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水滸傳的歷史背景是北宋末年,宋朝雖富卻不強,農民起義不斷,按理說,宋江振臂一呼,梁山有能力與之一拼,也至於落個淒涼下場。那麼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他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10 個回答
梦露居士
2019-04-09

歡迎閱讀《夢露居士說水滸第2期:為什麼宋江一定要招安?》。

題目中的前提是錯誤的,居士我在上一篇問答中分析了,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真正不願意受招安的只有武松、李逵、魯智深、阮氏三雄等少數幾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招安的。所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將聚義廳改名為忠義堂,並積極謀求招安,勢在必行。《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其實,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招安是梁山集團的最好出路,可能也是唯一出路。且聽居士我慢慢為你分析:

《水滸傳》中描寫了很多山寨,比如桃花山、二龍山等等,然而梁山與別處山寨都不一樣:別的山寨非常小,一般僅能容納兩三位頭領,而梁山八百里水泊,格局甚大,所以最終有一百單八將,可謂山寨中的巨無霸了。梁山這麼大的規模,不可能像其他幾座山寨一樣,僅保持一個很小的、在朝廷看來無害的規模,必然會不斷擴張,最後到達它所能承受的極限。

《水滸傳》中梁山共有三任寨主。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倫,這個人格局甚小,目光短淺,只想著四五個頭領佔據這麼大一個梁山泊,可謂不思進取了。王倫不知道,江湖上人人都盯著梁山泊,想分一杯羹。所以後來晁蓋帶著一眾手下前來投靠,把王倫嚇壞了。當時梁山頭領總共有五位,唯一能打的林沖還被王倫得罪過,現在一下來了七個人,還個個武藝高強,真要讓晁蓋一行人入夥,這寨主誰來當?其實王倫最好的選擇就是主動讓賢,可惜他不甘,不願,最終成為林沖刀下亡魂。王倫死得不冤,因為他佔的梁山泊實在太大了,成為眾人覬覦的目標,這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第二任寨主乃是晁蓋,他不像王倫這麼鼠目寸光,所以在他的領導下,梁山的規模不斷擴展。像梁山這麼大規模的強盜集團,想要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必然會引起朝廷的警惕。於是朝廷前後幾次派兵征討,而梁山那些江湖草莽,殺人越貨還可以,想跟正規軍抗衡,簡直是痴人說夢。所以梁山想要對抗朝廷大軍,就必須不斷招降朝廷將領,比如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靠的就是徐寧的鉤鐮槍。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於是每次對抗朝廷大軍,梁山都要吸納、招降新的朝廷將領,規模進一步擴大。如此一來就有了兩個問題:

第一,梁山的規模越大,朝廷征討的力度也就越強。但是梁山的規模是有上限的,如果達到上限後朝廷繼續增加征討力度,小小梁山顯然無法與整個朝廷相抗衡。所以梁山必須走招安路線。

第二,梁山中的原朝廷將領越來越多,而且他們是梁山的主要戰力。這些人顯然一心想招安,不甘心一輩子做個強盜。而且當初梁山招降他們時,就許諾日後一定要招安。所以梁山中招安派的勢力也越來越多,可以左右梁山的路線。晁蓋沒有看到這一點,一直沒有提出招安的主張,所以這些將領就團結在整天把招安掛在嘴邊的宋江麾下,最終宋江取代晁蓋成了梁山的第三任寨主。《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梁山接受招安幾乎是必然的結局,這不是宋江一個人決定的,而是時勢如此。如果宋江不招安,會有另外一個願意招安的人成為梁山之主。

而且當時天下有四大寇:宋江、方臘、王慶、田虎。以宋江為代表的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蕩平了其他三寇。假如梁山不受招安,其他三寇中,會不會有一方勢力接受朝廷招安,然後來把梁山平了?這是誰都無法預料的事情。所以梁山不僅必須接受招安,而且必須儘快接受招安,萬一被其他三寇搶先了,就悔之晚矣了。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小镇月明
2019-01-04

