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原子彈轟炸後,當地很快就住滿人了,但為何切爾諾貝利至今無人敢住呢?

10 個回答
一食之间
2019-09-03

當時日本被投下原子彈的時候,破壞的也是非常嚴重,但是不久之後就開始有人重新居住,直到現在日本的城市一片繁榮,這是因為當時的那兩顆原子彈雖然威力比較大吧,城市都炸燬了,但是它的輻射效果還是相對比較小的,因為它有一部分散在了空中,有一部分落在了地面,時間長了以後輻射的效果就變弱了,再加上風力作用的影響,所以輻射也就越來越小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比日本的嚴重的多,直到現在都沒有人敢去這個地方居住,在它附近居住的居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輻射的影響,從身體方面就可以表現出來,這麼多年來,即使不在中心區域居住,居住到郊區也會受到輻射的影響。

據說在1986年,操作人員意外放射出了許多的核輻射,這讓切爾諾貝利再次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許多的輻射都落到了當地的地面上,因為這個地區比較乾燥,沒有海水,所以這裡的輻射就只能靠土地來消化了,因為這個地區有200噸的放射性元素,他會長期腐蝕這裡的一切東西,包括房子,大樹和人類的身體,據統計已經有很多在他周圍居住的居民都患上了白血病和其他病等。

儘管切爾諾貝利有這麼多的危害,還是會有很多在這裡居住過的居民,仍然固執地回到這裡繼續居住,儘管這裡有許多輻射,但他們老去以後還想在這裡長埋地下。

被核爆之後,廣島和長崎之所以還可以住人,首先,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的威力並不能算特別強(TNT當量10萬噸以下),在核爆中心仍然有相當人數的人存活了下來。從事後的美國檢查和爆炸中也可以看出,此次的核爆炸只是將方圓10公里左右的市區摧毀,而且並不是特別徹底,而日本這樣的國家由於二戰末期一直被美國戰略轟炸,這種毀傷很快就可以重建,所以核爆後日本平民只要抓緊重建,很快就可以繼續居住。

當時日本被投下原子彈的時候,破壞的也是非常嚴重,但是不久之後就開始有人重新居住,直到現在日本的城市一片繁榮,這是因為當時的那兩顆原子彈雖然威力比較大吧,城市都炸燬了,但是它的輻射效果還是相對比較小的,因為它有一部分散在了空中,有一部分落在了地面,時間長了以後輻射的效果就變弱了,再加上風力作用的影響,所以輻射也就越來越小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比日本的嚴重的多,直到現在都沒有人敢去這個地方居住,在它附近居住的居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輻射的影響,從身體方面就可以表現出來,這麼多年來,即使不在中心區域居住,居住到郊區也會受到輻射的影響。

據說在1986年,操作人員意外放射出了許多的核輻射,這讓切爾諾貝利再次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許多的輻射都落到了當地的地面上,因為這個地區比較乾燥,沒有海水,所以這裡的輻射就只能靠土地來消化了,因為這個地區有200噸的放射性元素,他會長期腐蝕這裡的一切東西,包括房子,大樹和人類的身體,據統計已經有很多在他周圍居住的居民都患上了白血病和其他病等。

儘管切爾諾貝利有這麼多的危害,還是會有很多在這裡居住過的居民,仍然固執地回到這裡繼續居住,儘管這裡有許多輻射,但他們老去以後還想在這裡長埋地下。

被核爆之後,廣島和長崎之所以還可以住人,首先,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的威力並不能算特別強(TNT當量10萬噸以下),在核爆中心仍然有相當人數的人存活了下來。從事後的美國檢查和爆炸中也可以看出,此次的核爆炸只是將方圓10公里左右的市區摧毀,而且並不是特別徹底,而日本這樣的國家由於二戰末期一直被美國戰略轟炸,這種毀傷很快就可以重建,所以核爆後日本平民只要抓緊重建,很快就可以繼續居住。

  其次,廣島和長崎核爆的原子彈由於核爆,核物質完全反應了,並沒有產生大量的核塵埃,僅存的少量核塵埃也由於廣島長崎靠海的地理優勢被海風吹走,所以對市區造成的汙染並不是特別嚴重。而只要核塵埃沒有落下,核爆炸後的土地甚至都可以迅速種植糧食,從廣島長崎核爆第二年就有樹苗冒出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當時日本被投下原子彈的時候,破壞的也是非常嚴重,但是不久之後就開始有人重新居住,直到現在日本的城市一片繁榮,這是因為當時的那兩顆原子彈雖然威力比較大吧,城市都炸燬了,但是它的輻射效果還是相對比較小的,因為它有一部分散在了空中,有一部分落在了地面,時間長了以後輻射的效果就變弱了,再加上風力作用的影響,所以輻射也就越來越小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比日本的嚴重的多,直到現在都沒有人敢去這個地方居住,在它附近居住的居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輻射的影響,從身體方面就可以表現出來,這麼多年來,即使不在中心區域居住,居住到郊區也會受到輻射的影響。

據說在1986年,操作人員意外放射出了許多的核輻射,這讓切爾諾貝利再次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許多的輻射都落到了當地的地面上,因為這個地區比較乾燥,沒有海水,所以這裡的輻射就只能靠土地來消化了,因為這個地區有200噸的放射性元素,他會長期腐蝕這裡的一切東西,包括房子,大樹和人類的身體,據統計已經有很多在他周圍居住的居民都患上了白血病和其他病等。

儘管切爾諾貝利有這麼多的危害,還是會有很多在這裡居住過的居民,仍然固執地回到這裡繼續居住,儘管這裡有許多輻射,但他們老去以後還想在這裡長埋地下。

被核爆之後,廣島和長崎之所以還可以住人,首先,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的威力並不能算特別強(TNT當量10萬噸以下),在核爆中心仍然有相當人數的人存活了下來。從事後的美國檢查和爆炸中也可以看出,此次的核爆炸只是將方圓10公里左右的市區摧毀,而且並不是特別徹底,而日本這樣的國家由於二戰末期一直被美國戰略轟炸,這種毀傷很快就可以重建,所以核爆後日本平民只要抓緊重建,很快就可以繼續居住。

  其次,廣島和長崎核爆的原子彈由於核爆,核物質完全反應了,並沒有產生大量的核塵埃,僅存的少量核塵埃也由於廣島長崎靠海的地理優勢被海風吹走,所以對市區造成的汙染並不是特別嚴重。而只要核塵埃沒有落下,核爆炸後的土地甚至都可以迅速種植糧食,從廣島長崎核爆第二年就有樹苗冒出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而蘇聯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中,反應堆中巨量的核燃料由於無法第一時間被掃除,這造成了當地的土地一直都是高輻射汙染狀態。不僅至今周圍沒有任何樹木生長,連人一踏入都會形成各種併發症,而且切爾諾貝利事件和核爆炸不同,核爆炸產生的蘑菇雲會飛騰的特別高並且被氣流捲走一定的核塵埃,而核洩漏則是直接將汙染作用於土地,並且會融入地下水系統,所以至今切爾諾貝利地區都無人居住。

當時日本被投下原子彈的時候,破壞的也是非常嚴重,但是不久之後就開始有人重新居住,直到現在日本的城市一片繁榮,這是因為當時的那兩顆原子彈雖然威力比較大吧,城市都炸燬了,但是它的輻射效果還是相對比較小的,因為它有一部分散在了空中,有一部分落在了地面,時間長了以後輻射的效果就變弱了,再加上風力作用的影響,所以輻射也就越來越小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比日本的嚴重的多,直到現在都沒有人敢去這個地方居住,在它附近居住的居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輻射的影響,從身體方面就可以表現出來,這麼多年來,即使不在中心區域居住,居住到郊區也會受到輻射的影響。

據說在1986年,操作人員意外放射出了許多的核輻射,這讓切爾諾貝利再次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許多的輻射都落到了當地的地面上,因為這個地區比較乾燥,沒有海水,所以這裡的輻射就只能靠土地來消化了,因為這個地區有200噸的放射性元素,他會長期腐蝕這裡的一切東西,包括房子,大樹和人類的身體,據統計已經有很多在他周圍居住的居民都患上了白血病和其他病等。

儘管切爾諾貝利有這麼多的危害,還是會有很多在這裡居住過的居民,仍然固執地回到這裡繼續居住,儘管這裡有許多輻射,但他們老去以後還想在這裡長埋地下。

被核爆之後,廣島和長崎之所以還可以住人,首先,廣島和長崎的核爆炸的威力並不能算特別強(TNT當量10萬噸以下),在核爆中心仍然有相當人數的人存活了下來。從事後的美國檢查和爆炸中也可以看出,此次的核爆炸只是將方圓10公里左右的市區摧毀,而且並不是特別徹底,而日本這樣的國家由於二戰末期一直被美國戰略轟炸,這種毀傷很快就可以重建,所以核爆後日本平民只要抓緊重建,很快就可以繼續居住。

  其次,廣島和長崎核爆的原子彈由於核爆,核物質完全反應了,並沒有產生大量的核塵埃,僅存的少量核塵埃也由於廣島長崎靠海的地理優勢被海風吹走,所以對市區造成的汙染並不是特別嚴重。而只要核塵埃沒有落下,核爆炸後的土地甚至都可以迅速種植糧食,從廣島長崎核爆第二年就有樹苗冒出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而蘇聯的切爾諾貝利事件中,反應堆中巨量的核燃料由於無法第一時間被掃除,這造成了當地的土地一直都是高輻射汙染狀態。不僅至今周圍沒有任何樹木生長,連人一踏入都會形成各種併發症,而且切爾諾貝利事件和核爆炸不同,核爆炸產生的蘑菇雲會飛騰的特別高並且被氣流捲走一定的核塵埃,而核洩漏則是直接將汙染作用於土地,並且會融入地下水系統,所以至今切爾諾貝利地區都無人居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廣島和長崎核爆後日本平民在沒有使用任何防護手段時死傷也僅僅才30萬人左右,而在另一邊的“李梅”火攻中美國只動用了300架左右的轟炸機就接近了長崎廣島核爆毀傷效果,並且在大火中10萬人的直接傷亡明顯給日本人帶來的震懾更大,早期核彈由於爆炸威力小輻射低,並且由於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長崎和廣島能居住就不奇怪了。

疯狗的轻武
2019-08-12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而核彈爆炸時極少量的核裝藥參加鏈式反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被裹挾在蘑菇雲中進入大氣環流,只有極少數核素殘留在地面。所以幾年之後殘餘核素所剩無幾,要居住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再說日本地少人多,廣島長崎核爆炸完了這地就不要了?廣島長崎人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而核彈爆炸時極少量的核裝藥參加鏈式反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被裹挾在蘑菇雲中進入大氣環流,只有極少數核素殘留在地面。所以幾年之後殘餘核素所剩無幾,要居住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再說日本地少人多,廣島長崎核爆炸完了這地就不要了?廣島長崎人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


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則是1986年4月26日蘇聯二毛子家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單元發生爆炸,完全摧毀了反應堆,大量核燃料發生側漏。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而核彈爆炸時極少量的核裝藥參加鏈式反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被裹挾在蘑菇雲中進入大氣環流,只有極少數核素殘留在地面。所以幾年之後殘餘核素所剩無幾,要居住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再說日本地少人多,廣島長崎核爆炸完了這地就不要了?廣島長崎人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


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則是1986年4月26日蘇聯二毛子家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單元發生爆炸,完全摧毀了反應堆,大量核燃料發生側漏。

反應堆爆炸的時候,第四單元反應堆至少有180-190噸高濃度核燃料(二氧化鈾)被噴射出來。(但是這只是反應罐裡邊很小一部分核原料,其他的去哪裡了只能手動滑稽)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而核彈爆炸時極少量的核裝藥參加鏈式反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被裹挾在蘑菇雲中進入大氣環流,只有極少數核素殘留在地面。所以幾年之後殘餘核素所剩無幾,要居住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再說日本地少人多,廣島長崎核爆炸完了這地就不要了?廣島長崎人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


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則是1986年4月26日蘇聯二毛子家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單元發生爆炸,完全摧毀了反應堆,大量核燃料發生側漏。

反應堆爆炸的時候,第四單元反應堆至少有180-190噸高濃度核燃料(二氧化鈾)被噴射出來。(但是這只是反應罐裡邊很小一部分核原料,其他的去哪裡了只能手動滑稽)

這個劑量遠遠超過了廣島長崎上空那兩顆原子彈的核裝藥量,以至於切爾諾貝利上空空氣核輻射強度峰值達到了廣島核爆炸後峰值的四百倍。

而高濃度核廢料散落一地並且隨風飄散到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而核彈爆炸時極少量的核裝藥參加鏈式反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被裹挾在蘑菇雲中進入大氣環流,只有極少數核素殘留在地面。所以幾年之後殘餘核素所剩無幾,要居住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再說日本地少人多,廣島長崎核爆炸完了這地就不要了?廣島長崎人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


