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怎麼才能活的有意義,不白活?

10 個回答
䒕蝌蚪
2019-08-12

一個人的生活怎樣才有意義?

哪裡說的不對,請指教,謝謝!

首先要想一想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能造福社會。

就好比毛澤東毛主席,如果沒有他的帶領,會有現在的新中國嘛?會有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嘛?

還有袁隆平老爺爺,如果沒有他辛苦一輩子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會有我們現在不愁吃喝的生活嘛?

這些人活著才有意義,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還有很多偉人,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好比我們打工的,活著為了什麼?

反正不是為了國家,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能過上好日子。為了父母早日在家養老。為了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為國家做貢獻!

也許每個人生活不一樣,但心卻一樣,都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國家,身邊的親人以及朋友明天生活的更美好!

這樣活著才有意義,沒有白活,因為你沒有後悔來到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讓你認識到了人情冷暖!

謝謝大家!


一個人的生活怎樣才有意義?

哪裡說的不對,請指教,謝謝!

首先要想一想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能造福社會。

就好比毛澤東毛主席,如果沒有他的帶領,會有現在的新中國嘛?會有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嘛?

還有袁隆平老爺爺,如果沒有他辛苦一輩子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會有我們現在不愁吃喝的生活嘛?

這些人活著才有意義,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還有很多偉人,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好比我們打工的,活著為了什麼?

反正不是為了國家,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能過上好日子。為了父母早日在家養老。為了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為國家做貢獻!

也許每個人生活不一樣,但心卻一樣,都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國家,身邊的親人以及朋友明天生活的更美好!

這樣活著才有意義,沒有白活,因為你沒有後悔來到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讓你認識到了人情冷暖!

謝謝大家!



一個人的生活怎樣才有意義?

哪裡說的不對,請指教,謝謝!

首先要想一想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能造福社會。

就好比毛澤東毛主席,如果沒有他的帶領,會有現在的新中國嘛?會有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嘛?

還有袁隆平老爺爺,如果沒有他辛苦一輩子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會有我們現在不愁吃喝的生活嘛?

這些人活著才有意義,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還有很多偉人,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好比我們打工的,活著為了什麼?

反正不是為了國家,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能過上好日子。為了父母早日在家養老。為了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為國家做貢獻!

也許每個人生活不一樣,但心卻一樣,都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國家,身邊的親人以及朋友明天生活的更美好!

這樣活著才有意義,沒有白活,因為你沒有後悔來到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讓你認識到了人情冷暖!

謝謝大家!



路上陌上花开
2019-08-12

不白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這裡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我是一名普通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參加工作以來,自己應該是比較單純,可能和受到的教育有關,工作上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也傻乎乎的看不出機關人際關係中的那些奧妙,最初總覺得自己工作上努力不夠,即使有進步的機會也婉拒了,結果把自己的大好時光就那麼堂而皇之的給錯過去了?!

等自己醒過來,世風已經大變,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自己已經在忙碌中錯過了自己的發展時機了!今後只能日復一日的做基層工作了!怎麼辦!混日子不是我的風格,工作還是要做,但是還得做點有意義的事,來幫助更多的人,於是我和我得十幾位同事一起,從2010年起,籌辦了一個小組織“積薪計劃”,自己聯繫學校,開始為他們每月募集一批圖書,希望能通過對於知識的傳播,給孩子們插上飛翔的翅膀!目前已經和西藏林芝地區的七所學校建立了長期得圖書捐助關係!參與捐助的人有六七十人。

目前,我再有幾年就要退休了,我想和我的朋友一起投資,在我們捐助圖書的林芝地區做個民宿,一是把我們的圖書捐助做的更長久一些,二是為我們的參與者與他們的家人提供一個不同的生活體驗,三是以此為平臺認識更多的熱心公益的朋友,希望將來能吸引他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我們這裡來,義務陪留守兒童們過假期!

我雖然在內地,屬於工薪階層,也有工作和家庭生活得壓力,但是比起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優越很多!更何況人生在世,也不能總有自己那點私利,我們做不了大的事業,但我們能在自己得能力範圍內,志力於愛與奉獻!這就沒有白活!

當我走到人生的末途的時候,會用微笑與家人與社會告別!這就沒有白活一世!


不白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這裡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我是一名普通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參加工作以來,自己應該是比較單純,可能和受到的教育有關,工作上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也傻乎乎的看不出機關人際關係中的那些奧妙,最初總覺得自己工作上努力不夠,即使有進步的機會也婉拒了,結果把自己的大好時光就那麼堂而皇之的給錯過去了?!

等自己醒過來,世風已經大變,正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木前頭萬木春!自己已經在忙碌中錯過了自己的發展時機了!今後只能日復一日的做基層工作了!怎麼辦!混日子不是我的風格,工作還是要做,但是還得做點有意義的事,來幫助更多的人,於是我和我得十幾位同事一起,從2010年起,籌辦了一個小組織“積薪計劃”,自己聯繫學校,開始為他們每月募集一批圖書,希望能通過對於知識的傳播,給孩子們插上飛翔的翅膀!目前已經和西藏林芝地區的七所學校建立了長期得圖書捐助關係!參與捐助的人有六七十人。

目前,我再有幾年就要退休了,我想和我的朋友一起投資,在我們捐助圖書的林芝地區做個民宿,一是把我們的圖書捐助做的更長久一些,二是為我們的參與者與他們的家人提供一個不同的生活體驗,三是以此為平臺認識更多的熱心公益的朋友,希望將來能吸引他們,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我們這裡來,義務陪留守兒童們過假期!

我雖然在內地,屬於工薪階層,也有工作和家庭生活得壓力,但是比起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優越很多!更何況人生在世,也不能總有自己那點私利,我們做不了大的事業,但我們能在自己得能力範圍內,志力於愛與奉獻!這就沒有白活!

當我走到人生的末途的時候,會用微笑與家人與社會告別!這就沒有白活一世!


风来早了
2019-08-12

用一篇散文來回答!

《一天一悟一了》

文/風來早了

文章簡介:此文以人生的三個哲學問題起筆——如何看待異同、有無和生死?為此,虛構了“我”與一位“山中老僧”的對話場景。對話中,老僧將儒釋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一一偈釋出“無差別”的認知境界,“大自在”的處世態度,“至超越”的精神嚮往,從而也側面回答了三個問題。文字上採取文言文和現代語交互的方式,意在不破壞中國古典哲學的原義和風格,也是對古典的一種傳承和內心懷想。

何是異同?何是有無?何是生死?

我一連三問,樹下老僧閉目不語。悻悻的我,在老僧身旁尋了一方青石,學僧徒盤坐石上,讓身心皈依此山,哪怕只得一天。

優曇婆羅花昨夜盛開。三千年一現,卷如千堆雪,青白無俗豔,拘那含佛已然甦醒,有靈瑞之氣繚繞,眾生成就正覺。這一夜,月升月落似乎有了非凡的意義。月下,柔柔的銀光塗抹我一臉的夢境,我願我佛入我夢,成就一次相遇。然而,我佛無相無色,何以顯身,何以入夢?