當108好漢終於齊聚梁山排定座次時,名正言順當上了梁山之主的宋江終於不再掩飾,公開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招安。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對於宋江的招安,有三個人是直接出言反對的,一個李逵,一個是魯智深,另外一個就是武松。李逵宋江的腦殘粉,是沒有自己主張的人,只是一時的氣話而已。像魯智深和武松這兩人,不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梁山上也有自己的勢力,他們是真的反對招安的。另外,像阮氏兄弟、劉唐這些本來就是草寇出身的人,心裡也是反對招安的。包括林沖這種被朝廷傷透了心的人也是反對招安的。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梁山好漢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就是官府之人或者是地主階級,只是被騙進了梁山,他們對於招安是贊同的。這一類人主要有盧俊義、秦明、關勝、楊志、呼延灼、董平。再加上宋江和他的狗頭軍事吳用,也是一股龐大的勢力。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應該來說,在梁山中,同意招安之人未必會比反對招安之人少。

少年時代,每每看到宋江對朝廷心存念想,執意要招安,最終導致梁山好漢被朝廷當成炮灰,大半好漢死在了徵方臘的戰場上時,對於宋江真的是十分的厭惡。

然而,等到參加了工作,經歷了很多的人情世故,對於宋江執意要招安卻也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梁山好漢聚義水泊梁山,多次打得朝廷軍丟盔棄甲,何等威風。然而,這只是表象罷了。本質上來說梁山聚義更像是一群土匪聚集在一塊,追求的無非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罷了,沒有嚴密的組織架構。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別看梁山初期戰績不錯,但是時間一長,缺乏嚴密組織性的缺陷便會暴露出來,無法長時間與朝廷抗衡。梁山好漢佔據水泊梁山,確實是佔據了地利,朝廷想要徹底剿滅梁山好漢,難度很大。

但是在梁山水泊四周,全是朝廷軍的勢力範圍,如果朝廷軍把水泊梁山圍困起來,那梁山就會陷入困境,畢竟梁山數萬人馬,每天要消耗的糧草不是一個小數目,時間一長,梁山便會從內部瓦解。

應該來說,宋江招安的主張,雖然不符合梁山聚義的初心,但確實一條相對來說比較理想的出路。

言有章
2019-11-19

謝邀!

首先要糾正題主三個觀點。《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第一:宋朝雖富卻不強。不知道題主是從何處得來的這個結論。宋朝雖然重文輕武,沒有像明朝那樣,貨通萬國,百邦朝貢。但是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強大的朝代。

若是宋朝弱小,怎能在西夏、遼國、吐蕃十八郡、大理之間生存,而且吐蕃十八郡與大理,還連年對宋朝進貢。西夏與遼國是結盟關係,但是童貫還敢忽視遼國的存在,領軍三十萬,去攻打西夏,後來還發兵遼國,雙線開戰,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宋朝的強盛所在。宋朝的弱,弱在了黨派鬥爭上,幾乎從趙匡胤以後,宋朝就沒能走出黨派鬥爭這一跳死路,最終南宋偏安一隅,還是有黨派鬥爭。辛棄疾、蘇軾、王安石,都是黨派鬥爭中的一員。《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第二:宋江振臂一呼,梁山有能力與大宋一拼,這更是一種妄斷,兵力上,梁山全盛時期,人馬不過三十萬,但是宋朝有八十萬禁軍,還有廂軍、鄉兵、蕃兵,梁山佔據的地方。地域上,梁山只是在一個山東,仗著四面環水,易守難攻,可是當時整個山東都在宋朝的統治之下。與宋朝版圖比較起來,梁山佔領的這點兒地方,不足宋朝江山十中之一。

第三: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梁山上不同意招安的有誰,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是武松,第二個是李逵,第三個是為了給武松出頭的魯智深,除此之外,水軍頭領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對。但是也就是在這一刻,預示著梁山享受招安,已經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魯智深、武松、史進、清風山、二龍山、白虎山、黃門山,這些頭領,都可以稱之為江湖派別,在梁山上,可以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朝廷降將派,這一類人上梁山之前,就已經有了日後享受招安,去邊關一刀一槍,搏得個封妻廕子的功名。這也是上了梁山後,楊志與武松魯智深日漸疏遠的原因所在。

在梁山上,朝廷降將派,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投降人員,佔了梁山人馬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這些人才是梁山上的多數派。這些人以關勝、呼延灼、秦明、董平、張清、徐寧為代表。《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宋江要招安,並不是他想招安,而是大勢裹挾下的不得已而為之。誰都知道當皇帝好,可是也要有強大的擁護者,倘若宋江真的不替天行道了,想自己做皇帝,估計朝廷降將派第一個不同意。

