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上的雪終年不化?

高度,山上空氣
1 個回答
多肉植物集聚地
2017-04-02

山上常年積雪的下界叫做雪線,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 雪線以上年降雪量大於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積,形成常年積雪,進而變成粒雪和冰川冰,發育冰川。雪線是一種氣候標誌線。其分佈高度主要決定於氣溫、降水量和地形條件。高度從低緯向高緯地區降低,反映了氣溫的影響。 在中國西部,從青藏高原、崑崙山往北到天山、阿爾泰山,雪線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極地區,雪線降至海平面。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雪線高度取決於年降雪量的多寡。在青藏高原,雪線附近的年降水量為500~800毫米,雪線高5500~6000米;阿爾卑斯山脈雪線附近的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雪線高度僅2700米左右。祁連山東段的年降水量大於西段,雪線由東(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過影響氣溫和降水而間接影響雪線高度。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線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坡的氣溫和年降水量相差極大,致使南坡雪線(4500米)比北坡雪線(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雪線高度不僅有空間差異,在時間上也有一定變化。空氣變冷、變溼,導致雪線降低;反之,引起雪線上升。這種變化有季節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紀時期幾次大的氣候波動,出現冰期和間冰期,都引起雪線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線升降是古氣候變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高緯度和高山地區永久積雪區的下部界線,稱為雪線。在雪線以上,氣溫較低,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大於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積雪區;在雪線以下,氣溫較高,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小於消融量,不能積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節性積雪區;在雪線附近,年降雪量等於年消融量,達到動態平衡。因此,雪線亦稱為固態降水的零平衡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