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10 個回答
老木151357751
2019-01-06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拳不是太極?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陳氏太極拳裡有許多穿蹦跳躍和發力的動作。二是當今陳氏太極拳竟以發明太極拳而自居。

其實,陳氏太極拳是太極。只因楊氏太極最先使太極拳聞名天下,而流傳甚廣的楊氏太極拳又以舒緩沉穩為特點,幾乎沒有發力動作,導致了許多初習太極者認為又蹦又跳,時有發力的陳氏太極拳不是太極。那麼,什麼才是太極拳的標準呢?我以為,符合王宗嶽太極拳論的就是太極拳,否則,不應歸為太極拳。陳氏太極是有許多,穿蹦跳躍和發力的動作,但其所有動作都符合王宗嶽太極拳論中對太極拳運動本質特徵的描述,應該說,在相對劇烈運動的情況下,仍能嚴格遵守太極拳的運動規律,是很有一些難度的, 從這一點說,陳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難度較高的太極拳,並不適合初學者,容易造成運動傷。

我反對太極拳由陳氏太極拳創立這一說法。 太極拳得名由清朝帝師翁同和所來, 翁同和也是在看了楊露禪的比武后,向帝王描述時講出太極特徵, 由此得名太極拳。當今陳氏太極拳認為,楊露禪從陳家溝學的太極拳,陳家溝的太極拳,由其先祖陳王庭所創, 因此太極拳是從陳式太極拳得創。這個說法顯然難以服眾,因為若從得名而來,顯然是楊露禪,若從誰最先總結出了太極拳的運動規律,顯然是王宗嶽, 從創立的角度講,應該是誰第一個悟出了太極拳運動的規律,誰就是太極拳的創立者,陰陽五行和和中醫經絡理論歷經數千年,執拗於陳王廷創拳,還不如歸於張三丰更能服眾,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太極拳的創立者已不可考。太極拳習練者只有一個共同的恩師,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各門各派都不應有貪天功為己之念,更不該以正宗大師為爭,懷著敬畏之心,以小學生的心態,虛心努力發揚光大太極拳豈不更好?

陈氏小架太极拳
2019-12-09

本人11歲開始習練陳氏小架太極拳,至今快20年,由於兼顧學業,學拳歷程不易,少年受李小龍先生理念啟發,學了不少拳種,但都是以實戰目的出發,所以練太極拳同樣如此,對於有些人以為陳氏拳不是太極拳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淺談一下。

第一方面,從陳氏拳以外找原因。有對比才有發現,如果市面上只有陳氏一家,自然不會有質疑聲。正是有了楊式太極吳氏太極武當太極等等,這些太極拳風格都是舒緩中定,以身法求平衡,再加上近年來習練太極拳以中老年為主,更加偏重於養生健康,以至於讓大眾認為太極拳就應該是像水一樣柔美的拳術。

但是陳氏太極拳就不是這樣,為了宣傳的需要,為了突出其特點,放大了發勁的地位,讓人一想到陳氏太極拳就想到了掩手肱拳,震腳和所謂的子彈螺旋勁。當陳氏太極拳以此為標籤後,剛好與其他所有門派太極拳產生了對比,因此就會有人發出這算是太極拳嗎?

第二方面,從陳氏太極拳本身看。首先就是來歷上,其實這個問題有無數大神已經從各種古今資料中扒出來討論了幾十年。依我看來,這就是一個跑偏的現象,因為所有參與討論的人沒有一個能把太極拳練到可以街頭實戰的水平,或者說能站出來力挫群雄的人,有這精力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練好本門太極,早日達到能自衛制敵的境地。

再者從陳氏太極拳特點上看,其核心特點還真就是貼身發力,發力很猛,記住不是拉弧線衝拳的方式,是貼肉發勁!看上去很剛的一瞬間其實是需要全身鬆緊配合,用胯帶動身體以腿為支架發射出去,這就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內家功夫的發力特點,不論八極拳形意拳,不論是脊柱發力還是沉墜勁都是同源的,這樣來看陳氏太極拳具備內家傳統拳的名稱,關於太極拳的頭銜,就看大眾個人的口味了。如果覺得舒緩大方是太極,那看這個就不像太極。如果覺得以柔克剛,發力乾脆是太極,那看陳氏太極拳就是太極,所以這個問題最終的回答還是在個人心裡。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一止禅
2019-05-07