還是那句話,林沖曾對王倫說到,梁山,不是你一個人的梁山,梁山,從來都不是宋江一個人的梁山。


言有章

2018年11月18日

原野之上105
2019-11-18

水滸傳中,梁山英雄個個本事了得,能文能武,能拈會算。但他們出生背境不同,有的是走仕途之路,盧俊義是也,戴宗是也…尤其宋江,官職不大,可本事通天,左右逢圓,會走仕途之路。大部份英雄在上梁山之前,處於社會的最低層,飽受生活的飢寒,飽受官場的欺壓,在黑暗中尋找不到光明。但最終,一個個逼迫上了梁山,落了草,逼上梁山,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上了粱山,也是不得安寧,朝庭時時來攻打,眾兄弟更是深惡痛絕,豈可招安。而宋江不同,他不甘心,他要給眾兄弟一個名號,給他們一個未來,固此,他依然還是要走他的仕途之路,最終落下悲慘的下場,歷史總是帶血地書寫,望後人三思…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酒骑风
2019-04-09

大部分好漢是同意招安的,不信,拉人頭湊:

《水滸傳》裡第一個提出招安想法的人是——武松。

同時,我們看梁山上排名前四十的好漢: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阮氏三兄弟實際上也是希望招安的,他們還沒落草的時候就說:

打魚一生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所以給個機會,三阮也願意落草。

李逵只聽宋江的,所以李逵反對招安的意見並不重要。

然後我們發現,梁山排名前40位的好漢,真正可能反對招安的,只有這麼幾個人:

1. 魯智深——魯智深逍遙慣了,無所謂招安與否。

2. 李逵。

3. 石秀。

4. 李俊、張橫、張順。

沒了。解珍解寶兄弟是孫立一家的,當然也是希望招安的。

那麼問題來了,梁山上能打的好漢基本是前四十名的,這些人裡,反對招安的人也就不到15%。

換句話說,招安才是梁山上眾望所歸的事。

至於地煞星裡,排名60位以後的基本沒什麼能力,以江湖上的泥腿子為主。

隨便拉個五虎將打10個,問題不大。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憑什麼說,大部分好漢不同意招安呢?實際上,大家都是希望回到朝廷懷抱的。

話說回來,大家不要覺得梁山上的大哥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王倫逆了手下的意思,死了;

晁蓋逆了手下的意思,不收楊雄、石秀——在元雜劇裡,晁蓋死於祝家莊。

所以,真是大家都反對的事情,招安根本搞不定。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一览众河小
2019-01-06

宋江少錢嗎,他一點也不少,除了家業,他在那刀筆小吏上撈的錢也不少,看看他那四處撒錢的樣子。宋江少名嗎,這就更不缺了,因為他四處撒錢,江湖及時雨美名早已經傳遍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宋江缺少的是正統的權力,他渴望得到的也是被朝廷君王認可的權力。

其實在書中描寫宋江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宋江格外喜歡吟詩,而且不用提前準備,都是信口拈來,雖然詩的水平不高,但是宋江就愛這個調調啊。一般印象裡,吳用是個落魄書生出身,可從吟詩這裡來看,宋江比吳用書生氣多多了。可以想見,當年宋江一定是刻苦讀書,一心想考取功名,可是礙於才思運氣,始終不能如願,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退而求次當了小吏,總算也是吃口公家飯,但是野心勃勃的宋江怎能甘心。

看看宋江在寫反詩之前如何總結自己的,他覺得自己三十好幾的人了,只是一個小吏,功不成名不就,雖然在江湖上頗有名氣,但那算得了什麼,只是虛名。也就說江湖好漢送給他的及時雨美名他壓根就瞧不上,他要的是什麼呢,最後在反詩裡也體現了,“敢笑黃巢不丈夫”,也就是說,黃巢他都瞧不上,他要的是權傾朝野的實力,在這裡宋江的野心暴露無遺。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可是宋江就是一個小吏,連個縣官都遠遠不如,憑啥權傾朝野。宋江正途走不通,就想到了別的門路,他不是在江湖享有盛名嗎,那就結交江湖好漢,聚眾造反,發展勢力,等有了足夠的實力跟朝廷叫板再接受招安,謀取高位。這點他在早期的時候就跟武松說過這個路子,他上梁山以後,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包括幾次擊敗朝廷圍剿,他不是真的想打朝廷,而是希望通過對抗彰顯自己實力,以便招安之後得到更大的官職。