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則是1986年4月26日蘇聯二毛子家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單元發生爆炸,完全摧毀了反應堆,大量核燃料發生側漏。

反應堆爆炸的時候,第四單元反應堆至少有180-190噸高濃度核燃料(二氧化鈾)被噴射出來。(但是這只是反應罐裡邊很小一部分核原料,其他的去哪裡了只能手動滑稽)

這個劑量遠遠超過了廣島長崎上空那兩顆原子彈的核裝藥量,以至於切爾諾貝利上空空氣核輻射強度峰值達到了廣島核爆炸後峰值的四百倍。

而高濃度核廢料散落一地並且隨風飄散到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

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事故前長時間正常核反應時生成的其他高濃度放射性核素如碘-131 銫137和碲-322等又是極毒,極強致癌的。擴散面積極大,清理起來又很難。

先來看看老美在腳盆雞家種下的蘑菇蛋。1945年8月6日一架B29在廣島相生橋上空9,400米投下核彈“小男孩”。

早上8時15分在550米高度爆炸,爆炸當量1,3000噸。

別看核彈這麼大一個,小男孩才裝填了64千克的鈾-235,而幾天後長崎上空的“胖子”看起來更粗短,但是核裝藥卻更少,才6.4千克鈈。

而核彈爆炸時極少量的核裝藥參加鏈式反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在被裹挾在蘑菇雲中進入大氣環流,只有極少數核素殘留在地面。所以幾年之後殘餘核素所剩無幾,要居住也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再說日本地少人多,廣島長崎核爆炸完了這地就不要了?廣島長崎人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


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則是1986年4月26日蘇聯二毛子家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單元發生爆炸,完全摧毀了反應堆,大量核燃料發生側漏。

反應堆爆炸的時候,第四單元反應堆至少有180-190噸高濃度核燃料(二氧化鈾)被噴射出來。(但是這只是反應罐裡邊很小一部分核原料,其他的去哪裡了只能手動滑稽)

這個劑量遠遠超過了廣島長崎上空那兩顆原子彈的核裝藥量,以至於切爾諾貝利上空空氣核輻射強度峰值達到了廣島核爆炸後峰值的四百倍。

而高濃度核廢料散落一地並且隨風飄散到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

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事故前長時間正常核反應時生成的其他高濃度放射性核素如碘-131 銫137和碲-322等又是極毒,極強致癌的。擴散面積極大,清理起來又很難。

(銫137瀰漫了整個歐洲)

因此切爾諾貝利除了用來搞變異動物,拍鬼片再好不過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2019-05-28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上圖.核電站的30公里“禁區”內仍然有人在生活,他們當初就拒絕離開,在這裡種地、放牧。截止2016年的統計,約有300人以上

沉降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為碘-131和銫-137,我們上面已經瞭解到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但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所以,烏克蘭政府敢開放禁區,核輻射大大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再說了,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西伯利亞被放棄的“隱身城市”都一票一票的,一個普利皮亞特算個啥?後來烏克蘭官方雖然宣佈“切爾諾貝利2萬年內無法居住”,但顯然這只是個投入和成本考量問題。另外許多環保組織也極力渲染“核輻射危機”,以推動反核電站的事業。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上圖.核電站的30公里“禁區”內仍然有人在生活,他們當初就拒絕離開,在這裡種地、放牧。截止2016年的統計,約有300人以上

沉降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為碘-131和銫-137,我們上面已經瞭解到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但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所以,烏克蘭政府敢開放禁區,核輻射大大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再說了,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西伯利亞被放棄的“隱身城市”都一票一票的,一個普利皮亞特算個啥?後來烏克蘭官方雖然宣佈“切爾諾貝利2萬年內無法居住”,但顯然這只是個投入和成本考量問題。另外許多環保組織也極力渲染“核輻射危機”,以推動反核電站的事業。

上圖.普利皮亞特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其實它當年已被蘇軍“掃”了一遍

切爾諾貝利事件顯然因為地緣因素和當年冷戰政治原因,被添加了太多的關注。時至今日這都是西方拿來唾罵“邪惡蘇聯”的最佳資料之一。而日本的原子彈爆炸,卻因為長期的悶聲建設與其海島隔絕的性質,被人為拋到腦後了。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上圖.核電站的30公里“禁區”內仍然有人在生活,他們當初就拒絕離開,在這裡種地、放牧。截止2016年的統計,約有300人以上

沉降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為碘-131和銫-137,我們上面已經瞭解到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但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所以,烏克蘭政府敢開放禁區,核輻射大大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再說了,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西伯利亞被放棄的“隱身城市”都一票一票的,一個普利皮亞特算個啥?後來烏克蘭官方雖然宣佈“切爾諾貝利2萬年內無法居住”,但顯然這只是個投入和成本考量問題。另外許多環保組織也極力渲染“核輻射危機”,以推動反核電站的事業。

上圖.普利皮亞特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其實它當年已被蘇軍“掃”了一遍

切爾諾貝利事件顯然因為地緣因素和當年冷戰政治原因,被添加了太多的關注。時至今日這都是西方拿來唾罵“邪惡蘇聯”的最佳資料之一。而日本的原子彈爆炸,卻因為長期的悶聲建設與其海島隔絕的性質,被人為拋到腦後了。

上圖.1986年,蘇軍在普利皮亞特進行清掃工作,門窗較為完好的室內其實是安全環境,放射性沾染主要在室外。當然,時間會逐漸讓這裡的一切發生變化,核輻射並不是“死的”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上圖.核電站的30公里“禁區”內仍然有人在生活,他們當初就拒絕離開,在這裡種地、放牧。截止2016年的統計,約有300人以上

沉降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為碘-131和銫-137,我們上面已經瞭解到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但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所以,烏克蘭政府敢開放禁區,核輻射大大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再說了,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西伯利亞被放棄的“隱身城市”都一票一票的,一個普利皮亞特算個啥?後來烏克蘭官方雖然宣佈“切爾諾貝利2萬年內無法居住”,但顯然這只是個投入和成本考量問題。另外許多環保組織也極力渲染“核輻射危機”,以推動反核電站的事業。

上圖.普利皮亞特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其實它當年已被蘇軍“掃”了一遍

切爾諾貝利事件顯然因為地緣因素和當年冷戰政治原因,被添加了太多的關注。時至今日這都是西方拿來唾罵“邪惡蘇聯”的最佳資料之一。而日本的原子彈爆炸,卻因為長期的悶聲建設與其海島隔絕的性質,被人為拋到腦後了。

上圖.1986年,蘇軍在普利皮亞特進行清掃工作,門窗較為完好的室內其實是安全環境,放射性沾染主要在室外。當然,時間會逐漸讓這裡的一切發生變化,核輻射並不是“死的”

上圖.曾是核電站工作人員的“留守者”Lenar Sagidulin。許多老居民不願離開生活或工作過的地方,最後又固執的回到了切爾諾貝利

即便是日本自己,也是1980年代以後才開始越來越興盛的年度核爆祭祀。然而他們也不敢過分的去調查或公佈當年的數據,以免妨害了“日美親善”,引起雙方的尷尬。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上圖.核電站的30公里“禁區”內仍然有人在生活,他們當初就拒絕離開,在這裡種地、放牧。截止2016年的統計,約有300人以上

沉降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為碘-131和銫-137,我們上面已經瞭解到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但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所以,烏克蘭政府敢開放禁區,核輻射大大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再說了,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西伯利亞被放棄的“隱身城市”都一票一票的,一個普利皮亞特算個啥?後來烏克蘭官方雖然宣佈“切爾諾貝利2萬年內無法居住”,但顯然這只是個投入和成本考量問題。另外許多環保組織也極力渲染“核輻射危機”,以推動反核電站的事業。

上圖.普利皮亞特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其實它當年已被蘇軍“掃”了一遍

切爾諾貝利事件顯然因為地緣因素和當年冷戰政治原因,被添加了太多的關注。時至今日這都是西方拿來唾罵“邪惡蘇聯”的最佳資料之一。而日本的原子彈爆炸,卻因為長期的悶聲建設與其海島隔絕的性質,被人為拋到腦後了。

上圖.1986年,蘇軍在普利皮亞特進行清掃工作,門窗較為完好的室內其實是安全環境,放射性沾染主要在室外。當然,時間會逐漸讓這裡的一切發生變化,核輻射並不是“死的”

上圖.曾是核電站工作人員的“留守者”Lenar Sagidulin。許多老居民不願離開生活或工作過的地方,最後又固執的回到了切爾諾貝利

即便是日本自己,也是1980年代以後才開始越來越興盛的年度核爆祭祀。然而他們也不敢過分的去調查或公佈當年的數據,以免妨害了“日美親善”,引起雙方的尷尬。

上圖.1957年日本人抗議英國核試驗,但是美國在馬紹爾瘋狂進行數百次核試驗卻從無表示

所以,被放射性沾染過的土地,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無奈和無法處理,更不是某些添油加醋文學中的“恐怖廢土”。我們需要正視核輻射的強烈危害性,但也不要非理性的將危害無限腦補。

發生核洩露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長崎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不能籠統的作為一種核汙染看待。而且其中包含的並不僅僅是核輻射的技術問題。相信老王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解釋。

上圖.廣島原子彈留下的“球塔原爆樓廢墟”,這裡當年是“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當時原子彈在它東南160米處爆炸,形成了每平米35噸的高壓、440米每秒的風速和3000℃的高溫。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使用材料為“曼哈頓計劃”中製取的濃縮鈾和鈈,分別採用了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這兩顆“初級”的核彈都只有2萬噸級的當量,爆炸時威力甚至不夠兩萬噸。

上圖.“小男孩”模型

拿鈾彈“小男孩”來說,它的鈾235裝量為60公斤,佔核彈的全重比率非常小,這枚重達4噸的槍式原子彈內部裝填的最多物質是炸藥。

上圖.小男孩和胖子的比較,這是兩顆不一樣的原子彈

而鈈彈“胖子”更精簡,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核材料藥罐的體積也就一顆柚子那麼大,

上圖.兩顆原子彈炸成的蘑菇雲。扔在日本的核彈總體還比較原始,不要對等於氫彈等熱核武器

實際上,這些早期原子彈的爆炸效率很低,“小男孩”的60公斤濃縮鈾中,只有約1公斤產生了鏈式反應,但這1公斤裂變物引發了1萬3千噸的爆炸當量,造成了一次標號2萬噸,實際1.5萬噸的核爆。

上圖.“小男孩”的內部結構原理

我們知道,核爆炸的威力來自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實本題討論的就是放射性沾染的問題。而放射性沾染現象,其源頭其實就來自於核彈不完全的爆炸。

上圖.無論是鈈彈還是鈾彈,裝藥都極為有限,總共造成的危害很低

完全的鏈式反應雖然會造成大量的射線粒子流,但其本身也會因為徹底的釋放而消散。核彈燃燒的越充分,它也就會變得越“乾淨”;真正造成核爆作用後放射性沾染問題的元凶,來自於那些未來得及反應便被炸散的濃縮原料。

上圖.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示意圖,空爆核彈將本就不多的放射性物質拋灑得更遠,但反而降低了汙染濃度

這些濃縮鈾、鈈在熔渣效應下,被核爆炸的衝擊波揮灑向四方,甚至進入了大氣循環中,隨著風、雨飄得到處都是,一部分被大氣帶走,一部分則沉降下來,形成大面積的輻射廢土。不過這些沉降廢土其實是可以挖走丟棄的,只要不是像福島核電站那樣形成深層次滲透,汙染到地下水,都可以通過人工剷除和清洗消除。

上圖.原子彈的煙塵極“髒”,但如果真正的進入大氣環流,反倒會變得“環保”

1946“十字路口行動”中,最髒的反而是被放到水下核爆的核彈,大量被憋住的放射性物質為試驗艦船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沾染,以至於第三次試驗被迫取消。

得益於大氣的幫助,核裝藥本就不高的原子彈其實沒人想的那麼恐怖,被帶走的放射性物質越多,核爆區也就變得越“環保”;放射塵都勻給大自然了,哪還真能剩下多少?鈾和鈈的熔渣再隨著時間被環境不斷覆蓋、沖刷、搬運,能造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小了。

上圖.“十字路口”核試驗,證明了空爆核彈比憋住輻射雲的水下核爆乾淨很多

而且,原子彈爆炸後,許多輻射汙染都由放射性同位素造成,比如碘-131。美軍就曾經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核試驗中,因為碘-131沾染導致不少士兵受傷,甚至為此放棄了歐根親王號戰艦。

上圖.試驗中被炸翻飛行甲板的“獨立號”航母,試驗後隨即就上人了,它經過洗消作業後拖往軍港修理,幾年後成為靶船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雖然大大提高了核彈的連帶殺傷能力,卻擁有著極短的半衰期。通常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8天后輻射減半,16天后減為1/4...只消大半年,就基本沒多大事兒了。

上圖.核爆過後日本投降,許多人反倒放鬆了,迅速的開始恢復家園

你想想,戰後的日本是怎樣的情形?餓殍遍野、疾病橫行,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人們忙著從戰爭的廢墟中苟活,哪還會關注這些本就被稀釋的核輻射?