這個問題是太極拳界的一個公案。其爭論點聚焦在:太極拳是武當張三丰所創,並由王宗嶽傳蔣發,之後發展出楊、吳、武、孫、合等多個太極拳種;還是由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先祖陳王廷所創的陳家拳。目前體育部門官方認定陳王廷的是太極拳的創始人,但是從近代史料(太極拳一詞在清末陳王廷的《太極拳經》出現才定名)來看,陳王廷創拳之說有諸多疑點。

除了陳家拳,其它各式太極拳正規拜師入門,都拜老子、張三丰與本派創始人,並且認為太極拳應該符合王宗嶽的《太極拳經》才算是太極拳。陳家拳的理論大成是民國時期陳鑫《太極拳圖說》,陳鑫本人並不精於太極拳,只是將周易、中醫、道家與本族練功的技法彙編整理出書。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本人是從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開始接觸內家拳。當年資訊並不發達,能找到的資料非常少。關於陳拳的歷史,是從師父、師兄弟各種版本的故事糅合而成。當時對我而言,最震撼的是太極拳是由陳王廷所創,而不是由張三丰所創。本武當山附近人士,寒暑假各種武術培訓班都是由武當武術傳承人所開,三豐祖師的典故,是那一代小朋友的武術啟蒙故事。從心理上是很難接受(太極拳非三豐祖師所創)這個觀點。

本人當年學拳之時還聽到如下的典故:張松溪在戚繼光麾下傳授武當內家拳,戚氏拳經本就糅合各派實用技法,陳氏祖先也參與了東南沿海的抗倭,戰後會到老家河南溫縣,將家族歷代流傳的內功心法結合戚氏拳經與創了太極拳。不過,對這段故事的真實性存疑,假如真有這麼一段因緣,那麼應該是陳氏祖先結合武當內家功與戚氏拳經創太極拳才對,太極功法的創始就應該源自張松溪。而張松溪自言其法承宋代的張三丰,太極功自然由三豐祖師所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陳拳一脈的創拳說法諸多,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看陳拳相關史料進一步深入學習。下面來看看張三丰這一支的源流。武當山張三丰祖師傳雲遊道人,經雲遊道人數傳至山西太谷縣王林楨(字宗嶽),王傳河南溫縣趙堡鎮人蔣發。蔣發是趙堡太極拳的第一代宗師。傳承非常清晰,且出現了最關鍵的人物:王宗嶽。拳名太極,歷史可考最早出現的文獻就是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重點來了,蔣發與陳家溝有個淵緣:

蔣發在陳家溝傳授王宗嶽太極拳的情形缺乏比較詳細的文獻記載,陳家溝只有陳長興真正繼承和掌握了蔣發傳授下來的太極拳技術與理論。因此,楊露禪撫語楊澄甫繼承家學以期廣傳於人時曰:“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嶽、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師乃蔣先生髮唯一之弟子。”

陳長興傳習王宗嶽太極拳,卻引起陳氏家族的不滿,他不在陳家溝家中教拳,卻在陳德湖家教拳,是其在陳家溝受到排擠的佐證。就是在陳德湖家教拳,學拳的對象依舊限定為陳氏宗族子弟,不傳外姓人。只是陳家溝並沒有人能夠繼承陳長興太極拳衣缽,相反,楊露禪自幼好武,慕名投師苦學太極拳,以天才的氣質和高深的武術修養至誠的心願,得到了陳長興的真傳。

楊露禪對楊澄甫講述其學拳經過,有這樣的話: “嗣聞豫中陳家溝陳氏有內家拳之名,躡蹻往從陳師長興學。雖不見拒於門牆之外,然日居月諸,迄未許窺堂奧。忍心耐守,凡十餘稔。師憫餘誠,始於月明人靜時舉箇中妙諦以授餘。”

從楊拳創始人楊露禪的敘述中可知,其在陳家溝學得的並非世傳的陳拳,而是蔣發傳給陳長興的王宗嶽太極拳。而讓太極拳名聲大噪的就是楊露禪,在《陳氏太極拳圖說》出版之時,楊式太極拳已經名滿全國,且已傳播五十年之久。

