室,司馬懿是最佳人選。

曹丕去世後,其子曹睿繼位,應當說曹睿意識到了當時宗室勢力過於薄弱的情況,所以在他執政期間,大力提拔,曹真,曹爽等宗族勢力來抗衡外部勢力,不過臨死託孤時,不知道為何又將司馬懿命為託孤大臣。

魏明帝曹睿

曹睿死後,司馬懿成了權臣,曹魏覆滅已成定數,只是時間問題了。

另外,曹操能實際上代漢自立,主要得虧與2股勢力的支持,一股是以夏侯家的本族為基礎形成的寒門集團,另外一隻是潁川士族集團,曹操在世時對這兩派採取的態度是任由前者發展,對於後者,採取制衡的態度。

魏文帝曹丕

等到曹丕上臺後,實施九品中正制,實施上完全改變了曹操的策略,保證潁川士族集團的既得利益,打擊本族宗親勢力夏侯家。杜絕了寒門取士的途徑。

這麼說吧,寒門集團希望改變天下獲得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而,潁川士族本身就是貴族利益代表,他們不在乎誰當皇帝,只在乎誰當皇帝給的利益多就支持誰,所以曹家人當皇帝能保證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害,就支持曹氏。而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之後,給他們的利益更多,所以就支持司馬懿,何況司馬家族也是士族大家,同潁川集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站誰的隊就一目瞭然了。

高平陵事變

曹操和曹丕父子二人當年逼迫欺負漢獻帝時,絕對不會想到幾十年後,自己的子孫也會有這樣的下場被司馬懿司馬昭父子欺負。

這隻能說是天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