上圖.核爆將廣島爆心範圍1公里夷為平地,3千米房屋大部吹倒,但這反倒方便了後期人們的重建和清理,廢土被推進河川,直接就衝進瀨戶內海

上圖.航空俯瞰爆炸地點,顯然並不算變態的威力與河川水網幫助了日本人的戰後恢復

上圖.“相生橋”一直被使用,不過現在的橋是1983年重建的,日本核爆的輻射受害者總數與切爾諾貝利相當,初期的放射性沾染殺傷了相當多的人,但持續性的沾染卻很快消失,或者說壓根被人為忽略了

上圖.一位叫高野的倖存者1977年繪製了這張圖,她當時準備乘坐有軌電車,但突然天暗了,高野本能的跳下軌道,把手帕含在嘴裡,捂住眼睛和耳朵趴在地上。事後他還以為核爆是“燃燒彈攻擊”,當時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影響,反正爆心附近都炸爛了,沒人去。

上圖.傑克·C·羅傑斯和T·米勒1963年民防辦公室報告《核武器熱威脅調查》中的表格文件,顯示了廣島、長崎和東京燃燒彈的殺傷對比信息

廣島當時總人口34萬餘人,歷經多次大規模疏散,剩餘市民28萬人,另有萬餘鄉下來的“義勇隊”和2萬駐紮軍和2萬轉道分流的士兵。這些人被原子彈直接炸死了約7萬,許多人逃散到鄉下和親友處。到1945年10月,廣島剩餘市民15萬。原子彈毀壞了爆心3公里範圍的大部分建築,廣島共計損壞建築約7萬棟。

上圖.廣島核爆區的人們當時就聚集了起來,被燒傷的人們在軍人的帶領下,從附近陸軍糧草倉庫弄來了食用油醫治燙傷,他們還取用了城市鐵路的機車變壓器油。因為美軍實施的“李梅火攻”,日本人對燒傷和燃燒彈毀滅攻擊並不陌生。

1.5萬噸的“小男孩”並沒有真正帶來“毀天滅地”的神效,甚至爆心300米內還有2位年輕女性生存了下來,一位死於同年,一位活到現在。

上圖.廣島西南翠町的一家理髮店,這裡距離爆心2.7公里,由鬆重美人的妹妹一家經營。第二年鬆重的妻子純江在這裡生下了二胎女兒,至今這裡仍被鬆重妹妹家的後人繼承。鬆重美人拍攝了相當多的廣島核爆照片

此時的原子彈還不夠後世那些動輒上千萬噸熱核武器的威力,美軍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使用了與廣島、長崎原子彈同型的2.3萬噸原子彈,讓50多艘艦船連挨兩爆,結果加上裝原子彈的船一起,也不過沉沒了9艘船而已。

上圖.51年8月3日的廣島爆心附近,名為吉川清志的核爆受害者在販賣紀念品

廣島市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個月,即1945年10月就開始了重建,但這並非大規模的全面清理,僅對沒有被徹底破壞的市區進行了清理,恢復了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和交通,次年恢復了煤氣燃料供應。得益於原子彈的“獻祭”,日本整體的國計民生並沒有遭到真正的破壞,相反因為和平的到來,通過建設潮引起了戰前都不曾有過的多行業興旺。

上圖.廣島縣工商經濟會4樓屋頂拍攝的畫面,這裡相當長的時間裡被日本政府“消極應對”,一部分作為私產被川本商會清理了出來,另一部分在70年代修成了“和平公園”

有些文章稱之為“5年廣島即基本重建”,實際上,被原子彈爆炸直接轟炸的“本町區”當時並沒有得到修繕,這裡被放棄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犯罪橫行、汙水橫流的貧民窟。

上圖.廣島1947年就恢復了軌道運營,核爆的影響被人高估了。許多人只知道原子彈炸日本,但炸成什麼樣並沒有概念,大多看到的是慘景。實際上原子彈未波及區域相當多。

根據日本的1968年的統計,“本町區”的“原子彈貧民窟”中住有居民三千戶,人口總數8694人,其中受原子彈轟炸而流落於此的倖存者為1347人。

當時的廣島人相當厭惡這個地區,避之唯恐不及,稱之為“有礙觀瞻的疥瘡”。貧民窟的人大多沒有什麼正常的生計,擁擠在34公頃的國有土地和河堤用地上苟活。許多人帶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和後遺症,生活非常艱辛。

上圖.河岸邊的河川敷貧民窟被日本人視為外國,是不忍直視的眼中釘

這還不算完,太田川和瀨戶內海旁的這個“疥瘡”是全日本火災案最高發的地區,這裡面有棚戶區本身的消防問題,還有“憤青”企圖“蕩平疥瘡”的人為縱火。當政府考察人員60年代末進入貧民窟時,最記憶猶新的就是四處遍佈的火災焦痕。

直到1969年,日本政府以建造高層公寓的理由開始對核爆區進行翻建,建設工作進行到1975年,才階段性完成了貧民窟的居民遷徙和舊區改造。當時日本面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問題,廣島本町區的“核爆貧民窟”改造還成為了“高層公寓樓”居住方式的樣板工程。

上圖.1958年,日本人已經開始了露大腿的歌舞昇平,本就沒受到什麼重創的本島迅速的民生回暖。這得益於美國人的大規模解禁和扶持,而同期中國連進口橡膠種子都被全西方和東南亞封鎖

可以說,廣島市的核爆區並不像人們認知的那樣“安然無事”,但日本人為了無縫銜接西方陣營,選擇了“擱著明白裝糊塗”的沉默應對法,所以它被撂了許多年才被人真正面對。而這期間核輻射隨著人類活動與自然變化,又能真的剩下多少呢?也許其中的問題只有日本綿延至今的20萬輻射受害者自己清楚。

上圖.切爾諾貝利被燒燬的4號反應堆

核電站洩露則是另一回事兒,雖然在核燃料的濃縮度上和電站不如核武器,但核電站對核燃料的需求個相當大的數字,通常數以噸計,多的可以達到幾十噸。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年消耗低濃縮鈾約30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兆瓦=0.1萬千瓦)。

上圖.蘇軍的米-17直升機在冒死盤旋,想辦法滅火併封堵住缺口

上圖.俄軍米-26直升機在拋灑一種黏性物質,它們能促使放射塵儘快降到地面,避免被大氣帶到更遠的地方。之後直升機部隊又拼死往缺口中丟下了2400噸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為早期技術的水冷石墨堆,總共有4臺機組,出事的是其中的第4號機組。4號機組當時堆放了包含廢料在內的190噸的二氧化鈾,因為堆芯熔化燃燒,大量的煙塵隨著高溫火焰濃煙噴薄而出,這些持續不斷的濃煙將約8噸強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外界,隨著大氣循環往附近擴散出去。

上圖.核電站長達一週的燃燒,將100多噸放射性物質瀰漫得到處都是,僅白俄羅斯就遭受了60%的放射性沾染,比肇事的烏克蘭慘多了

事後根據清理4號反應堆的Karpan博士所言,190噸的二氧化鈾實際只剩下了5%-10%,反應爐內基本都空了。1100公里外的瑞士Forsmark核電站工作人員在衣服上檢出了放射性微粒,當時嚇得還以為是自己的電站鬧鬼。

上圖.1996年,工作人員在四號反應堆被混凝土掩埋的“墓土”中測驗射線強度,此時的讀數為每分鐘800倫琴。醫學上用CT作掃描時,皮膚最大吸收劑量為不超過60倫琴。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這種高溫煙塵散逸,直接將極為細小的強輻射顆粒以懸浮顆粒的方式彌散到了周圍。並且因為燃燒的時長問題,反應堆遲遲得不到“封棺”,大量的輻射塵對周圍進行了覆蓋式的汙染,乃至通過大氣影響到了歐洲和全球。

上圖.36小時後,普里皮亞季的居民被緊急撤出

不過,蘇聯政府也為此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除了那些拼命衝進核電站搶險的軍人、消防員、直升機駕駛員外,他們還遷移了周邊輻射汙染區的135000人。在隨後的時間裡,被撤走安置的達到35萬人。

上圖.在普利皮亞特用鏟子清理廢土的工作人員

之後核電站30公里內被劃為輻射禁地,幾萬“清理人”負責監控和維護周圍的環境,這些人不斷被輪換,大約有6萬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病和疑似輻射病。

1986年當年,蘇聯專家在剛建起的“石棺”前測驗輻射水平,此時是災難4個月後

災難發生後,仍然有人幾百萬在輻射區附近生活,儘管不斷有各種各樣的新生兒畸形、血液病報告,但時至今日也沒有真正形成翔實的統計學報告。歐盟在此後20年也開始不斷為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農產品解禁,危機已經逐漸過去。

上圖.切爾諾貝利附近活動的狐狸。因為人類的遠離,這裡反倒“生機勃勃”起來,狼、鹿、猞猁、海狸、鷹、野豬、麋鹿、熊都有分佈

上圖.切爾諾貝利的海狸鼠一家。這些重達5-17公斤的生物成了某些傳說中“輻射巨鼠”,然而它們雖然受到一點銫-137的影響,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異。相反科學家們還發現這些海狸鼠在不斷啃掉樹木的同時,能促進森林的代謝,讓輻射更快的消失

實際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並沒有因為事故關閉,這座核電站經過升級後,已經具備了“安全殼”的配置。1、2、3號反應堆至今仍在工作,許多電站人員常駐其中,為烏克蘭國家生產著能源。時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依然在正常的工作,4號反應堆被塞進了厚厚的“石棺”封閉,隔些年還會專門加固一下。

上圖.“石棺”已經老舊,所以現在興建了新的棺材板重新封裝四號堆。

得益於蘇聯當年的清洗和事故處理,核電站的主要範圍很早就不存在強輻射,大部分區域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恐怖,只要不亂跑亂碰,時刻注意蓋革計數器的讀數,按照固定的範圍活動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上圖.核電站一直在運行,工人們在這裡上班下班,包括從四號堆門前過

而周圍地區之所以被放棄,大多是因為人們不願再過多的進行重建工作。比如緊急遷徙了5萬居民的普里皮亞特鎮,它的居民並沒有多到廣島那種程度,很輕易地就分散安置了。蘇聯儘管出動了大量人員常年進行放射性沾染清洗,卻並不熱心於將一塊無用的廢鎮清理出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區域、極重汙染區和人員容易接觸的區域。

上圖.核電站的30公里“禁區”內仍然有人在生活,他們當初就拒絕離開,在這裡種地、放牧。截止2016年的統計,約有300人以上

沉降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為碘-131和銫-137,我們上面已經瞭解到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但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所以,烏克蘭政府敢開放禁區,核輻射大大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再說了,蘇聯擁有廣袤的領土,西伯利亞被放棄的“隱身城市”都一票一票的,一個普利皮亞特算個啥?後來烏克蘭官方雖然宣佈“切爾諾貝利2萬年內無法居住”,但顯然這只是個投入和成本考量問題。另外許多環保組織也極力渲染“核輻射危機”,以推動反核電站的事業。

上圖.普利皮亞特已經成為了“旅遊勝地”,其實它當年已被蘇軍“掃”了一遍

切爾諾貝利事件顯然因為地緣因素和當年冷戰政治原因,被添加了太多的關注。時至今日這都是西方拿來唾罵“邪惡蘇聯”的最佳資料之一。而日本的原子彈爆炸,卻因為長期的悶聲建設與其海島隔絕的性質,被人為拋到腦後了。

上圖.1986年,蘇軍在普利皮亞特進行清掃工作,門窗較為完好的室內其實是安全環境,放射性沾染主要在室外。當然,時間會逐漸讓這裡的一切發生變化,核輻射並不是“死的”

上圖.曾是核電站工作人員的“留守者”Lenar Sagidulin。許多老居民不願離開生活或工作過的地方,最後又固執的回到了切爾諾貝利

即便是日本自己,也是1980年代以後才開始越來越興盛的年度核爆祭祀。然而他們也不敢過分的去調查或公佈當年的數據,以免妨害了“日美親善”,引起雙方的尷尬。

上圖.1957年日本人抗議英國核試驗,但是美國在馬紹爾瘋狂進行數百次核試驗卻從無表示

所以,被放射性沾染過的土地,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無奈和無法處理,更不是某些添油加醋文學中的“恐怖廢土”。我們需要正視核輻射的強烈危害性,但也不要非理性的將危害無限腦補。