老聃、老莊、老夫子卻飄然而至,入我夢中,讓我始料不及。三人道風仙骨,促膝而談,如入無人之境——

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莊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周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而我卻糊塗了。不解聖人們穿透天地、貫通人性的高深境界。我在我的夢裡掙扎,在我的形而上裡旋轉,乃至虛幻出一個“形而上上”的自我,如饕如餮,吞噬著自己脆弱的認知侷限。

我不知所以,所以我來了。

清晨,幾隻雀鳥嬉戲鳴叫著飛入山谷。谷中白霧漸已散去,山色清晰起來。

但城市依然是霧霾一片,分不清是霧是霾。城市自有它的交響曲,沒有誰指揮,旋律部與和聲部自然響起,此消彼長,不絕於耳。其實,已無所謂旋律與和聲的區分,人們對此熟聽無音,內心僅存的吶喊,怕也早已泯滅其中。

遠處的鐘樓,矗立了百年餘,巋然不動。但錶針一直在轉動,這讓我產生錯覺,誤以為時間是旋轉的,彷彿時間可以從起點回到起點。可是,時間向來都是直線的,匆匆而來,匆匆遠去。

表象和本質向來就是兩回事!

不知怎的,屈大夫悲愴的聲音,從遠古悠悠傳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這聲音,讓我對時間的本身和本質,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認知恐慌。時間究竟該怎樣解讀?而自己,也彷彿被捲入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反覆切割,反覆削磨;從立體的我,變為平面的我,變為直線的我,再變為顆粒的我。

“我”其實並沒有消失,靈魂還在。肉體的意義在於靈魂,肉體本身就是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

午後,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四下無風。汗水和飢餓交織起來,無法阻擋,任意肆虐。既是來苦修,就讓汗水直接舔舐汗水的本來味道,就讓飢餓直接解釋飢餓的真實含義。

昏然間,回憶卻紛沓而至。那些人,那些事,都飄浮起來,在眼前粼粼發光。那扇熟知的門,再次被推開,過去的一切都還在,比現實還要真切。回憶像隻手,在心口狠狠地抓捏,這個“抓”不是提手旁的,是豎心旁的,所以疼痛無比。

為何過去變得如此固執,好像生活要靠回憶支撐,彷彿未來已然坍塌;似乎生活的所有意義,只是在矛盾中尋求某種平衡。

無法擺脫過去,心不知何所歸。我將如何存在?

夕照終於鋪展開來,山風驟起,直吹得滿山枝葉簌簌作響。

老僧這才起身。將我慢慢扶起,至山崖邊,手指遠方,問道:“施主所見為何?”“是山。”“僅是山嗎?”

我不得要害,默然不答。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有一妙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施主解其意否?”老僧視我而問。

我沉吟半晌,這樣回答:“大抵是,凡人所見皆為日常;心境偶得開蒙所見已非常物;待心靈開悟所見又迴歸本源。”

“善哉!施主心境已有開化。”老僧一言甫畢,又道,“貧僧另有一偈釋。佛門修持,旨在掙脫世俗藩籬,超越事物形態,始覺芸芸皆為眾生,大千皆為造化,萬物融為一體,而進入‘無差別’境界。”

“無差別”境界——於我還是首次聽到,心頭頓時一震。體會良久,自語起來:“生活中,人們常做無意義的比較,導致遠離本性本心,把自己塑造成不是自己的自己,於是,滯障起,心魔出,苦惱隨之而來,身心漸入困境。該是無法悟得這‘無差別’境界了。”

老僧道:“正是此意。今晨,施主一問何是異同?依老僧看來,所見世界,便是內心,無大無小,無異無同。內心入得‘無差別’,一切皆可放下,漸入大同,至此無慾無累,不榮不枯。”

“師父所言,是否也可這樣理解——人,有不一樣的生活,但可獲得同樣的幸福?”

老僧沉吟片刻,回道:“如同這山溪,眼前的水明,遠處的水暗;走到那邊時,暗又成為明,明又成為暗。水處於上或下,水流於彎或灘,似形態已變,然本質無變。水仍是水,終究流去,有何異同?”

“師父,如何解我的第二問——何是有無?”我眼望老僧,待他解釋。

老僧並不直解,反問道:“施主可知六祖慧能大師?”

“知一二。”我答道,“禪宗五組弘忍大師年事已高,急著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神秀偈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慧能偈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弘忍十分讚許慧能,便將衣缽傳與慧能。”

老僧點頭稱是:“神秀即心即佛,尚是有;慧能非心非佛,便是無。老僧在此修行,起於去有求無,乃至非有非無,再至泛空大空,方窺得佛法之窗隙,方悟得大空即是大有,方修得‘大自在’矣!”

“好一句大自在!”我感慨起來,“天體廣大,我雖渺小,修得大自在,便是從自我、至小我、至無我、至忘我。此等境界無以言狀,心中卻是一片浩渺。只是……只是世俗之人,受於常務所絆,纏於經綸所繞,是否也要出家苦修,方能參透有無?”

老僧回道:“世俗之人,或遊歷于山水之間,或奔波於市井之內,以常人心做常人事,有所為有所不為,隨心而為,無心而為。事事皆是妙道,萬般皆是修行。”

我心中一凜,問:“大師所重乃內心修持,不在於行,而在於悟?”

老僧道:“無修而修,無得而得,一悟一了;猶如月輪,處於虛空,頓照一切色像。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知施主急於求解第三問。但貧僧甚為不解,觀施主年約五十不出,氣色體態如常,何問於生死?”老僧眉心稍蹙,不待我問,直接言道。

我心有所念,臉上即現,喃喃而語:“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茫茫寰宇無不如此。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表意是能夠判斷自己的命運和人生狀態了。我珍惜生,也不懼死,只是覺得,人這一生不僅是生與死那麼簡單;而所謂‘知天命’該有更深的涵義。但反覆思索,卻不知是什麼?”

“以世俗眼觀,關乎生死,茲事體大。”老僧略有所思,回道:“佛不言生死,只言因果業報、轉世輪迴,有相之軀無存,無相之軀猶在。正所謂,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我口脣一動,待要說話。老僧卻道:“儒家所言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其身雖死,仁義尚存;又如莊子妻亡,不哭已足矣,卻鼓盆而歌,非莊子無情,妻亡乃道法自然,嗷嗷哭之,亦不能復生,夫妻之情,存乎於心,忘乎於表,如鯤鵬之逍遙,心靈便得以超脫;《十莊嚴論經》記有一故事,天竺屍毗迦王,為救鴿而自割股肉與鷹,此大慈悲心,大布施心,終成正覺之法、無上佛性。故而,儒家之仁義,道家之超脫,釋家之涅槃,皆不言生死之外象,而言生死之內象,即所謂‘至超越’。若能超越侷限,既能超越自我,亦能超越生死,以獲至善至樂矣。”

我似有所悟,以問代答:“大師之意,由生至死不只是歸宿,是在過程中獲得超越自我侷限的價值?‘知天命’也不是結束,而是懂得了另一種開始?”