也許在宋江的理想中是這樣的,接受招安之後,自己身居要職,其餘一百零七個兄弟都各有官職,到時候在朝廷就是一股極大的勢力,而自己呢,可以跟高俅蔡京他們抗衡,權傾朝野,位極人臣,想想都要笑醒呢。正是基於這些想法,宋江才一心一意的想招安,可以說他造反的第一天想著就是如何通過造反被招安。

宋江渴望被招安,梁山上大部分人不但不反對,反而是支持的,而且實際上,真正堅決反對的那是一個也沒有。表面上看,魯智深武松反對的最厲害,武松甚至直接跳出來說反對,但武松反對招安主要是受了魯智深影響,而魯智深反招安,說實話他並沒有什麼十分信服的理由。魯智深一個魯字,確實反應了他魯的性格特點,開頭就因為一個賣唱的打死一個正經做生意的,自己也從吃公家飯的變成了逃犯。都說逼上梁山,這對林沖、武松等說適用,魯智深可從來沒人逼他,完全是自找的。魯智深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物,做事全憑自己喜好,他反對招安是因為他那時覺得朝廷黑暗,而自己又不願受官家管束,但並不說跟朝廷就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後來宋江幾句話勸說一下他也就偃旗息鼓了。招安以後,魯智深跟著南征北戰,也沒少出力,可不見懈怠。看看吧,最反對招安的魯智深也就是口頭上牢騷幾句,其他人更不用再說了。梁山上壓根就沒有一個堅決反對招安的人。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其實想一下,如果宋江不被招安,那最後只有被消滅的份,可能一百零八將一個也活不了。退一萬步講,拋開歷史原因,把它當作一部純小說看待,宋江沒有招安,而是打敗朝廷,坐了江山,當了皇帝,那到時候還能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嘛?最後還不是一樣要按照之前朝廷的那一套來辦,那些反對招安的人不過是從一個朝廷到了另一個朝廷罷了。

接受招安以後,宋江帶領梁山好漢總算實現了忠君報國的夢想,徵遼打王慶滅田虎,梁山好漢在朝廷裡總算打下了自己的威風。可是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呢,老大宋江只不過謀得了既小又沒有實權的虛職,其他人就更別提了。後來宋江實在沒有辦法,想著去打方臘再來提高自己的地位,結果把梁山兄弟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死傷亡走大半,最後宋江自己也被人毒死。

《水滸傳》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從開局就定下了悲劇的格調,所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情義只能活在理想之中,所謂江湖義氣兄弟平等也只能存在於極其短暫的時期裡,理想中的江湖情兄弟義遇上現實裡的勾心鬥角爭名奪利最終只能走向灰飛煙滅。梁山好漢們不管怎麼怎麼走,他們最初理想都只能覆滅。

元元的天下
2019-01-03

提起梁山英雄招安,總喜歡把賬算到宋江頭上,這其實並不公道。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雖說是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大好形勢下,宋江力主招安有主要責任,但最後是梁山全夥人都接受了招安,責任也是人人有份才說的過去。

首先梁山108好漢有絕大部分人,有願意招安的意思。由戰敗投降的官吏,貴族及地主富商組成。不少官位不低,歷來受恩寵,屈居梁山為權宜之計。

柴進作為貴族世受皇恩,享有至高無上的特權,上梁山由於內部紛爭,對於皇帝並無仇恨,常嘆息國為己亂不安,盼招安之心最急迫。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而呼延灼皇帝曾賜踏雪烏騅馬,當時受寵若驚表示:"若是誤舉,幹當重罪。”青州兵敗後也首先想著借軍報仇,投降後也戀戀不忘表白:非是我不忠於國。

關勝任浦東巡檢,聽了朝廷命令剿梁山,也認為報國之機來了,在蔡京面前獻計獻策,中計被俘先求一死,投降後更言有國難報的不甘。宋江一再向他們表白,只是暫時避難,只等赦罪招安,以安其心。

富豪世家的盧俊義,更曾立志要滅了梁山,"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正統思想嚴重。李應等一般地主,並非被朝廷逼上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山大王生活,終提心吊膽,也不及光景好,故懷戀過去的好時光,成為宋江招安的支持者。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以說這些梁山高層骨幹,影響大能量大手下人多,都同宋江不謀而合地巴不得招安,即使宋江沒有心也會受影響,何況有心一說從者眾,自然愈加堅定了。