日本與蘇聯的不同結果,除了核輻射本身性質的區別,還有對核輻射土地不同的處理態度,然而又並不僅僅是態度問題,其中還包含了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等許多因素,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历来现实
2019-09-07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一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就是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當初轟炸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只有兩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時的威力卻遠遠不夠兩噸。而如果論起輻射的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是廣島的四百多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四百顆廣島原子彈一起爆炸,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嚴謹,但是這卻是相對比較直觀的一種描述。

核彈“小男孩”和“胖子”使用濃縮鈾和鈈裝填,分別採用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因為都是初代原子彈,相關技術並不成熟。“小男孩”原子彈為槍桶結構,兩顆濃縮鈾235放置在槍桶的兩點,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產生碰撞而爆炸。雖然小男孩是一枚鈾彈可是實際裝填鈾卻只有六公斤,所佔分量十分微小,在重達四噸的“小男孩”體內含量最多的還是炸藥。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一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就是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當初轟炸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只有兩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時的威力卻遠遠不夠兩噸。而如果論起輻射的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是廣島的四百多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四百顆廣島原子彈一起爆炸,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嚴謹,但是這卻是相對比較直觀的一種描述。

核彈“小男孩”和“胖子”使用濃縮鈾和鈈裝填,分別採用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因為都是初代原子彈,相關技術並不成熟。“小男孩”原子彈為槍桶結構,兩顆濃縮鈾235放置在槍桶的兩點,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產生碰撞而爆炸。雖然小男孩是一枚鈾彈可是實際裝填鈾卻只有六公斤,所佔分量十分微小,在重達四噸的“小男孩”體內含量最多的還是炸藥。

而原子彈“胖子”內部裝填就更為簡單了,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就相當於一顆柚子的大小,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雖然“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原子彈,可是引爆方式卻又不一樣,“胖子”是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行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雖然依舊不高,卻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一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就是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當初轟炸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只有兩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時的威力卻遠遠不夠兩噸。而如果論起輻射的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是廣島的四百多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四百顆廣島原子彈一起爆炸,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嚴謹,但是這卻是相對比較直觀的一種描述。

核彈“小男孩”和“胖子”使用濃縮鈾和鈈裝填,分別採用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因為都是初代原子彈,相關技術並不成熟。“小男孩”原子彈為槍桶結構,兩顆濃縮鈾235放置在槍桶的兩點,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產生碰撞而爆炸。雖然小男孩是一枚鈾彈可是實際裝填鈾卻只有六公斤,所佔分量十分微小,在重達四噸的“小男孩”體內含量最多的還是炸藥。

而原子彈“胖子”內部裝填就更為簡單了,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就相當於一顆柚子的大小,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雖然“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原子彈,可是引爆方式卻又不一樣,“胖子”是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行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雖然依舊不高,卻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核彈的威力主要來源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中尤屬放射性沾染影響最為深遠,本題討論的就是關於放射線沾染的問題。

像核爆產生的衝擊波、高溫、高壓都是瞬時性的,災難過後便不會再對人類產生威脅,而其產生的輻射才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它們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胎兒畸形、癌症、白血病等等。而導致這一切的元凶都是來自鏈式結構中沒有反應完畢的核原料。如果反應越充分,核彈就越“乾淨”。其罪魁禍首——濃縮原料就無法傳播開來。

當年美軍在投放原子彈時即可以選擇在高空引爆,也可以選擇在地面引爆。高空引爆的話會造成超強衝擊波,並且會散發更多的光輻射,讓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最大化。而如果選擇地面引爆,雖然會給地面帶來更多的核輻射微粒,可是地面會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殺傷效果沒有前者大,而對於追求效果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高空引爆更為合適。於是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在距廣島上空55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而在爆炸後的第三天,“胖子”也在長崎的上空綻放開來。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一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就是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當初轟炸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只有兩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時的威力卻遠遠不夠兩噸。而如果論起輻射的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是廣島的四百多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四百顆廣島原子彈一起爆炸,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嚴謹,但是這卻是相對比較直觀的一種描述。

核彈“小男孩”和“胖子”使用濃縮鈾和鈈裝填,分別採用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因為都是初代原子彈,相關技術並不成熟。“小男孩”原子彈為槍桶結構,兩顆濃縮鈾235放置在槍桶的兩點,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產生碰撞而爆炸。雖然小男孩是一枚鈾彈可是實際裝填鈾卻只有六公斤,所佔分量十分微小,在重達四噸的“小男孩”體內含量最多的還是炸藥。

而原子彈“胖子”內部裝填就更為簡單了,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就相當於一顆柚子的大小,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雖然“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原子彈,可是引爆方式卻又不一樣,“胖子”是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行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雖然依舊不高,卻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核彈的威力主要來源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中尤屬放射性沾染影響最為深遠,本題討論的就是關於放射線沾染的問題。

像核爆產生的衝擊波、高溫、高壓都是瞬時性的,災難過後便不會再對人類產生威脅,而其產生的輻射才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它們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胎兒畸形、癌症、白血病等等。而導致這一切的元凶都是來自鏈式結構中沒有反應完畢的核原料。如果反應越充分,核彈就越“乾淨”。其罪魁禍首——濃縮原料就無法傳播開來。

當年美軍在投放原子彈時即可以選擇在高空引爆,也可以選擇在地面引爆。高空引爆的話會造成超強衝擊波,並且會散發更多的光輻射,讓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最大化。而如果選擇地面引爆,雖然會給地面帶來更多的核輻射微粒,可是地面會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殺傷效果沒有前者大,而對於追求效果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高空引爆更為合適。於是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在距廣島上空55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而在爆炸後的第三天,“胖子”也在長崎的上空綻放開來。

這些未反應完畢的鈾、鈈則在核彈產生的衝擊波下散向四方,有的跟隨大氣四處飄搖,有的則是沉入地底。如果是進入地下,沒關係,只要不是深層次滲透進入地下河都是可以人工處理掉,畢竟這些輻射廢土都是可以挖走丟棄的,而如果是進入到了大氣層那就更好說了,在大自然的搬運下很快便會被“消化”一空。

再加上日本是一個海島國家,受海洋季風影響較大,在雨水和大氣的作用下這裡很快被清洗的差不多了。雖然放射性元素大大提高了核彈的殺傷力,可是往往卻有著極短的半衰期,只需消減大半年基本就沒啥事了。而且遭受破壞後的廣島、長崎已經民不聊生,人們都是思考如何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像這種輻射不輻射的問題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一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就是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當初轟炸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只有兩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時的威力卻遠遠不夠兩噸。而如果論起輻射的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是廣島的四百多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四百顆廣島原子彈一起爆炸,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嚴謹,但是這卻是相對比較直觀的一種描述。

核彈“小男孩”和“胖子”使用濃縮鈾和鈈裝填,分別採用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因為都是初代原子彈,相關技術並不成熟。“小男孩”原子彈為槍桶結構,兩顆濃縮鈾235放置在槍桶的兩點,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產生碰撞而爆炸。雖然小男孩是一枚鈾彈可是實際裝填鈾卻只有六公斤,所佔分量十分微小,在重達四噸的“小男孩”體內含量最多的還是炸藥。

而原子彈“胖子”內部裝填就更為簡單了,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就相當於一顆柚子的大小,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雖然“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原子彈,可是引爆方式卻又不一樣,“胖子”是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行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雖然依舊不高,卻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核彈的威力主要來源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中尤屬放射性沾染影響最為深遠,本題討論的就是關於放射線沾染的問題。

像核爆產生的衝擊波、高溫、高壓都是瞬時性的,災難過後便不會再對人類產生威脅,而其產生的輻射才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它們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胎兒畸形、癌症、白血病等等。而導致這一切的元凶都是來自鏈式結構中沒有反應完畢的核原料。如果反應越充分,核彈就越“乾淨”。其罪魁禍首——濃縮原料就無法傳播開來。

當年美軍在投放原子彈時即可以選擇在高空引爆,也可以選擇在地面引爆。高空引爆的話會造成超強衝擊波,並且會散發更多的光輻射,讓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最大化。而如果選擇地面引爆,雖然會給地面帶來更多的核輻射微粒,可是地面會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殺傷效果沒有前者大,而對於追求效果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高空引爆更為合適。於是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在距廣島上空55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而在爆炸後的第三天,“胖子”也在長崎的上空綻放開來。

這些未反應完畢的鈾、鈈則在核彈產生的衝擊波下散向四方,有的跟隨大氣四處飄搖,有的則是沉入地底。如果是進入地下,沒關係,只要不是深層次滲透進入地下河都是可以人工處理掉,畢竟這些輻射廢土都是可以挖走丟棄的,而如果是進入到了大氣層那就更好說了,在大自然的搬運下很快便會被“消化”一空。

再加上日本是一個海島國家,受海洋季風影響較大,在雨水和大氣的作用下這裡很快被清洗的差不多了。雖然放射性元素大大提高了核彈的殺傷力,可是往往卻有著極短的半衰期,只需消減大半年基本就沒啥事了。而且遭受破壞後的廣島、長崎已經民不聊生,人們都是思考如何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像這種輻射不輻射的問題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則不一樣。

事故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由於工作人員的一個失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單元直接發生爆炸,爆炸摧毀了反應堆,造成大量核燃料外露,其放射性元素又是廣島的四百倍,約有6—8噸的放射性核素釋放出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還把50噸的核材料煙塵帶進了大氣中,這可比日本原子彈中幾十斤的鈾(鈈)刺激的多,其核燃料隨著空氣四處飄蕩,給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關於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想問的一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就是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量級的,當初轟炸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只有兩萬噸級的當量,但爆炸時的威力卻遠遠不夠兩噸。而如果論起輻射的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是廣島的四百多倍。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四百顆廣島原子彈一起爆炸,雖然這樣說可能不太嚴謹,但是這卻是相對比較直觀的一種描述。

核彈“小男孩”和“胖子”使用濃縮鈾和鈈裝填,分別採用磁分離技術和氣體分離技術。因為都是初代原子彈,相關技術並不成熟。“小男孩”原子彈為槍桶結構,兩顆濃縮鈾235放置在槍桶的兩點,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產生碰撞而爆炸。雖然小男孩是一枚鈾彈可是實際裝填鈾卻只有六公斤,所佔分量十分微小,在重達四噸的“小男孩”體內含量最多的還是炸藥。

而原子彈“胖子”內部裝填就更為簡單了,4.5噸的大塊頭。鈈,裝藥6.2公斤,就相當於一顆柚子的大小,炸藥裝填量約為2.2噸。雖然“小男孩”和“胖子”都是原子彈,可是引爆方式卻又不一樣,“胖子”是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行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雖然依舊不高,卻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核彈的威力主要來源於爆炸衝擊波、高溫輻射、光輻射、放射線輻射、電磁脈衝以及放射性沾染。其中尤屬放射性沾染影響最為深遠,本題討論的就是關於放射線沾染的問題。

像核爆產生的衝擊波、高溫、高壓都是瞬時性的,災難過後便不會再對人類產生威脅,而其產生的輻射才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它們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胎兒畸形、癌症、白血病等等。而導致這一切的元凶都是來自鏈式結構中沒有反應完畢的核原料。如果反應越充分,核彈就越“乾淨”。其罪魁禍首——濃縮原料就無法傳播開來。

當年美軍在投放原子彈時即可以選擇在高空引爆,也可以選擇在地面引爆。高空引爆的話會造成超強衝擊波,並且會散發更多的光輻射,讓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最大化。而如果選擇地面引爆,雖然會給地面帶來更多的核輻射微粒,可是地面會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殺傷效果沒有前者大,而對於追求效果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高空引爆更為合適。於是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在距廣島上空55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而在爆炸後的第三天,“胖子”也在長崎的上空綻放開來。

這些未反應完畢的鈾、鈈則在核彈產生的衝擊波下散向四方,有的跟隨大氣四處飄搖,有的則是沉入地底。如果是進入地下,沒關係,只要不是深層次滲透進入地下河都是可以人工處理掉,畢竟這些輻射廢土都是可以挖走丟棄的,而如果是進入到了大氣層那就更好說了,在大自然的搬運下很快便會被“消化”一空。

再加上日本是一個海島國家,受海洋季風影響較大,在雨水和大氣的作用下這裡很快被清洗的差不多了。雖然放射性元素大大提高了核彈的殺傷力,可是往往卻有著極短的半衰期,只需消減大半年基本就沒啥事了。而且遭受破壞後的廣島、長崎已經民不聊生,人們都是思考如何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像這種輻射不輻射的問題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則不一樣。

