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10 個回答
翰墨今香
2019-04-29

《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幅非常偉大的書法作品,雖然真跡遺失,但從傳世的《神龍蘭亭序》中還是能一窺風采。《蘭亭序》是臨時創作的一篇草稿作品,因此不免有些塗改,這其實也很正常,因為那時候的人不會單純地去搞什麼書法創作,畢竟沒有“國展”嗎。《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蘭亭序》中有些字和我們今天的使用有些不同,很多朋友就覺得是不是書聖寫了錯別字了。這還真有點冤枉王羲之了,例如題主說的這個“崇山峻領”的“領”字,其實和“嶺”是可以通用的,而“領”在表示高山的時候,比“嶺”用的更多。

“嶺”在《說文解字》中原意是山間的小路,後來引申為山系中最高的山峰。王羲之在寫《蘭亭序》的時候,“此地有崇山峻領”之所以不用“嶺”,應該是那個時候的“嶺”還多為山間小路的意思,還沒有到代表山峰的時候。《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領”字不僅僅只出現在《蘭亭序》中,在王羲之的《十七帖》中,王羲之也曾兩次書寫“汶領”。另外在很多的古籍文本中,用領代嶺的例子也非常之多。例如元代的周伯琦在《六書正訛》中就曾解釋這個問題:“領,山之高者曰領,取其形象也。別作嶺。

清代的史學家和考據學家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註釋《史記·貨值列傳》中的“嶺南”說:“古無嶺字,只作領。”《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其他還有中華書局《後漢書·志第十九·郡國一》的校勘記中,曾經引用清代段玉裁的說法:古“嶺”只作“領”字。

因此可見,在歷史上有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領”和繁體的“嶺”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書聖把“崇山峻嶺”寫成“崇山峻領”不能算是書聖寫的錯別字。

耕农学书
2019-04-27

謝邀!《蘭亭序》行書是晉代王羲之先生的顛峰之作,書於公元353年3月3日,當年書聖33歲,正是人生旺季!《蘭亭序》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書風雄秀,筆法精道,結構嚴謹!而今我們所見最好摹本是馮承素的神龍本,其筆法、神韻、墨氣、行款都非常精細,也是匠心演繹!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領字,在此處無塗無改,清晰可見!是不是我們的書聖酒喝多了,太高興了,從而得意忘形,把嶺錯寫成了領呢!顯然不是的,要是寫錯了,我們的書聖是會去修改的,他絕不是錯了死不認賬的那種人且看,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是吧!書聖就是書聖,知錯就改,而且是毫不猶豫的改,在崇山峻處就把山峻寫漏了,書聖就想,漏了,就添上吧,咋添呢?寫小點,右上角,也是好看的,因興之所至,這時候絕對不可以推倒重來,要是那樣,我們可能就看不到今天的書法藝術之千古絕唱了!《康熙字典》裡面有:《正字通》,山之尖領,可通道路者。(嶺)又通作領。可見我們的書聖絕對不是酒喝多了把這個字寫錯了!異體字: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就有這幾種搞法!並且,當時在場喝酒吃肉,寫字作詩的有41個人,都是飽學之士,書聖寫錯字了,難道就沒人知道麼?不是的!領字是寫對了的!那他為何不寫這個帶山字的嶺呢?且看,崇山峻,這三個字都有山了,為了藝書的需要,求變,化板,這也是書聖的高妙之處!由上可知,領字沒有寫錯,酒可能是喝多了點,但剛好,和李白斗酒詩百篇有異曲同工之妙!嶺於領可通,古文字中有通假,但是,我們可不能亂用,現代有現代的要求和標準,古人那是創作需要!你我都不是大師,切勿東施效顰!再次感謝邀請!

羽觞斋
2019-04-29

(聲明:1、文中朱墨圖片,為筆者臨摹示範;2、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羽觴齋。)

有幸受邀回答您的問題,關於《蘭亭序》中“崇山峻領”的“領”與“嶺”字,我在這裡,詳細闡釋一下: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1、古代“領”、“嶺”、“嶺”三字皆有,這一點要有清醒認識。

請注意,古時“領”、“嶺”、“嶺”三字皆有,並不是許多同學認為的某字為某字的現代簡化字這樣簡單,例如:在唐代《集韻》中,“領”和“嶺”同在韻部上聲四十靜,小韻領;而“嶺”與上面兩字不同,在韻部下平聲十五青,小韻靈,專業問題不在這裡鋪展,點到為止。

(下圖為《集韻》“領”、“嶺”、“嶺”)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2、所以我們接下來只談“領”和“嶺”,我們先來研究兩字出現的時間先後。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載了“領”字,三國時《廣雅》記錄了“嶺”字,五代時,徐玄校訂的大徐本《說文解字》在新附字中也記載了“嶺”字,參照漢代碑刻資料,我認為“領”字,漢以前就已出現,而“嶺”,約出現在三國時期。但“領”和“嶺”兩字的關係,上述著作中並未明示。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3、“領”和“嶺”為古今字,“嶺”亦作“領”。