老僧回道:“施主所言甚是。迷時師渡我,悟時我自渡;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如見佛性,即明生死。”

我不解其意,雙眼望向老僧。

老僧伸出雙手,搭於我肩,令我轉身,然後言道:“施主請看,若望身後,腳下已是終點;若望身前,腳下方是起點。‘知天命’即是‘識本心’,本心所指,則知餘生該如何,而不該如何。焉知孔子不是此意?”

我低頭靜默,老僧遠望天際,如入“禪那”境界。

忽爾,老僧又自語起來,嗓音已然乾啞:“儒家遊方於內,克己以入世,為而無所求;道家遊方於外,超脫以出世,無為而知止;佛家無內無外,無入無出,如入空靈之境。所謂儒眼看道,道既是儒;道眼看佛,佛既是道。儒釋道之本源乃是歸一的。”

夕陽的餘暉,從山峰後面映射過來。老僧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芒,讓我有種遇見真佛的幻覺。

今日上山,本求僻身山林,抗跡塵外,以紓解心中鬱結。不曾想偶遇這位老僧,以心明象,以象明理,點化予我。雖不能大徹大悟,一了百了,卻也有了推窗豁然之感。

我想,我終究是我自己。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行,一步一趨,拾階而上,雨雪泥濘於不顧,行至哪裡,哪裡便是自己的至善至樂之地。

西方滿天瑞靄,我再次環視山谷一週,口中出得一句:“山溪邊,獨一人,靜看天地;如此花,深谷中,自開自落。”

老僧道:“身無渡河,心已渡河。”說罷,臉露一抹慈笑,轉身絕塵而去。

2017年7月 廣州


用一篇散文來回答!

《一天一悟一了》

文/風來早了

文章簡介:此文以人生的三個哲學問題起筆——如何看待異同、有無和生死?為此,虛構了“我”與一位“山中老僧”的對話場景。對話中,老僧將儒釋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一一偈釋出“無差別”的認知境界,“大自在”的處世態度,“至超越”的精神嚮往,從而也側面回答了三個問題。文字上採取文言文和現代語交互的方式,意在不破壞中國古典哲學的原義和風格,也是對古典的一種傳承和內心懷想。

何是異同?何是有無?何是生死?

我一連三問,樹下老僧閉目不語。悻悻的我,在老僧身旁尋了一方青石,學僧徒盤坐石上,讓身心皈依此山,哪怕只得一天。

優曇婆羅花昨夜盛開。三千年一現,卷如千堆雪,青白無俗豔,拘那含佛已然甦醒,有靈瑞之氣繚繞,眾生成就正覺。這一夜,月升月落似乎有了非凡的意義。月下,柔柔的銀光塗抹我一臉的夢境,我願我佛入我夢,成就一次相遇。然而,我佛無相無色,何以顯身,何以入夢?

老聃、老莊、老夫子卻飄然而至,入我夢中,讓我始料不及。三人道風仙骨,促膝而談,如入無人之境——

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莊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周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而我卻糊塗了。不解聖人們穿透天地、貫通人性的高深境界。我在我的夢裡掙扎,在我的形而上裡旋轉,乃至虛幻出一個“形而上上”的自我,如饕如餮,吞噬著自己脆弱的認知侷限。

我不知所以,所以我來了。

清晨,幾隻雀鳥嬉戲鳴叫著飛入山谷。谷中白霧漸已散去,山色清晰起來。

但城市依然是霧霾一片,分不清是霧是霾。城市自有它的交響曲,沒有誰指揮,旋律部與和聲部自然響起,此消彼長,不絕於耳。其實,已無所謂旋律與和聲的區分,人們對此熟聽無音,內心僅存的吶喊,怕也早已泯滅其中。

遠處的鐘樓,矗立了百年餘,巋然不動。但錶針一直在轉動,這讓我產生錯覺,誤以為時間是旋轉的,彷彿時間可以從起點回到起點。可是,時間向來都是直線的,匆匆而來,匆匆遠去。

表象和本質向來就是兩回事!

不知怎的,屈大夫悲愴的聲音,從遠古悠悠傳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這聲音,讓我對時間的本身和本質,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認知恐慌。時間究竟該怎樣解讀?而自己,也彷彿被捲入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反覆切割,反覆削磨;從立體的我,變為平面的我,變為直線的我,再變為顆粒的我。

“我”其實並沒有消失,靈魂還在。肉體的意義在於靈魂,肉體本身就是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

午後,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四下無風。汗水和飢餓交織起來,無法阻擋,任意肆虐。既是來苦修,就讓汗水直接舔舐汗水的本來味道,就讓飢餓直接解釋飢餓的真實含義。

昏然間,回憶卻紛沓而至。那些人,那些事,都飄浮起來,在眼前粼粼發光。那扇熟知的門,再次被推開,過去的一切都還在,比現實還要真切。回憶像隻手,在心口狠狠地抓捏,這個“抓”不是提手旁的,是豎心旁的,所以疼痛無比。

為何過去變得如此固執,好像生活要靠回憶支撐,彷彿未來已然坍塌;似乎生活的所有意義,只是在矛盾中尋求某種平衡。

無法擺脫過去,心不知何所歸。我將如何存在?

夕照終於鋪展開來,山風驟起,直吹得滿山枝葉簌簌作響。

老僧這才起身。將我慢慢扶起,至山崖邊,手指遠方,問道:“施主所見為何?”“是山。”“僅是山嗎?”

我不得要害,默然不答。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有一妙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施主解其意否?”老僧視我而問。

我沉吟半晌,這樣回答:“大抵是,凡人所見皆為日常;心境偶得開蒙所見已非常物;待心靈開悟所見又迴歸本源。”

“善哉!施主心境已有開化。”老僧一言甫畢,又道,“貧僧另有一偈釋。佛門修持,旨在掙脫世俗藩籬,超越事物形態,始覺芸芸皆為眾生,大千皆為造化,萬物融為一體,而進入‘無差別’境界。”

“無差別”境界——於我還是首次聽到,心頭頓時一震。體會良久,自語起來:“生活中,人們常做無意義的比較,導致遠離本性本心,把自己塑造成不是自己的自己,於是,滯障起,心魔出,苦惱隨之而來,身心漸入困境。該是無法悟得這‘無差別’境界了。”

老僧道:“正是此意。今晨,施主一問何是異同?依老僧看來,所見世界,便是內心,無大無小,無異無同。內心入得‘無差別’,一切皆可放下,漸入大同,至此無慾無累,不榮不枯。”

“師父所言,是否也可這樣理解——人,有不一樣的生活,但可獲得同樣的幸福?”

老僧沉吟片刻,回道:“如同這山溪,眼前的水明,遠處的水暗;走到那邊時,暗又成為明,明又成為暗。水處於上或下,水流於彎或灘,似形態已變,然本質無變。水仍是水,終究流去,有何異同?”

“師父,如何解我的第二問——何是有無?”我眼望老僧,待他解釋。

老僧並不直解,反問道:“施主可知六祖慧能大師?”