事故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由於工作人員的一個失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單元直接發生爆炸,爆炸摧毀了反應堆,造成大量核燃料外露,其放射性元素又是廣島的四百倍,約有6—8噸的放射性核素釋放出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還把50噸的核材料煙塵帶進了大氣中,這可比日本原子彈中幾十斤的鈾(鈈)刺激的多,其核燃料隨著空氣四處飄蕩,給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在沒有海水也缺乏雨水的幫助下,只能完完全全的靠自己慢慢消化,至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地區依舊荒無人煙,遠一點的周邊有少數人生活,但承受著高劑量的輻射傷害。核電站三十公里內成為禁區,距核電站30公里近的城市—普里皮亞季至今仍是死城,卻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

雖然後來給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加裝了厚厚的石棺蓋,可是裡面的核原料至今仍在輻射,再堅固的石棺也無法抵擋住歲月的寢室,雖然每隔一段時間會進行加固,但是這個定時炸彈仍是所有人頭上的一把利劍。然而蘇聯所佔疆域遼闊,在發生了核電站洩露的情況下還可以搬往別處,沒有必要像日本一樣死守一畝三分地。

千佛山车神
2019-09-02

二戰時的原子彈當量都非常小,本身的核汙染就有限,再加之為了造成更大的衝擊波破壞,美軍選擇在高空中引爆原子彈,這就使得大量核輻射塵埃被大風帶走

前陣子大火的HBO美劇《切爾諾貝利》直接刷爆網絡,為此我也專門看了一下這部電視劇。這部劇真的非常棒,拍的也很真實,非常好的還原了當時的一些歷史細節。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目前人類遭遇的最嚴重的核汙染事件,雖然該事故已經過去35年了,但當地依然是不能住人的。甚至整個歐洲至今都沒有完全擺脫該事件的影響,西歐很多地區的農作物出口依舊受限,可見此次事故的危害之大。

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很多人都拿它跟廣島長崎核爆相提並論。其實二者根本有可比性,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劑量是廣島核爆的400多倍,也就是說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核平廣島的原子彈代號“小男孩”,是一顆鈾原子彈,設計當量為2萬噸,實際當量大約為1.5萬噸。

投放原子彈時刻可以控制原子彈的爆炸時間和高度的,當年美軍既可以選擇在高空爆炸,也可以選在在地面引爆,兩種高度各有優勢。

在地面引爆可以讓地面沾染更多的核輻射微粒,但是堅實的大地可以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而衝擊波和光輻射是原子彈主要的破壞力。所以美軍將爆炸高度設置在了距離廣島市中心550米的空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地面釋放衝擊波和光核輻射,讓原子彈的殺傷範圍最大化。

由於當時的核技術限制,小男孩原子彈大約只有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到了核裂變中,所以說該原子彈的放射性並不算很強。

在小男孩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爆炸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瞬間引發了極為強烈的衝擊波和氣浪。使得原子彈爆炸中心的風速達到44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風速的10倍。由此引發的衝擊波迅速向四周發射。

當時原子彈爆心的風壓達到了350萬帕斯卡,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地方加壓350噸的重物。就算在半徑1000米以內,風壓也達到了100萬帕斯卡,在此範圍以內木製建築全部遭到毀滅。而即便是在2000米範圍內,風壓依舊達到了驚人的30萬帕斯卡。

不過相較於後來的核武器,當時的小男孩原子彈受限於技術原因,只有大約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和核輻射還不算特別高。在廣島許多鋼筋混凝土建築在爆炸後依舊保留了下來,甚至有許多人在距離核爆中心很近的地方都活了下來。

而且由於是高空爆炸,使得絕大多數核輻射塵埃都漂浮在空中,而廣島是一個沿海城市,海風非常強烈。在核爆之後,廣島就掛起了很大的海風,迅速將空氣中的核輻射給稀釋。

二戰時的原子彈當量都非常小,本身的核汙染就有限,再加之為了造成更大的衝擊波破壞,美軍選擇在高空中引爆原子彈,這就使得大量核輻射塵埃被大風帶走

前陣子大火的HBO美劇《切爾諾貝利》直接刷爆網絡,為此我也專門看了一下這部電視劇。這部劇真的非常棒,拍的也很真實,非常好的還原了當時的一些歷史細節。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目前人類遭遇的最嚴重的核汙染事件,雖然該事故已經過去35年了,但當地依然是不能住人的。甚至整個歐洲至今都沒有完全擺脫該事件的影響,西歐很多地區的農作物出口依舊受限,可見此次事故的危害之大。

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很多人都拿它跟廣島長崎核爆相提並論。其實二者根本有可比性,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劑量是廣島核爆的400多倍,也就是說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核平廣島的原子彈代號“小男孩”,是一顆鈾原子彈,設計當量為2萬噸,實際當量大約為1.5萬噸。

投放原子彈時刻可以控制原子彈的爆炸時間和高度的,當年美軍既可以選擇在高空爆炸,也可以選在在地面引爆,兩種高度各有優勢。

在地面引爆可以讓地面沾染更多的核輻射微粒,但是堅實的大地可以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而衝擊波和光輻射是原子彈主要的破壞力。所以美軍將爆炸高度設置在了距離廣島市中心550米的空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地面釋放衝擊波和光核輻射,讓原子彈的殺傷範圍最大化。

由於當時的核技術限制,小男孩原子彈大約只有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到了核裂變中,所以說該原子彈的放射性並不算很強。

在小男孩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爆炸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瞬間引發了極為強烈的衝擊波和氣浪。使得原子彈爆炸中心的風速達到44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風速的10倍。由此引發的衝擊波迅速向四周發射。

當時原子彈爆心的風壓達到了350萬帕斯卡,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地方加壓350噸的重物。就算在半徑1000米以內,風壓也達到了100萬帕斯卡,在此範圍以內木製建築全部遭到毀滅。而即便是在2000米範圍內,風壓依舊達到了驚人的30萬帕斯卡。

不過相較於後來的核武器,當時的小男孩原子彈受限於技術原因,只有大約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和核輻射還不算特別高。在廣島許多鋼筋混凝土建築在爆炸後依舊保留了下來,甚至有許多人在距離核爆中心很近的地方都活了下來。

而且由於是高空爆炸,使得絕大多數核輻射塵埃都漂浮在空中,而廣島是一個沿海城市,海風非常強烈。在核爆之後,廣島就掛起了很大的海風,迅速將空氣中的核輻射給稀釋。(日本是一個島國,海風和降水非常強烈,非常有利於核輻射微粒的擴散和稀釋)

在廣島核爆後的第二天,外界的救援隊就入現場救援,但是這些救援人員受輻射患病的人數很低,可見在核爆24小時候,廣島空氣中的核輻射就已經被海風吹走了很多。

如今過去其實多年,廣島的核輻射劑量已經與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區別。廣島之所以能迅速恢復元氣,除了氣候的因素以外,主要原因還是當年小男孩的威力太小了。

二戰時的原子彈當量都非常小,本身的核汙染就有限,再加之為了造成更大的衝擊波破壞,美軍選擇在高空中引爆原子彈,這就使得大量核輻射塵埃被大風帶走

前陣子大火的HBO美劇《切爾諾貝利》直接刷爆網絡,為此我也專門看了一下這部電視劇。這部劇真的非常棒,拍的也很真實,非常好的還原了當時的一些歷史細節。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目前人類遭遇的最嚴重的核汙染事件,雖然該事故已經過去35年了,但當地依然是不能住人的。甚至整個歐洲至今都沒有完全擺脫該事件的影響,西歐很多地區的農作物出口依舊受限,可見此次事故的危害之大。

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很多人都拿它跟廣島長崎核爆相提並論。其實二者根本有可比性,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劑量是廣島核爆的400多倍,也就是說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核平廣島的原子彈代號“小男孩”,是一顆鈾原子彈,設計當量為2萬噸,實際當量大約為1.5萬噸。

投放原子彈時刻可以控制原子彈的爆炸時間和高度的,當年美軍既可以選擇在高空爆炸,也可以選在在地面引爆,兩種高度各有優勢。

在地面引爆可以讓地面沾染更多的核輻射微粒,但是堅實的大地可以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而衝擊波和光輻射是原子彈主要的破壞力。所以美軍將爆炸高度設置在了距離廣島市中心550米的空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地面釋放衝擊波和光核輻射,讓原子彈的殺傷範圍最大化。

由於當時的核技術限制,小男孩原子彈大約只有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到了核裂變中,所以說該原子彈的放射性並不算很強。

在小男孩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爆炸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瞬間引發了極為強烈的衝擊波和氣浪。使得原子彈爆炸中心的風速達到44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風速的10倍。由此引發的衝擊波迅速向四周發射。

當時原子彈爆心的風壓達到了350萬帕斯卡,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地方加壓350噸的重物。就算在半徑1000米以內,風壓也達到了100萬帕斯卡,在此範圍以內木製建築全部遭到毀滅。而即便是在2000米範圍內,風壓依舊達到了驚人的30萬帕斯卡。

不過相較於後來的核武器,當時的小男孩原子彈受限於技術原因,只有大約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和核輻射還不算特別高。在廣島許多鋼筋混凝土建築在爆炸後依舊保留了下來,甚至有許多人在距離核爆中心很近的地方都活了下來。

而且由於是高空爆炸,使得絕大多數核輻射塵埃都漂浮在空中,而廣島是一個沿海城市,海風非常強烈。在核爆之後,廣島就掛起了很大的海風,迅速將空氣中的核輻射給稀釋。(日本是一個島國,海風和降水非常強烈,非常有利於核輻射微粒的擴散和稀釋)

在廣島核爆後的第二天,外界的救援隊就入現場救援,但是這些救援人員受輻射患病的人數很低,可見在核爆24小時候,廣島空氣中的核輻射就已經被海風吹走了很多。

如今過去其實多年,廣島的核輻射劑量已經與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區別。廣島之所以能迅速恢復元氣,除了氣候的因素以外,主要原因還是當年小男孩的威力太小了。(今天的廣島)

對比下2011年的東日本福島核事故,由於大量具有高輻射性的核燃料外洩,這次事故對核電站周圍地區造成了幾乎永久性的傷害。時至今日,福島核事故雖然已經過去9年了,但核電站周圍3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核輻射依舊嚴重超標,根本無法居住。

而為了最大限度的根除核輻射微粒,日本政府對核電站周圍受汙染的土壤進行大規模的清理,但是效果卻並不顯著,可見福島核事故之嚴重。所以說任何東西都是要看計量的,不談劑量而專談危害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二戰時的原子彈當量都非常小,本身的核汙染就有限,再加之為了造成更大的衝擊波破壞,美軍選擇在高空中引爆原子彈,這就使得大量核輻射塵埃被大風帶走

前陣子大火的HBO美劇《切爾諾貝利》直接刷爆網絡,為此我也專門看了一下這部電視劇。這部劇真的非常棒,拍的也很真實,非常好的還原了當時的一些歷史細節。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目前人類遭遇的最嚴重的核汙染事件,雖然該事故已經過去35年了,但當地依然是不能住人的。甚至整個歐洲至今都沒有完全擺脫該事件的影響,西歐很多地區的農作物出口依舊受限,可見此次事故的危害之大。

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很多人都拿它跟廣島長崎核爆相提並論。其實二者根本有可比性,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劑量是廣島核爆的400多倍,也就是說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核平廣島的原子彈代號“小男孩”,是一顆鈾原子彈,設計當量為2萬噸,實際當量大約為1.5萬噸。

投放原子彈時刻可以控制原子彈的爆炸時間和高度的,當年美軍既可以選擇在高空爆炸,也可以選在在地面引爆,兩種高度各有優勢。

在地面引爆可以讓地面沾染更多的核輻射微粒,但是堅實的大地可以反射大量的衝擊波和光輻射,而衝擊波和光輻射是原子彈主要的破壞力。所以美軍將爆炸高度設置在了距離廣島市中心550米的空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地面釋放衝擊波和光核輻射,讓原子彈的殺傷範圍最大化。

由於當時的核技術限制,小男孩原子彈大約只有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到了核裂變中,所以說該原子彈的放射性並不算很強。

在小男孩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爆炸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瞬間引發了極為強烈的衝擊波和氣浪。使得原子彈爆炸中心的風速達到44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風速的10倍。由此引發的衝擊波迅速向四周發射。

當時原子彈爆心的風壓達到了350萬帕斯卡,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地方加壓350噸的重物。就算在半徑1000米以內,風壓也達到了100萬帕斯卡,在此範圍以內木製建築全部遭到毀滅。而即便是在2000米範圍內,風壓依舊達到了驚人的30萬帕斯卡。