現今學傳統武術,乃至學傳統文化有一些非常不好的思潮。其一,認為古人的都是對的,容不得半點批判;其二,同科目的知識大融合,認為古典的東西都同源,全部相通。這些都不是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比如纏絲勁,是陳拳特點,不僅是內勁的纏絲精,對於初學者行拳也講究纏絲勁,勁走螺旋,甚至會表達在招式外形上。但有許多老師,就混淆概念,認為所有太極拳都必須纏絲,這個問題就放大化了。其實,除了陳拳,其它太極拳種都不講究纏絲,更準確的說,以楊、吳為主的其它太極拳,認為纏絲勁只是勁的一種,並不需要特別對待。他們認為重點在於中定大勁的掌握,以及陰陽虛實轉化。勁要不要纏絲,從人不由己,不需要主動去纏絲。希望廣大拳友重視本門拳理的研究,不然陳拳招式配楊拳理法,抑或相反,南轅北轍,徒費功夫。

參考資料:《太極拳史》 於志鈞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宋書銘 著 二水居士 校注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太極法說》 二水居士 校注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971205
2019-06-27

其實這是吳圖南說的,楊露蟬真傳太極拳只傳給長子楊班候,世傳楊露蟬功夫絕高,與人較技每每出手見紅,拳諺曰出手不容情,就是指此。楊給光緒皇帝演武,被形容於身似猿猴快如電閃。其子班候更是留人不出手,出手必見紅。英年早逝,傳人甚少。為什麼後人在傳練的太極拳,身架大,中正安舒,沒有了猴形,就是楊開始傳的是皇族國戚,身法要大氣,不須要多些技擊功夫,防身足矣。故刪除了拳架中的束,展,打手,而加強了鬆腰,轉胯,手法拆轉的推手功夫,主要以鬆柔為主,後世往往以推手為聽勁,以發放為正宗。故不知拳似流星,身似電,起腳如鑽刮地風,不交手何來聽勁,捱打不知何以。其次子,後人得其技十分之三。現有人傳班候太極拳法,身法似猿,手法相纏,上驚下取,勁爆束展,與少林心意把相盡。現在的陳式太極拳竄崩跳躍,順逆互纏,胸復拆疊,腰胯相連,只是也取了王宗嶽太極拳的中正安舒,把勁路的束展改為大小架,也沒了陳氏拳的原貌。近代把楊式改的健身養生拳奉為正宗,每每失去技擊的原貌,大多在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中傳承,更有甚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何談技擊乎。因楊公一代宗師,三下陳家溝,畢二十年之功,窮其一技,方得楊無敵之名。後世之輩,圖在陰陽,丹道,鬆柔,玄歌上下功夫,哪有真功夫,反把真正的功夫關在門外了。

玉儒于成
2019-03-10

據說:發科公當年進京傳拳,京畿乃舊時天子腳下,藏龍臥虎,加之時值國民**時期,外有諸國列強凌弱,內有軍閥混戰亂,國術竟日顯衰勢。況且,當時名揚四海的太極拳並非陳式,晚年發科公感慨時事變遷,又兼長子不幸,遂有意回鄉普及重揚祖傳一門拳法,但諸多故事終未能如願。發科公臨終時,授意照奎公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回鄉傳拳,以了夙願。照奎公承父志在京授拳,在發科公弟子中,以馮志強(老爺子)功力深厚,推手了得,發科公亦囑照奎公多與馮師兄切磋技藝。後來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家香港影視來陳家溝參觀,相傳會跟團有技擊高手隨行前來切磋。當時正值文革結束,陳家溝百廢待興,為團結一致應變,陳家溝特邀馮老爺子和照奎公前來助陣——此次聯繫,正應發科公遺願得遂。馮老爺子和照奎公來到陳家溝住下,照奎公向前輩學習器械,並藉此機會交流拳架。當時,照奎公演練的一路83式拳在陳家溝鮮為人知,故為區別原陳家溝76式架暫稱其為“新架”,由是有新老架一說。後照奎公在河南其它地方傳拳,亦稱“功夫架”。其實,無論新老架,都可以出功夫,武林門派眾多,陳家拳路有別,是非什麼異聞。後來的陳家溝,已經是新老架結合。陳小旺先生,作為發科公的長子照旭之子,學拳道路坎坷,其得遇照奎公回傳,實為本家套路迴歸。陳小旺先生拳械套路精熟,又是陳家拳一門血脈,自當負重任傳拳。