“知一二。”我答道,“禪宗五組弘忍大師年事已高,急著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神秀偈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慧能偈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弘忍十分讚許慧能,便將衣缽傳與慧能。”

老僧點頭稱是:“神秀即心即佛,尚是有;慧能非心非佛,便是無。老僧在此修行,起於去有求無,乃至非有非無,再至泛空大空,方窺得佛法之窗隙,方悟得大空即是大有,方修得‘大自在’矣!”

“好一句大自在!”我感慨起來,“天體廣大,我雖渺小,修得大自在,便是從自我、至小我、至無我、至忘我。此等境界無以言狀,心中卻是一片浩渺。只是……只是世俗之人,受於常務所絆,纏於經綸所繞,是否也要出家苦修,方能參透有無?”

老僧回道:“世俗之人,或遊歷于山水之間,或奔波於市井之內,以常人心做常人事,有所為有所不為,隨心而為,無心而為。事事皆是妙道,萬般皆是修行。”

我心中一凜,問:“大師所重乃內心修持,不在於行,而在於悟?”

老僧道:“無修而修,無得而得,一悟一了;猶如月輪,處於虛空,頓照一切色像。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知施主急於求解第三問。但貧僧甚為不解,觀施主年約五十不出,氣色體態如常,何問於生死?”老僧眉心稍蹙,不待我問,直接言道。

我心有所念,臉上即現,喃喃而語:“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茫茫寰宇無不如此。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表意是能夠判斷自己的命運和人生狀態了。我珍惜生,也不懼死,只是覺得,人這一生不僅是生與死那麼簡單;而所謂‘知天命’該有更深的涵義。但反覆思索,卻不知是什麼?”

“以世俗眼觀,關乎生死,茲事體大。”老僧略有所思,回道:“佛不言生死,只言因果業報、轉世輪迴,有相之軀無存,無相之軀猶在。正所謂,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我口脣一動,待要說話。老僧卻道:“儒家所言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其身雖死,仁義尚存;又如莊子妻亡,不哭已足矣,卻鼓盆而歌,非莊子無情,妻亡乃道法自然,嗷嗷哭之,亦不能復生,夫妻之情,存乎於心,忘乎於表,如鯤鵬之逍遙,心靈便得以超脫;《十莊嚴論經》記有一故事,天竺屍毗迦王,為救鴿而自割股肉與鷹,此大慈悲心,大布施心,終成正覺之法、無上佛性。故而,儒家之仁義,道家之超脫,釋家之涅槃,皆不言生死之外象,而言生死之內象,即所謂‘至超越’。若能超越侷限,既能超越自我,亦能超越生死,以獲至善至樂矣。”

我似有所悟,以問代答:“大師之意,由生至死不只是歸宿,是在過程中獲得超越自我侷限的價值?‘知天命’也不是結束,而是懂得了另一種開始?”

老僧回道:“施主所言甚是。迷時師渡我,悟時我自渡;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如見佛性,即明生死。”

我不解其意,雙眼望向老僧。

老僧伸出雙手,搭於我肩,令我轉身,然後言道:“施主請看,若望身後,腳下已是終點;若望身前,腳下方是起點。‘知天命’即是‘識本心’,本心所指,則知餘生該如何,而不該如何。焉知孔子不是此意?”

我低頭靜默,老僧遠望天際,如入“禪那”境界。

忽爾,老僧又自語起來,嗓音已然乾啞:“儒家遊方於內,克己以入世,為而無所求;道家遊方於外,超脫以出世,無為而知止;佛家無內無外,無入無出,如入空靈之境。所謂儒眼看道,道既是儒;道眼看佛,佛既是道。儒釋道之本源乃是歸一的。”

夕陽的餘暉,從山峰後面映射過來。老僧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芒,讓我有種遇見真佛的幻覺。

今日上山,本求僻身山林,抗跡塵外,以紓解心中鬱結。不曾想偶遇這位老僧,以心明象,以象明理,點化予我。雖不能大徹大悟,一了百了,卻也有了推窗豁然之感。

我想,我終究是我自己。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行,一步一趨,拾階而上,雨雪泥濘於不顧,行至哪裡,哪裡便是自己的至善至樂之地。

西方滿天瑞靄,我再次環視山谷一週,口中出得一句:“山溪邊,獨一人,靜看天地;如此花,深谷中,自開自落。”

老僧道:“身無渡河,心已渡河。”說罷,臉露一抹慈笑,轉身絕塵而去。

2017年7月 廣州



用一篇散文來回答!

《一天一悟一了》

文/風來早了

文章簡介:此文以人生的三個哲學問題起筆——如何看待異同、有無和生死?為此,虛構了“我”與一位“山中老僧”的對話場景。對話中,老僧將儒釋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一一偈釋出“無差別”的認知境界,“大自在”的處世態度,“至超越”的精神嚮往,從而也側面回答了三個問題。文字上採取文言文和現代語交互的方式,意在不破壞中國古典哲學的原義和風格,也是對古典的一種傳承和內心懷想。

何是異同?何是有無?何是生死?

我一連三問,樹下老僧閉目不語。悻悻的我,在老僧身旁尋了一方青石,學僧徒盤坐石上,讓身心皈依此山,哪怕只得一天。

優曇婆羅花昨夜盛開。三千年一現,卷如千堆雪,青白無俗豔,拘那含佛已然甦醒,有靈瑞之氣繚繞,眾生成就正覺。這一夜,月升月落似乎有了非凡的意義。月下,柔柔的銀光塗抹我一臉的夢境,我願我佛入我夢,成就一次相遇。然而,我佛無相無色,何以顯身,何以入夢?

老聃、老莊、老夫子卻飄然而至,入我夢中,讓我始料不及。三人道風仙骨,促膝而談,如入無人之境——

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莊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周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而我卻糊塗了。不解聖人們穿透天地、貫通人性的高深境界。我在我的夢裡掙扎,在我的形而上裡旋轉,乃至虛幻出一個“形而上上”的自我,如饕如餮,吞噬著自己脆弱的認知侷限。

我不知所以,所以我來了。

清晨,幾隻雀鳥嬉戲鳴叫著飛入山谷。谷中白霧漸已散去,山色清晰起來。

但城市依然是霧霾一片,分不清是霧是霾。城市自有它的交響曲,沒有誰指揮,旋律部與和聲部自然響起,此消彼長,不絕於耳。其實,已無所謂旋律與和聲的區分,人們對此熟聽無音,內心僅存的吶喊,怕也早已泯滅其中。

遠處的鐘樓,矗立了百年餘,巋然不動。但錶針一直在轉動,這讓我產生錯覺,誤以為時間是旋轉的,彷彿時間可以從起點回到起點。可是,時間向來都是直線的,匆匆而來,匆匆遠去。

表象和本質向來就是兩回事!