不過相較於後來的核武器,當時的小男孩原子彈受限於技術原因,只有大約1公斤的鈾物質參與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和核輻射還不算特別高。在廣島許多鋼筋混凝土建築在爆炸後依舊保留了下來,甚至有許多人在距離核爆中心很近的地方都活了下來。

而且由於是高空爆炸,使得絕大多數核輻射塵埃都漂浮在空中,而廣島是一個沿海城市,海風非常強烈。在核爆之後,廣島就掛起了很大的海風,迅速將空氣中的核輻射給稀釋。(日本是一個島國,海風和降水非常強烈,非常有利於核輻射微粒的擴散和稀釋)

在廣島核爆後的第二天,外界的救援隊就入現場救援,但是這些救援人員受輻射患病的人數很低,可見在核爆24小時候,廣島空氣中的核輻射就已經被海風吹走了很多。

如今過去其實多年,廣島的核輻射劑量已經與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區別。廣島之所以能迅速恢復元氣,除了氣候的因素以外,主要原因還是當年小男孩的威力太小了。(今天的廣島)

對比下2011年的東日本福島核事故,由於大量具有高輻射性的核燃料外洩,這次事故對核電站周圍地區造成了幾乎永久性的傷害。時至今日,福島核事故雖然已經過去9年了,但核電站周圍3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核輻射依舊嚴重超標,根本無法居住。

而為了最大限度的根除核輻射微粒,日本政府對核電站周圍受汙染的土壤進行大規模的清理,但是效果卻並不顯著,可見福島核事故之嚴重。所以說任何東西都是要看計量的,不談劑量而專談危害是赤裸裸地耍流氓。

(福島核事故收集的土壤)

优己
2019-09-07

其實主要是跟被洩露的核物質以及放射物質的揮發方式有關!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不論從洩露總數量還是揮發方式都比廣島核爆嚴重得得多。

廣島原子彈的鈾數量只有1.8千克,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裡的核原料有28噸之多,單單從數量級上看,切爾諾貝利核洩露的總量就已經是廣島原子彈的1500多倍了。雖然廣島原子彈使用的武器級鈾原料純度相對較高(高達85%以上),可是鈾轉化的成貧鈾同樣可以造成很大傷害。

其次是洩露方式,廣島原子彈是被空中引爆的,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溫度非常高,直接將核原料汽化揮發掉,這些核粉塵會被捲入大氣中並往全球擴散,只有少部分會與塵埃結合並沉降到廣島這款地面上,這濃度已經被稀釋了很多了。而切爾諾貝利則不同了,這是核電站,很多核原料是以固液體的方式存在,他們流入河流土地,直接沉降在當地,這樣的話,沉澱在當地的核原料數量級就會很多。只能指望這些核原料自己過了衰減放射期了。

第三點,災後處理方面,廣島地區也比切爾諾貝利好的多。由於廣島受災面積不大,只有大約32平方公里的重災區以及800平方公里的次生災區,這使得核汙染的規模小得多,日本政府花了幾十年時間對其進行淨化處理,現在已經基本上沒啥影響了。而切爾諾貝利洩露的直接重災區就達4萬平方公里,次生災區更是高達16萬平方公里,這麼大範圍,蘇聯即便有心處理也無力迴天,更何況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更加無法處理這些核汙染了,只能任其自生自滅。

弘毅说历史
2019-05-23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這種引爆方式非常原始,看似兩塊鈾可以快速結合,實際上速度依舊很慢,在沒有完全結合時,由裂變引發的爆炸就已經發生了,小男孩的爆炸威力大概是14000噸TNT當量。一公斤鈾爆炸的威力為18000噸TNT,小男孩大概有15公斤左右的高濃鈾,所以實際爆炸的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大部分高濃鈾沒有參與反應,直接炸散,飛到空氣中。爆炸產生的輻射物質只在幾個星期內會產生嚴重輻射,時間一長就會衰減。有人可能會問,高濃縮鈾235一樣會輻射啊?鈾235的輻射量非常輕微,只要不抱著睡覺,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15公斤對於整個廣島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這種引爆方式非常原始,看似兩塊鈾可以快速結合,實際上速度依舊很慢,在沒有完全結合時,由裂變引發的爆炸就已經發生了,小男孩的爆炸威力大概是14000噸TNT當量。一公斤鈾爆炸的威力為18000噸TNT,小男孩大概有15公斤左右的高濃鈾,所以實際爆炸的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大部分高濃鈾沒有參與反應,直接炸散,飛到空氣中。爆炸產生的輻射物質只在幾個星期內會產生嚴重輻射,時間一長就會衰減。有人可能會問,高濃縮鈾235一樣會輻射啊?鈾235的輻射量非常輕微,只要不抱著睡覺,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15公斤對於整個廣島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 胖子

“胖子”核彈採用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形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通過雷管將炸藥的各點同時起爆,產生一個向內的爆炸波,使四周分散的鈈239聚攏在一起超過臨界值,產生爆炸。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但效率依舊很低,大概20%左右。約5公斤鈈239散落在長崎市。相比較城市而言,這麼少的鈈也可以忽略,而且鈈元素並沒有太強的輻射能力,不吞食就問題不大。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這種引爆方式非常原始,看似兩塊鈾可以快速結合,實際上速度依舊很慢,在沒有完全結合時,由裂變引發的爆炸就已經發生了,小男孩的爆炸威力大概是14000噸TNT當量。一公斤鈾爆炸的威力為18000噸TNT,小男孩大概有15公斤左右的高濃鈾,所以實際爆炸的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大部分高濃鈾沒有參與反應,直接炸散,飛到空氣中。爆炸產生的輻射物質只在幾個星期內會產生嚴重輻射,時間一長就會衰減。有人可能會問,高濃縮鈾235一樣會輻射啊?鈾235的輻射量非常輕微,只要不抱著睡覺,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15公斤對於整個廣島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 胖子

“胖子”核彈採用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形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通過雷管將炸藥的各點同時起爆,產生一個向內的爆炸波,使四周分散的鈈239聚攏在一起超過臨界值,產生爆炸。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但效率依舊很低,大概20%左右。約5公斤鈈239散落在長崎市。相比較城市而言,這麼少的鈈也可以忽略,而且鈈元素並沒有太強的輻射能力,不吞食就問題不大。

兩顆原子爆炸點均距離地面幾百米,對地面汙染相對小一些。8月份,來自太平洋海域的東南季風吹向日本,大氣中的輻射粒子被風吹向了韓國,落在地面的輻射物質被雨水沖刷進大海。所以,原子彈造成的核汙染微乎其微,現如今廣島長崎輻射量僅0.8msv/a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這種引爆方式非常原始,看似兩塊鈾可以快速結合,實際上速度依舊很慢,在沒有完全結合時,由裂變引發的爆炸就已經發生了,小男孩的爆炸威力大概是14000噸TNT當量。一公斤鈾爆炸的威力為18000噸TNT,小男孩大概有15公斤左右的高濃鈾,所以實際爆炸的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大部分高濃鈾沒有參與反應,直接炸散,飛到空氣中。爆炸產生的輻射物質只在幾個星期內會產生嚴重輻射,時間一長就會衰減。有人可能會問,高濃縮鈾235一樣會輻射啊?鈾235的輻射量非常輕微,只要不抱著睡覺,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15公斤對於整個廣島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 胖子

“胖子”核彈採用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形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通過雷管將炸藥的各點同時起爆,產生一個向內的爆炸波,使四周分散的鈈239聚攏在一起超過臨界值,產生爆炸。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但效率依舊很低,大概20%左右。約5公斤鈈239散落在長崎市。相比較城市而言,這麼少的鈈也可以忽略,而且鈈元素並沒有太強的輻射能力,不吞食就問題不大。

兩顆原子爆炸點均距離地面幾百米,對地面汙染相對小一些。8月份,來自太平洋海域的東南季風吹向日本,大氣中的輻射粒子被風吹向了韓國,落在地面的輻射物質被雨水沖刷進大海。所以,原子彈造成的核汙染微乎其微,現如今廣島長崎輻射量僅0.8msv/a

  • 反觀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沒這麼幸運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是核工業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在恢復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至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地區依舊荒蕪人煙,遠一點的周邊有少數人生活,但承受著高劑量的輻射傷害。

1986年4月26日,因操作人員失誤,將控制棒減少為7支,使4#反應堆核反應加速,導致爆炸。約6-8噸放射性核素釋放出來(放射性碘和銫)。在爆炸和大火下,約1650平方公里被汙染,這個劑量是廣島的400倍,而且實實在在的落在土地上,沒有雨水、大海的幫助,只能自行消化。距離核電站30公里的城市—普里皮亞季,緊急疏散,至今還是死城。核電站30公里內成為禁區。據統計,經過事故照射4-10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災難還不止如此,雖然用“石棺”將反應堆封閉,但依舊是定時炸彈,裡邊有200噸放射原料,再堅固的混凝土也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蝕,地下水脈會逐漸滲透,就像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發。

更可怕的是,甚至保加利亞、德國等歐洲地區也被汙染,保加利亞籍國腳佩特羅夫因此患急性白血病。距離很遠的其它地區受害尚且如此,所以切爾諾貝利周邊幾乎沒人居住。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彈。經統計,兩個城市共死亡25萬人,傷殘14萬人。廣島、長崎被徹底摧毀,成為一片廢墟。然而七十四年過去了,這兩個城市並沒有人們想象的成為死城,卻發展的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現如今兩個城市的輻射早已消失殆盡。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構成。

  • 小男孩

這是第一代原子彈。原理是用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高濃縮鈾235進行碰撞,撞到一起後,質量超過臨界質量,發生爆炸。如下圖所示,小男孩為槍筒結構,兩顆鈾235(次臨界質量核裝料)放置在槍筒的兩端,通過常規炸藥引爆,使兩顆高濃縮鈾發生撞擊而爆炸。

這種引爆方式非常原始,看似兩塊鈾可以快速結合,實際上速度依舊很慢,在沒有完全結合時,由裂變引發的爆炸就已經發生了,小男孩的爆炸威力大概是14000噸TNT當量。一公斤鈾爆炸的威力為18000噸TNT,小男孩大概有15公斤左右的高濃鈾,所以實際爆炸的效率極低,也就是說大部分高濃鈾沒有參與反應,直接炸散,飛到空氣中。爆炸產生的輻射物質只在幾個星期內會產生嚴重輻射,時間一長就會衰減。有人可能會問,高濃縮鈾235一樣會輻射啊?鈾235的輻射量非常輕微,只要不抱著睡覺,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15公斤對於整個廣島而言,可以忽略不計。

  • 胖子

“胖子”核彈採用內爆式結構。將高爆炸藥做成環形結構,把鈈239製作成低於臨界值的小球,分佈在環形高爆炸藥中。通過雷管將炸藥的各點同時起爆,產生一個向內的爆炸波,使四周分散的鈈239聚攏在一起超過臨界值,產生爆炸。這種方式的爆炸效率比槍筒高,但效率依舊很低,大概20%左右。約5公斤鈈239散落在長崎市。相比較城市而言,這麼少的鈈也可以忽略,而且鈈元素並沒有太強的輻射能力,不吞食就問題不大。

兩顆原子爆炸點均距離地面幾百米,對地面汙染相對小一些。8月份,來自太平洋海域的東南季風吹向日本,大氣中的輻射粒子被風吹向了韓國,落在地面的輻射物質被雨水沖刷進大海。所以,原子彈造成的核汙染微乎其微,現如今廣島長崎輻射量僅0.8msv/a

  • 反觀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沒這麼幸運了。

切爾諾貝利核洩漏,是核工業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在恢復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至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地區依舊荒蕪人煙,遠一點的周邊有少數人生活,但承受著高劑量的輻射傷害。

1986年4月26日,因操作人員失誤,將控制棒減少為7支,使4#反應堆核反應加速,導致爆炸。約6-8噸放射性核素釋放出來(放射性碘和銫)。在爆炸和大火下,約1650平方公里被汙染,這個劑量是廣島的400倍,而且實實在在的落在土地上,沒有雨水、大海的幫助,只能自行消化。距離核電站30公里的城市—普里皮亞季,緊急疏散,至今還是死城。核電站30公里內成為禁區。據統計,經過事故照射4-10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災難還不止如此,雖然用“石棺”將反應堆封閉,但依舊是定時炸彈,裡邊有200噸放射原料,再堅固的混凝土也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蝕,地下水脈會逐漸滲透,就像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發。