紫云观涛
2019-03-10

因為他們說:太極拳不發勁。發勁的不是太極拳。這個說法印象好似是吳圖南說的吧。

武林中人多是非。求名求利。有點功夫的就可以開宗立派。為了託顯自己拳的威名,往往掛靠前輩高人。現在還說太極拳是三豐祖所創。我真不知道是何人記載的。什麼都往道門高真身上扣啊。咋不說三清道祖傳的呢?(拿個譜子就到處說。我造一個不比你們的差)。

我不知道陳拳是所謂太極長拳,還是所謂的炮錘。我習練這門拳種。到現在未有不適。那些說練癱了的,我只好日日祈福他們咒不到我。

說陳拳不是太極拳。我還說楊氏太極不算太極呢。楊澄浦前輩可是五十多就去世了。我說楊拳不養生反倒伐命。不是太極拳可以嗎?

說了這麼多。只是說這種說法無聊至極!只會貶低他拳給自身貼金。形意門派更多。為何沒那麼多質疑?也可以說你練的不是五行拳。站的不是三體式,我練的才是啊。你那不見形意拳。為何沒有呢?

再從拳理上說。太極拳練什麼?練什麼從算太極拳?太極分陰陽。有陰有陽,自然有柔有剛。太極拳練的似水。至柔莫不至剛。再說太極拳不能發勁的。請移尊駕吧。

陳拳之所以是太極拳。全賴它的纏絲功。太極拳可以說不能無纏絲。少林也有柔拳。為何不叫“少林太極拳”?因為沒有那種貼骨遊筋的纏絲。不可輕視纏絲。

多說無益。想那些說陳氏不是太極的人私下裡也會品品陳拳吧。

一家之言。無半句是真。望諸君作假觀瞧。不歡迎反對意見。

一來因為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練拳爭辯無益。

二來我極厭門派爭論。你貶低他門。為的不是以正視聽。是為了抬高自己。

三來陳拳如果有問題早絕了,現在傳承不絕。不必拿膝蓋、癱瘓問題來攻擊。

如果犯以上三點者。以有眼無珠論處。

————————————

看到有評論者說我舉的楊澄浦的例子不合適。說是環境的問題。那想說了。他是練你們公認的正宗內家太極拳的啊。如此不保生。實在奇怪。楊澄浦和陳發科同時代。陳公可是到了”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紀了啊。你的環境理論怎麼不符合陳拳呢?

再有說陳拳近外家。這麼認為無話可說。這練太極的連練的是什麼都不知道。說招式像外家。(還有說發勁是外家的……唉!可悲啊,你來個所謂的內家發勁。凌空勁?可嘆!)。你們練太極就練個架子?白瞎了!再者說。見過陳拳的小架嗎?這理論真真胡言!

要批評一個事物首先要有資格。你們大言不慚的。有多少真練過、真悟過陳拳的?沒嘗過的菜就說不行。只能落得嘲笑!

吾非水
2019-05-22

楊露禪學的是陳長興學自蔣發的太極拳。陳家主傳是炮拳。陳家太極拳是楊露禪出名以後把炮拳改編的。換而言之在那個年代由於主訓和家規的限制,陳長興也不可能交楊露禪陳氏炮錘。

其次,現在陳家溝傳出的太極拳,不符合中國太極文化也不符合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例如:靜制動,後發而先至,慢打快,敵不知我我獨知敵,四兩撥千斤,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及陰陽分明。太極拳要求重心是四六開,這本身就不符合太極陰陽分明的拳理。因此在陳氏太極拳最初進北京市不被北京太極拳界認可。陳發科也承認他們練的是陳式炮錘而非太極拳。之後由政府出面確定了陳家溝炮錘式太極拳,這期中的歷史原因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會了解,因為太極拳只能是勞動人民創造發明的。所以陳家溝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所謂的陳氏太極拳其實就是一個歷史的笑話是陳家溝某些後人無恥的欺騙!