清代說文四大家中,只有朱駿聲提到這兩字的關係。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在釋“領”字時說到:“......字亦作嶺,按:猶顛之為巔......”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綜上所述,《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不是錯別字,“領”和“嶺”為古今字,“嶺”亦作“領”。由於手邊現有的資料十分有限,羽觴齋再此不過是班門弄斧,拋磚引玉,聊博識者一哂耳耳。。。。。。

知非画旅途
2019-04-29

謝謝盛情邀請,對於一位書畫愛好者而言,《蘭亭序》是被奉之聖寶的神物,它是中國書家的巔峰之作。

《蘭亭序》結字結構嚴謹,通篇流暢貫通,一氣呵成,很多網友就開篇中崇山峻領之領字提出異議,普遍認為是錯別字。但小編卻不這麼認為,如果是王羲之寫的錯別字,依他的文字修養為什麼不改過來呢,況且通篇都有改過的字體,卻唯獨不改這一領字。唯一的解釋就是王羲之故意而為之。這完全可以講的通,古漢語中有很多通假字,《康熙字典》中就有提到過領字通嶺的解釋。王羲之故意為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幅作品中還有幾處領字,為尋求結字的變化而故意用了通假字領。這也是這幅作品的藝術妙之所在。

藉此機會也對《蘭亭序》作一簡單的分析。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會稽內史王羲之餘謝安等42人,在山陰蘭亭為“祓禊”之會,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結成詩稿為《蘭亭集》,並由王羲之乘興作序。王羲之執鼠須筆於蠶繭紙上寫就《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由於王羲之當時酒後微醺且興致甚高,是在一種極其愉悅的狀態下寫就的這篇《蘭亭序》,故全文書寫自如,用筆精妙,達到王書書法用筆之極致,據說後來屢次書寫也不能及。後世有“天下行書第一”之稱。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序》後十分珍愛,死時殉葬昭陵。唐太宗曾命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趙模等人雙鉤廓填,分賜諸王近臣。現今留傳下來的這個摹本捲上有唐中宗“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國之魁寶,我們每一個書者都應虔誠的對待每一幅古人流傳下來的精品力作,細心揣摩,把中國的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老周99p9
2019-04-26

將嶺寫為領,在古代是沒毛病的。山(巔下)有路曰嶺,所以嶺的字義是由山、領(指“頭下”的頸部)會意而來的,領又兼作聲符表示嶺的字音——一就是說,嶺的音、義,皆得之於領字。故以領表示嶺,是完全可以的。

這就好比顛字從頁(凡從頁之字,字義皆與頭有關),本義為頭頂,後經引申山頭亦用顛字來表示。再後來為了使字義更明確,遂增加義符山字,造出了巔這個字來作為山頭這一義項的專字。就是說,巔字的聲、義皆來自於顛字,所以,古人也常常以顛字來表示山頭義。

同理,古人也常用莫字表示暮,這同樣是因為暮字的音、義皆得之於莫(莫暮古音相近,而莫的本義正是日已落山——莫字的古字形為日在茻中,所以莫字其實正是暮字之初文),故可用莫表示暮。

〔茻字從二艸,字義為草叢。〕

一隅轩主
2019-04-28

嶺和領是通假字,不是錯別字。我們在學習古人經典字帖時,把注意力要放在欣賞和學習古人的用筆,結體。不要去吹毛求庇。因為你的學識太有限了,不要不懂裝懂。

张建国剑虢书法定制
2019-04-28

通假字,不為錯,譬如迴通回。

一見堂書道
2019-04-26

領乃嶺也就是簡化的嶺

书法天下
2019-06-06

“領”字,王羲之在這裡用了一個通假字,而沒有寫成“嶺”。這是一種偶然的行為,不是有意為之,卻在無意之中造就了非凡。 因為,“峻”字與倚靠在它右上方的“崇山”兩個字,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小團體、小圈子,在這個小團體裡有了3個“山”,而且3個“山”姿態各異。如果在下面相對獨立的“領”字中再出現山,就會割裂“峻崇山”的緊密性。 而且,“山”字只有3畫組成,可變性相對較少。王羲之如果寫成“嶺”,無論怎麼處理其中的“山”,不管寫得跟上面的“山”一樣,還是寫得不一樣,都會不太妥當。

不過,由於王羲之是先寫“峻領”,後寫“崇山”的,他在寫“峻領”的時候,根本還沒有想到“崇山”。所以,我們這樣解讀,只不過是為了打開思路,更好地欣賞《蘭亭序》的章法之美。 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為什麼《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清醒之後自己也無法複製了。因為,這裡面有很多機緣巧合的“神來之筆”,非世俗可以想象。

《蘭亭序》作品中崇山峻領的“領”是不是錯別字?領和嶺能不能通用?

老樵6
2019-04-30

《蘭亭序》這樣用,不算錯,因為“領”之本意是頭之下身之上的連接部位,故偏旁從“頁”(頭),由言人頭到言山頭,其義是相通的,所謂的假借用法雖出自漢時許慎《說文解字》中,但並不是法定的東西,古人經常會這樣用。

至於用山字旁或山字頭所造的“嶺”以更清晰地表達山之領,那是規範化之後的要求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