更可怕的是,甚至保加利亞、德國等歐洲地區也被汙染,保加利亞籍國腳佩特羅夫因此患急性白血病。距離很遠的其它地區受害尚且如此,所以切爾諾貝利周邊幾乎沒人居住。

军武数据库
2019-05-24

核武器的問題,還是都問W君吧。

對於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核洩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量級參考。


先說原子彈吧,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分別是1.5萬噸當量的“小男孩”和2.1萬噸當量的“胖子”。


先說下小男孩:

核武器的問題,還是都問W君吧。

對於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核洩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量級參考。


先說原子彈吧,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分別是1.5萬噸當量的“小男孩”和2.1萬噸當量的“胖子”。


先說下小男孩:

小男孩原子彈是一顆以鈾-235為主要裂變原料的槍式核彈。其內部裝有大約64千克的鈾。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1千克的鈾參與了爆炸反應,而直接轉化成能量的鈾-235卻只有不到1克。

這是小男孩相關的數字資料,先記著,一會說區別。咱們再說“胖子”。

“胖子”是美國的標準第一代核彈。除了爆炸的這顆“胖子”外,美國還生產了大量編號叫做MK4的核彈,其結構和特徵和“胖子”是完全相同的。

核武器的問題,還是都問W君吧。

對於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核洩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量級參考。


先說原子彈吧,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分別是1.5萬噸當量的“小男孩”和2.1萬噸當量的“胖子”。


先說下小男孩:

小男孩原子彈是一顆以鈾-235為主要裂變原料的槍式核彈。其內部裝有大約64千克的鈾。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1千克的鈾參與了爆炸反應,而直接轉化成能量的鈾-235卻只有不到1克。

這是小男孩相關的數字資料,先記著,一會說區別。咱們再說“胖子”。

“胖子”是美國的標準第一代核彈。除了爆炸的這顆“胖子”外,美國還生產了大量編號叫做MK4的核彈,其結構和特徵和“胖子”是完全相同的。

“胖子”是一個典型的鈈內爆式核彈,其內部有一個6.4公斤重的鈈-239球形核心,在爆炸的時候大約有1千克的鈈參與了反應,釋放了大約88太焦的能量。計算一下則也是大約消耗了1克多一點的鈈-239。


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一部分放射性材料分裂產生放射性同位素,同時大量釋放的中子被周圍的物質所捕獲產生感生輻射。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核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其實是很少的(當然前提是要和什麼比)。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核彈裡面就那麼幾公斤或者幾十公斤的核材料。並且——即便是沒有反應掉的核材料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以小男孩為例,內部裝的64千克鈾在原子彈爆炸瞬間其實就已經汽化了。汽化後基本上就會充滿整個原子彈爆炸的火球。也就是大約半徑180米左右的空間內會相對比較均勻的分佈。

核武器的問題,還是都問W君吧。

對於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核洩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量級參考。


先說原子彈吧,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分別是1.5萬噸當量的“小男孩”和2.1萬噸當量的“胖子”。


先說下小男孩:

小男孩原子彈是一顆以鈾-235為主要裂變原料的槍式核彈。其內部裝有大約64千克的鈾。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1千克的鈾參與了爆炸反應,而直接轉化成能量的鈾-235卻只有不到1克。

這是小男孩相關的數字資料,先記著,一會說區別。咱們再說“胖子”。

“胖子”是美國的標準第一代核彈。除了爆炸的這顆“胖子”外,美國還生產了大量編號叫做MK4的核彈,其結構和特徵和“胖子”是完全相同的。

“胖子”是一個典型的鈈內爆式核彈,其內部有一個6.4公斤重的鈈-239球形核心,在爆炸的時候大約有1千克的鈈參與了反應,釋放了大約88太焦的能量。計算一下則也是大約消耗了1克多一點的鈈-239。


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一部分放射性材料分裂產生放射性同位素,同時大量釋放的中子被周圍的物質所捕獲產生感生輻射。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核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其實是很少的(當然前提是要和什麼比)。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核彈裡面就那麼幾公斤或者幾十公斤的核材料。並且——即便是沒有反應掉的核材料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以小男孩為例,內部裝的64千克鈾在原子彈爆炸瞬間其實就已經汽化了。汽化後基本上就會充滿整個原子彈爆炸的火球。也就是大約半徑180米左右的空間內會相對比較均勻的分佈。

那麼這裡就得說火球的體積了,180米半徑的話,一個球體大約是24429000立方米大小。64千克的核材料完全汽化後,平均每立方米的鈾只有0.0026克,這是千分位的數值。基本上是屬於一個很低很低的量級了。而且這些火球內的鈾還會隨著大氣擴散開來,隨著大氣參與稀釋很快大氣中鈾微粒的濃度就會降低到百萬分之零點幾的級別。所以基本上可以這樣說,靠核材料造成的汙染是及其有限的。


核爆炸中的核輻射其實主要來自於爆炸瞬間以及爆炸之後的感生輻射。但瞬間的核輻射很快就會消失,而感生核輻射則會在爆炸後的幾周至幾個月內降低到安全水平上。


這也就是說核爆炸的輻射其實並不長久。


核武器的問題,還是都問W君吧。

對於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核洩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量級參考。


先說原子彈吧,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分別是1.5萬噸當量的“小男孩”和2.1萬噸當量的“胖子”。


先說下小男孩:

小男孩原子彈是一顆以鈾-235為主要裂變原料的槍式核彈。其內部裝有大約64千克的鈾。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1千克的鈾參與了爆炸反應,而直接轉化成能量的鈾-235卻只有不到1克。

這是小男孩相關的數字資料,先記著,一會說區別。咱們再說“胖子”。

“胖子”是美國的標準第一代核彈。除了爆炸的這顆“胖子”外,美國還生產了大量編號叫做MK4的核彈,其結構和特徵和“胖子”是完全相同的。

“胖子”是一個典型的鈈內爆式核彈,其內部有一個6.4公斤重的鈈-239球形核心,在爆炸的時候大約有1千克的鈈參與了反應,釋放了大約88太焦的能量。計算一下則也是大約消耗了1克多一點的鈈-239。


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一部分放射性材料分裂產生放射性同位素,同時大量釋放的中子被周圍的物質所捕獲產生感生輻射。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核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其實是很少的(當然前提是要和什麼比)。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核彈裡面就那麼幾公斤或者幾十公斤的核材料。並且——即便是沒有反應掉的核材料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以小男孩為例,內部裝的64千克鈾在原子彈爆炸瞬間其實就已經汽化了。汽化後基本上就會充滿整個原子彈爆炸的火球。也就是大約半徑180米左右的空間內會相對比較均勻的分佈。

那麼這裡就得說火球的體積了,180米半徑的話,一個球體大約是24429000立方米大小。64千克的核材料完全汽化後,平均每立方米的鈾只有0.0026克,這是千分位的數值。基本上是屬於一個很低很低的量級了。而且這些火球內的鈾還會隨著大氣擴散開來,隨著大氣參與稀釋很快大氣中鈾微粒的濃度就會降低到百萬分之零點幾的級別。所以基本上可以這樣說,靠核材料造成的汙染是及其有限的。


核爆炸中的核輻射其實主要來自於爆炸瞬間以及爆炸之後的感生輻射。但瞬間的核輻射很快就會消失,而感生核輻射則會在爆炸後的幾周至幾個月內降低到安全水平上。


這也就是說核爆炸的輻射其實並不長久。


反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事故,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50噸的核材料煙塵進入了大氣。這可比原子彈爆炸幾公斤、幾十公斤的量級大了很多,而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並不是核爆炸,爆炸溫度沒有那麼高,也不會產生一個直徑幾百米的火球讓核材料均勻分佈。因此,大量的放射性材料就洩露到了核電站周圍,這樣此消彼長濃度就是核爆炸的幾萬倍。


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再看,由於不是核爆炸,洩露出來的還是較為原始的鈾、鈈、鎿這樣的長衰變週期的放射性物質,因此,這塊地方的放射性則會真的需要到幾十萬年後才可以降低到安全水平。


當然了切爾諾貝利地區也並不是沒有人敢住,還是有一些居民的。在距離切爾諾貝利事故現場距離400公里左右的隔離區內,現在還有一襲人堅持住了下來。

核武器的問題,還是都問W君吧。

對於原子彈爆炸和核電站核洩露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量級參考。


先說原子彈吧,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分別是1.5萬噸當量的“小男孩”和2.1萬噸當量的“胖子”。


先說下小男孩:

小男孩原子彈是一顆以鈾-235為主要裂變原料的槍式核彈。其內部裝有大約64千克的鈾。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1千克的鈾參與了爆炸反應,而直接轉化成能量的鈾-235卻只有不到1克。

這是小男孩相關的數字資料,先記著,一會說區別。咱們再說“胖子”。

“胖子”是美國的標準第一代核彈。除了爆炸的這顆“胖子”外,美國還生產了大量編號叫做MK4的核彈,其結構和特徵和“胖子”是完全相同的。

“胖子”是一個典型的鈈內爆式核彈,其內部有一個6.4公斤重的鈈-239球形核心,在爆炸的時候大約有1千克的鈈參與了反應,釋放了大約88太焦的能量。計算一下則也是大約消耗了1克多一點的鈈-239。


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一部分放射性材料分裂產生放射性同位素,同時大量釋放的中子被周圍的物質所捕獲產生感生輻射。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核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其實是很少的(當然前提是要和什麼比)。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核彈裡面就那麼幾公斤或者幾十公斤的核材料。並且——即便是沒有反應掉的核材料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以小男孩為例,內部裝的64千克鈾在原子彈爆炸瞬間其實就已經汽化了。汽化後基本上就會充滿整個原子彈爆炸的火球。也就是大約半徑180米左右的空間內會相對比較均勻的分佈。

那麼這裡就得說火球的體積了,180米半徑的話,一個球體大約是24429000立方米大小。64千克的核材料完全汽化後,平均每立方米的鈾只有0.0026克,這是千分位的數值。基本上是屬於一個很低很低的量級了。而且這些火球內的鈾還會隨著大氣擴散開來,隨著大氣參與稀釋很快大氣中鈾微粒的濃度就會降低到百萬分之零點幾的級別。所以基本上可以這樣說,靠核材料造成的汙染是及其有限的。


核爆炸中的核輻射其實主要來自於爆炸瞬間以及爆炸之後的感生輻射。但瞬間的核輻射很快就會消失,而感生核輻射則會在爆炸後的幾周至幾個月內降低到安全水平上。


這也就是說核爆炸的輻射其實並不長久。


反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事故,在爆炸的時候有大約50噸的核材料煙塵進入了大氣。這可比原子彈爆炸幾公斤、幾十公斤的量級大了很多,而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並不是核爆炸,爆炸溫度沒有那麼高,也不會產生一個直徑幾百米的火球讓核材料均勻分佈。因此,大量的放射性材料就洩露到了核電站周圍,這樣此消彼長濃度就是核爆炸的幾萬倍。


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再看,由於不是核爆炸,洩露出來的還是較為原始的鈾、鈈、鎿這樣的長衰變週期的放射性物質,因此,這塊地方的放射性則會真的需要到幾十萬年後才可以降低到安全水平。


當然了切爾諾貝利地區也並不是沒有人敢住,還是有一些居民的。在距離切爾諾貝利事故現場距離400公里左右的隔離區內,現在還有一襲人堅持住了下來。

——距離、空間和時間 往往都是稀釋傷害的有效手段。

羽评郡主
2019-08-30

在現今世界當中,想要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首先就要看它在軍事方面是否有強有利的武器,而這些武器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應該就是核武器了。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給人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懼怕這個武器。

在現今世界當中,想要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首先就要看它在軍事方面是否有強有利的武器,而這些武器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應該就是核武器了。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給人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懼怕這個武器。

很多人都知道核武器造成的傷害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消散,可是為什麼日本在遭遇到核武器的攻擊之後依舊住滿了人,但是與他相匹敵的另一個地點卻沒有人敢住呢?

說到原子彈,大家就能夠想到在廣島和長崎發生過的核爆炸,雖然這場核爆炸距離我們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但是他當時造成的傷亡和傷殘人士也是非常的多。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兩個城市共死傷的大概有25萬人左右,其中傷殘的人士也達到了14萬,這樣龐大的數字對於日本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能夠發現,在這兩個地方有著許多的人居住,這些人難道沒有受到核武器的影響嗎?

在現今世界當中,想要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首先就要看它在軍事方面是否有強有利的武器,而這些武器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應該就是核武器了。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給人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懼怕這個武器。

很多人都知道核武器造成的傷害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消散,可是為什麼日本在遭遇到核武器的攻擊之後依舊住滿了人,但是與他相匹敵的另一個地點卻沒有人敢住呢?