叩天奇
2019-12-21

陳式太極怎麼就不是太極了?

什麼是太極拳?太極拳具有如下的特徵:

1、尚意不尚力,不以力取勝,順其自然,強調整體功能與效果,反對濁氣和拙力。

2、輕、柔、鬆、緩的鍛鍊方式,具有養心、修身、祛病和技擊功能,老弱婦嬬皆可練習。

3、陰陽虛實變換,動中求靜,靜中寓動,生生不息,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

4、以柔克剛,捨己從人,意在人先,後發先至,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牽動四兩撥千斤。拒絕硬碰硬的蠻力相搏、死纏爛打。

簡單從實戰來說:就是避實擊虛,而且是以柔曲的方式來達到避實擊虛。從防守說,柔,是有彈性,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曲則讓你打不到點子上,打不到要害。從進攻說,柔才能進得快,進得隱蔽,發得透徹;用曲則發力的大小方向都不易被察覺。

以上特點,陳式太極拳都具備,怎麼就不是太極拳了呢?只不過陳式太極拳還具備一大特點,就是剛柔並濟,快慢相間,比其它門派太極拳多了更多的發力、震腳動作。這也是區別於其它太極拳的重大特點,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太极拳天下第一门
2019-03-25

太極拳是在陳氏拳的基礎上,提煉發展而來的,這個應該是事實。

如果把太極拳比做百分百的黃金,那麼陳氏拳就是含有黃金的金礦石。當今所有各門各派的太極拳,都可以按照其“含金量”而加以評判,李亦畲傳承下來的《太極拳譜》就是試金石。

以純正太極拳的五行步法而論,只有進退顧盼定五種步,而且此五種步都是按照自然步、平常的走路步伐,前足動後足跟,兩足相隨,周身一家。前輩留下的一些經驗之談,打拳如走路、打拳如同嬰兒玩、耍拳都是自然而然,毫不做作,這些經驗談就是太極拳的真實原貌。

所以,凡是普遍採用大弓步大馬步的各家各門,都不是純淨的太極拳。

只有採納自然步的拳法,才可能隨時做出最快速的反應,而大弓大馬的動作反應,必然是重滯不靈的,也是拳學低級階段的反映。看一下當代,李小龍的截拳道,西洋拳擊搏擊,就可知大弓大馬早就淘汰了,只有自然步法才是最敏捷的、最高效的。

太極拳的五行步自然步法,做為最高武學思想的一部分,現在已證明是最正確的。

所以什麼樣的是太極拳,陳氏拳是不是太極拳,大家自已下結論吧。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為什麼有人說陳氏太極不是太極?
天罡13838358289
2019-12-09

對於陳式太極拳是不是太極拳,其實產生主要的看法,主要在於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和發展歷史。簡單的說,有張三丰蔣發陳王庭王宗嶽幾個說法。觀陳式太極拳,有戚繼光長拳的影子,用與武當松溪派的一些技法也好像。其實是古已有之,陳王庭進行了傳承和發展。陳家溝出於私心,有意篡改歷史,使陳式太極拳的歷史更加混亂,也使得陳式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尤其是和式太極拳武當太極拳的關係更加難以釐清。

如果認為太極拳古已有之,所有的太極拳歷史都能解釋放清楚。看看陳式太極拳小架和式太極拳武當太極拳其實就是同宗同源。陳式太極拳到目前所以與其他太極拳在外形上與其他太極拳顯得不同,主要是為了宣傳和傳播的需要,增加了發力的動作,對拳架的處理更加美觀大方。纏絲勁並不為其獨有。

二是陳式太極拳的拳架和發力與其他太極拳的鬆靜柔和不同。前面已經說了,是迎合傳播和宣傳的需要。以前大家沒有見過鬆柔的拳,認為鬆柔的不算拳。所以加了發力。現在大家見慣了太極拳的鬆柔,反而認為發力的不是太極拳。

三是如何認識太極拳。其實各門各派的太極拳雖然動作各異,而理唯一貫。只要符合太極拳拳理(王宗嶽陳鑫都是太極拳理論的集大成者)的都是太極拳。

這樣說,大家是不是清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