不知怎的,屈大夫悲愴的聲音,從遠古悠悠傳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這聲音,讓我對時間的本身和本質,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認知恐慌。時間究竟該怎樣解讀?而自己,也彷彿被捲入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反覆切割,反覆削磨;從立體的我,變為平面的我,變為直線的我,再變為顆粒的我。

“我”其實並沒有消失,靈魂還在。肉體的意義在於靈魂,肉體本身就是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

午後,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四下無風。汗水和飢餓交織起來,無法阻擋,任意肆虐。既是來苦修,就讓汗水直接舔舐汗水的本來味道,就讓飢餓直接解釋飢餓的真實含義。

昏然間,回憶卻紛沓而至。那些人,那些事,都飄浮起來,在眼前粼粼發光。那扇熟知的門,再次被推開,過去的一切都還在,比現實還要真切。回憶像隻手,在心口狠狠地抓捏,這個“抓”不是提手旁的,是豎心旁的,所以疼痛無比。

為何過去變得如此固執,好像生活要靠回憶支撐,彷彿未來已然坍塌;似乎生活的所有意義,只是在矛盾中尋求某種平衡。

無法擺脫過去,心不知何所歸。我將如何存在?

夕照終於鋪展開來,山風驟起,直吹得滿山枝葉簌簌作響。

老僧這才起身。將我慢慢扶起,至山崖邊,手指遠方,問道:“施主所見為何?”“是山。”“僅是山嗎?”

我不得要害,默然不答。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有一妙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施主解其意否?”老僧視我而問。

我沉吟半晌,這樣回答:“大抵是,凡人所見皆為日常;心境偶得開蒙所見已非常物;待心靈開悟所見又迴歸本源。”

“善哉!施主心境已有開化。”老僧一言甫畢,又道,“貧僧另有一偈釋。佛門修持,旨在掙脫世俗藩籬,超越事物形態,始覺芸芸皆為眾生,大千皆為造化,萬物融為一體,而進入‘無差別’境界。”

“無差別”境界——於我還是首次聽到,心頭頓時一震。體會良久,自語起來:“生活中,人們常做無意義的比較,導致遠離本性本心,把自己塑造成不是自己的自己,於是,滯障起,心魔出,苦惱隨之而來,身心漸入困境。該是無法悟得這‘無差別’境界了。”

老僧道:“正是此意。今晨,施主一問何是異同?依老僧看來,所見世界,便是內心,無大無小,無異無同。內心入得‘無差別’,一切皆可放下,漸入大同,至此無慾無累,不榮不枯。”

“師父所言,是否也可這樣理解——人,有不一樣的生活,但可獲得同樣的幸福?”

老僧沉吟片刻,回道:“如同這山溪,眼前的水明,遠處的水暗;走到那邊時,暗又成為明,明又成為暗。水處於上或下,水流於彎或灘,似形態已變,然本質無變。水仍是水,終究流去,有何異同?”

“師父,如何解我的第二問——何是有無?”我眼望老僧,待他解釋。

老僧並不直解,反問道:“施主可知六祖慧能大師?”

“知一二。”我答道,“禪宗五組弘忍大師年事已高,急著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神秀偈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慧能偈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弘忍十分讚許慧能,便將衣缽傳與慧能。”

老僧點頭稱是:“神秀即心即佛,尚是有;慧能非心非佛,便是無。老僧在此修行,起於去有求無,乃至非有非無,再至泛空大空,方窺得佛法之窗隙,方悟得大空即是大有,方修得‘大自在’矣!”

“好一句大自在!”我感慨起來,“天體廣大,我雖渺小,修得大自在,便是從自我、至小我、至無我、至忘我。此等境界無以言狀,心中卻是一片浩渺。只是……只是世俗之人,受於常務所絆,纏於經綸所繞,是否也要出家苦修,方能參透有無?”

老僧回道:“世俗之人,或遊歷于山水之間,或奔波於市井之內,以常人心做常人事,有所為有所不為,隨心而為,無心而為。事事皆是妙道,萬般皆是修行。”

我心中一凜,問:“大師所重乃內心修持,不在於行,而在於悟?”

老僧道:“無修而修,無得而得,一悟一了;猶如月輪,處於虛空,頓照一切色像。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知施主急於求解第三問。但貧僧甚為不解,觀施主年約五十不出,氣色體態如常,何問於生死?”老僧眉心稍蹙,不待我問,直接言道。

我心有所念,臉上即現,喃喃而語:“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茫茫寰宇無不如此。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表意是能夠判斷自己的命運和人生狀態了。我珍惜生,也不懼死,只是覺得,人這一生不僅是生與死那麼簡單;而所謂‘知天命’該有更深的涵義。但反覆思索,卻不知是什麼?”

“以世俗眼觀,關乎生死,茲事體大。”老僧略有所思,回道:“佛不言生死,只言因果業報、轉世輪迴,有相之軀無存,無相之軀猶在。正所謂,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我口脣一動,待要說話。老僧卻道:“儒家所言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其身雖死,仁義尚存;又如莊子妻亡,不哭已足矣,卻鼓盆而歌,非莊子無情,妻亡乃道法自然,嗷嗷哭之,亦不能復生,夫妻之情,存乎於心,忘乎於表,如鯤鵬之逍遙,心靈便得以超脫;《十莊嚴論經》記有一故事,天竺屍毗迦王,為救鴿而自割股肉與鷹,此大慈悲心,大布施心,終成正覺之法、無上佛性。故而,儒家之仁義,道家之超脫,釋家之涅槃,皆不言生死之外象,而言生死之內象,即所謂‘至超越’。若能超越侷限,既能超越自我,亦能超越生死,以獲至善至樂矣。”

我似有所悟,以問代答:“大師之意,由生至死不只是歸宿,是在過程中獲得超越自我侷限的價值?‘知天命’也不是結束,而是懂得了另一種開始?”

老僧回道:“施主所言甚是。迷時師渡我,悟時我自渡;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如見佛性,即明生死。”

我不解其意,雙眼望向老僧。

老僧伸出雙手,搭於我肩,令我轉身,然後言道:“施主請看,若望身後,腳下已是終點;若望身前,腳下方是起點。‘知天命’即是‘識本心’,本心所指,則知餘生該如何,而不該如何。焉知孔子不是此意?”

我低頭靜默,老僧遠望天際,如入“禪那”境界。

忽爾,老僧又自語起來,嗓音已然乾啞:“儒家遊方於內,克己以入世,為而無所求;道家遊方於外,超脫以出世,無為而知止;佛家無內無外,無入無出,如入空靈之境。所謂儒眼看道,道既是儒;道眼看佛,佛既是道。儒釋道之本源乃是歸一的。”

夕陽的餘暉,從山峰後面映射過來。老僧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芒,讓我有種遇見真佛的幻覺。

今日上山,本求僻身山林,抗跡塵外,以紓解心中鬱結。不曾想偶遇這位老僧,以心明象,以象明理,點化予我。雖不能大徹大悟,一了百了,卻也有了推窗豁然之感。

我想,我終究是我自己。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行,一步一趨,拾階而上,雨雪泥濘於不顧,行至哪裡,哪裡便是自己的至善至樂之地。

西方滿天瑞靄,我再次環視山谷一週,口中出得一句:“山溪邊,獨一人,靜看天地;如此花,深谷中,自開自落。”

老僧道:“身無渡河,心已渡河。”說罷,臉露一抹慈笑,轉身絕塵而去。

2017年7月 廣州




用一篇散文來回答!