說到原子彈,大家就能夠想到在廣島和長崎發生過的核爆炸,雖然這場核爆炸距離我們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但是他當時造成的傷亡和傷殘人士也是非常的多。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兩個城市共死傷的大概有25萬人左右,其中傷殘的人士也達到了14萬,這樣龐大的數字對於日本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能夠發現,在這兩個地方有著許多的人居住,這些人難道沒有受到核武器的影響嗎?

其實這些人沒有受到影響的根本原因,還是要從日本所處的地方來看,我們都知道日本處於沿海地區,在這個地方每年都會有無數的颱風以及各種各樣的海嘯。這些自然災害一方面給日本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之外,同時也為他們造就了另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將這些曾經有過核武器傷害的汙染性物質,帶到海水中沉降或者是進行空氣當中的揮發,由此以來日本受到核武器的地面影響就會減少很多。

在現今世界當中,想要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首先就要看它在軍事方面是否有強有利的武器,而這些武器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應該就是核武器了。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給人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懼怕這個武器。

很多人都知道核武器造成的傷害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消散,可是為什麼日本在遭遇到核武器的攻擊之後依舊住滿了人,但是與他相匹敵的另一個地點卻沒有人敢住呢?

說到原子彈,大家就能夠想到在廣島和長崎發生過的核爆炸,雖然這場核爆炸距離我們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但是他當時造成的傷亡和傷殘人士也是非常的多。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兩個城市共死傷的大概有25萬人左右,其中傷殘的人士也達到了14萬,這樣龐大的數字對於日本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能夠發現,在這兩個地方有著許多的人居住,這些人難道沒有受到核武器的影響嗎?

其實這些人沒有受到影響的根本原因,還是要從日本所處的地方來看,我們都知道日本處於沿海地區,在這個地方每年都會有無數的颱風以及各種各樣的海嘯。這些自然災害一方面給日本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之外,同時也為他們造就了另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將這些曾經有過核武器傷害的汙染性物質,帶到海水中沉降或者是進行空氣當中的揮發,由此以來日本受到核武器的地面影響就會減少很多。

隨著這麼多年時間的不斷沖刷日本的核武器傷害已經降到了最低,甚至於居住很多人也不能造成任何的威脅。正是因為這樣,日本的人口才在這兩個城市驟增起來,也成了一個住滿了人的旅遊城市。

但是要是說起跟他相匹敵的另一個核洩漏,就會讓人感覺到害怕。這場核洩漏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這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洩漏事故。

在現今世界當中,想要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首先就要看它在軍事方面是否有強有利的武器,而這些武器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應該就是核武器了。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給人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懼怕這個武器。

很多人都知道核武器造成的傷害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消散,可是為什麼日本在遭遇到核武器的攻擊之後依舊住滿了人,但是與他相匹敵的另一個地點卻沒有人敢住呢?

說到原子彈,大家就能夠想到在廣島和長崎發生過的核爆炸,雖然這場核爆炸距離我們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但是他當時造成的傷亡和傷殘人士也是非常的多。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兩個城市共死傷的大概有25萬人左右,其中傷殘的人士也達到了14萬,這樣龐大的數字對於日本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能夠發現,在這兩個地方有著許多的人居住,這些人難道沒有受到核武器的影響嗎?

其實這些人沒有受到影響的根本原因,還是要從日本所處的地方來看,我們都知道日本處於沿海地區,在這個地方每年都會有無數的颱風以及各種各樣的海嘯。這些自然災害一方面給日本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之外,同時也為他們造就了另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將這些曾經有過核武器傷害的汙染性物質,帶到海水中沉降或者是進行空氣當中的揮發,由此以來日本受到核武器的地面影響就會減少很多。

隨著這麼多年時間的不斷沖刷日本的核武器傷害已經降到了最低,甚至於居住很多人也不能造成任何的威脅。正是因為這樣,日本的人口才在這兩個城市驟增起來,也成了一個住滿了人的旅遊城市。

但是要是說起跟他相匹敵的另一個核洩漏,就會讓人感覺到害怕。這場核洩漏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這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洩漏事故。

任何一個與核武器有關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的傷害,而這個經過操作人員失誤所造成的傷害,也一直持續了很多年,並且至今為止依舊沒有人敢在這個地方居住。雖然當時的人們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甚至想用石頭將這個地方完全密封住,讓這裡面的東西沒有辦法再出來。可是到頭來還是白費力氣因為這種洩露,有時候就像病毒一樣可怕,讓人沒有辦法將它徹底清除。

人們之所以害怕這裡另一個原因,就是這裡面放著200噸左右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對於任何東西都有著一定的侵蝕作用,而且隨著年歲的不斷增加,還會進行更多的侵蝕,從而會影響水域的問題。

水是人類生存的最基礎的條件,如果有一天真的滲透到了地下水裡面,那麼這對於人類來說將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除了這些之外,由於放射性物質造成的另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人都得了非常罕見的白血病。這些由化學物質造成的疾病,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絕望。

在現今世界當中,想要證明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首先就要看它在軍事方面是否有強有利的武器,而這些武器當中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應該就是核武器了。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曾經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給人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懼怕這個武器。

很多人都知道核武器造成的傷害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消散,可是為什麼日本在遭遇到核武器的攻擊之後依舊住滿了人,但是與他相匹敵的另一個地點卻沒有人敢住呢?

說到原子彈,大家就能夠想到在廣島和長崎發生過的核爆炸,雖然這場核爆炸距離我們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但是他當時造成的傷亡和傷殘人士也是非常的多。根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兩個城市共死傷的大概有25萬人左右,其中傷殘的人士也達到了14萬,這樣龐大的數字對於日本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能夠發現,在這兩個地方有著許多的人居住,這些人難道沒有受到核武器的影響嗎?

其實這些人沒有受到影響的根本原因,還是要從日本所處的地方來看,我們都知道日本處於沿海地區,在這個地方每年都會有無數的颱風以及各種各樣的海嘯。這些自然災害一方面給日本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之外,同時也為他們造就了另一個有利的條件,那就是將這些曾經有過核武器傷害的汙染性物質,帶到海水中沉降或者是進行空氣當中的揮發,由此以來日本受到核武器的地面影響就會減少很多。

隨著這麼多年時間的不斷沖刷日本的核武器傷害已經降到了最低,甚至於居住很多人也不能造成任何的威脅。正是因為這樣,日本的人口才在這兩個城市驟增起來,也成了一個住滿了人的旅遊城市。

但是要是說起跟他相匹敵的另一個核洩漏,就會讓人感覺到害怕。這場核洩漏就是切爾諾貝利核洩漏,這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洩漏事故。

任何一個與核武器有關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的傷害,而這個經過操作人員失誤所造成的傷害,也一直持續了很多年,並且至今為止依舊沒有人敢在這個地方居住。雖然當時的人們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甚至想用石頭將這個地方完全密封住,讓這裡面的東西沒有辦法再出來。可是到頭來還是白費力氣因為這種洩露,有時候就像病毒一樣可怕,讓人沒有辦法將它徹底清除。

人們之所以害怕這裡另一個原因,就是這裡面放著200噸左右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對於任何東西都有著一定的侵蝕作用,而且隨著年歲的不斷增加,還會進行更多的侵蝕,從而會影響水域的問題。

水是人類生存的最基礎的條件,如果有一天真的滲透到了地下水裡面,那麼這對於人類來說將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除了這些之外,由於放射性物質造成的另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人都得了非常罕見的白血病。這些由化學物質造成的疾病,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絕望。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巨大的傷害,才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有著非常大危險的地方居住,而且這裡除了有很大的危險之外,並沒有過多的能夠讓人們生存下去的資本。因此將這個地方捨棄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讓自己不受到影響,都會搬離這個地區,甚至於從中心區域搬到郊區。

如果在郊區也受到了核輻射的影響,那麼這些人會選擇移居到別的國家。這個地方無人居住就是因為人類懼怕這些核武器洩漏帶來的影響會直接導致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人們對於為之災難有著天然的規避心理,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很多人不會將自己置於這樣的險境當中。

弹指千年
2019-06-08

核能可以說是人類能源歷史上一項最偉大的發明。核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獲取其能源的同時也對核洩露所造成的放射性汙染有著很深的敬畏。

核能可以說是人類能源歷史上一項最偉大的發明。核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獲取其能源的同時也對核洩露所造成的放射性汙染有著很深的敬畏。



眾所周知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兩次核汙染事件,它們分別是1945年美國對日本戰爭的原子彈投放事件,以及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事件。有心人已經發現了,這兩次核汙染事件都給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破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邊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一邊開始日漸繁華恢復生機。一邊卻是荒無人煙無人敢問津。這是為何呢?

核能可以說是人類能源歷史上一項最偉大的發明。核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獲取其能源的同時也對核洩露所造成的放射性汙染有著很深的敬畏。



眾所周知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兩次核汙染事件,它們分別是1945年美國對日本戰爭的原子彈投放事件,以及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事件。有心人已經發現了,這兩次核汙染事件都給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破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邊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一邊開始日漸繁華恢復生機。一邊卻是荒無人煙無人敢問津。這是為何呢?



1、首先二者核能的含量(放射性物質的多少)不同。原子彈是武器,它注重的是炸彈爆炸瞬間產生的超巨大能量。這些能量瞬間釋放有著極為巨大的殺傷力。而爆炸後的核輻射汙染只是它的附帶傷害而已,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較快的恢復。

核能可以說是人類能源歷史上一項最偉大的發明。核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獲取其能源的同時也對核洩露所造成的放射性汙染有著很深的敬畏。



眾所周知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兩次核汙染事件,它們分別是1945年美國對日本戰爭的原子彈投放事件,以及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事件。有心人已經發現了,這兩次核汙染事件都給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破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邊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一邊開始日漸繁華恢復生機。一邊卻是荒無人煙無人敢問津。這是為何呢?



1、首先二者核能的含量(放射性物質的多少)不同。原子彈是武器,它注重的是炸彈爆炸瞬間產生的超巨大能量。這些能量瞬間釋放有著極為巨大的殺傷力。而爆炸後的核輻射汙染只是它的附帶傷害而已,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較快的恢復。



2、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發生核能洩露事件之後,電站會持續性的釋放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有非常長的衰變週期,它們會長時間的影響當前地區的生存環境!

核能可以說是人類能源歷史上一項最偉大的發明。核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獲取其能源的同時也對核洩露所造成的放射性汙染有著很深的敬畏。



眾所周知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兩次核汙染事件,它們分別是1945年美國對日本戰爭的原子彈投放事件,以及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事件。有心人已經發現了,這兩次核汙染事件都給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破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邊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一邊開始日漸繁華恢復生機。一邊卻是荒無人煙無人敢問津。這是為何呢?



1、首先二者核能的含量(放射性物質的多少)不同。原子彈是武器,它注重的是炸彈爆炸瞬間產生的超巨大能量。這些能量瞬間釋放有著極為巨大的殺傷力。而爆炸後的核輻射汙染只是它的附帶傷害而已,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較快的恢復。



2、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發生核能洩露事件之後,電站會持續性的釋放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有非常長的衰變週期,它們會長時間的影響當前地區的生存環境!



3、有報道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至今都還在工作著,所以說很長的一段時間該地區都無法達到人類居住的條件,當前的輻射濃度依然也遠遠超出我們人類能夠生存的極限。科學家們還表示在電站的反應堆結束工作之後,大約還需要100年的時間才能消除,核輻射對人類的影響。

核能可以說是人類能源歷史上一項最偉大的發明。核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在獲取其能源的同時也對核洩露所造成的放射性汙染有著很深的敬畏。



眾所周知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兩次核汙染事件,它們分別是1945年美國對日本戰爭的原子彈投放事件,以及俄羅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事件。有心人已經發現了,這兩次核汙染事件都給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巨大破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邊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一邊開始日漸繁華恢復生機。一邊卻是荒無人煙無人敢問津。這是為何呢?



1、首先二者核能的含量(放射性物質的多少)不同。原子彈是武器,它注重的是炸彈爆炸瞬間產生的超巨大能量。這些能量瞬間釋放有著極為巨大的殺傷力。而爆炸後的核輻射汙染只是它的附帶傷害而已,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較快的恢復。



2、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發生核能洩露事件之後,電站會持續性的釋放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有非常長的衰變週期,它們會長時間的影響當前地區的生存環境!



3、有報道稱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至今都還在工作著,所以說很長的一段時間該地區都無法達到人類居住的條件,當前的輻射濃度依然也遠遠超出我們人類能夠生存的極限。科學家們還表示在電站的反應堆結束工作之後,大約還需要100年的時間才能消除,核輻射對人類的影響。



最後引用《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的作者,哈佛大學烏克蘭史專家沙希利·浦洛基所說的一句話:“當它安然無恙時,核能是世界上最潔淨的能源;一旦事故發生,核能又是世界上最骯髒的能源。”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