其次還有史進、穆弘、朱仝、燕青、楊志等隨大流的好漢,本是無奈上山,對朝廷忠心,招安符合他們的願望。

其他下層手工匠人類的下層分子,肖讓、安道全、金大堅之類膽小怕事之人,原來生活還過得去,為寇總覺得提心吊膽不安。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至於堅決反對招安的李逵,卻又忠於宋江,一切聽命於他。吳用則主張有氣度地招安,先阻止後主持。魯智深阮氏三雄雖反對,但又為"義氣"所困囿,自身原因加上人少聲弱,最後妥協順從了。

而朱貴、宋萬、楊春、陳達等轉投之人,沒有啥發言權,跟大頭領隨大流不出錯是不是。

而武松未上梁山就想招安,和他一樣希望封妻廕子的人,也大有人在。宋江酒後作詩,道出招安之意,武松卻表示反對,道涼了兄弟們的心。也許是受了魯智深的影響。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不過宋江何等精明,稱武松兄弟,道智深師,以情義打動二人心;一面黑臉要殺心腹李逵,哪個敢再言不是?

就這樣梁山廣大中上層有忠君之心,不願做一輩子賊人,也看清梁山非久留之地,彈丸之根據地,不乘早歸順早晚被團滅,或四分五裂。

宋江也是這麼想的,作為頭領不過順眾人之意,既然這麼多人支持招安,而招安又符合他的想法,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只是宋江等人沒有料到,替天行道換成護國安民的大旗,也不過被朝廷利用,只落得好夢一場空,悔不當初。出頭鳥宋江,無可奈何背上投降派大哥之名洗不脫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逻辑文史游
2019-11-21

首先對題主的問題做一個小小的修正,在邏輯文史姨看來,小說中八成以上的好漢都是同意招安的,而招安也是梁山的唯一出路,宋江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所以梁山才不幸被團滅了。

《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

換做你是宋江,手下幾百個弟兄都對招安很反感你卻偏要和他們對著幹,這才叫寒了兄弟們的心。我們發現歸順梁山的人有兩個群體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那就是朝廷舊將與宋江的傾慕者們。朝廷舊將本來對自己的草寇身份就很介意,若有機會再在朝廷混個一官半職豈不是美滋滋,而宋江的傾慕者們不是山賊就是地方惡霸,你說他們不想過把當官的癮?

在眾多將領中,真正反對招安的也就只有公孫勝、魯智深、武松、施恩、張青、孫二孃、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這幾人了。李逵屬於宋江的嫡系,雖然在天使到來時鬧騰了一陣,但骨子裡還是會服從宋江;林沖只想殺高俅,到也不反對招安與否(曹正嚴格意義上會跟林沖走而非二龍山)。這樣一來,宋江只需要說服這幾個不想招安的“刺頭”就能順利進行自己的大計了。

梁山招安不僅僅是要為朝廷效力,從大方面來講也是為國家解憂,剿除外患。這一上升到國家層面,魯智深、武松在道義的驅使下就必然要出工出力了,而施恩、孫二孃、張青本就是出家人的附屬品,自然也會跟著他們去南征北戰。至於晁蓋的嫡系部隊們,他們不願意輕易脫離團體,也無奈的選擇了接受招安。

再從梁山的發展角度來講,一群矛盾滿滿身份不同的人能湊到一塊著實不容易,長此以往守著一畝三分地並不利於團隊成員凝聚(可以看看《殘水滸》的戲份)。若要反攻朝廷,你可別逗了,真以為打敗高俅和童貫的大軍就無敵了,從最極端的角度來想,趙佶把各路人馬調回來踏平梁山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有人會說宋江完全可以聯合方臘一起幹大事啊,其實這種想法不錯,但實現起來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梁山只是佔山為王,而方臘屬於造反,倆家首領聚義的性質就不同,壓根也就不會在一起共事。

所以,招安就是梁山團隊唯一能選擇的道路,只有這樣一些綠林人士才能洗白。可惜,趙佶需要的是一個文工團,而不是一支軍隊…


文/邏輯文史游

對於梁山的前途而言,沒有誰比公孫勝看得更清楚了。

秦右史
2019-11-18

宋江雖然最終腳踏梁山,統領了一群號稱英雄的草莽漢子,但其實他骨子裡還是一個知識分子。傳統的忠孝仁義道德,在心裡佔有一定位置。

在宋江身上,優柔寡斷和看重聲名,士人的特徵遠遠大於他的反叛者特徵。

實際上,以宋江的個人性格,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會鋌而走險。在結果上,其實也算是被逼上梁山。成為山寨之主後,宋江也多次說明山寨反宋朝地方上的貪官不反朝廷,只想替天行道,並把聚義堂改為忠義堂。《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身材矮小,面目黝黑的宋江,本來是山東鄆城縣押司,雖然不是什麼官老爺,但是勉強屬於小吏,在地方上也有一點地位,和縣令談笑風生,大家都會給面子。加上宋江家裡頗有財產,過一個滋潤日子當然是綽綽有餘。