《一天一悟一了》

文/風來早了

文章簡介:此文以人生的三個哲學問題起筆——如何看待異同、有無和生死?為此,虛構了“我”與一位“山中老僧”的對話場景。對話中,老僧將儒釋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一一偈釋出“無差別”的認知境界,“大自在”的處世態度,“至超越”的精神嚮往,從而也側面回答了三個問題。文字上採取文言文和現代語交互的方式,意在不破壞中國古典哲學的原義和風格,也是對古典的一種傳承和內心懷想。

何是異同?何是有無?何是生死?

我一連三問,樹下老僧閉目不語。悻悻的我,在老僧身旁尋了一方青石,學僧徒盤坐石上,讓身心皈依此山,哪怕只得一天。

優曇婆羅花昨夜盛開。三千年一現,卷如千堆雪,青白無俗豔,拘那含佛已然甦醒,有靈瑞之氣繚繞,眾生成就正覺。這一夜,月升月落似乎有了非凡的意義。月下,柔柔的銀光塗抹我一臉的夢境,我願我佛入我夢,成就一次相遇。然而,我佛無相無色,何以顯身,何以入夢?

老聃、老莊、老夫子卻飄然而至,入我夢中,讓我始料不及。三人道風仙骨,促膝而談,如入無人之境——

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莊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周將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而我卻糊塗了。不解聖人們穿透天地、貫通人性的高深境界。我在我的夢裡掙扎,在我的形而上裡旋轉,乃至虛幻出一個“形而上上”的自我,如饕如餮,吞噬著自己脆弱的認知侷限。

我不知所以,所以我來了。

清晨,幾隻雀鳥嬉戲鳴叫著飛入山谷。谷中白霧漸已散去,山色清晰起來。

但城市依然是霧霾一片,分不清是霧是霾。城市自有它的交響曲,沒有誰指揮,旋律部與和聲部自然響起,此消彼長,不絕於耳。其實,已無所謂旋律與和聲的區分,人們對此熟聽無音,內心僅存的吶喊,怕也早已泯滅其中。

遠處的鐘樓,矗立了百年餘,巋然不動。但錶針一直在轉動,這讓我產生錯覺,誤以為時間是旋轉的,彷彿時間可以從起點回到起點。可是,時間向來都是直線的,匆匆而來,匆匆遠去。

表象和本質向來就是兩回事!

不知怎的,屈大夫悲愴的聲音,從遠古悠悠傳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這聲音,讓我對時間的本身和本質,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認知恐慌。時間究竟該怎樣解讀?而自己,也彷彿被捲入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反覆切割,反覆削磨;從立體的我,變為平面的我,變為直線的我,再變為顆粒的我。

“我”其實並沒有消失,靈魂還在。肉體的意義在於靈魂,肉體本身就是靈魂。但靈魂又是什麼?

午後,驕陽似火,萬里無雲,四下無風。汗水和飢餓交織起來,無法阻擋,任意肆虐。既是來苦修,就讓汗水直接舔舐汗水的本來味道,就讓飢餓直接解釋飢餓的真實含義。

昏然間,回憶卻紛沓而至。那些人,那些事,都飄浮起來,在眼前粼粼發光。那扇熟知的門,再次被推開,過去的一切都還在,比現實還要真切。回憶像隻手,在心口狠狠地抓捏,這個“抓”不是提手旁的,是豎心旁的,所以疼痛無比。

為何過去變得如此固執,好像生活要靠回憶支撐,彷彿未來已然坍塌;似乎生活的所有意義,只是在矛盾中尋求某種平衡。

無法擺脫過去,心不知何所歸。我將如何存在?

夕照終於鋪展開來,山風驟起,直吹得滿山枝葉簌簌作響。

老僧這才起身。將我慢慢扶起,至山崖邊,手指遠方,問道:“施主所見為何?”“是山。”“僅是山嗎?”

我不得要害,默然不答。

“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有一妙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施主解其意否?”老僧視我而問。

我沉吟半晌,這樣回答:“大抵是,凡人所見皆為日常;心境偶得開蒙所見已非常物;待心靈開悟所見又迴歸本源。”

“善哉!施主心境已有開化。”老僧一言甫畢,又道,“貧僧另有一偈釋。佛門修持,旨在掙脫世俗藩籬,超越事物形態,始覺芸芸皆為眾生,大千皆為造化,萬物融為一體,而進入‘無差別’境界。”

“無差別”境界——於我還是首次聽到,心頭頓時一震。體會良久,自語起來:“生活中,人們常做無意義的比較,導致遠離本性本心,把自己塑造成不是自己的自己,於是,滯障起,心魔出,苦惱隨之而來,身心漸入困境。該是無法悟得這‘無差別’境界了。”

老僧道:“正是此意。今晨,施主一問何是異同?依老僧看來,所見世界,便是內心,無大無小,無異無同。內心入得‘無差別’,一切皆可放下,漸入大同,至此無慾無累,不榮不枯。”

“師父所言,是否也可這樣理解——人,有不一樣的生活,但可獲得同樣的幸福?”

老僧沉吟片刻,回道:“如同這山溪,眼前的水明,遠處的水暗;走到那邊時,暗又成為明,明又成為暗。水處於上或下,水流於彎或灘,似形態已變,然本質無變。水仍是水,終究流去,有何異同?”

“師父,如何解我的第二問——何是有無?”我眼望老僧,待他解釋。

老僧並不直解,反問道:“施主可知六祖慧能大師?”

“知一二。”我答道,“禪宗五組弘忍大師年事已高,急著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神秀偈呈: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慧能偈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弘忍十分讚許慧能,便將衣缽傳與慧能。”

老僧點頭稱是:“神秀即心即佛,尚是有;慧能非心非佛,便是無。老僧在此修行,起於去有求無,乃至非有非無,再至泛空大空,方窺得佛法之窗隙,方悟得大空即是大有,方修得‘大自在’矣!”

“好一句大自在!”我感慨起來,“天體廣大,我雖渺小,修得大自在,便是從自我、至小我、至無我、至忘我。此等境界無以言狀,心中卻是一片浩渺。只是……只是世俗之人,受於常務所絆,纏於經綸所繞,是否也要出家苦修,方能參透有無?”

老僧回道:“世俗之人,或遊歷于山水之間,或奔波於市井之內,以常人心做常人事,有所為有所不為,隨心而為,無心而為。事事皆是妙道,萬般皆是修行。”

我心中一凜,問:“大師所重乃內心修持,不在於行,而在於悟?”

老僧道:“無修而修,無得而得,一悟一了;猶如月輪,處於虛空,頓照一切色像。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知施主急於求解第三問。但貧僧甚為不解,觀施主年約五十不出,氣色體態如常,何問於生死?”老僧眉心稍蹙,不待我問,直接言道。

我心有所念,臉上即現,喃喃而語:“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茫茫寰宇無不如此。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表意是能夠判斷自己的命運和人生狀態了。我珍惜生,也不懼死,只是覺得,人這一生不僅是生與死那麼簡單;而所謂‘知天命’該有更深的涵義。但反覆思索,卻不知是什麼?”

“以世俗眼觀,關乎生死,茲事體大。”老僧略有所思,回道:“佛不言生死,只言因果業報、轉世輪迴,有相之軀無存,無相之軀猶在。正所謂,此岸生死,彼岸涅槃。”

我口脣一動,待要說話。老僧卻道:“儒家所言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其身雖死,仁義尚存;又如莊子妻亡,不哭已足矣,卻鼓盆而歌,非莊子無情,妻亡乃道法自然,嗷嗷哭之,亦不能復生,夫妻之情,存乎於心,忘乎於表,如鯤鵬之逍遙,心靈便得以超脫;《十莊嚴論經》記有一故事,天竺屍毗迦王,為救鴿而自割股肉與鷹,此大慈悲心,大布施心,終成正覺之法、無上佛性。故而,儒家之仁義,道家之超脫,釋家之涅槃,皆不言生死之外象,而言生死之內象,即所謂‘至超越’。若能超越侷限,既能超越自我,亦能超越生死,以獲至善至樂矣。”

我似有所悟,以問代答:“大師之意,由生至死不只是歸宿,是在過程中獲得超越自我侷限的價值?‘知天命’也不是結束,而是懂得了另一種開始?”

老僧回道:“施主所言甚是。迷時師渡我,悟時我自渡;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如見佛性,即明生死。”

我不解其意,雙眼望向老僧。

老僧伸出雙手,搭於我肩,令我轉身,然後言道:“施主請看,若望身後,腳下已是終點;若望身前,腳下方是起點。‘知天命’即是‘識本心’,本心所指,則知餘生該如何,而不該如何。焉知孔子不是此意?”

我低頭靜默,老僧遠望天際,如入“禪那”境界。

忽爾,老僧又自語起來,嗓音已然乾啞:“儒家遊方於內,克己以入世,為而無所求;道家遊方於外,超脫以出世,無為而知止;佛家無內無外,無入無出,如入空靈之境。所謂儒眼看道,道既是儒;道眼看佛,佛既是道。儒釋道之本源乃是歸一的。”

夕陽的餘暉,從山峰後面映射過來。老僧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芒,讓我有種遇見真佛的幻覺。

今日上山,本求僻身山林,抗跡塵外,以紓解心中鬱結。不曾想偶遇這位老僧,以心明象,以象明理,點化予我。雖不能大徹大悟,一了百了,卻也有了推窗豁然之感。

我想,我終究是我自己。以出世之心,為入世之行,一步一趨,拾階而上,雨雪泥濘於不顧,行至哪裡,哪裡便是自己的至善至樂之地。

西方滿天瑞靄,我再次環視山谷一週,口中出得一句:“山溪邊,獨一人,靜看天地;如此花,深谷中,自開自落。”

老僧道:“身無渡河,心已渡河。”說罷,臉露一抹慈笑,轉身絕塵而去。

2017年7月 廣州




背着梦的小蜗牛
2019-08-13

其實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那就要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個人覺得是勸人向善,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造福一方水土,或帶領一方人們致富,幫助沒有父母的流浪兒童,或者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再或者去敬老院常常做義工,再小得就是救助小動物,只要是勵志去做公益的事,堅持下來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更多的受苦大眾,當他看見受苦的人們就像自己受苦一樣,見到印度男女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心中猶如刀割一般,只有對他們施予幫助,內心的痛苦會減輕。那麼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貧苦大眾。在她看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跋涉過膝的爛泥,進入每一個矮小的破房子裡,抱起那些瘦弱的孩童軀體,給予他們溫暖和食物。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山姆·拉布德,為了曝光殘殺海豚的事實,冒著生命危險,扮作水手拍攝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一條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最後氣絕身亡,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拍下了竟五十條海豚,被水手拉上來,他們把鮪魚和海豚分開,把奄奄一息的海豚都扔回了大海,就像丟垃圾一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披露那些殘殺動物的惡行。

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是個人成長,還是服務社會,還是關心貧苦的人們,或者救助流浪兒童,或者幫助環衛工人。再或者加入一個獻愛心的團體,像現在很多小區,有個舊衣服存放處,把那些衣物都送給窮困山區,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只要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沒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都是有意義的事,當然也不是說做公益才有意義,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也是有意義的,也不白活。

總之, 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哪怕什麼成績也沒有,只要活的開心,也是有意義的。

我是小蝸牛,喜歡成功學和心理學,有和我一樣愛好的人關注我一起學習。


其實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那就要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個人覺得是勸人向善,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造福一方水土,或帶領一方人們致富,幫助沒有父母的流浪兒童,或者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再或者去敬老院常常做義工,再小得就是救助小動物,只要是勵志去做公益的事,堅持下來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更多的受苦大眾,當他看見受苦的人們就像自己受苦一樣,見到印度男女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心中猶如刀割一般,只有對他們施予幫助,內心的痛苦會減輕。那麼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貧苦大眾。在她看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跋涉過膝的爛泥,進入每一個矮小的破房子裡,抱起那些瘦弱的孩童軀體,給予他們溫暖和食物。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山姆·拉布德,為了曝光殘殺海豚的事實,冒著生命危險,扮作水手拍攝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一條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最後氣絕身亡,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拍下了竟五十條海豚,被水手拉上來,他們把鮪魚和海豚分開,把奄奄一息的海豚都扔回了大海,就像丟垃圾一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披露那些殘殺動物的惡行。

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是個人成長,還是服務社會,還是關心貧苦的人們,或者救助流浪兒童,或者幫助環衛工人。再或者加入一個獻愛心的團體,像現在很多小區,有個舊衣服存放處,把那些衣物都送給窮困山區,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只要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沒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都是有意義的事,當然也不是說做公益才有意義,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也是有意義的,也不白活。

總之, 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哪怕什麼成績也沒有,只要活的開心,也是有意義的。

我是小蝸牛,喜歡成功學和心理學,有和我一樣愛好的人關注我一起學習。



其實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那就要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個人覺得是勸人向善,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造福一方水土,或帶領一方人們致富,幫助沒有父母的流浪兒童,或者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再或者去敬老院常常做義工,再小得就是救助小動物,只要是勵志去做公益的事,堅持下來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更多的受苦大眾,當他看見受苦的人們就像自己受苦一樣,見到印度男女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心中猶如刀割一般,只有對他們施予幫助,內心的痛苦會減輕。那麼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貧苦大眾。在她看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跋涉過膝的爛泥,進入每一個矮小的破房子裡,抱起那些瘦弱的孩童軀體,給予他們溫暖和食物。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山姆·拉布德,為了曝光殘殺海豚的事實,冒著生命危險,扮作水手拍攝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一條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最後氣絕身亡,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拍下了竟五十條海豚,被水手拉上來,他們把鮪魚和海豚分開,把奄奄一息的海豚都扔回了大海,就像丟垃圾一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披露那些殘殺動物的惡行。