平日裡宋江為人大方,解救困難,幫助兄弟,結交諸多英雄好漢,積累了大量一些人脈,可以說是官府與民間通吃,誰都會給一個面子。兄弟們一口一個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宋押司的,宋江還是有榮譽感的。《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晁蓋屬於地方土豪,奪取生辰綱,宋江出於江湖義氣,私傳訊息,放了晁蓋等人。不料,被自己的小妾閻婆惜捉住了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歷經波折,甚至上了回法場,才到了梁山泊。

宋江願意接受招安,不僅僅是因為他骨子裡有報效國家的初衷,想著為弟兄們謀一個長遠的發展,好像還老謀深算地說不能讓大家一輩子都揹負罵名。還因為,宋江一開始本來就是朝廷的人,地方小吏,獲罪一直尋求被赦免,機會如果來了肯定不會放過。《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雖然宋江在梁山泊呼風喚雨,做山大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快意恩仇,但哪裡比得上在朝廷裡吃正經飯,光宗耀祖有面子。

對於有抱負的人來說,擁有權力與被認可感是最好的春藥。

大哥宋江夢想實現那一刻,就是手下追隨者小弟們幻想破滅的日子。堅決反對招安的,其實人數不多。屈從於宋江招安的,也不少。大部分人其實沒什麼觀點和規劃,都是跟著老大走。

梁山好漢的淳樸簡單和宋江的虛偽做作,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混沌到秩序化,犧牲了最初始的生活模式。

當然,我們不排除也有很多投機者,只是苦撐待變,並非是真想落草為寇,淪為盜匪。坐大之後,有了籌碼,繼而得到朝廷的認可。也有的生活在底層的所謂好漢,對於招安也未必會拒絕。

況且,宋江在接受招安之後,從基層小吏一下子當到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奉旨給朝廷四處平叛,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

雖然打仗真的很殘酷,兄弟們是炮灰,但對於宋江個人來說,已經達到了巔峰。聽起來很腹黑,但有時候人性就是很複雜。《水滸傳》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為什麼執意要招安?宋江的性格與形象其實代表了大部分人,宋江也是大部分人。人人都可以不做宋江,但是人人做了宋江也基本上和他一樣。或許,這就是宿命吧。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西粤人家
2019-01-04

對不起,我認為梁山大多數人是同意招安的,至少佔三分二強。我們可以先看下樑山的派系:有元老派,宋江嫡系,登州系,二龍山系,朝庭降將系和一些散人,宋江嫡系主要有宋江,吳用,花榮,秦明,以及江州系的李俊,張橫張順,穆弘穆春,戴宗,李逵等;登州的有解珍解寶,孫立,顧大嫂等;二龍山主要人物魯智深,楊志,武松等;朝庭降將有關勝,呼延灼,索超,徐寧等;元老派有公孫勝,三阮,劉唐,林沖,朱富等。還有一些小勢力,盧俊義,燕青;石秀,楊雄,時遷等。

主降派有宋江嫡系,除開李逵是反對的,還有李俊,童威,童猛雖然不主張投降但也不公開反正。朝庭降將絕大部分是想回朝庭當官的,即使是楊志,林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大赦天下,而弄一官半職,封妻廕子。像盧俊義,徐寧,朱仝,李應,扈三娘,等人被騙或逼上的,算是跟梁山有血海深仇,根本就不是一條船上的人,還有神醫安道全 ,聖手書生蕭讓,本來有一技之長 ,活得好好的,幹嘛要做賊呢?

反對招安的人只有一小部分,魯智深,武松,李逵,三阮,公孫勝,李俊童威童猛。但是隻有魯智深比較堅決,李逵只是宋江的走狗,他反對招安是希望宋江做皇帝,三阮和李俊他們也不是因為看清楚朝庭,而是習慣了自由,不想被束縛,公孫勝或許是想成一番大事業。剩下的小團隊和散人是不入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