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是個人成長,還是服務社會,還是關心貧苦的人們,或者救助流浪兒童,或者幫助環衛工人。再或者加入一個獻愛心的團體,像現在很多小區,有個舊衣服存放處,把那些衣物都送給窮困山區,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只要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沒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都是有意義的事,當然也不是說做公益才有意義,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也是有意義的,也不白活。

總之, 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哪怕什麼成績也沒有,只要活的開心,也是有意義的。

我是小蝸牛,喜歡成功學和心理學,有和我一樣愛好的人關注我一起學習。




其實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那就要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個人覺得是勸人向善,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造福一方水土,或帶領一方人們致富,幫助沒有父母的流浪兒童,或者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再或者去敬老院常常做義工,再小得就是救助小動物,只要是勵志去做公益的事,堅持下來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更多的受苦大眾,當他看見受苦的人們就像自己受苦一樣,見到印度男女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心中猶如刀割一般,只有對他們施予幫助,內心的痛苦會減輕。那麼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貧苦大眾。在她看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跋涉過膝的爛泥,進入每一個矮小的破房子裡,抱起那些瘦弱的孩童軀體,給予他們溫暖和食物。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山姆·拉布德,為了曝光殘殺海豚的事實,冒著生命危險,扮作水手拍攝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一條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最後氣絕身亡,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拍下了竟五十條海豚,被水手拉上來,他們把鮪魚和海豚分開,把奄奄一息的海豚都扔回了大海,就像丟垃圾一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披露那些殘殺動物的惡行。

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是個人成長,還是服務社會,還是關心貧苦的人們,或者救助流浪兒童,或者幫助環衛工人。再或者加入一個獻愛心的團體,像現在很多小區,有個舊衣服存放處,把那些衣物都送給窮困山區,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只要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沒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都是有意義的事,當然也不是說做公益才有意義,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也是有意義的,也不白活。

總之, 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哪怕什麼成績也沒有,只要活的開心,也是有意義的。

我是小蝸牛,喜歡成功學和心理學,有和我一樣愛好的人關注我一起學習。





其實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那就要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個人覺得是勸人向善,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造福一方水土,或帶領一方人們致富,幫助沒有父母的流浪兒童,或者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再或者去敬老院常常做義工,再小得就是救助小動物,只要是勵志去做公益的事,堅持下來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更多的受苦大眾,當他看見受苦的人們就像自己受苦一樣,見到印度男女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心中猶如刀割一般,只有對他們施予幫助,內心的痛苦會減輕。那麼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貧苦大眾。在她看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跋涉過膝的爛泥,進入每一個矮小的破房子裡,抱起那些瘦弱的孩童軀體,給予他們溫暖和食物。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山姆·拉布德,為了曝光殘殺海豚的事實,冒著生命危險,扮作水手拍攝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一條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最後氣絕身亡,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拍下了竟五十條海豚,被水手拉上來,他們把鮪魚和海豚分開,把奄奄一息的海豚都扔回了大海,就像丟垃圾一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披露那些殘殺動物的惡行。

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是個人成長,還是服務社會,還是關心貧苦的人們,或者救助流浪兒童,或者幫助環衛工人。再或者加入一個獻愛心的團體,像現在很多小區,有個舊衣服存放處,把那些衣物都送給窮困山區,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只要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沒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都是有意義的事,當然也不是說做公益才有意義,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也是有意義的,也不白活。

總之, 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哪怕什麼成績也沒有,只要活的開心,也是有意義的。

我是小蝸牛,喜歡成功學和心理學,有和我一樣愛好的人關注我一起學習。






其實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那就要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人活著最大的意義個人覺得是勸人向善,幫助更多的人脫離苦海,造福一方水土,或帶領一方人們致富,幫助沒有父母的流浪兒童,或者儘自己所能幫助殘疾人,再或者去敬老院常常做義工,再小得就是救助小動物,只要是勵志去做公益的事,堅持下來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在於幫助更多的受苦大眾,當他看見受苦的人們就像自己受苦一樣,見到印度男女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心中猶如刀割一般,只有對他們施予幫助,內心的痛苦會減輕。那麼德麗莎修女,她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幫助貧苦大眾。在她看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跋涉過膝的爛泥,進入每一個矮小的破房子裡,抱起那些瘦弱的孩童軀體,給予他們溫暖和食物。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山姆·拉布德,為了曝光殘殺海豚的事實,冒著生命危險,扮作水手拍攝到了讓人慘不忍睹的畫面,一條一條的海豚被魚網纏住最後氣絕身亡,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拍下了竟五十條海豚,被水手拉上來,他們把鮪魚和海豚分開,把奄奄一息的海豚都扔回了大海,就像丟垃圾一樣,他人生的意義就是披露那些殘殺動物的惡行。

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到了要做什麼,是個人成長,還是服務社會,還是關心貧苦的人們,或者救助流浪兒童,或者幫助環衛工人。再或者加入一個獻愛心的團體,像現在很多小區,有個舊衣服存放處,把那些衣物都送給窮困山區,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只要是服務社會,幫助他人,沒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都是有意義的事,當然也不是說做公益才有意義,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也是有意義的,也不白活。

總之, 只要不去傷害別人,哪怕什麼成績也沒有,只要活的開心,也是有意義的。

我是小蝸牛,喜歡成功學和心理學,有和我一樣愛好的人關注我一起學習。






子楚
2019-08-12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首先看你自己的條件在哪個階段,然後再去定義自己怎麼才能活的有意義吧。

第一種:

處於打工階段的話,那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成為社會的累贅,努力撐起自己的家庭,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第二種:

成功的企業家,那維護好公司運營,爭取讓更多員工跟著你有飯吃,不失業。

第三種: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首先看你自己的條件在哪個階段,然後再去定義自己怎麼才能活的有意義吧。

第一種:

處於打工階段的話,那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成為社會的累贅,努力撐起自己的家庭,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第二種:

成功的企業家,那維護好公司運營,爭取讓更多員工跟著你有飯吃,不失業。

第三種:

如果是超級富豪,那多做慈善事業,回報社會,傳遞社會愛心,弘揚愛國精神。

一個人活的有沒有意義,並不是非要去幹什麼驚天大事,做好自己所處的階段範圍內的事就夠了。

用户7880969
2019-08-12

問題有點攏統,具體看個人,有意義既是對家庭又是對社會,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展示的滿滿的都是正能量,體現出一個人嗎價值,自然就充滿了意義。

奔跑吧大鱼
2019-08-12

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心。你是你的世界的主宰,每個人理想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等你心裡覺得了解了,那麼意義就出來了

风雨同路6764
2019-08-12

一個人要懂得活著為什麼,定下目標,每天睡醒為目標奮鬥,這樣人生才有意義

妮馨馨636
2019-08-13

能認真的做好普通人就已經夠棒了!

小刚3718
2019-08-12

有錢,有命,有伴,有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